導航:首頁 > 生活日常 > 民國時期的人如何生活

民國時期的人如何生活

發布時間:2022-12-25 12:19:56

❶ 民國初年社會生活有哪些變化,具體有哪些特點

清朝滅亡以後,中國人就不會再穿著像清朝那樣的服飾,留著那樣的發辮。

都開始剪掉了辮子,穿起了洋裝,或者我們民族自己的旗袍、中山裝之類的服裝,這就是社會民生方面一個很顯著的變化,而且古代那些封建禮儀也在慢慢的被拋棄。

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有部分學者認為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時代的深衣,民國20年代之後成為最普遍的女子服裝,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

(1)民國時期的人如何生活擴展閱讀

民國時期的農村,雖然基本是自給自足的,但專業商人在商業發達的城市和沿海地區比一般落後國家要發達,這被稱為商業資本主義或原始資本主義。上海、寧波沿海地區與長江流域其它地區的國內貿易和主要在最終消費品生產中的分工是這些商人的主要生意。

這種商業資本主義不但導致商業分工的加深,不同的專業商人處理貿易的不同環節,專業貨棧的出現,專門協調,規定商業活動的行會和商會的出現,而且產生了相當發達的中國自己的金融網。山西票號就是這樣一個適應商業發達後所需金融服務的網路。

它發行發揮貨幣功能的票據及信貸。各種錢庄和當鋪也在沿海和發達地區形成網路。各種習慣法和私法也發達起來,以調節發達的商業和金融活動中分工和相關交易以提高交易效率。

❷ 想了解民國時期人們的生活習慣

民國初年的男子服飾,主要採用馬褂、長衫。用作禮服的馬褂、長衫,在款式、質料、色彩及具體尺寸上都有一定的格式。用作便服的馬褂、長衫,顏色則可不拘。在初春或深秋之季,人們常在長衫之外,加著一件無袖馬甲,以代馬褂。隨著西風東漸,上海男子,特別是洋行的職員率先穿著西裝,但並不排斥傳統的服飾,馬褂和西裝革履並行不悖。在長衫、馬褂的同時,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喜歡穿一種簡便的西服,被稱為「學生裝」。穿著這種服裝,能給人以莊重、儒雅之感。孫中山先生當年十分喜歡穿著這種服裝,並對此稍作改制,後流傳開來,被尊稱為「中山裝」。食——民以食為天。在衣食住行這人類生活的四要素中,吃是第一位的。上海人見面的問候,不是「你好」、「早安」,而是「飯吃過了沒有?」雖然並沒有要請人吃飯的意思,卻可見吃飯之重要。1)西菜進入上海是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的事,上海成為對外通商港口,外國的傳教士和商人接踵而來。西菜從此傳入上海。2)西菜在上海經過100多年的發展演變,不再是「全盤西化「,也不是用中國烹任法簡單燒制的"中西大菜",而是真正吸取了西菜的骨髓,發展了西菜各不相同的風味特點,逐漸形成菜式流派,主要有法式、美式、俄式、德式和意式5大流派。每個流派均有其不同的特點和不同的烹調方法,五種菜式代表了整個西菜系列的獨特風格,它與中式菜餚各有不同的飲食習俗和飲食文化。住——19世紀50年代,隨著由於「小刀會」起義而帶來的「華洋分居」局面的結束, 許多中國人為逃避戰火而進入租界,住進了外國人專門為他們建造的不中不西的房屋。後來,它演變為一種讓千千萬萬上海人生活了一個多世紀並由此 而形成了近代上海市民特有文化與素質的、使上海人至今難以忘懷的居住形式--石庫門里弄,上海人稱之為「弄堂」。行——進入20世紀以後,租界當局在上海大規模興辦公共交通業。這一方面是出於繁榮租界經濟的考慮;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上海工商業日益發展,人口迅速增加,城市活動的節奏明顯加快,當時的江北小車、人力車、馬車等交通工具,運載量小,行駛速度慢,已不能完全滿足社會需要。而且,開辦公交客運可獲厚利。於是,電車和汽車應運而生。

❸ 民國時期的名媛們,她們平時都是如何生活的

自從上海名媛被曝出來之後,名媛似乎都是一個貶義詞,用來諷刺那些追求名利和奢侈品的女生。還有很多的男生,他們為了能夠吸引那些女生,也會採用名媛的這種方式,讓人覺得以此為恥。但其實在上個世紀名媛,可謂都是那些豪門世家都是一等一的大小姐。她們不僅會享受,而且每一個都是有一定的文化氣質的。

一提到陸小曼,人們就覺得她是徐志摩的妻子,認為她名氣這么大是跟徐志摩分不開的,但其實人們都忽略了陸小曼,她本身就十分的優秀。她出自於名門世家,父親是元老級的人物,在年輕的時候,父親就為她請來了一個英國的女教師。對陸小曼教授英語只教了兩年的時間,她就被北洋政府進行聘用,擔任外交翻譯官。可以說她的學習能力是很強的,而且她畫畫寫作一樣不差,可以說是樣樣優秀。

對於其他人來說,名媛是很優秀的,跟現代的優秀,女性根本沒有太大的差別。她們平時的生活基本上都是進行學習,提升自己不僅會學習鋼琴、文學和英語,而且在人們面前都是十分有氣質的大小姐。她們跟現在的名媛不同,她們總是有著現代人沒有的那種氣質,讓很多人都十分羨慕。而現在的名媛,她們總是給人一種很低廉的感覺,沒有當時上世紀名媛那麼受別人的追捧了。

❹ 底層人民在民國時期是怎麼生活的,生活究竟有多艱苦

民國的狀況,真的像某些人說得那麼好嗎?

咱們今天不談什麼左右立場,我們只擺事實、講道理。

換句話說,這裡面牽涉到一個根本問題,那就是話語權在誰手裡。

唐史學界以前有一個片面的認知,說唐朝馬球運動很興盛。

❺ 民國的時候,人民生活如何

當然不怎麼樣,1912年元旦,孫中山宣誓就職臨時大總統,定國號為中華民國,改用陽歷,以1912年為民國元年,以五色旗為國旗。 從此,民國誕生,所以,民國時期為1912--1949年,可以想像這是一個怎樣的時期。這一時期之前,中國面臨的是外國殖民者的殖民擴張和清政府的腐敗無能,以及各地的軍閥林立和混戰不休,我們都知道,戰爭必然意味著資源消耗,簡單點就是花糧食花錢,所以當時的人民不過在任何一個軍閥的統治區內都要面臨著橫征暴斂,軍閥也很無奈,不橫征暴斂,便無以支撐軍費,無以支撐軍費,便有被滅掉的危險,但他們都有統一全國的野心。那是的人民就想戰爭機器的螺絲釘,不聲不響的工作供其運轉,沒有太大的變動、選擇和幸福,當然能活著本身就是幸福,因為貧窮飢餓坑定少不了,有人凍死餓死。
這種情況持續至北伐結束,國民黨名義上實現了全國統一,但人民的基本角色並未改變,因為在國民黨發展的時候以及北伐的時候,共產黨也在蓬勃發展著,這些無產階級領袖——我將其稱之為灰色年代的理想主義者也在奮斗者,企圖將中國代入一個人人平等、共產共存的世界,他們的思想喚起了很多人民的熱血和希望,希冀著那個夢幻般的世界。當然國民黨不會任之不管,再加上那時的日本開始侵華,所以戰爭仍然會有的,因此,人民的角色仍未改變 ----- 戰爭機器的螺絲釘,所以生活還是一如往前、橫征暴斂,有戰爭就有犧牲,一個將軍的一個命令就會造成數萬條人命的消失,主要戰爭尚艱難負擔,又談何社會保護?社會保護措施不佳,國家整體生產力不行,有人飢寒交迫,社會治安可想而知,人民生活也可想而知了吧。這一階段主要是國民黨與共產黨的爭斗,當然這是咱們國家內部矛盾,以及抗日戰爭-----這才是主要矛盾,它對人民的生活造成了難以估計的傷害。當然它的出現還對我國的格局造成了影響,影響著未來局勢,有些話不便說,可自己參悟。這一階段我國的經濟不佳,人民生活不用多說 。
幾年的抗日戰爭打下來,國民黨作為正面損失慘重,但軍費哪裡來的?當然是人民掏的,因為他是名義政府,掌握著稅收的權利,問人民要錢也是打著保衛國家的旗號。所以人民的角色未變。抗日戰爭結束後,人民的生活怎麼樣?我想你可以猜出了———角色未變。因為內戰開始了,把外地驅逐出境後,同胞 終於兵戈相見,這是一段沉重的歷史,很多人不願過多回憶。很多人在反思,以前是暗地裡反思,近幾年由於政治形勢,國共終於有握手言和的趨勢,所以便可明著反思了,其實在我看來也不用太多感慨、嘆息、無奈、悲哀,畢竟以成為歷史,不管對錯與否,都無所謂了,那些死去的戰士我們都為他們祝福。內戰的開始便是一輪新的資源角逐和經濟角逐以及人心角逐,當時國民黨掌握全國主要的發達城市,並以此為豪,認為其能力不用多說,定可統一全國,而共產黨無奈之下開始了長征的道路而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事實上當時共產黨確實處於明顯劣勢,國民黨在抗日結束後急於恢復力量、補充軍備而忽視民生是他的一大戰略失誤。不得不說毛澤東主席是一個天才軍事家,因為現在我們把問題看的再透徹也只是事後諸葛。所以,內戰時期的人民面臨著國民黨更大的搜刮以支撐其鮮亮的軍服和武器,而解放區則是不動人民一針一線的死規,相比立見高下。自古得人心得天下 ,故而漸漸地國民黨失去了優勢地位,越打越弱了,便只可進一步橫征暴斂。你一定對歷史書上那個拿一大堆錢買東西的圖片有印象,這就是民國晚期的事。當時國民政府為擴充軍費,超發大量貨幣,造成了惡性通貨膨脹。有些人很長時間攢的錢頃刻貶為烏有。當然這是內戰晚期的事了。1949年內戰結束,人民擺脫了無數年的螺絲釘命運。呼。。。累死我了

❻ 民國時期的富家子弟如何解暑過夏天的呢

與現在相比,民國時期的生活條件並沒有這么好,但是他們有錢人家與平常人還是不一樣的。他們夏天最喜歡的娛樂方式是穿著上好的江南蠶絲裙,一起去遊船,吃「凍凍」。



每年剛下過初雪,也會有一批人進行采雪,這些人都是精挑細選,將這些採好的雪保存起來,製成大小一樣的冰塊,插上竹棒,第二年拿出來,他們把這叫做「凍凍」,這就是現在的冰棍最早的原型。

除此之外,這雪製成的冰塊還可以用來做茶水,他們先是將茶泡開,以後再放入冰塊,等冰融化成水,喝一口,沁人心脾。

❼ 在民國時代,普通人的生活就只有「戰亂和貧窮」嗎

准確的說,民國時期的大部分普通人擁有的只是“戰亂和貧窮”,極少的一部分普通人可以有比較穩定的生活。

有這樣腐敗無能的政府,大多數最底層的普通人當然只剩下“戰亂和貧窮”了。

❽ 真實的民國是什麼樣的場景

中華民國從1912年建立,到1949年結束,總共38年的歷史。真實的民國是一個怎樣場景呢?由於其實在辛亥革命的基礎上建立,本身就是一場不完整、不徹底的革命,其積極成果被北洋軍閥袁世凱所竊取。因此其存在先天不足的因素。
加之民國時期,戰亂不斷,軍閥混戰、帝國主義的侵略、國共之間的戰爭等等,造成了整個民國期間,人民生活的悲苦。
民國其間戰爭不斷。在著名作家陳忠實先生的《白鹿原》一書中,民國的描寫非常真實,近似白描的手法。讓我似乎看到了祖父、曾祖父生活的時代。對於這段歷史的思量,我可以從小時候的故事記憶中,得到畫面的整合與理解。從劉瞎子十月圍攻西安城,二虎守長安的故事裡。我真實的體驗了小時候的奶奶,為什麼和她爸爸,離開了那個讓她幸福童年,充滿快樂的長安城。確實,活著就是最大的幸福。逢亂世,命為緊。
民國期間大儒不斷出現。民國,許多仁人志士為了改變中國積貧積弱的局面,不斷進行了變法維新、不斷向西方學習。例如:《白鹿原》一書中的朱先生,其實就是牛兆濂,關學偉人。我的曾祖父、祖父,就是生活在這樣一個歷史環境當中。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對他們的印象,越來越少,腦海裡面殘留的,僅僅是小時侯祖母對我的一些簡單介紹。「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關中橫渠去張載的名言,也是關中地區每個讀書人所嚮往的精神追求。朱先生,他身上所體現出來的,就是這樣的一種家國情懷,就是這樣一種對人民、對族群、對歷史負責的態度。讀這本書,讓我們看到了,民國關中文人,傲岸的精神脊樑和內心崇高追求。
民國時期,人民生活困苦,能吃上一碗飯,就已經滿足了。民國18年的飢荒,整個陝西境內,到處是餓殍遍野,許多縣上,人民流失嚴重。大荔、乾縣等地,竟出現了人市,父親拔一根蒿草,朝子女頭上一插,一塊銀元就賣啦!為了吃飯,有的人家裡的二畝地,一個銀元也就賣啦!

❾ 民國趕時髦社會生活方式一覽

鴉片戰爭以後,百年間人們生活中的飲食、服飾及娛樂方式都發生了大變化,這幾個方面也與我們的生活比較貼近:為什麼部分女孩子對旗袍如此鍾情?部分上班族會用吐司作為早飯,這種西式糕點又是什麼時候流行起來的?百年前的民眾是否也和我們一樣熱衷於看電影?讓我們穿越回百年前一探究竟。

下圖是十九世紀中葉到二十世紀初飲食潮流的基本主線,這一時期在飲食上也出現了比較新奇的代表,如西餐、咖啡、葡萄酒、汽水、香煙等等。

民國民眾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熱衷於品嘗「異味」,既是出於好奇心的驅使,也是一種趕時髦的表現,西式飲料的風靡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咖啡、可可、西式果露及汽水等飲料,我們今天可能已經司空見慣,而當時是極為時髦的象徵。華資經營的咖啡館、音樂茶座和公園、露天茶室等場所,往往是上流社會和青年男女極樂意和喜歡光顧的場所。下面兩圖就反映了這種情況:

近代以來,「洋裝」開始流行。晚清民間長袍馬褂與西裝革履並行不悖,政府改革官服,軍服和警服都出現了變化。到了民國政府頒布男女禮服形制,男裝主要是中山裝的流行,女裝主要表現為更合體和能凸顯女性美的新式旗袍,在女子間很是流行。這一時期知識分子多身穿陰丹士林布的長袍,下身穿西式褲子,腳穿布鞋;到民國中後期,這種穿著打扮,儼然成為知識分子的標志性服裝。

1.男裝:從長袍馬褂到中山裝、西裝

2.女裝:向合身得體、短袍窄袖的方向發展

3.知識分子:長袍和西裝混穿

這些服飾的變化與當時的社會歷史背景是分不開的:第一,鴉片戰爭後,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自然經濟逐漸解體;第二,西學東漸和早期資本主義的萌芽,西洋文化滲透中國,推動了中國傳統觀念的變化;第三,辛亥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近三百年的清王朝,結束了在中國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給服飾的變化開辟了新時代西方文化的傳入也影響了服飾。

今天我們的娛樂方式網路化特點比較突出。相比於報紙或雜志,很多人更願意通過手機或是其他媒體來獲取知識或新聞,與紙質書相比,更多人也開始嘗試電子閱讀的方式……我們的娛樂方式因時代的發展更加多元和豐富,網路化時代信息傳播更加迅速,因此總能出現一股股時尚潮流,「明星同款」、「時裝秀」等等都容易掀起一股時尚潮流,也有許多人在「趕時髦」。而在百年前,最時髦的娛樂方式莫過於讀報刊與看電影兩種。

以看電影為例,通過觀察上圖中的電影發展歷程,可以發現觀影人數在20世紀30年代每日竟能達到百萬多,當然這與當時社會物質的發展、電影技術的改進以及觀影條件的改善等等因素都是分不開的。但也確實從側面反映出「電影的時髦性」。電影至今還是廣受人們歡迎,尤其是在青年群體中,看電影算是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娛樂方式。

通過兩個時代售票處的對比,可以發現歲月在每個時代留下的痕跡都是不一樣的,這也鑄就了每個時代特有的韻味。也許在百年後的某天,我們留下的影像資料也會被後人拿去和百年後的生活做對比,再次見證百年前後的又一次「潮流」生活的變遷。

❿ 民國大革命時期的社會生活

民國時期的飲食結構有了新的變化,在一些沿海城市,吃西餐已逐漸成為一種時尚(但西餐傳入中國源於鴉片戰爭後通商口岸的開放);牛奶、汽水、啤酒、咖啡、餅干、麵包、味精等西洋或東洋的食品,在中國市場佔有一席之地;外國傳來的卷煙,大量地排擠了中國的旱煙和水煙。民國時期的交通有一定的改善,轎子、馬車逐漸減少,人力車、自行車成為常見的代步工具;城市裡賓士著公共汽車和有軌電車;公路和鐵路事業有所發展;民用航空和水上航運業緩慢發展;始於清朝末年,只限於官方使用的郵政、電報、電話等通訊事業,逐步成為民間相互聯系的主要途徑。在住宅建設方面,城市的老式房屋和農村的草房仍舊大量存在;在沿海城市,一些富商和大官僚,蓋起了鋼筋水泥結構的西式「洋樓」。

與民國時期的人如何生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7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7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8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5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9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7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5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6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0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6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0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7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4
© Arrange www.lianjie114.net 2012-2022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