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埃及都有哪些著名的文化古跡
埃及的名勝古跡有:
一、獅身人面像
古埃及法老雷吉德夫根據父親胡夫的肖像建造了獅身人面像這座紀念碑。把其父看做是太陽神拉,這也屬雷吉德夫的宣傳手段之一,以恢復人們對王朝的敬畏。此像高二十米,長五十七米,算上兩個前爪,全長七十二米。面部長約五米,寬四點七米,鼻子長一點七一米,嘴大二點三米,一點九三米。
它頭戴「奈姆斯」皇冠,兩耳側有扇狀的「那姆斯」頭巾下垂,前額上刻著「庫伯拉」(即cobra:眼鏡蛇)聖蛇浮雕,下頜有帝王的標志--下垂的長須,脖子上圍著項圈,鷹的羽毛圖案打扮著獅身。
二、胡夫金字塔
在埃及首都開羅郊外的吉薩,有一座舉世聞名的胡夫金字塔。作為人造建築的世界奇跡,胡夫金字塔首先是世界上最大的金字塔,是第四王朝第二個國王胡夫的陵墓,建於公元前2690年左右。在1888年巴黎建築起埃菲爾鐵塔以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另說:1880年竣工的科隆大教堂高157.3米)。
原高146.5米,因年久風化,頂端剝落10米,現高136.5米;底座每邊長230多米,現長220米,三角面斜度52度,塔底面積52900平方米;塔身由230萬塊石頭砌成,每塊石頭平均重2.5噸,最大的重達160噸。三、階梯金字塔
在古埃及第三王朝以前,墳墓一般是用泥磚砌成的巨大的長方形的墳堆。到第三王朝時,有一個名叫伊姆荷泰普的醫生,想以特殊的方式為國王左塞爾建造墳墓。於是,他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用石塊建造了巨大的墳墓。他先用石塊砌成高約8米,邊長63米的墳堆。
以後他又不斷改變計劃,將墳堆設計成重疊式的,即一層接一層地往上加建,逐層縮小,一直加至第六層。之後,他又把這個龐然大物用精緻的白色石灰包起來。竣工時墳堆全高達62米,底部東西長約121米,南北約109米,它是埃及最早的六級梯形金字塔。左塞死後就葬在這座金字塔下面。
四、彎曲金字塔
約建於公元前2600年,位於距離開羅西南27公里處的薩卡拉(Saqqarah)地區,是埃及第四王朝第一位法老薩夫羅在位時期修建的。
底部為邊長約189米的正方形,高約105米。其特別之處在於,塔身在超過一半高度的時候,角度發生變化,傾角由於下半部的52度向內彎折成43.5度,這樣金字塔四面看起來是彎曲的。
五、蒙塔扎宮
蒙塔扎宮(Montaza Garden),又稱「埃及夏宮」、「蒙塔扎宮花園」、「蒙塔扎花園」、「法魯克夏宮」等,它是埃及末代國王法魯克的行宮,它位於亞歷山大港東端一個廣大的風景區中(景區包括一座博物館、幾段海灘浴場以及餐廳和設備齊全的旅遊中心)。蒙塔扎宮的四周都是園林。
2. 埃及的法老沒死之前住哪裡是不是兩河流域的皇宮(盧克索和孟菲斯) 這些皇宮還在嗎還是被破壞了
法老時代居住過的地方
其實不能算是宮殿(皇宮)
埃及石頭很貴,本身又不產木頭
石頭只拿來建造獻給神的神殿或是自己的陵墓
他們是來世信仰
非常注重而且希望來世也能過好生活
因此把錢花在這邊
至於住的地方(盧克索和孟菲斯)?是要看那是在第幾王朝
即使是法老,也是住在草與土混合而成的泥磚建築中
埃及三月到十月是沙暴季
連人面獅身、金字塔都會被風蝕了
泥磚房子有留下來的機會嗎…
神殿和神廟有什麼區別?
那是神殿浪費又好大喜功的拉姆西斯二世建來嚇唬努比亞以及南邊外邦的
3. 埃及史上最偉大的法老王
拉美西斯二世
偉大的領袖,勇猛的士兵,傑出的建築家,生有100多個兒女,他的一生得到了許多稱頌。古埃及最著名的法老——拉美西斯的真實故事向我們展示了他人性化的一面,他的感情世界,他樹力自身形象的過人本領,以及他如永恆史詩般的遺體。
【10歲時即發號施令】
一段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生。古埃及歷史上最著名的法老是一位強大的國王,一位戰無不勝的將軍,一位和藹可親的父親,一位不知疲倦的建設者。頭頂著這些光環的拉美西斯二世(Ramses Ⅱ, Ramesses II, Ramesses the Great)在位67年(統治時間1279 BC ~1213 BC),直至今日,他依然享有這些盛譽。敵人懼怕他,臣民愛戴他,神靈保佑他。生活在古埃及第十九王朝的拉美西斯在人類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跡。
拉美西斯的出生日期至今仍是一個謎,我們只大致知道他是在1290BC年左右出生於孟斐斯(Memphis)。他的父親塞提一世(SetiⅠ)娶了一位驍勇善戰的將軍的女兒杜雅(Tuya)為王後,他們共生有四個兒女,兩男兩女。但大兒子很小的時候就夭折了,這使拉美西斯順利地登上王位。他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在「法老學校」學習:10歲時在軍中任職,15歲時父親帶他參戰,以保證他將來成為一味智勇雙全的國王。
拉美西斯沒有花費太長時間就學會了很多東西,特別是作為國王所必需的兩項技能:以軍事手段征服敵方和建造王宮。無論是在征戰還是在建築方面,他都取得了成功。如今,在埃及沒有一處土地不帶有他的足跡。
【如何樹立自己的英雄形象】
父親去世時,拉美西斯的年齡大概是25歲,但他已經擁有足夠的雄心和頑強的自我意識,他要讓自己的壯舉超越所有的前輩。
「進行宣傳是他最好的武器,這在宣揚自己的王國和使命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義大利比薩大學的埃及學教授埃達•布萊西亞尼(Edda Bresciani)敘述道,「大量的雕像和碑文向人們講述了這位國王的壯舉與魄力,並使他的形象流傳千古,而且仍能經受時間的考驗。」
他的家庭生活也同樣見諸於文字之中:兩位皇後,一群數量難以考證的妃妾和100多個兒女。拉美西斯不得不多次挑選王位繼承人,但這樣做並不是因為「宮中多事」,而是因為他活到了80多歲,當時人們的平均壽命大約只有40歲,他的許多兒女都在他之前死去。繼承他王位的莫尼普塔(Merenptah),位列王位繼承人名單中的第十三位,到60歲時才得以登基。事實上,拉美西斯在辭世前已經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對於臣民們來說,他已經成為一個傳奇。但這位偉大的法老未曾預料到,不僅有關他人生的史詩已經名垂青史,就連那些有關他死亡的史詩也同樣流芳百世。拉美西斯最值得稱頌的壯舉就是針對赫梯族(Hittites)的卡疊什(Qadesh)戰役。當這位年輕法老的自負幾乎使自己潰敗時,命運女神卻眷顧了他。但重要的是最終的結果,至少在他的臣民看來是這樣。
撰寫有關拉美西斯專著的弗朗克•齊米諾(Franco Cimmino)解釋說:「在古代,還沒有哪一次戰爭擁有如此多的史料。拉美西斯戰爭歸來之後,在他王宮的牆壁上,在阿布•辛拜勒(Abu Simbel)神廟、卡納克(Karnak)神廟的盧克索(Luxor)神廟里刻下了描繪戰爭的場景。這些巨型的藝術品分別展示了士兵、埃及人安營紮寨、戰斗的場面以及被俘的士兵。當然,其中占突出地位的還是拉美西斯,在畫面中,他隻身一人擊潰敵軍。流傳給我們的還有敘述這場戰爭的兩首史詩,其中最重要的一首就是《潘道爾之歌》(The Poem of Pentaur), 它與廟宇中的壁畫一同向人們敘述了這段歷史。」
總之,這一切舊如同一部既有畫面又有伴音的「電影」。
【埃及人敘述的歷史】
拉美西斯率領的埃及人與赫梯族人之間的沖突起因是對敘利亞的絕對控制權。1275 BC 4月底,法老率軍朝奧龍特(Oronte)河谷進發以征服卡疊什,這是赫梯族在敘利亞建立的一座重鎮。拉美西斯率領2萬士兵和200輛戰車,這些兵力被分為四支,其名稱分別為阿蒙(Amon)、布塔(Ptah)、拉(Ra)和塞特(Seth)。這次戰爭的目標是敘利亞北部的土地,而對手則是穆瓦塔里什(Muwatallish)國王,他有1萬名士兵和3500多輛戰車。在靠近奧龍特河的地方,法老的軍隊抓獲了兩名自稱是赫梯族逃兵的人,他們說有重要情報要通報給埃及人。這兩人被帶到了拉美西斯面前並向他交代說,穆瓦塔里什的部隊距離此地很遠,法老可以輕而易舉地攻下城池。拉美西斯此時已視卡疊什如囊中之物,未等大部隊集結完畢即獨自率領阿蒙支隊沖向靠近卡疊什的平原地帶並在此宿營。只有當他的衛兵抓到敵軍先頭部隊的兩名士兵時,他才意識到自己已經陷進了敵人的包圍圈,但此時為時已晚。跺在城堡內的赫梯族人突然發起進攻,措手不及的法老軍隊潰不成軍,四下逃竄,只有拉美西斯帶領貼身侍衛奮力抵擋赫梯族人的進攻。齊米諾敘述道:「多虧有兩件出乎意料的事才讓拉美西斯得以全身而退:首先是赫梯族士兵攻進了埃及軍隊的營地之後,立即忙著搶奪財物,卻把乘勝追擊敵軍的事忘在了腦後;其次是法老的後續部隊及時趕了上來,救助拉美西斯及其士兵。」這時,整個戰局被徹底扭轉:本該輕易取勝的赫梯族人身困險境,接近黃昏時分,雙方停戰。晚上,埃及其他支隊的士兵趕來增援法老。
最後由於拉美西斯軍隊的猛烈攻擊以及本國內亂,赫梯族人被迫提出議和。 戰爭結局0 :0 。
弗朗克•齊米諾說:「真實情況可能並非完全如此。穆瓦塔里什雖說失去了許多輛重型戰車(與埃及人的戰車相比,數量更多但也更難操縱),但他的士兵幾乎毫發未損。但對拉美西斯來說,赫梯族人的突襲使他至少損失了一個支隊。」戰事是的結果是一次平局,這迫使拉美西斯放棄攻取卡疊什的打算。
但是,他藉助自己的宣傳把這次幾乎要葬送其前程的征戰變成了在一位偉大領袖領導下的英雄壯舉。
拉美西斯把這次戰爭刻在了諸多神廟上。他帶來了新的表現風格。阿布•辛拜勒神廟描繪卡疊什之戰的浮雕中,以前疊放條紋裝飾的表面現在則被用來表現激動人心的場景,營造出更富戲劇性的動感場面。浮雕中刻畫的拉美西斯與戰車的形象可以讓人了解到這種全新的風格,而人們對畫面細節中的「四隻手臂」有著多種不同的解釋。有人認為多出來的兩只手臂應該屬於戰車駕駛者,他的身軀完全被拉美西斯蓋住了;而有的人則認為正如石刻文字中提到的那樣,應該是拉美西斯召喚來的阿蒙神的手臂。最新的假設則認為它們是拉美西斯本人的,創作浮雕的藝術家多畫兩只手臂是為了增加畫面的動感。
【4000多年前簽訂的一項現代式的和平條約】
刻在黏土牆或石牆上,以楔形文字或象形文字描述的和平條約,這就是通過「外交」途徑解決戰爭沖突的第一個實例。
卡疊什之戰以後,埃及人與赫梯人之間的沖突一直延續到穆瓦塔里什國王去世之後,他的繼位者阿圖西里什(Hattushilish)與拉美西斯簽訂了人類歷史上現存最早的國際條約。目前,人們找到了該條約的兩個版本,一個是刻在卡納克的石柱大廳牆上的象形文字,另一個是在挖掘赫梯族首都哈圖薩(Hattusa)廢墟時發現的刻在黏土板上的巴比倫楔形文字板。促使兩國議和的原因是阿西里人(Assiri)的威脅,這個好戰的民族不斷騷擾兩個王國。和約於1269BC左右在拉美西斯這座由拉美西斯新建的首都簽訂,這個條約具有很多現代意義。根據該條約,兩國人民之間不再發動戰爭,在遭受敵人攻擊時互相幫助,互相維護對方國王的權益,引渡在對方國家避難的犯人。
【在尼羅河三角洲瞻仰拉美西斯王國的瑰寶】
一個熙熙攘攘的巨大港口,色彩絢麗的房屋,十多座神廟,這一切都為了彰顯一個人的偉大之處。
到達比—拉美西斯城的人都會贊嘆這座首都非凡的美景。宮殿、房屋還有拉美西斯本人的皇宮迸發出絢麗的色彩,而歷史記錄者則把它描述成到處都是「美麗的陽台,鋪有青金石和土耳石的大廳。」城市的每個重要地點都有一座神廟:北面有供奉北方古老首都布托城(Buto)守護神的烏托(Uto)神廟,東面有亞洲女神阿斯塔爾特(Astarte)神廟,南面是塞特(Seth)神廟,西面是阿蒙神廟。城中設有軍隊、官員居住區以及用與法老繼位儀式的大廳;繁忙的港口內來往不斷的船隻載滿各類物品,這使比—拉美西斯也成為王國的一個主要商業中心。但這些繁榮今天都已盪然無存,藉助先於比—拉美西斯存在的首都阿瓦里斯出土的文物,人們今天才能確定這座城市的准確地址。
【卡納克所有的神廟】
在兩千多年的時間里,這里一直是活躍的「建築工地」,多位法老以阿蒙神的名義大興土木:拉美西斯自然也不會放過這樣一個重要的宗教中心。
卡納克的建築群由多座宗教建築組成,他們的修建時間跨度從中王朝一直延續到羅馬帝國時代。建築群的核心是阿蒙—拉大神廟,興建之初被當成底比斯的神聖區域,隨後又被居民們命名為「阿蒙之城」,在它的附近還修建了獻給戰神孟特(Montu)神廟以及供奉阿蒙之妻—女神穆特(Mut)的神廟。一條長達2公里的「獅身人面像大道」將卡納克神廟與南部的盧克索神廟連接起來,後者也用於供奉阿蒙神。尼羅河也將這兩座神城連接起來,在某些重大節日,阿蒙神的雕像會被裝上船,在一列小船的護送下,從卡納克運到盧克索。
拉美西斯比古埃及任何一位法老都勤於大興土木,在位期間,他下令修建的宮殿、廟宇、雕像和石碑的數量多得令人難以置信。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主要是通過氣勢宏偉的建築來顯示自己的權利以及彰顯其在世天神的地位。為達到自己的目的,他不惜佔用一些更為古老的建築。有些古老建築被他修復之後刻上自己的名字,有的被他圍在了以其名義修建的建築群當中,還有的則被當成了「材料庫」,在被拆毀之後當成修建新建築的材料。
吉薩(Giza)的哈夫拉(Khafre)金字塔就遭此運, 整塊的花崗岩被拆下來用於修建位於孟斐斯的布塔大神廟。由拉美西斯欽定的建築風格也被他用於顯示其偉大之處。比如,在神廟裡布滿了雄偉的雕像和裝飾有象形文字及圖案的石柱,顆滿描繪宗教和戰爭場面的廟宇牆壁都在歌頌國王的神聖和偉績。
拉美西斯本人親自到施工現場檢查工程的進展情況,他甚至還前往石材的開采地去挑選最佳的材料。
有一些碑文,比如刻在第八世石碑(現保存在埃及國家博物館)上的文字,記述著拉美西斯鼓勵和贊揚建築工人們的話語。拉美西斯非常關心他們的生活,從不讓他們缺少食物、衣服、鞋子以及新鮮的水,以便能讓他們專心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三角洲中的首都】
拉美西斯新建的工程中包括一座新的首都,這座新城的奢華程度與埃及另兩座大城市孟斐斯和底比斯不相上下。這座被稱為比-拉美西斯(Pi-Ramses,意為「拉美西斯的家」)的城市在這位法老當政第五年就已初具規模,並成為他的寢宮。這座城市建在位於尼羅河三角洲東部的古阿瓦里斯城(Avaris),這是讓他倍感親切的地方,因為他父親的夏宮就修建於此。不過這樣選址肯定還有其他的用意,埃及學家埃達•布萊西亞尼解釋說:「這里是拉美西斯的故鄉,顯然這是一個主要的原因。此外,之所以在這里建造比-拉美西斯還有其軍事和戰略意義,這座城市緊挨東部邊境,經常遭到外族的入侵,因此必須嚴加防守;另外它還是一個連接埃及和亞洲的重要商業交匯地。」
新的首都占據著一塊非常富饒的土地,這里的農田物產豐富,河流中魚蝦成群,而倉庫里則堆滿了食物。城中的居民來自王國的各個領地,如利比亞(Libia)、努比亞(Nubia)、迦南(Canaan)和阿穆魯(Amrru)。他們當中有不少人曾是戰俘,但與埃及人保持著友好的關系,所有人都享受著這里的繁榮生活。拉美西斯去世後一個多世紀,當第二十一王朝(1069BC~945BC)的法老們決定遷都至塔尼斯(Tanis)城時,比-拉美西斯的光輝才黯淡下來,城裡的許多財寶都被遷至新都。
【他的印記留在每座廟宇中】
在卡納克(今天這里被看成是埃及最重要的考古聖地之一,他曾是繁榮的宗教中心,法老們在這里舉行加冕儀式),拉美西斯也留下了他深刻的足跡。在雄偉的阿蒙-拉(Amon-Ra)大神廟里,他完成了石柱大廳的修建工作,這個大廳始建於阿蒙霍普特二世(AmenhotepⅡ,1427BC~1392BC)當政時,在霍倫貝勒(Horembheb)王朝以及塞提一世在位是曾繼續得到修建。這座建築是名副其實的古代建築瑰寶:它佔地5000多平方米,134根巨型石柱支撐著屋頂,尤其以中間的兩排重達12噸的柱子為最粗大。拉美西斯讓人用描繪慶典活動的浮雕裝飾它的牆壁,並下令開挖一個保存至今的聖湖。湖水象徵著所有形式的生命誕生地,在這里舉行供奉太陽神和奧里西斯(Osiris)神的儀式,而神職人員在每次儀式之前都要在此凈身。
相臨的盧克索神廟在阿蒙霍普特三世法老(1387BC~1348BC)在位時就已完成大部分,拉美西斯在已有的建築結構上又增加了一個由72根石柱支撐的走廊和一個巨大的拱門(襄有神廟大門的石制高塔),分成兩排的石柱上刻滿了裝飾圖案,而拱門的牆壁上則刻有記述卡疊什之戰的浮雕。在這些建築的前面排有六尊面容與拉美西斯相像的巨大雕像和兩座方尖碑,但在盧克索神廟中只剩下了一座方尖碑,另一座則在1836年就被搬運到了巴黎協和廣場。
【為永恆而建的拉美西斯宮】
上述只是拉美西斯創造熱情的部分例子,但是為了更好地理解他對慶典活動的熱衷則需要參觀拉美西斯宮的廢墟。
雖然這座宮殿只有少部分還矗立在那裡但整個建築群毫無疑問是這位法老所構想的最偉大建築,它位於尼羅河左岸的底比斯地區。這是一座用於殯葬的神廟,但最終用途並不是安放拉美西斯的遺體,而是為了在他去世之後便於人們舉行供奉他的儀式。
這座殯城周圍是一座高牆,除了主殿之外,城裡還有作坊、商店,甚至還有一所培養謄寫員的學校。在這所學校里,考古人員發現了一些紙莎草紙書。最後還有一件有趣的事:為了給自己修建著座殯城,拉美西斯曾命令拆下一些古建築上的材料。這恰恰也是這座拉美西斯宮後來遭受到的待遇:這座本因代表拉美西斯的偉業並流傳千古的宮殿後來又因為別的國王要修建自己的宮殿而被部分地拆除了。
【一個刻在岩石上的夢】
阿布•辛拜勒神廟被看成是拉美西斯最偉大的作品,是名副其實的古代建築瑰寶。四尊從山體岩山中鑿出的巨型雕像高20米,象徵著坐在宮殿大門口的法老,如今它們已經變成了埃及文明的象徵。義大利著名的埃及學家之一賽爾喬•多納多尼(SergioDonadoni)教授解釋說:「這真是一座令人難以置信的建築,它將埃及古典建築的建築元素帶入了深山中。」
這座神廟建在一個山坡上,開鑿的深度有60米,它本意是供奉三位主神阿蒙、拉、布塔,但實際上它只為一位「真神」——拉美西斯本人——服務。
但阿布•辛拜勒神廟的命運卻是多災多難的,建成後不久,一場地震使它蒙受巨大損失,許多石柱和雕像斷裂,受損的部分還包括神廟正面的整個上半部。大部分破損的地方隨後得以修復,但當時的建築師們卻對雕像愛莫能助,只能任雕像的碎塊散落附近。
【一個用沙子製成的保險櫃】
拉美西斯死去幾個世紀之後,這座建築被完全荒廢,沙子開始逐漸將其埋沒,最終只剩下入口處巨大雕像的頭部和肩膀露在外面。1813年,一位瑞士學者約翰•布克哈特(Burckhardt)發現了它,在繼續沉睡4年後,義大利人喬丹•貝爾佐尼(Giovan Belzoni)開始進行對其挖掘。經過幾個月的工作,最終在沙石中開辟出一條道路,歷經幾千年之後終於又有人能夠走進這座神廟的內部。
又過了很久,這座被拉美西斯選來代表自己強大勢力和神聖天命的宏偉神廟終於面臨滅頂之災,險些永遠葬身於水下。1960年,埃及總統納賽爾(Nasser)開始下令修建阿斯旺(Assuan)大型水庫,水庫建成後將形成一個長約500公里的人工湖,可以將許多不毛之地變成良田。這是一個對於國家來說至關重要的項目,但它卻會將代表;埃及法老文明的許多遺跡永遠埋入水底,其中就有阿布•辛拜勒神廟,這件事也使它在全世界的知名度迅速提高。
拉美西斯於1213BC在比—拉美西斯辭世,經過70天他被製成木乃伊的遺體以一個偉大法老所能享用的最隆重方式下葬。當時王位繼承人,他的兒子莫尼普塔乘坐皇舟率領一支龐大的船隊沿尼羅河將父親的遺體送至底比斯。一路上臣民百姓無不灑淚相送,向這位給他們帶來太平盛世的偉大法老致敬。船隊到達底比斯城後,送葬的隊伍又朝開鑿於帝王谷的陵墓進發,在王陵內安放的除了拉美西斯的棺槨之外,還有讓拉美西斯在冥界也能過上富貴生活的無盡寶藏,最後陵墓的大門被封上,以便讓法老能平安地長眠。但事與願違,幾十年以後,陵墓內陪葬的寶物洗劫一空,而拉美西斯的木乃伊也從此不得安寧。負責看守的埃及神職人員不得不多次搬動法老的木乃伊以放那些盜墓人打開木乃伊身上的綳帶,偷取藏在內部的黃金飾物,大約在公元前1000年,拉美西斯和其他幾位法老的木乃伊被藏到了底比斯附近的小城代爾巴哈里(Deirel Bahari)的哈特謝普蘇特(Hetshepsut)神廟內。1881年被法國埃及學家加斯頓•馬斯佩羅(Gaston Maspero)發現並最終安放在埃及國家博物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