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活日常 > 馬來熊生活在哪個熱帶雨林

馬來熊生活在哪個熱帶雨林

發布時間:2022-04-21 05:29:28

❶ 世界上的奇妙動物

星鼻鼴:曾被認為是外星密探的東西
簡介
如果要在動物王國中評選明星的話,星鼻鼴一定會以它奇形怪狀的鼻子勝出,它那像章魚觸須一樣的鼻子非常獨特。著名的物理學家惠勒曾說過:「無論在何處,都要去發掘最奇特的事物,並加以探索。」當然啦,你很難想像還有比星鼻鼴更奇特的動物了。

鼻子的特點
它比較像是那種從飛碟里現身,向好奇的地球人代表問候的生物。它的鼻子周圍有22條肉質的附器環繞成一圈,當它在自家環境間穿梭時,這鼻子常因快速顫動而讓人看不清楚。

構成與演化
再加上生著巨爪的前肢,你遇到的就是一個令人興奮難抑的生物學之謎。這種生物是怎麼演化出來的?那個星星是什麼?它如何作用,又是用來做什麼的?對於這不尋常的哺乳動物,這些都是我想要解開的謎題。結果星鼻鼴不僅有一張好玩的臉,它還有著相當特化的腦,也許有助於解答哺乳動物神經系統的構成與演化這些長久以來的問題。
先知道以下事實,讀者可能會安心些:星鼻鼴是小型動物,只能讓磅秤的指針傾斜為50公克,大約是小鼠的兩倍。它們生活在濕地的淺層地道中,遍及美國東北與加拿大東部,獵食的環境涵蓋地下及水下。如同鼴鼠科其它30種左右的成員,星鼻鼴屬於哺乳動物的食蟲目,這類生物新陳代謝極快,隨時飢腸轆轆,所以這胃口奇大的小小星鼻鼴必須要能找到足夠的獵物,以度過寒冷的北國冬天。

捕食特點
和其它鼴鼠一樣,它在土壤中尋覓蚯蚓;不過它還會在濕地棲境里營養豐富的泥巴與爛葉中,取食多種小型無脊椎動物和昆蟲幼蟲,也會潛游到池塘與溪流的渾濁水底,把獵物給揪出來。尋找獵物正是「星鼻」上場的時候。星鼻並不是負責嗅聞的嗅覺系統的一部分,也不是用來捕捉食物的第三隻手,而是一個無比敏感的觸覺器官。

新疆北鯢 新疆北鯢,俗名娃娃魚又叫水四腳蛇,是目前新疆惟一存活下來的有尾兩棲動物,棲息於新疆溫泉縣境內,僅生活在海拔2100-3200米的高山泉水小溪、湖泊淺水處,是天山和阿拉套山由地面抬升時倖存下來的孓遺動物,是距今3-4億年前最原始的兩棲動物物種,在脊椎動物系統演化的研究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是極為珍貴的「活化石」;新疆北鯢棲息地極為狹窄,目前僅生存在新疆溫泉縣西部與哈薩克接壤的阿拉套山和天山局部泉涌地區,數量稀少,有捷麥克溝和蘇魯別珍兩個棲息地約存3500—4000餘尾。新疆北鯢作為瀕危動物早已被列入國際保護自然和自然資源聯合紅皮書,1998年,新疆北鯢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瀕危等級為「極危」,成為我國珍貴的種質資源,已列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行列。
1866年俄國動物學家凱塞爾在新疆阿拉套山發現一種長約20多厘米、手指粗細、渾身光滑、水陸兩棲有點像蜥蜴的動物。這是他從未見過的,他斷定這是一個重大發現,於是把這種動物帶回了實驗室並作了種屬描述。
在以後的一百多年間,中國的、外國的專家曾多次考察新疆和哈薩克的天山、阿拉套山地區試圖找到這種神秘的動物。一次次的失敗後人們斷定這種凱塞爾見過的動物已經滅絕了,不會再有人見到它們了。
1989年9月,新疆師范大學生物系的一名溫泉縣的學生從家裡帶來一隻四腳蛇,生物系教師王秀玲一下就想到了整天給學生們講的100年前俄國人發現的但誰也沒見過的那個傢伙。第二天她和幾個同事直奔溫泉縣……,1989年9月6日,距凱塞爾最後一次見到這種動物已經過去了123年。1990年又發現了北鯢的第二個棲息地。
新疆北鯢只分布於中國新疆和哈薩克兩國的界山————阿拉套山和天山的局部泉涌地區。棲息地極度狹窄,中心地帶約為500平方公里,數量稀少,分布面積狹窄,這在動物界極為罕見。
科學工作者在新疆准噶爾盆地、烏魯木齊等地均發現鯢的化石,說明在兩億多年前兩棲類的全盛期,准噶爾盆地的廣闊水域,鯢類很廣泛地分布著。而有一批幸運者,隨著天山的抬升上升到了海拔2000多米的山脊處,恰好天山在這里有無數的泉水湧出,這為鯢類的生存提供了最基本的條件。更加僥幸的是這泉水一流就是上億年。
據專家認為,新疆北鯢屬孑遺動物,是新疆產的唯一有尾兩棲類。它在小鯢科的分類、系統演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已被列入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盟(IYCN)紅皮書和前蘇聯紅皮書。
中山大學的屈良鵠、新疆師范大學的王秀玲等人發表論文認為,新疆北鯢是一種有著近3億年歷史的古老動物。對北鯢的DNA提取和分析表明,它與魚類中總鰭亞綱的矛尾魚同源性非常高,而矛尾魚被認為是出現在4億年前淡水中的古老魚類,是兩棲類的直接祖先。這表明,新疆北鯢和矛尾魚的分歧年代並不久遠,可能是繼矛尾魚之後最早爬上陸地的兩棲類的代表。它從而也應該是陸上生命的直接或間接的祖先。三四億年前的生命進化線索竟然變得如此清晰,這是怎樣的神奇和不可思議。
由於新疆北鯢棲息地生態環境惡劣,餌料貧乏,特別是近幾年來人為的干擾和破壞,牲畜踩踏,違法捕捉,使新疆北鯢日趨瀕危,數量急劇下降。據專家 1989 年 9 月 6 日考察,新疆北鯢約有 600 尾,種群密度為 0.12,1990 年 7 月考察時僅有約 200 尾。1993 年考察時約有 150 尾,1996 年考察時不足 100 尾,種群密度為 0.02。

鴨嘴獸棲息地
現生哺乳類中最原始而奇特的動物。僅分布於澳大利亞東部約克角至南澳大利亞之間,在塔斯馬尼亞島也有棲息。
鴨嘴獸特徵
澳大利亞的單孔類哺乳動物,最奇特的要數鴨嘴獸。所謂單孔類動物,是指處於爬蟲類動物與哺乳類動物中間的一種動物。它雖比爬蟲類動物進步,但尚未進化到哺乳類動物。兩者相同之處在於都用肺呼吸,身上長毛,且是熱血;而單孔類動物又以產卵方式繁殖,因此保留了爬蟲類動物的重要特性。
凡見過鴨嘴獸的人都說它長得實在太怪異了。當初英國移民進入澳大利亞發現鴨嘴獸時,驚呼其為「不可思議的動物」。鴨嘴獸長約40厘米,全身裹著柔軟褐色的濃密短毛,腦顱與針鼴相比,較小,大腦呈半球狀,光滑無回。四肢很短,五趾具鉤爪,趾間有薄膜似的蹼,酷似鴨足,在行走或挖掘時,蹼反方向褶於掌部。吻部扁平,形似鴨嘴,嘴內有寬的角質牙齦,但沒有牙齒,尾大而扁平,占體長的1/4,在水裡游泳時起著舵的作用。
雄性鴨嘴獸後足有刺,內存毒汁,噴出可傷人,幾乎與蛇毒相近,人若受毒距刺傷,即引起劇痛,以至數月才能恢復。這是它的「護身符」,雌性鴨嘴獸出生時也有毒距,但在長到30厘米時就消失了。鴨嘴獸為水陸兩棲動物,平時喜穴居水畔,在水中時眼、耳、鼻均緊閉,僅憑知覺用扁軟的「鴨嘴」覓食貝類。其食量很大,每天所消耗食物與自身體重相等。
母體雖然也分泌乳汁哺育幼仔成長,但卻不是胎生而是卵生。即由母體產卵,像鳥類一樣靠母體的溫度孵化。母體沒有乳房和乳頭,在腹部兩側分泌乳汁,幼仔就伏在母獸腹部上舔食。
幼體有齒,但成體牙床無齒,而由能不斷生長的角質板所代替,板的前方咬合面形成許多隆起的橫脊,用以壓碎貝類、螺類等軟體動物的貝殼,或剁碎其它食物,後方角質板呈平面狀,與板相對的扁平小舌有輔助的「咀嚼」作用。
澳大利亞的鴨嘴獸是澳大利亞特有的非常特殊乳汁單孔目動物。它的嘴和腳象鴨子,尾部象海狸,是世界上僅有的三種生蛋的哺乳動物之一(另一種是針鼴和澳大利亞的有袋小刺蝟),鴨嘴獸沒有奶頭,但在肚子上有一小袋,內分泌乳汁,小鴨嘴獸靠添乳汁長大。
成年鴨嘴獸長度有 40-50公分,重量雌性在 700-1600克之間,雄性在 1000-2400克之間。
生活習性
鴨嘴獸生長在河,溪的岸邊,它的大多時間都在水裡,它的皮毛有油脂能保持它身體在較冷的水中仍保持溫暖。在水中游泳時它是閉著眼的,靠電信號及其觸覺敏感的鴨嘴尋找在河床底的食物。它以軟體蟲及小魚蝦為食。
鴨嘴獸生殖是在它的岸邊所挖的長隧道內進行的。它一次可最多生三個蛋。六個月後的小鴨嘴獸就得學會獨立生活,自己到河床底覓食了。
鴨嘴獸在水中追逐交尾,卵似烏龜蛋狀。小鴨嘴獸孵化出世後,靠母乳喂養4個月方能自己外出覓食。鴨嘴獸是夜行性生物,它們慣於白天睡覺,夜晚活動。
鴨嘴獸能潛泳,常把窩建造在沼澤或河流的岸邊,洞口開在水下,包括山澗、死水或污濁的河流,湖泊和池塘。它在岸上挖洞作為隱蔽所,洞穴與毗連的水域相通。它是水底覓食者,取食時潛入水底,每次大約有一分鍾潛水期,用嘴探索泥里的貝類、蠕蟲及甲殼類小動物以及昆蟲幼蟲和其他多種動物性食物和一些植物。鴨嘴獸分布在澳大利亞南部及塔斯馬尼亞島,是現存最原始的哺乳動物,是形成高等哺乳動物的進化環節,在動物進化上有很大的科學研究價值。
冬季不活動或冬眠。雌獸挖相當於16米長的澗穴,將卵產於用濕水草築成的巢內,每產產卵,有時3卵。卵比麻雀卵還小,彼此粘在一起。孵卵期洞口堵塞,孵出的幼獸發育很不完全,鴨嘴獸既無育兒袋也無乳頭,成束的乳腺直接開口於腹部乳腺區。幼獸用能伸縮的舌頭服食乳區的乳汁,哺乳期大約五個月。
學術意義
鴨嘴獸在學術上有重要意義,歷經億萬年,既未滅絕,也無多少進化,始終在「過渡階段」徘徊,真是奇特又奧妙,充滿了神秘感。這種全世界唯有澳大利亞獨產的動物,但因追求標本和珍貴毛皮,多年濫捕而使種群嚴重衰落,曾一度面臨絕滅的危險。由於其特殊性和稀少,已列為國際保護動物。澳大利亞政府己制定保護法規。
令人傷腦筋的鴨嘴獸
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不犯錯誤:未出生的孩子和已經死了的人。「沒有不犯錯誤的完人」這句話,今天恐怕誰都會這樣說,然而在前些年,這話是斷然說不得的。
這要從我在澳大利亞所看到的一種特殊動物談起。
那是初春的一個上午,我在澳大利亞南部塔斯馬尼亞島上,看到一種非常奇特的動物,叫鴨嘴獸。它既是哺乳類,又會下蛋;既像鳥類,又像爬行類。
據說,當1880年一個鴨嘴獸標本從當時的英國殖民地澳大利亞送到倫敦時,曾使英國有名的生物學家們大發雷霆。他們斷言,這個標本是幾種不同的動物拼湊起來的,並揚言要追查是什麼人敢如此惡作劇,這拍案者之一,就是恩格斯。
按照傳統的概念,哺乳動物必須胎生,而不會下蛋。革命導師恩格斯也一度拘泥於這種認識,後來在實踐的檢驗面前才改變認識,並把它作為教訓,提示別人,引以為鑒,給人們樹立了一個重視科學、實事求是的榜樣。恩格斯在1895年給康·施米特的信中說:「我在曼徹斯特看見過鴨嘴獸的蛋,並且傲慢無知地嘲笑過哺乳動物會下蛋這種愚蠢之見,而現在這卻被證實了!因此,但願您不要重蹈覆轍!」
鴨嘴獸有一個平而扁的闊嘴巴,短而鈍的粗尾巴,還有一對蹼。乍看起來,同家鴨差不多。而它那身漂亮而柔軟的灰色絨毛,又可與我國的特產水獺媲美。
鴨嘴獸實在是很怪的。說它是獸類吧,它卻是靠下蛋繁殖後代;說它是爬行動物吧,可它孵出的後代都是靠哺乳喂養的。真是「不倫不類」。我們知道,一般從蛋中孵出的小動物是不吃奶的,如雞、鴨、鳥、蛇;而一般吃奶的動物是胎生的,不下蛋的,像貓、狗、豬、羊。
由於鴨嘴獸既下蛋,又吃奶,生物學家們傷透腦筋,不知道該把它列入哪一類動物。經過多年的爭論不休,最後,只好以毛和奶作為決定分類的依據,將鴨嘴獸列入哺乳類,稱它為「卵生哺乳動物」。因為世界上只有哺乳動物有圓的毛(鳥類的羽毛是扁的)和分泌真正的乳汁,而這兩個特點鴨嘴獸都具備。
雄鴨嘴獸有50多厘米長,雌的略小。它們的腿短而強壯,各有五個趾,趾端為鉤爪,趾間的蹼便於游泳。它的長著粗毛的尾巴,游泳時當「舵」。它的眼睛很小,沒有耳殼,鎖骨和鳥喙骨很發達,這些方面又像鳥類。
鴨嘴獸習慣於白天睡覺,晚上出來覓食。青蛙、蚯蚓、昆蟲等都是它的食物。它的消化機能特強,一隻鴨嘴獸體重不到一公斤,但一天能吃下與自己體重相當的食物。
鴨嘴獸總是在河邊打洞,洞有兩個出口,一個通往水中,一個通往陸上的草叢。它們用爪挖洞的本領很高,即使在堅硬的河岸,十幾分鍾也能挖一米深的洞。有的洞長達幾十米,裡面有寬敞的「卧室」,准備產卵用。卧室里鋪著樹葉、蘆葦等乾草,儼然是個舒適的「床鋪」呢!
母鴨嘴獸一次生兩個蛋,白色半透明,殼上帶有一層膠質。母鴨嘴獸將蛋放在尾部及腹部之間,然後蜷縮著身體包圍著蛋。兩星期後,小獸脫殼而出,但眼睛看不見,身上沒有毛,不能覓食,全靠媽媽餵奶。
若與爬行動物相比,鴨嘴獸顯然是比較高等的動物,因為它雖屬卵生,卻是哺乳的。但在哺乳動物中,它卻是最低等的。它生蛋和排泄糞尿都用同一個器官,所以又稱單孔類。澳大利亞是當前世界上唯一的單孔類動物的故鄉,除了鴨嘴獸外,還有一種叫針鼴。
天下之大,無奇不有。生物界有待人們去探討的奧秘,還多著哩!
研究:從理論上說,從基因看鴨嘴獸性別,在鴨嘴獸的基因中,最為奇特的便是10個負責性別的染色體,鴨嘴獸可能會擁有25種不同的性別,雖然這一現象在實際中並未發生。

❷ 太陽熊現在具體是生活在什麼地方和習性。

學名:馬來太陽熊(Ursus malayanus) 馬來太陽熊平均體重為35公斤,比牧羊犬還要輕一些。它們的腳底沒有毛,因此抓握力很強,它們長而彎曲的腳爪使它們能夠靈巧地攀爬。 該熊是大熊家族中存活至今的最小的熊,因其胸前明顯的橘黃色標記而得名。 分布地區和棲息地 馬來太陽熊生活在東南亞,足跡遍及緬甸、泰國、馬來西亞、蘇門答臘島 (Sumatra) 和婆羅洲 (Borneo)。它們生活在熱帶雨林中,或獨來獨往,或結成小的群體。 體貌特徵、身高和體重 馬來太陽熊典型的特徵是它黑色的短毛,以及胸前橘黃色的月牙形標記。它頭部和身體的長度加起來大約為100至140厘米。母熊大約只有30至35公斤重,而最重的公熊體重最高為65公斤。 食物 馬來太陽熊是雜食動物,它們以白蟻、鳥類、小型哺乳動物、植物的芽、根莖和各種昆蟲為食。它們還吃蜂蜜、花蜜、水果、漿果和種子。 生活方式 太陽熊的腳底沒有毛,因此抓握力很強,長而彎曲的腳爪使它們能夠靈巧地攀爬。它們用強壯的爪子搗開蜜蜂和其它昆蟲的窩。太陽熊是大熊家族中個頭最小的,每天花大部分時間呆在樹上,在那裡築「巢」睡覺。 社會行為和繁殖 雌性馬來太陽熊在懷孕96天後通常會生下一至三隻幼崽。小熊生下來時重約300克,母熊會照料它們一年。 現狀 由於馬來太陽熊的棲息地范圍越來越小,有時它們要到農田裡去尋找食物。不過,人們捕殺太陽熊主要是為了獲取熊膽和熊掌,這些都是中葯中的名貴葯材。馬來太陽熊已瀕臨滅絕。

❸ 馬來熊會在樹上築巢嗎

馬來熊會在樹上築巢。

馬來熊是唯一不冬眠的熊亞科動物。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和南亞,在中國雲南綠春以及西藏芒康有少量分布。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森林中,性孤獨,白天在樹上築巢休息,夜間活動,行動敏捷,善攀援。膽小,怕冷但不冬眠。

生活習性:

馬來熊是雜食性動物,而且是有什麼吃什麼。在它們的食譜中,最常見的是蜜蜂和蜂蜜、白蟻以及蚯蚓,如果能找到各種美味的果子和棕櫚油,也不會放過。

偶爾運氣不錯,它們也會捕捉一些小型嚙齒類動物、鳥類和蜥蜴等打打牙祭,甚至還會幫助老虎打掃人家吃剩的腐肉。天敵是老虎、豹子以及其他熊類。

❹ 什麼是世界上最有趣的動物

馬來熊主要生活在東南亞的熱帶雨林.馬來熊站立時高度大約為1.2米,是熊類家族中個頭最矮的,經常因為體形小而被稱為犬熊.馬來熊體重平均65公斤,還有一條長約5厘米的短尾巴.雄性的體形一般要比雌性大.
與其它熊類不同,馬來熊的毛皮又短又滑,這可能是由馬來熊所居住的低海拔地區的氣候條件所導致的.馬來熊全身覆蓋著黑色或棕黑色的皮毛,在其胸口有一個淺橙黃色的馬蹄形斑紋.在馬來熊鼻子和眼睛附近也長有類似顏色的皮毛.也正是這種獨特的斑紋使它獲得了「太陽熊」的別稱.

❺ 中國一級保護動物有哪些

中國一級保護動物的名單中有:

獸類

大熊貓,棲自在海拔1400至3500為的高山竹林里,主要以竹筍、竹葉及嫩竹尖為食。此大熊貓只產於我國的四川、甘肅、陝西等地。是世界珍貴物種。

馬來熊,也叫狗熊,棲息於熱帶、亞熱帶雨林,數量極少,1972年在雲南南部邊境山地首次發現。

亞洲象,別名印度大象。象是現存的最大陸生動物,棲息在熱帶地區,常在海擾1000米以下的溝谷、河邊、闊葉混交林中游盪。

飛禽類

短尾信天翁、白腹軍艦鳥、白鸛、黑鸛、朱䴉、中華秋沙鴨、金雕、白肩雕、玉帶海雕、白尾海雕、虎頭海雕、擬兀鷲、胡兀鷲、細嘴松雞、斑尾榛雞、雉鶉、四川山鷓鴣、海南山鷓鴣、黑頭角雉、紅胸角雉、黃腹角雉、灰腹角雉、虹雉(所有種)、褐馬雞、藍鷳、黑頸長尾雉、白頸長尾雉、黑長尾雉、孔雀雉 、綠孔雀、黑頸鶴、白頭鶴、丹頂鶴、白鶴、赤頸鶴、鴇(所有種)、遺鷗。

爬行類

穿山甲:穿山甲屬是鱗甲目穿山甲科的一個屬,共有4個物種,地棲性哺乳動物。另外爬行類還有(四爪陸龜、黿 、鱷蜥、巨蜥、蟒、揚子鱷等。)

昆蟲類:太白虎鳳蝶、金斑喙鳳蝶、金裳鳳蝶、陽彩臂金龜等。

腹足類:庫氏硨磲、 鸚鵡螺、中華蛩蠊、紅珊瑚等。

蠕蟲類:多鰓孔舌形蟲、黃島長吻蟲。

❻ 馬來熊最先生活在哪裡

馬來熊應該最先就生活在亞洲的東南亞和南亞的亞熱帶和熱帶地區,在我國主要在雲南,西藏那邊有少量分布。

❼ 體重最小的馬來熊只有五十什麼

馬來熊為食肉目、熊科、馬來熊屬下的一種小型熊類動物,是現存體型最小的熊。體長110-150厘米,體重27-75千克。棲息在南亞茂密的熱帶雨林和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里。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和南亞,在中國雲南和西藏也有少量分布。

所以,「體重最小的馬來熊只有五十千克」。

❽ 熊貓有幾種品種

我為你詳細說說熊貓的種類;

一、按地域分兩種:四川大熊貓與陝西秦嶺大熊貓:四川大熊貓(分布在四川和甘肅一帶的大熊貓種群)和陝西秦嶺大熊貓(分布在陝西秦嶺一帶)。

二、按照體型或顏色分為;

1、巴氏大熊貓。巴氏大熊貓分布在更新世早期至中期的中國、緬甸及越南北部。巴氏大熊貓很可能是現今大熊貓的祖先,並由始熊貓演化成的小種大熊貓衍生而來,是大熊貓已滅絕的亞種,分布於更新世的中國、緬甸及越南北部,史前人類最早的食物之一。大熊貓的遠祖是兇猛的食肉獸,但後來選擇吃竹子這樣的生存方式。從生態區位來看,動物很少食用竹子,大熊貓選擇吃竹子可以避免和其他動物的正面競爭;從生物進化的角度來看,大熊貓其實是一種已進入衰亡階段的動物,人類的發展只是加快了它們衰亡的速度。

2、白色大熊貓。白色大熊貓,確為世界罕見。它們的發現,打破了熊貓研究史上「單形性」(即毛色黑白相間)的說法,具有重大科學意義。白色大熊貓棲息於長江上游各山系的高山深谷,為東南季風的迎風面,氣候溫涼潮濕,其濕度常在80°以上,故它們是一種喜濕性動物。它們活動的區域多在坳溝、山腹窪地、河谷階地等,一般在20°以下的緩坡地形。這些地方土質肥厚,森林茂盛,箭竹生長良好,構成為一個氣溫相對較為穩定、隱蔽條件良好、食物資源和水源都很豐富的優良食物基地。據了解,陝西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目前我國大熊貓分布密度最大的保護區之一,按原來的調查數據,目前區內生活著70多隻黑白色大熊貓,而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棕色大熊貓也發現在該區。

3、棕色大熊貓。棕色大熊貓是一種較為罕見的大熊貓變種個體。截止2009年,有科學記載以來世界上一共僅發現過五隻棕色大熊貓,發現地點均為大熊貓的重要棲息地之一陝西秦嶺山脈核心地區。

三、小熊貓和大熊貓是有完全本質上的區別的;
小熊貓軀體肥壯,身上被有粗的長毛。體長40——63厘米,尾長為體長的一半以上,體重一般約為5公斤左右。頭部短寬,吻部突出,圓臉,頰有白斑。眼睛前向,瞳孔為圓形。
平日棲居於大的樹洞或石洞和岩石縫中。早晚出來活動覓食,白天多在洞里或大樹的蔭深處睡覺。睡時好把頭蜷縮在四肢中,前肢抱住頭部,以尾覆蓋在身上。有時兩腳下垂高卧,並且小熊貓的長相和大熊貓完全不同,無論是體型還是食物來源等都不同。

四、熊貓的近親(或者說是亞種)馬來熊

馬來熊是唯一不冬眠的熊亞科動物,馬來熊是熊科動物中身形最小的成員。它們成年體長約120-150cm,體長110-140cm,肩寬70cm,尾長3-7cm,體重27-75kg,公熊的個頭比母熊大10-20%。為典型林棲動物,主要棲息在南亞茂密的熱帶雨林和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里,酷愛居住在低窪地帶。棲息地海拔高度多在3000m左右,最高活動區域海拔可達3500m。在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中偶見其蹤跡。與大熊貓相比還是具有明顯的區別,但是不可不說的是始熊貓是所有熊貓種類中最原始的種類,這種熊貓在外形上和現代的熊貓不同,並且毛色等方面也有所不同,但是對始熊貓的研究可以讓我們更好的了解熊貓這種動物,正是由於熊貓的進化史造成了目前只有我國才有大熊貓這一種類。

❾ 馬來熊的棲息地點

為典型林棲動物,主要棲息在南亞茂密的熱帶雨林和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里, 酷愛居住在低窪地帶。 棲息地海拔高度多在3000m左右,最高活動區域海拔可達3500m。在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中偶見其蹤跡。

❿ 神奇動物有哪些

1、葉海龍

葉海龍的名字源於中國古代的神話故事,它的樣子就像一片漂浮在水中的藻類,葉海龍可以呈現綠、橙、金等體色,它全身由葉子似的附肢覆蓋,使其偽裝性極強。只有在擺動它的小鰭或是轉動兩只能夠獨立運動的眼珠時才會暴露行蹤。

與海馬類似,雄性海龍能夠攜帶150到200枚卵。 在雌海龍將這些卵產出後,這些受精卵將在雄海龍尾巴下面的蜂巢狀區域(抱卵點)內度過約8周時間。海龍沒有牙齒和胃,它們靠吃磷蝦為生。在澳大利亞,它們 被稱為澳洲海馬,葉海龍生活在10-12度的低溫少浪水域。南澳大利亞政府從1982年起將葉海龍列為了保護動物。

2、馬來熊

馬來熊主要生活在東南亞的熱帶雨林。馬來熊站立時高度大約為1.2米,是熊類家族中個頭最矮的,經常因為體形小而被稱為犬熊。馬來熊體重平均65公斤,還有一條長約5厘米的短尾巴。雄性的體形一般要比雌性大。

與其它熊類不同,馬來熊的毛皮又短又滑,這可能是由馬來熊所居住的低海拔地區的氣候條件所導致的。馬來熊全身覆蓋著黑色或棕黑色的皮毛,在其胸口有一個淺橙黃色的馬蹄形斑紋。在馬來熊鼻子和眼睛附近也長有類似顏色的皮毛。也正是這種獨特的斑紋使它獲得了「太陽熊」的別稱。

3、可蒙犬

雌性可蒙犬體長69厘米,雄性可蒙犬的體長則至少可以達到71厘米,大多數都超過76厘米,屬於犬類中較大的品種。雖然可蒙犬看上去有點笨重,但實際上這是一種十分靈巧的大型犬類。

可蒙犬又長又粗相互纏繞在一起的白色的毛像極了某些黑人的辮子或是拖把(可蒙犬的毛發是犬科動物中最重的)。幼犬的毛是十分柔軟和蓬鬆的,但是隨著年齡的長大,毛也越來越卷,直到變成一簇一簇的,以後則很少脫落。可蒙犬的毛生來是純白的,但如果不經常洗的話就會變成米色。

4、安哥拉兔

安哥拉兔是人工馴養的兔類中的一種,長有有些誇張的超長松軟絨毛。安哥拉兔原產於土耳其的安卡拉,和安哥拉貓、安哥拉山羊一樣有名,在18世紀成為法國王室的寵物,並且在一個世紀的時間里遍布歐洲。

安哥拉兔在20世紀被流傳到美國,由於安哥拉兔羊毛般的絨毛會長的很長,使這個毛團般的小動物看起來體積非常大。

5、小熊貓

小熊貓是一種珍稀的植食哺乳動物,身材比家貓稍大,達到了大約55厘米。它長有和大熊貓一樣能縮回的爪子,還有由手腕關節骨頭伸長發育成的偽大拇指。小熊貓的腳底長有厚厚的毛,可以用來抵禦寒冷並且隱藏汗腺。

小熊貓生活在中國南部以及尼泊爾的喜馬拉雅地區。在尼泊爾文字中,小熊貓的名字是「吃竹子和植物的小動物」。

6、樹懶

樹懶是生活在美洲中部及南部的中型身材的哺乳動物,屬於蠕舌亞目下的大地懶科和樹懶科。樹懶是一種完全不挑食的動物,樹懶們會吃昆蟲、小蜥蜴和腐肉,但它的主食還是嫩芽和樹葉。

長期的樹棲生活使它們擁有了獨特的適應能力。樹懶的胃非常大,蠕動緩慢,並分隔成幾個帶有各種共生細菌的胃室,這些胃部的細菌可以消化那些只含有極少營養的堅韌樹葉。

樹懶胃部食物的重量要佔吃飽時體重的三分之二,而且 對這些食物的消化過程長達1個月甚至更多。但是樹葉提供的能量實在太少了,樹懶因此進化出了一系列特徵: 樹懶的新陳代謝十分緩慢(比其它同樣體型的動物要慢一倍),樹懶活動時體溫一般為攝氏30到34度,休息時的體溫還要更低。樹懶們大都生活在號角樹上。

7、皇帝絹毛猴

皇帝絹毛猴的名字源於它的鬍子看起來像德國的一位皇帝。皇帝絹毛猴生活在亞馬遜盆地西南部,在秘魯、玻利維亞等國都有分布。成年皇帝絹毛猴體長24至26厘米,體重大約300到400克。皇帝絹毛猴行動靈活,整天在樹叢間跳來跳去。

8、白面粗尾猿

白面粗尾猿主要分為蓋亞那粗尾猿和金面粗尾猿,這種長相怪異的動物生活在巴西、法屬蓋亞那和委內瑞拉等國家。白面粗尾猿主要以水果、堅果和昆蟲為食。

9、貘

貘是一種大型食草動物,有一個有點像拉長的豬鼻子的長鼻子,但是它的下巴卻很短。貘主要生活在南美洲和中美洲地區,東南亞地區也有分布。貘是一種具有較強攻擊性的動物,它們和大型偶蹄類動物是近親,例如馬和犀牛等等。

10、星鼻鼴鼠

星鼻鼴鼠生活在美國北部和加拿大地區,它們生活在潮濕的低地地區,以土壤中的小蟲子為食。星鼻鼴鼠善於游泳和挖掘,但是最神奇的還是它們星形的鼻子,其成年體長達到15到20厘米。

11、艾艾狐猴

艾艾狐猴是一種生活在馬達加斯加的奇怪動物,它長有尖利的牙齒和細長的趾爪,其中指尤其鋒利,可以鑽開木頭。艾艾狐猴使用中指挖開樹木,尋找其中的蟲子作為食物,艾艾狐猴是本家族中唯一的一種。

12、鯨頭鸛

鯨頭鸛的巨大鳥喙看起來就像一個鯨魚的頭部,鯨頭鸛的體積很大,平均有1.2米高,5.6公斤重,翼展達到2.33米,成鳥羽毛為灰色,而雛鳥羽毛為棕色。鯨頭鸛生活在東非的蘇丹和尚比亞等國家。

鯨頭鸛是在19世紀才被人類所發現和記錄的,雖然古代埃及人和阿拉伯人有可能見過這種怪鳥,但是詳細的記錄在案的時間並不長。

13、蠑螈

蠑螈是一種兩棲類動物。由於它的幼體沒有經歷變態發育,所以在成年時仍保留了水生和帶腮的特點。圖中的蠑螈生活於墨西哥城底下的湖泊,它們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因為它們能夠再生絕大部分肢體。

蠑螈容易飼養,有很多國家人都把它們作為寵物來飼養。

14、水滴魚

水滴魚生活在澳大利亞和塔斯馬尼亞島附近的深海里,由於水滴魚生活在偏僻的地區,因此人類很少能看到它們。水滴魚生活的地方的水的壓力是海平面的幾十倍。在這種環境下,魚膘很難有效的工作。

為了保持浮力,水滴魚的身體是由一種密度比水略小的膠狀物質構成。這使得水滴魚不花力氣就能輕松的從海底浮起。缺乏肌肉對於水滴魚來說也不是什麼大問題,因為它主要靠吞食麵前的浮游生物為生。

15、雪蟹

雪蟹是科學家在2005年對南極地區海域進行考察時候發現的,這種甲殼綱動物體長大約15厘 米,通體覆蓋滿了長長的絨毛。雪蟹生活在南太平洋水面下2200米的地方,因此它的眼睛已經退化,視力幾乎完全消失了。雪蟹身體內寄生的微生物幫助它生活 在環境惡劣的海底深處,有些科學家認為雪蟹是靠吃微生物生活的,但是另一些科學家則認為雪蟹是一種以海藻和小蝦為食物的動物。

閱讀全文

與馬來熊生活在哪個熱帶雨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6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