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人有悲歡離合」這個詩句是誰寫的.
這句出自陸游的《水調歌頭》原詩句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㈡ 人有悲歡離合是哪首詩里的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出自宋蘇軾的水調歌頭
《水調歌頭·中秋》[原文]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水調歌頭·中秋》[譯文]
丙辰年的中秋節,高興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寫了這首(詞),同時懷念(弟弟)子由。
明月什麼時候出現的?(我)端著酒杯問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宮闕里,現在是什麼年代了。(傳說神仙世界裡只過幾天,地下已是幾千年,故此設問。)
我想乘著風回到天上(好象自己本來就是從天上下到人間來的,所以說「歸去」),只怕玉石砌成的美麗月宮,在高空中經受不住寒冷(傳說月中宮殿叫廣寒宮)。在浮想聯翩中,對月起舞,清影隨人,彷彿乘雲御風,置身天上,哪裡像在人間!
月亮轉動,照遍了華美的樓閣,夜深時,月光又低低地透進雕花的門窗里,照著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月亮既圓,便不應有恨了,但為什麼常常要趁著人們離別的時候團圓呢?
人的遭遇,有悲哀、有歡樂、有離別、也有團聚;月亮呢,也會遇到陰、睛、圓、缺;這種情況,自古以來如此,難得十全十美。只願我們都健康和長在,雖然遠離千里,卻能共同欣賞這美麗的月色。
㈢ 人有悲歡離合出自哪個朝代的作品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時北宋蘇軾的作品。
意指一生之中,我們總會遇到這樣或是那樣的不如意,生命中難免缺憾。有些遺憾,我們可以避免,有些遺憾,我們可以補救,而更多的時候,這種遺憾是無法改變的。這個時候,我們最需要的,是一個平和的心態。
出自《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宋代大文學家蘇軾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在密州(今山東省諸城市)時所作。
這首詞以月起興,與其弟蘇轍七年未見之情為基礎,圍繞中秋明月展開想像和思考,把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之情納入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尋之中,反映了作者復雜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現出作者熱愛生活與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
(3)人有悲歡離合牛馬點綴生活出自哪裡擴展閱讀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㈣ 牛馬點綴生活前一句是什麼
01㈤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個典故出自哪一首詩
分析如下:
1、人生有悲傷有喜悅,有相聚也有離別,月亮會圓也會缺,這樣的事從古到今都是永遠無法改變的遺憾!只希望自己愛的人可以永遠平安快樂,哪怕就是相隔千里也可以共同看月亮!
2、人有悲歡離合:人世間總有悲、歡、離、合,象天上的月亮有陰、晴、圓、缺一樣,這些自古以來都是難以周全圓滿的。此句流露出了詞人悟透人生的灑脫和曠達的性格,也是對人生無奈的一種感嘆,這里以大開大合之筆從人生寫到自然,將各種生活加以提煉和概括,包含了無數的痛苦、歡樂的人生經驗。
3、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只希望人們能夠永遠健康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在中秋之夜共同欣賞天上的明月。這里是對遠方親人的懷念,也是一種祝福,這樣的詩句是作者思念分離的親人的詩,也是作者對人生的遺憾!
(5)人有悲歡離合牛馬點綴生活出自哪裡擴展閱讀:
出自 宋·蘇軾《水調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原詞作品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㈥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出自哪首詩
意思是: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事兒自古以來就很難周全。
出自:宋代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原文: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譯文:月兒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窗戶上,照著屋裡沒有睡意的人。明月不應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可又為什麼總是在人們離別之時才圓呢?
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事兒自古以來就很難周全。希望人們可以長長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賞這美好的月亮。
(6)人有悲歡離合牛馬點綴生活出自哪裡擴展閱讀:
1、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時所作。蘇軾因為與當權的變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同,自求外放,輾轉在各地為官。他曾經要求調任到離蘇轍較近的地方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會。
公元1074年(熙寧七年)蘇軾差知密州。到密州後,這一願望仍無法實現。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當空,銀輝遍地,詞人與胞弟蘇轍分別之後,已七年未得團聚。此刻,詞人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於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
2、賞析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三句,寫詞人對人世悲歡離合的解釋,表明作者由於受莊子和佛家思想的影響,形成了一種灑脫、曠達的襟懷,齊龐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為社會現象的人間悲怨、不平,同月之陰晴圓缺這些自然現象相提並論,視為一體,求得安慰。
結尾「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轉出更高的思想境界,向世間所有離別的親人(包括自己的兄弟 ),發出深摯的慰問和祝願,給全詞增加了積極奮發的意蘊。詞的下片,筆法大開大合,筆力雄健渾厚,高度概括了人間天上、世事自然中錯綜復雜的變化。
表達了作者對美好 ,幸福的生活的嚮往 ,既富於哲理,又飽含感情。這首詞是蘇軾哲理詞的代表作。詞中充分體現了作者對永恆的宇宙和復雜多變的人類社會兩者的綜合理解與認識,是作者的世界觀通過對月和對人的觀察所做的一個以局部足以概括整體的小小總結。
作者俯仰古今變遷,感慨宇宙流轉,厭薄宦海浮沉,在皓月當空 、孤高曠遠的意境氛圍中 ,滲入濃厚的哲學意味,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達到了人與宇宙、自然與社會的高度契合。
㈦ 人有悲歡離合,這句話是哪首詩的
蘇軾的《水調歌頭》全詩: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耽涪槽皇噩郝茶酮償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㈧ 牛馬點綴生活前一句是什麼 牛馬點綴生活的解釋
1、「牛馬點綴生活」前一句是「人有悲歡離合」,是用來回懟杠精(愛抬杠的人)的金句,意思就是人的各種情緒或者悲歡離合,就是閑的沒事做的牛馬點綴了生活,讓生活變得五味雜陳,諷刺杠精是牛馬。
2、「牛馬生活」漢語成語,意思是比喻飽受壓迫剝削的非人生活。出自《經歷·高三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