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日常生活行要注重幼兒哪方面的健康怎麼去做
如何培養幼兒健康生活的態度和行為習慣
一、幼兒不良的行為習慣的具體表現
幼兒是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但幼是非判斷能力和自控能力差,會出現各種不良習慣,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
1.早晨睡懶覺
幼兒愛睡懶覺,早晨不能按時起床,這是家長面臨的一大難題。
這樣的孩子一般也同時存在晚上不能按時上床睡覺的問題。要想糾正過來,首先家長應確定孩子每天需要多長時間的睡眠,制定出合理的作息時間,晚上到時間就應督促孩子上床睡覺。
2.不愛洗臉刷牙
學齡前的小孩子不明白為什麼要洗臉、刷牙的道理,在他心目中只覺得模仿大人的行為好玩。孩子4歲半後才能把臉洗干凈;6歲左右才會洗澡。因此,家長應在孩子對洗臉、刷牙充滿好奇心的初期,就開始引導、幫助他洗臉、刷牙並且一定要有耐心。注意不要逼迫孩子這樣做,不然就會使孩子產生受懲罰的體驗,會對洗臉、刷牙不感興趣,慢慢就會養成不愛洗臉、刷牙的習慣。
3.不願上幼兒園
孩子上幼兒園是離開家庭走向社會的關鍵一步。當孩子進入幼兒園後,需要以身以身改變以往的生活習慣。不能像在家裡一樣想干什麼就干什麼,必須服從老師,也不能獨占玩具、睡覺、吃飯、排便等生活方式都變化了。家長如果能夠巧妙地運用這種變化,來開導、激發孩子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就能使其在心理上、行動上提高一步。相反,如果家長忽視這種變化,特別是在家裡驕縱任性、依賴性強的孩子到幼兒園後會遇到許多困難。
4.偏食厭食
偏食:是指兒童對飲食挑剔或僅吃幾種自己喜歡或習慣的食物。偏 食,是一種不好的飲食習慣,既不利營養的攝入又不利健康的發育。由於兒童對食物不感興趣吃的少,或只挑自己喜歡的的食物,會造成體重下降、面黃肌瘦、皮膚干臊,甚至出現貧血、低血糖、體溫下降、脈搏緩慢、血壓下降、營養不良。
5.喜歡說謊
說謊是兒童常見的行為,也是家長教育不當的結果。由於年齡小,孩子不能區分真實與想像,理想與幻想的不同,有時他是在表達自己的意向,可在大人看來像是在說謊。兒童在4歲以前是把父母是否高興作為衡量自己行為對與錯的標准。比如:孩子把碗打碎了,認為媽媽一定會生氣。這時他就會說:是貓把碗打碎的。這個年齡階級的孩子是意識不到自己說謊行為的性質的。
6.好發脾氣
嬰兒一出生,就經常大聲哭鬧,手腳亂動,這種孩子容易形成暴躁的性格。但是大多數孩子脾氣暴躁是後開形成的。其原因很多,溺愛、百依百順、有求必應會使孩子脾氣越來越暴躁。假如家長對孩子的合理要求也是拒絕,使他的慾望總是求而不得,也會使孩子變得脾氣暴躁,有時還會產生懷恨心理。
二、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措施
幼兒良好的習慣包括很多方面的內容,如: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衛生習慣、品德行為習慣、勞動習慣等等。眾所周知,人的一生中有許多習慣是在小時候就形成的。因此,教幼兒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孩子的一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幼兒園的教育目標和任務中也都提出了相應的要求。那麼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就成為我們的重要任務之一。現在我結合自己平時的工作來談談我對如何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幾點看法:
(一)將幼兒良好習慣的培養寓於教學活動和游戲之中
1.耐心教育、講清道理
幼兒的年齡小,理解能力差,在對孩子的教育上就更要耐心。講道理時我們要把握兩點:首先,要明確,不能含糊其詞。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一定要和幼兒講清楚。其次,要具體,講明白。如:要求幼兒對人有禮貌。
2.反復訓練,形成習慣
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與一日活動中教師的指導是息息相關的。培養幼兒的行為習慣,要從日常的每一個活動、每一個游戲、每一個環節中一點一滴地滲透和強化。如早上見到老師主動問好;接受別人幫助時要說「謝謝」;不小心踩到別人的腳時要向對方說「對不起」;離園時要與老師和小朋友說「再見」等。
3.榜樣教育,鞏固形成
幼兒在活動中,常會因排隊發生推擠,出現不遵守紀律、打鬧、告狀或爭搶玩具、獨占玩具,或室內的小椅子倒了,小桌子歪了沒人理睬等現象。對此,教師採取的口頭說教收效甚微,且幼兒易舊病重犯。這時教師可通過各種活動的開展,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習慣。
(二)將幼兒良好習慣的培養貫穿於日常生活之中
1.課程生活化,活動游戲化
幼兒的年齡特徵決定幼兒園的生活游戲與學習是分不開的。幼兒在三歲—六歲是身體、智力、情感和社會性飛速發展的時期,其中大部分時間是在幼兒園度過的,他們的大部分生活經驗將在幼兒園中獲得,而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他們需要通過游戲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學習與生活,老師在引導幼兒學習的過程中,必須選擇與幼兒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通過不斷的操作、探究、重復和延續來幫助幼兒建立積累經驗。
2.鼓勵為主,少施懲罰
教師在一日活動中要橫向看待每一個幼兒,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懲罰。幼兒渴望成人對自己的行為作出評價,也對成人的評價十分敏感,他們總是喜歡得到肯定的評價,哪怕是一個和藹可親的眼神、微笑、輕輕的扶摸、點頭、擁抱、親吻等等。
3.態度溫和,切忌粗暴
良好的教師風范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教師是幼兒學習的榜樣,因此,教師要以身作則,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教師的一言一行幼兒都會模仿,一個脾氣溫和的教師往往會贏得幼兒的喜歡。當幼兒做了錯事時,教師要耐心細致地關懷愛護他們,而不是粗暴地訓斥他們,幫助他們改掉不良習慣。
(三)做好家長工作,讓家長和老師共同培養孩子
家庭既是孩子的生活環境也是很重要的教育環境。對於幼兒來說,在家庭的時間約佔全部生活時間的三分之二。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同樣離不開家庭的熏陶。道理很簡單,幼兒在生理、心理上都在不斷發展變化,其行為習慣尚未真正形成。在幼兒園接受的行為模式,如果家長不配合,孩子回到家後,可能很快便棄之一旁。為了使家園教育同步,我們注重引導家長創設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首先,要求父母努力創設和保持一種和諧愉快、互相尊重的家庭氛圍。讓幼兒在這樣溫馨的家庭中感到溫暖愉快,情緒穩定,得到愛心的熏陶,萌發自信心、上進心;其次,要求創設優美整潔的家庭環境。讓幼兒從小萌發愛整潔,愛護物品,生活有規律等良好行為習慣;再者,將教師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來,幼兒園要求孩子怎麼做的,在家裡同樣如此要求孩子。以此來鞏固良好行為習慣。
世界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有段名言: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習慣對於人的一生都是至關重要的。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高速發展的時代,我們都希望把孩子培養成優秀的人,使孩子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擁有健康的人格,才擁有健康的人生,快樂的生活,我們的社會才能進步,國家才有希望。所以,我們應該從培養幼兒良好習慣開始,強化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這是我們留給孩子最為寶貴、受用終生的財富!
『貳』 老師如何更好地關注孩子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關注的角度是不同的。對於幼兒園階段的孩子,主要關注孩子的交流是否有障礙,培養孩子與孩子之間的交流表達能力,同時關注孩子基本生活習慣的養成。
小學階段時間較長,應根據年級高低不同,關注的側重點也要有所不同。對低年級如一二年級,首要注意的是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生活習慣以及與人交往時的基本禮貌,養成學習習慣,並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三年級以上的孩子,應注意孩子獨立能力的培養,不要養成依賴的習慣。我的孩子到三年級以後,作業基本能在規定時間里完成,不需要父母一直盯著。這時要開始關注和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和習慣了。
對於中學階段的孩子,開始產生叛逆心理,也容易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這是一個充滿風險的時期,家長要密切與老師配合,隨時關注孩子行為習慣有無異常,學習習慣和態度有無異常,如有異常要及時教育糾偏。
希望老師過關注孩子的方面有很多,基本上可以總結為如下:
1、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因為孩子在上學的年齡階段接觸最多的場所就是學校,所以了解孩子身心是否健康最快的方式就是通過學校的老師對孩子加以了解。
2、關注孩子的學習思考能力,如果是上小學的孩子,他們的智力還在發展階段,所以孩子在學校上課時的一些表現就能夠直接體現孩子的思考問題的能力,所以這讓面可以讓考試稍微關注一下。
3、關注孩子的表達能力,孩子的表達能力其實是可以後天訓練的,因為有些孩子天生就比較內斂,遇到一些事的時候他們心裡清楚但是並不能夠很好的表達出來,所以可以通過老師發現孩子表達能力是否有問題,如果有問題就可以及時補救。
4、關注孩子的平時上課學習時的一些表現,孩子小的時候自控能力會相對來說差一點,所以在這一點上我們可以通過老師得知孩子的情況,在家時家長可以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幫助孩子一點一點改掉不好的習慣。
其實一個孩子的成長無非就是德智體美這四種,所以家長可以更多的從這幾點出發去了解孩子。
『叄』 孩子上幼兒園之後,家長應該如何關注孩子的表現呢
孩子上幼兒園之後,家長應該如何關注孩子的表現呢?
01放學的時候情緒很差
當寶寶適應了幼兒園生活之後,其實將會在幼兒園內收獲很多的快樂,所以寶寶放學的時候,正常情況下,應該是一種非常快樂積極的情緒。
但是,如果家長在接孩子放學的時候,發現孩子的情緒並不怎麼高昂,甚至還有一些負面的因素在內,就需要注意了,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一般都是寶寶在幼兒園里發生了什麼讓寶寶深感困惑的事情了,而家長就需要在這個時候對寶寶進行必要的開導了。
『肆』 在日常生活中,該怎麼關注孩子
在日常生活之中,其實關注孩子最好的辦法就是給他們足夠的愛。讓他們知道,無論自己有任何的問題都可以和父母溝通,讓他們知道父母永遠是自己身後的支柱,這其實是非常的重要的。但是很多的家長其實很難做到這一點,或許對於一些家長來說給孩子足夠的關注就是時時刻刻的關注他們的一舉一動,任何事情都要參與進去,這樣才是對孩子的關注。
然後在他們無法去做到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會請求父母,在這個時候父母給予他們幫助會讓他們內心獲得一種極大的滿足感。他們由此便可以知道自己有問題的話可以請求父母,那麼在此後他們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會更加的放心大膽的去做自己不會事事的依靠父母,但是在心中是了解父母對他們的愛的這樣的一種關注,其實就是最好的。
『伍』 如何關心幼兒
(一)同家長交流,了解幼兒情緒幼兒剛進入幼兒園時,我們教師對於他在家時的情緒反應是很不了解的,因此在幼兒進入幼兒園時,特別是同家長、幼兒一起活動的過程中,我們教師應主動與家長交流,了解幼兒的一些情緒特徵,特別是幼兒的主要情緒特點。如有的幼兒要小便時就會哭喪著臉;有的幼兒不高興時就會翹起小嘴,不跟其他小朋友玩,甚至躲在角落裡等等。在了解了幼兒在家的情緒表現後,我們教師就可以有針對性地對幼兒進行關注,如上述的例子,我們就可以針對性的一一加以解決,從中少了不必要的麻煩。
(二)轉移幼兒的注意力幼兒的情緒變化無常,常常會在我們不經意的時候出現,這時我們就採取我們經常採用的轉移注意力的辦法。幼兒是天生的愛動、愛玩、愛模仿,我們就可以陪幼兒一起玩一些有趣的游戲,比如:老鷹抓小雞、吹泡泡、開火車等等。我們也可以在幼兒平時心情好時,嘗試進行一些新的游戲活動,以此來培養幼兒多方面的愛好、興趣,這些活動有利於在幼兒情緒不好時轉移他的注意力。有時,我們也會發現有些幼兒不喜歡某些游戲,這是因為他們還不熟悉這些游戲規則或不擅長此項游戲活動,這時我們教師就要及時的加以引導,改變幼兒對這些游戲的情緒態度,讓幼兒高興愉悅地參加到游戲活動中來。同時我們還必須擴大幼兒的社會交往活動范圍,經常帶孩子參加兒童或成人的社交活動(我們學校是小學同幼兒園建在一起的,所以我經常帶他們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並在各項活動和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教幼兒一些必要的社會交往技能——如何結識新朋友,如何與小朋友在活動中一起游戲,如何解決在活動中、生活中、游戲中出現的分歧、如何與小學生(大哥哥、大姐姐)相處等等。通過這些舉措,逐步養成幼兒的愉快情緒。
(三)培養幼兒的自信心理我們常常會看到自信的幼兒容易表現出愉悅的情緒。而幼兒階段是形成自信的重要時期,如果我們教師對幼兒表現出信任、贊許、鼓勵的態度,讓幼兒生活在一種積極的環境里,他便會形成積極的自我認識,並逐步形成積極的情緒狀態;如果幼兒生活在終日挨罵、被拒絕、被嘲笑的環境里,則很容易讓幼兒導致自卑,進而逐步形成消極、不良的情緒狀態。因此,我們平時應多給幼兒創造成功的機會,創設良好的、積極的情緒環境。在一般情況下,即使3~4歲的幼兒也都會努力去實現自己的目標,他們總是試著干這個干那個,創造力得到空前的發展,所以我們教師應該多給幼兒積極的暗示與鼓勵,讓幼兒知道,他在長大、在進步,他是有能力的,會做很多很多的事情,幼兒通常也會感覺到自己確實長大了,並且會在以後積極努力的鞏固這種感覺,從而逐步使他們獲得自信。
『陸』 如何關注各年齡段幼兒生活目標的發展
《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是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要使兒童在快樂的幼兒生活中獲得有益於身心發展的經驗」,「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要為每一個幼兒提供積極的支持和幫助」,為了更好地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兒童全面、富有個性的成長與發展。 : 1、首先應珍重幼兒的生活,將其視為獨立的發展個體,有著自身的發展特點與規律,是以一種主體的身份在與外界相互作用的各種活動中發展,游戲、學習和發展是他們不可剝奪的重要權利,要讓他們體驗到幼兒期生活的自身存在與價值,習得有效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在教育的指引和促進下健康生長。 2、為幼兒提供富有個性的生活環境。一方面,要提供多元智慧活動的物質環境,刺激幼兒在所有發展領域(身體、認知、社會性、情感等方面)的學習,這種環境要包含著滿足幼兒不同發展需要和滿足不同幼兒智能優勢需要的多元活動,幼兒可以自主地與環境產生互動,自發地組織活動;另一方面為幼兒提供富有安全感、支持感的心理環境。教師應以關懷、接納、開放的態度與幼兒相處,與幼兒建立平等、親密、信賴的良好師生關系,創造一種開放、溫暖、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使幼兒快樂地成長。 3、密切聯系兒童的實際生活經驗與興趣,不能以教師固定的活動或知識來限度來要求幼兒,而要是一種彈性的活動,這種活動要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經驗,引導他們從已知到未知、由淺入深、由近及遠地擴展幼兒的認識范圍。
『柒』 作為家長如何關注孩子
身體的健康
一定要隨時注意自己孩子身體上的變化,是否有些小毛病,或者是孩子感覺哪裡不適,小孩子的免疫力沒有大人強, 所以如果一旦他感覺到哪裡不對勁的時候,一定要及時的去看醫生,而不是向我們大人一樣能挺就挺。
疫苗的注射
孩子小時候會有一些需要注射的疫苗,大家一定要保證孩子的健康,到指定地點去給孩子注射疫苗,讓孩子產生一定的抗體來對抗各種病毒,能夠更加健康的成長。
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孩子在一個和諧的家庭中成長,他的心裡才會更加的健康,他的想法才會更加的陽光,他才能夠有更多的正能量和積極的情緒,這一點是很重要的,所以務必不要在家庭中爭吵。
注重教育的方式方法
對待孩子很大的一個問題就是教育,那麼在孩子的成長中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夠強加自己的意願,那樣會讓孩子感覺到很不舒服,所以一定要注重方法,而不是呵斥孩子。
用自己的行動去引領孩子
在家庭當中,父母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特別的大,所以要想更好的關愛孩子,你就要做出表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引領你的孩子,這樣才能體現出你對於孩子的重視,也會在孩子的心中形成一個高大的形象。
2家長應該如何正確的關愛孩子
引導孩子感受身邊的愛。社會上最常討論的就是單親家庭的孩子在心理上存在各式各樣的問題,單親家庭的孩子很少同時得到父愛和母愛,於是她們的自卑、猜疑、補償心理開始出現,為此,最好給孩子布置了一些任務。
讓他們觀察父親或母親一天的生活,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他們就知道了父母的辛苦,也感受到了父母對她們的愛。這時,就需要鼓勵孩子學會堅強,學會愛父母,做個有骨氣的人。同時,要在學習上、生活上給與他們無微不至的關懷,讓孩子知道身邊愛他的人並不少。
給孩子積極評價。父母經常隨意批評、否定孩子,孩子就會喪失自尊心和自信心,會感到自己很笨和行為不好,這種自我體驗幾經反復固定下來,就會使孩子形成自卑孤僻的性格,總認為自己什麼都不會、都不行,誰都不如,從而一個人縮在一旁不敢出聲、心情壓抑。
父母不妨採用一些肯定的評價,如「雖然你沒有成功,但我仍要表揚你,因為你已經努力了。」「你一直在努力,再加把勁,一定做得更好!」同時多肯定和鼓勵孩子,如愛撫、點頭、微笑、誇獎等,都會使孩子自信、開朗起來。
3父母如何將自己的愛正確表達給孩子
愛你沒商量
世界唯有親情最大,孩子是我們的未來,是我們的希望。我們愛孩子,正是因為他或她是我們的兒子或女兒,這就是我們愛孩子的理由,除此之外,也就不再需要理由了。所以,我們愛孩子,就要百分之百地接納孩子的一切,把孩子當作生命當中最重要的人來珍愛。
愛孩子首先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是很多父母都做不好或者說做得不夠好的一件事情。往往我們會把愛強加給孩子,卻不顧孩子的感覺如何。我們愛孩子,但是孩子卻有著自己的人生,愛是無私,但也要平等,我們不能強求孩子如何如何,要把孩子當作大人一樣來尊重,不能因為孩子小,就把自己的一些意願強行地加在孩子身上。
用細節表達愛
父母在表達對孩子愛的過程中,同時體現在生活當中的各個細節,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它可以准確地反映我們的內心世界。我們愛孩子時,眼神可能很好地表達你的愛意。作為家長,必須時刻注意自己的眼神。當我們過分注意孩子的學習時,就會軟化對孩子的愛。
走進孩子的內心
只有走進孩子的內心,孩子對我們的愛才會真正體會和接受。要將成人的心孩童化,孩子在不斷地成長,在孩子成長地過程中,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和困難,隨時會感到迷茫,所以,我們要經常同孩子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要耐心一些,注意傾聽孩子的心聲,其次才是指導。
4家長對待孩子如何做到愛而不溺
家長要有理智、有分寸地關心愛護孩子
既要讓孩子感到父母真摯的愛,使其感受到家庭的溫暖,能激發其積極向上的願望,又要讓孩子關心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員,並逐步要求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務性勞動和家務勞動,這不僅有利於培養孩子熱愛勞動,關心集體的好品德 ,而且也有得培養孩子的智力和自理能力。
家長要正確對待孩子的要求
人都是有需求的,而且是多方面的,往往也是無止境的。對孩子的需求要具體分析,要以家庭的實際經濟狀況和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為前提,不能百依百順,有求必應。過分地滿足孩子的需求容易引發孩子過高的慾望,養成越來越貪婪的惡習。一旦父母無力滿足其需求時,勢必引起孩子的不滿,致使難以管教。當其慾望強烈而又得不到滿足時,就容易走上邪門歪道,這是每位家長需要注意的。
對孩子的合理要求,在家庭允許的情況下,就盡量給予滿足
如孩子要求給買一些有利於增長知識,開發智力,豐富精神生活的兒童書畫及必要的生活、娛樂用品,一般應給予滿足。若家長一時難以辦到時,應向孩子說明理由。在教育孩子時,家長既要積極為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創造條件,也要教育孩子注意節約儉朴,防止養成揮霍浪費的不良習慣。
『捌』 幼兒園老師在日常活動中,都是如何關注不同幼兒情況的呢
幼兒園教師不僅需要教書育人,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對每一位幼兒的照顧,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特點。幼兒由於年齡小,所以自控能力比較差,幼兒所有的表現基本都與性格有關。作為老師,應該每時每刻都關注著每一位幼兒,給予他們足夠的關愛,那麼面對這么多性格不同的孩子,我們該如何觀察呢,以下總結幾種:
①過度依賴父母型這類孩子往往在剛步入幼兒園就會變現出與父母難以分離的現場,主要就是哭鬧,作為幼兒教師,剛開始就得像爸爸媽媽一樣關心愛護她。讓孩子在幼兒園也能找到歸屬感,愛上幼兒園,可以在生活中多關心一些,經常表揚他們,不久之後,肯定能愛上幼兒園。
總之,教師對待所有的孩子必須要做到一視同仁,關注到每一位孩子。
『玖』 如何做好很好的關注幼兒細節變化
如何做好很好的關注幼兒細節變化古人老子曾說:「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他精闢地指出了想成就一番事業,必須從簡單的事情做起,從細微之處入手。一心渴望偉大、追求偉大,偉大卻了無蹤影;甘於平淡,認真做好每個細節,偉大卻不期而至。這也就是細節的魅力。也許太多的人,總不屑一顧事物的細節,太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殊不知,我們普通人,大量的日子,都是在做一些小事,假如每個人能把自己所在崗位的每一件小事做好、做到位,就已經很不簡單了。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做到關注細微之處,培養他們良好的習慣,使他們終生受用。
一、以身作則,潛移默化
習慣的養成往往是由模仿開始而漸漸形成的,對於年幼的孩子,尤其突出。就拿我們班的衛生來說吧,剛入學的孩子可能沒有養成要把垃圾扔進垃圾箱的習慣,所以每次上不到兩節課,教室已經非常臟了,特別是上完手工課以後,情況更糟。我每次都讓孩子自己撿起來,可孩子亂扔的習慣沒有改掉,而且也沒有養成「隨手撿」的習慣。為此,我很傷神,偶然的一次機會,我看見教室臟了,而孩子們都在畫圖畫,為了不影響他們,我彎下腰一一地將垃圾撿了起來,當我把垃圾扔進垃圾箱轉身的時候,意外地發現好多孩子都停下了筆,跟著我一起撿起了垃圾,教室瞬間變得乾乾凈凈。我抓住這個機會,又對他們進行了教育,這以後,孩子也變成了有心人,並逐步養成了「彎彎腰,隨手撿,垃圾扔進垃圾箱」的習慣。
通過這件事,也帶給我很大的觸動:身為老師的我們,平時和孩子接觸的機會很多,這就更需要我們老師做到以身作則,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時時反省自己,時刻想到身後有一雙雙稚嫩的眼睛在看著我們。所謂「習於善則善,習於惡則惡」,我們肩挑重擔,一定不能貽誤了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
二、給予時間,學會等待
義大利瑞吉歐著名幼兒教育家馬拉古奇在談到他們的教育觀時曾說過:「我們非常留意和尊重兒童的時間,我們真的需要放慢腳步,給予兒童所需要的時間,我們需要等待孩子。」也許為了下一個教學環節的順利進行,為了完成任務,趕時間,老師會用催促的語氣「命令」孩子加快速度,這樣的結果只會造成孩子們草草了事。洗到位了嗎?放到位了嗎?做到位了嗎?可能老師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長此下去惡性循環,孩子就不再去注意這些細節了。所以一定要學會等待。讓孩子學會等待的同時,老師也要有耐心,正確引導他們。
每天的晨間區域活動是孩子們自主選擇的時間,每次老師新推出的區域活動總會受到孩子們的喜歡,而我們也在多次的區域活動中發現了孩子們學習的規律。如插孔活動,他們一開始表現出的無目的性地隨意插孔,玩了幾天之後,張亮小朋友在操作時就出現了有規律排序的插孔方法,老師在評價游戲時也進行了肯定,同時又讓孩子們討論出了可以按顏色、形狀間隔排序的方法,在後來的插孔活動中我們就會發現孩子們的操作中已經能出現3個顏色或形狀間隔排序的方法;再如拼貼圖形的活動,一開始我們提供給孩子們拼貼板和各種圖形,讓他們進行自由地拼貼不進行干預。孩子們剛開始的時候喜歡的是把各種圖形都往粘貼班上放,一堆不成型而雜亂的圖形,孩子們卻對自己的作品頗為滿意。多貼幾次之後,孩子們的作品初現雛形了,小兔會說她連續擺放的圓形那是「毛毛蟲」,陸天成說他連續豎放的三角形那是「海豚」。再過了一段時間,孩子們的作品開始更具成型體現出細節了,他們會用不同的圖形組合拼貼成「房子」、「公園」、「小花」、「娃娃」等等。正是在孩子們不斷操作、擺弄的過程中他們的能力逐步提升,因此我們要多給與孩子充分探索的時間,學會等待,助就幼兒良好習慣的培養!
三、堅持原則,持之以恆
俗話說:「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壞習慣一不留心就形成,而養成好習慣卻很難。像我們寶寶班的孩子自控能力相當差,此時需要我們老師特別的留心,要始終如一的堅持原則,幫助學生逐漸養成好習慣。如果教師在處理事情時給孩子例外,那麼很容易就會使孩子染上不好的習慣。著名教育家馬卡連科說過:「教育孩子,首先要對孩子提出盡可能高的要求。
『拾』 如何關注幼兒生活的發展
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於身心的發展經驗。而很多時候一日活動中由於教師重視為幼兒選擇的活動和集體活動的開展,輕視幼兒自選活動和自由活動的進行;重視一日活動中小塊活動的局部利益,輕視一日活動的整體效果;重視活動安排中的整體性,輕視活動中幼兒學習的有效性;使幼兒的獨立性、積極性、主動性得不到發展。一日活動時間常常在教師無謂的消耗或幼兒的無所事事中流逝。那麼,如何讓幼兒在園的生活過得豐富、充實而富有價值,如何提高一日活動的有效性?
一、集體活動的有效性
《綱要》中指出教師直接指導的集體活動要能保證幼兒的積極參與,避免時間的隱性浪費。集體活動作為幼兒園的基本活動,是幼兒獲取知識和掌握技能的一個有效形式,如何讓幼兒在這一活動時間段主動活動、充分活動,使幼兒得到有效的發展。
1、 充分做好課前准備
(1) 物質材料的准備
任何教育活動都離不開物質材料的准備。如果教師不精心做好這個准備,必將造成時間的隱性浪費。教師的教具、幼兒的學具,都應充分的考慮如何合理擺放,便於教師取放和幼兒的收放。
(2) 知識經驗的准備
教師在活動前應做好自己在這方面的知識准備,自己有一桶水才能倒給孩子一碗水。同時還要把握幼兒的已有知識經驗。如果活動內容不適合大多數幼兒的水平,導致低水平重復,低估幼兒的能力水平,教師重復著幼兒已經知道或理解的內容。或產生「對牛彈琴」的現象,教師高估了幼兒的能力水平,內容深奧幼兒無法接受。使教育失去有效性。
2、 挖掘幼兒真實興趣
幼兒主動的活動是受需要興趣驅使的。幼兒有求知的興趣才能使幼兒主動有效的學習,經常看到教師在活動導入環節設置「虛構興趣」導致拐彎抹角現象,如「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神秘的盒子,猜猜裡面放著什麼」「玩具」「不對」「糖果」「不對」……教師在導入階段注意激發幼兒的興趣是必要的。但我們經常看到許多「興趣」是虛構的遠離幼兒的生活經驗和活動內容的。只有挖掘幼兒真實貼切的興趣才能將學習活動步步深入,取得活動的最大效益。
3、提煉濃縮教學語言
教師教學語言的准確性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啟發性的語言,問題情景的創設都是一個很好的集體活動的亮點。有些教師活動中提問的暗示性導致「懂的要問,不懂的也要問」的現象。教師的提問有太多的暗示性是不需要考慮就能得出答案,是教師的表情就能讀出答案的這無疑在浪費時間。提問應緊扣主題,減少不必要的廢話,多問一些「你有什麼不一樣的想法」「你有什麼不同的意見」等開放性的問題。盡可能減少「是不是」「好不好」「行不行」等不需要幼兒思考就可以回答的問題。教師在組織語言時也要簡潔少說廢話,把握內容的主線,使幼兒得到有效的學習。
4、 靈活創新活動形式
教師在活動中不要死守陳規,把活動模式化。從設計開始部分到基本部分,從基本部分到結束部分都必須經歷某些階段,遵循某種格式,把教學死板的組裝,這就導致教師說了許多價值不大甚至根本無用的話。還有的活動片面強調游戲化導致「游亦未游,學亦未學」的現象。每一次活動似乎都與游戲結合,都要有游戲,而實質是既沒游戲也沒教學。時間在毫無價值的活動中流逝。
二、生活活動的有效性
幼兒一日中的生活活動如:盥洗、進餐、午睡……都被零星的散落在各個時間里。其實卻占據了幼兒一日生活的大半時間,而事實上這些時間教師都沒有合理、有效的安排或利用。時間在教師拖拖沓沓中浪費。而生活時間的浪費,常常使教師在下一活動的安排或組織上處於被動,如:冬天的下午起床吃點心的時間非常緊張,但由於出現(尿床、點心打翻)使教師下一環節集體活動的安排無法如期、有效的進行。生活活動的有效性也直接影響著幼兒活動的質量。
1、教師觀念要先行
既要高度重視和滿足幼兒受保護受照顧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獨立要求,避免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鼓勵並指導幼兒自理自立的嘗試。這是新《綱要》健康領域的指導要點。我們常常說家長有怕麻煩的心理是事事包辦代替,而教師中雖然有了培養幼兒 自我服務的意識,但也是「怕麻煩」的心理常常使這一思想沒有落實到行動中「教這孩子穿褲子教這么久還不會,算了還是幫他穿得了」「他怎麼這么慢,我都准備清場了,還是我過去幫他吧」,教師這種重教而輕實踐的思想扼殺了幼兒自理、自立的嘗試。殊不知今天時間的浪費能提高今後生活活動的效率。
2、合理的常規
與家長配合,根據幼兒的需要建立科學的生活常規,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良好的常規能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為,逐步引導幼兒學習自我管理,使幼兒在自律有序的活動中輕松進入下一環節,減少了教師在管理中造成的時間的隱性浪費,也能使教師有時間觀察幼兒,鑽研幼兒、調整教育策略和手段從而保證活動的順利進行
3、有效的強化
生活活動中很多常規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