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活日常 > 家人去大城市生活怎麼說

家人去大城市生活怎麼說

發布時間:2022-12-31 18:30:35

⑴ 如何說服爸媽允許我在一線城市打拚

對於我個人來說,我也決定以後會留在一線城市打拚,我的家人雖然還沒有對此發表意見,但是我覺得,如果家人有些反對的話,我會從以下幾個方面像家人解釋說服。

一、留在家人身邊對於我來說並不一定是好事情

其實我們從小就會和家人生活在一起,每天都和家人生活在一起,其實並不一定是好事,特別是當我們已經成長為大人的時候。

我知道大城市的生活壓力會很大,但是我願意去嘗試一次,如果我能夠在特別大的生活壓力中很好的生活下來,那麼我就成功了。即便如果我沒能在最後堅持下來,只能去更小的城市發展,但是至少我嘗試過了,我覺得生命中花費幾年在一線城市生活並不是一種對生命的浪費,相反,不管成功與否,這都是我們生命的寶貴的財富。

⑵ 如何說服家人,能讓我今後在西北以外的大城市發展

父母之所以會給孩子提出意見和想法,是因為她們想為孩子尋得更好的出路,也想讓孩子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更好地生活。

她們會覺得在西北工作壓力會小些,或許還能呆在自己的身邊,這是父母普遍的想法。但孩子都認為走出去才有出路,而且長大後對父母的依賴越來越小,也都不願意依賴於父母,更多喜歡挑戰和刺激,西北的經濟落後,大城市更有吸引力,他們更嚮往那些地方。


作為你那麼嚮往大城市,你的父母擔心是正常的,所以要理解父母,這樣你在說服他們的時候就不會發生爭吵,就會更加心平氣和,這是態度問題,也是決定你能不能說服父母的關鍵,父母站在父母的監督去考慮問題,然後再說出自己的想法,告訴他們利弊,減少他們的擔心。他們之所以不讓你去,就是因為心疼,因為擔心,所以一定要從接觸他們後顧之憂來作為切入點。


告訴你的的父母,你去大城市發展是為了有更好的發展空間,也是為了更好地孝敬他們。告訴他們你完全具備可以在大城市生活的資本,你有一身的本事可以獲得更好的生活。大城市夢提供更大的平台,也有很多朋友可以照顧自己,同時自己也很獨立,不用他們擔心。

⑶ 想留在大城市怎麼給家人解釋

直接告訴家人,大城市的發展機會會更多,所以小六在那裡就可以

⑷ 我一下想不起來,比如:一家人都各分在不同的一座城市生活怎麼用一個詞語怎麼表達

分崩離析比較恰當。

⑸ 大城市生活的感慨句子

1、生活總是不易的,越了解越能發現他的情懷,是真的能讓人相信夢想的存在。

2、在這城市生活,真特么不容易。

3、我們要了解先烈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和為此做出的貢獻,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更倍加珍惜。

4、時間會慢慢沉澱,有些人會在你心底慢慢模糊。學會放手,你的幸福需要自己的成全。即使生活不容易,我們依舊要認真的度過。

5、他們選擇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大多數生活在北京、上海這些大城市的人,只是被生活選擇。

⑹ 怎樣說服父母來大城市和自己一起生活

首先來說,父母不來大城市和自己一起生活,主要原因還是父母有些顧慮,如果想要父母來這邊生活的話,就要幫助父母消除這種顧慮,還有就是要讓父母看到在大城市生活的一些益處。這樣父母沒有了顧慮,又能看到在大城市生活的一些益處,自然就會來大城市生活。

⑺ 離開從小到大二三十年的小城市,和家人去一二線城市生活!房子剛買!但適應不了怎麼辦!

既然你選擇了到大城市生活,我建議你還是堅持下去。為了你的夢想和家人能過得更好,努力工作。如果你努力了,還是適應不了大城市的快節奏的話。回老家生活也是不錯的選擇,畢竟小城市壓力小,舒適度高些。

⑻ 把農村父母接到大城市生活,這種孝順到底好不好

有些年輕人,在外地事業有成或者結婚後,常常會想著把自己的父母從農村接到城裡住,這樣一家人顯得熱熱鬧鬧,整整齊齊。

總而言之,把父母接到城裡生活,要看情況而定,更要多尊重父母的意見,父母不想來,那就別勉強,偶爾接過來住幾天,反而還會讓關系更親密。

閱讀全文

與家人去大城市生活怎麼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7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7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5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1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9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7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5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6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0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5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6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0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6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