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35年前一大批國人歸僑事件,誰知道詳情請告訴我 本人是難民的孩子,這個事件對我們影響很大,國家
大批歸僑被迫從陸地和海上返回祖國。路途的艱辛,只有他們知道。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為資料圖片翻拍 鄭亞四現在是一家物業管理公司的負責人。當年被迫從越南離開時,他只有10歲。深圳晚報記者 陳龍輝 攝 深圳晚報記者 陳龍輝 在深圳的西北一隅,生活著一個特殊的人群。 他們有別於慕特區之名趕來尋找機會的「來深建設者」。 他們也有別於深圳原住民,盡管他們在深圳還沒設立特區之前就已經來到這里。 他們來深圳之路最為坎坷、甚至冒著生命危險。 他們來自越南,在1978、1979年越南排華時輾轉回歸祖國。當時有28萬華人、華僑從越南歸國。深圳的光明農場接納了其中4300餘人。 這個群體的稱呼剛一開始被稱為「難民」,隨後被稱為「難僑」,但很快被統稱為「歸僑」。稱謂的變化是為了給予他們尊重,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當年他們歸國時的艱辛。而35年的歲月也令回憶褪色不少。 在將眾多零碎的片段拼湊起來以後,深晚記者將為您展現35年前那場突如其來的艱難遷徙。 突如其來的遷徙 那一天大人們突然忙亂起來。到了夜晚,一家人拎著大包小包盆盆罐罐出了門。他發現同村還有好幾家人也在搬遷,女人們戀戀不舍,哭出了聲。大家擠進一輛破舊的巴士,駛上坎坷的泥土公路。 項光平:去哪裡一無所知 當年8歲的項光平對那一天的場景並沒有留下完整的記憶。盡管此前他已經覺得家裡、甚至整個村裡的氣氛有些不對,但作為一個懵懂的孩子,他並不關心、也無從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在這個8歲男孩的記憶片段里,那一天大人們突然忙亂起來。到了夜晚,一家人拎著大包小包盆盆罐罐出了門。他發現同村還有好幾家人也在搬遷,女人們戀戀不舍,哭出了聲。大家擠進一輛破舊的巴士,駛上坎坷的泥土公路。 哭泣聲後來在車輛的顛簸中安靜下來,窗外漆黑一片。一如那片黑暗,項光平對自己將隨家人去往何方一無所知。 這是1978年11月的一個夜晚,在這個漸涼的秋夜裡,項光平帶著為數不多的童年記憶離開了那個越南村落。這里位於越南廣寧省,距中越邊境50公里。 鄭亞四:生離死別重復上演 1978年鄭亞四已經10歲了,關於那場突如其來的遷徙,他有著更多的記憶。 鄭亞四一家住在越南廣寧省廣河縣一個叫「竹排山」的村裡,這里距離中越邊境只有30多公里,整個村子幾乎99%都是祖籍廣西防城港的華人。關於越南的生活,他記得自己7歲起就已經開始幫家裡放牛,打著赤腳在山間、水田轉悠。腳板子對冬天的寒冷印象深刻。 離開越南當年他雖然已經10歲,但還沒上學。村裡的孩子讀書都比較晚。 鄭亞四清楚地記得,越南公安數度來要求村民們離開,一次比一次緊迫。他們很直白地告訴村民,越南和中國馬上要開戰了,你們必須離開,因為你們是中國人! 鄭亞四的爺爺張羅應對這場突如其來的變故,許多東西是無法帶走了:除了世代居住的房子,還有地里的作物、耕牛。豬被村民提前宰殺,耕牛則大多放開韁繩任它而去,家裡有積蓄的人需要把已經貶值得不成樣子的越南貨幣兌換成糧食或者用具。但又不得不留一些帶在身上以備不時之需,哪怕它們回國後變成廢紙。 他們要帶走的,除了一些衣物、糧食、炊具等,還有一輛鳳凰牌自行車,這算是家裡比較值錢的家當,而且還能用來馱東西。在越南自行車也很普遍,主要來自中國和蘇聯,中國車相對物美價廉。 村裡人是分批離開的,那些日子裡一幕幕生離死別重復上演。鄭亞四的姑姑一家比他們早幾天離開。分別的時候他們抱頭痛哭,所有人都覺得這一別永遠無法再相見。 給鄭亞四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在他們都邁出家門後,早已候在一邊的越南公安立即將家門鎖上,再也不讓返回。一家人揮淚上車。 吳裕興:家業就這么拋下了 關於鎖門這一細節,當年24歲的吳裕興記得自己離開越南時,父母鄭重地鎖上了家門,盡管知道回來的希望渺茫。 吳裕興一家住在越南廣寧省錦普縣下龍鄉第四村,兄弟姐妹9人,5男4女。家裡有7間房,幾代人打下的家業,就這么拋下了。 吳裕興在越南長大成人、結婚生子。他記得自己小學和初中時,學校還設有中文課程,而到了高中,中文課程被取消了,顯然兩國關系已經有所變化。作為越籍華人,18歲時吳裕興還服過一年兵役,所幸沒有參加越戰。隨後他在「河龍運輸合作社」當會計,並娶當地華人結婚生子,岳父是華人,岳母則是越南人。 在越南廣寧省,生活著大量的華人,他們大多在清末從廣西遷徙而來,說著與廣西防城港附近一樣的地方語言。盡管華人們喜歡聚居在一起,但和當地越南人通婚的現象也很常見。 吳裕興記得離開越南的確切日期1978年12月28日。他們距中越邊境一百多公里,一家人包車、租船、再換車,輾轉來到越南芒街,這里與中國東興縣隔一條北侖河相望。東興是華人們回國的一個交接點。 作為成年人,吳裕興參與了家庭遷徙前的准備,變賣牲口、整理行裝,隨後拉扯著3歲、不滿1歲的兩個孩子上路。 李振鵬:宛如被世界遺棄 當靠近中越邊境的華人們紛紛湧向芒街,准備渡過北侖河回國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