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活日常 > 豫劇團生活怎麼樣

豫劇團生活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3-01-05 18:55:13

❶ 豫劇現在的生存現狀和發展前景怎樣

豫劇是河南的第一大劇種,同時也是全國的重要劇種之一。它以河南話為語言基礎,具有濃重的河南地方特色。唱腔好聽,好學,好唱,劇情通俗易懂,整體亦俗亦雅,曾在香港演出被當地媒體這樣與國劇京劇比較「京劇是城市小姐,豫劇是農村姑娘」,非常的形象貼切。也正因此豫劇受到普便歡迎。不僅在本省,在全國甚至海外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且一度是全國第一大劇種。無論劇團數量、劇團分布,還是從演出人員、演出場次上來講都一直是全國之最。
而就是這樣一門優秀的傳統藝術,在這個經濟迅速增長,意識形態飛速變化的時代又是處於一種怎樣的生存處境呢?它的發展前景如何呢?
正是懷著這樣的疑問,我,於宏渤,張博,陳宇,謝文飛,王一航六人來到河南鄭州、開封,進行為期兩周的豫劇調查,通過采訪了三個劇團,鄭州開封的各個年齡段的群眾,做了共617份問卷調查,對豫劇的生存現狀和發展前景有了一定的認識,現分成五個方面說明如下:
一, 從豫劇團的生存現狀和發展前景上來說明
在我國劇團有兩種存在形式,一種隸屬於政府,一種屬於民營。隸屬於政府的又根據財政上是否完全依靠政府分為全供和差供兩種;民營的又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自發組織的非營利性團體,一種是以贏利為目的的劇團。我們實踐期間一共采訪了三個豫劇團,一全供,一差供,一民間非營利組織。現一一說明:
先說河南省豫劇三團,它是省級劇團,以排演現代戲為主,以銳意改革著稱,在全國享有盛譽。它屬於前面所說的差供類型,這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三團的經濟效益並不好,而我們的采訪也印證了這一點。經濟效益不好,一方面,也是最為根本的一方面,是因為豫劇身為傳統戲劇在現代市場中薄弱的競爭力,演出少,演出收入低。而連省劇團都面臨這樣的困境,可想其他的市級劇團、縣級劇團境況恐怕更糟了。另一方面,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作為一個行政部門,豫劇團在很多時候是政府的代言人,很多時候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為政府宣傳政策,反應時政,來排那種經濟效益不好但社會效益好的戲,這便加重了劇團原本就沉重的經濟負擔。於是,在劇團發展中,如何兼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就成了一個重要課題,然當前尚沒有公認的解決之道。
而最近,國家也加大改革力度,催促豫劇三團等省劇團拿出具體的改革舉措。據稱要將三個省劇團合並,推向市場。
再說鄭州市豫劇院,它是市級劇團,屬於全供,是在2000年由鄭州市豫劇團與鄭州市豫劇二團合並而成。這些同時也表明了,鄭州市豫劇院的經濟效益相對於河南省豫劇三團要差些,要靠政府財政才能「吃飽」,這同時也有賴於鄭州市財政充裕。若是財政上不寬裕的地方,它的劇團情況恐怕就不妙了。而其經濟效益不好的原因,與省劇團基本一樣,但比之於省劇團,演出機會、費用要低,情況自然要遜一些。
然後是河南省夕陽紅戲迷豫劇團,它屬於民間組織,是有一些豫劇戲迷自發組織起來的,每周周日會固定的在鄭州市人民公園進行免費演出。這些豫劇戲迷有不少是從專業劇院里走出來的。劉團長就是這樣,她原來在一個地方劇團做專職演員,劇團因為效益不好解散後便走出來到鄭州做生意,但放不下唱了十多年的戲,便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組織了這個劇團。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許多地方劇團經濟效益不好,地方財政補貼跟不上的話就難免合並或解散。據稱,商丘市原有一百多公辦劇團,現已只剩十幾個了。於是,很多豫劇演員另謀出路,而把唱戲作為一種業余愛好。像夕陽紅戲迷豫劇團這樣每周末進行免費演出,服務自己,服務大眾,服務豫劇事業。而每次演出都會吸引很多人觀看,顯然,對這種形式,大家也是喜聞樂見。
最後要說一下贏利性質的民營劇團,不乏有成功的例子,如《小皇後》豫劇團,靠著自己在市場上的打拚,已自負盈虧,取得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豐收。民營劇團雖規模小,未成氣候,然其成功經驗,是值得公辦劇團認真學習的。
總體來說,豫劇團的生存狀況不容樂觀,發展前景不明朗,偏於不好。且縣級的必市級的差,市級的比省級的差。在這種境況下,它既需要政府的扶持資助,又需要政府放權,走向市場,將內在機制搞活,使之漸富競爭力。
二, 從政府豫劇事業發展的協助方面認識豫劇的生存現狀和發展前景。
政府一直在豫劇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制定方針引導豫劇事業發展,從財政等方面扶持豫劇團的發展,在經濟發展、社會變革、豫劇漸處弱勢的過程中,通過合並重組劇團來維持劇團的正常運作,豫劇事業的正常健康發展。更採取了不少措施來推廣豫劇,其中不乏有顯著成效的。
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要數河南省電視台《梨園春》欄目的推出了。它於1994年創辦,那幾年全省的豫劇發展事業正處於低潮,大家都忙著改革開放,抓經濟增長,聽戲關注戲曲的人越來越少。而《梨園春》的強勢出現改變了這樣的狀況,多少有些力挽狂瀾的意味。特別是在1999年全面改版後,以特色的戲迷擂台賽引起了全社會的轟動,收視率最高可達35.7%,繁榮了豫劇市場。它提供了一個平民舞台,並以豐厚的獎品吸引著社會大眾的參與,《梨園春》成立期間收到觀眾來信數百萬封,報名參加擂台賽的有五萬餘人,其中不乏民間高手,豫劇界一下子變得熱鬧起來。隨後又推出少兒擂台賽,更是聚集了一大批有才華有天賦的少年。如此,就有了相當數量的有著戲曲細胞的人通過《梨園春》入了豫劇的道,不管今後他們是否入這一行,他們都可以成為是這一行的儲備力量,有他們的存在,豫劇即使衰敗了,也有著復興的巨大潛力。這幾年來,《梨園春》更是通過與各省衛視合辦戲曲晚會將豫劇再次強勢的推向了全國各省,更通過《梨園飛歌》大型戲曲交響音樂會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成功舉辦將豫劇首次推向海外。它的出現,是現代電視媒體與傳統藝術的完美合作,為河南的豫劇事業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全國的戲曲事業的發展的作用也同樣不容小視。
近年來,有些地方推出了一項政策,在一些學校試點,開設豫劇選修課,從小培養他們對豫劇的感情,同時讓河南人了解河南特色文化,讓喜歡豫劇的同學有機會學習。這一舉措,根據我們調查問卷顯示有79%的人表示「有必要,支持」。相信這項政策若在全省普遍實行,定會為豫劇的傳承推廣起到巨大的作用。
在今年,鄭州市政府推出一個名為「綠色周末」的活動,就是在周末,各豫劇團來到大學校園進行巡迴演出。旨在將豫劇帶到高校,帶給大學生,帶給年輕一代,讓他們了解豫劇,了解河南特色文化。據孫院長稱,該活動在高校及社會上引起的而反響很不錯。
另外,由於今年是建國六十周年,河南省及鄭州市都推出迎國慶六十場戲的活動,鄭州市已進行了幾十場了,反響不錯,此舉勢必對豫劇的推廣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
三, 從豫劇人才培養角度認識豫劇的生存現狀和發展前景
豫劇的人才培養是一個艱難長期的過程。一個豫劇演員從培養到演出一般要花上3到5年,期間,訓練還會很苦,到學成後就業情況又不好,於是藝校中學戲的人越來越少。等到現在的這批演員退休,人才接不上,出現斷層,這樣的推理已讓越來越多關心豫劇的人心生憂慮了。
在前面已經說過,《梨園春》已成功吸引了一批有著戲曲天分的人學習了豫劇,成為了業余的豫劇演員。那現在的問題就是,如何讓他們入這一行,成為專業的演員呢?這也就要求豫劇要先成長為一個具有誘惑力的職業。說白一點,就是待遇要好,至少跟其它豫劇演員能從事的工作比較,相差不很大。這樣,面對諸多現實問題,他們才有理由去說服自己選擇豫劇行業。但面對豫劇行業普遍的不景氣,經濟效益差,如何提高待遇呢?我們知道,待遇其實可以分為虛實兩種。所謂虛主要指精神待遇,比如該職業的社會聲譽;所謂實主要指物質待遇,比如工資、福利等。其中只有工資與經濟效益有著緊密的關聯。所以,相機的改變各項待遇所佔比例而得到一個綜合的高待遇,應並不是一件不能辦到的事。
四, 從觀眾的角度認知豫劇的生存現狀和發展前景
從對鄭州,開封六百多人的問卷調查及訪談,我們可以綜合得出以下信息
好的信息有:
1, 河南省現在擁有豫劇愛好者的家庭所佔比例依然很大,為72%,河南的豫劇觀眾量依然相當可觀,為總人數的68%。(第三六題)
2, 「接觸豫劇集會多」的人多選擇認為「豫劇好聽」,認為「豫劇好聽」就會「偶爾看或經常看豫劇」,尤其是青少年。這就告訴我們,通過加大豫劇的傳播、推廣力度,就會能夠讓更多的青少年接受豫劇,喜歡豫劇,成為豫劇的觀眾。(第四五六題)
3, 豫劇現代戲中一些經典曲目的普及程度還是相當高的。(第九題)
4, 將時尚的流行元素引入豫劇中是大家所能接受的一種改革方式。並且
65%的人認為現在的這種改革保留了豫劇的內涵。(第十一十二題)
5, 過半數的人對豫劇的發展前景持樂觀態度。
壞的信息有:
1, 青少年接觸流行歌曲的機會更多,喜歡流行歌曲的人數占總人數的絕大部分。遠高於喜歡豫劇的。
2, 豫劇的觀眾絕大部分仍只是中老年,青少年觀眾少。
五, 豫劇的自身改革
根據與河南省豫劇三團的陳新理導演、孔民編劇、張俊傑導演和鄭州市豫劇院的孫書傑副院長交談我們了解到,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觀眾迅速改變的口味,古老的豫劇,一刻也沒有停止過改革。從舞檯布景到唱腔舞功,都在不斷的引入新元素,不斷的創新。比如引入西方蒙太奇表現手法,引入西方樂器,將抽象化的舞台表現形象化,將傳統戲曲的個人講故事模式轉變為典型環境塑造典型人物,等等。這些改變,每一項都凝結著豫劇工作者數載甚至是數十載的心血。成績的背後是他們不斷摸索,是他們頂著觀眾的指責、否定,汲取教訓,不斷創新的結果。然而,改革無止境,探索還在繼續,比如孔民編劇提出要上豫劇也搭乘科技的列車發展,比如如何適應城市人群,青少年的口味,如何讓豫劇在保留古老神韻的基礎上擁有時尚的面孔,等等。
一些意見
最後是對以上五方面出現的問題的一些建議
一:1,采訪中在談到公辦豫劇團將來的發展時,省豫劇三團和鄭州市豫劇院孫書傑孫院長都指出劇團應該在政府扶持的基礎上走向市場。即是,既要將豫劇團作為一個企業來發展,讓其擺脫行政體制上的束縛,自由自主的到市場之中去歷練,去搞活內在機制,去增強競爭力,又要在多方面給予豫劇團以扶持。畢竟豫劇團現在在市場競爭中尚處於弱勢。直接交給市場任其發展,無疑時機尚不成熟。恰當的做法應是政府要再予以幫助,逐步放手。而具體怎樣幫助,要根據自己情況,因地制宜,結合自己優勢而定。
2,劇團未必只能靠演出獲得資金,還可以與企業建立鬆散型的互惠關系,宣傳企業品牌,為劇團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經濟基礎。
3,劇團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並不矛盾,只要有觀眾,不需要通過門票,而通過相應的特色經營,照樣可以達到經濟上收益的目的。
4,豫劇屬於河南特色,可以與旅遊產業合作互惠。
5,發展豫劇產業多方位經營,比如著力建設戲曲茶座娛樂場所。
6,支持鼓勵像河南神夕陽紅戲迷豫劇團這樣的民間劇團,它們對豫劇的推廣普及很有作用。
7,借鑒民營演出團體的成功經驗,在公辦劇團中引入競爭機制,調動演員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提高演技水平,增強市場競爭力,讓公辦劇團成為發展豫劇文化產業的扛大旗者。
二:如調查問卷中大眾之見,希望政府能大力支持豫劇團的工作,給予豫劇團更多的自主權。
三:待遇其實可以分為虛實兩種。所謂虛主要指精神待遇,比如該職業的社會聲譽;所謂實主要指物質待遇,比如工資、福利等。相機的改變各項待遇所佔比例,給豫劇演員一個高待遇,吸引人才入豫劇這個行。
四:加大豫劇的推廣普及,讓小學生選修豫劇,增大青少年對豫劇的接觸機會,培養他們對豫劇的感情,對中原文化的感情。
五:1,希望豫劇的改革時刻以觀眾需求為基礎,以新時代為依託,將古老的豫劇保留神韻卻有面貌全新。
2,對於不適應時代的而古老豫劇藝術特色,也要盡全力保存,那是我國古代社會的活化石。
最後,衷心希望各行各業為豫劇的傳承復興所做的努力不會白費,豫劇的明天會更好!
北京科技大學——豫劇調查團

❷ 豫劇簡介

豫劇起源於中原(河南),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當代豫劇跟隨河南衛視,河南豫劇院,台灣豫劇團等演出團體走過了世界諸多國家,如到澳大利亞、義大利、法國、加拿大、委內瑞拉、紐西蘭、德國、英國、美國等國家演出,被西方人稱贊是「東方詠嘆調」。

豫劇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不斷繼承、改革和創新發展起來的。建國後因河南簡稱「豫」,故稱豫劇。

豫劇以唱腔鏗鏘大氣、抑揚有度、行腔酣暢、吐字清晰、韻味醇美、生動活潑、有血有肉、善於表達人物內心情感著稱,憑借其高度的藝術性而廣受各界人士歡迎。因其音樂伴奏用棗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

據文化部統計,除河南省外,湖北、安徽、江蘇、山東、河北、北京、山西、陝西、四川、甘肅、青海以及新疆、台灣等省市區都有專業豫劇團分布。全國國有專業劇團163多個,民營劇團2239多個,從業人員10萬多人。

(2)豫劇團生活怎麼樣擴展閱讀:

豫劇的唱腔:

豫劇因各地語音差異,在音樂上形成帶有區域特色的藝術流派。清末民初,洛陽等地的豫劇多用下五音,而開封等地的豫劇多用上五音,形成鮮明對比。

為了區別,豫劇藝人將洛陽等地的唱腔稱為豫西調(又稱西府調),稱開封各地的唱腔為豫東調(又稱祥符調)。新中國成立後,豫劇專家又把豫東調細分為祥符調、豫東調、沙河調。這一劃分得到廣泛認同,即以開封為中心的祥符調。

以商丘為中心的豫東調;以洛陽為中心的豫西調;流行於豫東南沙河一帶的沙河調,又叫「本地梆」。其中祥符調、沙河調、豫東調多用上五音,豫西調多用下五音;如今祥符調和沙河調都已經沒落,豫東調與豫西調表現出頑強的生命力。

❸ 豫劇有什麼特點

1.唱腔:豫劇因各地語音差異,在音樂上形成帶有區域特色的藝術流派。清末民初,洛陽等地的豫劇多用下五音,而開封等地的豫劇多用上五音,形成鮮明對比。

2.行當劃分:豫劇角色行當由「生旦凈丑」組成。按一般的說法是四生、四旦、四花臉。戲班組織也是按照「四生四旦四花臉,四兵四將四丫環;八個場面兩箱官,外加四個雜役」的結構組成。

3.服飾:早期豫劇表演的舞台裝置極為簡單,往往只用蘆席、箔子一擋,台上一桌二椅,即可開演。打小鑼、敲梆子的人員兼"檢場"。進入城市後,有較固定的劇場,舞台裝置才有所改進。豫聲劇院已採用一些布幕、布景,旦角服飾講究"老旦清,正旦俊,花旦風流"。此後又受京劇服飾的影響,已基本與京劇服飾相同。

4.妝容:豫劇「濃墨重彩」的妝容,不論生旦凈末丑何種角色,他們一律都用油彩上妝,而且畫得很濃很濃。旦角一般都是杏核眼,眼線快挑到了耳根;櫻桃嘴,都是那麼一點點。生角畫的各有不同,各種各樣的臉譜更是五花八門,惟妙惟肖。

5.表演:豫劇的各行當都有自己的表演要訣,如手勢要訣是「花臉過項,紅臉齊眉,小生齊唇,小旦齊胸」,武打戲的短打要訣是「身如蛇形眼似電,拳如流星,腿似鑽;穩如重舟急似箭,猛、勇、急、快、坐、站穩如山」,在槍路上,有「走絲」、「連九槍」、「十三槍」、「九個鼻」、「八桿」、「單倒」等路數。

6.樂器:豫劇樂隊的文場主奏樂器,早期為大弦(八角月琴,演奏員兼吹嗩吶)、二弦(竹或木質琴筒蒙桐木面的高音小板胡)和三弦(撥彈樂器)。50年代後,一般的文場逐漸增添二胡、琵琶、竹笛、笙、悶子、大提琴等。有的增加墜胡、古箏等。還有增加電子琴,小提琴及西洋銅管、木管樂器的,組成中西混合樂隊。

(3)豫劇團生活怎麼樣擴展閱讀:

豫劇(英文:Yu Opera)起源於中原(河南),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在浙江各地也廣為流傳。當代豫劇跟隨河南衛視,河南豫劇院,台灣豫劇團等演出團體走過了世界諸多國家,如到澳大利亞、義大利、法國、加拿大、委內瑞拉、紐西蘭、德國、英國、美國等國家演出,被西方人稱贊是「東方詠嘆調」。

豫劇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不斷繼承、改革和創新發展起來的。建國後因河南簡稱「豫」,故稱豫劇。

豫劇以唱腔鏗鏘大氣、抑揚有度、行腔酣暢、吐字清晰、韻味醇美、生動活潑、有血有肉、善於表達人物內心情感著稱,憑借其高度的藝術性而廣受各界人士歡迎。因其音樂伴奏用棗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

據文化部統計,除河南省外,湖北、安徽、江蘇、山東、河北、北京、山西、陝西、四川、甘肅、青海以及新疆、台灣等省市區都有專業豫劇團分布。全國(省級一、二、三團,市級一、二、三團,縣級一、二、三團等)共有豫劇團300多個,民營豫劇團1300多個,從業人數10萬多人。

豫劇是中國最大的地方劇種,居全國各地方戲曲之首。2006年,國家文化部門統計的國有專業豫劇團體數量為167個,是全國擁有專業戲曲團體和從業人員數量最多的劇種,成為中國戲曲三鼎甲之榜眼。

豫劇舊稱「河南梆子」、「河南高調」,由於早期演員用本嗓演唱,起腔與收腔時用假聲翻高尾音帶「謳」,又曾叫「河南謳」。「豫劇」之名最早泛指河南各劇種。

早期的豫劇演員在一起合作演戲過程中,隨著影響力的不斷擴大,逐漸被賦予一個雅號,如祥符五朵雲、杞縣三亭、豫東五桿旗等清末民初組合,而更早期的演員組合已無從查證。從民國十六年(1927年)起,中國戲曲界吹起流派風,以表演者姓名當作流派的標記,象徵著個人表演風格成為傳統戲曲界的楷模。

劇評家、表演家、劇作家、戲迷們都開始以派別來品論表演者的藝術風范,「流派」便成為一種習慣用語,影響所及,豫劇也出現了流派的說法,經常被談論的有陳(素真)派、常(香玉)派、崔(蘭田)派、馬(金鳳)派、閻(立品)派、桑(振君)派等旦角六大流派;老生(即須生、紅臉)唐(玉成)派、唐(喜成)派、劉(忠河)派。

小生行當黃(儒秀)派、劉(法印)派、王(素君)派;武生行當流派王(二順)派;凈行李(斯忠)派和醜行牛(得草)派、高(興旺)派等。流派的出現對豫劇有正面意義, 其表演特色是豫劇不斷發展的重要因素。

閱讀全文

與豫劇團生活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9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2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9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