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活日常 > 鸚鵡螺生活在什麼國家

鸚鵡螺生活在什麼國家

發布時間:2023-01-08 18:35:08

『壹』 鸚鵡螺的具體情況

分布范圍
[編輯本段]
現有的種類不多,但都是暖水性動物。它們是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區特有的種類,在亞熱帶和熱帶海域,我國台灣、海南島和南海諸島均有發現。

生活環境
[編輯本段]
鸚鵡螺基本上屬於底棲動物,平時多在100米的深水底層用腕部緩慢地匍匐而行。也可以利用腕部的分泌物附著在岩石或珊瑚礁上。它們能夠靠充氣的殼室在水中游泳,或以漏斗噴水的方式「急流勇退」。在暴風雨過後,海上風平浪靜的夜晚,鸚鵡螺愜意地浮游在海面上,貝殼向上,殼口向下,頭及腕完全舒展。這類動物有夜出性,主要食物為底棲的甲殼類,特別以小蟹為多。

生活習性
[編輯本段]
藉由水流不斷通過動物體的外套膜,然後經管狀肌肉本身以及動物體膨脹軟體而噴射往後方推進遊行。而鸚鵡螺則更為特化,它的外殼由橫斷的隔板,分隔出三十餘個獨立的小房室,最後一個(也是最大一間)房室就是動物體居住處。當動物體不斷成長,房室也周期性向外側推進,在外套膜後方則分泌碳酸鈣與有機物質,建構起一個嶄新的隔板。在隔板中間,貫穿並連通一個細管:得以輸送氣體(多為氮氣)進到各房室之中,這樣就像潛水艇似的,掌控著殼室的浮沉與移行。鸚鵡螺通常夜間活躍,日間則在海洋底質上歇息,以觸手握在底質岩石上。生活在海洋表層一直到六百米深,氣體的量必須能夠調控,使鸚鵡螺適應不同深度的壓力。

在奧陶紀的海洋里,鸚鵡螺堪稱頂級掠食者,它的身長可達11米,主要以三葉蟲、海蠍子等為食,在那個海洋無脊椎動物鼎盛的時代,它以龐大的體型、靈敏的嗅覺和兇猛的嘴喙霸佔著整個海洋。

生長繁殖
[編輯本段]
鸚鵡螺的雄雌異體,交配時,雄性和雌性頭部相對,腹面朝上,將觸手交叉,雄性以腹面的肉穗將精子莢附於雌性漏斗後面的觸手上,雌性的受精部位在口膜附近。受精後短期內即產卵,僅產幾枚至幾十枚,但卵較大,為40×10毫米。

種群現狀
[編輯本段]
鸚鵡螺在古生代幾乎遍布全球,但現在基本絕跡了,只是在南太平洋的深海里還存在著六種鸚鵡螺。

鸚鵡螺現有的種類不多,但化石的種類多達2500種。鸚鵡螺化石也稱菊石,這些在古生代高度繁榮的種群,構成了重要的地層指標。地質學家利用這些存在於不同地址年代的化石,可以研究與之相關的動物演化、能源礦產和環境變化,為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提供科學的數據。

紙鸚鵡螺見於熱帶和亞熱帶海面附近,以浮游生物為食。雌體與八腕目(Octopoda)的其他種類不同,其背腕具翼狀腺質膜,能分泌一個不分室的盤曲的薄殼。殼大,直徑達30�6�540公分(12�6�516吋),質脆。卵產於假外殼內並在此孵化為幼體。其他特徵與章魚屬(Octopus)同。雄體只及雌體的約1/20大小,無殼。以前認為雄體寄生於雌體殼內。

鸚鵡螺有著多重迷人的身世。它被古生物學家習稱為無脊椎動物中的「拉蒂曼魚」,一種活化石的代名詞。這些具有分隔房室的鸚鵡螺,歷經六千五百萬年演化,外形似乎鮮少變化,這讓科學家驚嘆不已!而它們的祖先族群多達三十多種,卻在六千五百萬年前那場大劫難中,與恐龍同遭被掃盪一空滅絕的命運。少數殘存的現生鸚鵡螺後裔,棲息在印度洋與大西洋海域,剩下了「龐氏鸚鵡螺」、「深臍鸚鵡螺」、「大頭鸚鵡螺」以及兩個不大確定的種。科學家稱它為活化石,是因為和同樣具有多房室外殼的菊石類相關聯。

保護級別
[編輯本段]
鸚鵡螺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也是《華盛頓公約》I類保育動物。屬於古老的軟體動物,已有上億年的生活史,素有「活化石」之稱,在研究動物進化上有很高價值。目前世界上僅殘存四種。鸚鵡螺與烏賊同屬於軟體動物頭足綱,外形卻與腹足綱普通的螺相似:具有單一螺旋形的外殼;它們將身體蜷曲於外殼中,通過殼室內空氣的調節來控制身體的沉浮。它們晝伏夜出,在傍晚上浮於水表層覓食,經人工馴化後可在白天餵食,吃食冷凍的魚肉、魷魚及蝦等。

雖然鸚鵡螺和大熊貓一樣稀有,但是許多人卻並不知道。據了解,我國沿海一些城市都出現過販賣鸚鵡螺工藝品的現象。根據《水生野生動物資源保護法》規定,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鸚鵡螺,若需出售,每隻得向國家交3萬元資源保護費,同時得經農業部批准才能經營。但非法經營鸚鵡螺的行為卻屢禁不止。有關人士認為,之所以屢禁不止是因為店主非法販賣的方式非常隱秘,貨不上架,有的店主甚至把鸚鵡螺殼藏在離商店有一定距離的家裡,或其他難以查到的地方,而漁業和工商部門的人店主一般都認識,查處非常難。神奇的鸚鵡螺,還能否繼續美麗四億五千萬年呢?

『貳』 鸚鵡螺在多少年前出現了大概在什麼紀

鸚鵡螺早在距今5億多年前就出現了。

一、鸚鵡螺

1、定義:

鸚鵡螺(學名:Nautiloidea)是海洋軟體動物,共有2屬、6種,具捲曲的珍珠似外殼,外殼由許多腔室組成,外套位於外殼內。各腔室之間有隔膜隔開;鰓2對;具63-94隻腕,但無吸盤;眼簡單,無晶狀體;無墨囊。殼薄而輕,呈螺旋形盤卷,殼的表面呈白色或者乳白色,生長紋從殼的臍部輻射而出,平滑細密,多為紅褐色。整個螺旋形外殼光滑如圓盤狀,形似鸚鵡嘴,故此得名「鸚鵡螺」。

2、形態特徵:

鸚鵡螺具捲曲的珍珠似外殼,殼光滑,捲曲,貝殼最大可為26.8厘米,但成年鸚鵡螺一般都不超過20厘米。大臍鸚鵡螺(Nautilus macromphalus)是鸚鵡螺家族中體形最小的屬種,一般只有16厘米。外殼由許多腔室組成,內約分36室,最末一室為軀體所居,即被稱為「住室」的最大殼室中。其他各層由於充滿氣體均稱為 「氣室」。

外套位於外殼內。各腔室之間有隔膜隔開,室管穿過隔膜將各腔室連在一起,氣體和水流通過室管向殼外,生物體由此控制浮力。鰓2對;具63~94隻腕,但無吸盤,雌性較雄性多。眼簡單,無晶狀體;無墨囊,漏斗兩葉狀,具運動功能。

3、棲息環境:

鸚鵡螺基本上屬於底棲動物,平時多在100米的深水底層用腕部緩慢地匍匐而行。也可以利用腕部的分泌物附著在岩石或珊瑚礁上。在暴風雨過後,海上風平浪靜的夜晚,鸚鵡螺浮游在海面上,貝殼向上,殼口向下,頭及腕完全舒展。這類動物有夜出性。

『叄』 為什麼說月球的時鍾是鸚鵡螺

鸚鵡螺的外貌像蝸牛,但它卻與烏賊、章魚是近親。鸚鵡螺在地質史的志留紀時期,十分昌盛,到泥盆紀開始衰落,在三迭紀時,直殼型的鸚鵡螺絕滅了。而捲曲的鸚鵡螺很罕見,幾乎被人遺忘了。

可是,生物學家發現,鸚鵡螺還剩下一個屬,共計三種,數量稀少,格外珍貴,是難得的「活化石」。

鸚鵡螺生活在印度洋和菲律賓海域,殼體作包卷狀,直徑20~30厘米,外殼灰白色,腹部潔白,背部有粗寬的棕黃色橫條紋。它常在珊瑚質淺海底爬行,偶爾也會游泳,姿態同烏賊相似。遇到大風來襲,鸚鵡螺就漂浮到海面上,以小魚、蝦、蟹為食。

鸚鵡螺的頭前緣繞有許多短觸手,為捕食和行動之用,鸚鵡螺覓食的時候,伸出觸手,向四周展開,將獵物包裹起來,然後吞食。在休息的時候,觸手都縮進殼里,只留1~2個觸手在外面警戒,有時如果需要迅速行動,它會像烏賊那樣噴水,以反作用力來推動身體前進。

鸚鵡螺的殼由隔膜分隔成許多「小室」,最外的一個小室體積最大,是鸚鵡螺居住的地方,叫「住室」。後面的其他小室,體積較小,可貯存空氣,叫做「氣室」。各個隔膜中央有一小孔,連成小管,同最外的肉體相連。鸚鵡螺不斷長大,小室的數目也跟著增加。鸚鵡螺正是依靠這種「氣室」,在海中漂游時能夠沉浮自如。

科學家研究活的鸚鵡螺時,發現鸚鵡螺的小室壁上有一條條清晰的環紋,這是它的生長線。每個壁上都有30條生長線。

奇怪的是,在同一個地質時代的鸚鵡螺化石,它們的生長線數目是一樣的,而不同地質時代的鸚鵡螺化石卻是不同的。例如,距今約7000萬年前的鸚鵡螺化石,腔內有22條生長線;距今約3.2億多年前的鸚鵡螺化石,腔內卻只有15條生長線。這說明:鸚鵡螺的生長線,從近代推向遠古,越來越少。這是怎麼回事呢?

根據生物學家和天文學家的推算:在距今3.2億年前,那時候,月球離地球較近,月球繞地球一周需15天,鸚鵡螺每月留下了15條生長線;在距今7000萬年前,那時候月球離地球遠了,繞地球一周需22天,鸚鵡螺每月留下22條生長線;現在月球離地球更遠了,月球繞地球一周約需30天,海中的鸚鵡螺每月製造出30條生長線,正好記錄著月亮繞地球一周的天數。

鸚鵡螺在海洋里生活,默默地記錄著月球在億萬年漫長歲月里的變化。它說得上是一個奇妙的「天文學家」了。

閱讀全文

與鸚鵡螺生活在什麼國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7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7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5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1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9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7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5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6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0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5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6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6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