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能告訴我山西晉城(富士康鴻准)培訓地點的生活條件怎麼樣嗎拜託,謝謝!
我是晉城人,也經常去那兒,相對而言還是不錯的,環境比較寬松,畢竟這里是他的老家.
Ⅱ 運城市和晉城市哪個消費水平高
1.2012年離開晉城的時候,晉城有兩座汽車站,即省運和市運汽車站。這兩座汽車站都在市區內,而且規模較小,交通擁擠,不足與我們中心汽車站做對比。這次大巴到了晉城客運東站後,讓人眼前一亮,規模完全在我們之上,類似我們關公機場的二層送客,即停即走,很人性化。
2. 晉城這幾年的城建方面很不錯,市裡高樓林立,尤其在高處感覺越發明顯。市裡面的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游泳館等場館讓人很有感觸,我們除了博物館對市民開放外,其他便民設施還處在規劃或爛尾階段。因辦事需要去了趟晉城市政務大廳,地處東城邊,遠離鬧市,避免造成交通擁堵,而且規模設施很棒。城邊上的富士康周圍幾年前還是被幾個村子包圍,村民的自建房也是富士康年輕人的首選。現在一看,村子已被改造成住宅樓、寫字樓,完全沒有郊外的感覺。
3. 晉城正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全市區的道路幾乎都設置了路中央隔離欄。我們平時所說的路霸公交車、計程車在內的所有車輛到了人行橫道主動禮讓行人。路口設置了看板,專門展示近段時間行人因闖紅燈被抓拍的照片,行人闖紅燈也少見。路口專門設置了非機
動車等待區,騎車市民很自覺到線內等待。我們運城電動車橫沖直闖早都習以為常。4. 哈羅單車在晉城進行了投放,除了自行車之外,還專門投放了電動車,之前對這一消息有所耳聞,這次還專門體驗了一番。兩小時內兩元,之後每十分鍾加一元,只有在規定區域內才可以還車成功。哈羅落戶晉城,摩拜落戶臨汾,共享單車愣是擠不進運城,雖然共享單車已然沒落,但這正能看出一座城市的包容開放程度,我們運城在這方面還要努力。
5. 晉城公交司機態度很好,我掃二維碼沒有切換城市,給司機專門解釋了下我之前的設置城市是運城,司機沒有表現出不耐煩,反而微笑對我說兩個城市二維碼不一樣,緩解了我的尷尬。運城公交司機的服務態度只能呵呵,自己接觸的還是看見的,態度之爛數不勝數。
Ⅲ 山西晉城好么
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22.33萬人(其(其中非農業人口96.09萬人,占總人口的43.33%)全市民族以漢族為主,佔全市總人口99.18%(2000年人口普查數據),其餘以回族為主,城區、陽城(潤城)分布較多。 晉城市礦產資源豐富。蘊藏著煤、煤氣層、錳鐵礦、鋁土礦、銅、鋅、金、銀、大理石、水晶石等數十種礦產資源。特別是煤、鐵的儲量十分可觀,有「煤鐵之鄉」之美稱。煤炭資源以無煙煤為主,具有含硫量小,發熱量高等特點。所產塊炭晶瑩光亮,燃燒無煙無味,素有「白煤、香煤、蘭花炭」之稱。儲量約佔全國無煙煤儲量的1/4以上,佔山西省的1/2多。總儲量808億噸,其中已探明儲量271億噸。1984年被國家定為全國化肥和化工原料煤基地。八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在晉城建設以優質煤為原料的高濃度氮肥基地。1997年8月開工建設的國家重點建設項目陽城電廠是世界最大的燃燒無煙煤電站,是全國第一座專廠、專線、專供跨大區域輸電電廠,全國規模最大的火力發電廠之一。 2001年在沁水縣發現一個型煤大層氣田,煤層氣目前探明儲量為1000億立方米。 晉城有森林面積380.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3.6%。沁水縣歷山舜王坪一帶保留著全省僅存的一塊面積為730多公頃的原始森林。天然牧坡草地25.47萬公頃,是山西的畜牧業基地之一。中國北方最大的示範牧場就建在沁水。 野生動植物資源可觀。素有"山西生物資源寶庫"之美稱。現已在蟒河和歷山建立了兩個自然保護區。國家稀有動物獼猴、大鯢就生長在蟒河保護區。在野生植物資源中,有珍貴的野生猴頭、木耳、蘑菇等菌類微生物。晉城是全國五大山楂生產地區之一和山西省天然保健食品生產基地,盛產黃梨、山楂系列保健食品和葯物保健食品等。晉城還是中國北方重要的蠶繭產地和絲綢生產基地,晉城市桑蠶絲綢業有著悠久的歷史,是我國北方著名的蠶桑絲綢之鄉,絲產量佔全省80%,也是目前華北最大的蠶桑絲綢基地。所轄陽城縣為華北第一大蠶繭大縣,《穆天子傳》中就有周穆王「休於獲澤,以觀桑者,乃飲於桑林」的記載。國家質檢總局2006年192號文件向全國公告,對「陽城蠶繭」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編輯本段]【自然氣侯】 晉城市屬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受大陸性季風影響,區內地形地貌復雜,各地區小氣候差異大。全市可分為:溫寒作物區,溫涼兒物區,溫和作物區,溫曖作物區。氣候特點:四季分明,冬長夏短,春委少雨多風,乾旱時有發生;夏季炎熱多雨,降水量年際變化大;秋季溫和涼爽,陰雨天氣多;冬季寒冷,雪雨稀少。乾旱、冰雹、暴雨、大風、霜凍、乾熱風、連陰雨等災害性天氣頻繁。為「長日照地區」,年日照時數在2393~2630小時之間,平均為2563小時。年平均氣溫7.9-11.7°C,陵川最低7.9 °C,陽城最高11.7°C其它地區均為10°左右。無霜期一般在185天左右,沁水最長,為198天,陵川最短,為165天。年降水量在626-674亳米之間。年降水日數為90-98天。 [編輯本段]【經濟建設】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 416.5億元 ,比上年增長16.0%。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0.2億元,增長17.2%;第二產業增加值267.0億元,增長15.7%;第三產業增加值129.4億元,增長16.3%。第一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8%,與上年相比上升0.4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64.1%,下降0.5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1.1%,上升0.1個百分點。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長21.8%,二季度增長15.2%,三季度增長16.1%,四季度增長16.0%。人均生產總值18773元,按2007年平均匯率(7.6071)計算達到2468美元。 [編輯本段]【市政建設】 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市區建成區面積由建市初的8平方公里擴大到28平方公里,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32%,城市人均公共綠地面積6平方米。城市煤氣從無到有,日供氣能力為3.2萬戶,正在建設中的城市大煤氣工程完成一期工程,日供氣能力達8.4萬戶。城市集中供熱面積達300萬平方米。新建了第一水廠,日供水能力由原來的3萬噸提高到9 萬噸。第二水廠和郭壁引水工程竣工也已投入生產,市區日供水能力可達到18萬噸,基本滿足2010年城市工農業生產和居民生活用水要求。電力供應充足,現有發電裝機容量.65萬千瓦,年發電量11.8億千瓦時。有220千伏變電站2座,110千伏變電站13座,35千伏變電站86座,初步形成了電源和電網配套建設、協調發展的電力工業網路。全市郵電通信水平不斷提高,局用交換機總容量達到36.47萬門,固定電話用戶達到33.45萬戶,其中城市電話用戶 16.44萬戶,鄉村電話用戶17.07萬戶;全市固定及行動電話用戶總數達到60.82萬戶,電話普及率達到28.8部/百人。
Ⅳ 在山西晉城生活,你覺得多少錢的退休金才能夠一個普通老人的晚年生活
提起山西晉城這個城市,可能大家都是不太陌生的,因為運城也是山西的一個比較標志性的城市。而且在山西晉城,旅遊業的發展也是不錯的,因為晉城有許多有關景點,而且經濟的發展也在不斷的進步中。那麼如果在山西晉城生活,你覺得多少錢的退休金才能夠一個普通老人的晚年生活呢?
所以綜上所述,在山西晉城生活,大概需要5000元到6000元左右的退休金,就可以讓一個普通的老年人安度晚年了。相對來說老人的壓力也是比較小的,可以說經常這個常識確實是非常適合老年人生活了。
Ⅳ 山西晉城和湖南婁底相比哪個好
我個人覺得是晉城比較好,無論從空氣質量、環境、四季溫度、民俗、生活條件、交通、消費、水質、資源等等方面考慮,現在晉城也在努力打造成為宜居城市,城區設施建設已經全面改造,會有更好地發展!
Ⅵ 跟我們談一下,山西哪座城市適合生活
山西最適合生活的城市應該是晉城了。為什麼這樣說呢?首先從它的地理位置上講,它處在太行山南端最高處,緯度不是太高,所以冬天寒冷的日子很少,大概最冷時就一個月。由於海拔近二千米,夏天酷暑難耐的日子也不超過一個月。剩下的日子說它們都是春天一點也不為過。少旱災,沒洪水,沒地震等自然災害,這是最為人稱道的。晉城還是全國衛生城市,這個習慣由來以久。大街上整齊,干凈,綠樹成蔭,三季有花,冬季有青。有一次坐長途車進市區,車上一個外地人說,這個城市有三多:飯店多,歌廳多,小車多。觀察了一下,果然小車成龍,飯店一個挨一個,雖沒見歌廳,街邊跳舞的人可真多。大眾生活狀況可見一斑。如今,稱為美麗城市,晉城一點也不過份。適合居住生活,當然也是可以的。
Ⅶ 山西省晉城一中的宿舍條件如何費用如何分別說一下
公寓化管理!8人間每學期200元,4人間每學期600,2人間是1200!
每一層樓都有熱水供應處的!不論幾人間,都有陽台,非常方便!
同學,好好考吧!O(∩_∩)O哈哈~
四人間有桌椅,並且是電腦桌的,不過椅子就是一般的,不是靠椅。
當然有電源……不然你怎麼插台燈,充電啊!O(∩_∩)O哈哈~
每個人靠床的牆上還有一個小書架,能放好多書呢!很方便!
不過不知道能不嫩上網!因為高中一般都沒有帶電腦的!至少我沒有見過!
Ⅷ 想了解一下山西那邊的生活習慣和氣候變化等
山西地形多樣,高差懸殊,既有緯度地帶性氣候,又有明顯的垂直變化。山西地處中緯度,距海不遠,但因山脈屏障,夏季風影響不大,屬於暖溫帶、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寒冷乾燥,夏季降水集中,春秋較為短促。年平均氣溫在-4°-14°C之間。氣溫地區分布總趨向是自南向北、自平川向山地遞減。山西無霜期南長北短,平川長山地短。全省年平均降水量400-650毫米。無霜期120-210天。
飲食習慣
山西人嗜好吃面的飲食習慣,誇張地說,每飯幾致無面不足、無饃不飽,相沿成習,由來已久。這是在自然條件、歷史源流、相襲力量等背景下形成的。山西糧食作物應有盡有,品種多達數十種。北中部盛產高粱、糜黍(太原以北地區呼粘者為黍子)、梁谷、莜麥、蕎麥、稻子、豆類(有豌豆、黑豆、綠豆、大豆、黃豆、小豆、豇豆、茶豆、扁豆、蠶豆等十多種)、玉米、沙米等等。南部盛產小麥、玉米、穀子、稻子等。這些品種繁多的糧食,提供了豐富的食料。通過農家婦女的慧心巧手,可以製作出數以千計的麵食來。各種造型的麵食,既可口,又誘人。許多農家,一日三餐皆以麵食為主,或稠或稀,或干或湯,粗細搭配,粗糧細作,細糧精製,烹制技藝十分豐富。就是穀子盛產區的農家,以米為粥或撈飯,也要搭配拌湯、湯面之類的麵食。湯面中熗入油,或放蔥花,或加香椿嫩芽。這種粗茶淡飯,既能滿足人們的口腹,又有濃郁的黃土高原農家氣息,使人得到一種精神上的享受。
山西人喜喝湯飯的習慣由來已久。除晉南部分地方外,各地居足大多如此。長治一帶居民,至今鄰里相見,開口先問「喝了沒有?」山西絕大部分地區長年乾旱多風,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赤身露體,所謂「面朝黃土背朝天」「汗珠子摔八瓣」的辛勤勞作,絕少有飲水啜茗的條件,全靠吃飯時的湯水一並補充;且山西人過去吃飯少有蔬菜,全憑鹽、醋相佐,口味明顯偏重,從生理上需要大量水分,形成了喜湯食的習俗。在山西居民的日常食譜中,湯飯的種類最多,吃法也最為講究。低檔的可滿足人的口腹之慾,中檔的可款待普通賓客,高檔的則為高級筵席中的佳湯美羹。如晉中一帶的三合面流尖、三合面抿蝌蚪、什錦空心拌湯等,都是比較講究的湯飯。山西民間還有這樣的說法;「吃飯先喝湯,一輩子不受傷。」吃干飯前先喝點湯飯,是許多居民家的「飲食規范」。這從衛生角度講,這是很有道理的。吃饃、餅之類的干食,大多要熬些米湯,或做點湯面,有條件的家庭還要熬些油茶之類的湯食。吃乾麵條後喝點面湯則是山西居民最為突出的飲食習慣。「喝原鍋湯,化原鍋食」,據說是傳統飲食古訓。許多農家代代相傳,至今仍保持這種習俗。如果你有機會來山西民間作客,酒足飯飽之後,家庭主婦定會給你盛來一碗面湯,請你也來用「原湯化原食」。這並非陋習,倒是很有點科學道理。
山西民間百姓愛吃鹽、醋的習慣,歷史悠久,區域廣泛。這同當地的水土特徵、自然氣候和多數人以雜糧為主的生活條件有著直接關系。例如,貧乏的餐桌上,全靠鹽、醋來調味;艱苦的勞作之後,身體需要大量鹽的補充。山西民間百姓的飯菜中用醋量很大,這種飲食習慣是眾所周知的。山西「水硬」,即鹼性強,加上晉人以雜糧為主,如高粱、莜麵等,都是不大好消化的,需靠醋來中和、助消化。一個土生土長的山西人,從能吃飯開始算起,一直到他壽終正寢那一天,最少也得吃掉150~200公斤醋。難怪外地人戲稱山西人為「老醯」。山西人無論吃面條類食物,還是包餡類食物,或者烹調菜餚,都離不了醋。調和須見醋色,飯菜須有醋香,否則,就不算好飯,吃著就不香。僅觀普通農家餐桌上必備的醋具,如瓶、盆、壺、碗之類,就知醋在晉人的飯食中的作用了。山區居民還有以腌酸菜湯代醋的習慣。(在舊中國,山區百姓是連買鹽、醋的錢也拿不出的!)用這種酸湯調和的飯菜,別有一番風味。在山西廣大農村,幾乎家家都有一套制醋的經驗,庭院中備有一兩個釀醋大缸。平川地區釀造高粱醋,山區居民釀制米醋、棗醋、柿子醋、沙棘醋等,各有其獨特風味。用以調和飯食或烹調菜餚,醋營養價值頗高,並有一定的食療作用。山西各地幾乎都有自己的名醋,其中「山西老陳醋」味道最好,堪稱調味佳品。
山西民間百姓日常飯菜用鹽量也非常之大。過去,許多農家調和飯菜都習慣用小鹽,並有「露咸」的講究。民間有「咸香咸香,無鹽不香」之說,民謠雲:「能說會道離不了錢,五味調和離不了鹽。」人們對鹽重視由此可知。如同備醋具一樣,每個家庭餐桌都備有鹽具,便於就餐者隨時調飯。山西民間百姓喜吃味重食物還表現在佐餐小菜上。普通農家的餐桌上,常有一兩樣鹹菜或酸菜佐飯。四五口人的家庭,一頓飯吃掉一兩個大頭鹹菜或五六條腌黃瓜可算常事。酸菜則要整盆調和,作為「澆頭」,有的地方甚至與飯合二為一,更是一種特殊的飲食風俗。過去,冬春季沒有新鮮蔬菜,又沒有保鮮手段,全靠鹹菜和酸菜佐餐。許多地方都有「茶飯賴,鹹菜拽」之說,反映的是過去山西廣大群眾飲食的艱辛和無奈。各種各樣的鹹菜和酸菜,幾乎是山西百姓常年的必備之物。榆次、太谷、祁縣等地的腌大頭菜,平定的豆葉菜,定襄的老鹹菜,長治一帶的甜絲菜,太原的醬菜,臨猗的醬玉瓜等,都是腌制菜中比較有名的。50年代以後,小鹽逐漸被湖鹽、海鹽所取代,人們食用小鹽的習慣始有改變。然而,山西人吃「味重」食物的習慣至今仍無多大變化。
除了鹽醋之外,各地居民對辛辣食物的需求量也是相當可觀的。人們一向將大蔥、韭菜、花椒、大蒜、辣椒乃至生薑等視為必不可少的佐餐小菜和烹調佐料。比較富裕的家庭將白皮蒜、青辣椒等腌成鹹菜佐飯,居民稱其為「細鹹菜」。這還是款待親朋好友的佳餚。北中部居民有用大蔥、大蒜直接佐餐的的習慣,將辣椒切碎,調以鹽醋佐餐更為普遍。有的地方甚至每每餐都離不開辣椒面,裡面加鹽拌成佐餐小菜。喜食辛辣食物,晉南較普遍,晉中一帶當屬平遙、介休、靈石、汾陽諸縣居民。在山西的辛辣食物中,品質最佳者有晉城巴公大蔥,應縣小石口大蒜,代縣辣椒,河津、臨汾韭菜,平順、盂縣花椒等等。生薑一般由外地運入,民間需求量也頗大。
麻葉、油疙瘩等油制食品,是山西民間食譜中的精品。炸制麻葉俗有「三礬二鹼」之說,然而,晉中一帶精此技藝者多用水餳和面,香油炸制。這種麻葉膨鬆柔軟,色澤金黃,外脆里嫩,芳香可口。一般人家大多知用鹽、鹼,而不知用水餳之奧妙,所以炸制出的麻葉筋韌咸香有餘,膨鬆柔軟不足。
50年代以後,全省居民的飲食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早、午、晚三餐飯菜質量普遍有所提高。80年代以來,人們夢寐以求的溫飽問題已經初步解決。一部分先富起來的居民,其生活水平已達到了過去中等人家的生活水平。全省居民的晚餐普遍豐盛起來。城鎮幹部職工以及個體從商者的晚餐食譜尤其豐富。傳統湯飯逐漸由連湯掛面、連湯方便麵之類的麵食所取代。搭配的於食多見糕點、饃、餅、麻葉之類。各種副食的年用量大大超過了以往的中等人家。城市居民的餐桌上,一年四季都有各類新鮮蔬菜。冬春蔬菜淡季,有的家庭餐桌上甚至有黃瓜、豆角、蒜苔、茄子、西紅柿之類的鮮菜。這種「四季常鮮」的食物結構,證明山西居民飲食結構與風俗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
晚餐仍以傳統湯類食物為主的,僅限於部分尚未脫貧的山區居民。然而,山區居民晚餐只喝湯飯不吃干食的習慣也在改變。千百年來,人們所追求的有干有稀、干稀適當搭配的晚餐已見普及。如較貧困的臨縣居民,過去只有大年初一才能吃到的「調豆面」,而今已經成為家家餐桌上的常食之物了。
Ⅸ 晉城環境如何
實話是,環境一般,不管是硬體還是人文。交通不便利,過往火車不多,而且都是綠皮車。所謂的資源豐富,就是煤多,碳多,煤炭多。
Ⅹ 山西晉城如何
晉城 交通便利,是黃土高原通向中原的重要門戶。太(原)焦(作)鐵路、太(原)洛(陽)公路、晉(城)長(治)二級公路縱貫南北,侯(馬)月(山)鐵路、晉(城)韓(城)、沁(水)輝(縣)公路橫穿東西。陵(川)輝(河南輝縣市)公路修復一新,陵(川)修(武)公路全線貫通,陽(城)濟(源)二級公路開始運營,三條新開通的出境公路為我市煤炭外運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全省第一條由地市籌建的晉(城)陽(城)高速公路已經開通。全省第一條中外合資建設的跨省高速公路──晉(城)焦(作)鄭(州)高速公路將晉城與全國高速公路網連接到一起。全市共有鐵路專用線41條,其中運煤專用線(站)34條(個)。全市"三環十線"初具網路,已形成了以國道干線、高等級、公路為骨架,連接各縣(市、區)、鄉(鎮)各主要工礦區、農副產品基地和各旅遊區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網路。到2002年底,全市公路通車里程2891公里,晉城距洛陽、長治飛機場均在100公里以內,距鄭州新鄭國際機場也僅有 120公里,可充分利用高等級公路的便捷,乘民航機場的航班抵達全國各主要城市。
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市區建成區面積由建市初的8平方公里擴大到28平方公里,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32%,城市人均公共綠地面積6平方米。城市煤氣從無到有,日供氣能力為3.2萬戶,正在建設中的城市大煤氣工程完成一期工程,日供氣能力達8.4萬戶。城市集中供熱面積達300萬平方米。新建了第一水廠,日供水能力由原來的3萬噸提高到9 萬噸。第二水廠和郭壁引水工程竣工也已投入生產,市區日供水能力可達到18萬噸,基本滿足2010年城市工農業生產和居民生活用水要求。電力供應充足,現有發電裝機容量.65萬千瓦,年發電量11.8億千瓦時。有220千伏變電站2座,110千伏變電站13座,35千伏變電站86座,初步形成了電源和電網配套建設、協調發展的電力工業網路。全市郵電通信水平不斷提高,局用交換機總容量達到36.47萬門,固定電話用戶達到33.45萬戶,其中城市電話用戶 16.44萬戶,鄉村電話用戶17.07萬戶;全市固定及行動電話用戶總數達到60.82萬戶,電話普及率達到28.8部/百人。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大幅增長。2002年,在煤炭市場形勢轉好,陽電投產和大規模建設大化肥基地的共同作用下,我市拳頭工業產品產量均創歷史新高。全年全市原煤產量達4902萬噸,比上年增長48.8%,比歷史最高年的1998年增長21.9%,其中市及以下企業原煤產量為3326萬噸,比上年增長54. 7%;發電量突破百億千瓦時大關,全年發電達到103.24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1.16倍,一舉跨入全省前列;合成氨產量再創新高,達34.28萬噸,比上年增長17.69%;農用化肥(折純)達到21.95萬噸,比上年增長26.19%,其中:尿素產量達到14.5萬噸,增長94.5%。比上年較快增長的主要產品還有服裝增長2.4倍、電石2.01倍、鋼49.73%、釉面磚45%、大麻混紡布43.4%、日用陶瓷38.86%、日用玻璃製品23. 8%。
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全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2964所,其中高等學校2所中學214所;2002年末在校學生人數為36.46萬人,比上年來增加2.01萬人,增長5.83%;全年各級各類學校招生數10.5萬人,增加6094人,增長6.71%;畢業生數8.48萬人,增長9.14%,其中,高等學校畢業人數174人,中專1331人;普、職中高考達線數2806人,比上年增長了52.1%,全市教職工人數3.22萬人,增長1.73%;學齡兒童入學率、小學升初中升學率均達100%,初中升學率為54.9%。成人高等教育繼續發展,多種形式的技術培訓進一步深入。
文化事業欣欣向榮。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9個,影劇院12個,文化館7個,公共圖書館6個,博物館1個,廣播電台1座,電視台1座。2002年末全市有線電視用戶達17.1萬戶,有線電視入戶率為26%,全市廣播電視網路總長1.74萬公里,廣播覆蓋率達93.15%,電視覆蓋率達94.81%。全市共有調頻發射台6座,實驗發射機1部,電視發射台45座,電視衛星收轉系統706座。
衛生事業穩步發展。全市共有衛生機構174個,其中醫院46個;病床床位11125張,其中醫院3546張;衛生技術人員7175人,其中醫生3500 人,注冊護士1547人。全市共有衛生防疫、防治機構7個,衛生技術人員313人;婦幼保健垸(所、站)7個,衛生技術人員513人。農村鄉(鎮)共有衛生院107個,床位7212張,衛生技術人員2567人,全市已有90%以上的村擁有醫療點,鄉村醫生和衛生員2000餘人。
市區街道寬闊平坦,綠樹成蔭,新樓林立,環境優雅,是全國衛生紅旗城市之一。文化娛樂、醫療衛生、商業服務設施逐步改善。這些都為大規模經濟開發建設,提供了良好的物質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