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活日常 > 潮汕人的生活是什麼樣子

潮汕人的生活是什麼樣子

發布時間:2023-01-13 11:30:48

1. 在潮汕生活是怎樣的體驗

我爸媽就是潮汕的,我在海南出生長大,他們都希望我找個老家的女婿,可我不願意,因為潮汕男人大男子主義,而且生孩子還得生男孩,如果兩胎都是男孩,就跟中大獎一樣高興,若是女孩,繼續生,生到男孩為止。因為在老家,沒有生男孩,是容易被人看不起的,就算你老公不在意,他的父輩也會很在意,我閨蜜就是這樣,生了兩個女孩,老公和婆婆都不在意,但是公公特別在意,對她冷眉冷眼的,直到她生下兒子後,才恢復正常的相處。

2. 潮汕的風俗是什麼

潮汕的風俗是:

1、冬節丸

冬至是中國農歷每年24個節候之一。地處地球北半球的中國,這一天是全年白晝時間最短,黑夜最長的一日。

過了這一日,白晝時間逐日增長,直至來年的夏至過後才逐日縮短。後來以農歷正月初一為一年之首後,才將冬至稱為亞歲。

潮汕人說冬節是小過年,也即亞歲之意。又說:「食了冬節丸增一歲。」都有過了一年的意思。民間傳說謂古代死囚都在冬至前處決,若過這一日必將再延一年,囚犯家屬乃送湯丸給食為賀。

民間相傳成習之說不足憑,而「冬至陽生春又來」,才是民俗賴以產生根源。因是「冬至陽生」,故是一年的重要節日,必祭必賀。潮俗此日,除三牲粿品祭拜祖宗外,必有人人晨食冬節丸之舉。

這天一早,主婦們就起床搓糯米丸,而且大小都來搓,人越多越吉利。大家圍著寬平的竹箕,喜氣洋洋,搓後即煮湯丸吃。

除人人吃湯丸外,還將湯丸喂牛喂狗喂豬,將丸粒粘在牛頭牛角牛身牛尾上,還將丸粒粘貼在門頂、碓臼、爐灶、米缸、谷簟、犁耙、水車以及豬雞鵝鴨牛寮上,祝其平安過冬,新年健旺。

冬節丸有用粳米粉制的尖頭丸(俗稱尖米丸),但更多是用糯米粉搓成的糯米丸。制丸的米粉還要部分留著以待外出親人回來時食用,以慶團圓。

3. 汕頭人怎麼樣

我是汕頭人,汕頭人對於婚姻都持一種不離不棄的態度,要麼不結婚,要麼不離不棄,所以離婚率相對來說較少。做生意不是說很會做,而是對待生意上都持一種認真,誠懇。所以才會有汕頭人很會做生意之說。潮汕人喜歡喝茶,喜歡平平靜靜的生活,不喜歡燈紅酒綠的生活,但除了年輕一代的潮汕人。都說汕頭人有著排外思想(排斥外地人)但這都是老一輩的汕頭人了,現在都很少會有排斥心理,但無論老一輩還是新一代的汕頭人都喜歡與自己同地區(潮汕)的結婚,因為多數潮汕人對待婚姻都很真誠。

4. 潮汕人的特點和性格是什麼

潮汕人勤勞勇敢,富有艱苦創業的精神!又善於做升里(生意),頭腦靈活,精明能幹,敢想敢幹,身上遺傳著祖先勇於拼搏,敢為人先的創業優秀血統,有一種永不服輸的傳統干勁精神。

潮汕地區還保存著很多宗族祠堂,各地仍有聯宗祭祖的傳統習慣,在國內國外有潮人居住的地方都會有會館,宗親聯誼會,他們互相交流經驗,互相幫助,聯絡鄉誼,增進感情關系,共商發展事業大計。

相關知識:

潮汕地區屬於外來遷移族,祖先大都是從福建省的莆田,泉州和漳州地區先後一批一批向西遷入到這地方的。至今已經有約4OO多年的歷史(有宗族譜可考證)。

由於是外來遷移人口,這地方可耕種的土地極少,人生地不熟,又要與當地一些土著人經常發生磨擦,所以就逼使這些人團結起來,共同抵禦外人的干擾。這些外來人為了生活,她們開荒種地,圍海造田,造船討海(老潮汕人稱捕魚為討海),勤勞苦幹,但還是滿足不了生活的基本條件!

於是在清未到民國就有一些人又一輪開始坐紅頭船向南洋(東南亞)遷移謀求生路(潮汕稱過番),到了新的地方發展,同樣也是碰到和當初祖先西遷同樣的情況,經常要和當地人發生各種各樣的糾紛和磨擦。這也是使他們必須團結一致,擰成一股繩共同抵抗外人的原因。

5. 潮汕人的飲食習慣怎麼樣

樓主您好! 潮汕人有別具一格的食俗,例如日常特別喜愛吃粥、有以大米粉製作的名目繁多的粿品、喜愛以腌製品為主的佐餐小菜(鹹菜、菜脯)以及製作精緻的特色小食(蚝烙、肉丸等)。
這些飲食習俗主要是受中原地區、閩越地區的影響而形成的。也有古代百越民族留下的痕跡,比如吃魚生、吃蛇、吃蟲和橄欖等。
潮人還有啖橄欖風習,並將它作為待客「禮果」,據雲,啖橄欖有殺菌、去痰、開胃等功用。
潮人的飲食習慣與嗜好,總的說來是:一日三餐,以粥為主;主食大米,副食多樣;水陸魚菜,腌煮俱愛;講求新鮮,不避腥味;嗜煙嗜茶,風習長在。近年食俗有些變化,西餐、快餐、早點、自助餐,已成為姑市部分人的時尚。
抽煙以前多抽熟煙絲,較辣,多用木竹旱煙筒,也有用水煙筒的
潮汕人自古以來也非常喜歡吃魚生,可能也是百越族留下的風俗
與日本人一樣
經常喝粥,「糜」
·飲食特點:潮汕地理環境和氣候,利於捕撈、耕種,水渠交錯,大海月環,水產品多,魚蝦甲介,大宗小宗,源源應市,多時可達百種。原野四時常綠,果蔬終年輪番上市,形成飲食豐富多樣。
潮人早餐喜吃粥,這可能和潮人處亞熱帶有關,他們在勞動中多出汗,為體內需要水分平衡,習慣食粥,感到舒適可口。盡管上午要勞動時間較長,也不願早餐吃干飯。他要家人中間送點心,以補消耗後不足,並可在吃點心時略作休息。這是主要飲食習俗之一。潮人佐餐喜腌制醬菜,如腌鹹菜、蘿卜干、烏欖、熬橄欖菜,都是農家的經常佐餐雜咸。潮人喜食鮮腥,各菜喜保存原味,不少潮州名菜都是以蒸燉見特色的,如清蒸龍蝦、清燉烏耳鰻、清蒸鯇(草)魚、清燉鯉魚、燉鱅魚頭配芋等,都是潮人喜吃菜餚,甚至食魚生、蝦生、生蚝等。調味品也喜腥鮮,如魚汁、魚露、蝦醬等都是沿海地區村莊生活常用品。
外地內臟、魚頭經常不值錢,潮汕人卻很喜歡。很多內臟、頭腳翅比肉更貴,排骨也比肉貴
潮汕的飲食
潮汕人有別具一格的食俗,例如日常特別喜愛吃粥、有以大米粉製作的名目繁多的粿品、喜愛以腌製品為主的佐餐小菜(鹹菜、菜脯)以及製作精緻的特色小食(蚝烙、肉丸等)。潮州飲食最為出名的是潮州菜和潮州工夫茶。潮州菜在國內外享有盛名,是由潮汕原來獨有的菜式與按潮汕味加工改造了的菜式所構成的一個開放的體系。潮菜較多受閩菜所影響,同時又受到廣州菜等外地菜的影響,匯閩粵兩家之長,自成一家。製作精細的潮菜菜式中,不僅有著名貴的燕窩、魚翅、鮑魚烹制的精品,也不乏粗菜精製的特色菜,如地瓜葉做成的「護國菜」,芋頭做成的「芋泥」,大芥菜做成的「大菜羹」等。潮菜具有選料廣而重海鮮、製作精而重清淡、佐料多而重「合味」的主要特點,而且宴請進食中講規矩而又重人情,滲透著禮儀文化。潮州工夫茶是富有地方特色的茶藝。從茶具、茶葉、用水、沖泡到品嘗都十分講究。茶具用宜興茶壺或蓋甌及小瓷杯,茶葉用烏龍茶,沖泡有包括納茶、候湯、沖泡、刮沫、淋蓋、燙杯、洗杯、篩點等步驟,高沖低篩,操作嚴謹。品嘗還重在慢飲細酌。
時至今日,潮汕的若干食俗還可以看出受閩越地區影響的痕跡。例如"吃魚生",就是把生魚切成薄薄的薄片,配上薑末、苟蒿等辟腥的佐料,其味鮮美無比。吃蛇的食俗,也是源於越地。

一個地域的人們的飲食文化,當然受到祖先世代相傳的生活習俗的深刻影響;另一方面,又必然受到該地域氣候、水土、物產及與外來文化交往等因素的重要影響。所以,潮汕人的飲食文化與中原漢民族飲食文化有相同,也有差異。
潮汕人一些獨特的飲食,如潮州粥、工夫茶、潮汕腌醬菜、潮汕小吃等,則是由於潮汕地區特定的氣候、水土、物產等諸多因素及人文因素而形成的。
潮汕地區的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水產品種類繁多,蔬菜水果品種不勝其數,譽為物華天寶,實不為過。
潮汕先民的飲食材料的譜系很廣,除了薯芋、稻米、魚鮮和家畜等這些主食之外,蛇蛙龜鱉,大至野象,小如昆蟲,無不成為潮汕先民口中的美食。由於這種飲食習慣的淵源,到了現代,潮汕人飲食譜系之廣,在全國乃至廣東省內還是數一數二。例如許多潮汕人出差到外地,都發現很多地方的人們不吃或不喜歡吃豬內臟,但在潮汕地區,豬肚、豬腰等內臟的價錢要比瘦肉還貴很多,就是潮汕人喜歡吃這些東西的緣故。
潮汕地區氣候暖熱、潮濕、水土不寒,故飲食不能油膩濃辣,否則容易上火。「濕熱易積火,食物宜清淡」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
潮汕地區物品繁多、鮮嫩,潮汕人吃鮮活的東西形成習慣。另外,潮汕氣候暖熱,也使得食物不能久放,人們自然須吃新鮮的東西

6. 潮汕人有些什麼習俗

■潮汕人外出習俗
穿著——城鄉人們外出辦事、做客,都注意穿戴齊整。若做新客或參加節日盛會,要穿上最漂亮最適時質地最好的衣服,農村人叫「做皮衫褲」。60年代以前,農民上圩市做買賣,多赤足。80年代以後穿鞋著襪上圩市做買賣的日多。青年男女兒童,出門走親戚則多有穿新衣習俗。

攜帶——舊時,人們上圩市多帶市籃、籮筐;走親戚帶裝禮品的花籃、藤籃,如遠行攜帶衣物,平民用包袱,有的用水布作包袱,有錢人用藤莢、皮箱。解放後,人們時尚用軍干用的背包、皮包,女人多花布手提袋、塑皮袋;80年代後,各式各樣手袋、背包、皮箱,隨人喜好。

交通工具——解放前人們外出多步行,遠途坐船為多。計算路途遠近,以10華里為一鋪,通常走一小時。轎是富貴人家的交通工具,城鎮多有專供僱用的轎鋪,官貴者坐四人大轎,一般有錢人坐二人抬竹轎,新娘出嫁坐花轎。轎在解放後已棄用。本地極少有牛車,沒有馬車。解放後,駐軍曾有馬車,後也為汽車代替。

20世紀以前,內河近海交通靠木帆船、篷船,上蘇杭、下海南及出遠洋靠雙桅紅頭船。汕頭開埠後,門戶開放,外國輪船紛紛到來,外資、華僑、內資輪船公司甚多,內河也行小輪船。至30年代水運發達,人們出洋南下北上做生意,多坐輪船,紅頭船退位。潮汕鐵路1904年動工,1906年建成通車,成為汕頭與潮州人們交通的主動脈。20年代末至30年代,潮汕各市縣普遍築汽車公路,1933年築汕頭飛機場;至此,海陸空交通全面暢通,有錢人、生意人,多以此為交通工具。清末民國初人力車(黃包車)成為市區路面的重要交通工具;但無論城鄉,短途仍靠步行。解放後,大量單車出現,市區腳踏三輪車也多,至六七十年代,汕頭成為單車密度最高地區。80年代後,汕頭海陸交通全面發展,摩托車也成為全國密度最高地區;公路交通和市區公共汽車,也逐步發展。出門坐車、坐船、搭飛機,不管長途短途,已成為人們外出的習慣。平原地區過河,舊時多靠渡船,解放以來多已建橋,農村的小渡船,也已是鳳毛麟角。

辭送——凡親人摯友遠行,必有辭送。潮人出洋謀生者眾,遠離故土,未知何日回歸,親情惜別,往往纏綿悱惻,或互贈禮品留念,或送錢財作盤纏,或煮雞蛋甜丸送順風,千叮嚀,萬囑咐,世俗人情,至善至禮。舊時有「父母在,不遠游」觀念,今交通便利,人皆以事業為重,觀念漸變。

宜忌——舊時遠行者,路途艱險,多有求神問卜,選擇吉日之俗。動身之時,宜說吉利話,忌說跌、沉、翻、倒一類詞語。近年交通事故頻生,司機和旅客,也還有求神保佑和摜珓者。

■潮汕人待客送客習俗
待客

迎客。客人到來,主人要上前迎接。客人若是生客,主人要向家人介紹客人身份、稱謂,要招呼客人坐在適當位置。遠道來客,還有遞巾洗臉之禮。
敬煙茶。敬煙茶是潮人最普遍禮俗,在家待客更少不了。不吸煙的人,客人到來,也會很熱切買煙。潮人好臉子,敬煙要用高級煙,若無高級煙,常向客人道聲「對不起」。舊時,在農村,農民用煙筒吸煙,客人到來,為客人裝煙點火,遞煙筒時,常用手掌擦煙筒嘴,然後遞與客人。後來,有了紙煙,就給客人卷紙煙。在清代,潮人還有敬檳榔風俗。乾隆《潮州府志》載:「蔞葉檳榔,無時釋口,親朋往來,不具酒茗,勿以為嫌,不設檳榔,便稱簡慢。」後來,檳榔蔞葉,少有,旱煙卷煙普及,敬檳榔禮俗,遂為敬煙茶代替。

送客

農村送客較為熱情,凡客人有帶禮品來者,主人只收一部分,另送禮物回敬,他們尊守古訓:「來而不往非禮也。」送客也必送至巷口、村外。在城市,也有這種風俗,但不若農村之講究。

■從潮汕俗語看潮人的飲食習俗

蠟 筆

潮汕俗語是潮人日常口頭交流的一種表現形式,它是潮人對生活經歷和經驗的高度概括和歸納,蘊涵著潮人的生活哲理和處事原則。而飲食,作為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頭等大事,自然在潮汕俗語中有著廣泛的反映,其內容涉及到潮汕的小吃、特產,潮人的飲食偏好、飲食戒忌、烹調講究等等,潮人的飲食習俗在詼諧幽默的潮汕俗語中表現得更為具體生動、活潑有趣。可以這么說潮汕俗語也是探索潮人飲食習俗與文化一個不可多得的重要途徑。下面就將有關潮人飲食習俗的潮汕俗語歸納如下,以請教於方家。

一.見諸潮汕俗語的潮汕小吃、特產

潮汕小吃是潮汕飲食文化的一朵奇芭,歷代民間點心師傅博採眾家之長,搜盡地方之特產,精心製作,逐步積累形成豐富多彩,獨具地方特色的美食藝術品。更以品種多樣、用料講究、製作精細、配料獨特、味道可口而聞名遐邇。其中的著名品牌在潮汕俗語中都有所表現:

1.老媽宮粽球—食定正知

老媽宮粽球指汕頭市昇平路頭媽祖宮(即老媽宮)附近的順德號的粽球。由於粽是用竹葉包裹,要打開吃了才知道味道,於是有此俗語。喻事久見人心。由於潮人有五月初五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而且在南方過了端午節,氣候開始轉熱,故俗語中還有「五月未食粽,破裘唔敢放」的諺語。

2.蘇南薄餅—嘴甜舌滑

蘇南薄餅汕頭市澄海區名產小吃,以入口即化,酥香可口為上品。以此喻某人能言善道,善於吹捧。

3.靖海豆楫—好著喉衰著齒

靖海豆楫揭陽市惠來縣名產小吃,香甜可口,但因質地柔韌,牙齒不好的人容易粘在牙縫中。俗語以此喻有所好必有所損。

4.意溪餅—大塊厚

意溪餅潮州市意溪鎮名產—酥皮潮式月餅,比其他地方所產的月餅較大塊,也較厚。以此喻較好的機會或較豐厚的收入。

5.棉湖酥糖—無粕

棉湖酥糖現揭陽市揭西縣棉湖的名產,入口即化,不留余渣。以此喻無根據的亂講一通。

6.老君堂香腐—楞楞

老君堂香腐潮州市下東平路老君堂所產姑蘇香腐。質地硬韌,需慢吞細嚼。喻堅韌。

7.海山蝦米—大插

海山蝦米揭陽市饒平縣三百門盛產的對插大蝦干。以此喻有大的收入來源。

8.獅頭鵝—大隻雅

獅頭鵝汕頭市澄海區名產,個頭大,體態優雅,肉質鮮美。俗語以此喻高大健美之人。

9.潮州柑—碰桶

潮州柑潮汕名產,個頭大,汁多肉美,以前長期為出口外銷產品。

10.赤內琵琶鴨背柿

赤內、鴨背地屬潮州市潮安縣的歸湖鎮,是有名的水果之鄉,一個盛產琵琶,一個盛產柿子。

11.陳橋阿媽驚吊瓜溪東老爺畏麥

陳橋、溪東都屬潮州市,一個盛產青瓜,一個盛產麥子,大家久食生厭。

12.南畔洲菜頭—痛窟

南畔洲菜頭汕頭市澄海區盛產的良種蘿卜,個頭大。傳說某農民一天早上下地,發現蘿卜被盜,地里只剩下一個個的大窟窿,面對如此場景,老農只能對著窟窿心疼被盜的蘿卜咋那麼大個。由此喻損失慘重。

13.豬腸脹糯米

豬腸脹糯米即糯米香腸,潮汕有名小吃。用糯米和各種餡料塞入豬腸製作而成,皮薄,餡飽,圓鼓鼓的。俗語以其外形喻某人衣著太過緊束身肢。

14.棉湖豆乾—熱單畔

棉湖豆乾揭陽市揭西縣棉湖鎮的名產。吃時把豆乾放入油鍋中煎,只煎一面,使其半邊焦黃味道香脆,另半邊仍然乳白鮮嫩,吃起來別有風味。俗語使用同音相關的手法,喻單相思。

15.無可奈何舂甜

甜,潮人用糯米和紅糖蒸成的一種糯米年糕。由於不易變質,方便保存,同時又耐消化,能吃飽肚子。是過去坐紅頭船到海外打工者必備的食品。由於飄洋過海,出外打工,是事出無奈,故有此嘆。

二、潮汕俗語所反映出來的潮人飲食偏好

俗話說「蘿卜白菜各有所愛」,「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人類對食物的選擇不僅取決於其個人的機體特徵、時代條件、周圍的自然環境等,而且更取決於其文化特點。不同的文化,對食物有不同的標准和消費方式。地處海濱的潮汕人對於食物更是有自己的一方見解和偏好。

1.年夜尖頭冬節烏

尖頭:江海交匯處的一種魚。烏:烏魚,一種淡水養殖魚。冬節:冬至。在冬節至年關,此兩種魚最肥美。烏魚是潮汕人較喜歡食用,也是比較值錢的一種淡水魚,在潮汕俗語中有廣泛的反映。與之相關的俗語還有「寒烏熱鱸」(冬天的烏魚、夏天的鱸魚最為肥美),「烏魚鰓,唔甘分厝邊」(烏魚味美,就連不能吃的魚鰓都不與別人),到了六月,烏魚不當令了,但這時苦瓜、勒魚開始新鮮上市,於是又有「六月烏魚存個嘴,苦瓜上市勒魚肥」一諺。

2. 鯉姑喉吃贏草魚頭

潮人謂鯉姑魚的頭部與肚子之間的部位最好吃,比草魚頭還美味。鯉姑魚到六月最為肥美,是趁時好貨。故還有俗語「六月鯉姑」一說。

3.立冬蔗食病痛

立冬的甘蔗已經成熟,吃了不上火。

4.夜昏東,眠起北,赤鬃魚,鮮薄殼

晚刮東風,早刮北風,正是赤鬃魚和短齒貽貝當令的季節。薄殼為潮汕特產,生長在江河的入海口,六月天的時候,生長得最為飽滿,故有「六月薄殼—假大頭」一說。

5.錢螺蚌仔—食酸嘴

錢螺、蚌仔兩種貝殼類食物,個小肉少,不方便進食,同時也沒有什麼吃頭。

6.三四賣梅,五六刮草

每年的三、四月楊梅當令,市面上就開始有人賣楊梅了。但「一粒楊梅,三斗火」,楊梅有熱氣,容易上火,不能夠多吃。由於楊梅不易保存,過了端午節,市面上就沒有楊梅賣了。即「水梅唔過四月八,楊梅唔過五月節」。

每年的五、六月天氣熱,街上開始有人賣草(涼份)。草,是三伏天潮汕民間小販所賣的一種清熱小食。一般都用一個大缸盛之,當有人購買時,用勺子從缸中一塊一塊的刮出裝碗,並同時在碗中切割幾下,撒上砂糖即可食用,與之相仿的消暑食物還有豆腐花。這些都是本小利大的生意。故人稱「草豆花,砍參割」(本小利大)。相關的俗語還有「別人草,別人糖」(別人的東西,可以任意揮霍浪費)、「草熬熟,天時變局」(夏天的天氣變化無常)、「南肚浮烏雲,草賣有存」(下雨天,草果賣不出去)等等。

7.三四桃李柰,七八猶甘柿

三、四月桃、李、柰成熟,七、八月份猶甘和柿子當令。

8.霜降,橄欖落瓮

霜降時,橄欖成熟可以收獲。要用瓮來裝是因為橄欖見風就起皺,需裝入瓮中密封保存才長久。

9.食魚愛食馬鮫鯧,看戲愛看《蘇六娘》

謂馬鮫魚和鯧魚是好魚,潮劇《蘇六娘》是好戲。潮人特別愛好吃鯧魚頭,愛食到什麼程度呢,有俗語「賣田賣地買鯧魚鼻」以誇張手法極言鯧魚頭的美味。

10.食蠐試身份

蠐,蟹類的一種,殼的兩端成錐狀,大足瘦長,潮人喜用生蠐腌制生食,味極鮮美,但腸胃不好,易引起腹瀉。

三、從潮汕俗語看潮人的烹調講究。

潮人的烹調技術,注重色、香、味俱全,其悠久的烹調文化,通過散布在國內外的大小潮州菜館,早就在國內和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特別是潮州菜以海鮮見長,烹調用料,多姿多彩,採用魚翅、燕窩、禽畜內臟和某些蔬菜,都是世界各國很少使用的。

1.潮州菜的製作方法

「煎炒烙」潮菜烹調中的三種主要炒盤工藝。炒盤時講究「猛火厚香魚露」。「燉」 潮菜烹調中四種清湯的製法。:就是用生魚菜在滾燙的湯中泡熟,就象現在的吃火鍋。潮菜中以湯泡類最為特色。特點是清甜可口,而且能保持原味。

2.潮州菜的「彩盤」藝術

潮州菜在裝盤的時候,廚師用竹筍、蘿卜、薯類等,精工雕刻成各色各樣的花鳥之類或放上蔬菜,置於盤中做點綴之用。所以俗語有「莞荽姐疊盤頭」之說。莞荽,是潮汕地區特有的一種香菜,做為盤頭配用。「姐」字純粹是一種擬人化的尊稱,並不意味就是女的。此俗語比喻走在前頭的人和事。

3.潮菜烹調配料的講究

有「嫩姜陳醋」、「生蔥熟蒜」之說。調味用的姜要用嫩的,醋要用陳釀的。用蔥時只需切碎無需炒熟,用蒜時就需炒熟。這些都是潮汕廚師們經驗的高度總結。潮州菜還很重視調料,每樣大菜上席時,必配上「醬碟」,有時是甜醬、有時是梅膏醬、有時是桔汁等等。這都要根據上什麼菜而定。蘸上各種「醬碟」,吃起來風味更加獨特。

4.潮菜宴席菜式的講究

潮菜宴席菜式講究飲食多樣化,葷素結合。故有「食魚食肉,還著菜甲」一諺。

參考書目:

《中國菜精華大全》王洪選編
《潮汕熟語集釋》蔡英豪編著
《潮汕方言熟語辭典》林倫倫編
《潮汕俗語集》蔡紹彬遍注

7. 在潮州生活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潮州市是廣東東部一座小城,市區人口不多,城區范圍不大,這里的生活節奏不像大城市那樣快,在這里生活沒有緊迫感。潮州市還是歷史文化名城,有很多經典的人文景點,有數之不盡的美食,良好的文化氛圍使人在這里生活感到非常舒適。

從開元寺正門出發,沿街走到下水門,可以看到很多民國時期的騎樓建築,在這些騎樓建築里隱藏著不少老字型大小名店,在這些古老的街道還可以看到很多古老的物件。

潮州人不僅把茶喝成了藝術,這里的刺綉、陶瓷和雕刻工藝也很精湛。

總的來說,潮州是座抒情的城市,它的生活節奏是緩慢的,生活風情是愜意的,即使很多經營生意的老闆也總是不忘一邊品味工夫茶。在潮州,可以把生活過得很細致,而這份細致是隨性的。

8. 在你眼中,潮汕人是一個怎樣的群體

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潮汕人,生活在潮汕有20年,然後在廣深生活了11年。所以回過頭再來看潮汕人,我會覺得有一些感觸。

9. 潮汕人的生活習慣

早餐一般是喝粥的,再加上幾個買的小菜,中午一般都是喝粥的,但是有些地區如果是重大節日的話,中午時是喝粥的,晚上看每個地區的不同,有喝粥的,有吃飯的;

一般每個月的15與初一都會去拜神,土地神;類似於端午,中秋這些更不用說,神在潮汕老一輩的人是比較相信的,所以不能隨便說神的壞話;

每個小孩到15歲時,有個洗禮過程,潮汕稱「出花園」,這時每個小孩需要在七夕那天或前一兩個月早上吃五道菜,具體是什麼我忘了,還有那天穿襯衫,去拜神;15歲前的孩子是不能吃雞腳的,但經過 「出花園」 後就可以吃了;

潮汕人老一輩特別注重婚姻與孩子,特別是孫子女,所以對於孫子女的父母要想離婚什麼的,老一輩的人是很反對的;

喝茶,每個潮汕家庭基本上都有茶葉,當吃晚飯後很多人如果沒什麼事會選擇去到鄰居等等坐坐喝茶聊天;

這些東西說不完的,只有融入去體會去生活才能感受得到,你若想了解,可以到潮汕地區旅遊,手頭是比較發達的地方,揭陽,潮州旅遊景點比較多,但最好是有個導游如果你不懂潮汕話!

祝生活愉快。

閱讀全文

與潮汕人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9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2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9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