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雲南有一個趣的部落,夫妻從來不同居,全憑什麼生育後代
在現如今發展迅速的社會,人們一提到「部落」「原始」之類的字眼,下意識會想到原始森林中的的叢林部落以及沙漠上那些以奇怪的圖騰為信仰,甚至有著讓人難以接受的飲食習慣的非洲部落,但其實我們的國家也是有部分的地區也有著這種古老的部落,他們沿襲著古老的傳統,並且與世隔絕,過著屬於自己的生活。
作為旅遊開發區的一部分,他們的日常生活也作為遊客觀賞遊玩的一部分,遊客會近距離的感受這種生活,而他們也能感受外來世界的變化與狀態,因此他們會在白天的時候,和旅遊管理局的人一起接待外來的遊客,過的正常人的生活,而當夜幕降臨的時候,他們又回歸了屬於自己的生活作息,這樣周而復始。
B. 西雙版納是什麼族人民生活的地方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位於雲南省最南端,位於北回歸線以南。下轄景洪市和勐海、勐臘兩縣。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除漢族外,西雙版納州轄區內居住著44種少數民族,共有人口70.4萬人,占總人口的70.90%。這44種少數民族是:傣族、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布朗族、基諾族、瑤族、苗族、白族、回族、佤族、壯族、布依族、土家族、蒙古族、僳僳族、侗族、納西族、滿族、景頗族、藏族、土族、水族、普米族、朝鮮族、仡佬族、黎族、維吾爾族、畲族、仫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高山族、京族、怒族、柯爾克孜族、鄂溫克族、獨龍族、東鄉族、塔塔爾族、赫哲族、毛南族、塔吉克族。(按人口多少排列) 西雙版納州世居少數民族情況 我州世居民族界定為在州轄區內居住時間為100年左右、有比較集中的聚居地的民族。經調查,我州世居民族有傣族、漢族、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布朗族、基諾族、瑤族、苗族、回族、佤族、壯族、景頗族13種,除漢族外,我州有世居少數民族12種。 (一)傣族 西雙版納傣族總人口296930人,其中景洪市128415人,勐海縣114593人,勐臘縣53922人。主要分布在景洪市的景訥鄉、勐旺鄉、勐養鎮、普文鎮、嘎灑鎮、勐龍鎮、勐罕鎮;勐海縣的勐往鄉、勐宋鄉、勐遮鎮、勐海鎮、勐混鎮、打洛鎮;勐臘縣的勐臘鎮、尚勇鎮、勐侖鎮、勐滿鎮、勐伴鎮、勐捧鎮等鄉鎮。另有部分散居在景洪市的景哈鄉、勐海縣的勐滿鎮等鄉(鎮)。 西雙版納境內的傣族以傣泐(漢族稱水傣)支系為主,兼有傣訥(旱傣)、傣雅(漢族稱花腰傣)兩個支系。 傣族源於古代的百越族群。據傣族書籍記載,公元前8世紀前後,部分境外傣族先民不斷遷入西雙版納境內,並與原先居民逐步融合,成為至今傣族的主體部分。 (二)哈尼族 西雙版納哈尼族人口186067人,其中景洪市71492人,勐海縣61232人,勐臘縣53343人。主要分布在山區半山區,比較集中地聚居在勐海縣格朗和鄉、西定鄉;景洪市景哈鄉、勐龍鎮;勐臘縣勐潤鄉、關累鎮。散居於部分鄉(鎮)、農場。 哈尼族自稱「哈尼」、「卡多」、「雅尼」、「豪尼」、「白宏」、「碧約」、「布都」等。西雙版納哈尼族內部分為吉圍、吉坐、木達、阿克、補過(角)等支系,以吉圍、吉坐人口較多。 哈尼族源於中國古代西北羌人。公元7-8世紀時,哈尼先民主要居住在紅河中游兩岸地區,公元9世紀中葉南遷,經元江、江城等地進入西雙版納至瀾滄江東岸,而後渡過瀾滄江,逐漸分布於全州山區半山區。 (三)彝族 西雙版納彝族總人口55772人。其中景洪市24673人,勐海縣7175人,勐臘縣23924人。主要分布在勐臘縣的象明鄉、易武鄉、勐伴鎮以及景洪市普文鎮等地。 西雙版納彝族自稱「臘魯潑」(潑為彝語,即族或人的意思),他稱「香堂」、「本人」、「羅羅」。 彝族源於中國古代西北部氐羌游牧部落,是北來羌戎系和南方土著居民長期文化融合和體質混血的融合體。清代,彝族祖先中的「臘魯」支系遷居新平、景谷一帶,後因戰亂,由景谷經思茅遷入西雙版納境內定居。 (四)拉祜族 西雙版納拉祜族總人口55548人。其中景洪市11780人,勐海縣41924人,勐臘縣1844人。主要分布在勐海縣的勐阿鄉、勐往鄉、勐滿鎮,部分散居於勐海縣的西定鄉、勐宋鄉、格朗和鄉、布朗山鄉、勐混鎮,景洪市的勐龍鎮及勐臘縣的尚勇鎮。 拉祜族自稱「拉祜」,他稱有「倮黑」、「鍋挫」、「緬」、「目舍」等稱謂。解放後,統一定名為「拉祜族」。 拉祜族源於古代羌人。公元10世紀南遷至西雙版納、思茅一帶,西雙版納地區拉祜族多從瀾滄縣遷入。 (五)布朗族 西雙版納布朗族總人口36453人,其中景洪市5635人,勐海縣30605人,勐臘縣213人。主要分布在勐海縣的布朗山鄉、西定鄉、勐滿鎮、打洛鎮,少部分散居在景洪市的大渡崗鄉、勐養鎮、勐龍鎮,勐臘縣的關累鎮、勐捧鎮等。 西雙版納布朗族自稱「布朗」,漢稱「浦蠻」,傣稱「滿」,解放後統一稱為布朗族。 布朗族源於古代濮人,是雲南的土著民族。經過長期的民族遷徙和部落、部族分化融合,原居住在今西雙版納、思茅、臨滄境內的一部分濮人,發展成為今天的布朗族。 (六)基諾族 西雙版納基諾族總人口20199人,其中景洪市19250人,勐海縣52人,勐臘縣897人。主要分布在景洪市基諾山鄉和勐旺鄉的補遠村委會,部分散居於景洪市勐養鎮和勐臘縣的勐侖鎮等地。 基諾族自稱「基諾」,「基諾」意為舅舅的後代或者舅舅的民族。 基諾族的族源,一說是屬氐羌族系分支,由西北遷徙而來;二說是據基諾族創世史詩傳說和基諾族送魂路線等口碑,認為基諾族先民發祥於傑卓山(今景洪市基諾鄉洛特老寨)。另據傣文《泐史》記載,元末明初,西雙版納傣族的第九任召片領刀坎曾娶基諾女為妻,說明當時基諾族就生活在西雙版納一帶。 (七)瑤族 西雙版納瑤族總人口18679人,其中景洪市2683人,勐臘縣15944人,勐海縣52人。主要分布在勐臘縣的瑤區鄉、勐伴鎮、易武鄉、關累鎮、勐滿鎮、象明鄉、尚勇鎮、勐臘鎮以及景洪市的勐旺鄉瑤家村委會。勐海縣無瑤族自然村落。 瑤族自稱「尤門」、「勉」、「寄里門」、「布努」、「拉珈」等。他稱有「八排瑤」、「過山瑤」、「盤古瑤」、「頂板瑤」、「藍靛瑤」、「花瑤」等,西雙版納瑤族有藍靛瑤和頂板瑤兩個支系,統稱為瑤族。 瑤族源於秦漢時期「長沙武陵蠻」或「五溪蠻」。明末清初,瑤族先民由湖南、廣西遷入雲南,經文山、屏邊、思茅、江城等地進入西雙版納。 (八)苗族 西雙版納苗族總人口11037人,其中景洪市2161人,勐海縣351人,勐臘縣8525人。景洪市和勐海縣沒有苗族寨子,主要是單位工作人員和流動人員。苗族寨子主要分布在勐臘縣,其中有兩個苗族寨子為世居苗族寨,即尚勇鎮磨憨村委會的納龍村、磨龍村委會的老陶寨,共110戶703人。 納龍村、老陶寨的苗族自稱白苗,婦女皆穿長褲。據寨中56歲的羅阿生和37歲的村小組長吳桂才介紹,聽老人說200多年前他們的祖輩從貴州經雲南文山、紅河、思茅遷入勐臘,相繼在易武、勐伴生活一段時間後,遷入尚勇邊境沿線,後有部分苗族遷往寮國,部分逐漸搬遷到現址。 (九)回族 西雙版納回族總人口3911人,其中景洪市1617人,勐海縣1817人,勐臘縣477人。主要分布在景洪城區及勐海縣的勐海鎮、勐遮鎮,部分散居於各鄉鎮機關、廠礦、農場,其中只有勐海縣勐海鎮有村落。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簡稱。西雙版納回族有回回和回傣之分。回回,傣語稱「帕西」;回傣,傣語稱「帕西傣」,即回族中的傣族或傣族中的回族。 西雙版納州內回族來源,主要是在明清時期進入西雙版納經商的大理回族商人與當地少數民族聯姻,落籍西雙版納的回族後裔,其次是1950年以後支援邊疆建設的內地幹部、工人、農民和科、教、文、衛人員中的回族職工及其後代。勐海縣回傣主要由滇西遷入,州內其餘回族主要來自紅河州沙甸及玉溪地區的通海、峨山等。 (十)佤族 西雙版納佤族人口3112人,其中景洪市996人、勐海縣1647人、勐臘縣469人。景洪市和勐臘縣沒有佤族寨子,主要是單位工作人員和流動人員。勐海縣有8個佤族寨子,即勐遮鎮曼掃村委會(30里)佤寨,曼弄村委會佤族老寨1隊、2隊、新寨,勐混鎮曼掃村委會曼回寨,西定鄉暖和村委會濃島老、中、新寨,共219戶938人。 佤族自稱「佤」。據勐遮鎮曼掃村委會佤寨44歲的岩很說,祖上是從瀾滄、西盟遷來的。勐混鎮曼掃村委會曼回寨72歲的達翁老人說,佤族是兩兄弟由勐養班上領著來到勐海的,曾在離現址1公里的山上建立過「擁紅」大寨,人口達到150戶,因寨子遭瘟疫,人們四處分散,後又集中建起了寨子。西定鄉暖和村委會濃島3 個寨子的佤族來源不一。據寨中66歲的魏成忠老人說,他的祖輩是從泰國來的,他祖爺爺那代就來了,當時來了三家。65歲的陳老二說他的爺爺那一代就過來了,是從瀾滄逃難來的。兩位老人都說老一輩來這里時,這里森林密布,野獸出沒,曼養弄的叭雅就派佤族的祖先來這里守山,建寨的地方有一個長滿滑苔的池塘,因此傣族就把佤寨稱作「濃島」。魏成忠還明確地說,佤族到這里已有288年的時間,並在經書里有記載。 (十一)壯族 西雙版納壯族人口2130人,其中景洪市752人,勐海縣437人,勐臘縣941人。景洪市和勐海縣沒有壯族寨子,主要是單位工作人員和流動人員。勐臘縣有3個壯族寨子,即勐伴鎮曼燕村委會的曼蚌村、勐伴村委會的曼里村、瑤區鄉沙仁村委會的沙仁村,3個寨子共162戶802人。 勐臘縣三個寨子的壯族自稱「養」或「傣養」,他稱「沙仁」。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前一直認為自己是傣族,第三次人口普查進行民族識別後歸屬壯族。 據曼里寨60歲的波燕嘎和曼蚌村70歲的波玉香介紹,聽老人說壯族是200多年前從廣西經文山、紅河、元陽下至江城,一支進入寮國烏德縣,一支遷到勐養。後因戰亂,寮國境內的一些壯族遷到勐臘境內建立了曼里寨,之後勐養的壯族也遷到曼里寨。三年後,從曼里寨分出了曼蚌寨,曼蚌寨有了兩任叭雅後,西雙版納解放了,到現在曼蚌寨已有130多年的歷史。曼蚌寨分出約60年後,從曼里寨又分出了沙仁寨。 (十二)景頗族 西雙版納州有景頗族140人,其中景洪市44人,勐海縣90人,勐臘縣6人。景洪市和勐臘縣沒有景頗寨子,主要是單位工作人員和流動人員,只有勐海縣勐海鎮有一個景頗寨,即勐翁村委會景頗寨。景頗寨是一個多民族雜居的寨子,全寨58戶,268人,其中夫妻雙方是景頗族的9戶,單方是景頗族的16戶,另有漢族26戶、拉祜族5戶、哈尼族2戶,景頗族有90人左右。 景頗族自稱「載佤」。據景頗寨66歲的和三妹說,景頗族是上世紀初從德宏隴川經瀾滄遷入勐海的。當時因為聽說這里土地肥沃,就過來了,到現在可能有近百年時間。景頗族有自己的語言,婦女保留有自己的服飾,住房為漢式平房或樓房。 景頗族信仰原始宗教,過去寨子里或家裡有什麼事,要殺雞祭獻,請摩巴念經,現已不進行這些儀式。景頗族現在過的節日有春節、火把節、清明節等。 三、西雙版納州跨境少數民族情況 我州有15個邊境鄉鎮與寮國、緬甸接壤,邊境線長966.3公里。跨境民族是指由於長期的歷史發展形成的,緊靠邊境兩側,居住地直接相連,分居於不同國家中的同一民族。我州有傣族、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布朗族、瑤族、苗族、壯族等8種少數民族跨境而居,其中傣族、哈尼族與寮國、緬甸跨境而居,彝族、瑤族、苗族、壯族與寮國跨境而居,拉祜族、布朗族與緬甸跨境而居。 四、西雙版納州已確定歸屬的曼咪人、昆格人、阿克人、補過人、排角人的情況 (一)歸屬布朗族的曼咪人、昆格人 1、曼咪人 曼咪人過去自稱為「曼咪族」,1958年民族工作組進行民族識別後歸屬布朗族。曼咪人主要居住在景洪市允景洪街道辦事處曼戈龍村委會的小曼咪、大曼咪、江頭、曼邁村委會曼咪寨,共219戶904人。曼咪人有自己的語言,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佤德昂語支。曼咪人的住房、服飾、宗教信仰、節日與傣族一樣,由於與傣族長期交往,大人小孩都能講一口流利的傣語。 2、昆格人 昆格人自稱「忽」, 相傳「忽」人在遷徙過程中,大部分人渡過瀾滄江到了泰國,少部分人為了等螃蟹煮熟而耽擱下來,傣族因此稱之為「昆格」 ,即「遺留的人」之意。後來,「忽」人也就稱自己為「昆格」。昆格人分布在勐養鎮昆格村委會的納回帕、納板、曼蚌湯等7個村民小組,共338戶1656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後,昆格人歸屬為布朗族。昆格人有自己的語言,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佤德昂語支,住房為干欄式,有自己的服飾,信仰原始宗教。 昆格人過去要過龍列節、龍恩節。龍列節即打鐵節,時間在陽歷二月,過節時要殺牛、燒篝火、祭祖。 (二)歸屬哈尼族的阿克人、補過人、排角人 1、阿克人 阿克人分布在景洪市的景洪鎮、勐罕鎮、勐龍鎮、勐海縣的布朗山鄉、勐臘縣的勐侖鎮,共21個村寨,約6000多人。阿克人自稱「過克」,阿克是漢族對他們的稱呼。阿克人住房為桿欄式,語言與哈尼語相似,能與哈尼族進行交流。男子服飾也與哈尼族相似,婦女服飾差異較大。婦女上穿無領的通肩袖短上衣,袖口和衣服的下端用花布花辮縫在上面。下著自製青布長裙(勐臘的也穿長褲),上半截織有紅、白、綠各色橫條花紋,小腿纏有花紋裝飾的護腿布。阿克人12月過「窩托節」(舂粑粑節)、2月過「耶列節」(湯圓節),有上新房習俗,信仰原始宗教。第四次人口普查後,我州阿克人確定歸屬為哈尼族。 2、補過人 補過人集中居住在勐臘縣勐臘鎮城子村委會的曼帕村、補過村、曼龍代村委會曼回村、勐捧鎮溫泉村委會南泥小組,共有181戶883人,其中曼帕村74戶373人,補過村58戶267人,曼回村15戶61人,南泥小組34戶182人。補過人自稱「龍比」,補過是傣族對龍比的稱呼。補過人的住房為桿欄式,婦女穿傣裝。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建有佛寺,男孩入寺為僧。補過人無文字,學習傣文書寫佛經,男子也紋身,與傣族一樣過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補過男子名字為岩××。女子名字為玉××,結婚後男子叫波××,女子叫咪××。1990年後,我州補過人確定歸屬為哈尼族。 3、排角人 排角人居住在勐臘縣勐伴鎮勐伴村委會曼岡村,有41戶175人。排角人自稱「出說」,意為「舒服」,排角是漢族對出說的稱呼,因排角人頭飾以黑布紮成彎牛角狀,故稱「排角」,現對外也稱自己為排角人。排角人無文字,信仰原始宗教,每年1月都要立寨門、過新米節。過去行父子聯名制。排角人有本民族的名字,也有漢族名字、傣族名字。一個排角人一般有三個名字或兩個名字。現我州排角人歸為哈尼族。 五、西雙版納州未識別民族情況 我州未識別民族有克木人、老品人、八甲人,人口4236人。 (一)克木人 克木人為我州未識別民族之一,自稱克木、克米,又因來源不同分為克木泐、克木老、克木交。克木人集中分布在景洪市、勐臘縣,兩縣共有18個寨子2897人。 景洪市克木人分布在景洪鎮曼邁村委會的曼羅金、曼香班、曼回龍,嘎灑鎮曼達村委會的曼播南嘎1隊、2隊、3隊,6個寨子共有人口689人。景洪市克木人的語言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佤德昂語支,住房為干欄式,服飾和住房與傣族一樣,信仰佛教,使用傣文,有佛寺,男孩到了一定年齡也出家當和尚,大人小孩都能講一口流利的傣語。 勐臘縣有12個克木人寨子,即勐臘鎮南亮村委會的曼崗村,勐捧鎮曼種村委會的曼種、回結、回傘,勐滿鎮勐滿村委會的曼暖遠、曼賽村委會的曼蚌索,尚勇鎮尚崗村委會的南西、王四龍,曼庄村委會的東陽、南欠,勐伴鎮會落村委會的克米寨,勐臘縣熱作實業公司的曼邁,共有人口2208人。 勐臘縣克木人分為克木、克米。克木為西雙版納土著,歷史悠久,曾在勐臘尚勇廣補法(天峰山)一帶建立過自己的王國,開采井鹽暢銷現東南亞一帶。後被傣族征服,部分受傣族統治,部分遷入寮國。克米僅有南欠、克米兩個寨子,大約在1939年從寮國遷入。傳說克木、克米曾是兄弟,因打獵分配不均而反目分開。 勐臘縣克木人有自己的語言,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佤德昂語支。克米能聽懂克木的語言,但克木聽不懂克米的語言。克木人住房為干欄式建築,婦女著傣裝,男子著漢裝。 克木人信仰圖騰崇拜和原始宗教,不信仰佛教。主要節日有豐收節、新米節和祭花節。克米人的節日有新米節、紅花節和「跌木龍節」。 (二)老品人 老品人為我州未識別民族之一,居住在勐海縣勐遮鎮曼洪村委會老品寨,全寨共52戶233人。 老品人自稱「老品」,也稱「卡品」。老品人保留有自己的語言,如吃飯為「唐扎」,房屋為「擁」,能講流利的傣語。 老品人住房為漢式平房。信仰原始宗教,有廟宇、無神像,每年全寨要舉行一次祭山神活動。 (三)八甲人 八甲人為我州未識別族群之一。八甲人聚居在勐海縣勐阿鎮勐康村委會的上、下納懂、曼倒,納京村委會的2組、6組、7組、8組,賀建村委會的6組、7組、8組,少部份散居在機關單位,共有人口1106人。 八甲人自稱「八甲」。八甲人有自己的語言,與傣語比較接近,能與傣族相互交流。 八甲人的住房為漢式平房,過去有自己的服飾,婦女包包頭,穿對襟連身裙,後圍圍裙。男子穿對襟衣,頭頂上結發結。現婦女還保留著自己的民族服飾,但只在過年過節或結婚時穿,平時穿漢裝,男子則已改穿漢裝。 八甲人信仰原始宗教,建有小廟,逢年過節要到廟里殺雞獻祖。八甲人死後行土葬,正常死亡者葬入公共墓地。八甲人的姓氏有捧、刀、李、羅、馬等。八甲人過火把節、春節、七月半。
C. 克木族為什麼男人少
中國在2006年將克木族從哈尼族中分割出來,現在約有2000人左右。克山族之所以是未識別民族,不僅是因為他們人數稀少,還因為克木人的風俗習慣與其它已知的民族都不相類似。
克木人主要生活在雲南西雙版納與寮國接壤的原始森林地區,他們其中有一部分就是幾百年前從寮國、越南等地遷入來的。
如今,克木人分布生活在中國、越南、寮國、泰國、緬甸等地,其中生活在寮國的克木族人數最多。生活在中國雲南西雙版納的克木人雖然只有2000人左右,不屬於56個民族之一,但仍屬於中國公民,擁有中國身份證。
克木族圖騰
克木族人至今仍過著較為原始的生活,他們與世隔絕,住在原始雨林中,如果你走進他們的生活聚集地,甚至會看到他們像電影中的人猿泰山一樣吊著樹藤從你的頭頂飛過,發出吼叫聲提醒村子裡有外人進入了。
你可能無法與克木族人正常交流,因為克木族人使用克木語交流,這是一種僅有語言沒有文字的語種,屬於屬孟高棉語族。他們中僅有部分人會講傣語和漢語。克木族是直接由原始社會沖擊到現代社會的,所以他們至今仍保留了特殊的風俗。
克木族處於母系社會後期,克木族的未婚男性只能住在樹上,女性則可在地面上建造房子居住。克木族人年滿15周歲後便可自由戀愛,婚配,婚禮需在女方家舉行,婚後也要在女方家居住,成婚三年後才會到男方家居住,女兒隨母姓,兒子隨父姓。
克木族同姓氏族之間不得結婚,也不與外族人通婚,由於族內人數稀少,又長期只在族內通婚,近親結婚的概率大大增加,再加上較為原始的生活狀態,導致孩子的成活率也非常低,造成了克木族人數一直不多的惡性循環。
克木族小孩
曾經的輝煌
克木族很早以前就生活在西雙版納至寮國的北部邊境地區,有著悠久的歷史,是西雙版納邊境最早的土著居民之一。雖然現在克木族式微,但是克木人在歷史上也曾有過強盛時期,他們曾在一個叫磨歇的地方即勐臘縣尚勇的天峰山一帶建立過一個繁盛的王國。
至今仍能看到這個王城的遺址。這是一個因為地下水含鹽而建立起來的王朝,自古以來鹽在內陸都屬於較為稀缺的物品,古代的西南偏僻地區的鹽更是比黃金還珍貴,而在克木人居住的地方附近的地下水中就含有大量的鹽分。
因此他們只需將居住地的地下水曬干就能得到比黃金還珍貴的鹽,這就相當於守著一個巨大的金庫,像是今天守著石油的阿拉伯聯合國一樣。克木人開采磨歇井鹽暢銷老、越、泰、緬等各國,也因此建立了屬於克木族的王國。
克木族房屋
克木族曾與從南來的交族人進行過保衛國家的戰爭,交族人用火攻的辦法攻打克木人生活的中心區——天峰山。機智勇敢的克木人占據高地,自上而下用擂石和弩箭等抵禦敵人。
於是帶火的羊群被從高處滾落的擂石砸死,等交人蜂擁而上時,克木人的第二層擂石繼續滾滾而下,同時萬箭齊發,最終交族慘敗,灰溜溜地逃跑。克木人取得了勝利,成功保衛了家園。
可惜後來克木族遇到了當時相對較為強大的傣族的進攻,盡管克木人也想出過許多辦法來抵抗但最終還是被傣族征服,國破家亡,淪為奴隸。
克木族節日
神奇的風俗
克木族十分崇拜圖騰,而男性氏族圖騰與女性氏族的圖騰是完全不同的。男性圖騰多是是虎、水鳥、猴之類,而女性圖騰有小米雀、秧雞、燕子等。
有些克木族人會借鑒傣族的姓氏當做自己的姓如羅、廣、谷。但還有部分克木族一直都是使用本族的姓氏如以野獸、鳥類或者植物的名字為姓氏,同時這些動物或植物也會成為他們姓氏的圖騰。
如果圖騰死亡或消失不見了,那麼該圖騰的人就會很悲傷難過,如鹿圖騰的人,得知鹿死亡的消息,就會悲傷地哭起來,克木人將圖騰視為自己的兄弟姐妹和家人,更不能食用圖騰的肉。
而且萬一碰到老虎傷人,狐狸吃雞,老鷹叼雞的事情,本圖騰的人見到這種情況只可驅趕,不能捕殺圖騰。克木族每個家庭都供有祖先靈位,他們一般在夜間祭祖,克木人祭祖時會在身上和臉上畫成圖騰的模樣,做出類似圖騰的動作。
克木人對氏族圖騰的崇拜和敬仰就像今天的印度崇拜牛,新疆人不吃豬肉一樣。
克木族房屋
同一姓的克木人被認為是同一血統,不能通婚,違反者被視為亂倫,會受到懲罰,男女兩人要到豬槽吃食,學豬走路,族內的巫師會在一旁拿起斧頭,做出砍頭的動作,口中同時念念有詞。
克木人的宗教是一種較為原始的宗教,他們信仰鬼神和自己的祖先。克木族的婚姻通常由三個群體締結而成,例如甲氏的男子只能娶乙氏的女子,乙氏的男子只能娶丙氏的女子,絕對不能反向通婚。
由於他們是由母系社會直接過渡而來的,所以招婿之風盛行,舅父在包辦婚姻上有很大的權利,可以決定外甥女的婚姻大事。克木族人結婚時克木人會喝一種奇怪的水酒。
這種酒的製作方法是將已經了發酵的米裝在一個壇子里封口,喝的時候往壇子里灌水,然後大家圍著壇子坐下,用竹竿做成的吸管喝,等喝完了就再加白水,直到這個罐子里的水沒有酒味為止。如果有人中途退席,主人會不高興。
D. 婚後住在一起天經地義,克木人為何在結婚後還不能和丈夫住在一起
克木人婚後丈夫和妻子不能同居,當然是因為這是他們部落的傳統習俗,從部落產生就一直保持到現在。那這個神秘的部落,到底是怎樣的一個部落呢?其實克木人的分布是非常廣的,在很多地方都有他們的身影,特別是東南亞,比如在緬甸,越南。寮國等國都非常多。而且在這些國家中,寮國是最多的。
結婚以後是肯定不能住在一起的,那他們住在哪裡呢?在他們部落,很多樹上都有茅草屋,他們就住在茅草屋上面,吃飯,活動都在上面。如果想要下來的話,必須由女方去用竹子捅他們的房子才可以。雖然覺得很奇葩,但是還是很有趣,他們過著自己的生活。
E. 克木族為什麼住樹上
因為傳統,現在不住在樹上了。
克木人在中國、越南、寮國、泰國、緬甸都有分布,但在寮國的人數最多。克木人在中國於06年從哈尼族中獨立出來,單列為一族,現約有3000人,國家現有克木人扶持計劃。在越南等國為單一的民族。克木人有語言,無文字,語言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全民族講克木語,部分人掌握了傣文和漢語。
婚喪風俗
同一姓的克木人被認為是同一血統,不能通婚,違反者被視為亂倫,會受到懲罰,男女兩人要到豬槽吃食,學豬走路,巫師在旁舉起斧頭,做砍頭狀,口中念念有詞,大意是:鬼啊!虎啊!要咬,要抓就在今天,過了今天就免了。
他們的婚姻由3個群體締結而成,甲姓集團的男子只能娶乙姓集團的女子,乙姓集團的男子只能娶丙姓集團的女子,決不能反向通婚。舅舅決定外甥女的婚姻大事。
F. 中國最「神秘」部落是哪裡怎樣繁衍後代呢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這萬千的世界上,每天都在發生演變,每天都有各種各樣的奇聞異事發生,距今為止世界上存在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由於地理位置以及環境因素不同的原因,每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著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及文化習俗,每年都有很多遊客前往這些國家和民族遊玩和了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