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日常生活中的思維導圖
前言
「你知道思維導圖嗎?」「聽說過,感覺很厲害的樣子。」「你用過嗎?」「沒有,很難吧。」這番對話是我讀書前對它的一個認知。如果你和我抱有同樣的想法的話,不妨走進這本淺顯易懂的書,它系統的闡述了思維導圖的產生、應用和繪制規則,且配有豐富的實例和插圖,你會感嘆其應用之廣、功能之大。
思維導圖的誕生
思維導圖的誕生可以追溯到創始人東尼·博贊上小學的時候。
在一場測試閱讀速度的考試結束後,東尼不甘心被別人比下去了,於是便向老師請教,但老師卻說這是種天賦。東尼想,既然身體能通過鍛煉變強,那麼眼球的轉動、大腦的使用為什麼不能呢?
此後,他嘗試了多種方法後,果真成倍的提升了閱讀速度,這更加驗證了他的猜想。進入大學後,他去圖書館找能提高大腦使用效率的書,卻被帶到解剖生理學的書架前,這里竟沒有他想找的書!東尼十分震驚,連收音機都有使用說明,為什麼這么重要的器官卻沒有,既然沒有,那我就自己寫!他立志。沒錯,這就是思維導圖的來歷。
思維導圖的應用
1 、促進溝通
了解孩子 。有時同住在一個屋檐下的父母,反而覺察不到孩子細微的成長變化。這時思維導圖可以充當親子互動的游戲,一方面點燃了孩子對思維導圖的興趣,另一方面家長能參與進孩子的學校生活。起先以孩子最感興趣的主題開始,譬如「運動會」,「我的同桌」,小孩子天生喜歡塗鴉,五顏六色的思維導圖就顯得十分具有吸引力,而且對於詞彙量有限的孩子,用這種方式表達情感是再好不過了。
另外涉及全家人利益的事也可以用思維導圖。譬如旅行,家庭成員人人參與繪制,每個人不僅「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又能「看見」別人的想法,而且在日後回憶起來,這份思維導圖上的每個分支的每個詞都能讓你們重溫當時的快樂。
了解他人 。初次見面時,我們憑感覺去推斷對方。譬如當你看到一個態度謙遜有禮,留著整齊的平頭的男士,你可能會覺得他強硬古板,但如果他的思維導圖用的是粉色系而且線條還很細,你會作何感想,是否會想到他也有細膩的一面。
讓思維導圖充當橋梁作用,一方面畫圖者可借它傳達模糊的情感,讓圖代我們說出平日里難以言表或說不清的話,另一方面看圖者可借它來了解我們真實的想法。製作思維導圖就是思考給任何事物劃分支的過程,養成這個習慣後,我們就不會全憑自己的理解習慣去抓對話的表面意思,而是設想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加具體地思考問題,我們盡力的與對方感同身受,盡力的理解人們思維的差異,這就達到了溝通的第一步。
2 、提高自我認識
認知自己的思維。 你是個怎樣的人?樂觀?悲觀?可若是要進一步討論思維模式,恐怕你就答不出來了吧。然而只要動筆畫一畫,答案自然而然的就被帶出來了。總是想到某一類詞,或者總是從顏色聯想到食物,我們會看到自己的慣用套路。
當你再遇到問題,就嘗試換個方向去思考,換種風格去畫圖。譬如 把你分支慣用的形狀和顏色換掉。又或者如果你習慣講求細節,這次就主抓大局。反復這一過程,就會逐漸掌握自己的思維模式,甚至進一步養成新的思維習慣。
認知自己的感受。 每一種感受都值得尊重,它反映了我們的情感傾向,而這正是我們做人生抉擇的基礎。所以當你對現狀迷茫時,也可以用思維導圖去重新探知自己的內心。
畫這類思維導圖時,暫且拋開層次化的規則,想到什麼寫什麼,可以稍後再整理。例如一個人在思考開心的事時,突然想到墳墓一詞,是該舍棄它還是該老老實實地寫下來呢?請選擇後者,強制寫下來後,思維自會轉向有關的內容。
他開始回想,是關於以前去烈士陵園掃墓嗎?似乎不是,那是?哦!想起來了,是以前和親友一起回家祭祖。說是祭祖,自己盡把它當成踏青了,而且還是這么多親友和自己一塊去,現如今長大後,他們這輩各忙個的,少有往來了。難怪心裡不踏實,老覺得缺點什麼,有些寂寞呢,不如就借這次假期去拜訪他們吧。
這一瞬間,他突然意識到,這份情感在自己童年時就紮下了很深的根,這棵嫩苗無比的渴望被再一次滋潤。試想一下若是當初他放棄這個詞,說不定永遠都不會覺察到這份心情。
同樣的拿作者來說,她過去常好逛同一家咖啡店。可有一次,她呆的實在不舒服。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探明原因,可能下次又鬼使神差的進去了,也許僅僅是出於咖啡杯形狀不合自己心意呢。可這般隱性的心事,光靠想是想不出來的。
這就好像一場個人會議,讓我們把一切交給腦和筆,盡情的發散思維,去感知自己最隱晦的一面。
3 、解決突發情況
俗話說靜能生慧,突發情況出現後,思維導圖讓妄動的想法得以平息。譬如書中的I先生,他們一家在遭遇地震後,次日一早就畫出了思維導圖,從衣食住行四個角度來思考當下。一方面能看清局勢,另一方面鮮艷的色彩和流暢的線條能讓人暫時脫離出來。這一目瞭然的圖是全家的主心骨,也是每個人的定心丸。
以上的內容跟工作和學習掛鉤的不是太緊密,所以接下來我們就聊聊它更能產生實際效益的一面 。
第一,考前復習 。學生先參考教材畫出思維導圖,注意留出足夠的空間。然後一邊做往年試題,一邊逐漸把留白填滿。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們會明白什麼才是主動學習。漸漸的,他們會主動收集信息,而不是在課上發呆或是原封不動的抄錄。
不過,這個過程需要不少時間。學生要進行更多的初期投資或者說投入更多時間。如果中途放棄,就會復習不全面。這能讓學生真正理解知識,不然的話是沒辦法將思維導圖層次化的。
書中還列舉了一位講師把思維導圖引進課堂的故事,課前這位講師把講授內容繪製成思維導圖,他認為這樣小而精的教案更方便自己拿捏進度,靈活調整內容。學生呢,則需要畫兩幅思維導圖。
第一幅,是在課後把講的內容梳理成思維導圖。完成後,再做集體交流,互相分享對彼此的意見和感想。第二幅,是小組合作畫,且小組成員不固定,這是為了在學習之餘提高學生的溝通和領導能力。我想這種知識的交鋒會讓活動越來越有意思,使得大腦能一直處於活躍狀態。這也給平時不好意思發言的同學提供了一個輕松自在的平台。
在學習方面,思維導圖最大限度的發揮了它的記憶優勢,它完全再現了我們的思維,只要按照自己的思路進行順藤摸瓜,大腦就能輕松回憶起來。「我記得是寫在右下方……用的是紅筆,它的主支是△△……旁邊寫的是○○……」
第二,實現信息共享 。書中K女士是老人看護之家的看護管理員。她工作忙碌,還有兩個孩子和一對父母要照護,而思維導圖則是她親密的戰友。作為一個管理者,她的思維導圖以總看護方針為中心,涵蓋了大到長期目標、短期目標,小到具體的看護細節、看護頻率等所有內容。這使得同事和看護對象都能直觀的說明並理解看護計劃的目標和依據,從而達到了良好的溝通效果。
在這個案例中思維導圖不僅充當了信息傳遞的載體,它還擔任了其他角色——安排事項、細化任務的待辦列表。
第三,寫好作文。 書中列舉的是孩子用思維導圖寫作文的例子,寫作需構思內容和順序。小孩子剛開始容易寫成流水賬,不是大段的羅列事實就是僵硬的情感表達。而思維導圖促使孩子在描述事情的經過後,緊接著記錄自己的想法、事情的結果、對今後的打算等感想,這樣文章就會充實起來。
畫圖時,主支內容由家長提示出大方向,分支內容由家長和孩子一起確認,畫好後按主支上序號的順序寫作文。
第四,促進計劃實現。 有一個夢想卻無從下手怎麼辦?那就先把夢想落實到紙上。書中N先生為創業急的焦頭爛額,盡管他積累了很多經驗,但他不清楚當時的市場環境和自己具體要做什麼,於是決定用思維導圖做個整理。
首先讓他吃驚的是,原來要做的事有這么多,隨著問題的深入,靈感開始涌現。平時的所思所想,還有過去聽到的、看到的,甚至曾經想過又忘了的內容都一一浮現在腦海里,他逐漸看清了自己的方向。在明確信息後,就可以有針對性的高效收集信息,但凡參加學習,他都能按所需信息的關鍵詞把相關內容挑出來。
在這個案例中,關聯詞的相關性和不斷延伸的分支充分發揮了大腦的聯想功能。
第五,對理想的追問。 你心目中理想的自己是什麼樣的呢?假如現在你擁有實現願望的各種條件,你會想到什麼?請把想到的方面原封不動的設成主支,比如收入、飲食、交友,你可以再一次秉持想到什麼就寫什麼的觀點,然後順著主支展開想像。譬如在飲食上可以具體到吃什麼食物、什麼時候去吃、和誰吃、去哪家店等。我們不看眼前,只看今後是否有實現的可能。請不謙虛的把這張慾望集合體畫出來。
舉出理想後,接下來要用回答「為何?」的形式展開思考,這個「為何」,還帶著「什麼」和「怎樣」的意思。為何要實現它?實現後會帶來什麼?怎樣做才能實現它?像這樣細化理想或慾望,我們的目標就變得實際可行了。
比如想當醫生,在自問「為何」的過程中反復細化後,你理想的真相就會浮出水面。比如想當醫生,可能是覺得救人性命很有尊嚴和價值。深層次看來,他需要的是這份職業所產生的精神價值,而並非這一職業名稱,那麼是不是不必死磕在這一條路上,而是條條大路通羅馬呢。
最後我們說說繪制方法
1. 紙張 ,選純白色的紙,印有線條和方格的紙或是凹凸不平的素描紙都會影響線條的自由伸展。規格A4以上為宜,對於留白少,擔心畫的不全面的朋友,推薦以較大的A3紙起步,對於留白過多,擔心自己畫不出東西的朋友,推薦以較小的A4紙起步。至於朝向橫著擺放就可以了,這符合我們眼球先看左右,後看上下的轉動方向。
2. 中心圖像 ,作者說不需要漂亮的圖,自己能看懂就行。中心圖像鮮艷的色彩能活躍人的右腦,讓我們更好的進入狀態,一般畫5分鍾左右。大小畫一拳(直徑大約5厘米)就行了。此外,線條多為橫向延伸,所以豎長的中心圖像更好。
3. 顏色 ——五顏六色,挑自己喜歡的顏色或亮色,一則可以一掃消極的心情,二則可以樂觀的分析問題。至於用筆,作者推薦流暢平滑的水性鋼筆,避免中途需要削筆以至於思路被打斷。
4. 分支 ——性感曲線比較善心悅目,像飲料瓶就是參考女性腰部s形曲。分支的繪制在於根部粗、尖部細,類似於「走之旁」的最後一撇。主支最粗,它的中間要上色,而下面的分支只需用細筆描粗一些即可。這樣一來就分出「粗、中、細」三個等級,圖像就會變得清晰直觀。
然後是注重平衡分支與文字,分支控制在3厘米左右,不夠再加。因為如果分支過長,目光就容易分散,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專家也認為在認知過程中減少眼球的轉動對思考更有利。所以注意「均等分配」,讓信息能一眼獲取。對於不會畫分支的朋友,還有一個小竅門,就是仿照手掌張開的形狀延伸分支。另外,建議把分支的尾部微微向上挑。
5. 詞語 ,詞語和分支一樣,它們的粗細由重要性決定,這樣便於一眼分出主次。遵守一分支一詞語,更為簡潔的字,能示範出一種自由,使每個詞都可以自成一體向外發散。
那麼怎樣給線條上的詞排序呢?這沒有標注答案,比如,「昨天我和家人去看了電影」,如果用「昨天」作主支,思維可能跳躍到昨天做了什麼事,但如果接的是「我」,那麼主支下或許還會平行伸出「老伴」「兒子」或「女兒」等線條。
6. 層次化 ,這又分為「分層」和「排序」。分層隨繪制者的知識點和興趣呈現不同特點,比如動物,可以按區域分,四肢數量分,活動時間分。而排序是按某一種規律重新排列,比如哺乳類,我們會想到很多動物名字,可以想到什麼就直接寫,但也可以按一定規律寫,這個規律可以是按大小,懷孕周期,或者是個人喜好程度。
7. TEFCAS ——總之先試試看。TEFCAS是嘗試(Trial)、行動(Event)、反饋(Feedback)、檢查(Check)、調整(Adjust)和成功(Success)的英文首字母縮寫,先嘗試行動,再有所反饋,核實後再重新調整,最後成功的畫出讓自己滿意的圖。
Ⅱ 思維導圖,日常生活中的好幫手
大家都聽說過思維導圖吧,有的人偶爾也用過這種提這種記憶的方法,因為沒有系統的學過,在用的時候總感覺掌握不了要領,和那些大師畫出來的圖相比,不是詞語太長就是不知道分之支該往哪裡延伸。
帶著這些問題,我開始探索思維導圖的正宗畫法。閱讀了《日常生活中的思維導圖》這本書後,發現很多問題都迎刃而解。
《日常生活中的思維導圖》的作者是矢島美由希,她是RePrism株式會社的法人代表,英國ThinkBuZan公司授權培訓師。之前是一名育嬰師,通過參加東尼·博贊先生的思維導圖培訓班,成為了一名思維導圖培訓師,在日本很多地方舉辦了思維導圖的講座。
《日常生活中的思維導圖》這本書講述了思維導圖的來歷和畫法,通過很多實例,既說明了思維導圖的用途,又引導我們掌握這個思維的新方法。通過閱讀這本書,你會發現思維導圖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很廣泛,上至應對突發的緊急情況,下至制定購物清單,無論是外出遊玩,還是輔導孩子功課,思維導圖總能起到神奇的作用。
一、 什麼是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是英國東尼·博贊先生於20世紀70年代發明的「大腦使用說明書」。
東尼·博贊先生在上大學的時候,由於學科多,筆記也特別多,就想尋找一種有效的記憶方法,能改善大腦的使用效率。
機緣巧合之下,他掌握了「希臘記憶術」,並在此基礎上改進,發明了「大腦的使用說明書」,也就是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的基本畫法是將主題畫在中央,然後在四周延伸出主支,主支上面寫上關鍵詞,之後再逐步細化各個分支,直到所有的關鍵內容全部在圖上顯示出來。通過這個過程, 把本來雜亂無章的信息有序地連接起來,便於人們有條理地記憶,從整體上思考。
二、 思維導圖的用途
思維導圖起初是通過圖形和多彩的顏色,用來幫助大腦增強記憶。隨著推廣力度地加大,它的用途也越來越廣泛。
1. 復雜選擇
很多人都有選擇困難,面對選擇太多時,反而不知道如何做出正確的抉擇。這個時候就可以把所有的條件用思維導圖體現,根據畫好的圖形,很容易就做出選擇。
書中有一個這樣的例子,k先生一家要選擇外出吃飯,夫妻二人的愛好不同,孩子還要在一個半小時之後上課,他妻子又收集了很多商家的優惠券。那麼怎樣讓每個人都吃到滿意的飯菜,又能得到優惠,同時還能保證孩子的上課時間呢?
k先生一家通過畫思維導圖很快就做出了結論。想想沒畫圖之前他們一家為去哪裡吃飯爭論不休,畫好圖後結論就明顯地出現了。
當結論要考慮很多因素時,不妨使用思維導圖來思考,這樣復雜的東西就會變得簡單。
2. 有助於寫作文
提起寫作文,每個學生心裡都害怕,如果用思維導圖來列提綱,分析要寫的內容,寫起來就非常快。
上小學的兒子對寫作文非常抵觸,每次寫作文至少都要兩個小時。這次老師布置了新作文,我剛好看到這本書上有用思維導圖幫助孩子寫作文的內容,馬上和孩子一起畫了這次作文的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一畫完,孩子的眉頭就沒有那麼皺了,作文居然也在半個小時之內就完成了,並且寫得還比以前好。最後,孩子居然埋怨我沒把這么好的學習工具早點告訴他。
3. 記憶演講稿
工作中我們會經常遇到要發言的情況,如果拿著演講稿來讀,會覺得不夠高大上;而脫稿演講,心裡總害怕遺漏重要的內容。
這時候可以根據演講稿的內容,畫一幅思維導圖來記憶。思維導圖把重要的內容提煉了出來,不同的內容用不同的顏色來表示。根據關鍵字和所在顏色分支來記億憶演講稿,很容易就記住了。
通過畫思維導圖記憶演講稿,既讓自己看起來更自信,又讓自己的公眾演講技能得到了鍛煉。
三、 怎麼畫思維導圖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畫思維導圖也有它的規則,掌握了這些規則,很容易就畫出一副完整的圖來。
1. 選一張白紙
開始畫圖之前選一張A3或A4大小的白紙,為什麼要白紙呢?因為思維導圖的關鍵是要讓思維自由地伸展,那些帶有線或格子的紙會影響思路的延伸。
2. 白紙要橫放,中心圖像要豎長
把白紙橫放是為了便於左右展開分支。我們畫圖的順序是根據「眼球運動的方」來畫,一般人都是先右後左,所以橫著放也符合眼球運動的規律。
中心圖像要豎長地畫,這樣便於畫分支。之所以是「中心圖像」而不是「中心圖畫」,就是告訴大家不一定非要把它畫得漂亮才算完美,只要准確的表達了意思就可以。
3. 顏色要多,筆要流暢
畫圖的時候要盡可能多地用顏色,從中心圖像出來的每個分支都要選擇不同的顏色。
要注意從中心圖像出來的分支,每個分支及其後面的細小分支只能用一個顏色來表示。比如從中心圖像出來的分支是紅色,那麼它後面的所有分之都要用紅色來表示。
一個顏色的樹杈表示這是一個分支,看的時候比較整齊,記憶的時候也只用記憶那個顏色對應的分支,這樣用顏色和位置在腦中做了強調,記憶起來就非常簡單。
畫的時候最好選擇一支流暢的筆。思維導圖是思維延伸的過程,一但用的筆不好,中途還要換筆,就會打斷思路,影響思維的進程。
4. 曲線要性感,分支要平衡
怎樣才能畫出漂亮的分支呢?矢島美由希的意見是分支的線條要像女人的身體一樣帶有曲線,在尾端稍稍上翹,就可以畫出漂亮的分支。
不同的分支用線條的粗細來表示,粗線條代表上級,細線條代表下級,這樣既漂亮又體現了思維導圖的層次。
在分枝上寫詞語的時候,也要注意詞語和分支的平衡,盡量「一詞一分支」,句子要分成幾個詞語來表示。
比如「中間圖像是圖像而非圖畫」,這句話就要分成三個詞語:中心圖像、圖像和非圖畫,用三個分支來表示。這樣每個分支上都是一個詞語,分支的長短就相差不多,整體上看起來也美觀。
這本《日常生活中的思維導圖》,列舉了在日常生活中所能用到思維導圖的場合,告訴了我們畫思維導圖時所要遵循的原則,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讓我們掌握思維導圖的畫法。
思維導圖不僅是重要的學習工具,還是一種思維整理的方法,生活中遇到的難題都可以用它來解決,畫一張圖,順著自己的想法去記憶、分析,結果就會變得簡單起來。
《日常生活中的思維導圖》的思維導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