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所謂「獨立自主」就是指,孩子在思考、想像和活動中,不依賴、不追隨別人,能夠相對獨立地進行某項活動或者完成某件事情。獨立自主是健康人格的表現之一,它對孩子的生活、學習質量以及孩子成年後事業的成功和家庭生活的美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孩子的「獨立自主」性,主要表現在學習和日常生活兩個方面。 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也許我們意識不到這些舉動原本是錯誤的行為,而恰恰是這些習慣性的生活細節,導致了孩子自幼便缺乏獨立自主性的鍛煉機會。 有一些家長認為,吃飯、穿衣等生活技能不用練,等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會了。其實,這種觀念是不正確的,會使孩子從小就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事事都依賴父母的壞習慣,也將導致孩子形成一種惰性心理,遇到問題不肯動腦筋思考,遇到事情也無法獨自處理。從兒童發展的觀點來看,不給與孩子鍛煉的機會,就等於剝奪了孩子自理能力發展的機會,久而久之,孩子也就喪失了獨立能力,對其成長非常不利。 現在好多家長對孩子過於溺愛,尤其是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更是從小就像小公主、小皇帝一樣被捧在手心裡。睡覺怕他著驚,吃飯怕他噎著……出去玩了也常是「保姆」兼「保鏢」,擦鼻涕、整衣服,走路時寸步不離,生怕孩子跌了。這種過度呵護中長大的孩子,他的自主性從何談起呢?還是多給孩子一些空間,讓孩子自己多動手,多動腦,學會自己解決問題吧!因為孩子一旦失去這種呵護後,則常常表現出無所適從的恐慌與茫然。於是,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幼兒在初入幼兒園階段時總是大哭大鬧,很難適應並常常伴有焦慮心理和排斥感了。 心理學專家研究表明,3歲左右是培養孩子獨立性的敏感期。在孩子3歲左右,自我意識開始萌芽和發展,漸漸表現出獨立自主的傾向,常會拒絕大人的幫助,想試著自己去做某些事情。在3歲左右孩子要求自己做事是十分普遍的,家長應該把握並利用這大好時機,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從小給孩子樹立獨立的性格和意識是很必要的,而且是越早培養越好。 1抓住孩子獨立性培養的關鍵期 兩歲左右是孩子獨立性發展最快的一個階段,出現了最初的自我概念,開始以第一人稱「我」稱呼自己,例如「給我」、「我要」、「我會」、「我自己來」等等,擁有了自我獨立性的意向。 孩子這種最初的嘗試是幼兒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也是孩子可喜的進步。成人應該抓住這個孩子要獨立的敏感期,掌握必要的教育策略與要點,讓孩子的獨立要求得到滿足,以免使孩子遭到拒絕後,失去自我嘗試的興趣和好奇,反而促進過度依賴性的形成。 2、尊重孩子的好奇心,激發探索的興趣 年幼的孩子受生理發展水平的局限,在肌肉力量、動作精確性和靈活性等方面還未成熟,加之生活經驗缺乏,雖然做事情時的態度積極,但常把事情搞糟,帶來些混亂,會打破家庭原有的生活秩序,這是不可避免的。此時假如因為孩子做得不好,給大人添亂便不給孩子自己動手,家長全部包辦代替,此後孩子會漸漸失去自己做事的興趣,慢慢養成依賴大人的壞習慣。 3、放手讓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國著名的教育專家陳鶴琴先生說:「凡是孩子能做的事情應該讓孩子自己做,不要替代他。」 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本著「大人放手,孩子動手」的原則,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讓幼兒從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開始。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和能力因勢利導,通過具體、細致的示範,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難,教給幼兒一些自我服務的技能。 4、把選擇權教給孩子,讓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5 、在循序漸進中得到提高和鍛煉 獨立自主性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循序漸進地進行。切不可急於求成,對孩子的發展做出過高的、不合理的要求。也不能因為孩子一時沒有達到你的要求,就橫加斥責。要讓孩子在循序漸進中不斷提高和鍛煉自己,家長除了適時地提供一些指導和幫助,並給與及時的贊美和肯定外,還應做好榜樣作用。
Ⅱ 如何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自己解決難題別想著誰欠你的,這是很多自理能力差的人的一種思想活動,只要出現什麼問題,不是馬上想辦法解決,而是在那兒想誰誰能夠幫到你,誰誰應該會給你這個面子,誰誰幫你一定會比你自己強,等等。想要提高自理能力,不用想什麼特別的辦法,那都是紙上談兵,只學不用一點用沒有。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感情里,亦或是工作中等等其他各個方面里,把每天要發生或者要面對的一些大大小小的問題自己趕緊想辦法解決了,這才是最主要的。不要總想著誰欠你什麼,就能幫你做什麼。其實人家真的欠你的嗎?打個比喻吧,你遇到困難的時候,會習慣與找自己的父母,可是你的父母欠你的嗎?你可能會說了,人家的父母給他買車買房,你的父母不給你。可那就是欠你的嗎?你沒有雙手啊?記得,不用特別學習什麼,先把自己每天的難題都解決明白,自然自理能力就會提高。
Ⅲ 剛剛進入大學的我們如何提高獨立生活能力
第一、要先保證學習。最好能專門制訂一份休閑計劃,對一些較重大的節假日和休閑項目做出妥當的安排,這樣能使你的休閑和學習有條不紊地交叉進行,使身心得到有效地放鬆和調適。
第二、體育鍛煉是必不可少的,最好能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和客觀條件制訂出一個體育鍛煉計劃,務必擁有一個健康強壯的身體。此外大學新生要善於利用課余時間,開展一些有益的文娛活動,如唱歌、跳舞、下棋等等。
第三、盡量培養自己有多種興趣愛好,如集郵、剪貼、垂釣等,這樣可以增添你的活動和情趣,使你的生活充實豐富、生機勃勃。若能夠擁有一項或多項自己有興趣而又擅長的愛好,那是再好不過的了。
Ⅳ 怎樣培養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一個人的獨立生活能力重要嗎
很重要,以後肯定要自己單獨出入社會的如果不能完成自己獨立生活能力,那你是生存不下去的,在這個社社會上;要有自己的想法,要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計劃來做這件事兒,要對事情有統籌的安排,要學會生存能法則,還有與人的接觸交流,把日常生活中自己的吃喝拉撒管理好。
Ⅳ 怎樣提高獨立生活能力
1. 與習慣性思想的來源相隔離
不 要先插上電源然後用電視,電腦或者是去圖書館找答案, 先自己想想. 你盡管不能與世界相隔絕, 但是你可以通過限制習慣性觀點的攝入量來增加你獨立思考的量. 這意味著減少接觸媒體的時間和精力. 獨立思考者不一定是異類, 但是他們不因循而守舊. 他們嘗試以一種新的標准來看世界而不是僅僅從電腦屏幕前獲取一切.
2. 將自己浸於與自己現有觀點矛盾的經歷中
不要總是以一個新一點的習慣性思維去替換掉舊的, 你可以主動尋找與自己的觀點不一致的經歷. 它們可能存在與外國文化, 不尋常的亞文化中, 或是在你不贊同的書中. 這一點可以這樣看, 它不是讓你接受一個裝思考的新火車,而是荒廢掉習慣性思考的鐵路.
3. 以旁觀者的眼光看進程
把你的平常生活拋在腦後可以賦予你這樣一種自由: 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 觀察這個世界將帶給你一種思考自我的平和. 靜靜的站一會, 任時光流逝. 這可以給你嘲笑自己所持的信念以及尋找一片新大陸的機會.
4. 隨機化你的生活圈
不要總去相同的場所, 吃相同的食物, 與相同的人談天, 你可以積極地追尋新的經歷. 許多人習慣了這種簡單的決定, 這樣可以帶來安全感. 但如果你像獨立地思考, 你需要跳出你所習慣的圈子.
5. 練習質疑
你可以嘗試養成本能的質疑習慣性的觀點的習慣. 但不要成為犬儒主義者. 不要認為那些」真理」是不證自明的, 只有當自己確信在邏輯的後面還有事實來支持它們之後, 再做出判斷.
上面說的聽起來可能太難了, 那麼請想想獨立思考能帶來什麼吧. 就算是微小的向著獨立思考的進步也會增加你對這個世界的貢獻. 你將看到別人所忽視的機會與方法. 相比於那些不會創新地思考的人, 你將獲得相當有競爭力的優勢. 更重要的是, 你的思考是你自己的, 而不是只是反芻媒體.
獨立地思考, 你將為世界帶來無盡的機會
Ⅵ 如何提高自己的自理能力
首先樹立獨立的意識,從點滴小事做起,努力嘗試,不懈堅持。另外做個細心的人,多觀察,看看別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如何,從模仿開始,把你覺得好的方法保留轉化為自己的東西,壞的記住,避免自己發生同樣錯誤。慢慢的你自理能力就提高了。
Ⅶ 怎樣增強獨立生活的能力
一. 提高獨立生活能力(1)確立獨立生活意識(2)虛心求教,細心體察(3)大膽實踐,
不
積累生活經驗。
二. 認識當代大學生的歷史使命。當代大學生承擔的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1)在新的起點上繼往開來(2)在現實的基礎上迎接挑戰。
三. 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者是當代大學生的成才目
標。
四. 理想的含義: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有可能實現的的,對未來社會和自身發展的
的嚮往與追求,是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奮斗目標上的集中體現
對現狀永不滿足,對未來不懈追求,是理想形成的動力源泉。理想信念是人的心靈世界的核心。理想源於現實,又超越現實。
五. 理想的分類:(1)從性質和層次分為:科學理想,非科學理想,崇高理想,一般
理想。(2)從時序上分為:長遠理想,近期理想。(3)從對象上分為:個人理想和社會理想(4)從內容上分為:社會政治,道德,職業,生活理想。
理想具有現實性和預見性。實踐產生理想,理想指導實踐。
Ⅷ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怎麼提高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怎麼提高
你知道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怎麼提高嗎?很多家長不捨得讓孩子動手做很多家務上的事情,導致孩子幾乎沒有太多生活自理能力,極度依賴家長。下面我就在這里跟大家分享一些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怎麼提高的方法,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重點應抓好以下幾點:
(1)使孩子樹立生活自理意識。
這是從思想上培養孩子生活自理的起點。要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首先必須使孩子樹立一種自理意識,讓他懂得,自己的事情必須自己做,讓他人代勞是不光彩的。有了這種自理意識,才能促使孩子自覺行動起來。
(2)要信任孩子,不要過多干涉。
人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個從不會到會的過程,孩子更是如此。孩子剛開始做事,難免不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如動作慢,弄臟、碰壞東西等,這是應該容許的。在碰到這些事情時,家長一不要急躁,不能看孩子幹得慢自己就伸手代勞;二不要指責,不能因為孩子損壞了東西而訓斥孩子。例如,孩子第一次洗衣服,可能洗不凈,或者深淺色不分,放在一起染上了顏色。這也無需家長大驚小怪,事後告訴他注意就是了。否則就會限制他自理能力的發展。
(3)注意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來培養。
孩子處在不同階段,對其自理能力的要求應有所不同。在孩子三四歲時,主要是讓孩子學會自己穿脫衣服和鞋襪,洗手帕等自我服務性勞動;五六歲時,要讓孩子學做些家務活,如掃地、澆花、洗碗等;七八歲或再大一些,可讓他洗衣、做飯、拖地或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其他活。
第一,從最簡單的必須接觸的`事情抓起,教孩子疊被、洗衣服褲子、曬被子等等,剛開始一定要手把手地教,他做錯了就要及時提出,幫他改正方法。
第二,在做家務的時候不要老是叫孩子離開,最好叫孩子看你怎樣做家務的,或者叫孩子一起幫你做一點家務,也可以和孩子約定家務分工,這個習慣能從小抓起的話對孩子提高自理能力效果極大。
第三,無論讓孩子做家務還是其他事情,都要信賴孩子,放手讓他做,不要怕孩子會做不好,對孩子要鼓勵,讓他做這些日常生活的事情更加有自信。
第四,經常讓孩子參加一些能夠鍛煉自身能力的戶外活動,比如野炊活動、冬夏令營活動、學雷鋒活動等等,最好是能夠離開父母,與同齡人互動的活動。
第五,為孩子選擇學校盡量選擇住校的,最好是選擇那種准軍事化管理的學校,這樣能夠非常迅速地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