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活日常 > 在我們生活的地方哪裡有土壤

在我們生活的地方哪裡有土壤

發布時間:2022-04-22 11:32:16

① 土壤裡面藏有哪些秘密,為什麼土壤能夠存在於任何地方

看看自己的腳下,土壤是多麼平凡的東西,似乎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如果我們的地球表面沒有土壤覆蓋的話,人類將遭毀滅。

沒有土壤,植物無法生長,人類以及其他動物就無法得到食物。土壤到底是由什麼東西組成的?將這些不起眼的東西放大數十上百倍你就會發現,它們的主要部分是細小的碎石塊。此外,空氣、水、微小生物也是土壤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然,別忘了最重要的部分——腐殖質。



向西北去,氣候逐漸乾旱,植被形成了荒漠。由於蒸發強烈,土壤中的鹽分向表層積聚,也就是所謂的土壤鹽鹼化。白土就是這種灰白的荒漠土和鹽鹼土。白土極不適於作物生長,因此開發和改造西部土壤一直被列為國家的重點建設項目。

② 泥土是從哪裡來的

簡單地說岩石礦物經過風化作用產生的土壤母質,土壤母質經過外力搬運,沉積下來,形成土壤。

下面是具體的:

土壤是動植物生存及生長的自然體。人類生存依靠土壤,人們的生活水平往往取決於土壤的質量以及依土壤生存的動植物種類、數量和質量。肥沃的土壤是昌盛文化的重要自然資源之一,對土壤利用和管理不善以及土壤遭到破壞之時,會給動植物生存及生長帶來災難,使人們的生活水平下降,使文化陷入衰落。

土壤最早形成的時間,水成土壤要比陸地土壤的生成為早。植物大量在陸地上生活並廣泛占據地表的時期,是距今約四億年左右的古生代中期開始的。當植物著生於地表原始幼年土時,除其他自然條件外,植物必須從土壤獲取物質和能量才能得到生存和發展,這就表現出了土壤本質及其特性—土壤具有肥力。

土壤母質是由礦物岩石經過風化而成。土壤母質的性質決定於礦物岩石的化學成分,分化特點和分解的產物。土壤礦物質一般占土壤固體物質的95%左右,是構成土壤的最基本物質。形成岩石的礦物稱為造岩礦物。礦物是地殼中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質、化學成分和內部構造的天然化合物,它以各種形態(固態、液態、氣態)存在於自然中。大多數礦物是由兩種以上元素所組成。自然界礦物種類很多,主要成土礦物是:石英、長石類(正長石、斜長石)、雲母類(黑雲母、白雲母)、輝石和角閃石、鐵礦類(赤鐵礦、褐鐵礦、黃鐵礦)、方解石、石膏、磷灰石和粘土礦物。成土的主要岩石:一是岩漿岩(又稱火成岩),是由岩漿冷卻而成,其中岩漿侵入地殼深層生成的稱為深成岩(侵入岩);岩漿沖破地殼在地上形成的稱為噴出岩(火山岩)。岩漿岩根據Sio2含量分為酸性岩(如花崗岩,流紋岩),中性岩(如正長石,粗面岩、安山岩),基性岩(如輝長石、玄武岩),超基性岩(如輝岩);二是沉積岩,由岩漿岩經過風化,搬運、沉積而成,或由生物遺體堆積而成的次生岩石,如礫岩、砂岩、頁岩、石灰岩等;三是變質岩,是由岩漿岩或沉積岩在高溫高壓下使內部組織改變或重新結晶而成的岩石,如板岩、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等。

岩石礦物經過風化作用產生的土壤母質,除少量仍然留在原來生成的地方外,大多數成土母質經風力、水力、冰川力或重力等外加的作用,沿地表進行搬運,並在一定地區堆積下來形成不同的成土母質:(1)定積母質(殘積物),一般分布在山區比較平緩的高地上,是山區的主要成土母質;(2)運積母質是指流水沉積母質(包括坡積物,洪積物,淤積物),靜水沉積母質,海水沉積母質,風積母質和重積母質,是我國三大平原農業基地(華北平原、東北平原、長江中下游)以及湖泊及濱海周圍,西北地區的內陸性沙丘,黃河故道的河岸兩傍沙地和山麓谷地等地區的主要成土母質;(3)第四紀沉積母質,其形成距今已有一百萬年左右,在當時的外力作用下進行剝蝕,搬運的風化物,堆積覆蓋在地層的最上層,這些沉積物是形成近代土壤的重要母質。

土壤的形成受自然因素(母質、氣候、地形、生物、時間)和人為的耕種等的影響,經過不同的成土過程(如原始成土過程,有機質聚積過程,粘化過程,脫鈣和積鈣過程,鹽化和脫鹽過積,鹼化和脫鹼過程,灰化過程,富鋁化過程,潛育化和瀦育化過程,白漿化過程,熟化過程)形成了不同的土壤發育層次(如覆蓋層、淋溶層、淀積層、母質層、母岩層)和剖面形態特徵(如土壤顏色、土壤結構、土壤質地、土壤松緊度和孔隙狀況、土壤濕度、新生體和侵入體),從而形成各種各樣的土壤(如黑土、白土、黃土、紅壤、綿土、塿土、粘土、砂土等),中國約分布有61個土類、231個亞類,2473個土種。

③ 留心觀察我們身的地方,看看哪些地方有土壤

其實,如果留心觀察一下我們身邊,那麼我會發現身邊有很多自然界的美景。而且土壤也是非常常見的。

④ 耕地主要土壤類型,具體分布在哪

中國土壤的分類和分布

(一)分類系統

中國地域遼闊,影響土壤形成的自然條件(如地形、母質、氣候、生物等)差異很大,加上農業歷史悠久,人類耕作活動對於土壤形成的影響深刻,因此土壤種類繁多,它們的性質和生產特性也各不相同。為了因土利用改良,必須在系統認識土壤的基礎上,對土壤進行科學的區分,這就是土壤分類。人們一般把土壤區分為沙土、壤土和粘土,這在生產上有一定意義,因為它們的生產性能常有很大差別。例如,沙土好耕好耙,但漏水漏肥;粘土比較保水保肥,供肥性也比較好,但一般難耕難耙,適耕期短;壤土則兼有兩者的優點。但是這種分類只是從土壤顆粒大小及其組成比例來劃分的,也就是說只是土壤的質地分級,它並不能全面地闡明土壤的性質。例如,中國南方和北方都有沙土,但兩地的沙土因為所處地區的生物氣候條件不同,成土過程的特點和化學性質常有很大差別,壤土和粘土同樣也是如此。

怎樣全面系統地認識土壤呢?就是要把土壤的屬性與土壤形成條件和形成過程結合起來研究。在此基礎上,將外部形態和內在性質相同或近似的土壤,分別列為各個分類單元,組成一個完整的土壤分類系統。這樣可以正確反映不同土壤之間,以及土壤與環境條件之間的內在聯系,反映它們的肥力水平和利用價值,為因土製宜合理利用土壤、改造土壤和提高土壤肥力提供依據。這就是土壤分類的目的。

1.土壤分類的過去和現在

中國是一個古老的農業國,6000 多年前就開始耕墾土壤,認識鑒別土壤的歷史是悠久的。遠在4100 多年前的夏朝,禹王治水13 年,治水治到哪裡,生產就發展到哪裡。發展農業生產,首先要重視認識土壤,鑒別土壤種類。據《禹貢》記載,當時就根據土色、質地和水文等,將全國九州1的土壤分為壤、黃壤、白壤、黑墳、白墳、赤植壚、墳壚、塗泥及青黎等9 類,並根據肥力的高低,把土壤分為三等九級。按土壤肥力的等級安排農業生產,並制定了適當的田賦(當時稱為「貢」,即土地稅)。這種土壤分類顯然是世界上土壤分類最早的嘗試。3100 年前的周朝,國家著重於農業建設,因此對土壤問題很為重視。《周禮》在《禹貢》土壤分類的基礎上,把全國土壤分為山林、川澤、丘陵、墳衍、原隰五大類,強調根據土宜播種九穀(即黍、稷、稗、稻、麻、大麻、小麥、大豆和小豆)。春秋戰國時代的《管子·地員篇》,強調「草土之道,各有其造」,對於土壤的區分更為詳細。將九州之土分為18 類,每類又分五級,即所謂「九州之土凡九十物」。

盡管中國古代土壤分類和命名各有不同,但都是從土壤利用和發展生產出發,以「土宜」為基礎,以土壤肥力、性態特徵和成土條件為依據的。它是中國古代從群眾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具有樸素的唯物觀點的土壤分類,對當時的農業生產起了促進作用,有些概念至今仍有現實意義。

中國古代的土壤分類是從群眾經驗中總結出來的,此後勞動人民在長期__的生產實踐中,對識土、辨土又有新的經驗,但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里未能進行系統的總結和整理,致使古代就開始的土壤分類工作,沒有得到應有的繼承和發展。土壤學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已有100 多年的歷史,而中國在本世紀30 年代,才著手進行土壤調查與分類工作。半個世紀來,土壤分類工作不斷得到發展。

新中國成立前不到20 年的那一個時期,主要採用美國土壤分類系統。當時從事土壤分類研究的人員少,設備簡陋,工作條件差,但是由於土壤工作者的努力,也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特別是在水稻土分類研究方面,中國土壤工作者早在30 年代,就劃出了水稻土的特有土層,並從化學性質否定了國外「水稻灰壤」的說法,提出了獨到的見解。

新中國成立後最初八九年,主要採用蘇聯土壤分類系統。那一時期,由於新中國的成立,土壤工作人員增加,設備改善,隨著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大規模開展了自然資源綜合考察與土壤調查制圖工作,土壤分類也得到了發展。

1958 年全國開始首次土壤普查,在摸清土壤底細的基礎上,總結農民群眾土壤分類和命名的經驗,對耕作土壤分類原則及肥力演變規律,進行了廣泛研究。60 年代初期和70 年代後期,為規劃農業生產,各地相繼開展了農業區劃,土壤工作者配合這一工作,進行了土壤調查和土壤分類的研究,特別是1978 年以來開展了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加強了土壤基層分類的研究。通過上述一系列工作,逐步形成了中國自己的土壤分類系統。在1978 年中國土壤學會召開的土壤分類學術會議上,討論通過了「中國土壤分類暫行草案」,共劃分46 個土類,並概括為11 個土綱,這是多年來土壤分類研究成果的初步整理。

2.土壤分類系統中的土類和土綱

中國土壤分類系採用六級分類制,即土綱、土類、亞類、土屬、土種和變種。前三級為高級分類單元,以土類為主;後三級為基層分類單元,以土種為主。本書只就土壤高級分類單元中的土類和土綱,對全國土壤進行簡要的介紹。

什麼叫「土類」呢?它是在一定的生物氣候條件、水文條件或耕作制度下形成的土壤類型,具有一定的成土過程和土壤屬性。例如江南的紅壤,是在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下形成的土壤,地下水位低(不參與成土過程),風化程度比較強烈,含赤鐵礦多,故土壤染成紅色,呈強酸性反應。暖溫帶落葉闊葉林下形成的棕壤及溫帶草原植被下形成的栗鈣土,都屬於土類。這幾個土類,受生物氣候條件的影響顯著,有明顯的地帶性,一般稱為「地帶性土類」。另外,有的土壤盡管也受生物氣候條件的影響,但是由於受水文條件影響很突出,從而形成潮土、沼澤土、鹽土和鹼土;或者受母質條件的影響很突出,從而形成黑色石灰土、紅色石灰土、紫色土和磷質石灰土;或者受人為耕作活動影響很突出,從而形成水稻土和灌淤土。這些土壤類型也屬於土類,稱為「非地帶性土類」。

什麼叫「土綱」呢?它是根據土壤形成過程的共性歸納出來的。我們平常說「南方十一省召開紅壤會議」,這里所說的「紅壤」,實際上不是紅壤一個土類,而是包括磚紅壤、赤紅壤、黃壤和燥紅土等土類在內,是廣義的紅壤,也有人說是「大紅壤」,在分類上叫「紅壤土綱」。這幾個土類形成__過程的特點,是具有不同程度的「富鋁化」作用,所以也叫「富鋁土綱」。關於「富鋁化」的概念,簡單地說就是土壤風化強烈,淋溶也強烈,三氧化二鋁在土壤中相對富集,或者說是相對增多了。全國40 多個土類共歸納為富鋁土(紅壤)、淋溶土(棕壤)、半淋溶土(褐土)、鈣層土、石膏-鹽層土(漠土)、鹽成土(鹽鹼土)、岩性土、半水成土、水成土、水稻土和高山土等11 個土綱(表l)。

(二)分布規律

中國的土壤類型繁多,但它的分布並非雜亂無章,而是隨著自然條件的變化作相應的變化,各佔有一定的空間(圖1)。土壤類型在空間的組合情況,作有規律的變化,這便是土壤分布規律。它具多種表現形式,一般歸納為水平地帶性、垂直地帶性和地域性等分布規律。

1.土壤的水平地帶性分布

中國土壤的水平地帶性分布,在東部濕潤、半濕潤區域,表現為自南向北隨氣溫帶而變化的規律,熱帶為磚紅壤,南亞熱帶為赤紅壤,中亞熱帶為紅壤和

表1 中國土壤分類簡表(土綱和土類)

黃壤,北亞熱帶為黃棕壤,暖溫帶為棕壤和褐土,溫帶為暗棕壤,寒溫帶為

漂灰土,其分布與緯度基本一致,故

又稱緯度水平地帶性。在北部乾旱、半乾旱區域,表現為隨乾燥度而變化的規律,東北的東部乾燥度小於1,新疆的乾燥度大於4,自東而西依次為暗棕壤、黑土、灰色森林土(灰黑土)、黑鈣土、栗鈣土、棕鈣土、灰漠土、灰棕漠土,其分布與經度基本一致,故。這種變化主要與距離海洋的遠近有關。距離海洋愈遠,受潮濕季風的影響愈小,氣候愈乾旱;距離海洋愈近,受潮濕季風的影響愈大,氣候愈濕潤。由於氣候條件不同,生物因素的特點也不同,對土壤的形成和分布,必然帶來重大的影響(圖2)。

2.土壤的垂直地帶性分布

中國的土壤由南到北、由東向西雖然具有水平地帶性分布規律,但北方的土壤類型在南方山地卻往往也會出現。這是什麼原因呢?大家知道,隨著海拔增高,山地氣溫就會不斷降低,一般每升高100 米,氣溫要降低0.6℃;自然植被隨之變化,因而土壤化。土壤隨海拔高度增加而變化的規律,叫土壤的垂直地帶性分布規律。由圖3 可以看出,土壤由低到高的垂直分布規律,與由南到北的緯度水平地帶分布規律是近似的。

土壤的垂直分布是在不同的水平地帶開始的,所以,各個水平地帶各有不同的土壤垂直帶譜。這種垂直帶譜,在低緯度的熱帶,較高緯度的寒帶更為復雜,而且同類土壤的分布,自熱帶至寒帶逐漸降低,從圖4 中便可一目瞭然。

山體的高度和相對高差,對土壤垂直帶譜有影響。山體愈高,相對高差愈大,土壤垂直帶譜愈完整。例如,喜馬拉雅山具有最完整的土壤垂直帶譜,由山麓的紅黃壤起,經過黃棕壤、山地酸性棕壤、山地漂灰土、亞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土、高山寒漠土,直至雪線(圖5),為世界所罕見。

3.土壤的地域分布

前面講的土壤水平地帶性分布和垂直地帶性分布,都是明顯地為生物氣候條件所制約。而在同一生物氣候帶內,由於地形、水文、成土母質條件不同以及人為耕作的突出影響,除了地帶性土類外,往往還有非地帶性土類分布,而且有規律地成為組合,這便是土壤的地域分布。例如:

(1)在紅壤地帶除了有紅壤外,由於人為耕作的影響,往往還有水稻土分布。以江西省新建縣的低山丘陵地區為例,紅壤只分布在地勢高的部位,由於遭受侵蝕,出現了紅壤性土(粗骨紅壤);由於人為耕作,出現了耕種紅壤(或紅壤性水稻土)。而地勢較低的地方和有些坡地的梯田,大都為水稻土。由於成土母質、地形部位和排灌條件的不同,水稻土中又有二泥田、沉板田、黃泥田、泛田和冷浸田之分。二泥田分布於河谷平原,田塊較大,成片分布;沉板田分布於較陡的坡地,田塊窄長,為梯田;冷浸田分布於狹谷,田塊不大,排水不利,分布零星。

(2)自太行山橫穿華北平原直到海邊,依次在山地分布著粗骨褐土及淋溶褐土,沖積扇分布著褐土和潮褐土,平原分布著潮土和沼澤化潮土(夾有鹽化潮土和鹼化潮土),濱海平原分布著潮土及濱海鹽土(圖7)。這是褐土地帶大地形影響土壤地域性分布的例子。作為地帶性土壤的褐土,只分布於山地和沖積扇。廣大的華北平原及濱海平原,由於地形變化而引起地下水位、水質變化,而為非地帶性土壤——潮土和濱海鹽土所分布。

(3)大興安嶺東部屬於暗棕壤地帶,但暗棕壤一般只見於海拔400 米以上的山地。在海拔400 米以下的各級階地上卻分布著白漿土、黑土和沼澤土。其中,三級階地(海拔約380 米)上的成土母質為上沙下粘的黃土狀沉積物,生長疏林草甸植被,形成白漿土;二級階地(海拔約320 米)至一級階地(海拔約300 米),在質地均一的黃土狀沉積物上,生長密集的草甸植被,形成黑土;河漫灘(海拔約280~300 米)上的成土母質為河流近代沉積物,地下水埋深在旱季只有50 厘米上下,在雨季則被水淹,生長苔草、小葉樟等草本植物,形成沼澤土。各個土類之間又常有過渡性亞類(如白漿化暗棕壤、沼澤化黑土等)。

(4)前面列舉的3 個例子,都位於東部季風區域。而西北乾旱區域也有類似情況。例如,新疆焉耆盆地,氣候乾旱,年降水量只有50 毫米,地帶性土類為棕漠土。但它只見於海拔1700 米以下的沖積扇上部。這里地下水埋藏很深,不能參與土壤形成過程。而沖積扇的中、下部,地下水埋深僅2~3 米,能參與土壤形成過程,加上具有灌溉條件,土壤為灌淤白土和灌淤潮土所代替。在扇形地的前緣或河畔,地下水埋深只1~3 米,其礦化度約1~3 克/升,土壤為鹽化林灌草甸土(曾稱胡楊林土,或吐加衣土)。在三角洲和濱湖地段,地下水埋深1~2 米,其礦化度由5~10 克/升、10~30 克/升逐漸增加到30 克/升以上,相應分布著草甸鹽土、鹽土和濱湖鹽土。土壤的地域分布,除可受地形、水文條件的影響外,也可受特殊成土母岩(或母質)的影響。四川盆地的黃壤與紫色砂頁岩母質發育的紫色土成為組合;廣西丘陵的紅壤與石灰岩母質發育的紅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成為組合,就是由於特殊的成土母岩延緩了成土過程的緣故。

以上所舉的4 個例子都是大地形或中地形所引起土壤組合的變化。土壤分布同時也受小地形的影響,而呈現微域分布的特點,這在鹽鹼土地區表現最為突出。大家知道鹽鹼土有「大中窪」和「窪中高」的分布規律。就是說,從大地形看,鹽鹼土分布在窪地;從小地形著,它分布在窪地的高起部分。

4.耕作土壤分布的幾種形式

耕作土壤受人為因素的影響最深刻,反映在土壤分布上有下列幾種形式:

(1)同心圓式分布。耕作土壤的肥力與距村莊和城鎮的遠近有關系,一般以村莊或城鎮為中心,距離中心越近越肥,越遠越瘦,形狀好像同心圓。這種分布形式叫做同心圓式分布。同心圓的大小與村莊城鎮的大小成正相關,村前的半圓略大於村後的半圓。耕作土壤同心圓式分布特點的形成,主要是近田施肥較多,耕作比較精細,故熟化程度較高,因此多高肥類型土壤;而遠田則相反。目前,有些村莊為了均衡增產,正在改變遠田少施肥的狀況,

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這種同心圓的分布特點。

(2)階梯式分布。山嶺和丘陵有一定坡度,水土易於流失,墾殖時,一般都修築梯田,以保持水土。梯田是階梯式耕地的統稱,可分為水平梯田(簡稱梯田)和非水平梯田(也稱梯地)。修築水平梯田較修築梯地費工,但保持水土的作用更大。中國勞動人民修築梯田已有幾千年歷史。南方紅壤和黃壤山區,到處可以見到層層梯田,有的梯田寬僅數米,而長達數十米甚至百米,也有的梯田小到幾十塊田才有一畝。

耕作土壤的階梯式分布,表現在土壤肥力上一般是低處比高處肥沃。這是由於在串灌情況下,灌溉水和雨水從高處流往低處,將高田的一部分養分和粘粒帶到低田的緣故。為此,必須採取改串灌為溝灌、高田適當多施肥料等措施。

(3)棋盤式分布。平原地區的耕作土壤在小農經濟時期分布比較零亂,但通過大搞農田基本建設,統一規劃,平整土地,出現了棋盤式的分布。棋盤式分布的特點是,河流道路和排灌溝渠統一規劃,溝、渠、路、林配套,耕地成方,地面平整,肥力比較均勻。溝窪填平以後,能提高土地利用率。

此外,耕作土壤還有通過挖低墊高形成的「框式」、「垛式」等分布形式。各種不同的分布形式,是在不同的耕作影響下形成的。隨著社會主義大農業的迅速發展,耕作土壤的分布形式也在不斷變化和發展。

⑤ 目前我國有哪幾種土壤,它們都是分布在哪裡的

96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土地上,大約有15種主要的土壤類型,分別是:磚紅壤、赤紅壤、紅黃壤、黃棕壤、棕壤、暗棕壤、寒棕壤、褐土、黑鈣土、栗鈣土、棕鈣土、黑壚土、荒漠土、高山草甸和高山漠土。這些土壤具體分布區域如下:

⑥ 我們周圍哪裡有土壤哪裡土壤多哪裡土壤少土壤里有什麼

嗎美女們拿出V擦

⑦ 留心觀察自己生活,說說哪裡有土壤

我們仔細觀察身邊的土壤有很多種,有黃色的土壤,黝黑的土壤,還有一些沙沙土地。

⑧ 在我們周圍哪裡有土壤

我國由南向北土壤分布狀況:磚紅壤——赤紅壤——紅壤、黃壤——黃棕壤——棕壤——暗棕壤——漂灰土。

我國由東向西土壤分布狀況:黑土——灰褐土——栗鈣土——棕鈣土——灰漠土。

土壤可以分為砂質土、黏質土、壤土三種類型。

一、砂質土

粗粒土是指大於0.1毫米顆粒含量較多的土,可分為礫類土和砂類土。

砂類土,又稱砂質土,指粒徑大於2mm顆粒含量不超過全重的50%,而粒徑大於0.075mm的顆粒含量超過全重的50%的土。

砂質土根據粒組含量不同可分為礫砂、粗砂、中砂、細砂和粉砂。

二、黏質土

黏質土是土壤的一種,有保水性能好等特點,

含沙量少,顆粒細膩,滲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氣性能差的一種土壤。



(8)在我們生活的地方哪裡有土壤擴展閱讀:

土壤顆粒中直徑為0.01~0.03毫米的顆粒佔50%~90%的土壤稱為沙土。沙土通氣透水性良好,耕作阻力小,土溫變化快,保水保肥能力差,易發生乾旱。含直徑小於0.01毫米的顆粒在80%以上的土壤稱為黏土。

黏土通氣透水能力差,土壤結構緻密,耕作阻力大,但保水保肥能力強,供肥慢,肥效持久、穩定。壤土的性質介於沙土與黏土之間,是最優良的土質。壤土土質疏鬆,容易耕作,透水良好,又有相當強的保水保肥能力,適宜種植多種中草葯,特別是根及根莖類的中草葯最適宜在壤土中栽培。

閱讀全文

與在我們生活的地方哪裡有土壤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6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