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大多數人寧願吃生活的苦,也不願吃學習的苦
首先,生活的苦大多是可重復性的。而人的適應能力非常強,持續地經歷同樣的苦時間久了,痛苦的體驗和效應會逐漸減弱,讓人進入習慣性無助的狀態。這種狀態雖然不是特別舒服,但久而久之也不會特別難以忍受。但是學習的苦是非重復性的。學習本就是認知邊界不斷擴寬的過程,需要你主動思考和汲取,而學習的內容往往是循序漸進,不如生活的痛苦那樣重復,所以你無法進入麻木的狀態,而是需要不斷面對新的知識和學習目標。
前者可以通過眼前的娛樂來自我麻痹,讓自己對痛苦的感知漸漸喪失。而後者卻只能在長久的學習積累中,慢慢感受到知識帶來的好處和力量。一個是眼前伸手可得的歡愉和快感,一個是延遲滿足感的精進過程。毫無疑問,大多數人會選擇前者,畢竟這個世界願意主動給自己找罪受的人總是少數。
但是不想讀書,覺得讀書辛苦?現實的生活會誠實地告訴他們,不讀書的人生會更苦。窮則思變,真正苦到一定程度了,人自然會自發地掙紮起來改變現狀,對於有些背負著沉重生活的人來講,學習才是脫離生活苦難又輕松又有用的途徑。沒有誰願意吃真正的生活里的「苦」,歸根到底還是因為大多數人的生活還沒有足夠的糟糕。有時候學習的那種「苦」和沉重粗礪的生活比起來,真的可能連個噴嚏都算不上。
『貳』 為什麼有的人能夠適應艱苦的生活
您好:人的一生中,有些人由於適應不了而失敗,有些人則敢於挑戰,贏得成功。成功人士始終相信,環境越艱苦,越能充分激發一個人的鬥志和潛能。利用艱苦環境來不斷磨練自己的眼光和心智以增長才幹,就一定會走向成功。
適應就是一種放棄,放棄固有成見,習慣;適應也是一種接受,具有辨別性選擇性地拿來;適應還是一種改變,對自己對生活環境進行適當改造。適應社會,隨時調整自己的視角,心態,甚至身份,是你成功的必要前提。
『叄』 為什麼大多數人能忍受生活的苦 缺不願面對學習的苦
1,那是因為有的人天生就不是學習的那塊料,比如,腦子對學習不開竅,用心學也不會,走神、頭痛等不利於學習的症狀,那就只能吃生活的苦。
2,有些人,年少無知的認為學習不是唯一的出路,等走上社會經歷多了也懂事了,才知道不學習真的沒出路,只能吃生活的苦。
總之,沒有一個人的一生不吃苦,不吃苦的人生碌碌無為。不吃學習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學習的苦是短暫的苦,而生活的苦是一輩子的苦。你願意吃哪一種苦呢?
『肆』 為什麼很多人寧可吃生活的苦,也不願意吃學習的苦呢
有人說,如果你不能改變生活,就得學會忍受。為什麼大多數人寧願吃生活的苦,也不願吃學習的苦?
很多人把生活的苦當成一種人生的磨練,信奉「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所以,大部分人都不願付出努力,而會選擇最小努力的選項,也就是吃生活的苦。
說到這,又回到舒適圈的問題了。
《刻意練習》中提到過,人的心理狀態分為舒適區、學習區和恐慌區,作者經過大量的研究證實,大部分人實現快速成長,成為行業領袖精英,都是讓自己處在學習區。
當你長期待在舒適區時,你的思維會變得懶惰、鈍化,安於現狀,不想打破這種狀態。學習,是來自舒適圈外的事情,這需要改變你的現狀,大腦自然就會產生抵觸,並趨向於保持原樣。
學習的苦,是枯燥乏味的,短期內沒有回報;生活的苦,是麻木的,沒有出路的。
想要什麼樣的人生取決於自己,選擇了安逸,就註定了平凡;選擇了遠方,就該接受挑戰。
那些寧願吃生活的苦,也不願吃學習苦的人,他們終將明白,為了生活不得不吃的苦,就是不吃學習苦的代價。
『伍』 為什麼多數人寧願吃生活的苦
為什麼多數人寧願吃生活的苦,也不願意吃學習的苦?
我曾經多次思考過這個問題,觀察他人同時也從自身找到了一些原因。
一 家庭環境的原因
家庭的環境非常重要,假如一個人出生在貧窮的家庭里,無力承擔高昂的學費,連生存都成困難,那麼學習必然是件奢侈的事。在那樣的艱苦的環境下生存僅僅是活著就已經用盡了全力,哪裡還有時間和金錢來支撐起學習的慾望?
人活著總得為下一頓而奔波吧,人一旦遇到貧窮與飢餓交集就自動的減少冒險行為,像畫家高更那樣只為月亮而活著的人畢竟是少數。假如你是高更,你願意為六便士活著還是為追逐心中的月亮活著?從小生活優越,從未經歷過貧苦交加的你,可能永遠也體會不到一些人生活的苦究竟苦到什麼地步。
我父親常常談起他過去小時候的事情,每天只能吃稀飯而且永遠都是吃不飽的,餓到挖野菜吃樹皮。現在的我無法想像父親當時貧窮的日子,但有一點我可以確認的是,父親真的窮怕了。現在的父親吃飯永遠都是吃到十分飽,都說人吃七八分飽就挺合適的,他是有吃的必定吃,一定要大口大口的吃,而且特別的愛吃肉,上了年紀的人了怎麼勸都不聽,少吃肉才是健康的飲食方式,他偏愛吃肉,每頓飯必有肉。而且吃飯速度非常的快,也絲毫不在意什麼禮儀和形象,只顧著自己吃飽,吃肉總喜歡用筷子挑來揀去的。我特別看不慣父親的一些行為,直到自己經歷過挨餓的日子才切身體會到那種感覺。
父親是挨餓過的人,在他們年代能吃飽成長且不生病就是萬萬歲的事了。奶奶一手拉扯十一個孩子長大,各個都健康成長無重大疾病,無營養不良,總之都是挺健康的人,對奶奶來說已是十分幸福的了。所以在父親年代裡根本沒有辦法談理想,連談愛都是奢望。
他的年代沒有理想,有的是如何堅強的活下去。所以他文化程度不高,他沒有辦法再繼續學業,不得不中途輟學回家務農。
人總是要先解決溫飽再來談生活吧。連生存都是迫於無奈,生活的苦能立馬見到效果,學習的苦呢,需要漫長的時間,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是一個爬坡的過程,並不是一簇而成,堅持不懈才能看到結果。這樣的漫長時間並不符合人的生理需求。
還在遠古時代,人類為了生存,需要外出射殺動物,奪取肉類,立馬給自己補充能量,總不能說先學習再行動吧。總不能在餓肚子的時想彈琴畫畫看書等著天上掉食物吧,這不科學。且遠古時代學習基本無用,能用得上的就是射箭的技能。
有時候我想,為什麼多數人不寧願吃學習的苦?我就會換角度想問題,試想自己就是他們,已是身陷絕境,對生活毫無還手之力,為了活命不得不逼迫自己尋找食物。 學習的苦並不能換來食物也不能解決燃眉之急 。由此看來填飽肚子活命才是最重要的事。
我們都知道愛迪生的故事,他從小就被人欺負,且老師還說他是低能兒,好在他有一個愛他的母親,永遠認為孩子是最好的。這樣的愛迪生是幸運的。如果他沒有一個鼓勵他愛他的母親,他很難在事業上取得成功。
有科學調查研究表明進監獄的犯罪分子大多數都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他們在原上家庭中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在家庭嚴重缺失愛,導致精神問題,甚至產生暴力,最後走上犯罪道路。
三 自身的原因
以上說的環境,父母因素,其實還有更重要的因素就是自身的因素。如果環境很惡劣,自己有遠見,心智足夠成熟,內心足夠強大,還是有機會努力通過讀書改變命運。
但多數人的心智還未成熟到能理解讀書的意義,所以學習對他們來說是負擔。一旦認為學習是無用的就無法體會到學習帶來的好處。
到目前為止我都未能理解讀書能帶來意義,我只知道讀書一定比沒有讀過書的人生有更好的體驗。
大多數人沒有堅持是因為沒有看到希望,沒有看到希望進而就放棄了 。寧願不吃學習的苦,是因為不能立馬從學習中得到所想要的一切。知識是無法帶來財富,也正是這一點,人們喜歡往物質方面靠攏,寧願吃生活的苦得到一些實在的回贈,也不願意吃學習的苦。比如通過苦力勞動換來金錢。既然金錢可以改變生活,也可以改變命運,為何不呢?大多數人會自動選擇比較容易走的路,人性的弱點決定人必然會先滿足自己的慾望,貪婪是人性弱點,也正是貪婪,人想要的遠遠不夠,這就是人們為什麼喜歡追逐金錢。看看那些快速暴富的項目總是非常的吸引人就知道原因了。人性的弱點決定了人總喜歡選擇做容易且簡單的事,而相對學習著一件需要腦力和體力結合復雜無比的是事來說,是相當困難的。
如果想要改變現狀,並非易事,需要對人性有足夠的了解,要有成熟的心智,要對自己有足夠的認知。如果沒有這些,人是很難改變命運的,如果沒有改變的決心,就一直會被一隻看不見的手操作著,這只手叫命運。
『陸』 為什麼很多人能吃生活的苦,卻不能吃奮斗的苦
生活的苦可以忍受,這是個人生存最基礎的掙扎,必須堅持的事情,不然只有死亡才可以解脫,所謂好死不如賴活著,這也是個人還尚存人間的一點希望。一旦生活的苦吃不消,打起退堂鼓,干起違法的事情,最後必然落個不好的下場,還不如平時生活的苦點哪。
所以生活的苦可以吃,而奮斗的苦卻不是一般人都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