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新生兒多大
不知道你想表達什麼意思,可以在評論區後面把話補充完整,得到的答案更加准確,不知道你這樣理解的對不對,對的話給個材料。
② 嬰兒滿月挪窩一般多長時間
嬰兒滿月挪窩一般多長時間
嬰兒滿月挪窩一般多長時間,產婦生完寶寶之後需要在家做滿一個月的月子,一般寶寶滿月後,就可以適當的出門接觸外面的世界。以下分享嬰兒滿月挪窩一般多長時間?一起來看看。
小孩子滿月挪窩一般是滿月當天或者第二天挪窩好,其實這也是當地的老風俗習慣而已,說是挪窩後更有利於寶寶的身心健康,可能沒有科學根據,只是老一輩流傳下來的習俗,聽聽老人言也不會有壞處的。但也並不是一定要挪窩的,不挪其實對寶寶也沒有任何不好的科學道理。
一、滿月挪窩有什麼講究
1、滿月挪窩的話,也就是說從坐月子的地方挪到另外一個地方,正常情況是從婆家到娘家,因為要出門,所以需要折桃枝,在桃枝上面用紅色線繫上,然後放在孩子身上,能夠起到辟邪作用。
2、有些地方規定孩子滿月挪窩時,要在寶寶額頭上點一個紅點,同樣是為了能起到辟邪作用。現在如果要滿月挪窩,那需要娘家人過來接,一般要用汽車來接。
3、回來之後,寶寶需要穿上娘家人做的虎頭鞋,還有帽子,紅肚兜等等,這些物品在寶寶來之前就要提前准備好,而且要洗干凈晾曬好,防止寶寶穿在身上過敏。
綜上所述,以上這些就是我為大家介紹的滿月挪窩有什麼講究的相關內容介紹,當然每個地區習俗規定是不一樣的,要結合所在地區規定來執行操作。
二、滿月挪窩在娘家住幾天
1、大家咨詢的滿月挪窩需要在娘家住幾天,其實並沒有固定答案,主要是看一下所在地區有沒有特別規定講究,如果有那最好按照當地講究來確定到底住多少天。
2、根據調研表明,正常情況下寶媽帶著孩子去娘家居住,時間應該是3天到5天左右,當然如果想繼續住在娘家也是可以的,其實現在年輕人對這些講究並不是很在意,有些人可能會在娘家居住半個月甚至一個月的。
3、另外現在很多女生生完寶寶之後都會到自己家裡坐月子,也就是娘家坐月子,因為都是獨生子女,而且作為自己的媽媽來說,能夠容忍女兒一些壞脾氣,還有媽媽也了解女兒的口味,所以為了讓女人生完孩子之後保持良好心態,最好在自己娘家居住。
當寶寶滿月的時候,母親要領著孩子回娘家,這是傳統習俗在很多地方都會有。一般建議家長們在上午帶寶寶回娘家,因為上午的天氣狀況較好,早晨也是朝氣蓬勃的時候,同時孩子一般在上午的精神狀態比較好。
滿月挪窩是當天挪還是第二天挪都可以,主要看寶寶和媽媽們的身體情況,如果身體覺得沒問題,那就可以當天挪,如果身體有不適,覺得還是沒恢復好,那就等身體沒問題了再挪。這個風俗主要是為了讓孩子能夠更好的適應外界的環境。在過去一般孩子都是在奶奶家出生和過滿月,而到了滿月的這一天要跟著母親回娘家,讓寶寶也給娘家人看看。
請滿月回娘家的習俗還在繼續著,這是對傳統的繼承和延續。因為很多人怕孩子受風不肯領著出來,那麼借著這個滿月回娘家的風俗可以讓孩子出來轉一轉,接受一下外界的環境,對於適應環境有好處。
一、寶寶滿月有什麼風俗和講究
1、送油飯
寶寶出生滿一個月之後,爸爸媽媽會通過贈送油飯、雞腿、紅蛋或蛋糕等食物,告知親朋好友這個消息,希望大家一起慶祝寶寶平安邁入一個新的里程碑。此時,父母的親戚朋友也會送寶寶一些衣物、飾品或紅包做為回禮。雖然現代許多家長不分生男生女,都會送油飯與雞腿,或是同時贈送油飯和蛋糕。
2、剃頭
嬰兒出生後滿1個月,就可剃掉嬰兒的胎發,也有父母會選在出生後24天剃發,即取「二十四孝」的意義,希望將來寶寶能成為孝子。這些胎發還可做成胎毛筆,古代則會用於成年後上京赴考時答卷之用。
會取一盆水,加入皇青藤,待水煮沸與冷卻之後,就可倒入臉盆里,並於盆中加1塊小石子、1個雞蛋、1個鴨蛋、12個銅錢與少量的蔥,家長將蔥搗碎後,與蛋黃拌勻一起塗在寶寶的頭發上,接著就開始剃發。理發時,理發師會念吉利話祝賀:「雞蛋面、鴨卵身、好親成、來相配。」
面盆內的物品也都具有象徵性的意義:
石子:是希望嬰兒「頭殼硬」,頭殼硬,好養育。
錢:表示錢財、富有、孩子長大之後生活富裕。
蔥:一則表示孩子將來聰明,一則希望嬰兒以後的頭發,長得像蔥一樣的濃密。
蛋:表示身體完美無瑕和面目清秀。在剃頭時有用蛋來抹臉,希望嬰兒的臉長得像蛋一樣的白嫩和圓滑。
3、古代滿月命名
寶寶出生後,命名就是一大學問,傳統觀念認為,名字會影響一個人的.命運,因此對寶寶姓名也特別注重。命名沒有時間點,但多在寶寶出生的一個月內命名,因為古時嬰兒的夭折率高,嬰兒夭折是常有的事,因此通常不會在出生後馬上幫寶寶命名。
嬰兒度過一個月就比較穩定了,此時才會幫寶寶命名,名字也會取其好記、好帶養的意義;而現代人則是注重寶寶生辰八字與姓名的配合,希望能幫寶寶取一個受益一生的好名字。
二、寶寶滿月那天要做什麼
1、滿月酒
當然啦,最重要的習俗還是「滿月酒宴」,這是寶寶出生後第一個大日子。滿月早晨一般人家會吃「圓子」,寓意寶寶將來「中狀元」;也有吃「喜面」的,寓意寶寶「長命百歲」。這一天,寶寶還會收到各種精美的禮物,小衣裳、小手鐲、玩具以及護理用品等等,親友們會用這些禮物來表達對寶寶的一份關愛。
2、小孩滿月吃紅蛋
小孩滿月請酒,也叫吃滿月蛋,屬民間喜慶宴席之一,家裡要接客,親戚需趕情。這種喜酒與其它宴席不同的是,凡坐席吃酒的賓客東家都發四個煮熟染色的紅雞蛋,人們帶回去做禮品。後來,也有的人家做滿月將雞蛋不煮熟,只將生雞蛋染上紅色就行了。
3、送米酒
女兒生了外孫,母親要釀米酒、備雞蛋,第三天挑著米酒和雞蛋去看女兒和外孫。小孩滿一個月,家裡人要忙著為孩子做滿月,以示慶賀。娘家要給外孫買新衣、鞋帽、座椅、推車、搖籃等小兒用品,在小孩滿月的那天送去,通常叫送祝米。
4、出窩,也叫「挪窩」
小孩坐了滿月,女兒要抱著孩子到娘家過門,外孫出生後第一次隨母親到外婆家過門俗語叫「出窩」。孩子回家時,外婆還要給外孫肩上搭花線,頸上掛銀墜,以示祝願外孫長命富貴。
三、"滿月酒"注意事項
1、給孩子洗澡,讓其乾乾凈凈地接受來自親朋的祝福。"滿月酒"當天肯定有不少親戚朋友跟寶寶有肌膚接觸,為了避免寶寶接觸太多污染源,家長可以給寶寶帶上小手套。此時,建議大人先把手洗干凈後再和寶寶玩樂。
2、媽媽需靜養,少接觸客人。剛出生的寶寶需要母乳,出生一個月內,更是與媽媽常常待在一起。因此,為了避免新生兒接觸到來自媽媽衣服上的大量病菌,建議"滿月酒"時媽媽也盡量少接觸賓客。媽媽在喂養前,需切記清理干凈雙手在抱寶寶。
3、為了寶寶健康,不建議寶寶現身酒宴,倘若不得不出席,家長最好將寶寶放置在人少、通風的地方。
③ 新生兒為什麼九個小時了還沒有睜眼
我覺得你們最好還是問一下
④ 孩童發展分為那七個階段
孩童發展分為那七個階段
孩童發展分為那七個階段,孩子的健康是每一位家長都關心的問題,畢竟孩子的免疫力比較低下,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都要格外注意,每一個成長階段的發育變化也要清楚,接下來了解一下孩童發展分為那七個階段?
1、胎兒時期:是從受精卵形成到胎兒娩出之前,正常一般是孕期為40周;
2、新生兒時期:是指胎兒娩出,臍帶結扎至生後28天之內,這個時期孩子剛剛脫離母體,開始獨立生活,適應外界環境能力差,容易發生特殊的疾病,發病率和病死率相對來說都比較高;
3、嬰兒期:是指從出生到滿一周歲之前,嬰兒時期是孩子出生後生長發育最迅速的時期;
4、幼兒期:是指1-3周歲之前,小孩的語言思維和社會交往能力逐漸增強,但是對於識別危險的能力比較差,要注意防止一般的傷害出現;
5、學齡前期:是指孩子三周歲之後和入小學之前,體格發育的速度逐漸減慢,但是求知慾強、可塑性強;
6、學齡期:是指孩子從小學開始到青春期之前;
7、青春期:是從兒童時期過渡到成人的發育時期,但是青春期個體差異相對來說比較大,一般可相差2-4歲。
如何進行兒童教育
適當鼓勵:給孩子補充各種營養品是可以的,給孩子買了許多書籍或買了電腦也是可以的,但是要等的教育孩子,教會他們電腦是怎麼用的,正確引導他們利用電腦學習知識,應該及時對孩子進行精神鼓勵、贊揚、肯定和必要的心理支持。
讓孩子發展:家長應該讓孩子在一定程度上自我發展,按照孩子自己的想法做想做的事情,在遇到問題和困難的時候即使給予分析和幫助,而不是一味的為孩子設計未來。
肯定孩子:家長應該充分肯定孩子的優點,培養其自信心,而不是發現問題就批評、指責或懲罰。當然,激勵的時機要選擇正確,不能一味的鼓勵,這樣也會使孩子的心理產生不良的想法。
引導孩子:家長平時應多關心子女的學習成績,使他們能感覺到大人很在乎他們的學習,不要不聞不問,這樣他們會感覺到學得沒勁,另外,家長與孩子共同制定出一個目標,實行獎罰分明,當達到該目標時,家長應給予相應的獎勵,若沒達標時,家長也不應責怪,打罵孩子,應鼓勵幫助指導他,這樣才能重新樹立起他的信心。
以理服人:每當孩子的表現與家長的想像不一樣時,就通過打罵來解決問題,這種做法往往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造成難以彌補的創傷。這種愛給孩子帶來的不是歡樂,而是痛苦。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注意保護孩子的心理健康,不要動輒打罵,要學會以理服人,講道理講事實。
做好榜樣: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子女影響非常大,這一點應引起家長的重視,說話要得體,辦事要認真,給子女樹立一個好的形象,告訴他們一些做人的道理,平時在家裡給他們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自己的事自己做,當天的事當天完成,給孩子制定一個作息時間表,使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胎兒期
這個階段寶寶的發育十分重要,母親自身的健康、營養、用葯等方面都會對胎兒產生一定的影響。
新生兒期
就是當寶寶出生的時候算起,到寶寶生後的第28天稱新生兒期。這一時期是孩子的一個重要階段。小兒從一個媽媽的`肚子里一個封閉的、無菌的、溫度基本恆定的良好環境,來到一個開放的、溫度不斷變化的環境,這是一個巨大的變化,這一階段的寶寶對於寶寶自身來說有著很重要的影響。
嬰兒期
在寶寶出生後到滿一歲之前稱為嬰兒期,又稱乳兒期。在這個階段,寶寶的生長發育迅速,並且自身的消化功能還沒有十分完善,因而比較容易致自身的消化功能出現紊亂和營養失調。並且寶寶自身的免疫力尚未成熟,容易致各種感染,因此在這個階段家長們要保證寶寶充足的營養。因此,加強營養、注意孩子的保護、加強保健等是家長們需要注意的。
學齡期
從小學開始算起。在青春期之前。這時候,孩子除了生殖系統外,其他器官系統都已經比較接近成人。並且在這個階段,孩子的抵抗力會明顯增強,並且學習與自主能力等能力都會達到一個比較高的水平,是孩子接受教育,養成良好品德等最為基礎的時期。
青春期
在這一時期,孩子的全身發育都會逐漸開始成熟,生殖系統發育近於成人,視野開闊,生活能力,對疾病的抵抗能力等都能夠較好的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但是這個階段的孩子心理會不夠穩定,比較容易情緒波動。
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這些階段都是人們都會發生經歷的。因此,家長在照顧孩子的同時,一定要做出相應的了解,這樣對於孩子的成長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效果。因此,小兒年齡分為幾個時期是家長們需要了解的。希望上述能夠使人們得到一些幫助。
(1)胎兒期從受精卵形成直到出生,即在母親子宮內約280天,這是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此期是胎兒各系統組織和器官分化、形成和發育的重要階段,但也是易損期,很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
(2)新生兒期從出生後臍帶結扎至出生後28天。小兒剛剛脫離母體開始獨立生存,需要一個對宮內到宮外環境巨大變化的調整適應過程。多數新生兒往往表現為在出生後頭1周體重不增或輕度下降,但很快恢復至出生時體重並進入新一輪快速生長期。
(3)嬰兒期從出生後28天到年滿1周歲。這是小兒出生後生長發育最快的時期,同時也是最容易受到不良因素影響的階段,像喂養不當等因素導致的營養不良和各種感染性疾病等都可直接或間接影響嬰兒正常的生長發育過程。
(4)幼兒期從1歲到3歲。生長發育速度減慢,但是其活動范圍漸漸增大,廣泛地接觸周圍事物,語言、思維和待人接物能力也迅速增強,但因識別危險能力尚欠佳。
(5)學齡前期從3歲到入學前(7歲)。此期體格生長速度較前進一步減慢,但仍在穩步增高,更重要的是智能發育更趨完善,此期孩子們求知慾強、好奇、愛問問題、好模仿,能逐步完成較復雜的動作。
(6)學齡期從7歲到青春期開始之前。此期體格生長仍在穩步增加,身體器官發育水平已接近成人。智能發育更為成熟,理解、分析、綜合能力進一步增強。
(7)青春期。個體差異較大,有時可達2~4歲。此期,生殖系統迅速發育,同時體格發育也快速增高,由此出現身高增長的第二個關鍵時期。生殖系統逐漸成熟,第二性徵越來越明顯。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們的生長發育比較復雜,個體差異比較大,每個孩子的分期要結合其自身情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每個時期對孩子的生長發育都具有重要意義,任何一階段的生長發育障礙都可能會影響下一階段的生長發育,影響成年後的身高和生殖系統的功能。
⑤ 四級育嬰師考點:嬰幼兒的生長發育
四級育嬰師考試知識點:嬰幼兒的生長發育
一、嬰幼兒年齡階段的劃分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將兒童期定位0-18歲。一般分為新生兒期、嬰幼兒期、學齡前期、學齡期、少年期和青年期六個階段。
嬰幼兒期(0-3歲)細分為:新生兒期(0-1個月)、乳兒期(0-1歲)、嬰幼兒期(1-3歲)
二、嬰幼兒生長發育的基本規律
1嬰幼兒的生長發育是一個連續的過程,但也有階段性。
2各系統發育不平衡。
3生長發育的一般規律
4嬰幼兒的生長發育具有個體差異
三、嬰幼兒生長發育的主要特點
1年齡越小,生長速度越快
2嬰幼兒生長發育有一定的順序和方向,不會越級發展
3嬰幼兒時期要完成從自然人到社會人的轉變,從一個沒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自然人,轉變為初步能適應社會生活的社會人。
四、嬰幼兒解剖及生理發育特點
1呼吸系統——氣體交換站
(1)嬰幼兒呼吸系統解剖特點:
鼻、淚管和咽鼓管、喉、氣管、支氣管、肺臟、胸廓
(2)嬰幼兒呼吸系統的生理特點:
1)上呼吸道具有調節溫度的作用
2)黏膜纖毛的清除作用
3)肺回縮力的特點
2心血管系統——人體運輸管道
(1)嬰幼兒心血管系統解剖特點:心臟、大血管
(2)嬰幼兒心血管系統生理特點:呼吸型:嬰幼兒呈腹式呼吸,3歲後呈胸式呼吸。
3消化系統——人體食物加工廠
嬰幼兒消化系統解剖特點和生理特點:口腔、食管、胃、腸、胰腺、肝、脾
4泌尿系統——人體廢物處理場
嬰幼兒泌尿系統解剖特點: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
嬰幼兒泌尿系統生理特點:
5內分泌系統——人體化學信使
6運動系統——人體動力裝置
運動系統的解剖特點
運動系統的生理特點
骨骼生長迅速
骨骼柔軟易彎曲
頭部骨骼尚未發育好
脊柱的生理彎曲
嬰幼兒的手部力量小,不能拿重物
由於關節發育不全,容易發生關節脫臼
嬰幼兒到了站立和行走時,才開始出現腳弓
嬰幼兒肌纖維纖細,肌肉的力量和能量儲備少,肌肉收縮力較差,容易產生疲勞,不能負重。
7神經系統——人體指揮中心
腦發育迅速、大腦功能發育不全、神經髓鞘化、大腦容易興奮,易疲勞、小腦發育晚、植物神經發育不全
8感覺系統——人體與外界溝通的途徑
(1)皮膚的特點:保護功能差、新陳代謝活躍、體溫調節能力差、皮膚滲透作用強
(2)眼睛的發育特點:眼睛發育不良、眼睛調節能力強、眼睛容易近視
(3)耳的發育特點:耳咽管短、平、對聲音敏感
以上就是關於四級育嬰師考點的相關內容分享,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想要了解更多育嬰師考試技巧、考試內容等,歡迎及時在環球青藤網校進行查看!
⑥ 新生嬰兒各方面注意事項
對於剛剛回家的新生兒來說,適應母體外的生活環境是艱巨的一步。有些寶寶調整得比較容易,而有些寶寶需要的時間會長一些。作為父母,你可以在這個過程中給予他充分的呵護和幫助。 醫院產房裡的3天或者5天,是幸福的、感動的、興奮的,也是緊張忙碌的。回到了家,小寶寶和爸爸媽媽才算真真正正開始了一家三口的溫馨生活。大多數新生兒需要一些時間才能夠適應媽媽子宮外的生活。在這個過程中,寶寶小小的軀體要進行大幅度的調整。而且,寶寶和父母互相磨合、以至於相互間能更好地理解,也需要一些時間。小寶寶是初來乍到,爸爸媽媽也是「新手」,該怎樣照料這初出母體的小嬰兒,幫助他適應和習慣起這周圍有陽光有空氣的世界,是很重要的一課哦。 基本的生活照料 注意保暖但不要過度。寶寶脫離了媽媽溫暖的子宮,對於溫度的適應是他面臨的一個挑戰。室溫保持在20~22度左右為宜。使寶寶感到溫暖的同時也會讓他覺得安全,尤其對於敏感的寶寶更是如此。但是切忌多度捂孩子,新生兒的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善,皮下脂肪層較薄,對外界溫度變化比較敏感。過度保暖使環境溫度升高,新生兒會發生高熱(體溫可達40度),大量出汗使身體內液體大量丟失,會出現脫水、酸中毒、缺氧等一系列表現。 居室的清潔衛生很重要。居室在保暖的前提下,一定要注意通風,保持空氣流通,並每天用濕布擦拭桌椅、檯面的灰塵,這些灰塵中都藏著致病的細菌。同時也要盡量避免過多的來客,因為他們身上也可能帶有各種病菌,對於嬌嫩的小嬰兒來說,很可能就會成為危害健康的大敵。父母或常住的家人,在外出回來的時候,也要做好清潔工作,避免寶寶感染病菌。 洗澡的注意事項。給新生寶寶洗澡,最重要的幾點就是, 一,溫度:室溫24~28度,水溫38~40度為宜; 二,注意別著涼:沾了水的皮膚會更加覺得冷,所以家長們的動作一定要快; 三,避免耳朵進水,臍帶脫落前不要沾水; 四,褶皺處著重清洗(脖子、屁股、腋窩、大腿根、腿窩等); 五,無需用肥皂,清水即可。 讓寶寶自己躺會兒。在排除了飢餓、困、尿布濕等原因之後,如果你抱著寶寶,寶寶還是哭鬧著安靜不下來的話,你可以試著不要一會兒把他抱在懷里,一會兒又扛在肩上,並且搖來搖去,因為,敏感的嬰兒在每次改變抱姿的時候,都要重新調整和適應,有些時候寶寶們更希望安安靜靜地躺在小被子里,享受一份安恬。選一個合適的姿勢一直抱著他或者把他輕輕地放在床上,然後溫柔地跟他說說話或者索性陪他安靜地躺一會兒。 寶寶睡了 不要抱睡。很多父母都是習慣哄抱著寶寶睡覺,等待他睡熟了,再放在床上。這樣做不僅會使寶寶睡得不深,身體不得舒展,影響睡眠質量,也不利於寶寶呼吸換氣,影響新陳代謝。而且很容易使寶寶養成抱睡的習慣,也嚴重影響了大人的休息。所以最好是能夠讓寶寶在吃飽了奶之後,舒舒服服地躺在床上自然入睡。 變換睡姿。對於睡姿的討論由來已久,雖無定論,但大致的看法也不外乎這樣幾個:仰卧,利於寶寶的面部五官長得比較端正、勻稱,但嗆奶容易嗆到氣管或流入耳朵;右側睡,是通常大人也提倡的睡姿,利於肌體放鬆,對器官壓迫不嚴重,但對於小短胳膊小短腿的寶寶來說卻是不易保持的姿勢;俯卧,有利於頭部面部輪廓的塑型,歐美人認為還有益於大腦的發展,但很容易造成窒息的危險。總之,除了一般的安全和健康的因素要考慮之外,父母們也可以「因材施教」,如果父母都是寬臉盤,俯卧是可能有利於抗拒遺傳效果,使寶寶擁有瘦窄臉型的好方法之一。 寶寶醒了 包括撫觸在內的肌膚之親。新生兒是通過氣息和聲音認識媽媽的,盡管如此,媽媽還是應該用一些時間,和寶寶不受打擾地在一起,抱抱他親親他,輕輕地和他說話,以便互相能更好地認識。給寶寶做撫觸有利於刺激嬰兒神經發育,改進睡眠質量,刺激食慾,對於小寶寶的身體健康十分有利。包括撫觸在內的這種肌膚相親,更是親子交流的好方式,充分傳遞給寶寶愛的信息,讓寶寶感覺安全、溫馨、愉悅,對於心理健康也十分有利。同時,父母抱著寶寶走走,看看,寶寶的視野更開闊,受周圍環境的刺激也更多,這對他的大腦發育很有好處。 日光浴和空氣浴。日光浴有利於促進鈣質的吸收和加速新生寶寶體內黃疸的消褪;空氣浴可以幫助寶寶更快地適應外界環境,增強抵抗力。但是家長也要根據自己寶寶的情況和所在地區的季節氣候等實際情況,來判斷是否可以實施這兩浴或操作時間的長短。需要注意的是,進行日光浴時,要打開玻璃窗,因為玻璃會吸收掉陽光中大部分紫外線;另外,還要注意皮膚和眼睛的防曬。 保護眼睛很重要。新生兒的居室光線不易過強,也不易過暗,過暗也是不利於視覺的發育的。照相時盡量避免用閃光燈,它對新生兒的眼睛刺激很大,照相時盡量在采自然光充足的地方;如果不得不用閃光燈,應該避免閃光燈正對寶寶,距離也應稍遠一些,或在寶寶閉眼睡覺時照也可以。 短暫而有意義的游戲。寶寶醒著的時間可真是不長,趁著他醒的時候(比如剛洗完澡的時候)你可以跟他做些游戲,增進親子溝通也刺激寶寶生長。比如為他輕輕地唱歌,拉著他的小手隨著旋律搖盪,為他的小胳膊小腿按摩按摩,點點他的小手指小腳趾等等,這些小游戲會讓寶寶在醒著的時候非常愉快。 TIPS: 告別了在媽媽肚子里被照顧得無微不至的生活,新生寶寶的身體發生了很多變化,用以適應這個新的生存環境: * 呼吸從水中轉為陸上。在寶寶還沒有來到世上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呼吸了。在出生的過程中,寶寶肺中的大部分羊水都被擠壓出來了。而後,在寶寶出生後的第一口呼吸中,空氣也會把其餘的羊水從肺葉中擠出。有些新生兒在剛出生的時候,皮膚有些發藍,但是當他能正常呼吸的時候,由於得到了足夠的氧氣,膚色開始變得正常。 * 血液循環重新調整。當寶寶的臍帶被剪短的時候,他的循環系統隨之發生變化。此前,寶寶的兩個心房同時為身體供應血液,而現在左心房把血液供往肺和身體的其他器官,右心房將「用過」的血從肺里收回來。 * 身體的保溫系統開始工作。出生的過程意味著周圍的環境從37度變成25度,這個時候寶寶的脂肪層和大腦里的溫度調節系統開始工作,以保證體溫不會降低。 * 寶寶現在要自己吃飯了。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寶寶是通過臍帶獲得養分的。好在有吮吸反射,因此吃飯不成問題。大多數的寶寶在出生後,就能夠從媽媽的乳房那裡得到足夠的「糧食」。
⑦ 寶寶剛出生怎麼護理
寶寶剛出生怎麼護理
寶寶剛出生怎麼護理,新生兒的日常作息都是父母需要關心的,調整好新生兒的作息才能更好的成長,這時候是離不開父母的精心呵護的,下面為大家分享寶寶剛出生怎麼護理。
嬰兒的生活有什麼特點呢?
斷臍之後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在宮里是靠母體供應營養、供應血液。新生兒是人離開母體,獨立生活第一個時期,首先有幾個改變,第一個從宮內到宮外,原來在母親子宮里是一個很舒服的環境,周圍有羊水保護著,溫度、濕度各方面不會發生大的改變,是比較恆定的環境。出生以後就變化了,要面對外界環境,外界環境溫度、濕度、空間的生物都對他產生影響。他要適應這樣的環境。
他在母體里是靠母親供應營養,幫助他生活的,出生下來以後,這些功能都靠他自己完成。在胎兒,除了營養,有些毒素、身體代謝一些產物,也都靠母體的胎盤運輸出去,出來以後,這些東西母親幫不了他,就得靠自己。第三個,他還要成長。一個是適應環境,第二個獨立生活,第三個還要成長,要發育。
嬰兒剛出生怎麼護理?
1、保暖 為新生兒做檢查及護理時,必須注意保暖,特別是在寒冷的冬季。在中間溫度下(24℃~25℃),身體只需通過血管舒縮的變化即可維持正常體溫,不需出汗散熱或加速代謝產熱,此溫度最有利於新生兒的健康。
2、預防感染 護理新生兒時,要注意衛生,在每次護理前均應洗手,以防手上沾污的細菌帶到新生兒細嫩的皮膚上面發生感染,如護理人員患有傳染性疾病或帶菌者則不能接觸新生兒,以防新生兒受染。如新生兒發生傳染病時,必須嚴格隔離治療,接觸者隔離觀察。產母休息室在哺乳時間應禁止探視,以減少新生兒受感染的機會。
3、皮膚護理 出生不久的新生兒,在臍帶未脫落前,盡量不用盆浴,而採用乾洗法為新生兒擦身。臍帶脫落後,則可給予盆浴,宜用無刺激性的嬰兒專用香皂,浴後要用干軟的毛巾將身上的水吸於,並可在皮膚皺褶處塗少許香粉。
每次換尿布後一定要用溫熱毛巾將臀部擦乾凈,有時因尿液刺激使臀部皮膚發紅,這時可塗少許無菌植物油。寒冷季節臀紅明顯時,還可用電吹風在紅臀局部吹烤,每日3~4次,每次5~10分鍾(電吹風不可離皮膚太近,以防燙傷)。
4、五官護理 應注意麵部及外耳道口、鼻孔等處的清潔,但勿挖外耳道及鼻腔。由於口腔粘膜細嫩、血管豐富,極易擦傷而引起感染,故不可經常用勁擦洗口腔,更不可用針、特別是不潔針去挑碾牙齦上的小白點——上皮小珠(俗稱「馬牙」或「板牙」),以防細菌由此處進人體內而引起敗血症。
5、衣服 新生兒皮膚又細又嫩,所以要給新生兒柔軟、寬松的衣服,舊衣服可能會更好一點,但一定要洗干凈。衣服不宜扎得過緊,以防損傷皮膚。
6、哺乳新生兒娩出後如母體狀況良好,應盡可能在產後半小時內給予母子皮膚接觸並讓新生兒及早吸吮,這不僅使得出生後的寶寶較早地獲得營養的供給,同時也可促進母親乳汁的分泌。
7、預防接種:新生兒的預防接種,主要是卡介苗,一般在出生後一周內接種。
1、臍部護理
新生兒的臍帶,一般1-7天後脫落。臍帶未脫落前要注意檢查包紮臍帶的紗布有無滲血。臍帶脫落後,臍孔窩里如發現有血水或人膿,有滲出物可塗75%酒精,保持乾燥,及時去醫院治療。
2、保溫
因為新生兒調節體溫的功能差,易受冷引起肺炎、感冒等病,故要保持理想的室溫。一般以攝氏20-24攝氏度為宜。早產兒的體重越低,越要注意保暖。可以用熱水袋,有條件的可用空調設備取暖。
3、口腔衛生
新生兒口腔粘膜柔嫩,血管豐富,較乾燥。於上齶中線兩旁及牙齦切緣上常可見黃白小點,這是上皮細胞堆積或粘液腺瀦留腫脹所致。此小點叫上皮珠,俗稱馬牙,切勿挑擦,挑擦後輕者可引起局部潰爛,重者可引起敗血症。
4、呼吸道護理
新生兒的呼吸特點是淺而愉,節律不同,因此必須保持新生兒呼吸道通暢。如鼻腔內有粘液,可用消毒棉花輕輕擦去。感冒時,常引起嚴的鼻塞,影響吃奶,可在吃奶前用0、5%的麻黃素溶液,每次一滴,嚴禁用成人的滴鼻凈葯水,以免中毒。
5、洗澡
新生兒新陳代謝旺盛,經常洗澡可使皮膚清潔,改善血液循環。洗澡洗頭面部、頸部,然後洗全身。要注意耳後、頸、腋下、肘部、腹股溝等皺褶處的清潔衛生。女嬰外陰部沖洗由前到後,防止肛門周圍的糞便污染陰道及尿道。洗完澡後要用干毛巾擦乾身體,並在皮膚皺褶處撲上嬰兒用粉。
6、皮膚護理
出生不久的新生兒,在臍帶未脫落前,盡量不用盆浴,而採用乾洗法為新生兒擦身。臍帶脫落後,則可給予盆浴,宜用無刺激性的嬰兒專用香皂,浴後要用干軟的毛巾將身上的水吸於,並可在皮膚皺褶處塗少許香粉。
每次換尿布後一定要用溫熱毛巾將臀部擦乾凈,有時因尿液刺激使臀部皮膚發紅,這時可塗少許無菌植物油。寒冷季節臀紅明顯時,還可用電吹風在紅臀局部吹烤,每日3~4次,每次5~10分鍾(電吹風不可離皮膚太近,以防燙傷)。
7、五官護理
應注意麵部及外耳道口、鼻孔等處的清潔,但勿挖外耳道及鼻腔。由於口腔粘膜細嫩、血管豐富,極易擦傷而引起感染,故不可經常用勁擦洗口腔,更不可用針、特別是不潔針去挑碾牙齦上的小白點——上皮小珠(俗稱「馬牙」或「板牙」),以防細菌由此處進人體內而引起敗血症。
護理新生兒初步要注意以下要點:
1、體位
除媽媽抱起餵奶外,新生兒整日卧床休息。應保證有足夠睡眠時間,每日在20小時以上。最好採取側卧位,尤其餵奶後應向右側卧,平時採取左側卧。經常變換體位,可防止睡偏頭。仰卧不安全,此種體位,如漾奶時,可引起窒息。可不必枕枕頭,如枕時枕頭的高度應大致同肩寬,更不能用硬枕頭來矯正頭形。
2、注意居住環境
居住環境要特別注意兩個因素:第一是通風因素。新生兒的居住環境要求有適當的通風氣流,同時要避免傳統房屋坐南朝北格局的穿堂風;第二是噪音因素。高分貝、刺耳噪音要注意隔離,以免對寶寶的聽覺器官造成傷害。
3、注意冷熱護理
因為新生兒體溫調節機能差,因此,冬天要保暖,夏天要防暑降溫,平時要根據氣溫的變化及時增減衣服。
4、要保證充足睡眠
經常變換新生兒的睡姿,以防止頭顱變形。
5、處理特殊生理現象
如所謂的新生兒「馬牙」、女嬰出生後數天內陰道有粘液或血性分泌物,紅尿、乳房腫大、紅斑、色素斑以及生理性黃疸(出生後2-3天出現)等,這些過幾天後就會自然消失,不必特殊處理。如果時間較長或有其它不良反映,則應去醫院檢查。
1、心理調適
新生兒已有視、聽、嗅、觸等感覺和肌張力活動等表現,不舒服時常以哭泣的辦法與外界勾通,吸引父母的注意。因此,父母要將新生兒作為一個會聽話的'孩子對待,多和他談話,玩耍,並給予各種感官刺激,如親吻,撫摸等,使其有安全感,滿足感,這樣有助於孩子身心健康地發展。
2、居室通風
居室應選擇朝南向陽的房間,冬天室溫最好保持在15℃左右,經常濕式掃地及開門窗通風,並避免太多的人出入,保持居室清潔衛生。
3、加強護理
新生兒用具要專用,衣被、尿布要選擇柔軟,吸水,透氣性好的淺色純棉布,勤洗勤換,日光下曬干。每日要洗澡更衣,保持皮膚清潔、舒適,洗澡的水溫以不燙手背為宜,一般40℃-45℃,環境溫度以22℃為宜。保持臍部清潔,乾燥,每次洗澡後用2%碘酊消毒臍帶殘端,直至臍帶脫落,乾燥無滲液。
臍部不宜塗用香粉等,以免異物刺激,導致感染。每次大便後要用清水沖洗臀部,並用紗布吸干,保持局部清潔乾燥,尿布應放平整,以防紅臀發生。若發生紅臀,可用5%鞣酸軟膏塗擦。
保持耳道和耳後清潔,防止淚水用嘔吐物流入耳道,引起中耳炎。新生兒眼部有時可見膿性分泌物,這是由於產道細菌感染所致,可用刺激性小的抗生素眼葯水外用,每日2-3次,每次1-2滴。新生兒口腔粘膜嬌嫩,易受損傷而感染,故不宜擦洗口腔。
4、母乳喂養
母乳經濟、方便,營養成分易被新生兒吸收,且富含抗體,又能增進母嬰感情,故以母乳喂養為佳。每次哺乳前應清洗乳頭,左右交替哺乳,以利乳汁分泌。哺乳後應將嬰兒豎抱起,輕輕拍背,以排出吸入的空氣,預防嘔吐。
提倡按需哺乳,孩子有飢餓性哭鬧時也應哺乳,且餵奶間隔時間不宜超過3小時。當出現體重增長緩慢及尿量減少時,應考慮母乳喂養不足,在添加牛乳的同時,仍要堅持母乳喂養,乳的母因病不能哺乳時可考慮用牛乳喂養。根據嬰兒的消化能力及體重,可配製3∶1或4∶1牛乳,滿月後可喂全奶。
5、適時保暖
新生兒衣被宜輕鬆柔軟,保暖性好,不宜穿很多衣服或包的太緊。睡覺時不能蒙被。洗澡、換衣、換尿布、餵奶時要注意保暖,防止受涼。
新生兒的家庭護理不僅需要細心和耐心,更需要科學性。若護理不當,可招致新生兒疾病的發生,從而危害嬰兒身心健康及生命質量。若新生兒有其它異常情況時,應及時去醫院檢查,治療,以免誤事。
剛出生的嬰兒的喂養方式
1、母乳喂養
母乳,是媽媽送給寶寶最珍貴的禮物。如何讓寶寶吃上最優質的母乳?這需要媽媽在母乳喂養時掌握正確的姿勢和步驟,還要留意哺乳期內的一些飲食秘訣與禁忌等。為了寶寶健康,母乳喂養的媽媽可得多注意自己的身體哦。
2、人工喂養
人工喂養是當母親因各種原因不能喂哺嬰兒時,可選用牛、羊乳等獸乳,或其他代乳品喂養嬰兒。人工喂養需要適量而定,否則不利於嬰兒發育。
3、混合喂養
混合喂養是在確定母乳不足的情況下,以其它乳類或代乳品來補充喂養嬰兒,使嬰兒吃飽,維持他的正常生長發育。混合喂養雖然不如母乳喂養好,但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證媽媽的乳房按時受到嬰兒吸吮的刺激,從而維持乳汁的正常分泌,嬰兒每天能吃到2—3次母乳,對嬰兒的健康仍然有很多好處。
⑧ 人生下來不是一歲
來來來,聽我一言。
一生下來,不到1年,虛歲1歲,但不能說滿一歲啦。
1年到了,滿1歲進2歲(虛歲是2歲)
明白嗎?
嬰幼兒年齡的劃分
把孕滿28周至產後滿7天這一時期稱為圍產期;這一時期內的胎、嬰兒稱為圍產兒。
新生兒指出生至滿28天
嬰兒期指出生不滿1歲的孩子。
幼兒期指1周歲至不滿3周歲的兒童。
學齡前兒童是指:3周歲至不滿7周歲的兒童。
--------------------------------------------------------------------------------
小兒生長發育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又具有一定的階段性。據此,可劃分為不同的年齡期。不同的年齡期各具有一定的特點,了解各年齡期的特點及保健措施,將有助於掌握小兒特點及保健措施,小兒時期大致劃分為6個年齡期,各年齡期的主要特徵和保健教育原則如下:
(一)胎兒期:妊娠前8周為胚胎期,第9周到分娩為胎兒期。自孕期28周至出生後1周為圍產期。遺傳因素、孕期感染、中毒、孕婦營養、心理狀態均為影響胎兒發育的因素。孕婦的保健,充分營養供應,預防感染,保持良好的的精神狀態,定期檢查均有助於胎兒的發育。圍產期小兒死亡率約佔新生兒死亡率的70%,因此尤其應重視圍產期保健,防止胎內感染和早產,必要時進行羊水脫落細胞染色體以及其它生化檢查,對某些遺傳性疾病和先天性畸形作出產前診斷,並採取相應措施,可減低圍產期小兒死亡率。
胎兒期的保健措施包括孕婦咨詢、孕母營養、孕母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如弓形體、巨細胞病毒、風疹、皰疹病毒以及梅毒等)、高危妊娠的監測及早期處理、胎兒生長的監測及一些遺傳性疾病的篩查等。
(二)新生兒期:從胎兒娩出、臍帶結扎後至滿28天。新生兒期是胎兒出生後生理功能進行調節並適應宮外環境的時期,其問題多由於適應不良所引起,如環境過冷、過熱均不相適應。其它如先天性缺陷、早產、畸形等。新生兒期免疫功能不足,皮膚粘膜及其它屏障功能差易於感染。生長發育快而消化功能差,故開始喂養起即應十分重視逐漸適應其消化功能等。
新生兒期的保健措施重點是合理喂養,最好選用母乳喂養,保護隔離,預防感染,近年來強調產婦與新生兒即刻接觸並於數小時內開始哺乳,不僅可以促進母乳分泌,而且對建立母嬰相依感情有重要作用。
(三)嬰兒期:自出生28天至1歲,此期以乳類為主食,生長發育迅速,如身長增長50%,體重增加200%,頭圍增加30%,開始出乳牙,能坐,會爬並開始學走,其生理功能仍在發育中,如此快的生長發育就需要的足夠的營養供應,而消化功能不足,免疫功能差,易患急性感染性疾病及消化功能紊亂,營養不良等。
嬰兒期保健措施:提供母乳喂養,合理人工喂養及時添加輔食,有計劃地進行各種預防接種,注意預防呼吸道感染,促進正常生長發育。
(四)幼兒期:1~3歲。該期生長發育速度減慢,大腦皮質功能進一步完善,語言表達能力逐漸豐富,模仿性增強,智能發育快,要求增多,能獨立行走、活動,見識范圍迅速擴大,接觸事物增多,但仍缺乏自我識別能力。感染性疾病及傳染病多。
保健措施:進行合理喂養並養成良好的飲食及衛生習慣,進行語言訓練及早期教育,注意安全護理及預防傳染病。
(五)學齡前期:3~6歲。學齡前期兒童的體格發育速度減慢,智能發育進一步加快,求知慾強,好問,好奇心強,自我控制能力仍差。
保健措施:本期應重視潛在智能的開發,但應循序漸進,避免強求,以適應其發育速度,是進行學前教育的重要時期。應培養熱愛勞動,愛集體的共產主義思想,仍應注意供應充分營養及安全護理。
(六)學齡期:6~12歲。學齡期兒童除生殖系統以外大部分器官已發育成熟,臟器功能特別是大腦發育更加完善,記憶力強,智力發育迅速,基本接近成人,機體抵抗力增強,感染性疾病減少,但變態反應性疾病如結締組織病、腎炎、過敏性紫瘢等增多,疾病的表現基本上與成人相似。其保健措施,更應重視思想教育,加強體格鍛煉,並宜參加適當勞動。
⑨ 365嬰兒期0-3的心理發展
嬰兒期是指個體從出生到3歲時期,是兒童生理發育和個體心理發展最迅速的時期,是人生發展的第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
一、新生兒的發展。
人的生命從受精卵開始,經歷280天的胎內發展,稱為產前期;
個體產前期分為三個階段,胚種期0-2周;胚胎期3-8周;胎兒期9-38周;
新生兒指的是出生到1個月的嬰兒。
新生兒出生後就已經具備對環境中的一些刺激做出適當反應的能力。這是先天的,有組織的行為模式,有助於有機體對環境的適應。這種最初的適應能力來自無條件反射。
新生兒的無條件反射分為兩大類:一是具有明顯的生存意義的無條件反射;二是被認為是沒有明顯適應價值的;
第一類無條件反射有:事物反射、防禦反射、定向反射;食物反射有覓食反射、吸吮反射、吞咽反射;防禦反射有眨眼反射、嘔吐反射、噴嚏反射;這類無條件反射對新生兒獲取食物、排出有害物質、注意環境中的刺激都具有重要作用。它們是有機體適應環境和保護自身的必要的反射行為。
第二類無條件反射有:抓握反射、行走反射、游泳反射、圍抱反射、巴賓斯基反射。一般認為,對新生兒沒有生物學意義,在出生後4-6個月內自行消退。
指新生兒有一套穩定的日常生活規律。在正常情況下,新生兒大都遵循著睡眠——覺醒時的活動——啼哭,這一周期性變化的生活行為模式。
新生兒的睡眠狀態是他一天中最重要的部分,發展心理學關注新生兒能否建立正常的睡眠-覺醒周期模式。
新生兒覺醒狀態是指新生兒每天都兩三個小時的覺醒狀態。這時他們會安靜的觀察周圍的事物或與母親交往,新生兒的記憶和學習就是在覺醒狀態下進行的。
新生兒的啼哭是生理需求引起的,在此次基礎上的哭泣才增加了社會交往需求的性質。啼哭首先是新生兒最早將需求信息傳遞給看護人的以總價交流手段;啼哭又是新生兒影響成人行為的強有力手段,能起到成人照顧他的導向作用。
兒童的心理是什麼時候發生的,關於心理發生的指標,有三種見解:
一、以感覺的產生為指標。持這種觀點者認為,新生兒一出生就出現心理現象,如一生下來就結束胎外環境的冷空氣刺激便會發出哭聲,這表明其具有感受各種內外刺激並作出適當反應的能力,所以出生時就有感覺,也就出現了心理;
二、以條件反射為指標。認為與生俱來的無條件反射機制一旦和環境因素相結合,使主客體之間達到協調平衡,這就意味著新生兒的心理機能開始發生作用。
三、以出現明確而穩定的條件反射為指標。認為,無條件反射是機體的生理機能,具有刻板性質,而條件反射既是生理現象也是心理現象。條件反射的形成表明,嬰兒能將環境中的兩個刺激相互聯系,使其對刺激的反應具有了多樣性和選擇性。
一、嬰兒大腦的可塑性、可修復性
嬰兒大腦的可塑性。嬰兒期大腦的發展並不是單純由先天排定的成熟程序確定,而是在後天環境的作用下可以發生改變。研究表明,大腦的發展是生物因素和早期經驗兩者結合的產物。過去學者認為嬰兒大腦的生長是一個恆定的過程,當其發展到一定水平就不在有變化,現在的研究發現,嬰兒大腦的大小和功能都受後天經驗的影響和制約。大量的實驗結果表明,剝奪動物的早期經驗會導致中樞神經系統發展停滯甚至萎縮,冰溝城永久性傷害。早期營養不良,也會對嬰兒大腦的生長產生嚴重的影響。
嬰兒大腦的可修復性。嬰兒大腦的某一部分損傷,其本身可以通過某種類似學習的過程獲得一定程度的修復。研究發展,嬰兒早期大腦具有良好的修復性。通常認為大腦受到損傷時難以再彌補的。因為出生後,腦細胞的數量就不會在增殖。現在發現大腦具有一定的補償能力。一側腦半球受損傷後,另一側腦半球會產生替代性功能。
二、嬰兒的動作發展
(1)動作發展對嬰兒發展的意義。嬰兒期動作發展非常迅速。動作不等同於心理,但是動作與活動與心理發展之間存在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對嬰兒心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動作是嬰兒心理發展的源泉。嬰兒對世界的最初認識源於動作。嬰兒先天具有一系列動作反應模式,他們最初的認識活就是這些動作與感知覺結合的結果。動作是嬰兒認識世界的主要渠道,離開動作,嬰兒的心理發展就無從談起。
動作是嬰兒心理發展水平的指標。動作是嬰兒心理發展水平的外部表現,嬰兒的心理發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動作反應出來的。所以研究者格賽爾等把動作的發展作為評估嬰兒心理發展水平的一個指標。
動作的發展使嬰兒獲得探究環境的新手段和主動權。隨著動作的發展,嬰兒探究環境的能力不斷更新。如從只能仰躺著看物,到坐起平視觀察物體,再到爬行和行走時能夠多方位審視物體。
動作的發展,令嬰兒越來越能掌握探究環境的主動權。手的抓握機能的發展,使嬰兒操作物體的主動性日益增加;通過爬行和獨立行走,嬰兒能夠主動地接近和探索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這些都為促進發展個體活動和自主性提供了必要條件。
動作的發展促進嬰兒認知和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隨著動作能力的發展,嬰兒與周圍人的交往從依賴、被動逐漸向具有主動性轉化。動作的發展可以誘導嬰兒社會交流能力的發展。
(2)嬰兒的主要動作發展。
嬰兒的主要動作是手的抓握機能和獨立行走。
手的抓握技能發展的要點是五指分化和手眼協調。到嬰兒末期,手擺弄物體的動作向精細化都和協調化發展,這有助於培養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
獨立行走時嬰兒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到嬰兒末期,對行走動作變得手鏈和自如。這使嬰兒移動身體由被動轉為主動,使行動有了相當的主動性,明顯地擴大了認知范圍,增加了與人交往的主動性。
嬰兒動作發展遵循著最普遍的原則和順序。有從上到下發展的頭尾原則,由內向外發展的近遠原則,還有從大動作大小動作精細動作發展的大小原則。
影響嬰兒動作技能的因素有成熟程度,刺激物的支持,環境提供的動作活動機會,成人激發嬰兒掌握操作事物的技能和探究環境的願望及母親的撫養方式等。
指咋環境中獲得經驗,由經驗引起行為的變化。嬰兒生來就具有學習能力,這是來自先天的生物學准備。現代研究表明,嬰兒學習活動的最早表現是在胎兒末期。
這個時期可以接受語言和音樂等外界刺激物的刺激作用,從而獲得一定的經驗。出生後,在對其施加同樣的刺激,會對有關行為產生影響。所以說,嬰兒學習活動最早發生的時間是胎兒末期。
嬰兒學習能力的主要表現如下:
一、模仿學習:
模仿是嬰兒的一種天生學習能力。國外研究發展,出生兩三天至二十天左右的新生兒就能模仿人的面部表情。
二、條件反射學習方式:
是嬰兒最基本的學習方式。研究表明,嬰兒出生數天後就能建立其條件反射。最早的條件反射是新生兒對母親抱起餵奶的姿勢做出食物性條件反射,將餵奶姿勢變成乳汁即將到口的信號。
三、偏好新穎刺激的學習方式
將同一刺激不斷地重復呈現給嬰兒,嬰兒對它的反應強度越來越弱,乃至不再注意。這時在呈現給他一個不同於前者的新刺激,嬰兒的反應前度變馬上提高起來。這就是嬰兒注重並偏愛心氣事物的學習能力。嬰兒的這種學習能力是習慣化和去習慣化的研究新方法提出的。
包括感覺、注意、記憶、思維等認知過程。嬰兒期是各種認知能力發展最迅速的時期,嬰兒認知能力發展的研究受到普遍重視,現代研究取得了非常豐富的成果。
一、嬰兒的感知覺發展
感知覺是個體認知發展中最早發生,也是最先成熟的心理過程,所以說感知覺是嬰兒認知的開端。他們通過感知覺獲取周圍環境的信息並以此適應周圍環境。嬰兒感知覺活動不是被動的,其突出特徵在於它是主動的、有選擇的心理過程。
嬰兒感覺的發展。
視覺技能的發展。人對周圍環境的信息大多數是通過視覺系統獲得的。視覺主要是針對物體所展現的復雜信息的察覺和辨認。眼睛察覺和辨認刺激物需要具備一定的視覺技能,主要有視覺集中、視覺追中運動、顏色視覺、對光的察覺、視覺敏銳度。
聽覺技能的發展。聽覺是嬰兒從外部環境獲取信息,認知和環境適應的重要手段。嬰兒的聽覺發展包括聽覺辨別能力、語音感知、音樂感知、和視聽協調能力等。
嬰兒知覺的發展。
嬰兒知覺的發展表現為各種分析器的協調活動,共同參加對復合刺激的分析和綜合。它是對來自周圍環境的信息的察覺、組織、綜合即解釋。
跨感覺通多的知覺。指嬰兒將從不同感覺通道獲得的信息整合起來的知覺的能力,它是多種感覺形式協同活動而產生的知覺。最明顯的表現形式是手眼協調和視聽協調。
模式知覺。指嬰兒在知覺一個圖形時,不僅知覺到它的各個組成部分,而且能將這些部分知覺為一個有機的整體。這種知覺能力是通過「視覺偏愛程序」揭示的。
深度知覺。吉布森運用視覺懸崖裝置研究嬰兒的深度知覺。實驗結果發現約從六個月開始,嬰兒就具有深度知覺。後來的研究進一步表明,兩個月的嬰兒也對深度不同有反應。這說明嬰兒的深度知覺不大可能是後天經驗的產物。
盡管研究發展嬰兒有一定的先天知覺能力,但是嬰兒知覺的發展和完善,在很大程度上還需要後天的經驗的作用。近些年來,發展心理學的研究發現,新生兒、嬰兒具有了不起的反應外界刺激和適應環境的能力。當人們發現嬰兒具有驚人的感知覺能力時,便驚呼新生兒並非新手,有本事的嬰兒。有學者認為感知覺發展的關鍵期中,經驗因素與成熟因素之間相互作用,共同促進知覺的發展和完善。因此,嬰兒期是個體感知覺發展你的最重要時期,也是感知覺發展最迅速的時期,更是對兒童感知能力發展的干預和訓練的最寶貴時期。
二、嬰兒注意和記憶的發展
嬰兒的注意。最早表現在先天的定向反射(將頭轉向聲源),這實質上是不隨意注意的初級形態。
嬰兒的注意發展從不隨意注意發展到隨意注意:從受客體刺激物的外部特徵所制約發展到受主體內在心理活動控制。
嬰兒注意的發展趨勢主要表現在注意內容的選擇性:
受刺激物外部特徵的制約。傾向於注視他們天生偏好的圖形和適合個體接受水平的刺激物。
受知識經驗的支配。容易注意與已有經驗不相匹配的新異刺激,能夠進行主動探索。
注意受言語的調節和支配。言語的產生和發展使嬰兒的注意增加並拓展了重要的領域。這可以使嬰兒按詞彙名稱、言語指示乃至任務的要求調節自己的注意指向。
嬰兒的記憶。記憶發生的時間,長期以來人們普遍認為記發生在嬰兒出生之後的新生兒期。近些年研究發展,人類個體記憶發生的時間是胎兒末期。
按記憶內容分為情緒記憶、動作記憶、表象記憶、詞語記憶。
在12個月之前,嬰兒的記憶主要是情緒記憶和動作記憶。在這個階段嬰兒適應環境的主導方式是感知動作,而與生俱來的各種情緒是他們適應環境的心理承擔者。因此在適應環境的活動中,他們的記憶發展便以情緒記憶和動作記憶為主導。
在12個月之後,感知動作活動開始內化為表象,並具有了一定的符號表徵功能;他們逐漸掌握詞彙和母語的基本語法,並能與人進行相應的言語交流,於是這個階段的嬰兒記憶發展的主要內容便是提升到以表象記憶和詞語記憶為主導的水平。
三、嬰兒的加工整合信息能力與問題解決能力的發展
加工整合信息能力的發展。近年來,學者提出,嬰兒已經具有整合信息並分類編碼的加工能力。研究者用習慣化和去習慣化的新技術進行研究,他們向嬰兒呈現一系列刺激(這些刺激屬於同一類別范疇),如果嬰兒辨認出這些刺激是同一類的,就會產生習慣化。這時再向嬰兒呈現另外的刺激,若產生去習慣化,就表示嬰兒能夠區分不同的類別。結果發展9-12個月的嬰兒就能將食品、動物、交通工具等分別分類。這種分類能力的出現,說明嬰兒具有加工整合信息的能力。
問題解決能力的發展。我國學者探究嬰兒問題解決行為的特點與發展,結果發現,8-11個月嬰兒的問題解決過程經歷三個階段;其一,無效嘗試、其二,有效嘗試,其三,無須嘗試而直接成功。這些嬰兒解決同一問題的方法策略也隨月齡增長而發展。
這些最新研究成果,刷新了人們對嬰兒解決問題能力的認識,揭示了嬰兒積極主動地探究周圍環境,能將客體分類編碼,揭示了嬰兒在解決問題過程匯總嘗試行為和策略的發展。
言語在嬰兒認知和社會性發展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並且對兒童心理發展具有重大而又深遠的影響。言語發展是嬰兒心理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
嬰兒的言語發展分為語音的發展、語義的發展、語法的發展、語用的發展。
嬰兒的發音。 發音的階段性,分為三個階段:
0-4月 簡單發音階段。指單音節發音階段,嬰兒以發出基本的韻母為主,很少有聲母。
4-9月 連續音節階段。指多音節階段,嬰兒能夠連續重復的發音,是發音活躍期。這個階段開始主動地用發音引起成人的注意,並通過發音與成人進行有往來的交流。
9-12月 學話萌芽階段。指咿呀學語階段,嬰兒能夠將不同的音節連續的發出,出現了聲調的起伏變化,聽起來是在說話,只是沒有明確的意義和指向。
嬰兒發音的特點。 一是不同民族和國家的嬰兒最初的發音呈現普遍的規律性;二是嬰兒真正掌握沐浴的各種發音,要到第一批詞出現時才能開始;三是3歲左右的嬰兒基本上能掌握母語的全部發音。
嬰兒詞彙的發展。詞彙量的發展,1-1.5歲之間掌握第一批詞彙,其數量在50-60之間。3歲兒童的詞彙量增加到1000個左右。
掌握詞彙的特點。嬰兒的詞彙是從熟悉的事物名稱開始的,所涉及的詞彙范圍有人、食物、玩具、動物、交通工具等。嬰兒理解的詞義與成人不盡相同,或擴大詞義或縮小詞義,或部分與成人的理解重疊。
嬰兒句子的發展。經歷從單詞句到多詞句、從簡單句到復合句的發展過程。
嬰兒與成人之間得以言語交往。 是幫助兒童的重要方式,我們需要了解交往的內容、重要環節和注意事項。
嬰兒與成人之間的前語言交往。在第一個詞彙出現之前,兒童與成人的前言語交往就已經開始,這時的交往主要利用手勢。手勢的作用主要有兩個, 一是把聽話人的注意指向特定的物體和事件,二是要什麼東西。這說明嬰兒有明顯與成人交往的需要,因為不具備言語表達能力,就用手勢作為輔助手段,也表明兒童與成人交往不僅是習得言語的必要條件,也是促使他們學習言語的一種動力。
嬰兒與成人的言語交往。說出的是他所知道的東西和表達其願望及要求的內容。有人說,嬰兒幾乎永遠說他已經知道的東西。嬰兒所知道的東西有,自己能活動的東西;可以讓它活動起來的東西;能夠給予和接受的東西;能盛物、能使用的器具、工具等。這顯示嬰兒已經能夠把自己關於物體,物體的屬性間關系的知識按類別組織起來,運用所掌握的詞彙與人進行交流。
成人與嬰兒的言語交往。重在言語的表達策略與技能。成人與和嬰兒的言語交往,實際上是語言教育課,教育活動需要適應對象的接受水平並能夠促進其發展。教育的性質是師生互動、親子互動。為此,為促進理解和溝通,成人與嬰兒進行言語交往時,要採取必要的規則和語用技能。
與嬰兒言語交流的內容:貼近他們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一般限於眼前的事物。如對孩子正在做的事情進行指導或作出評論,要求孩子說出物體的名稱,特徵和功能;向孩子指出他正在操弄的各個物體之間的關系等;
適應嬰兒言語發展水平的交流技能:要想引起嬰兒的注意和興趣,必須採取誘導注意的方法,如教他的名字;運用感嘆詞;調整說話的語調等;
適合於嬰兒說話的語用技巧:句子要簡短、且基本上合乎句法;語速減慢,這要靠增加停頓,而不是靠每個詞的發音拖長;話語多重復等。
採用互動方式和促進發展的策略:要把孩子看作是與其對話的交談對象;為了表情達意,對話時還應輔以姿勢、游戲、演示、示範等活動;注重於嬰兒進行問答式對話;當孩子說出單詞句和雙詞句時,成人把他說的內容加以擴展和引申,如孩子說「爸爸班」,媽媽就要說「爸爸上班去了」。兒童言語能力的發展是與生俱來的言語學習潛能與後天教育相互作用的結果。促進兒童言語發展,首先要提高他們的認知能力,通過多種形式增加與兒童交談的機會等,把先天提供的言語發展的可能性轉化為言語發展的現實性。
語法的獲得。研究表明,1.5~2.5歲是嬰兒掌握母語基本語法的關鍵期,3歲的嬰兒基本上掌握了母語的語法規則系統。也就是說,兒童在出生後的頭3年就掌握了人類的復雜語言。
後天學習理論強調後天環境對兒童的言語獲得起決定作用;
看先天成熟理論強調先天因素對兒童的言語獲得其決定作用;
主體與環境相互作用理論主張兒童的言語獲得是主體的先天能力和後天環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我國分析,提出影響兒童言語獲得因素:
人腦的結構和機能是人類語言發展的生物性前提;
認知發展是句法發展的的基礎;
兒童與周圍人的言語交往時句法獲得的必要條件;
對承認語言的學習和選擇性探索語法規則,不斷地提出假設、檢驗和修正假設,以獲得正確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