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活日常 > 鋼琴家都是怎麼生活的

鋼琴家都是怎麼生活的

發布時間:2023-01-24 08:32:20

❶ 舒伯特的生活經歷

1797年1月31日,舒伯特出生於維也納近郊的里希田塔爾。他父親弗朗茨·西奧多·弗洛瑞安(Franz Theodor Florian)是一個莫拉維亞農夫的兒子,是一個教區學校的校長。他的母親伊利莎白·維茲(Elizabeth Vietz)在結婚前是一個女僕。舒伯特連他在內共有15名兄弟姊妹,不過這15人當中,有10名在出生後不久就病死。他們的父親是一位知名的教師,同時也是一位業餘音樂家,將自己的音樂知識都傳授給了兒子。

從五歲開始,舒伯特就隨父親開始學習,六歲時開始進入學校上課,他的音樂的啟蒙也從那時開始。父親教導他小提琴的基礎,當他七歲時,師從霍爾澤教堂的樂隊長-- 邁克爾·霍爾澤,學習音樂。可是霍爾澤根本教不了他,要教的內容他早就會了。所以上課的內容變成了聊天,或者經常就是霍爾澤目瞪口呆地看著舒伯特,吃驚的 說不出話來。小舒伯特從一名學徒工那裡學到更多的東西。那個學徒工曾帶他去臨近的一個鋼琴倉庫,給他以比他貧窮的家庭所能給予的更好的樂器練習機會。他的早年教育更顯不足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在那個年代,一個作曲家如果自己不是一個在公眾面前的出色的演奏家,那他成名的機會幾乎微乎其微。這樣看來,他童年的音樂啟蒙教育是不夠他踏上音樂家之路的。
1808年8月,他考進了皇家神學寄宿學校,並在皇家教堂童聲合唱團里唱歌。在那裡舒伯特開始接觸了莫扎特的序曲和交響曲。正是大量不斷地接觸各種各樣的曲譜,以及經常去歌劇院聽歌劇,舒伯特開始為他的後來的音樂造詣打下堅實的基礎。
同時,他的天賦引起了當時頂級作曲家安東尼奧·薩列里的注意,薩列里決定教授他作曲和音樂理論。舒伯特早期的室內樂很有特點,後來人們知道他家在周日和節假日經常演練弦樂四重奏,他的兩個兄弟拉小提琴,他父親大提琴,舒伯特自己拉中提琴。這正是他後來為之譜曲的業余合唱的雛形。
他在寄宿學校後來的時光里,又陸續寫了很多室內樂,幾首歌曲,一些鋼琴曲片斷,一首Kyrie (D.31)和Salve Regina (D.27),一首風琴octet(D.72/72a) - 據說是悼念他1812年去世的母親。一首cantata (D.110),words and music,for his father's name-day in 1813,和他的畢業作品 - 生命(life),他的第一首交響曲(D.82)。 在1813年底他離開了寄宿學校,同時為了避免服役便去了他父親的學校作為底班的教師。此時他的父親也與一位來自近郊 Gumpendorf 絲綢商人的女兒Anna Kleyenboeck再婚。其後的兩年裡年輕的舒伯特忍受著繁雜的工作,他倒也游刃有餘。尤其是薩列里一直對他單獨教授作曲。可以說薩列里是教他時間最 長也是對他最有影響的老師。因為薩列里是頭一個將Biedermeier(指1815-1848)風格溶入維也納教堂音樂的作曲家,所以舒伯特早期作品有 他老師的教堂音樂的特點就不足為奇了。另外薩列里用多種語言寫了大量歌曲,這也對舒伯特早期大量出產歌曲給出了解釋。他的第一部歌劇-- Des Teufels Lustschloss (D.84) -- 和F大調第一部彌撒曲(D.105) -- 都作於1814年,同年他還寫了三部弦樂四重奏,第一首交響曲no.2 in B-flat major (D.125)和17首歌曲,其中包括經典的Der Taucher(D.77/111) 和 Gretchen am Spinnrade (D.118,published as Op.2)。但這些和1815年的作品數量比,就遜色了。
在1815年,盡管有教課的工作,還要找薩列里上課,以及生活的很多雜事,他的產量高得讓人難以 置信。降B大調第二交響曲(D.125) 完成了,緊接著第三號D大調(D.200)。他又寫了兩首彌薩曲,第一首僅用了六天。三首歌劇Der vierjährige Posten (D.190),Fernando (D.220) 和Claudine von Villabella (D.239)-- 另外兩首,Adrast (D.137) 和 Die Freunde von Salamanka (D.326),沒有完成。另外還有一部弦樂四重奏,四部奏鳴曲,及零散的鋼琴曲,以及146 首歌曲。有些歌曲還很長。他光10月15日寫了8首歌,10月19日7首。
1814年12月舒伯特結識了詩人Johann Mayrhofer: 由於舒伯特的性格,他們的友誼很快發展至親密無間。他倆的脾氣不一樣,舒伯特率直,開放,陽光,Mayrhofer憂郁,沉默寡言,將人生看作對人的忍耐力的考驗。他們的友誼,對舒伯特後來的幫助是多方面。 如果說1815年是舒伯特創作豐富的一年,那麼1816年卻是他命運轉折的一年。他為歌德的詩歌魔王譜曲,為好友Spaun驚嘆不已。幾周後,一個家境殷實的學生Franz von Schober,因為曾經在Spaun的家裡聽過舒伯特的歌曲,前來拜訪。他提出讓舒伯特辭去學校的差事,並資助他安心進行音樂創作。這個建議可謂雪中送炭。因為舒伯特剛剛申請盧布爾雅那宮廷樂師未果,正為壓抑的教職悶悶不樂。他父親很快同意了他的決定,很快在四月末他搬到了Schober家寄宿。舒伯特曾經為了補貼家用試圖教授音樂,但很快放棄,全身心的投入到音樂創作中。他後來說,我整天都在寫,每當我完成一部,馬上開始下一部。
同一時期舒伯特的朋友圈子也不斷擴大。Mayrhofer介紹他認識Johann Michael Vogl,著名的男中音,他為給舒伯特擴大影響經常在維也納的沙龍演唱他譜的歌曲:Anselm Huttenbrenner和他的兄弟Joseph是舒伯特的忠實歌迷。出色的鋼琴家Joseph von Gahy經常演奏他的奏鳴曲和幻想曲。音樂世家Sonnleithner一家,因為大兒子與舒伯特在皇家學院是同學,讓舒伯特自由出入,而且為他舉辦音樂聚會,這種聚會很快被稱為「舒伯特圈子(Schubertiaden)」。生計對於舒伯特來說也不是問題。毫無疑問,舒伯特當時一無所有,他辭掉了教職,卻也沒有演出收入。而且那時沒有出版商對他的作品感興趣。但是他的仗義朋友們經常無所求地接濟他。有的給他提供住處,有的提供樂器。他們一起出去吃飯,碰上誰帶錢誰就付錢。舒伯特是聚會的明星,但一貧如洗。據說他有十幾個外號。最有特點的一個是「什麼能耐?」,更通俗一些就是「他買單?」當一個新人被介紹給舒伯特認識時,他經常這樣問。舒伯特的另一個外號是「小蘑菇」。因為他只有1米57,又是個小胖子。
1820年標志著舒伯特風格走向成熟。未完成的清唱劇Lazarus (D.689) 於2月動工,隨後主要的還有「the 23rd Psalm」 (D.706),「靈魂之歌」(Gesang der Geister) (D.705/714),「Quartettsatz」 in C minor (D.703)和「流浪者幻想曲」。而且對於他作麴生涯更有意義的是在那一年他的兩部歌劇在K?rntnerthor theatre上演:「孿生兄弟」(Die Zwillingsbruder」)(D.647)和「神奇的豎琴」(Die Zauberharfe) (D.644)。盡管如此,他的大部分作品仍然局限於由Gundelhof的業余歌唱團演唱,這個歌唱團是早期他家的家庭四重奏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這時的舒伯特嚮往著一份更體面的職位從而贏得更多的聽眾。無奈的是出版商都對他絲毫不感興趣。直到他的朋友Vogl於1821年二月演唱了魔王,Anton Diabelli 才猶豫不決地同意印刷他的一些作品並付款,但合同很快被解除。舒伯特從那些出版社裡得到的報酬是那樣的可憐和微乎其微。這不是他朋友的錯,只能說維也納的聽眾不識才,而造成這個悲劇的罪魁禍首就是那些中間人,是他們把舒伯特隱藏在觀眾視線之外。
事業上的挫折驅使舒伯特走近青樓女子,他希望這些思想簡單的女子們可以使他壓抑的心情得以解脫。不幸的是舒伯特1823年1月被感染梅毒,這在當時是不治之症。當年秋天舒伯特入院治療,有所好轉,但次年年初他精神也受到重創,在一封信中他寫到:「我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最可憐的人」。 1823 年舒伯特完成了第一個為Wilhelm Muller的詩歌創作的歌曲集「快樂的磨坊女」(Die schöne Mullerin),D. 795,. 這部作品以及後來的「冬季之旅「(Winterreise) D. 911,被廣泛地認為是舒伯特歌曲作品的巔峰之作。
1824年舒伯特寫了壯麗的Octet in F (D.803),A Sketch for a Grand Symphony; 當年夏天他重返?eliezovce,在那裡他被匈牙利的當地語言特色深深吸引,而寫成了Divertissement a l'Hongroise (D.818)和String Quartet in A minor (D.804)。舒伯特無可救葯地愛上了伯爵夫人,他當時的學生Caroline Esterhazy。無論後人如何評價這段羅曼史,在歷史上都無從查證。
前幾年的事業的低潮在1825年終於有了轉折。舒伯特的作品源源不斷被出版,經濟上的壓力有所緩和。舒伯特當年夏天在上奧地利度過愉快的假期,被當 地人狂熱追捧。正是在這次旅行中舒伯特創作了歌曲集Songs from Sir Walter Scott,其中包含了著名的「Ellens dritter Gesang」,D.839,也就是當代人們熟悉的「Ave Maria」。
從1826年到1828年舒伯特除了在1827年去過一次格拉茨,一直呆在維也納。回憶這三年的時光,好像除了作曲外鮮有故事發生。1826年他把一部交響曲獻給音樂家之友協會而拿到了報酬。在1828年春天他第一次也是一生僅有的一次舉辦個人作品音樂會,好評如潮。但他那些作品就象一部自傳。「死亡與少女」 (D.810)寫於1825-1826冬天,並於1826年1月25日首演。這年晚些時候「Rondeau brilliant」問世。
1827年舒伯特完成歌曲集「冬天之旅」 (D.911),以及兩首鋼琴三重奏(B flat,D.898; and E flat,D.929)。

❷ 鋼琴家的手非常寶貴,郎朗吃桃子時都要將手保護的很好,他的手這么脆弱嗎

許多鋼琴家都竭盡全力保護自己的雙手。每次我們看到他們彈鋼琴,都是一種享受。這位鋼琴家的對手投入了大量資金。許多鋼琴家為他們的手買了保險,以避免受傷導致不能彈鋼琴。並且給自己的手買保險的金額也是非常高的,所以也並不是手有多麼的脆弱。但是平常的時候還是要多注意一下,吃桃子的時候郎朗就將自己的手保護得很好。

吉娜也非常害怕郎朗的手出現什麼問題,在家裡面的時候所有的家務也都是吉娜承包了,吉娜對於這樣的做法也沒有任何的不滿,她也知道音樂對於郎朗來說是有多麼重要,有這樣的妻子在身邊陪伴著,郎朗的生活也是非常幸福的。

❸ 本人鋼琴專業,出路是否只能是鋼琴老師

彈鋼琴的人的出路基本上就是兩個:一個就是演奏,一個是教書,而且絕大多數鋼琴家的絕大多數收入,都來自教琴。最終100萬個鋼琴家裡面也就十個人在靠演奏鋼琴為生,另外999990個,主要是靠教學和一般性的演奏來為生。



(3)鋼琴家都是怎麼生活的擴展閱讀

鋼琴專業知識技能: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會公德和健康的體魄,以及良好的教師職業素養和遠大的理想,為人師表。

2、具有扎實的音樂理論知識和運用能力,基本的音樂技術理論知識和初步的運用技能以及對音樂的分析能力,掌握基本的中外音樂史知識和了解一定數量優秀中外作曲家與作品和風格,並能利用這些知識技能解決好音樂教學中的基本問題。

3、具有良好的聲樂演唱能力、鋼琴演奏和伴奏能力,初步掌握一件樂器的演奏方法;能夠在高等和中學等學校組織音樂課堂教學和課外音樂活動,熟悉教育法則。

❹ 我想了解一下鋼琴家的生活

鋼琴家的生活有點像服苦役
———舒拉·切卡斯基訪談錄

鋼琴家舒卡·切卡斯基,1911年出生在烏克蘭的奧得薩,後移居到美國。 他先向他的母親學習,而後師承費城柯蒂斯音樂學院的約瑟夫·霍夫曼。斯基擅長演奏浪漫派作曲家——李斯特、肖邦、拉赫瑪尼諾夫等大師的作品。作為老派的詮釋者,他從來不用同樣的方法演奏同一首作品。切卡斯基於1995年去世。下面的訪談是1987 年11月14日他接受記者電話采訪的實錄,發表在美國加州帕薩斯迪納的Star-News上,切卡斯基非常健談,談話風趣幽默,非常可 愛。
大衛·布得勒(下簡稱布):你那裡的天氣怎麼樣?
舒拉·切卡斯基(下簡稱切):天氣很好不太冷。
布:那很好。我想你到了紐約那裡可能要有大雪。
切:但是你知道,我曾經告訴過你,當我開始工作的時候,我喜歡壞天氣。
布:你喜歡壞天氣?
切:是的,琴家的生活有點像服苦役。他把自己獻身給音樂,如果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就希望去會朋友,去散步或者幹些別的事情。如果是壞天氣,我只好專心練琴。
布:聽起來很有意思。
切:倫敦很適合我工作,這里有一種薄霧,我喜歡倫敦。我不會主在別的地方。但是我喜歡到遠處旅行,倫敦是工作的理想場所。
布:我可不可以問你這個問題:音樂家生活中最美好的事情是什麼呢?
切:噢,我不能回答你這個問題,坦白的說,每個音樂家是不同的。
布:那生活中的你呢?

切:每個音樂家都是不同的。我的意思是指,你在安排自己的生活方式。
布:假如一個你喜歡的事情和不喜歡的事情?
切:你是說在音樂方面嗎?
布:所有的任何事情。
切:有人說他們對旅行感到厭倦,但我從來不會這樣。如果一些事情沒有安排好我會感到厭煩。比如,讓我等待,某個人失約了這樣的事情讓我特別煩躁。但如果一些事情安排得小心翼翼,那我就不會感到厭煩。我確實是一個非常 不耐煩的人,非常難相處。我擁有的唯一的耐心是對於我的工作,工作的時候,我有異乎尋常的耐心。
布:我想知道這是為什麼,藝術家應該是有很大耐心的人。
切:哦,我跟別人不一樣。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對工作我有巨大的心,因為你不能在匆忙當中學習和演奏一個作品。
布:什麼樣的人讓你產生興趣?
切:總體上,有人認為我只是一個音樂家,到世界各地演奏,有名氣,音樂之外我對一切都沒有興趣,這些人讓我心煩,我不喜歡那些只跟我談音樂的人。我特別喜歡與地理學有關的事情。
布:地理?
切:是的,我喜歡假期到偏僻的地方。那些年,我去了很遠的地方——馬達加斯加。今年聖誕節我要去馬來西亞。
布:你喜歡這些地方的什麼東西,這種旅遊感覺怎麼樣?
切:我喜歡飛行。在機場,如果飛機延誤,我有耐心等待,因為我很興奮。我喜歡看到人民出出進進,所有這些是很迷人的。
布:人們因為各種各樣的理由去旅行,或者是為了要了解其他的文明,或者去了解古代,或者想了解不同的人。
切:我只是想看到不同的人,是的。我對考古或者很多年前發生的事情沒有強烈的興趣。我喜歡看到現在發生的事情,我希望看到一些真正發生的事,不是幻想中的或者歷史中 的。我不喜歡回頭看。
布:那麼 過去的老朋友呢?
切:現在有那麼多我過去認識的人,他們來到後台,跟我說:「噢,你好,我很多年前就聽過你演奏了。你還記得我的女兒嗎?她現在結婚了,我的侄子現在彈琴,我過去也彈……」你知道,這樣的談話我總是能夠聽到,在他們開口表達之前我就能知道他們要說什麼。當然,你對他們不能沒有禮貌,必須文雅一些。 這是職業的一部分,不是嗎?
布:有時真的不得不這樣做。當你出國開音樂會的時候,你也有機會到處走走看到一些東西吧。
切:非常少。有時我只有兩個小時的空閑,我希望有個人開車帶我去。
布:在旅行的時候,你有沒有與人交流的問題或者說如何與當地人相處。
切:你是說語言問題?
布:是的。
切:我可以說英語、俄語、德語和法語,還知道一點西班牙語。
布:所以你與人交流是沒有問題的啦。
切:我在奧德薩舉行過兩次音樂會,很讓我激動。
布:是的。我才想你去之前已經忘了奧德薩是什麼樣子了?
切:哦,是的。我出生在奧德薩,直到11歲才離開那裡。我的父母攜我移居到美國。我記得整個主街道——普希金大街和那裡美麗的歌劇院,沒有去過那裡的人都不知道這些地方。他們總是談到莫斯科的大劇院。奧德薩的歌劇院——雖然小但是很美麗。你聽說過它嗎?
布:真的沒有聽說過。
切:它真的很迷人。
布:你發現很多東西沒有改變?
切:是的,但是我這次沒有時間去那裡。但是回到出生地 真的讓人感動。
布:我現在想問你一個音樂方面的問題。你在彈奏時候,腦海里會浮現出什麼來嗎?
切:什麼也沒有。我只是努力去享受它。
布:你是否思考觀眾或者正在演奏的音樂?
切:不我真的什麼事情也不想。我只是努力把自己淹沒在我要做的事情中,只是努力演奏出最好水平。
布:你被認為是鋼琴藝術最後的浪漫主義者之一,這意味著什麼?
切:你知道我在其他的訪談中說過,作曲家同樣作品的詮釋方式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有不同的解釋。這種變化在一個特定的范圍內。
布:一兩個月之前,我聽到了一個李斯特《第二匈牙利狂想曲》的錄音,是拉赫瑪尼諾夫的演奏錄音。到最後,他彈出一種奇異風格的華彩段落,完全是脫離樂譜的即興發揮。
切:拉赫瑪尼諾夫演奏的?
布:是的。
切:我確信他一定會這樣做的。我喜歡聽到它。霍夫曼也經常演奏這個作品。
布:我是拉赫瑪尼諾夫打破了華彩段落,讓作品變成完全的拉赫瑪尼諾夫自己的。現在,你不會聽到有人這樣做了。
切:現在聽不到了。
布:在那個時代的鋼琴家經常這樣做嗎?
切:我想他們是的。
布: 是不是現代聽眾的欣賞變得保守?或者說不寬容?
切:我不會說保守,但是確實是這樣的,霍夫曼會在琶音中加上一個低音符號,他只是本能地這樣做。現在的鋼琴家不這樣做了,因為如果這樣做人們會責備他。
布:你自己是怎樣做的?
切:演奏得或多或少嚴格一些,我的意思是在音符的范圍內給出自己的感覺和詮釋。
布:你的演奏方式是否有時也受到責備?
切:我演奏得不同。也許某個晚上,用這樣一種方式,另一個晚上用另一種方式。即使在協奏曲中也是這樣。但是我對於協奏曲,我不改變得太頻繁,因為那樣會與指揮家發生矛盾,他們會說:「你為什麼這樣做」或者乾脆說「不要這樣」。我的這些談話是不是要見報?
布:是的,是要見報。
切:哪一家報紙。
布:帕薩迪納的Star-News。
切:我很高興能在帕薩迪納演出,原因可能你不知道。我從來不取消音樂會,從來不。但是幾年前,帕薩迪納的聽眾對我有一些誤解。我計劃從歐洲去帕薩迪納,只是為了一場音樂會,我的經紀人說,你不必為了一場音樂會越過大洋再輾轉到美國的西海岸。最終,我沒有去,有人頂替了我,我想是一位西班牙的鋼琴家。
布:是聖地亞哥·羅德里格斯?
切:是的,是他。原來這里的演出公司對我非常惱火。整個事情確實我有過錯,因為我沒有通知他們。他們聲稱不再與我簽合同了。所以這次能再在帕薩迪納演出我特別高興。
布:你以前在這里演出過很多次,是不是?
切:是的,兩三次!但都是在這件不愉快事件的三年前。
布:看起來,你的到來讓他們也很高興。
切:是的。
布:大家渴望聽到你的演出。
切:我希望我的這次訪談 不會讓你失望。
布:哦,很好。非常有趣!

❺ 觀影丨《鋼琴家》生命千瘡百孔,也要堅強活著

      原本是准備看《海上鋼琴師》的,結果不留神看成了《鋼琴家》,這次的陰差陽錯,竟然讓我心靈經受了一次洗禮。我沒有經歷過戰火紛飛,從一個鋼琴家的視角,有幸目睹了戰亂中人類的悲歡離合,和平的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應當珍惜。

      作為一名天才的作曲家兼鋼琴家,瓦拉迪斯勞·席皮爾曼在納粹佔領前還堅持在電台做現場演奏。然而在那段白色恐怖的日子裡,他整日處在死亡的威脅下,不得不四處躲藏以免落入納粹的魔爪。他在華沙的猶太區里飽受著飢餓的折磨和各種羞辱。在這里,即便所有熱愛的東西都不得不放棄的時候,他仍舊頑強的活著。他躲過了地毯式的搜查,藏身於城市的廢墟中。幸運的是他的音樂才華感動了一名德國軍官,在軍官的冒死保護下,鋼琴家終於捱到了戰爭結束,迎來了自由的曙光。他的勇氣為他贏得了豐厚的回報,在大家的幫助下他又找到了自己衷心熱愛的藝術。

      在那段讓人恐慌的時期,納粹頒布了一系列針對猶太人的不公正法令,留在家中存放的現金不得超過2000波幣,猶太人必須佩戴臂章作為身份標識等,甚至連咖啡館都禁止猶太人進入。活著真的還不如一條狗,走到哪裡都會被人欺負,還不能夠反抗。反抗有什麼用呢?反抗就有一線生機,即使是死去也是有尊嚴的死去。但大多數人只是普通的老百姓,習慣了逆來順受。那群壞人闖進猶太人的住處,把一個老人世直接從陽台上推下去,當場斃命。一個婦人,只是輕聲地問了一句,你要把我們帶去哪?就被一槍解決,小孩子因為鑽出牆去找吃的,被活活打死。沒有一個人敢去阻攔,都躲在屋子裡不敢出聲,也沒有一個人敢走到死去婦人跟前,害怕被牽連,也沒有一個人去救助孩子,為了自己生存。

      猶太人被轉移到廣場,有人被處決,有人絕望痛哭,有人懇求救救孩子,有人尋找走失的親人,有人猜測他們將被送往集中營,猶太人應該聯合起來反抗,可一群老弱病殘,反抗什麼呢?死亡隨時可能降臨在自己頭上,這種提心吊膽的日子,不知道還要經歷多長時間。在這個廣場上,鋼琴家和家人們在這里等候未知的命運,一個小男孩穿過人群,朝他們的方向走來,他是在賣糖,父親把全家的零錢湊在一起,買了一塊卡拉梅爾奶油糖,父親用小刀把它分成六份,那是全家在一起吃的最後一頓飯。這一段給我的印象最為深刻,好好地一家人,最後只有鋼琴家一個人活了下來。

      躲在朋友安排的藏身之處,屋裡放著一架鋼琴,席皮爾曼只能把手凌空放置在琴鍵上,用自己的心去彈奏,不敢發出聲響。昔日繁華的街區早已變成了瓦礫廢墟,宛若一座鬼城。鋼琴家高興的得到了工作證,卻救不了家人,找到了居所,看到了鋼琴,卻不能彈奏,這種無賴的苦笑才能讓人難忘。

      我們跟隨著鋼琴家穿越到了二戰中的波蘭,以他的視角見證了一次次的屠殺、逃亡、反抗和希望。沒有人能真正看到這場人類浩劫的全貌,個體視角比全局視角更加真實,更能還原人的感受。戰爭對於一個人所帶來的痛苦和創傷,該影片沒有刻意的去渲染痛苦,放大感情,用了一種最冷靜的,最不帶情緒的敘述手法來講述。整部電影充滿著壓抑,唯一的情緒爆發就是電影最後的鋼琴曲響起,鋼琴是電影里的重要意向,它見證了鋼琴家的悲歡離合,生死起落,是被迫沉默的鋼琴家宣洩情緒,發表自我的唯一方式,也是電影積累了兩個小時的壓抑恐怖,唯一的釋放出口。

      鋼琴家能活下來,軍官功不可沒,因為對於鋼琴的熱愛,兩個人產生了情感共鳴,誰都不喜歡這場戰爭,這個軍官也是如此。軍官救了鋼琴家,鋼琴家最後卻沒能把軍官救下,死去的軍官,也救過很多猶太人,像魔鬼一樣的納粹也存在著一絲人性。從個體來看,人性是復雜的,天使和魔鬼是可以共存的,現實當中,納粹軍官戰前是一名教師,有五個孩子和美滿的家庭,他從不贊同納粹的反猶主義和對外侵略,迫於生存,他也被戰爭機械裹挾,他曾在日記中寫下我們犯了不可饒恕的罪孽,不配被可憐,更不值得被原諒。

      我們能有現在幸福的生活,真的很感謝偉大的祖國,正是因為有強大力量的保護,才沒有人敢欺負我們,致敬革命先輩們,是他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成了堅不可摧的城牆。歷史不能遺忘,每一代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使命,即使生命千瘡百孔,我們也要堅強的活著,只要活著就有希望,再多的苦難也只是我們的墊腳石,只會讓我們站得越來越高,走得越來越穩。

                  ——文/紫青 2022/5/20

電影中一些個人較喜歡的經典語錄:

❻ 作為一位鋼琴家,會感覺輕松嗎

鋼琴家》講述了一個在二戰期間發生的真實故事,並沒有刻意的去渲染痛苦放大感情煩,以異常真實手法去尋找最冷靜最不帶情緒的敘述手法,對集中營的生活有著更強的代入感。但是這種冷靜內斂反而效果出奇的好,藝術性更高。

  • 每一首配樂都有其特殊的含義

  • 電影開頭演奏的《升C小調夜曲》伴隨著黑白畫面款款而來,為這部電影的壓抑基調增添了一絲聽覺的色彩,音樂是緩解苦難的良葯,這個理念貫穿整部電影。

    《BalladeNo.1inGMinor,Op.23》是男主彈給德國軍官的歌曲,整首歌既輕緩悠揚又激昂澎湃,彷彿在訴說男主備受戰爭困擾的遭遇,最後恢復平靜。

  • 本片的色彩十分壓抑,符合戰爭畫面。

  • 整部影片基本上以冷色調為主,除了開頭一家人在討論藏錢以及後來一家人用最後的20波幣買了一顆糖分成六塊,吃了最後一次團圓餐之外,其他場景的色彩都很暗。

    於是我們能看到不斷被槍殺的屍體,白天的集中營污水到處都是,夜晚更是留下納粹的車鳴以及被害人的慘叫。

    諷刺的是,德軍的軍裝顏色還明亮些,它救了冰冷嚴寒的男主,也差點害了男主。

  • 整部電影都是在講述客觀的事實,並沒有誇大或者故意煽情增加觀賞性

  • 雖然名為《鋼琴家》,故事也是圍繞鋼琴家的遭遇來寫,但是在我看來,他代表的是猶太人的處境,鋼琴代表的是希望,只要你不放棄希望,總有一天會看見光芒,就像席皮爾曼在戰區對德國軍官彈琴的那一束光一樣,照亮整個世界。

    裡面也沒有什麼好人壞人區分,德國納粹濫殺無辜,隨意抽打猶太人,最後卻是一個德國納粹救了男主;男主的那些德國朋友們也是冒著生命危險各種接受他並安排好他的生活;而有些波蘭人卻在賺國難財。

    所以,本片的情感表達非常的客觀,沒有去誇贊誰但也沒有去抹黑誰,你看到的就是真相而已

    ❼ 有網友爆料,郎朗在現實生活中很低調,是真的嗎

    是的,郎朗現實生活中是非常低調的。娛樂圈的誘惑力一直都是非常大的,很多人也是不斷湧入這里,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是如同螢幕中那種的,他們有時候也是非常低調的,郎朗作為非常出名的鋼琴家,在國際上也是非常有名氣的,從小學習鋼琴,也是讓他有了非常好的修養了,有網友爆料,郎朗在現實生活中很低調,這是確實的,他一直都是非常低調的做人的。

    優秀的鋼琴家, 生活也是非常低調的。郎朗的現實生活非常低調,沒有節目中人們認識的那個樣子,他低調的為人,讓他享受著低調的生活,這樣的生活讓他過得非常有溫度。

    ❽ 一代鋼琴大師朗朗,「不務正業」狂上綜藝,難道他窮瘋了嗎

    朗朗對於很多人來講,就是帶著仙氣的鋼琴家,不應該沾染世俗的塵埃。卻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朗朗頻繁出現在大眾面前,更是帶著妻子吉娜,兩人一起參加綜藝。不管在哪裡都會有朗朗的身影,這讓很多人都說朗朗「不務正業」,真懷疑他窮瘋了。

    有些人懷疑他想讓妻子進入 娛樂 圈,有的人說,朗朗是為了掙錢,也有的人說朗朗靠綜藝撈金。但要知道他是鋼琴王子朗朗,可是一個仙氣飄飄的人。因為疫情期間,被迫取消了80多場的音樂會。要知道一個鋼琴家,不開音樂,就等於沒有了工作,英雄無用武之地。

    而他也不能在家中一直苦苦等待,所以選擇參加綜藝。參加綜藝掙錢,並不是藝術家失格,而是像一個正常的成年人一樣,憑借智力和體力來掙錢。至於他「不務正業」,更是像廢話一樣。朗朗說自己在家,每天都要彈兩個小時的琴。

    這么多年積攢的本領,怎麼可能說荒廢就荒廢了?朗朗於1982年,出生在還有一個小康之家,家庭還算可以,再加上父母望子成龍,選擇讓朗朗去學習鋼琴。而他父親則是一名二胡演奏者,可能是因為有父親的基因吧,王老從小就對音樂有天賦。

    在他兩歲半的時候,《貓和老鼠》成為了他的音樂啟蒙。小學時候的朗朗,每天練琴差不多8個小時,就像我們上班或者上學一樣。爸爸對朗朗有很大的期望,所以他會監督朗朗彈鋼琴。當他偷懶的時候,父親甚至會用皮帶抽他,正因如此才造就了現在的鋼琴大師。

    小時候他父親非常強硬,甚至辭去現在的工作,帶著朗朗開啟北漂生活。本來是小康家庭,卻因為父親這樣做,導致一家人8年的開銷,全靠著媽媽一人的微薄工資支持。父親甚至阻止朗朗和媽媽見面,因為兩人見面,父親就說母親影響著他了。

    後來朗朗見到了一位很優秀的音樂教授,但是那個人說朗朗不是天才,這句話讓他父親感到很委屈。後來有一天,朗朗回家晚了一會。父親就要逼他吃下葯片,或者讓他跳樓。朗朗回憶那段時間,感到很痛苦。父親逼兒子去死,這對哪個孩子來,講都是一生最大的陰影。

    所以現在功成名就的朗朗,很喜歡在綜藝里的生活,喜歡有朋友陪伴的日子。朗朗頻繁參加綜藝,是想彌補童年的快樂,他就是那種需要,用一生去治癒不幸童年的人。而現在朗朗上綜藝去當老師,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要知道當年林俊傑花了95萬就為了,上朗朗一個小時的鋼琴課。如今可以免費讓朗朗當老師,難道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嗎?其實上綜藝並不可恥,很多人都說明星頻繁上綜藝,是因為沒有演技,沒有實力。但其實上綜藝,才能證明他們的實力和情商。

    這能讓大家認識到,現實中的朗朗是一個什麼樣子的人。而作為綜藝咖,也是很好的事情,只要有他們在場面就不會尷尬。賈玲和沈騰就是這樣,他們在的地方,從來不會出現尷尬的情況。而綜藝咖現在被很多人嘲笑,甚至說綜藝咖就是為了圈錢,這是不對的。

    想要成為綜藝咖,需要有足夠的實力,需要有超人的情商,才能穩住場面,這是一場憑本事吃飯的考驗。所以朗朗頻繁上綜藝,並不是不務正業,不是因為窮瘋了。可是他想要彌補童年,也為了度過,疫情這段比較閑的時光。不知道你們對於,朗朗頻繁上綜藝這件事情怎麼看呢?

    閱讀全文

    與鋼琴家都是怎麼生活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7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7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5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1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9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7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5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6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0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5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6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6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