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蝗蟲的足、翅、觸角各有何特點這對蝗蟲的生活有何影響
蝗蟲的足和翅
前足和中足—步行,後足—跳躍.
兩對翅前翅革質,後翅膜狀.前翅—保護 ,後翅—飛行.
發達的足和翅使蝗蟲善飛善跳,擴大了蝗蟲的生活范圍.
觸角為絲狀觸角,鞭節各節細長,無特殊變化.
觸角為蝗蟲帶來敏銳的嗅覺,使它有廣泛的食性.
B. 蝗蟲會導致什麼樣的嚴重後果
蝗災,是指蝗蟲引起的災變。一旦發生蝗災,大量的蝗蟲會吞食禾田,使農產品完全遭到破壞,引發嚴重的經濟損失以致因糧食短缺而發生飢荒。蝗蟲趨水喜窪,蝗災往往和嚴重旱災相伴而生,由乾旱地方成群遷往低窪易澇地方。有所謂「旱極而蝗」、「久旱必有蝗」。
蝗災的致災物種主要為蝗蟲。蝗蟲屬於節肢動物門、昆蟲綱、直翅目、蝗科,身體一般綠色或黃褐色,咀嚼式口器,後足大,適於跳躍,不完全變態,其幼蟲稱為「蝻」,主要以禾本科植物為食,種類很多,世界上共約有1萬余種,在我國就有300餘種,如飛蝗、稻蝗、竹蝗、義大利蝗、蔗蝗、棉蝗等是農林業的主要害蟲。
蝗蟲在後腿的某一部位受到觸碰時,蝗蟲就會改變原來獨來獨往的習慣,變得喜歡群居。蝗蟲通常膽小、喜歡獨居,危害有限。但它們有時候會改變習性,喜歡群聚生活,最終大量聚集、集體遷飛,形成令人生畏的蝗災,對農業造成極大損害。牛津大學的科學家說,他們對處於獨居階段的沙漠蝗蟲進行試驗,反復觸碰蝗蟲身體的多個部位,以尋找是否有某些觸覺因素使蝗蟲改變習性。結果發現,當蝗蟲後腿的某個部位受刺激之後,它們就會突然變得喜愛群居,而觸碰身體其它部位如觸角、嘴部或腹部都不會有這種效果。
科學家認為,在某一自然環境中偶然聚集的蝗蟲後腿彼此觸碰,可能導致其改變習性,開始成群生活,其成員以同一方式大量增加,進而形成蝗災。如果能發現到底是哪些化學信號刺激了蝗蟲的神經系統促使其行為發生改變,就可能研製出防止蝗蟲群聚的新型農葯。
C. 蝗蟲的害處
蝗蟲食物范圍廣,可取食小麥、水稻、穀子、玉米、豆類、煙草、蘆葦、蔬菜、果樹、林木及雜草的葉子、嫩莖、花蕾和嫩果等,將葉片咬成缺刻或孔洞,大發生時可將作物食成光桿或全部吃凈,造成嚴重經濟損失。
蝗蟲為植食性,而且成蟲期補充營養強烈,約佔一生總食量的75%以上。它們以咀嚼式口器咬食植物葉片和花蕾成缺刻和孔洞,嚴重時將大面積植物的葉片和花蕾食光,造成農林牧業重大經濟損失
D. 非洲蝗蟲不遠萬里來亞洲,生活環境的變化對它們的影響有多大
非洲蝗蟲不遠萬里來到亞洲,生活環境的變化對於它們的影響可謂是太大了。我先來舉個簡單的例子,以前古代的時候,人生的生活水平和我們現在的生活水平是不一樣的,古代的夏天雖然也有各種方法來乘涼,但哪裡有我們現代的一個空調來的快樂。然後接下來我們再一起來仔細地看一下這個影響到底怎麼個大法
不過如果要是遇上天敵的話那非洲蝗蟲估計很快就想逃離這里了
E. 蝗蟲給人們帶來了哪些災害
人類很早就注意到,蝗災往往和旱災脫不了干係。我國古書上就有「旱極而蝗」的記載。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是,蝗蟲是一種喜歡溫暖乾燥的昆蟲,乾旱的環境對它們的繁殖、生長發育和存活有很大的好處。
乾旱使得蝗蟲大量繁殖,迅速生長,最終釀成災害。相反,多雨和陰濕環境則對蝗蟲的繁衍有很多不利的影響。蝗蟲取食的植物含水量高會直接延遲蝗蟲的生長和降低其生殖力,另外,多雨陰濕的環境還會使蝗蟲間流行疾病,還有蛙類等天敵的增加,也會增加蝗蟲的死亡率。當蝗蟲後腿的某一部位受到觸碰時,蝗蟲就會改變獨來獨往的習慣,變得喜歡群居。蝗蟲很膽小、喜歡獨居,所以危害也是有限的。但它們一旦喜歡群聚生活,集體遷飛就形成了令人生畏的蝗災,會對農業造成極大的損害。
蝗蟲
F. 近日,在雲南多地現黃脊竹蝗幼蟲,這種蟲子對生態環境有何危害
近日,在雲南多地現黃脊竹蝗幼蟲,這種蟲子對生態環境有何危害?
可將竹葉全部吃光,竹林如同火燒,竹子當年枯死,第二年毛竹林很少出筍,竹林逐漸衰敗,被害毛竹枯死,竹腔內積水,纖維腐敗,竹子無使用價值。黃脊竹蝗是我國產竹區的主要害蟲,常大面積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