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同化作用,什麼是異化作用
新陳代謝包括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
同化作用(又叫做合成代謝) 是指生物體把從外界環境中獲取的營養物質轉變成自身的組成物質,並且儲存能量的變化過程.
1.簡單說,【同化作用】就是把非己變成自己
同化作用(assimilation)是生物新陳代謝當中的一個重要過程,作用是把消化後的營養重新組合,形成有機物和貯存能量的過程。因為是把食物中的物質元素存入身體裡面,故謂「同化作用」。
同時將能進行同化作用的生物分為自養生物和異養生物
2.簡單說,【異化作用】就是把自己變成非己。
異化作用就是生物的分解代謝。是生物體將體內的大分子轉化為小分子並釋放出能量的過程。呼吸作用是異化作用中重要的過程。
根據生物的呼吸作用是否需要氧氣,可將生物分為需氧生物、厭氧生物和兼性生物。
異化作用的實質是生物體內的大分子,包括蛋白質、脂類和糖類被氧化並在氧化過程中放出能量。能量中的部分為ADP轉化為ATP的反應吸收,並由ATP作為儲能物質供其他需要。
有氧的異化作用中,糖、脂類、蛋白質等變為含羧基的化合物並進行了脫羧的酶促反應,生成二氧化碳;而氫則由脫氫酶激活在線粒體內經過呼吸鏈的傳遞將底物還原逐步釋放能量,自身被氧化生成水。
無氧的異化作用缺乏氧這一氧化劑,不能完全將大分子分解,釋放出其中的能量。
⑵ 大學生活的異化是什麼意思
答-大學生活現在和以前有很大的不同了,科技現代化了。大學生活豐富多彩。
⑶ 異化什麼意思
異化
yìhuà
1、同類事物演變成不同類的
2、哲學用語,指將自己擁有的東西轉化成同自己對立的東西
異己。
⑷ 如何理解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 生活中的實例
同化作用---物質積累.一般情況下,身體生長或體重增加;異化作用則反之.人在衰老的過程中,有很長一段時間體重不會有很大的變化.人在老年時候,
⑸ 異化,對象化,物化是什麼意思
一、異化 異化作為哲學和社會學的概念,從馬克思主義觀點看,異化作為社會現象同階級一起產生,是人的物質生產與精神生產及其產品變成異己力量,反過來統治人的一種社會現象。異化概念所反映的,是人們的生產活動及其產品反對人們自己的特殊性質和特殊關系。在異化活動中,人的能動性喪失了,遭到異己的物質力量或精神力量的奴役,從而使人的個性不能全面發展,只能片面發展,甚至畸形發展。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經常使用「異化」這個詞。有關異化理論的探討由來已久,馬克思的異化理論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德國古典哲學,特別是黑格爾和費爾巴哈有關異化的理解,他們都是在疏遠這一意義上分析異化的。黑格爾本身的哲學是建立在「理念」的基礎上,所以黑格爾強調的精神的異化,黑格爾也在疏遠的意義上使用異化,但是他所指稱的疏遠是人類自我意識與現實總體、主觀的自我意識與客觀的自我意識的分 ,因而為了達到人的自我意識與絕對精神的統一。而費爾巴哈的異化理論更多的是關注在宗教上,有關人和上帝的本質的探尋,異化意味著疏遠化,或者說人的本質與人的分離而馬克思則是在從異化勞動入手分析了經濟現象和社會現象中的敵對性和異己性。 二、物化 物化指人的屬性、關系和行動轉化為人所生產的物的屬性、關系和行動的作用(或作用的後果),而物卻變得對人獨立(而且被想像為原來獨立)並支配他的生活。也指人轉化為物一般的存在,不以人的方式而按照物的世界的規律行動。物化是異化的一種「特殊」情況。可以理解為物體脫離了其本身的屬性,反過來對人進行支配,馬克思認為物化普遍存在在資本主義社會,在商品經濟面前,人的勞動價值通過商品進行表現出來,在這一過程就是物化的過程,將內在的東西通過這種形式轉變出來。可以說物化是異化的一種特殊形式。 三、外化 外化是由黑格爾最早提出的一個理論,在黑格爾的哲學中,外化指內在的東西轉化為外在的東西,主要指物質由絕對精神外化而來。他認為,物質是「絕對理念」否定自身的結果,世界和人是「絕對理念」為了自我完成的邏輯發展的產物。在黑格爾的唯心主義體系中,理念是內在的東西,物質世界是外在的東西,理念到物質世界的轉化就是「外化」。馬克思的哲學思想受到黑格爾的影響很大,早期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提到了「異化」其實很大程度上也是借用了黑格爾「外化」的含義,勞動的一種狀態向另一種狀態的轉變。本質上是解釋世界而不是改變世界。在黑格爾的理論中從邏輯到自然的過程就是一個外化的過程。 四、對象化 所謂對象化,就是指勞動的實現、勞動物化在對象之中:「勞動的產品就是固定在某個對象中、物化為對象的勞動,這就是勞動的對象化」。對象化是馬克思提出來用於解釋勞動的內涵的一個理論體系。這一概念揭示了勞動的實現、勞動物化為對象的事實。勞動的實現意味著創造一定的產品,而勞動的產品就是固定在某個對象中物化為對象的勞動,這就是勞動的對象化。對象化表明作為主體的人的能動的、本質的力量由活動(運動)的形式轉化為物質存在形式,創造出一定的客體。
⑹ 異化的具體規定是什麼
其具體規定是:
①人與勞動活動相異化。
②人同自己的類本質相異化 ,即人同自由自覺的活動及其創造的對象世界相異化。
③人同自己的勞動產品相異化。
④人同人相異化。因為當人同自己的勞動產品、自己的勞動活動以及自己的類本質相對立的時候,也必然同他人相對立。
異化勞動是馬克思在《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中首次提出的概念。又稱勞動異化。馬克思用它來概括私有制條件下勞動者同他的勞動產品及勞動本身的關系。他認為,勞動(自由自覺的活動)是人類的本質,但在私有制條件下卻發生了異化。
理論形成
馬克思的異化勞動理論的形成有一個發展過程。在1842~1843年間所寫的《論猶太人問題》、《黑格爾法哲學批判》等著作中,馬克思尚停留在研究精神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異化問題的階段。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明確提出異化勞動的觀點,勞動對工人來說是外在的東西,並以此作為自己異化觀的出發點。
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運用異化勞動觀點,進一步揭示作為資本主義社會和前此社會的主要異化形式「私有制異化」,即作為國家形式的政治統治的異化及勞動作為人的自身否定的社會活動的異化。
從19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在《經濟學手稿(1857一1858)》和《資本論》等著作中,馬克思以分析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為基礎來闡明異化的本質。他在這些著作中揚棄從社會契約論到黑格爾的異化理論,認為轉讓不過是從法律上表示簡單的商品關系。
外化則表示以貨幣形式對社會關系加以物化;異化才真正揭示人們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最一般的深刻的社會關系,其實質在於表明人所創造的整個世界都變成異己的、與人對立的東西。馬克思對異化勞動的內容作深刻的概述。
馬克思在批判吸取黑格爾的合理思想時,明確指出異化的產生和演變具有歷史的必然性,並且有其進步的歷史意義。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指出,異化「是過去歷史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但是,馬克思認為異化決不是永恆存在的現象,而是受一定生產關系制約的歷史現象。因此,受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制約的異化,必將隨著這種生產關系的徹底消滅而消滅。
西方學者對於異化問題的研究。從馬克思提出異化勞動理論到20世紀80年代,在西方學者中間,異化問題已從經濟、政治領域擴展到道德、心理、病理科學、技術、文藝等等整個文化思想領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學說,但它們歸根結底都受其哲學觀點的制約。
例如,尼采從唯意志論出發,把人的異化歸結為放棄生存的意志。存在主義者從唯我主義出發,把異化及其克服歸結為人的自我選擇。新弗洛伊德主義者E·弗羅姆,從感覺論的主觀唯主義出發,把異化說成是人的一種體驗方式。
這些異化學說,都不是歷史地從人們的社會關系考察異化產生的根源,而是側重於從生理、心理、道德、技術等思想文化方面找原因。所以,它們不僅弄不清異化的真正本質及其根源,重復了把異化與對象化、物化等同的錯誤,而且具有掩蓋資本主義制度為異化真正根源的傾向。
⑺ 馬克思認為異化勞動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在馬克思看來,歷史的發展使勞動產生了異化,通過勞動異化的分析,我們能夠進一步了解人類社會生活的本質。所以有必要對異化的原因進行分析來探尋歷史發展的規律。異化勞動表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表現在勞動者的勞動與勞動產品的異化上。
這就是說,勞動所生產出來的產品是作為一種異化的存在物和勞動者相對立的。這是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活動的某種概括:工人生產的產品越多,他就越貧困。這種異化勞動為工人帶來的是災難。勞動建造了宮殿,但工人卻住進了貧民窟。勞動創造了美,但工人卻變成了畸形。
第二,勞動自身的異化。
這就是說,勞動對勞動者而言是否定的、外在的。工人在勞動中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發揮自己的體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體受到摧殘,精神受到折磨。這種勞動不是自願的而是強制的,不是屬於自己的,而是屬於別人的。
第三,異化勞動表現為勞動者與人的類本質的異化。
這種表現是上面的異化合乎邏輯的結果。異化勞動從人那裡奪去了勞動產品,從外部強加給勞動者,也就從人那裡奪走了他作為人的類生活。人類自己的本質變成了僅僅是維持自己生存的手段,這樣人的類本質也就和人自身相異化了。
第四,人與人相異化。
這是馬克思關於異化勞動的分析最為重要的結論。如果一個人的勞動都不是屬於他自身的,那麼他的產品、他的活動屬於誰?這樣,異化勞動的根源就找到人與人的關繫上來,必然通過生產關系和財產關系來加以說明。這正是唯物史觀的重要的觀點之所在。馬克思指出:「通過異化的、外在的勞動,工人生產出一個跟勞動格格不入的、站在勞動之外的人同這個勞動的關系。工人同勞動的關系,生產出資本家(或者不管人們給僱主起個別的什麼名字)同這個勞動的關系。」
⑻ 什麼是同化作用、異化作用舉個例子
同化作用(又叫做合成代謝)是指生物體把從外界環境中獲取的營養物質轉變成自身的組成物質,並且儲存能量的變化過程。即生物體利用能量將小分子合成為大分子的一系列代謝途徑.
簡單說,同化作用就是把非己變成自己
例子
植物利用二氧化碳和陽光自己製造食物(有機分子),並把這些有機分子儲存於植物自己體內。
簡單說,異化作用就是把自己變成非己。
異化作用就是生物的分解代謝。是生物體將體內的大分子轉化為小分子並釋放出能量的過程。
例子
呼吸作用
⑼ 什麼是「異化」
異化 (aIienation):哲學和社會學的概念。它所反映的實質內容,不同歷史時期的學者有不同的解釋。從馬克思主義觀點看,異化作為社會現象同階級一起產生,是人的物質生產與精神生產及其產品變成異己力量,反過來統治人的一種社會現象。私有制是異化的主要根源,社會分工固定化是它的最終根源。異化概念所反映的,是人們的生產活動及其產品反對人們自己的特殊性質和特殊關系。在異化活動中,人的能動性喪失了,遭到異己的物質力量或精神力量的奴役,從而使人的個性不能全面發展,只能片面發展,甚至畸形發展。在資本主義社會里,異化達到最嚴重的程度。異化在一定歷史階段同對象化與物化有關。但是,異化不等於或歸結於對象化與物化。對象化與物化作為人的社會活動,將與人類社會一起長存,而異化活動則是短時期的歷史現象,隨著私有制和階級的消亡以及僵化的社會分工的最終消滅,異化必將在社會歷史上絕跡。
馬克思主義以前的異化理論。異化現象早在原始社會末期就已出現,但是把這種現象提到理論高度來認識,卻是近代的事情。詞源的考察表明,異化的德文詞entfremng是英文詞alienation的翻譯,而alienation又源於拉丁文alienatio。在神學和經院哲學中,拉丁文alienatio主要揭示兩層意思:(a)指人在默禱中使精神脫離肉體,而與上帝合一;(b)指聖靈在肉體化時,由於顧全人性而使神性喪失以及罪人與上帝疏遠。
在中世紀文獻中只是孕育著異化理論的萌芽。異化理論是在文藝復興以來的近代西方哲學里逐漸形成起來的。首先接觸異化實質的理論形態,是社會契約說。其中異化已被明確規定為一種損害個人權利的否定活動,即指權利的放棄或轉讓。荷蘭法學家格勞修斯(1583~1645)是用拉丁文alienatio這個概念說明權利轉讓的第一個人。霍布斯和洛克雖然沒有使用這個概念,但是他們用別的概念表達了與格勞修斯相同的思想。在盧梭的社會契約學說中,異化除表達上述思想外,還包含有更深一層的含義。盧梭強調個人的權利和自由不能轉讓,除非在社會契約中放棄這種權利和自由,轉讓給代表他們的國家。盧梭的這種態度,表明了他要求個人權利和自由的意向。盧梭還揭露了人的社會活動及其產品變成異己東西的事實。他曾在《愛彌兒》中指出,文明使人腐敗;背離自然使人墮落;人變成了自己製造物的奴隸等等。這樣,他就在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兩重關繫上,深化了異化概念的內涵。盧梭在異化思想上的推進,終於成為向德國古典哲學異化理論過渡的橋梁。
「異化」在德國古典哲學中被提到哲學的高度,從而進一步擴展和加深了它的含義。馬丁·路德最先把希臘文聖經中表述異化思想的概念翻譯成德文hat sich gesaussert(自身喪失)。從費希特到黑格爾,他們所使用的外化(entausserung)概念,是從馬丁·路德的翻譯演化來的。雖然費希特還沒有使用異化概念,但他經常從哲學高度通過外化這個概念揭示異化的重要含義。例如自我外化為非我,從而使原來與自我同一的東西變成異己的東西。詩人席勒通過批判勞動分工所帶來的危害,相當深刻地揭示了異化的實質,他認為,永遠被束縛在整體的個別小部件上的人,本身也變成了部件。
黑格爾的異化思想最初表現在對於基督教的「實證性」所作的批判中。他繼費希特揭示人與自然的異化關系之後,通過思想異化的形式揭示了人與人的異化關系。他認為,所謂基督教的「實證性」,就是指人所製造的基督教變成了一種僵化的反過來壓迫人的異己力量。在《精神現象學》中,黑格爾的異化理論達到高峰,異化成了說明自然、社會、歷史等辯證發展的核心概念,成為在「自我意識」所體現的人類意識和社會發展整體中始終起重要作用的中介。黑格爾把存在的一切都歸結為「自我意識」,把異化也歸結為「自我意識」的異化。自我意識作為絕對理念外化為自然,在社會歷史中作為「自我意識」環節的人異化為「絕對精神」。他認為,人和由人所組成的各種社會形態及其歷史作為主體,在異化中不僅表現為「分裂為二」、「或樹立對立面的雙重化過程」,而且這種由主體所產生的對立物,對於主體是一種「壓迫性的」、「吞食它的力量」,從而賦予異化概念不同於外化概念的深刻含義。但是,黑格爾在把異化作為發展中介的同時,往往也把對象化和對立面轉化籠統地當作異化,把「自我意識」作為異化的前提和歸結點,表現了他的異化理論的唯心主義歷史局限性。在黑格爾之後,費爾巴哈力圖從唯物主義觀點闡述異化。但是,他只是說明了宗教的一個本質方面,不是上帝創造了人,而是人創造了上帝,使人本身的力量變成了凌駕於人之上的超自然的神的力量。此外,對於黑格爾唯心主義異化理論所包含的許多深刻內容,他都無力加以揚棄。
馬克思的異化觀。馬克思批判了前人非科學形態的異化理論,並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最典型的異化本質。在馬克思之前,人們所揭示的種種異化,基本上還停留在異化的外部現象。馬克思則揭示出決定異化外部現象的本質異化,即異化勞動或勞動異化。
馬克思的異化勞動理論的形成有一個發展過程。在1842~1843年間所寫的《論猶太人問題》、《黑格爾法哲學批判》等著作中,馬克思尚停留在研究精神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異化問題的階段。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明確提出了異化勞動的觀點,並以此作為自己異化觀的出發點。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運用異化勞動觀點,進一步揭示了作為資本主義社會和前此社會的主要異化形式「私有制異化」,即作為國家形式的政治統治的異化以及勞動作為人的自身否定的社會活動的異化。從19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在《經濟學手稿(1857一1858)》和《資本論》等著作中,馬克思以分析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為基礎來闡明異化的本質。他在這些著作中揚棄了從社會契約論到黑格爾的異化理論,認為轉讓不過是從法律上表示簡單的商品關系;外化則表示以貨幣形式對社會關系加以物化;異化才真正揭示了人們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最一般的深刻的社會關系,其實質在於表明人所創造的整個世界都變成了異己的、與人對立的東西。馬克思對異化勞動的內容作了深刻的概述。
馬克思在批判吸取黑格爾的合理思想時,明確指出異化的產生和演變具有歷史的必然性,並且有其進步的歷史意義。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指出,異化「是過去歷史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馬克思認為異化決不是永恆存在的現象,而是受一定生產關系制約的歷史現象。因此,受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制約的異化,必將隨著這種生產關系的徹底消滅而消滅。
西方學者對於異化問題的研究。從馬克思提出異化勞動理論到20世紀80年代,在西方學者中間,異化問題已從經濟、政治領域擴展到道德、心理、病理科學、技術、文藝等等整個文化思想領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學說,但它們歸根結底都受其哲學觀點的制約。例如,尼采從唯意志論出發,把人的異化歸結為放棄生存的意志。存在主義者從唯我主義出發,把異化及其克服歸結為人的自我選擇。新弗洛伊德主義者E·弗羅姆,從感覺論的主觀唯主義出發,把異化說成是人的一種體驗方式。這些異化學說,都不是歷史地從人們的社會關系考察異化產生的根源,而是側重於從生理、心理、道德、技術等思想文化方面找原因。所以,它們不僅弄不清異化的真正本質及其根源,重復了把異化與對象化、物化等同的錯誤,而且
具有掩蓋資本主義制度為異化真正根源的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