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活在海里的有哪些魚
都屬鹹水魚,有黃花魚、紅杉魚、老虎魚、比目魚、小丑魚、電鰻、電繇、帶魚、鳳尾魚、金槍魚、秋刀魚、馬鮫魚
2. 馬鮫魚的產地在哪,能人工養殖嗎,馬鮫魚的種類有哪些
馬鮫魚在海南本地又俗稱黑魚,是深海野生魚,分布於東海、黃海和渤海,在南海以海南文昌鋪前最為著名。屬於食肉類,是魚類兇猛的一族,牙齒長而鋒利。
3、康氏馬鮫:康氏馬鮫生活於10~70公尺海域,泳速快,對淡水稍具忍受力,常出現於混濁度高的海水中,肉食性,以小魚為主。我國產於東海、黃海和渤海,在南海以海南文昌鋪前附近海域最為著名,主要漁場有舟山、連雲港外海及山東南部沿海。
3. 馬鮫魚的正規學名是什麼是海里的魚嗎它有什麼營養價值和害處
馬鮫魚含豐富蛋白質、維生素A、礦物質等營養元素,被稱為「最有營養的十種海洋魚類之一」。常吃鮁魚能夠補充智力的發育,還可以達到明目、保護視力的效果,加上沒有小刺,家裡有老老小小,吃起來相對安全。
馬鮫魚體形狹長,頭及體背部藍黑色。一般體長為25~50厘米、體重300~1000克。分布於北太平洋西部,中國產於東海、黃海和渤海。
4. 馬鮫魚生活在海底多少米
馬鮫魚可以生活在海底0-400米的深海水域,在低溫、低照度、無氧水條件下進行活動。它們的身體比較堅硬,能夠抵抗低溫的海洋環境,並且有一種特殊的紫水母色素可以保護它們免受深海放射性的影響。
5. 馬鮫魚生活在水深多少的地方
老師您好,我是學古生物的,照著教科書給您搬下來了:
水深 0-200米 稱作淺海
水深 200-3000米 稱作中深度海
水深 3000-6000米 稱作深海
水深 6000-11400米 稱作超深海,海溝
淺海魚類:
典型的中上層負類身體呈梭形,兩端尖細,在海水中游泳阻力小,大部分為高速游泳魚類。
1,遠洋區淺海魚類,例如藍點馬鮫、金槍魚、東方旗魚、白槍魚、箭魚、噬人鯊等都是在海洋中快速游泳的魚類,其背部顏色具有與遠洋區海水一樣的藍黑色,腹部顏色較淡。
2,近岸淺海魚類,背部顏色則與淺海區海水一樣呈灰黑色,腹部銀白色。典型代表為玉筋魚,會飛的燕鰩也常在淺海區活動。
中深度魚類:
這里指的是水深200米以內。黑鯛、真鯛就常生活在多岩礁地區。鱘魚、皺唇鯊、扁頭哈那鯊、扁鯊等,嘴在頭下部,常在泥沙質海底覓食。
深海魚類:
水深超過200米的,常稱為深海魚。深海光線昏暗,食物貧乏,壓力大,故深海魚類形態奇特,色彩一般都呈銀色、黑色和紫黑色。
1,如在半深海生活的巨尾魚、後肛魚,長著望遠鏡式的眼睛,可充分利用這里的一絲微光,以搜尋食物。
2,再如,看上去好似有頭沒有尾的翻車魚,頭重尾輕常潛到半深海生活,許多深海魚都會發光。
3,燭光魚身體兩側有多排發光器,像一支支蠟燭,可作為異性互相認識的標志。許多深海魚眼睛退化或埋於皮下成為睜眼瞎子,常用觸覺器官代替視覺器官。
超深海:
那都不像魚了,超高壓(1噸以上),無光。。。
6. 馬鮫魚。是生活在哪裡
老師您好,我是學古生物的,照著教科書給您搬下來了:水深 0-200米 稱作淺海水深 200-3000米 稱作中深度海 水深 3000-6000米 稱作深海水深 6000-11400米 稱作超深海,海溝淺海魚類:典型的中上層負類身體呈梭形,兩端尖細,在海水中游泳阻力小,大部分為高速游泳魚類。 1,遠洋區淺海魚類,例如藍點馬鮫、金槍魚、東方旗魚、白槍魚、箭魚、噬人鯊等都是在海洋中快速游泳的魚類,其背部顏色具有與遠洋區海水一樣的藍黑色,腹部顏色較淡。 2,近岸淺海魚類,背部顏色則與淺海區海水一樣呈灰黑色,腹部銀白色。典型代表為玉筋魚,會飛的燕鰩也常在淺海區活動。中深度魚類:這里指的是水深200米以內。黑鯛、真鯛就常生活在多岩礁地區。鱘魚、皺唇鯊、扁頭哈那鯊、扁鯊等,嘴在頭下部,常在泥沙質海底覓食。深海魚類: 水深超過200米的,常稱為深海魚。深海光線昏暗,食物貧乏,壓力大,故深海魚類形態奇特,色彩一般都呈銀色、黑色和紫黑色。 1,如在半深海生活的巨尾魚、後肛魚,長著望遠鏡式的眼睛,可充分利用這里的一絲微光,以搜尋食物。 2,再如,看上去好似有頭沒有尾的翻車魚,頭重尾輕常潛到半深海生活,許多深海魚都會發光。 3,燭光魚身體兩側有多排發光器,像一支支蠟燭,可作為異性互相認識的標志。許多深海魚眼睛退化或埋於皮下成為睜眼瞎子,常用觸覺器官代替視覺器官。超深海:那都不像魚了,超高壓(1噸以上),無光。。。
7. 大海里有什麼魚
有金槍魚、鯊魚、鮁魚、大馬哈魚、鱭魚等。
1、金槍魚
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熱帶、亞熱帶以及溫帶廣闊水域。
金槍魚肉質柔嫩、鮮美,蛋白質含量很高;富含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二十碳五烯酸(EPA)等具有生物活性的多不飽和脂肪酸;
同時,甲硫氨酸、牛磺酸、礦物質和維生素的含量豐富,是國際營養協會推薦的綠色無污染健康美食
4、大馬哈魚
大馬哈魚是鮭科、太平洋鮭屬的一種兇猛的肉食性魚類。體側扁,背腹外廓相對稱,紡錘形。頭長與體高略相等,口端位,口裂大,上頜骨後延至眼的後緣,斜向下方,似鳥喙狀。
上、下頜和犁骨皆有齒。眼在體軸線的下方,較大。背鰭居於體中央稍後。體色逐漸變暗,並在體側出現10-12條紫紅色縱斑紋的婚姻色。當到達產卵地時,整個體色變得黯淡。體長可達100厘米。
大馬哈魚屬於冷水性溯河產卵泅游魚類,幼魚在海洋里生活3-5年,通常4齡達到性成熟,成熟後回江河產卵。廣泛分布於白令海、北太平洋、鄂霍次克海、日本海及沿岸河流中。
5、鱭魚
鱭魚又名子鱭、鳳尾魚、彩虹魚、百萬魚、刀魚、鳳鱭、烤子魚、豆仔魚,體延長,側扁 ,向後漸細長。
腹部棱鱗顯著,16-17 22-26。吻短,圓突,等於或略大於眼徑。眼中等大。口大,下位;口裂傾斜。上頜骨後延伸達胸鰭基部,上頜骨下緣有細鋸齒。
8. 和尚的鮁魚是什麼魚
鮁魚是海魚,生活在海里,也常被人們稱為馬鮫魚,食用價值很高,肉多刺少,味道鮮美。
space
鮁魚是什麼魚
鮁魚是什麼魚
鮁魚也叫藍點馬鮫(學名),硬骨魚綱,鱸形目,鮁科。種類很多,常見的有「中華馬鮫」Scomberomorussinensis,斑點馬鮫,康氏馬鮫等,馬鮫的俗稱還有燕魚、板鮁、竹鮫、尖頭馬加、青箭等。牙齒鋒利,游泳迅速、性情兇狠一般長0.26--0.52米,最長可達1米,重20公斤,分布於北太平洋西部,渤海、黃海、東海均有,屬暖性上層魚,以中上層小魚為食,夏秋季結群洄遊,部分進入渤海產卵,秋汛常成群索餌於沿岸島嶼及岩礁附近,為北方經濟魚之一。
鮁[bà]魚體長而側扁,體色銀亮,背具暗色條紋或黑藍斑點,口大,吻尖突,牙齒鋒利,游泳迅速,性情兇猛。大連自然博物館的「鮁魚王」標本重260多斤,2.64米,20多歲。
鮁魚體長而側扁,呈紡錘形,一般體長為25~50厘米、體重300~1000克,最大個體長可達1米、重4.5千克以上。尾柄細,每側有3個隆起脊,以中央脊長而且最高。頭長大於體高。口大,稍傾斜,牙尖利而大,排列稀疏。體被細小圓鱗,側線呈不規則的波浪狀。體側中央有黑色圓形斑點。背鰭2個,第一背鰭長,有19~20個鰭棘,第二背鰭較短,背鰭和臀鰭之後各有8~9個小鰭;胸鰭、腹鰭短小無硬棘;尾鰭大、深叉形。
鮁魚主要分布在北冰洋流域
9. 馬鮫魚詳細資料大全
馬鮫魚,Scomberomorus niphonius,體形狹長,頭及體背部藍黑色。一般體長為25~50厘米、體重300~1000克。分布於北太平洋西部,中國產於東海、黃海和渤海.
體形狹長,頭及體背部藍黑色。上側面有數列藍黑色圓斑點,腹部龍白色,背鰭與臀鰭之後有角刺。在夏秋季常結群作遠程洄遊。
馬鮫魚刺少肉多,體多脂肪,與「雪菜」同燒鮮美異常,可作「熏魚」,也可用鹽腌制,是下飯佳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