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孩子的生活習慣有哪些
孩子日常生活的習慣
(1)早睡早起,不熬夜,不睡懶覺,作息規律,定時吃飯。
(2)自己學會穿衣,整理衣物,整理玩具,自食其力。
(3)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自己上下學,鍛煉獨自主的能力。
(5)在大人在場的前提下,了解家裡一些電器及其他設備的使用方法,增強生活和安全意識。
(4)在生活中遇到困難,要想辦法克服,不能不動腦筋就想向大人求助,不能用哭泣來解決問題。
(1)孩子的生活是什麼擴展閱讀: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
1、良好的生活習慣首先表現在科學、合理的生活制度上。家長要讓孩子形成明確的時間觀念,什麼時候起床,什麼時候睡覺,什麼時候吃飯,什麼時候做游戲,什麼時候看電視,大體上都要有個規定,使孩子「有章可循」。
2、講衛生也是良好生活習慣的一個重要方面。在保持好個人衛生的同時,要教育好孩子保持好生活環境衛生,使之符合美的要求。
3、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指導孩子學會自我服務,這是形成良好生活習慣的基礎。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選擇孩子能勝任的事,從孩子自我服務勞動開始,讓他獲得成功,激發他進一步的勞動熱情。
4、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要從實際出發,對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採用孩子喜聞樂見的方式,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當孩子把玩具收放好以後家長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
B. 孩子應該過怎樣的生活
近幾天讀了《給大壯的信》,這本書是作家苗煒寫給兒子的書信體隨筆,把在文學中和生活中獲得的經驗,通過書信的形式傳遞給兒子。核心是希望孩子能過上一種好的生活,過一種有智識的、有審美的、有道德的生活。全書分為四章,收錄了38封信,前三章的主題是智識、審美和道德,第四章的主題是家,主要表達的是相互安慰、相互支撐的家,會給孩子的人生提供堅定可靠的支撐。我重點談一下智識和審美的生活。
第一部分,過一種有智識的生活
開篇第一封信名字叫數學歸納法,認為孩子首先要能理解數學歸納法、微積分等數學概念,獲得智力上的樂趣,能夠發現數學中嚴絲合縫的邏輯和推理中閃爍的光輝。我理解這是在表達過一種好的生活的前提,是建立在智力的基礎上。這一章中提到兩個數據,14400小時和3000萬個詞。14400小時是從童話木偶奇遇記說起,比諾曹坐上一輛馬車來到一個叫「玩兒國」的地方,這個國家到處貼著「我們不要學校!」「打到算術!」「玩具萬歲」的標語,這里的居民都是調皮貪玩的孩子,最終大家都變成了終生干臟活累活的驢。回到是現實中,孩子們更容易陷入「玩兒國」的陷阱,那就是電腦和手機里的「玩兒國」,手指滑動就可以去往這個新的「玩兒國」,在那裡你可以當運動健將、賽車手、可以變成超人,也可以穿越時空去統治一個國家,開辟一個貌似屬於你的全新世界和文明。玩國居民中不只是有少年,也有二十多歲、三十多歲甚至更大的人,這里清爽簡單,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一群人專門為大眾打造的,讓人沉醉的世外桃源。一個專家給出的估算數據,一個二十多歲男生用在打游戲上的時間是14400小時,而一個大學生從入學到拿到學位,學習時間大概是5000個小時,對比14400小時,二十歲就可以讀完博士學位了。或許現在的社會並不鼓勵一個人走向成熟,因為孩子更容易成為消費時代和娛樂王國里順從的公民,世上那些聰明人給你設計好游戲,編好故事,縱容你懶惰的天性,鼓勵你買買買,希望你永遠興高采烈,遵循快樂至上,買一個手機或汽車就可以獲得自我認同。「玩兒國」的對立面是做一個有自我意識,有責任感,有精神追求的人。玩游戲獲得的是短暫的心流體驗,大腦很容易就分泌讓人快樂的多巴胺,但這種短暫的快樂需要不斷加大刺激的劑量才能維持,而生命中是有獲得長久的、持續的心流體驗的方法,那就是創造,或是從事一項體育運動,一項科學研究,學習一門語言,都可以獲得比游戲更高級的心流體驗,也是人生中的高級享受。3000萬個詞引用的美國芝加哥大學一項研究,說孩子智力發展和語言有極大關系,要想孩子聰明,就要多跟孩子說話。在美國,不同階層家庭的孩子每小時能聽到的詞數量差距很大,統計成果顯示到孩子四歲時,知識分子家庭的孩子會比貧困家庭孩子會多聽到3000萬個詞,智力發育更好,這是階層給孩子帶來的第一個優勢,也是一切優勢開始,我們必須認識到階層的存在。家長清楚的認識世界,我們才能提供更有效的成長環境,家庭、學校和大自然共同構成了孩子教育的全過程,家庭提供智力基礎、物質基礎、習慣基礎;學校有優秀的教師和嚴格的規矩,豐富的知識;大自然提供了萬物生長的夢境,鑒賞自然的觀察和體驗能力,正是這種鑒賞自然的能力形成了植物學、動物學、地質學與礦物學,培養這種能力就從帶孩子認識家門口公園里的樹木和植物開始。
第二部分,過一種有審美的生活
有些孩子,從小上雙語幼兒園,看世界名著,拉小提琴或跳芭蕾舞,爸爸媽媽還帶著去博物館,成年之後就不再也沒看過一部托爾斯泰,也不去博物館了,改去電影院,不拉小提琴,改唱卡拉OK了。然而受二十年的教育,目的不是為了後面四五十年的時光過得豐富多彩嗎?如何能夠有長久的快樂,那就是具備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人們常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三門課提供了過智識生活的基礎,絕大多數人走出校園就可以不再學了。然而音樂、美術和體育 ,離開學校還要接著學,因為這是過一種有審美的生活基礎。 有了欣賞美術的能力,你就能看懂梵高的《星空》,體會那一幅小畫如漩渦一樣,具有令人眩暈的魔力;就能感受到塞尚畫的蘋果具有感知重量的質感,如果你能畫上幾筆,就可以親手創造和留住生活中那些讓你長久凝視的美麗,例如偶然駐足路旁發現的那一抹秋色。
音樂是從笑傲江湖中令狐沖向任盈盈學習《碧霄吟》談起,認為令狐沖在音樂中得到了巨大的安慰,演奏者難以用語言來講解音樂,從音樂中感受到的東西也很難用語言傳達給別人。具備欣賞音樂能力,普通人可以在音樂中感到,心中有什麼東西升騰,晴天一碧,萬里無雲。
體育則是代表了和平世界裡的攻擊與人性,在英國一個曼聯球迷從小就會被教育仇恨利物浦,以前北京隊的球迷總是盼著在工體收拾申花,體育世界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假想敵,如果原始人結束一天的捕獵,會圍著篝火跳舞歡慶,體育就是現代人的篝火,觀看體育比賽,安頓了人的攻擊性,還可以欣賞到競技之美,看到職業體育中一個人的身體能達到什麼樣的極限狀態。職業體育世界也是名利、人性本能的放大鏡,可以看到彷彿命中註定以失敗告終的上年紀的泰森和加斯科,縱情聲色的羅馬里奧和小羅,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優雅自律的桑普拉斯和費德勒。
全書作者的每個觀點結論的論證,均是通過文學作品和生活經歷進行舉例闡明理由的,因此這本書的副產品是一份書單,關於育兒方面,推薦了三本書《自我驅動型的孩子(英文版)》《由內而外的教養》《園丁與木匠》。
孩子的起跑線就是父母,我不清楚當大壯小朋友識字後,看到桌子上放著一本叫《給大壯的信》的書,那是一種什麼體驗?這本書信隨筆是一本育兒書,也是一本寫給大人的思考書,你認為好的生活是什麼樣子?在你的經歷中,有哪些經驗和體驗希望傳遞給孩子?言傳身教,行勝於言,比單純要求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更有意義。父母在生活中的言行舉止,是孩子早期最重要的模仿對象,也是智識和審美標准。我認為,一個人到了三十歲以後,更應該自己的愛好,具備自我意識、責任感,精神追求和生活原則。生活是具體的,是一道道選擇題和考試,因此在培養孩子方面,選擇我們真正認為重要的事情,會形成知行合一的家庭氛圍。同樣,既然家長認為重要,認為孩子應該做的,自己也會去做,這就是一個共育的過程,父母伴隨著孩子自己也在成長。重要的事:
1、學好數學,享受數學之美。數學其中的樂趣是理由一,理由二是更有用,未來世界,社會被計算機網路和人工智慧所控制,演算法是網路和智能的基礎,數學是演算法的基礎,如果能學好數學,多一個看懂世界維度。從二年級下學期開始增大數學學習的比重,嘗試奧數上的天賦程度。
2、學好語文,享受說話之美。社會為具備更好說話能力的人,提供了更好的機會,如同給美貌的人提供更多選擇一樣。如何可以把話說好,底層支撐是寫的好,而想的好又是寫的好的基礎,因此要學好語文,從閱讀和寫作開始。
3、學好英語,英文會把視野帶出國門,看到更大格局的世界。這是提升人生質量的重要武器,從學校英語,課外培訓兩個方面加強學習。
4、學習音樂和美術,具備欣賞美的能力。鋼琴繼續練習,確定一個具體目標;美術按興趣報一個課外輔導班。
5、有一項擅長的體育運動,在運動中體驗對抗和輸贏,持續獲得運動帶來的多巴胺,也培養具備欣賞專業競技運動的能力。繼續學習網球,暑期學習游泳。
作為家長,上述內容有些已經沒有提高和補救的條件了,例如盡量多理解一些數學概念和理論,是目前可行的方式。堅持閱讀和寫作,做到每個月4本書,每周一篇文章。運動方面,堅持每周兩次健身和一次網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