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的措施有哪些
(一)繁榮發展農村文化。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設、農村電影放映、農家書屋等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建立穩定的農村文化投入保障機制,盡快形成完備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廣泛開展文明村鎮、文明集市、文明戶、志願服務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倡導農民崇尚科學、誠信守法、抵制迷信、移風易俗,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規范,養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形成男女平等、尊老愛幼、鄰里和睦、勤勞致富、扶貧濟困的社會風尚。加強農村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二)大力辦好農村教育事業。鞏固農村義務教育普及成果,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完善義務教育免費政策和經費保障機制,保障經濟困難家庭兒童、留守兒童特別是女童平等就學、完成學業,改善農村學生營養狀況,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健全縣域職業教育培訓網路,加強農民技能培訓,廣泛培養農村實用人才。大力扶持貧困地區、民族地區農村教育。增強高校為農輸送人才和服務能力,辦好涉農學科專業,鼓勵人才到農村第一線工作,對到農村履行服務期的畢業生代償學費和助學貸款,在研究生招錄和教師選聘時優先。保障和改善農村教師工資待遇和工作條件,健全農村教師培養培訓制度,提高教師素質。健全城鄉教師交流機制,繼續選派城市教師下鄉支教。發展農村學前教育、特殊教育、繼續教育。加強遠程教育,及時把優質教育資源送到農村。(三)促進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完善農村醫療救助制度。重點辦好縣級醫院並在每個鄉鎮辦好一所衛生院,支持村衛生室建設,向農民提供安全價廉的基本醫療服務。加強農村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定向免費培養培訓農村衛生人才,妥善解決鄉村醫生補貼,完善城市醫師支援農村制度。堅持預防為主。加強農村葯品配送和監管。積極發展中醫葯和民族醫葯服務。重視健康教育。加強農村婦幼保健,逐步推行住院分娩補助政策。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完善和落實計劃生育獎勵扶助制度,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四)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中央和省級財政補助力度,做到應保盡保,不斷提高保障標准和補助水平。全面落實農村五保供養政策,確保供養水平達到當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完善農村受災群眾救助制度。落實好軍烈屬和傷殘病退伍軍人等優撫政策。發展以扶老、助殘、救孤、濟困、賑災為重點的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發展農村老齡服務。加強農村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工作,促進農村殘疾人事業發展。五)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加快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五年內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加強農村公路建設,逐步形成城鄉公交資源相互銜接、方便快捷的客運網路。推進農村能源建設,擴大電網供電人口覆蓋率,實施農村清潔工程,加快改水、改廚、改廁、改圈,開展垃圾集中處理,不斷改善農村衛生條件和人居環境。推進廣電網、電信網、互聯網「三網融合」,積極發揮信息化為農服務作用。發展農村郵政服務。健全農村公共設施維護機制,提高綜合利用效能。(六)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完善國家扶貧戰略和政策體系,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實現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實行新的扶貧標准,對農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實施扶貧政策,把盡快穩定解決扶貧對象溫飽並實現脫貧致富作為新階段扶貧開發的首要任務。重點提高農村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對沒有勞動力或勞動能力喪失的貧困人口實行社會救助。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發展扶持力度。繼續開展黨政機關定點扶貧和東西扶貧協作,充分發揮企業、學校、科研院所、軍隊和社會各界在扶貧開發中的積極作用。(七)加強農村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加強災害性天氣、地質災害、地震監測預警,提高監測水平,完善處置預案,加強專業力量建設,提高應急救援能力,宣傳普及防災減災知識,提高災害處置能力和農民避災自救能力。加強防洪排澇抗旱設施和監測預警能力建設,加快農村危房改造,提高農村道路、供電、供水、通信設施抗災保障能力,提高農村學校、醫院等公共設施建築質量,落實安全標准和責任。全力做好汶川地震災區農村恢復重建工作,加大投入,對口支援,發動群眾,加快受災農戶住房重建,搞好農業生產設施重建,盡早恢復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八)強化農村社會管理。健全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農民權益機制,拓寬農村社情民意表達渠道,做好農村信訪工作,加強人民調解,及時排查化解矛盾糾紛。農村廣大幹部要進村入戶做好下訪工作,切實把矛盾和問題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深入開展平安創建活動,加強農村政法工作,推進農村警務建設,實行群防群治,搞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建立健全農村應急管理體制,提高危機處置能力。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反對和制止利用宗教、宗族勢力干預農村公共事務,堅決取締邪教組織,嚴厲打擊黑惡勢力。⑵ 如何開展好農村社區志願服務
在鄉村振興建設中,志願服務具有其他社會要素無法替代的作用,志願服務不僅僅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精神文化,它具有凝聚、整合、同化、規范居民行為和心理的功能。
志願服務的開展可以有效大力的推進新農村的快速發展,但是新農村社區的志願服務怎麼開展,成了新農村社工的難題,也是農村幹部極力想要完成的,但是怎麼做可以既可以滿足志願者的需求又可以改善社區問題?下面談幾點經驗:
一、深入基層,了解農村存在的問題
村社幹部要了解到農村當下急需解決的問題,比如農村個庄點居民的環境衛生意識差,鄰里互助思想意識低,我們可以根據此類問題開展一些文明環保的志願服務活動,鄰里互助社區居民類活動。
針對問題的志願活動可以有效的增加農村居民對志願服務的認識,有效的改善農村居住環境,增加志願服務的社會責任感、歸屬感、榮譽感,志願服務獲得更多認同感,其精神能更好紮根農村。
唯有如此,在後續的志願服務中,我們才可以更好的服務農村的居民,傳遞志願服務精神。
二、根據農村社區文化需求,確定志願服務活動內容
文化需求也是現在農村社區中最主要的一個方面,居民生活條件好了,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會隨之增強。
我們可以通過社區的走訪調查和觀察詢問了解到居民有哪些文化需求,就可以根據居民的需求開展志願活動,例如社區居民喜歡廣場舞、戲曲、下棋等愛好。
我們可以組織志願者開展此類的志願教學課程,讓居民在社區中就可以學到自己喜歡的舞蹈、戲曲、棋牌等文化,同時也可以充分展現志願者才藝,體現志願者在社區服務中的價值,增加社區志願者的社區歸屬感。
因此,在開展志願服務活動時,必須要講究方式方法,需要站在社區居民和社區志願者的角度上考慮問題,用他們願意接受、樂意學習的方式,來開展好志願服務活動。
要建設一個有文化、有秩序、有內涵的美麗新農村社區,其精神文明、思想文化的建設都必不可缺。
而要做好這些,我們的農村志願服務行動,就需要積極深入群眾、深入農村,把志願服務精神更好地紮根新農村社區。
⑶ 如何做好本地生活服務
本地生活服務市場是一個萬億級市場,但據艾瑞咨詢的相關數據顯示,本地生活服務的線上滲透率只有12.7%,也就是說這個行業仍存在巨大的市場空間。從去年開始,阿里、快手、抖音、支付寶等都在紛紛布局本地生活服務領域。如果說前兩年,以零售、餐飲、商超為代表本地生活行業還在摸索著向數字化轉型,在疫情影響下,線下場景暫時封閉,無疑加速了這一進程。面對危機與變化,各行商家主動上線擁抱數字化,餐飲小店、民宿老闆娘出鏡做主播;餐廳、小店等業務上線化發展,通過「無接觸式外賣」等服務,與用戶重新建立聯系。如今,本地生活服務行業正在加速數字化轉型,而商家分賬或成最大難題?首先來談一談數字化,在本地生活服務行業中,數字化的主角分別是本地生活服務平台與入駐商家。目前市面上涌現了越來越多的本地生活服務類平台,他們大多以APP或小程序等開放平台作為載體,邀請各種類別的商家入駐平台,包括街邊水果小店、餐館、景點民宿、養生美容時尚等多樣化的商業形態,用數字化為本地生活服務行業渡過難關。商家入駐平台後,能夠享受平台提供的眾多優勢,如:1.增加商家曝光度:APP和小程序等載體有著更高的曝光度和更高的隨身便攜度,為商家提供更多更方便的展示空間。2.提高商家客流量:平台能夠為商家打通線上營銷、私域運營模式,通過平台入口引導線上客戶到店消費。3.實現精準營銷:平台基於地理位置信息和用戶分析可為消費者提供線上精準服務。4.優化用戶體驗:平台移動端可幫助商家向消費者提供在線預約、支付等便利功能,提升用戶體驗。5.為商家經營決策提供數據支撐:通過在線支付、結算幫助商家實時了解經營狀況,同時收集商家經營、用戶數據,幫助商家建立分析模型,支持商家決策。所以大量商家也樂於入駐到平台中,成為了後疫情時代下具備新技術賦能、新渠道拓展、新理念突破的「新生代商家」,即商家通過平台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能力,實現品牌的多樣化創新與觸達,以及具備互聯網經營觀念與創新意識。業務數字化升級隨之而來的是商家分賬問題的出現。大量的商家訂單、多變的優惠機制、不同的分賬比例與結算方式,讓平台賬務變成一團亂麻,商家分賬遲遲難以清楚結算。平台對商家分賬效率的低下,導致缺失清晰的賬務報表,並且商家容易出現信任危機。想要解決商家分賬問題,唯有藉助MallBook商家分賬系統。通過商家分賬系統,為本地生活服務企業打造成一站式交易引擎智能化數字服務開放平台,利用智能化分賬技術高效處理平台在日常經營過程中產生的各種交易訂單,只需在後台配置好與各商家的分賬規則,就能實現自動化分賬,有效解決平台在交易支付、分賬、記賬、結算、甚至信用數據沉澱、線上金融授信等多方面的服務需求。綜上,數字化發展往往需要由點到面,逐步覆蓋全面升級。商務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研究院院長李鳴濤曾明確說過「無論哪個行業在疫情沖擊下,優先選擇的應對方式就是依託數字化技術手段改變與客戶的觸達方式、交易形式和交付模式,尤其更加貼近最終消費者的零售業、生活服務業態。」數字化轉型早、全產業鏈數字化程度高的企業,在應對疫情的沖擊越發從容,所受沖擊也就越小。所以,當本地生活服務行業加速數字化進程時,業務數字化與交易數字化應同步推進,從而避免出現商家分賬難題,導致的一系列阻礙發展的其他問題。⑷ 農村社區基本公共服務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一、農村社區基本公共服務
1、為老服務
開辦各種類型的老年大學,開展各種有利於老年健康的文體活動,興辦社會福利機構,如福利院、老年公寓、老年保健、老年法律、老年婚介、老年心理及健康服務,為方便老年人生活,提高老年人生存質量提供各種服務項目
2、社會保障服務
對社區低收人家庭,根據國家政策提供社會保障和救助,落實低保政策,建立再就業基地,加強職業中介等千方百計安排下崗職工再就業
3、優撫服務
主要協助政府落實優撫政策,做好退伍安置工作,開展擁軍優屬服務,為軍人家屬和傷殘人員的生活提供方便
4、為殘疾人服務
為殘疾人提供就業安置服務,醫療康復服務,基本生活服務及婚介服務
5、安全防範服務
社區居委會可以根據需要建造社區安全防範設施,如電子防盜監控系統、樓宇對講系統等
6、衛生保健服務
辦好社區衛生保健室,開展對常見病的康復醫療服務,宣傳健康防病知識,提高全民健康意識
7、為青少年服務
為青少年提供各種健康有益的文體建康活動場所,組織開展各種健康有益的活動
8、家政服務
為居民家庭介紹家政服務員
9、中介、信息服務逐步建立區域性求助網路體系,實現社區服務現代化、網路化,發放求助服務卡,公開服務項目、收費標准、聯系方式和服務承諾,做到民思我想、民困我幫、民求我應、民需我辦。
(4)農村的本地生活服務怎麼開展擴展閱讀:
一、農村社區概況
1、具有廣闊地域、居民聚居程度不高、以村或鎮為活動中心、以從事農業為主的社會區域共同體
2、農村社會學家對農村社區的含義有不同的理解
3、構成農村社區的基本要素
①具有廣闊的地域,居民聚居程度不高,並主要從事農業
②結成具有一定特徵的社會群體、社會組織
③以村或鎮為居民活動的中心
④同一農村社區的居民有大體相同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和行為規范,有一定的認同意識
二、農村社區結構
1、經濟結構
包括生產力結構、產業結構和行業結構
2、人口結構
包括人口的性別、年齡、職業、素質等結構
3、文化結構
各文化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與構架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