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沙地鳥類有哪些它們的日常生活習性
沙地鳥類有很多,譬如:
大鴇、沙雞、百靈、沙雀、走鵑等。
各種沙地鳥類的生活習性因生活的具體環境而有所不同,但是都具有如下相同的習性:
1、在地面上築巢。
2、身體顏色接近沙土的顏色,具有隱蔽作用。
3、善於跑動,輕易不起飛。
4、機體非常耐旱,善於從食物中獲取水分。
② 黑腹沙雞的生活習性
黑腹沙雞是夏候鳥,春季3-4月遷到繁殖地,秋季於9-10月遷離繁殖地,成小群遷徙。
呈小群活動,冬季有時集成大群。善於奔跑,也善於飛行。飛行時兩翅煽動非常迅速,常發出「呼呼」的聲響,飛行的速度也比較快。白天常飛到數十公里外的水源處去喝水,飲水的動作和鴿類非常相似,將嘴伸入水中,連續吞咽而並不抬頭。主要在地面上覓食平原和荒漠上的植物種子,也吃植物的葉、芽和昆蟲等。
③ 什麼品種的鳥
鳥的種類繁多,分布全球,生態多樣,現在鳥類可分為三個總目:
1.平胸總目,包括一類善走而不能飛的鳥,如鴕鳥。
2.企鵝總目,包括一類善游泳和潛水而不能飛的鳥,如企鵝。
3.突胸總目,包括兩翼發達能飛的鳥,絕大多數鳥類屬於這個總目。
一、東北區 產潛鳥、松雞、旋木雀、岩鷚、鷦鷯、太平鳥等,其中,松雞科的種類經濟價值最大。山鶉、雉雞也很繁盛,同時是許多種候鳥的棲息地。 野雞
二、華北區 產褐馬雞、長尾雉、石雞等。扁嘴海雀在東部沿海地區繁殖。還有廣泛分布在古北界的一些種類,如岩鷚、旋木雀、鷦鷯、山鴉、交嘴雀等。有不少南方鳥類夏季遷來營巢育雛,如水雉、山椒鳥、卷尾、黃鸝、綉眼鳥等。 三、蒙新區 本區所產鳥類適應沙漠生活,主要有大鴇、毛腿沙雞、沙百靈、沙鵬、沙雀等。丹頂鶴在本區東部的沼澤地帶繁殖。 四、青藏區 本區產有雪雞、雪鶉、高原山鶉、藏雀、高山地雀,兀鷲等高山型種類,以及西藏毛腿沙雞、沙百靈、雪雀等高原草原種類。雪雀在鼠兔的洞穴棲息,正如蒙新區的沙鵬與黃鼠「鳥鼠同穴」一樣,是一種特殊的適應現象。 五、西南區 畫眉
在本區內,畫眉亞科和雉科在種類和數量上都占優勢,並有許多特產種類。也有不少北方鳥類沿著橫斷山脈進入本區,如戴菊、旋木雀、岩鷚、長尾雀等。南方鳥類見於本區的還有鵯、太陽鳥、啄花鳥等。 六、華中區 本區有產於北方的種類,如灰喜鵲、白頭鵯及攀雀等。南方種類更多,如須鴷、山椒鳥、畫眉、啄花鳥等科中的許多屬和種。特產種類僅有金雞、黃腹角雉、紅腹角雉、小隼、白頸長尾雉等。 七、華南區 本區鳥類非常豐富。除與華中區共有許多著名的科以外,還有鸚鵡、草鴞、犀鳥、咬鵑、闊嘴鳥、八色鶇、和平鳥和太陽鳥科的大部分種類。另外,有其他科的熱帶種類,如原雞、綠孔雀、縫葉鶯等。台灣產有一些特有種,如藍鷳、火冠戴菊等。鰹鳥在西沙群島集群繁殖。
④ 最重的能飛的鳥叫什麼
灰頸鷺鴇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BB%D2%BE%B1%F0%D8%F0%B1 又名柯利鳥,隸屬於鶴形目鴇科鷺鴇屬。體長105—128厘米,翅長2.56米,體重達18千克左右,灰頸鷺鴇是世界上能飛行的體重最大的鳥類。 分布於非洲東部和安哥拉、南非等地。棲息於草原等環境中,成小群活動,以植物的嫩葉、種子等為食。繁殖期為9—2月,營巢於原野地面上,每窩產卵2枚。 灰頸鷺鴇也是雜食動物,習慣居住在地面,尤其是草地上,成小群活動。灰頸鷺鴇與鴿子、沙雞和三趾鶉一同為少數能夠自如吮吸水的鳥類,而無需像其他鳥那樣必須用喙將水鏟起然後仰頭咽下。由於生存環境的不斷惡化和長期偷獵,野生灰頸鷺鴇已經瀕臨滅絕。 鴇的雄鳥以其華麗的求偶炫耀而出名,其中灰頸鴇是將頸膨脹成一個白色的大球,然後翅膀拖曳,而鴇類中最誇張的地面炫耀當數波斑鴇的求偶炫耀,它將白色的頸翎豎起,蓋過頭,抖松全身的羽毛,直至看上去如同一朵大大的白色蒲公英,然後四下里快步小跑--它不見得能看清自己在往哪裡跑 也許是生活在非洲東南部的柯利鳥,翅長2.56米,體重達18千克左右,是世界上能飛行的鳥中體重最大者。 也有人說是 生活在非洲東南部的柯利鳥,翅長2.56米,體重達18千克左右,是世界上能飛行的鳥中體重最大者。 http://geography.airtofly.com/ 鳥類網路希望對你有用 飛行速度最快的鳥:尖尾雨燕平時飛行的速度為170千米/小時,最快時可達352.5千米/小時,堪稱飛得最快的鳥。 跑得最快的鳥:鴕鳥,72千米/小時。 其他世界鳥類之最 游水最快的鳥:巴布亞企鵝,27.4千米/小時。 最小的鳥和最小的鳥卵:許多人都知道蜂鳥是世界上最小的鳥類,其實這種說法並不十分准確,因為全世界的蜂鳥有315種左右,分布於 從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到南美洲的麥哲倫海峽,以及其間的眾多島嶼上。它們的體形差異也很大,最大的巨蜂鳥體長達21.5厘米,當然不能說它是世界上最小的鳥 了。而產於古巴的吸蜜蜂鳥的體長只有5.6厘米,其中喙和尾部約佔一半,體重僅2克左右,其大小和蜜蜂差不多,這樣的蜂鳥才是世界上體形最小的鳥類,它的 卵也是世界上最小的鳥卵,比一個句號大不了多少。蜂鳥的羽毛大多十分鮮艷,並且閃耀著金屬的光澤。它們的飛行本領高超,可以倒退飛行,垂直起落,翅膀振動 的頻率很快,每秒鍾可達50~70次,所以有"神鳥"、"彗星"、"森林女神"和"花冠"等稱呼。我國近幾年有很多地方都聲稱發現了蜂鳥,其實都是誤傳。 體形最大的鳥:世界上體形最大的現生鳥類是生活在非洲和阿拉伯地區的非洲鴕鳥,它的身高達2~3米,體重56千克左右,最重的可達75千克。但它不能飛翔。它的卵重約1.5千克,長17.8厘米,大約等於30-40個雞蛋的總重量,是現今最大的鳥卵。 翼展最寬的鳥:漂泊信天翁,3.63米。 最大的飛鳥:生活在非洲東南部的柯利鳥,翅長2.56米,體重達18千克左右,是世界上能飛行的鳥中體重最大者。 最重的飛鳥:大鴇,雄性的體重18千克。 最小的猛禽:婆羅洲隼,體長150厘米,體重35克。 羽毛最多的鳥:天鵝,超過25000根。 羽毛最少的鳥:蜂鳥,不足1000根。 羽毛最長的鳥:天堂大麗鵑,尾羽是體長的2倍多。 壽命最長的鳥:鳥類中的長壽者不少,如大型海鳥信天翁的平均壽命為50~60年,大型鸚鵡可以活到100年左右。在英國利物浦有一隻名叫"詹米"的亞馬遜鸚鵡,生於1870年12月3日,卒於1975年11月5日,享年104歲,不愧為鳥?quot;老壽星"。 壽命最長的環志海鳥:王信天翁,60餘年。 壽命最長的籠養鳥:葵花鳳頭鸚鵡,80餘年。 飛行速度最快的鳥:尖尾雨燕平時飛行的速度為170千米/小時,最快時可達352.5千米/小時,堪稱飛得最快的鳥。 沖刺速度最快的鳥:游隼,在俯沖抓獵物是能達到180千米/小時。 水平飛行最快的鳥:歐絨鴨,76千米/小時。 飛得最慢的鳥:小丘鷸,8千米/小時。 振翅頻率最高的鳥:角蜂鳥,90次/秒。 振翅頻率最慢的鳥:大禿鷲,滑翔數小時不拍翅。 一次飛行時間最長的鳥:北美金鴴,以90公里/小時的速度飛35小
⑤ 西藏毛腿沙雞的生活習性
是一種高原森林、灌叢鳥類,夏季喜在雲杉、密林(林下地面為苔蘚)和林下灌叢地方活動;秋季則遷向海拔較低的河灘林灌和疏林帶生活。群集性較強,最大的曾見到31隻的群體。偶爾和藍馬雞混群活動。雜食性,但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夏秋季以雲杉嫩枝葉、苔蘚、蓼類桿物種子和早熟禾為主,冬季則幾乎全食苔蘚。偶爾也取食動物性食物。我們剖檢的13個胃中同,檢到1次蠅類幼蟲。7月初獲得3隻日齡約4~6天的雛鳥,7月底遇見1隻雌雛帶領4隻幼鳥覓食。扒測血矬在祁連山5月開如產卵繁殖。
西藏毛腿沙雞棲息於海拔3500~5100米的荒漠、草原、半荒漠、高山草甸草原及湖邊草地等地區,喜歡集群,夏季多十幾只一群活動,冬季常集成數百隻大群,在開闊地帶覓食,飛行速度快,但飛得低。多以豆科植物的花、葉、嫩芽、種子及其他植物的種子為食,有時也吃鞘翅目的小昆蟲。在地面挖穴的巢,每窩產卵3枚。
⑥ 沙雞科的生活習性
毛腿沙雞體型大小似鴿子,體重約250克;頭較小;上體沙棕色,雜以黑色橫紋;翅膀長而尖;中央尾羽特長,成叉狀;後胸有淡棕色帶;腹部淡沙棕色,有一黑色塊斑;腳和趾都被以較密的短毛,足3趾,腳底為墊狀,被以細鱗,適於在沙漠中行走。棲息在沙漠和荒原,常大群在開闊地飛翔覓食,往往是低空疾速飛行。在新疆、內蒙古繁殖。在地面沙土凹處築巢。卵橢圓形,每窩3卵。食物主要為各種植物種子和幼芽。肉嫩味美,可供食用;尾羽長而尖,可作裝飾品。
⑦ 在我們生活的城市中都棲息著哪些鳥類如何保護它們
小知識--鳥類的棲息環境
鳥類的分布很廣,生活在不同環境條件之中,形成了各個生態類群。每當我們步入了一種自然環境中,結合具體的地區和季節等因素,便能大致知道在這里棲居著哪些種鳥類。但也有些鳥類,是生活在兩種或更多的環境中,比如啄木鳥,它在闊葉林中覓食,而在針葉林內也有它的足跡。
1.林灌鳥類:這類鳥主要棲息在森林小灌叢中。林區鳥的種類比較多,其中包括鴷形目的攀緣鳥類,雀形目的鳴禽鳥類和雞形目的鳥類等等。這些鳥類有很多共同特徵,它們的翼較短、寬而鈍,小翼羽通常發達;能自由地在樹林中起飛和降落,腳趾都在同一平面上,大多數種類都能抓住樹枝,牢固地停息在上面。這一類鳥大致可分成:
(1)針葉林鳥類:主要有鴷形目的啄木鳥;雞形目中的松雞、棒雞、雷鳥等;雀形目中的許多種類,如大山雀、太平鳥、交嘴雀、黃雀、金翅雀等等。
(2)闊葉林鳥類:主要棲息著鴿形目的一些種類,如珠頸斑鳩、厚嘴青鳩、綠鳩等;雀形目的許多種類,如紅耳鵯、白頭鵯、相思鳥、柳鶯等;此外,鴞形目和鵑形目的鳥類,也常出沒在闊葉林中。
(3)灌木叢鳥類:這里主要生活著雞形目的雉類;雀形目中的許多鳥,如伯勞、畫眉、鉤嘴鶥、紅尾鴝、山雀、鷦鷯以及鷗類等等。
2.開闊區鳥類:這類鳥大多數都有保護色,包括能在空中翱翔的猛禽、飛行急速的毛腿沙雞、善於奔跑的大鴇以及一些雀形目種類。這類鳥又可分成:
(1)草原鳥類:我國草原面積約佔全國土地面積的1/5。草原上生活有隼形目的草原雕、鶴形目的大鴇、鴿形目中的沙雞以及雀形目中的百靈、小雲雀等。
(2)平原鳥類:這類鳥主要包括棲息在村鎮、耕地、菜園等環境中的鳥,如隼形目中的一些鷹類和雀形目的烏鴉、戴勝、喜鵲、麻雀等等。
3.水域鳥類:包括潛鳥目、 鸊鷉目、鸌形目、鵜形目、雁形目、鷗形目中的鳥類,佛法僧目中的翠鳥科也屬於這一類群。它們絕大多數羽毛豐滿面緊密,趾間有蹼,善於游泳,以水中小動物為食。按棲息環境,把它們分成:
(1)海洋鳥類:主要是潛鳥目、鸌形目、鵜形目中的鰹鳥和一些鷗形目中的鳥類。它們捕食水中的魚、蝦及甲殼類,平日均在島嶼、岸邊一帶棲息。
(2)內河湖泊鳥類:主要包括鸊鷉目中的鳥類; 鵜形目中的鵜鶘和鸕鶿;雁形目中的鴨科鳥類;鶴形目中的骨頂雞和苦惡鳥;鴴形目中的鴴和鷸類;佛法僧目中的翠鳥以及大部分鷗形目中的鳥。它們常年棲居在內河湖泊中,以水中食物賴以生存。
4.沼澤鳥類:主要指鸛形目鳥類,諸如鷺、鸛和朱䴉;鶴形目中的鶴科鳥類; 鴴形目中的鷸類和鴴類鳥,也可歸於此類群。這些鳥類的腳和趾均細長,適於在泥濘中行走,有些種類的趾間具蹼膜,更能保證體軀免遭下沉;嘴均細長,適於在泥土、沙灘和沼澤中覓食。較為常見的有蒼鷺、白鷺、灰鶴、白腰構鷸和針尾沙錐等。
小知識--鳥類的形態與生活習性
各種鳥類都有著它們的各自生活習性和形態特徵,科學工作者依據這些,把鳥類分成8種類型。
1.走禽類 這類鳥嘴的形狀扁短;都在沙漠和草地上生活;胸部不突起,沒有龍骨突;翅膀幾乎完全退化,因此下會飛翔;雙腳強大有力,善於奔跑,而且行動迅速,比如鴕鳥、食火雞等。
2. 涉禽類 適應在沼澤和岸邊生活,腳和腳趾特別長, 適應涉水行走; 因為腿長,勢必要低頭啄食,所以生有較長的脖子,如丹頂鶴、白鷺等。
3.游禽類 這類鳥大多在水上生活。腳短,趾間有蹼; 嘴闊而且扁平,適合在水中索取食物。如雁、鴨、天鵝等。
4.鶉雞類 它們大多數是定居的鳥類。身體健壯;有堅硬的嘴和強有力的腿,並生有適合挖土的鉤爪;翅膀短小,不善於長距離飛行;雄鳥性好爭斗,腿上生有距,是爭斗時的"武器";雌雄羽色多數不同,如鷓鴣、馬雞、環頸雉等。
5.鳩鴿類 嘴比較短,基部柔軟;主要營樹棲生活;特別擅長飛行;吃植物性食物;它們的嗉囔能分泌乳汁用來哺育雛鳥:如岩鴿.山斑鳩等。
6.攀禽類 這類鳥最明顯的特徵是它們的腳趾兩個向前,兩個向後,有利於攀緣樹木。在這類當中,有專吃樹皮里害蟲的啄木鳥,有吃毛蟲的能手杜鵑,還有常年生活在水邊靠捕捉水中小動物為食的翠鳥等。
7.猛禽類 它們的嘴和腳部很銳利;翅膀強大有力,有的種類翱翔能力很強,能巧妙地利用上升氣流,長時間地盤旋在高空;它門性情兇猛,專門捕食其他動物。如鳶、游隼、禿鷲、鴞等。
8.鳴禽類 這類鳥的數量最多。它們的個體都比較小;擅長鳴叫; 能作精巧的窩巢:如百靈、畫眉、縫葉鶯、織布鳥等。
⑧ 鳥的生活習性有什麼,快快告訴我!!!!!
動物的鳥
鳥綱在生物分類學上是脊椎動物亞門下的一個綱。
鳥的主要特徵是:身體呈流線型,大多數飛翔生活。體表被覆羽毛,一般前肢變成翼(有的種類翼退化);胸肌發達;直腸短,食量大消化快,即消化系統發達,有助於減輕體重,利於飛行;心臟有兩心房和兩心室,心搏次數快。體溫恆定。呼吸器官除具肺外,還有由肺壁凸出而形成的氣囊,用來幫助肺進行雙重呼吸。卵生。體溫較高,通常為42℃。鳥類的胸骨上有發達的龍骨突,骨骼中空充氣,這是鳥類適應飛行生活的骨骼結構特徵。
鳥是兩足、恆溫、卵生的脊椎動物,身披羽毛。鳥的羽毛分為正羽(主要用於飛行)和絨羽(主要用於保溫)。前肢演化成翼,有堅硬的喙(鳥的嘴)。 鳥的體型大小不一,既有很小的蜂鳥也有巨大的鴕鳥和鴯鶓(產於澳洲的一種體型大而不會飛的鳥)。
鳥類種類繁多,分布全球,生態多樣,現在鳥類可分為三個總目。平胸總目,包括一類善走而不能飛的鳥,如鴕鳥。企鵝總目,包括一類善游泳和潛水而不能飛的鳥,如企鵝。突胸總目,包括兩翼發達能飛的鳥,絕大多數鳥類屬於這個總目。
大多數鳥類都會飛行,少數平胸類鳥不會飛,特別是生活在島上的鳥,基本上也失去了飛行的能力。不能飛的鳥包括企鵝、鴕鳥、幾維(一種紐西蘭產的無翼鳥)、以及絕種的渡渡鳥。 當人類或其他的哺乳動物侵入到他們的棲息地時,這些不能飛的鳥類將更容易遭受滅絕,例如大的海雀,和紐西蘭的恐鳥。
鳥類種類很多,在脊椎動物中僅次於魚類.目前全世界為人所知的鳥類一共有9,000多種,光中國就記錄有1,300多種,其中不乏中國特有鳥種(參見中國特有鳥種列表)。大約有120~130種鳥已絕種,與其他陸生脊椎動物相比,鳥是一個擁有很多獨特生理特點的種類。這些鳥在體積、形狀、顏色以及生活習性等方面,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在這么多的鳥類中,最大的要數鴕鳥,它是鳥中的"巨人"。非洲鴕鳥體高2.75米,最重的可達165.5千克。 最小的是南美洲的蜂鳥,體長只有50毫米,體重也就同一枚硬幣一樣重。鳥能飛翔,但並不是所有的鳥都可以飛起來。比如鴕鳥雙翅已退化,胸骨小而扁平,沒有龍骨突起,不能飛翔。企鵝是特化了的海鳥,雙翅變成鰭狀,失去了飛翔能力。有的鳥雖然可以飛行但飛行的距離不是特別遠,如家雞由於雙翅短小,不能高飛,但至少可以飛幾十米遠;而家鴨徹底失去了飛行的能力。在會飛的鳥中,飛行最高的要算禿鷲了,飛行高度可在9000米以上。飛行最快的是蒼鷹,短距離飛行最快時速可達600多千米。飛行距離最長的則是燕鷗,可從南極飛到遙遠的北極,行程約1.76萬千米。鳥類新陳代謝旺盛,消化力強,所以鳥類的食量相當大,例如蜂鳥一天吸食的花蜜量等於體重的一倍。一些小型鳥類每天的食物量相當於體重的10%~30%。大多數鳥類是雜食的,並不太挑挑揀揀。每年春天和秋天,鳥類都成群結隊,遮天蔽日地在天空中飛行,這種在不同季節要更換棲息地區,或是從營巢地移至越冬地,或是從越冬地返回營巢地的季節性現象稱為鳥類遷徙。每年大地回春,鳥類就開始進行求愛、生殖、營巢、孵卵和育雛等一連串的活動。
鳥的食物多種多樣,包括花蜜、種子、昆蟲、魚、腐肉或其他鳥。大多數鳥是日間活動,也有一些鳥(例如貓頭鷹)是夜間或者黃昏的時候活動。許多鳥都會進行長距離遷徙以尋找最佳棲息地(例如北極燕鷗),也有一些鳥大部分時間都在海上度過(例如信天翁)。鳥由於用喙在土壤中取食,喙一般狹長尖細,口中沒有牙齒。
《鳥》(公元前414年)也是阿里斯托芬的傑作之一,是現存的唯一以神話幻想為題材的喜劇。劇中有兩個雅典人和一群鳥一起在天和地之間建立了一個「雲中鵓鴣國」。這個國家是一個理想的社會,其中沒有貧富之分,沒有剝削,勞動是生存的唯一條件。這部喜劇諷刺雅典城市中的寄生生活,是歐洲文學史上最早描寫理想社會的作品。在藝術性方面,《鳥》無疑是阿里斯托芬最優秀的作品。劇中情節豐富多彩,由合唱隊扮演的飛鳥出入林間,五色繽紛。全劇富於幻想,抒情氣氛濃厚。在阿里斯托芬的劇作中,這部喜劇的結構最完整。
在自然界,鳥是所有脊椎動物中外形最美麗,聲音最悅耳,深受人們喜愛的一種動物。從冰天雪地的兩極,到世界屋脊,從波濤洶涌的海洋,到茂密的叢林,從寸草不生的沙漠,到人煙稠密的城市,幾乎都有鳥類的蹤跡。鳥是一類適應在空中飛行的高等脊椎動物,是由爬行動物的一支進化來的。
許多鳥類在遷徙途中會採取"V」形編隊。這是因為鳥類遷徙的路程都很長,體力消耗特別大,呈"V」形編隊有助於鳥類在漫長的旅途中節省能量。鳥兒在飛行過程中會有「滑流」,追隨在頭鳥之後的鳥如果處於「滑流」中會減少體能的消耗。如果領頭鳥累了,它後面的某一隻鳥會自動補位,所以在遷徙途中很少有鳥兒因體力不支而掉隊。
世界鳥類之最
跑得最快的鳥:鴕鳥,它平均72千米/小時。
游水最快的鳥:巴布亞企鵝,它平均27.4千米/小時。
最小的鳥和最小的鳥卵:許多人都知道蜂鳥是世界上最小的鳥類,其實這種說法並不十分准確,因為全世界的蜂鳥有315種左右,分布於 從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到南美洲的麥哲倫海峽,以及其間的眾多島嶼上。它們的體形差異也很大,最大的巨蜂鳥體長達21.5厘米,當然不能說它是世界上最小的鳥 了。而產於非洲的麥粒鳥的體長只有5.6厘米,其中喙和尾部約佔一半,體重僅2克左右,其大小和蜜蜂等昆蟲差不多,這樣的蜂鳥才是世界上體形最小的鳥類,它的 卵也是世界上最小的鳥卵,比一個句號大不了多少。蜂鳥的羽毛大多十分鮮艷,並且閃耀著金屬的光澤。它們的飛行本領高超,可以倒退飛行,垂直起落,翅膀振動 的頻率很快,每秒鍾可達50~70次,所以有"神鳥"、"彗星"、"森林女神"和"花冠"等稱呼。我國近幾年有很多地方都聲稱發現了蜂鳥,其實都是誤傳。
體形最大的鳥:世界上體形最大的現生鳥類是生活在非洲和阿拉伯地區的非洲鴕鳥,它的身高達2~3米,體重56千克左右,最重的可達75千克。但它不能飛翔。它的卵重約1.5千克,長17.8厘米,大約等於30~40個雞蛋的總重量,是現今最大的鳥卵。
翼展最寬的鳥:漂泊信天翁,3.63米。
最大的飛鳥:生活在非洲東南部的柯利鳥,翅長2.56米,體重達18千克左右,是世界上能飛行的鳥中體重最大者。
最重的飛鳥:大鴇,雄性的體重18千克。
最小的猛禽:婆羅洲隼,體長150厘米,體重35克。
羽毛最多的鳥:天鵝,超過25000根。
羽毛最少的鳥:蜂鳥,不足1000根。
羽毛最長的鳥:天堂大麗鵑,尾羽是體長的2倍多。
壽命最長的鳥:鳥類中的長壽者不少,如大型海鳥信天翁的平均壽命為50~60年,大型鸚鵡可以活到100年左右。在英國利物浦有一隻名叫"詹米"的亞馬遜鸚鵡,生於1870年12月3日,卒於1975年11月5日,享年104歲,不愧為鳥中的「老壽星」。
壽命最長的環志海鳥:王信天翁,60餘年。
壽命最長的籠養鳥:葵花鳳頭鸚鵡,80餘年。
飛行速度最快的鳥:尖尾雨燕平時飛行的速度為170千米/小時,最快時可達352.5千米/小時,堪稱飛得最快的鳥。
沖刺速度最快的鳥:游隼,在俯沖抓獵物是能達到180千米/小時。
飛得最慢的鳥:小丘鷸,8千米/小時。
振翅頻率最高的鳥:角蜂鳥,90次/秒。
振翅頻率最慢的鳥:大禿鷲,滑翔數小時不拍翅。
一次飛行時間最長的鳥:北美金鴴,以90公里/小時的速度飛35小時,越過2000多公里的海面。
飛行最高的鳥類:大天鵝和高山兀鷲是飛得最高的鳥類,都能飛越世界屋脊——珠穆朗瑪峰,飛行高度達9000米以上,否則就可能會撞在陡峭的冰崖上喪生。
飛行最遠的鳥類:北極燕鷗是飛得最遠的鳥類。它是體形中等的鳥類,習慣於過白晝生活,所以被人們稱為"白晝鳥"。當南極 黑夜降臨的時候,便飛往遙遠的北極,由於南北極的白晝和黑夜正好相反,這時北極正好是白晝。每年6月在北極地區"生兒育女",到了8月份就率領"兒女"向 南方遷徙,飛行路線縱貫地球,於12月到達南極附近,一直逗留到翌年3月初,便再次北行。北極燕鷗每年往返於兩極之間,飛行距離達4萬多公里。因為它總是 生活在太陽不落的地方,人們又稱它「白晝鳥」。
最兇猛的鳥:生活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脈的懸崖絕壁之間的安第斯兀鷹,體長可達1.2米,兩翅展開達3米。它有一個堅強而鉤曲的「鐵嘴」和尖銳的利爪,專吃活的動物,不僅吃鹿、羊、兔等中小型動物,甚至還捕食美洲獅等大型獸類,因此又有「吃獅之鳥」和「百鳥之王」的稱呼。
尾羽最長的鳥類:日本用人工雜交培育成的長尾雞,尾羽的長度十分驚人,一般長達6~7米長,最長的記錄為1974年培育出的一隻,為12.5米。如果讓它站在四層樓房的陽台上,它的尾羽則可以一直拖到底樓的地面上,因此也是世界上最長的鳥類羽毛。
雄鳥和雌鳥體重相差最大的鳥類:生活在歐亞大陸北部的大鴇在鳥類中雄鳥和雌鳥體重差別最大,雄鳥體重為11~12千克,而雌鳥只有5~6千克。
嘴峰最長的鳥類:生活在南美洲的巨嘴鳥是嘴峰最長的鳥類,它的嘴峰的長度為1米左右,十分奇特。
最長鳥喙:澳洲鵜鶘,長47厘米。
最寬鳥喙:鯨頭鸛,寬12厘米。
學話最多的鳥:非洲灰鸚鵡,學會800多個單詞。
最擅長效鳴的鳥:濕地葦鶯,模仿60多種鳥鳴。
最復雜的鳥巢:非洲織布鳥的巢,它同時也是最大的公共巢,有300多個巢室。
最大的鳥巢:白頭海雕的巢,長6米,寬2.9米。
最小的巢:吸蜜蜂鳥的巢,只有頂針大小。
產卵最少的鳥類:信天翁每年只產一枚卵,是產卵最少的鳥。
窩卵數最多的鳥:灰山鶉(一種雞類),每窩15~19枚。
孵化期最長的鳥類:信天翁也是孵化期最長的鳥類,一般需要75~82天。
最晚性成熟的鳥類:信天翁雛鳥達到性成熟的過程也是鳥類中最長的,需要9~12年。
最大的鳥卵化石:17世紀中葉以前,在馬達加斯加島南部生活著一種象鳥,現在已經絕跡。象鳥的卵化石的長徑為35.6厘米,相當於148個雞蛋的大小,是迄今世界上所發現的最大鳥卵化石。
最大的鳥類化石:最大的鳥類化石是隆鳥的化石,估計它的身高達5米左右,原來生活在馬達加斯加島上,在公元7世紀時滅絕。
鳥的起源
鳥類起源的研究,經過了主要這樣的一些階段。
1868年,赫胥黎提出了鳥類起源於恐龍的假說。赫胥黎是英國著名的一個生物學家,也是達爾文進化論的堅定支持者,同時他也是首先提出鳥類起源於恐龍學說的一位學者。
到了1927年,丹麥古生物學家海爾曼在他1927年發表了一本非常經典的著作《鳥類的起源》書中提出,鳥和恐龍雖然十分相似,但恐龍因為已經十分特化,所以鳥類可能不會從恐龍直接起源,而是和恐龍有一種共同的祖先,這就是槽齒類。所謂槽齒類,就是說比恐龍更加原始的一種化石類群,這個類群被認為是產生了恐龍、鳥類、鱷魚等現代一些主要的脊椎動物大的類群,它出現的時代可能會更早一點,比侏羅紀、白堊紀還要早的三疊紀出現。這種學說從提出來以後,一直盛行了大概有半個世紀。
從1973年到1985年,恐龍起源說再次復興。學者在研究脊椎動物化石的時候,發現有一塊被鑒定成翼龍的化石具有羽毛,進而找到了另外一件始祖鳥化石。 這種偶然的發現,使學者將鳥類和恐龍的關系連接到了一起。1986年一直到現在,恐龍起源學說不斷盛行,越來越多的化石證據支持了這樣的一種假說。
中華龍鳥復原圖來自於我國的帶毛的恐龍,如中華龍鳥是第一個身上保存真正的分叉羽毛的恐龍化石。該化石的發現,引起了國際古生物學界很大的轟動,被認為是鳥類起源於恐龍的學說最重要最新的證據。甚至有學者提出恐龍沒有絕滅,我們所見到的現生的鳥類都是恐龍,生活在南美的蜂鳥當然就自然而然成為最小的恐龍。
鳥類的起源是復雜的問題,當更多證據被發現後,或許還有其他的解讀(現在普遍認為,中華龍鳥是鳥類最早的祖先)。
[編輯本段]鳥與人的共患病
能夠傳染給人類的鳥類疾病包括:鸚鵡熱、沙門氏菌病、彎麴菌病、紐卡斯爾的疾病,分枝桿菌病(鳥的結核病)、禽流感、賈第鞭毛蟲病和cryptosporiadiosis。 鳥
1、凌波仙子———游禽
游禽善於飛翔、潛水和在水中撈取食物,卻拙於行走。有70多種游禽,多在洪湖、沉湖、龍感湖、梁子湖等江漢湖群,為冬候鳥,著名的「洪湖野鴨和大雁」就屬於這一類群。
2、濕地之神———涉禽
濕地是地球上最富饒的自然環境,中有水生昆蟲、軟體動物、甲殼類、魚、蝦、蛙等動植物,為涉禽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而那些茂盛的水生植物,又為涉禽提供了良好的隱蔽場所。涉禽大多數具有嘴長、頸長、腿長的特點。水域生態環境比較適合涉禽的生息,近幾年來涉禽的數量大幅增長,分布越來越廣。常見有鷺科鳥類。
3、空中雄鷹———猛禽
猛禽有強大有力的翅膀,彎曲銳利的嘴、爪和敏銳的眼睛,能迅速無聲、自由地升降,准確無誤地捕食獵物。有猛禽51種,著名的有金雕、白尾海雕、紅隼等。
4、攀援冠軍———攀禽
攀禽的攀援本領名不虛傳,它們憑借強健的腳趾和緊韌的尾羽,可使身體牢牢地貼在樹幹上,攀禽中食蟲益鳥比較多,如啄木鳥、杜鵑、夜鷹等。
5、競走健將———陸禽
陸禽的腿腳健壯,具有適於掘土挖食的鈍爪,體格壯實,嘴堅硬,翅短而圓,不善遠飛。雌雄羽毛有明顯差別,一般雄鳥比較艷麗。繁殖期常一雄多雌,雄鳥間有激烈的爭偶行為,並有復雜的求偶表現。如白冠長尾雉、紅腹錦雞、白頸長尾雉等等。陸禽分鶉雞和鳩鴿二類。
6、無冕歌王———鳴禽
在鳥類王國中,鳴禽是極富生機和色彩的一大類群。鳴禽種類數量最多,絕大多數以昆蟲為食,是農林害蟲的天敵,著名的有灰喜鵲、喜鵲、黃鸝等。鳴禽體態輕盈、羽毛鮮艷、歌聲婉轉,多可欣賞。
現還用」菜鳥」來說做某事的初行者。
[編輯本段]我國鳥的種類
全世界現存鳥類約有156個科9 000餘種。我國有81個科(佔51.9%),1186種,佔世界鳥類總數的13%,比多鳥的國家——印度還要多,超過整個歐洲、整個北美洲,是世界上鳥類種類最多的國家之一。我國雉科的野生種(各種野雞)有56種,約佔世界雉科的1/5;全世界共有鶴15種,我國就有8種,約佔世界總數的53%;全世界畫眉科共有46種,我國有34種,約佔世界總數的74%。
我國不僅鳥的種類多,而且有許多珍貴的特產種類。例如,羽毛絢麗的鴛鴦、相思鳥,產於山西、河北的褐馬雞,甘肅、四川的藍馬雞,西南的錦雞,台灣省的黑長尾雉和藍腹鷳,產於我國中部的長尾雉,東南部的白頸長尾雉,還有黃腹角雉和綠尾虹雉,等等。有不少鳥類,雖不是我國特產,但主要產於我國境內,如丹頂鶴和黑頸鶴等。
一、東北區
產潛鳥、松雞、旋木雀、岩鷚、鷦鷯、太平鳥等,其中,松雞科的種類經濟價值最大。山鶉、雉雞也很繁盛,同時是許多種候鳥的棲息地。
二、華北區
產褐馬雞、長尾雉、石雞等。扁嘴海雀在東部沿海地區繁殖。還有廣泛分布在古北界的一些種類,如岩鷚、旋木雀、鷦鷯、山鴉、交嘴雀等。有不少南方鳥類夏季遷來營巢育雛,如水雉、山椒鳥、卷尾、黃鸝、綉眼鳥等。
三、蒙新區
本區所產鳥類適應沙漠生活,主要有大鴇、毛腿沙雞、沙百靈、沙鵬、沙雀等。丹頂鶴在本區東部的沼澤地帶繁殖。
四、青藏區
本區產有雪雞、雪鶉、高原山鶉、藏雀、高山地雀,兀鷲等高山型種類,以及西藏毛腿沙雞、沙百靈、雪雀等高原草原種類。雪雀在鼠兔的洞穴棲息,正如蒙新區的沙鵬與黃鼠「鳥鼠同穴」一樣,是一種特殊的適應現象。
五、西南區
在本區內,畫眉亞科和雉科在種類和數量上都占優勢,並有許多特產種類。也有不少北方鳥類沿著橫斷山脈進入本區,如戴菊、旋木雀、岩鷚、長尾雀等。南方鳥類見於本區的還有鵯、太陽鳥、啄花鳥等。
六、華中區
本區有產於北方的種類,如灰喜鵲、白頭鵯及攀雀等。南方種類更多,如須鴷、山椒鳥、畫眉、啄花鳥等科中的許多屬和種。特產種類僅有金雞、黃腹角雉、紅腹角雉、小隼、白頸長尾雉等。
七、華南區
本區鳥類非常豐富。除與華中區共有許多著名的科以外,還有鸚鵡、草鴞、犀鳥、咬鵑、闊嘴鳥、八色鶇、和平鳥和太陽鳥科的大部分種類。另外,有其他科的熱帶種類,如原雞、綠孔雀、縫葉鶯等。台灣產有一些特有種,如藍鷳、火冠戴菊等。鰹鳥在西沙群島集群繁殖。
[編輯本段]鳥兒到底睡覺不睡覺?
鳥兒當然也要睡覺,不僅要睡覺,而且有的鳥還是一隻腳站著睡。更令人驚奇的是,人似乎可以向鳥兒施行「催眠術」,按照你的意思讓它睡。只要在鳥籠上蓋一塊毯子,造出一個黑夜的小環境,鳥兒很快就會入睡。最有趣的是,雨燕在飛翔中也能以這種方式睡覺。不過,涉禽類的海鳥,它們睡覺不是按照太陽升落的規律,而是依據潮汐節律。
[編輯本段]鳥為什麼會飛呢?
第一,鳥類的身體外面是輕而溫暖的羽毛,羽毛不僅具有保溫作用,而且使鳥類外型呈流線形,在空氣中運動時受到的阻力最小,有利於飛翔,飛行時,兩只翅膀不斷上下扇動,豉動氣流,就會發生巨大的下壓抵抗力,使鳥體快速向前飛行。
第二,鳥類的骨骼堅薄而輕,骨頭是空心的,裡面充有空氣,解剖鳥的身體骨骼還可以看出,鳥的頭骨是一個完整的骨片,身體各部位的骨椎也相互癒合在一起,肋骨上有鉤狀突起,互相鉤接,形成強固的胸廓,鳥類骨骼的這此獨特的結構,減輕了重量,加強了支持飛翔的能力。
第三,鳥的胸部肌肉非常發達,還有一套獨特的呼吸系統,與飛翔生活相適應,鳥類的肺實心而呈海綿狀,還連有9個薄壁的氣囊,在飛翔晨,鳥由鼻孔吸收空氣後,一部分用來在肺里直接進行碳氧交換,另一部分是存入氣,然後再經肺而排出,使鳥類在飛行時,一次吸氣,肺部可以完成兩次氣體交換,這是鳥類特有的 「雙重呼吸」保證了鳥在飛行時的氧氣充足。
另外,我認為在鳥類身體中,骨骼,消化,排泄,生殖等器官機能的構造,都趨向於減輕體重,增強飛翔能力,使鳥能克服地球吸引力而展翅高飛。
鳥類的翅膀是它們擁有飛行絕技的首要條件。在同樣擁有翅膀的條件下,有的鳥能飛得很高,很快,很遠;有的鳥卻只能作盤旋,滑翔,甚至根本不能飛。由此可見,僅僅是翅膀,學問就不少。
鳥類翅膀結構的復雜性,決不亞於鳥類本身的復雜性。如果鳥翅的羽毛構造,能巧妙地運用空氣動力學原理,當它們作上下扇動或上下舉壓時,能推動空氣,利用反作用原理向前飛行;羽毛構造合理,能有效的減少飛行時遇到的空氣阻力,有的還能起到除震顫消噪音的作用。各種不同種類的鳥在各自翅膀上有較大的區別,這樣一來,僅僅是翅膀的差異,就造就了許多優秀與一般的「飛行員」。
國家的一些二級保護動物,雄性體重超過14千克,身長達120厘米,翼展長度達240厘米。
再比如說,翼展為2.3米的軍艦鳥,通常在海岸160公里的海上飛行,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
看了前面的內容,也許有人會問,僅僅是翅膀就可以飛行了嗎?不,把鳥類送上藍天的還有它們特殊的骨骼。鳥骨是優良的「輕質材料」,中空,質輕。據分析,鳥骨只佔鳥體重的5%~6%;而人類骨頭占體重的18%。由於骨頭輕,翅膀極容易帶動起來,加上鳥體內還有很多氣囊與肺相連,這對減輕體重,增加浮力非常有利。
這些優越的條件毫無疑問讓鳥類擁有飛行絕技,使它們在另一個生存空間施展本領。但是,我認為,鳥類能飛上藍天,可能還有別的原因,只是人類到現在還沒有發現。
從對鳥類能力的認識中,我們可以看到,探索鳥類的能力,將會有助於人類拓開更新的領域。
⑨ 森林中有哪些鳥
1、啄木鳥
啄木鳥是著名的森林鳥,除消滅樹皮下的害蟲如天牛幼蟲等以外,其鑿木的痕跡可作為森林衛生採伐的指示劑。
它們覓食天牛、吉丁蟲、透翅蛾、蝽蟲等有害蟲,每天能吃掉1500條左右。由於啄木鳥食量大和活動范圍廣,在13.3公頃的森林中,若有一對啄木鳥棲息,一個冬天就可啄食吉丁蟲90%以上。
2、犀鳥
犀鳥可分為樹棲犀鳥和地棲犀鳥,樹棲犀鳥被歸入犀鳥科(Bucerotidae),地棲犀鳥被歸入地犀鳥科(Bucorvidae)。犀鳥科在亞洲和非洲地區都有分布,亞洲的犀鳥多生活於亞熱帶森林中,僅有1種生活於草原上,非洲的犀鳥生活在草原上的種類較多。
3、蜂鳥
蜂鳥居住的范圍十分廣闊,從高達4000米的安第斯山地一直到亞馬遜河的熱帶雨林,有的蜂鳥生活在乾旱的灌木叢林,也有蜂鳥生活在潮濕的沼澤地。
4、斑雞鵑
斑雞鵑,杜鵑科(Cuculidae)在動物分類學上是鳥綱,鵑形目中的一個科。典型的杜鵑是最著名的巢寄生鳥類,羽色有些似鷹,食昆蟲,是重要的森林益鳥。
5、烏鴉
主要棲息於低山、平原和山地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針葉林、次生雜木林、人工林等各種森林類型中,尤以疏林和林緣地帶較常見。大多為留鳥。集群性強,一群可達幾萬只。群居在樹林中或田野間,為森林草原鳥類,多在樹上營巢。主要在地上覓食,步態穩重。
⑩ 毛腿沙雞的生活習性
當遠離其通常的分布區時偶爾會出現數量的爆發。棲於開闊的貧瘠原野、無樹草場及半荒漠,也光顧耕地。常見於荒漠、半荒漠地區,在柴達木一些農場耕地周圍也易見到,多成群活動,小到幾十隻,多則上百隻,飛行很快,但距離不長,並發出很大的嘯聲。冬季成群飛到克魯克湖邊飲水和覓食。在青海湖6月中旬也有雛鳥出現。
在地面沙土凹處築巢。卵橢圓形,每窩3卵。食物主要為各種植物種子和幼芽。
沙雞的耐旱之謎
沙雞的耐旱之謎肖爭良黃沙漫漫的大漠,最大的特點之一便是乾旱。盡管環境如此嚴酷,但這里依然是生物的特殊樂園。為了生存,除了植物以外,許多動物也都有奇特的耐旱本領。過去有不少文章報道過沙漠獸類的耐旱機制,但沙漠地區的鳥類如何適應這一乾旱的環境,就鮮為人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