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豬籠草有什麼生活習性(┯_┯)
豬籠草是豬籠草屬全體物種的總稱。豬籠草屬於熱帶食蟲植物,原產地主要為舊大陸熱帶地區。其擁有一個獨特的吸取營養的器官——捕蟲籠,捕蟲籠呈圓筒形,下半部稍膨大,籠口上具有蓋子,因其形狀像豬籠而得名。豬籠草葉的構造復雜,分葉柄、葉身和卷須。卷須尾部擴大並反卷形成瓶狀,可捕食昆蟲。豬籠草具有總狀花序,開綠色或紫色小花,葉頂的瓶狀體是捕食昆蟲的工具。瓶狀體的瓶蓋復面能分泌香味,引誘昆蟲。瓶口光滑,昆蟲會被滑落瓶內,被瓶底分泌的液體淹死,並分解蟲體營養物質,逐漸消化吸收。❷ 急!豬籠草簡介
學名 Nepenthes. distillatoria(栽培名為N. zeylanica)
英文名 Pitcher Plant
別名 有水罐植物、猴水瓶、猴子埕、豬仔籠、忘憂草等。
分類 域: 真核域(Eukarya)
界: 植物界(Plantae)
門: 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
綱: 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
目: 石竹目(Caryophyllales)
科: 豬籠草科(Nepenthaceae)
屬: 豬籠草屬(Nepenthes)
豬籠草屬植物全世界約67種。
豬籠草是有名的熱帶食蟲植物,主產地是熱帶亞洲地區。豬籠草擁有一幅獨特的吸取營養的器官——捕蟲囊,捕蟲囊呈圓筒形,下半部稍膨大,因為形狀像豬籠,故稱豬籠草。在中國的產地海南又被稱作雷公壺,意指它像酒壺。這類不從土壤等無機界直接攝取和製造維持生命所需營養物質,而依靠捕捉昆蟲等小動物來謀生的植物被稱為食蟲植物。
豬籠草的形態
▓ 莖
豬籠草為多年生的藤蔓植物,其莖相當粗,直徑可以超過 5 公分,長度超過10公尺,有些種類甚至可超過20公尺。豬籠草可攀附旁邊的灌木或喬木,也可以在地面上匍匐生長。
豬籠草的莖上,每一個節在靠近葉柄處都會含有一個生長點,通常都會呈現一個小突起,但並不會萌發。這是因為在植株最頂端的芽具有頂芽優勢(apical dominance),會抑制其下端側芽的萌發。如果因為意外的損傷或是人為的修剪,使豬籠草失去頂芽,則最靠近頂芽的側芽就會開始萌發、生長。有時,剛萌發的側芽還不夠大,還沒有能力去抑制其下端其他的側芽,此時,當豬籠草失去頂芽時,有時候會因此使許多側芽開始萌發起來。若側芽發育得夠大,則其他還未萌發的側芽便會受到抑制,無法萌發。
豬籠草的莖會因位置的不同而表現出不一樣的特性。靠近地表處的莖,其節間很短,而且葉的分布方式近似輪生,而這些葉柄會產生低位瓶。如果一棵只有產生低位瓶的豬籠草,會在生活幾年後,原先只產生低位瓶的莖會轉變成為產生高位瓶的莖;產生高位瓶的莖會開始有不一樣的轉變,其節間的距離會加大許多,使莖能更加伸長,有助於植株向上生長,葉子的排列方式也變為互生。產生高位瓶的莖將會產生花莖,亦可說高位瓶的莖一直向上攀附生長,為的是能使花能夠在陽光下盛開。花謝之後,莖還能繼續向上生長;有開過花的莖,在接下來的幾年內都會開花。在這段期間,豬籠草的基部有時會再產生側枝,稱作分葉(tiller),由於這時的豬籠草已長得很高大,累積很多養分,因此基部長出來的側枝會很快地產生巨大的葉柄及低位瓶;再過幾年,這個產生低位瓶的側枝也開始長出高位瓶,如此而不斷周而復始,最後,一株豬籠草會長成一大叢的模樣。生長多年的豬籠草其主幹會相當粗,而且在近土表的主幹上會產生十幾根側枝,所以整個豬籠草可以長得十分巨大,可長出數百片葉柄和上百個瓶子;在原產地常可見到生長多年的豬籠草,在靠近地表處產生巨大的低位瓶,而攀附在樹上的莖則垂吊著許多高位瓶。然而,在園藝上,可能會因為人為的修剪或經常扦插,使得豬籠草無法長得巨大,而且因為栽培時間不夠久,無法產生高位瓶的莖,而只產生低位瓶子,也無法開花。
▓ 葉
豬籠草的葉子,事實上是葉柄;真正的葉子,是葉柄末端形成的瓶狀捕蟲器。豬籠草的葉柄形狀通常呈橢圓形到箭形,長10cm - 25cm,寬4ccm - 8cm。葉柄上有一條粗大的葉脈通過,葉脈最後穿出葉柄,而成為卷須(tendril),卷須可以用來攀附其他的物體,使豬籠草可以向高處生長。在卷須的末端會形成一個瓶狀的捕蟲器。
豬籠草的葉子為互生,其葉柄通常呈現綠色或黃綠色,葉柄的質感又可再分為紙質和臘質;紙質的葉柄有時候還會覆上一層細毛,臘質的葉柄則不會有毛。通常一個葉柄只會產生一個瓶子,若瓶子老了、枯萎,或是因故損壞了,原來的葉柄並不會再長出新的瓶子,只有新的葉柄才會長出新的瓶子。
豬籠草的瓶子是來自於卷須的末端。當一片葉柄新長出來時,在末端的卷須便已帶有一個瓶子的芽。在初期,這個芽的表面覆有一層細毛,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逐漸消失。瓶子的芽一開始是褐色、扁的,成長到1~2公分長時,漸漸轉綠,並開始膨脹起來。在瓶蓋打開前,瓶子會先產生其特有的顏色與花紋、斑點,此時的瓶子即將成熟;瓶蓋打開後,瓶口的唇會向外翻,並開始呈現色彩,此時的瓶子的成熟速度加快,約幾天後即可開始捕蟲。
豬籠草會產生兩種形態的瓶子。靠近地表的葉柄會產生低位瓶(lower pitcher),在植株上端則會產生高位瓶(upper pitcher)。低位瓶外形較胖、較圓且較大,在瓶子的表面,常會有兩道平行的翼(wing)自瓶口延伸,向下匯集於瓶底。產生低位瓶的莖其節間通常較短,且其葉片的排列會呈幅射狀,或者說看起來像是輪生狀。低位瓶的卷須通很短,而且不太會去攀附其他物體。
遠離地表的莖將會產生高位瓶。高位瓶葉柄的卷須比較長,同時會去攀附其他的物體,以便使植株能向上生長。高位瓶的卷須還有一個特性,若是其沒有攀附到任何物體,它仍會自行卷一圈,成為卷須環(tendril loop),之後,才長出瓶子。高位瓶的形態也有很大的轉變,其瓶身較低位瓶來的瘦長,也比較小,翼較為不明顯。有些品種的高位瓶的顏色將會比其低位瓶來得平澹。由於豬籠草會產生不同形態的瓶子,因此常會造成分類上的困擾,使人誤以為是兩種不同品種的豬籠草。
▓ 花
豬籠草是雌雄異體植物,也因此必須要有兩株不同性別的植株才能授粉。在野外,雄性的豬籠草數量約佔70%,雌性則為30%。由於豬籠草生長在低緯度的地區,這里沒有明顯的四季區別,因此豬籠草整年都能開花,只要高位瓶的莖能夠形成,就有可能開花。
豬籠草的花序屬於無限花序中的總狀花序,由莖頂抽出一根約20到30公分長的共同花軸,上面著生許多花梗近乎等長的小花,數量可能從十數朵到上百朵;花開的次序由底部開始,終止於最頂端的花。
每一朵小花並沒有花瓣,那些看似花瓣的構造事實上是花萼;每朵小花含有4片花萼。雄花含有一根雄蕊,其花葯上覆滿一層黃色的花粉;雌花則含有一根雌蕊,雌蕊的柱頭是綠色的,並帶有黏性,用以黏住花粉。豬籠草通常藉由風來傳送花粉,但其小花的花萼會分泌花蜜,可吸引昆蟲前來授粉。
當雌花授粉後,其子房便開始膨大、轉成褐色;當果實成熟後,會裂開,釋出數百粒微細的種子,隨著風飄向遠方。
豬籠草的花並沒有什麼觀賞價值,花朵小且平澹,只有少數品種的花較為鮮艷,此外,豬籠草的花還會散發出不太好聞的味道。
豬籠草的栽培
▓ 栽培介質
豬籠草喜歡排水性、透氣性較好的栽培介質,常用的栽培介質有泥碳土、椰纖和一些大顆粒的栽培介質,通常都是將這些栽培介質溷合使用。水苔也是常見的栽培介質,不過,水苔會有酸敗的問題,通常半年到一年後必須換新。所以,水苔比較適用在扦插或是小苗的栽培。
▓ 澆水
豬籠草對栽培介質的水份含量是屬於較低的,豬籠草通常較不喜歡過度潮濕的栽培介質,因此,採用澆水的方式會比較適合豬籠草。不過,仍然可用浸水法來供水,只是需要改良栽培介質的透氣性,增加大顆粒栽培介質的比例,以免栽培介質過濕。使用浸水法的一個潛在問題是鹽份的累積。由於豬籠草的栽培期間很長,鹽份累積在栽培介質中便成為明顯的問題,此時在栽培介質的表面上會出現許多黃白色的垢,這便是水中的鹽份沉澱下來了,當然了,這樣的環境便造成豬籠草生長不良。此時,可將表層的栽培介質去掉,重新鋪上一層新的栽培介質便能改善。
▓ 溫度
豬籠草分布的高度很廣,從平地到三千公尺的高山都有。在園藝上,依據其海跋高度的分布而分成兩大類:高地種(high land)和低地種(low land)。生長在一千公尺以上高山的豬籠草便是高地種,其栽培溫度為白天21度,夜間10度;生長在平地或低於一千公尺高山的豬籠草為低地種,其栽培溫度為白天29度,夜間21度。
高地種的豬籠草對溫度的要求很嚴格;溫度的控制往往是栽培成功的關鍵。在台灣,想要栽培高地種豬籠草非得要用冷氣降溫不可。栽培量不多時,可以買個販賣飲料用的冰箱,也就是那種有玻璃門的冰箱,如此燈光便可以從外面照射進去。冰箱的溫度可以在購買時請人先設定好栽培所需要的溫度。如果沒有做到溫度控制,則只有少數能耐熱的高地種豬籠草能在台灣栽培,但在夏季時會因為高溫而生長不良,只有到冬季時才會正常生長。平地種豬籠草由於生長在較為溫暖的地方,所以在台灣的冬季常會因為氣溫過低而停止生長。
日夜溫差對於豬籠草的生長可能有所幫助,季節的變化可能不是那麼重要。豬籠草大多生長在低緯度地區,這些地方四季的變化不明顯,整年的溫度不會有太大的差異。然而,許多豬籠草生長在高山上或內陸,其特點是日夜溫差大,可達10度以上。許多豬籠草在台灣栽培總是難以種得漂亮,可能是因為台灣的日夜溫差不夠大的關系;有些以冰箱恆溫栽培高地種豬籠草的玩家也常提到豬籠草的生長緩慢。或許以人工控制方式製造出日夜溫差可以加速豬籠草的生長。
▓ 光照
豬籠草對光照的需求有很大的不同。有些豬籠草生活在較陰暗的森林底部,有些豬籠草生長在稍有遮蔭的樹林下,也有豬籠草攀附到樹梢上或生長在山壁上,接受大量的日照。基本上,豬籠草喜歡明亮的光照,在栽培上盡量種在明亮的地方為原則,再視品種來決定能不能去曬太陽。要注意的是豬籠草可能會有曬傷的問題,如果發現葉柄的邊緣發生枯萎、焦黑的現象就是曬傷了,必須要遮蔭。
▓ 濕度
空氣的濕度是影響豬籠草是否能夠正常結出瓶子的關鍵。
通常生長在較為潮濕的地區,濕度至少要60%。因此在栽培上,許多人總是會遇到一個難題,就是為什麼豬籠草不會長出新的瓶子出來;瓶子往往還沒長大,便有如焦掉一般枯萎了。豬籠草不長瓶子,關鍵就在於環境太過乾燥,但這並非是指水澆得不夠,而是空氣的濕度太低了。要提高空氣的濕度,可以用透明塑膠袋將豬籠草整個罩住,如此就能輕易地得到一個高濕度的環境;將豬籠草放在水族箱中,或者擺在角落,只要減少通風,濕度便會提高。不過,豬籠草也有適應環境的能力,只要瓶子能長出來後,可試著逐漸減少空氣的濕度,讓豬籠草在較為乾燥的地方也能長出瓶子來。
▓ 施肥與餵食
栽培豬籠草並不需要特別去喂它,栽培在室外的豬籠草通常能自行捉到昆蟲。想要人工餵食也沒什麼不好,至於要喂哪一種昆蟲並沒有什麼限制,但不建議喂太多或太大的昆蟲,例如蟑螂。因為像蟑螂這樣大的昆蟲要完全被消化完需要數個星期,在這段期間被分解的昆蟲所散發出來的腐臭氣味可是會令人無法領教。
如果豬籠草有蟲吃,就不用再施肥了。不過,在室內栽培時,通常不會有足夠的昆蟲可供豬籠草捕捉,而且,為了顧及室內的衛生,可以改為對豬籠草施肥以補充養分。豬籠草只能接受葉面噴灑的速效型肥料,絕對不可將肥料施用到土中。市售的花寶R便是用作葉面噴灑的肥料,在選購上以含氮量較高的花寶五號最為適合。由於食蟲植物比較不耐高濃度的肥料,為了安全起見,應依據其使用量再多稀釋幾倍。例如,肥料的使用說明上註明其使用量為稀釋1000倍時,則用於豬籠草上可能要稀釋到4000倍。將稀釋好的肥料以噴霧器均勻地噴灑在整株豬籠草上,將其噴濕即可。除了用葉面噴灑肥料之外,還可以用緩效性的基肥,直接投入豬籠草的瓶子內來供給養份。為避免環境衛生問題,最好還是採用化學肥料,花市中常見的「魔肥」便是緩效性的化學基肥。只要將一小粒魔肥投入一個瓶子,一株豬籠草只要只個瓶子有施肥即可。
豬籠草的施肥時機要視豬籠草是否有在生長為基準。在春季到秋季之間時,豬籠草生長較快時,一個月可噴兩次肥料。豬籠草雖無休眠的習性,但是冬天的低溫會降低生長速度,此時改為一個月一次的施肥,若天氣過冷、生長停止時,則應停止施肥。
▓ 其他事項
豬籠草是多年生植物,而且會長得很大。如果希望豬籠草能長出巨大的瓶子,就必須考慮給豬籠草一個穩定的栽培環境。豬籠草是藤蔓植物,必須有所依附才能站立,因此需要給豬籠草搭設支架。為了立支架,需採用較大的花盆,另一方面採用較大的花盆可盛裝較多的栽培介質,使花盆穩、重,可支持大棵的豬籠草而不致被風吹倒。
豬籠草的繁殖
▓ 有性繁殖
想用種子來繁殖豬籠草是非常麻煩的。這是因為豬籠草是雌雄異株的植物,想要豬籠草結種子,必須要擁有兩種性別的植株。然而,雌性的豬籠草較為少見,因此一般少量栽培者不易使豬籠草結出種子。
豬籠草的種子不耐保存。雖然有人使用冰箱冷藏(4°C)豬籠草種子可以保存一年[Pietropaolo, J and P. Pietropaolo. 1986],但目前的說法是頂多隻能保存幾個星期,甚至低溫會加速低地種豬籠草種子的死亡[Amato, P. D. 1998]。因此,豬籠草的種子成熟後應該立刻播種;在網路購買豬籠草的種子可能會因為已擺放過久,而使得發芽率大大降低。所以了,若有豬籠草的種子時,必須盡早播種。
豬籠草的種子因為非常細小,因此播種時最好使用沙或泥碳土等顆粒比較細的栽培介質,以免種子掉入細縫中。在播種時為了使種子能夠均勻地散布在盆土,可將種子與少量的沙溷勻,再灑到土上。栽培介質必須保豬籠草的形態
▓ 無性繁殖
扦插法 基本上就是將一段豬籠草的莖插到栽培介質中,就會長成一株完整的植株。進行豬籠草的扦插時要注意幾項要點:首先,切下來的枝條一定要帶有「節」,也就是說切下來的那一段枝條上一定要帶有一片葉子。這是因為節上帶有「生長點」,而新芽將從生長點上形成。如果只切取節與節之間的部分,那這不帶生長點的枝條是長不出新芽來的。其次,因為扦插的枝條沒有根,無法有效提供植株足夠的水份,因此,用來莖插的枝條不要帶有太多的葉子,以免過多葉子使植株散失水份。最適當的枝條長度是帶有兩、三個節的枝條。由於葉子會消秏大量的水份,因此必須將扦插用的枝條上面的葉片剪掉一部分,做法是將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葉柄以與葉脈垂直的方向剪去,使枝條只帶有一部分的葉柄。剪掉一部分的葉子對於扦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因為捨不得瓶子而使扦插失敗。但是,也不要將全部的葉子完全剪掉,這是因為葉子能製造長出新芽與根所需要的養分及生長激素;沒有葉子的枝條會難以再生的。
切取枝條的時,應使切口平整,所以應使用園藝專用的剪刀或是鋒利的刀子,以與莖呈垂直方向切斷枝條。不要斜切枝條,以減少枝條受傷的面積,更不要使用鈍的工具來切枝條,否則破碎的切口會使植物更容易受到微生物的感染。
然後,將處理好的枝條插到栽培介質中,如果枝條只有一個節,則枝條插入土中的深度以能使節露在土面上最適合;若枝條帶有兩、三個節,則最下面的節要插到土中。用來扦插的栽培介質最好要使用干凈一點的介質,以減少土中真菌或細菌感染植株的機會。水苔是常用的栽培介質,也可以使用新的、未用過的泥碳土。將莖插入栽培介質前,可以將莖的切口沾上一些發根劑,可提高莖插的成功機會。使用殺真菌劑可以減少枝條受到真菌感染的機會,但因為殺真菌劑對人類的毒性很強,盡量不要使用。
最後,將插到栽培介質中的枝條放置在高濕度的環境下。無論什麼品種的豬籠草的扦插都需要高濕度,可用透明塑膠袋罩住植株以提高濕度。至於栽培溫度則要參考各品種的特性,高地種與低地種的莖插應分別使用其最適當的栽培溫度,因此可以將扦插的枝條放在原來母株的附近。扦插的枝條需要明亮的光線,但絕不可讓陽光直接照射在枝條上,以免過熱。通常可使用遮光網來減少光照強度,也可以將枝條置於其他較高大植物的陰影下來培養。
新芽與根的再生是一項緩慢的過程,通常需要幾個月的時間。由於無法觀察到根的發育狀況,因此新芽的形成可以視為莖插成功與否的指標。基本上,若扦插成功,則最頂端的節上便會產生一個小突起,隨著時間日漸膨大,而成一個新芽;等到新芽產生二到三片葉子後,可視需要進行移植,環境濕度也可以不用那麼高了。
空中壓條法 有些品種的豬籠草其扦插的成功率較低,因此可以改用空中壓條法來繁殖豬籠草。選擇一段接近末稍的枝條,在其頂芽下端約兩、三個節間進行環狀剝皮;剝皮的厚度約為莖的直徑的四分之一;亦可切出一個深度達莖的直徑二分之一的切口,可得到與環狀剝皮一樣的效果。將莖上的切口塗上一些發根劑與殺真菌劑,再包上一層厚厚的濕水苔,其厚度至少要有5公分以上,最外層則用一層塑膠袋包住,以防止水份蒸發。由於根部都要在黑暗處才會生長,因此需要再包一層鋁箔紙以避光。
切口處約要等二到四個月才會長出根來,切記不可經常打開檢視,以免使植物的組織受傷。在這一段期間,必須要維持水苔的濕度,不要幹掉。等到根長出來之後,便可將這一枝條自母株上切下來單獨栽培。 ,同時空氣濕度也要很高,可以使用一個透明的容器蓋在盆上,以提高濕度。豬籠草的發芽需要光照,因此放在明亮的地方有助發芽;不可讓陽光直接照射在種子上,否則強光帶來的高熱會殺死幼苗。由於豬籠草有高地種和低地種的分別,在播種上也應要視品種而提供適當的溫度。
豬籠草需要較長的時間才會發芽,約六個星期。發芽後就不需要很高的空氣濕度,因此可以將原本蓋在盆土上的透明容器取走。幼苗非常脆弱,因此在澆水或施肥時必須特別小心;一個月施肥一次。約半年到一年後,就可以將小苗進行移殖,以免過於擁擠;亦可單獨栽培每一株小苗。
具體種類
N. aptera
N. adnata
紅豬籠草(N. alata)
N. albomarginata
瓶狀豬籠草(N. ampullaria)
N. anamensis
N. angasanensis
N. argentii
N. aristolochioides
N. bellii
N. benstonei
二距豬籠草(N. bicalcarata)
N. bongso
N. boschiana
N. burbidgeae
N. burkei
N. campanulata
N. clipeata
N. danseri
N. deaniana
N. densiflora
N. diatas
N. distillatoria
N. bia
N. edwardsiana
N. ephippiata
N. eustachya
N. eymae
N. faizaliana
N. fallax
N. fusca
N. glabrata
N. glanlifera
N. gracilis
N. gracillima
N. gymnamphora
N. hamata
N. hirsuta
N. inermis
N. insignis
N. izumiae
N. jacquelineae
卡西豬籠草(N. khasiana)
N. klossii
N. lamii
N. lavicola
N. longifolia
勞氏豬籠草(N. lowii)
N. macfarlanei
N. macrophylla
N. macrovulgaris
N. madagascariensis
N. mapuluensis
N. masoalensis
N. maxima
N. merrilliana
N. mikei
N. mindanaoensis
N. mira
奇異豬籠草(N. mirabilis)
N. mollis
N. muluensis
N. neoguineensis
N. northiana
N. ovata
N. paniculata
N. papuana
N. pervillei
N. petiolata
N. philippinensis
N. pilosa
N. platychila
N. pyriformis
N. rafflesiana
拉賈豬籠草(N. rajah)
N. reinwardtiana
N. rhombicaulis
血紅豬籠草(N. sanguinea)
N. saranganiensis
N. sibuyanensis
N. singalana
N. spathulata
N. spectabilis
狹針豬籠草(N. stenophylla)
N. sumatrana
N. talangensis
N. tentaculata
N. tenuis
N. thorelii
N. toca
N. tomoriana
N. treubiana
N. truncata
N. veitchii
N. ventricosa
N. vieillardii
長柔豬籠草(N. villosa)
N. vogelii
N. Xiphioides
瀕危保護
根據由各締約國簽訂的《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豬籠草屬於附錄Ⅱ中受保護的列明植物。雖然豬籠草並未屬於瀕危絕種的物種,但其貿易可能會導致絕種的危險。因此,公約上規定豬籠草是可以貿易,但必須先獲得公約許可證。
❸ 世界上最恐怖的植物
世界上最恐怖的植物
世界上最恐怖的植物,人們對於恐怖的事物多會有一種獵奇心理,使得人們對於他們是又愛又怕,植物界里存在一種被稱為世界上最恐怖的植物,但是卻不是大王花,我帶大家了解一下世界上最恐怖的植物究竟恐怖在哪裡。
世界最恐怖的植物是巨型豬籠草。這是一種生活在菲律賓的新型豬籠草品種。顧名思義,巨型豬籠草比一般的豬籠草體型要大,它平常的食物就是嚙齒類動物,其中有一些特別大的個體甚至可以捕食野兔等小動物。在記者目睹了巨型豬籠草捕食的過程之後,它便以世界上最恐怖的植物的身份被公之於眾。
一、巨型豬籠草捕食的關鍵
在巨型豬籠草被菲律賓傳教士發現之後,科學家對它進行了詳細的研究。研究成果表示,巨型豬籠草可以捕獲嚙齒類動物甚至小動物的關鍵就是它獨特的形態。比一般豬籠草要大上五六倍的體型可以輕松吞下嚙齒類小動物的身體,和其它豬籠草相同的是,巨型豬籠草的蓋子上也會有一些可以吸引動物的分泌物,在巨星豬籠草的捕蟲囊壁上分部著光滑的液體,而且在它的內部也有著很多的消化酶和細菌,這可以使獵物輕易地滑入捕蟲囊內,並且在很快程度下被分解完畢。
二、巨型豬籠草為什麼要捕食動物
科學家研究表明,巨型豬籠草生活的環境中缺少一種十分重要的元素,這種元素就是氮元素。通過與世界上其它種類的豬籠草對比之後發現,巨型豬籠草對氮元素的需求比一般的豬籠草更大。而為了獲取這些大量的氮元素。豬籠草就在進化過程中掌握了這門捕食動物的本領,獵物腐爛的屍體是巨型豬籠草氮元素的主要來源。
三、巨型豬籠草的發現
追溯世界十大危險植物之一巨型豬籠草的歷史,它的起源是在2000年,據說巨型豬籠草是被兩個自菲律賓的傳教士發現的。當這兩個傳教士到達了去維多利亞山峰時,它們發現了這豬比一般豬籠草都要大的巨型豬籠草。在這兩位傳教士的宣傳之下,更有很多人陸續地來到菲律賓尋找巨型豬籠草的身影。最謹慎的說法是在07年,巨型豬籠草的身影第一次出現在了人類的報紙上。
世界上最害羞的植物:含羞草
含羞草是世界上最害羞的植物,因為含羞草的葉子只要輕輕被觸碰便會立馬閉合,像是少女羞紅的臉頰,用雙手捂住臉而不輕易見人,所以含羞草的名字也是由此得來。含羞草別名知羞草,是一種多年生的草本,在盛夏開花,花朵有粉紅色和白色的,葉子像羽毛一樣,花像絨球,非常具有觀賞效果。含羞草喜歡溫暖濕潤的環境,對於土壤沒有太大的要求,所以種植的時候注意澆水和放在有光照的地方。
含羞草的感知特性
含羞草會「害羞」是因為它與眾不同的感知特性。含羞草的葉柄和復葉的基部有一個叫做葉枕的部分,葉枕對刺激非常的敏感,只要輕輕觸碰,葉枕上半部分細胞膨壓減小,但是下半部分保持不變,由於膨壓差,所以葉子會閉合起來,接著整個葉子垂下來。含羞草的這種行為可以看作一種防禦方式,這樣不僅可以躲避暴風雨,還能避免被動物食用。不得不說含羞草和最有靈性的動物一樣特別。
接觸含羞草注意事項
含羞草因其感知特性,所有很多人喜歡觸碰,但是含羞草是不能經常接觸的,因為含羞草中含有微量毒素,無論是葉子、莖還是花朵都有毒素,這種毒素叫做含羞草鹼,長期接觸的話,對頭發有很大的損傷,比如說會引起脫發,讓頭發乾枯失去光澤,而且含羞草晚上還會向空氣中散發毒素,人體吸收之後也會有很大的損傷,所以在種植含羞草的時候,不能將其放在室內。
❹ 豬籠草生活在哪裡
主產地是熱帶亞洲地區
豬籠草是有名的熱帶食蟲植物,主產地是熱帶亞洲地區。豬籠草擁有一幅獨特的吸取營養的器官——捕蟲囊,捕蟲囊呈圓筒形,下半部稍膨大,因為形狀像豬籠,故稱豬籠草。在中國的產地海南又被稱作雷公壺,意指它像酒壺。這類不從土壤等無機界直接攝取和製造維持生命所需營養物質,而依靠捕捉昆蟲等小動物來謀生的植物被稱為食蟲植物。
豬籠草原產東南亞和澳大利亞的熱帶地區。1789年引種到英國,然後在歐洲主要植物園內栽培觀賞。1882年育成了第一種豬籠草-緋紅豬籠草(N.coccinea)。1911年又選育了庫氏豬籠草(N.courtii)。到了20世紀中葉,豬籠草的育種、繁殖和生產開始產業化,並進入家庭觀賞。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日本、法國、德國、澳大利亞等國成立了國際食蟲植物協會。
豬籠草雖然在市區三嶺山、雷州等地有野生分布,但很少應用。直到20世紀90年代以後,從國外引進豬籠草優良品種,主要用於花卉展覽。今年春節在廣州花市上300元一盆豬籠草都搶不到手。湛江園林界如何讓有趣的豬籠草進入千家萬戶,成為盆栽花卉之一,不失為豬籠草的一個發展方向。
❺ 中國哪裡有豬籠草
豬籠草是有名的熱帶食蟲植物,主產地是熱帶亞洲地區。豬籠草擁有一個獨特的吸取營養的器官——捕蟲籠,捕蟲籠呈圓筒形,下半部稍膨大,因為形狀像豬籠,故稱豬籠草。在中國的產地海南又被稱作雷公壺,意指它像酒壺。這類因原生地土壤貧瘠,而通過捕捉昆蟲等小動物來補充營養的植物被稱為食蟲植物。
一般在森林地帶能找到的。運氣好去一些偏野農村就能看到的。另外這種植物也有人類的特意種植以便欣賞。
❻ 豬籠草一般生活在什麼地方
豬籠草是熱帶食蟲植物,主產地是熱帶亞洲地區,在我國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區,主要集中在海南,雲南。土壤:豬籠草所需的土壤主要以疏鬆、肥沃和透氣的腐葉土或泥炭土為好。可用伯示麥菌劑調節土壤酸鹼值,盆栽上常用泥炭土、水苔、木炭和冷杉樹皮屑的混合基質。澆水:豬籠草對水的需求比較大,只有在高濕的條件下才可以正常生長,生長期每天都需要澆水4次或5次,因為過於乾燥會影響到豬籠草的發育。光照:豬籠草其實是附生性植物,常生長在大樹林下或岩石的北邊,屬於常年半陰環境,所以夏季請不要把豬籠草放到太陽底下直射,必須遮蔭,否則葉片易灼傷,直接影響葉籠的發育。溫度:適合豬籠草的最佳生長溫度為25度到30度,當然各個月份不同也有略微的不同,比如:3到9月都是20度到30度,而9月到下年3月是18度到24度。冬季溫度不能低於16度,低於16度將開始停止生長。施肥:豬籠草並不需要特別去施肥,因為豬籠草通常能自行撲食昆蟲轉化養分,如果豬籠草有蟲吃,就不用再施肥了。養殖豬籠草的注意事項豬籠草的花並沒有什麼觀賞價值,花朵小且平澹,只有少數品種的花較為鮮艷,此外,豬籠草的花還會散發出不太好聞的味道,所以盡可能不要養殖在室內,庭院陽台是最好的選擇。另外豬籠草是附生性植物,必須有所依附才能站立,因此需要給豬籠草搭設支架。❼ 有關豬籠草的來厲
豬籠草是存在於舊大陸熱帶地區的藤本植物。豬籠草原產東南亞的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和中國、澳大利亞等熱帶地區;東至新喀里多尼亞——維耶亞豬籠草(N. vieillardii),西至馬達加斯加——馬達加斯加豬籠草(N. madagascariensis)與馬索亞拉半島豬籠草(N. masoalensis)和塞席爾——伯威爾豬籠草(N. pervillei),南至澳大利亞北部——羅恩豬籠草(N. rowanae)和堅韌豬籠草(N. tenax),北至中國南部——奇異豬籠草(N. mirabilis)、印度——印度豬籠草(N. khasiana) 豬籠草的全球分布圖
和斯里蘭卡——滴液豬籠草(N. distillatoria)。在馬來群島的婆羅洲和蘇門答臘島上存在著大量形態多樣性極高的豬籠草,尤其是在婆羅洲的山地雨林中。但大多數豬籠草都為當地的特有種,甚至只出現於幾個山區中。由於它們分布范圍的狹窄和當地交通的不便,導致部分豬籠草很難再次於野外觀察到。例如迪安豬籠草(N. deaniana)再次在野外發現時已距離首次發現100年了。大約有10種豬籠草的原生地僅局限於一些孤島或小群島上。但奇異豬籠草(N. mirabilis)的分布范圍卻極其的廣泛,從印度支那半島到馬來群島和澳大利亞都有分布。[1][2][3] 豬籠草以其原生地海拔的不同。以海拔1200 m為標准,分為低地豬籠草和高地豬籠草。低地地區的氣候全年常炎熱潮濕,因此低地豬籠草對溫差沒有過多的要求;而高地地區的氣候全年則為白天溫暖,晚上涼爽,因此它們的健康生長需要一個溫差較大的環境。藍姆豬籠草(N. lamii)是原生地海拔最高的豬籠草,其生長的地區海拔超過3520 m。[1][3]
大多數豬籠草生活的環境其濕度和溫度都較高,並具有明亮的散射光。一般為森林或灌木林的邊緣或空地上。少數物種,如蘋果豬籠草(N. ampullaria),其較喜生長於茂密陰暗的森林中。大部分物種適應了生長於類似草原物種的草類種群中。豬籠草生長在偏酸性且低營養的土壤中,通常為泥炭、白沙、砂岩或火山土壤。但也有例外,如馬來王豬籠草(N. rajah)能在金屬元素含量較高的土壤中健康成長,白環豬籠草(N. albomarginata)可以在沙灘的高潮線附近生長。部分豬籠草還會成為岩生植物生長於岩壁上。同時,如無刺豬籠草(N. inermis)甚至可以不接觸土壤,而作為附生植物附生於樹木上。[1]豬籠草為多年生藤本植物,莖木質或半木質,有些野生植株可長達20米,攀援於樹木或者沿地面而生。葉一般為長橢圓形,末端有籠蔓,以便於攀援。在籠蔓的末端會形成一個瓶狀或漏斗狀的捕蟲籠,並帶有籠蓋。豬籠草生長多年後才會開花,花一般為總狀花序,少數為圓錐花序[6],雌雄異株,花小而平淡,白天味道淡,略香;晚上味道濃烈,轉臭。其觀賞性無法與捕蟲籠相比。果為蒴果,成熟時開裂散出種子。[7]
捕蟲籠
種植豬籠草的主要目的是觀賞其奇特的捕蟲器官——捕蟲籠。豬籠草的捕蟲籠發育自籠蔓的末端。當一片新的葉片生長出來時,在籠蔓的末端便已帶有一個捕蟲籠的雛形。在初期,這個雛豬籠草的結構示意圖
形的表面覆有一層毛被,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逐漸脫落。捕蟲籠的雛形一開始是黃褐色,扁平的,長到1~2cm時,漸漸轉為綠色或紅色,並開始膨脹。在籠蓋打開前,捕蟲籠上就已出現了其特有的顏色、花紋和斑點。籠蓋打開後,籠口處的唇會繼續發育,變寬變大,並會向外或向內翻卷。同時唇開始呈現色彩,某些瓶子的唇上會帶有不同顏色的條紋。此時的捕蟲籠已成熟,約幾天後即可觀察到有昆蟲落入其中。 豬籠草的每一張葉片都只能產生一個捕蟲籠,若捕蟲籠衰老枯萎了或是因故損壞了,原來的葉片並不會再長出新的捕蟲籠,只有新的葉片才會長出新的捕蟲籠。 豬籠草的捕蟲籠由籠身,籠蓋組成。籠身具有籠口、唇、翼、消化腺、蠟質區等結構,籠蓋具有蜜腺、蓋龍骨等結構。此外,部分豬籠草的捕蟲籠還具有附屬物。籠蔓尾出現於籠身與籠蓋的銜接處。同時,同一種豬籠草的捕蟲籠會長出兩種不同形態的捕蟲籠。[7]為此常會造成分類上的麻煩,使人誤以為是兩種不同的豬籠草。 在東南亞地區,當地人會將蘋果豬籠草(N. ampullaria)的捕蟲籠作為容器烹調「豬籠草飯」。他們將米、肉等食材塞入捕蟲籠中進鍋蒸熟。「豬籠草飯」的做法類似粽子,是一種當特色食品,很具有東南亞風味。[7] 捕蟲籠的兩種形態豬籠草的下位籠(20張)豬籠草的上位籠(20張) 除了風鈴豬籠草(N. campanulata)之外,大部分豬籠草會產生兩種形態的捕蟲籠。[8]這種差異有時會非常的巨大,如萊佛士豬籠草(N. rafflesiana)的上位籠和下位籠。靠近地表的節間距未增大的莖會產生下位籠(lower pitcher),而上部節間距已增大的莖會產生上位籠(upper pitcher)。下位籠外形較胖、較圓且較大。上位籠則較長、較細、偏向於漏斗狀。大部分豬籠草的上位籠的顏色都比其下位籠來得淺,且花紋少。下位籠和上位籠的顯著差異是為了吸引和捕食不同類型的昆蟲而准備的。如果有些籠子的形態處於下位籠和上位籠的中間型,則稱之為「中位籠」。[7] 籠身 有些豬籠草的籠子最大可高達50厘米,寬達25厘米,大小相當於一個10 L的家用水桶。籠身可為綠色、橙色、紅色等顏色,部分會具有塊狀或帶狀的斑點,顏色有褐色、紫色、黑色、白色等。這些斑點在某些豬籠草身上有特別的作用。如馬兜鈴豬籠草(N. aristolochioides)和克洛斯豬籠草(N. klossii)的上位籠具有白斑,使得陽光可以照入捕蟲籠內。這樣從捕蟲籠的內部看,唇和籠蓋的部分就會顯得很黑暗,而籠身上的白斑就會顯得很明亮,飛蟲在捕蟲籠中就會誤以為白斑處是出口而困在捕蟲籠內,最終筋疲力盡落入消化液中。[9][6] 籠蓋豬籠草的籠蓋(17張) 籠口的上部長有籠蓋,可防止雨水進入籠中,並可阻擋上部射入的光線,以迷惑落入籠中的昆蟲使其找不到出口。[9]也有個別的豬籠草的籠蓋較特殊。如蘋果豬籠草(N. ampullaria),其籠蓋窄長並外翻,使之能夠收集來自上方的落葉。[6][7]很多人以為昆蟲落入捕蟲籠後籠蓋會關閉,實際上豬籠草並不會如此。豬籠草的籠蓋與籠身的連接是固定的,不可活動的。[7]所以在有昆蟲落入捕蟲籠後,豬籠草不會出現如此迅速的應激反應。這類反應只出現在捕蠅草、茅膏菜和狸藻上。 籠口 豬籠草的籠口為捕蟲籠的開口。籠口可分為平行籠口和傾斜籠口兩種。具有平行籠口的豬籠草當捕蟲籠發育完全後,其籠口恰好與地面水平;而具有傾斜籠口的豬籠草當捕蟲籠發育完全後,其籠口傾斜。但馬兜鈴豬籠草(N. aristolochioides)的上位籠較特殊,其籠口幾乎是與地面垂直的。[9]在大多數豬籠草的唇在靠近籠蓋銜接處的一段距離的地方都會突然的向上拉長收縮,形成「⊥」狀的結豬籠草的唇(20張)構,稱之為唇頸。在唇頸處,左右的唇平行向上,幾乎貼合在一起。同時,大部分的唇頸會略微的向前傾斜。 唇 唇是籠口處的特化結構,在捕蟲籠的籠蓋打開後才逐漸發育成熟。唇常常是整個捕蟲籠中最艷麗的部分,為紅色、紫色、黃色等,有些會帶有黃色、紅色的橫條紋。唇還會分泌蜜液,使得它相當的濕滑。它的形狀和顏色類似花朵且還具有蜜液,因此它作為吸引昆蟲的重要結構之一。 捕蟲籠的唇外翻或內翻,外緣常為波浪形。在唇上有一條條橫向平行的光滑的楞,稱之為唇肋,其延伸至唇內緣的末端會成為尖狀結構,稱之為唇齒。當昆蟲滑落時,唇可起到引導其落入籠中的作用。 在大多數豬籠草的唇在靠近籠蓋銜接處的一段距離的地方都會突然的向上拉長收縮,形成「⊥」狀的結構,稱之為唇頸。在唇頸處,左右的唇平行向上,幾乎貼合在一起。同時,大部分的唇頸會略微豬籠草的翼(20張)的向前傾斜。 籠翼 在捕蟲籠的前部常會有兩條平行的籠翼(wing)自瓶口向下延伸匯集於籠底,籠翼上還會有許多須狀的結構,稱之為翼須。籠翼的功能也許是為了方便地面的昆蟲爬到籠口處。[7]所以,對於多捕食飛蟲的上位籠,它的籠翼通常是退化或缺失的,某些品種會退化為一對隆起。 消化腺與蠟質區 在捕蟲籠的內表面通常具有消化腺和蠟質區。消化腺存在於捕蟲籠內表面的下部。消化腺會分泌消化液,所以捕蟲籠中常常存在著液體。這些消化液的作用是淹死落入捕蟲籠中的昆蟲並消化它。此外,無刺豬籠草(N. inermis)、疑惑豬籠草(N. bia)豬籠草的蜜腺(6張)和杏黃豬籠草(N. flava)的消化液很特殊,它們的黏度極高,並會覆蓋在捕蟲籠的內表面上。[6][10]這使得捕蟲籠既可作為籠狀的陷阱捕捉獵物,又可以粘性極大的捕蟲籠內壁黏住過往的飛蟲。[6]蠟質區存在於捕蟲籠內表面的上部。光滑的蠟質區會阻止落入捕蟲籠內的昆蟲爬出。 豬籠草的捕蟲籠中的消化液常會因移栽而流失或被雨水稀釋,但這並不影響植株的健康。在適宜的環境下,豬籠草很快就會產生出新的消化液。因此向無消化液的捕蟲籠中加水是沒有意義的。 蜜腺 大多數豬籠草籠蓋的下表面具有大量的蜜腺,它們會分泌出蜜液吸引昆蟲覓食。然而這些蜜液有麻醉的作用,會使昆蟲麻痹而落入籠內。此外勞氏豬籠草(N. lowii)的籠蓋下表面還會分泌出白色的塊狀物引誘樹鼩取食。[11][12] 附屬物豬籠草的附屬物(20張) 在一些豬籠草的籠蓋上會有一些特徵性的結構。比如二齒豬籠草(N. bicalcarata)的籠蓋下表面基部具有兩個齒狀的結構[13][12];勞氏豬籠草(N.lowii)和鞍型豬籠草(N. ephippiata)的籠蓋下具有肉質長毛[12];小舌豬籠草(N. lingulata)的籠蓋下具有一根細長的棒狀物[14];暗色豬籠草(N. fusca)的籠蓋下有一個微小的凸起等。[13] 籠蓋骨 在斑豹豬籠草(N. burbidgeae)等部分豬籠草的籠蓋下部會有一根凸出的梁狀物——籠蓋骨,它起到了支撐的作用。[13] 籠蔓尾 籠蔓尾(spur)是大部分豬籠草捕蟲籠的蓋子基部的後方的一根柔軟棒狀物,偶爾分叉,長度約1 cm。它是捕蟲籠的雛形發育膨大後遺留下來的籠蔓末端,是形態學上整個葉片的真正末端。 籠肩 籠肩是部分豬籠草的籠身的中部具有的一圈環狀的隆起。通常下位籠的籠肩較靠上,而上位籠的籠肩較靠下。
葉片豬籠草的毛被(10張) 豬籠草的葉片,在形態學上實際是葉柄;而其形態學上真正的葉片,是其末端形成的瓶狀捕蟲籠。所以豬籠草的葉片是一種典型的變態葉。平時提到的葉片豬籠草的葉片均指其形態學上的葉柄。 豬籠草的葉片形狀通常呈橢圓形至披針形,部分為盾形,長10~25 cm,寬4~8 cm。中脈的兩側具有若干根縱脈,部分豬籠草還具有明顯的羽狀脈。在植株的幼年時期,其葉片的分布方式近似輪生,整體呈蓮座狀;成年後的其葉片轉為互生。其葉片通常呈鮮綠色或黃綠色。葉片的質感又可分為紙質和臘質;紙質的葉柄有時候還會覆上一層毛被,臘質的葉柄則不具有毛被。 葉柄奇異豬籠草的籠蔓圈(20張) 平時提到的豬籠草的葉柄是指其形態學上的葉柄與莖銜接處的管狀縮小處。 籠蔓 葉片中部有一條粗大的葉脈通過,中脈最後穿出葉片後則成為籠蔓(tendril)。上位籠的籠蔓比較長,同時會纏繞攀附其他物體,使得莖可以得到支撐而向高處生長。類似於葡萄和綠豆的一種起攀爬支撐作用的變態葉。若是其沒有攀附到任何物體,它仍會自行繞一或幾圈,直徑為1~2 cm,稱之為籠蔓圈(tendril loop)。在籠蔓的末端會形成一個瓶狀的捕蟲籠。 引路蜜腺 在葉片兩面都均勻的分布著引路蜜腺。正如其名,這些蜜腺分泌的蜜液起到了為昆蟲帶路的作用,特別是螞蟻。昆蟲沿著這些蜜腺的引導就會不知不覺的來到籠口,最終落入籠內。其分布於植株的葉片和捕蟲籠上。
莖
莖部 豬籠草為多年生的藤本植物,其莖較粗,通常直徑為1 cm。有些種的會更粗,如二齒豬籠草(N. bicalcarata),成年後其莖的長度可達10~30 m。[13]豬籠草可攀附旁邊的灌木或喬木,也可以在地面上匍匐生長,或作為一種附生植物附生於樹幹上。 芽點 豬籠草的莖上,在每一個葉柄的腋處都會含有一個芽點,呈現一個並不發育小突起。這是因為植株的頂芽具有頂端優勢(apical dominance),會抑制其下端側芽的發育。如果因為意外的損傷或是人為的修剪,使豬籠草失去頂芽,則最靠近頂芽的側芽就會開始發育、生長。若上部的側芽發育得夠大,則下部還未發育的側芽便會再次受到抑制,停止發育。這整個過程受生長素濃度的調控。 節間距 二齒豬籠草的莖部
豬籠草的莖會因其處於不同階段而表現出不一樣的形態。在豬籠草植株的幼年蓮座狀時期間,莖只能產生下位籠,且其節間距很短,上下的葉片幾乎貼著一起。一段時間後,原先只產生下位籠的莖會轉變為生長上位籠。這種由下位籠至上位籠的變化會在莖上有所表現,其節間距會突然增大。節間距的增大是突然迅速的,會使得植株的高度在很短一段時間內大大的增加。這樣就能使莖能夠觸及更遠的地方,有助於植株向上生長,穿過上方茂密的植被。此時也標志著豬籠草的成年,有能力長出花序了。節間距如此突然的增加,使得植株可以一直向上攀附生長,其目的是使得豬籠草的花序能在高處開放,這有利於花的授粉和種子的傳播。花謝之後,莖還能繼續向上生長;有開過花的莖,在接下來的幾年內都可以繼續開花。 部分種植者的經驗發現,豬籠草的莖所生長出的捕蟲籠的下位籠至上位籠的形態上的變化是不可逆的,即是已轉變為生長上位籠的莖不能再長出下位籠。即使是扦插之後的上位籠莖也只能長出上位籠,但生長上位籠莖的側枝卻可以長出下位籠。 側枝 成年豬籠草的基部會產生側枝。由於這時的豬籠草已長得很高大,累積很多養分。因此基部長出來的側枝會很快地產生巨大的葉片及下位籠。再過幾年,這個產生下位籠的側枝也開始長出上位籠,如此而不斷周而復始。最後,一株豬籠草會長成一大叢。生長多年的豬籠草其主幹會相當粗,而且豬籠草的根系(3張)在近土表的主幹上會產生十幾根側枝,所以整個豬籠草可以長得十分巨大,可長出數百片葉片和上百個捕蟲籠。 在園藝上,可能會因為人為的修剪,使得豬籠草無法長得巨大,而且因為栽培時間不夠久,也只產生下位籠,也無法開花。
根
豬籠草的根為須根,黑色,質脆易折斷,量少。相對於其他植物來說豬籠草的根系相當的不發達。
花序
豬籠草的花序(20張) 豬籠草是雌雄異體植物,因此必須在兩株不同性別的植株間才能授粉結籽。在野外,雄性的豬籠草數量約占總數的70%,雌性則為30%。由於豬籠草生長在低緯度的地區,這里沒有明顯的四季。但有干濕兩季節之分,豬籠草的開花時間一般在旱季快結束的時候,種子成熟後恰好到達雨季,而有助於種子萌發。 豬籠草的花序屬於無限花序中的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由莖的頂部抽出一根約20~40米長的花軸,上面著生許多近乎等長的小花梗,每個小花梗帶一至多朵小花。花朵的數量可能從十數朵到上百朵。花開的次序由底部開始,終止於最頂端的花。 這些小花不具有花瓣,那些看似花瓣的結構實際上是花萼;每朵小花含有4片花萼。雄花含有一根雄蕊,其花葯上覆蓋著一層黃色的花粉;雌花則含有一根雌蕊,雌蕊的柱頭是綠色的,並帶有黏性,用以黏住花粉。豬籠草通常藉由風來傳送花粉,但其小花的花萼也會分泌花蜜,吸引昆蟲前來幫助其授粉。當雌花授粉後,其子房便開始膨大,轉成褐色;當果實成熟後,會裂開,釋出數百粒微細的種子。豬籠草的花並沒有什麼觀賞價值,花朵小且平淡,只有少數品種的花豬籠草的果莢和種子(15張)較為鮮艷。此外,豬籠草的花晚上會散發出不太好聞的味道,白天則略有香味。
種子
豬籠草的果為果為蒴果。其中的種子很小且細長,呈梭狀至絲線狀。長度約1 cm,寬度約1 mm,木質。中間有微小隆起的胚。豬籠草的種子很輕,易被風帶走,所以豬籠草的種子靠風傳播的。且其種子無營養豐富的肉質,對動物無吸引力。豬籠草種子的存活時間也不長,一兩個月後其發芽率會大幅度降低。所以一般不儲存豬籠草的種子。
編輯本段種植方法
豬籠草可以在溫室栽培。種植難度較低的低地豬籠草有印度豬籠草(N. khasiana)、高棉豬籠草(N. thorelii)、奇異豬籠草(N. mirabilis)等,高地豬籠草有寶特豬籠草(N. truncata)、翼狀豬籠草(N. alata)、維奇豬籠草(N. veitchii)等。 豬籠草對生長環境和條件的要求多種多樣。因為雜交種具有更強的適應力,所以很難用幾句話概括完所有的純種和雜交種的生活習性。種植時可以應豬籠草的需要來改善環境。將種植環境中不適宜豬籠草生長的環境加以改善。豬籠草生長所需要的基本要求是:光照、水分、濕度、溫度、營養素和生長基質。[15] 豬籠草的籠子是一種變態葉,因此它像其他植物的葉子一樣也會衰老枯死。一般來說,適宜條件下每個籠子可以存活若干個月。當它已經枯萎時,可以將它剪去,使得整株看起來更漂亮,但這純粹是為了好看,而與植株的健康無關。[15] 豬籠草無休眠期。
光照
光照是養出巨大且鮮艷的捕蟲籠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提供足夠的空氣濕度、中等的土壤濕度和充足的光照,可以讓葉片呈現猶如紅葡萄酒般的紅色。植株可以被馴化接受一些陽光直射,最好是早晨的陽光。相反全日照會使得植株的顏色變得暗淡並且阻礙植株的生長。強光灼傷的表現非常迅速,首先只是老籠子被灼傷或脫水,最後整株植物都受到損傷。當植株結出新籠子,說明植株已經適應了新環境。一般來說,更充足的光照,就使植株結出更大更鮮艷的籠子。在提供充足光照的同時,也必需一直保持著較高的空氣濕度,特別是在大風和乾燥炎熱的天氣下。所以明亮的散光更適合豬籠草。使用遮陽網時,遮光率在50~80%的較適宜。如果是種植在塑料大棚中,最好使用透明的聚乙烯棚膜。除此以外,日照時間的長短也影響植株吸收光能的多少。大部分的豬籠草可以忍受缺光的環境,但它的生長速度會因此而受到限制,同時也需要減少澆水的量。當豬籠草得到了足夠的光照時,它會在籠子的大小和顏色上有所反映。如果豬籠草受到光照不足的困擾時,有條件的話,可以給它提供幾個小時的人工補光,這是有好處的。[15]
水分
豬籠草對栽培介質的水份含量的要求並不高,豬籠草通常較不喜歡過度潮濕而不透氣的的栽培基質。不像其他食蟲植物只需要在生長季節保持土壤濕潤,在種植豬籠草時,需要時刻保持土壤的潮濕。基質以不能擠出水且鬆散為宜。因此,採用澆水的方式會比較適合豬籠草。不過,仍然可用浸水法來供水,只是需要改良栽培基質的透氣性,增加大顆粒栽培基質的比例,以免栽培基質過濕。[15] 雖然全部的食蟲植物生長都需要含礦物質較少的軟水,但豬籠草對於水質的要求相對寬松一些,可這並不表示豬籠草不需要優質水。由於豬籠草的栽培期很長,使用浸水法的一個潛在問題是鹽份的累積。在栽培介質的表面上會出現許多黃白色的水垢,這便是由水中的鹽份沉澱下來形成的,這對豬籠草的生長造成不良的影響。可將表層的栽培基質去掉,重新鋪上一層新的栽培基質情況便能得以改善。[15]
空氣濕度
空氣濕度的高低是影響豬籠草是否能夠正常結出瓶子的關鍵。 在自然條件下,豬籠草通常生長在較為潮濕的地區,濕度至少有60%。因此在栽培上,許多人總是會遇到豬籠草長不出新的籠子的問題;瓶子往往還沒長大,便如焦掉一般枯萎了。豬籠草不長籠子,大部分原因在於環境太過乾燥。但這並非是指水澆得不夠,而是空氣的濕度太低。要提高空氣的濕度,可以用透明塑膠袋將豬籠草整個罩住,如此就能輕易地得到一個高濕度的環境。將豬籠草放在水族箱中,或者擺在角落,只要減少通風,濕度便會提高。不過,豬籠草也有適應環境的能力,只要新的捕蟲籠長出來後,可試著逐漸降低空氣的濕度,讓豬籠草適宜較為乾燥的環境。
溫度
豬籠草分布的高度很廣,從平地到海拔三千米以上的高山都有。在園藝上,依據其海拔高度的分布而分成兩大類:高地種(high land)和低地種(low land)。生長在海拔1200 m以上高山的豬籠草便是高地種,其栽培溫度為白天21 ℃,夜間10 ℃;生長在平地或海拔低於1200 m地區的豬籠草為低地種,其栽培溫度為白天29 ℃,夜間21 ℃。晝夜溫差對於豬籠草的生長很有幫助,季節的變化卻並不重要。低地豬籠草生長在低緯度地區,這些地方四季的變化不明顯,整年的溫度不會有太大的差異。然而,高地豬籠草生長在高山上,其特點是晝夜溫差很大,可達10 ℃以上。 低地豬籠草 低地豬籠草並不怕熱,對晝夜溫差也沒有嚴格的要求。但有部分低地豬籠草十分的不耐寒。溫度低於15 ℃後生長會減緩或停滯;當溫度低於10 ℃後植株會有被凍傷甚至死亡的危險。因此,在冬季較寒冷的時候應有必要的加溫措施。 高地豬籠草 高地豬籠草對溫度的要求更為嚴格;溫度的控制往往是栽培成功的關鍵。想要栽培高地豬籠草必須提供必要的溫差。栽培量不多時,可以買個販賣飲料用的冰箱,也就是那種有玻璃門的冰箱,如此燈光便可以從外面照射進去。冰箱的溫度可以在購買時請人先設定好栽培所需要的溫度。如果沒有做到溫度控制,則只有少數能耐熱的高地種豬籠草能在低地栽培,但在夏季時會因為高溫而生長不良,只有到冬季時才會正常生長。許多高地豬籠草總是無法健康生長,與晝夜溫差不夠大有著密切的關系;有些以冰箱恆溫栽培高地豬籠草的玩家也常提到豬籠草的生長緩慢。以人工控制方式製造出晝夜溫差可以加速高地豬籠草的生長。
基質
大多數種植者都有它們自己喜歡的基質,而且這些基質適用於不同的環境中。最基本的一點是,基質比較足夠疏鬆且排水良好,但又能充分的保水為植物提供充足的水分。一些為大花惠蘭和石斛配製的混有樹皮的基質也可以用於植株豬籠草。以椰殼作為基礎,混合木屑、珍珠岩的混合基質或純水苔也非常適合種植豬籠草生長。水苔不僅是適合於豬籠草生長的基質,也是種植環境是否合適豬籠草生長的一個標志。在高地豬籠草的原生地中,大多數情況下它們都生長於水苔上。當水苔開始生長時,說明種植環境也適宜豬籠草生長。而無論是低地豬籠草還是高地豬籠草都能在泥炭水苔的混合介質中生長良好。唯一的問題是泥炭水苔的混合介質容易吸附水中的礦物質。[15]
營養素
關於營養素需要注意的是,豬籠草是一種食蟲植物,它們已經有通過捕捉昆蟲或小型動物來獲得營養素的能力。這些食蟲植物都是非常高效的捕蟲者。栽培豬籠草並不需要特別為其投喂昆蟲,栽培在室外的豬籠草通常能自行捉到昆蟲。而定期的給它們提供一些昆蟲是否會讓它們更健康、捕蟲籠變更大或是更具有耐寒性,還沒有充足的證據加以證明。[15] 想要人工餵食也沒什麼壞處,至於要喂哪一種昆蟲並沒有什麼限制,但不建議喂太多或太大的昆蟲,例如蟑螂。因為像蟑螂這樣大的昆蟲要完全被消化完需要數個星期,在這段期間所散發出來的腐臭氣味會令人無法忍受。此外,不建議向幼年的或新移栽的豬籠草投喂昆蟲,因為它們還不具備完整的消化能力,盲目的投喂會造成死亡的昆蟲在捕蟲籠內腐爛,造成捕蟲籠的壞死。[15] 如果豬籠草有昆蟲捕食,就不用再施肥了。不過,在室內栽培時,通常不會有足夠的昆蟲可供豬籠草捕捉。而且為了顧及室內的衛生,可以改為對豬籠草施肥以補充養分。對豬籠草可使用速溶的葉面肥,絕對不可將非緩釋肥料直接施用到土中。由於食蟲植物比較不耐高濃度的肥料,為了安全起見,應依據其使用量再多稀釋幾倍。例如,肥料的使用說明上註明其使用量為稀釋1000倍時,則用於豬籠草上可稀釋到4000倍。將稀釋好的肥料以噴霧器均勻地噴灑在整株豬籠草上。除了噴施葉面肥之外,還可以用緩效肥。可直接將其投入豬籠草的捕蟲籠內或混入基質內供給豬籠草養份。[15]
其他
豬籠草是多年生植物,而且會長得很大。如果希望豬籠草能長出巨大的瓶子,就必須考慮給豬籠草一個穩定的栽培環境。豬籠草是藤本植物,必須有所依附才能站立,因此需要給豬籠草搭設支架。為了立支架,需採用較大的花盆。同時,採用較大的花盆可盛裝較多的栽培基質供給根系更多伸展的空間,也使花盆較穩固,能支持大棵的豬籠草而不致被風吹倒。
豬籠草的莖還有什麼資料?
豬籠草為多年生的藤蔓植物,其莖相當粗,直徑可以超過 5 公分,長度超過10公尺,有些種類甚至可超過20公尺。豬籠草可攀附旁邊的灌木或喬木,也可以在地面上匍匐生長。豬籠草的莖上,每一個節在靠近葉柄處都會含有一個生長點,通常都會呈現一個小突起,但並不會萌發。這是因為在植株最頂端的芽具有頂芽優勢(apical dominance),會抑制其下端側芽的萌發。如果因為意外的損傷或是人為的修剪,使豬籠草失去頂芽,則最靠近頂芽的側芽就會開始萌發、生長。有時,剛萌發的側芽還不夠大,還沒有能力去抑制其下端其他的側芽,此時,當豬籠草失去頂芽時,有時候會因此使許多側芽開始萌發起來。若側芽發育得夠大,則其他還未萌發的側芽便會受到抑制,無法萌發。
❽ 豬籠草長在我國的什麼地方
豬籠草是熱帶食蟲植物,主產地是熱帶亞洲地區,在我國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區,主要集中在海南,雲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