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政府職能在我們生活中的事例
例如:勞動局的職能主要是監督、協調、管理勞動法的執行情況;規劃局主要職能是規劃城市建設布局;民政局主要職能是監督、協調、管理所轄地區老、幼、殘等公共設施的建立、協調、維護、管理等執行情況;地稅局主要職能是徵收地方稅收,保證地方政府的管理資金;統計局主要職能是核定地方政府的資金流向,制定地方政府的資金分配方案等工作;至於公安局、建設局、土地局等都有各自的職能工作,在此就不一一述說了。
B. ,政府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設民生政府。政府是為民生而建,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代表人民,一切為民謀福利。建設民生政府,就是政府要樹立「公民權利本位,政府義務本位」、「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思想,從民眾最為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問題著手,以提高民生質量為宗旨,以民眾是否滿意為評價民生工程的唯一標准。建設民生政府,就是要重點關注就業、教育、分配、社會保障等涉及人民群眾的基本生存與發展問題。就業是民生之本、固國安民之策,是人民的生活與生存之根本。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推動全民創業,實現「人人有活干、有飯吃」。要維護勞動者的權益,推行企業人員工資集體協商,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教育是民生之基,是強省與富民的基礎,也是人民群眾的基本權利。提高全省各族人民的基本素質,必須實行教育優先的發展戰略,優化教育資源配置,讓城鄉孩子都能無憂無慮地上學,都能公平享受優質教育資源。分配是民生之源,是人民群眾休生養息的源泉。要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建立健全工資正常增長機制,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准,實現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與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社會保障是民生之依,是人民生存與發展的依託。要把老百姓都裝進「社會保險箱」,使民眾能夠「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居有其屋」,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實現人人享有基本社會保障。健全社會救助體系,積極發展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加快推進住房供應體系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做好保障性住房的公共產品回歸工作,解決低收入群體的居住問題。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民生做實。「把民生做實」是黨和政府工作的戰略重點與著力點,是民生政府建設的核心內容。把民生做實,就是要合理配置公共財政資源,將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公共財政資源配置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公共財力和資源更多更好地用於民生工程建設。把民生做實,就是要大力發展民生經濟,實施公共財政理念,把公共財政投入到公共領域,以滿足民生需求為目標,真正做到服務於人民、關注民生。把民生做實,讓大多數社會成員的生活水平能夠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而不斷提升,讓大多數社會成員能夠有平等的機會進行自身發展。把民生做實,就是要按照投資於人的標准來選擇發展模式,把財力與資源用於與人的發展直接相關的社會事業和社會發展,投入到就業、收入、教育、文化、衛生醫療、社會保障、居住等方面。把民生做實,就是要大力發展經濟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改善民生的基本前提是發展。經濟不發展,就失去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物質基礎,公共財政理念也將變成無本之源。經濟發展必須要依託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傳統產業改造,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把民生做實,成效考評是標准。民生成效表現為民眾的生存狀況改善、民眾的發展權利提升以及民眾的生活質量改善三個層次,是檢測民生工程與民生經濟建設的試金石,是把民生做實的測試標准。黨的第十次代表大會提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政績考核評價的重要取向」,明確要求建立民生成效考評機制與考核指標,要將涵蓋民眾基本生存發展狀況改善的恩格爾系數、基尼系數、居住條件、教育資源公平配置、勞動就業、社會保障覆蓋、公共衛生體系完善、公共民生投入、勞資關系、經濟增長和財政收入狀況等作為民生成效的基本指標,對各級政府工作績效進行考核。建立政府、社會、民眾三者相結合的考評機制,讓政府的民生工程與民生經濟置於人民群眾和社會各主體的監督之下。把民生做實,人民群眾是主體。人民群眾不僅是民生成效的受益者,更是民生工程與民生經濟的建設者、民生績效考評的參與者、民生制度的維護者與監督者。把民生做實,建設民生政府,離不開人民群眾的廣泛參與、主動參與、積極參與。人民群眾的參與體現在把民生做實與民生政府建設的各個環節與過程之中,體現在參與科學決策、參與民生工程建設、參與民生經濟發展、參與民生績效考評、參與民生制度建設等方方面面。人民群眾通過系列參與,將收獲勞動就業與工資收入增長、收獲能力提升與發展機會;人民群眾通過參與,有利於提高科學決策水平,促進社會階層流動,提升社會公平,改善民生績效。保障人民群眾的參與並發揮主體作用,需要制度層面給力,用制度固化人民群眾的充分參與。把民生做實,制度建設是保障。現在很多民生問題實際凸顯了制度缺失,保障與改善民生的持續之舉是確立關注民生的價值理念與制度基礎。解決公平問題、社會穩定問題、社會保障等問題,均需要制度作保障。不能以經濟發展水平高低作為借口影響民生,不能搞運動式、應急式的民生工程,應該實施持續的民生制度建設。制度建設才能保障社會各個階層的民生權益,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個人發展、社會公平以及社會穩定等問題。用制度來規范公共財政資源配置,用制度來規范民生工程建設與民生經濟發展,用制度來規范人民群眾的民生參與主體,用制度來規范民生績效考核,用制度來規范工資增長,用制度來規范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才能將民生問題納入常態化管理的軌道,才能根本避免應急式、運動式的民生工程建設,才能把民生做實,才能建設好民生政府。C. 請運用政府知識簡要回答,我國政府如何讓人民幸福的生活
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對人民負責的原則。
履行好四大職能
加快政府職能從管理型到服務型的轉變
堅持群眾觀點與群眾路線
D. 3、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感受到政府的職能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對此,我們應又怎樣的認識和態度
首先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職能 包括就業 資源配置 宏觀調控 我們切身能感受到的比如說經濟危機對我國沖擊很小 這就是國家控制資金流通 並且通過財政手段調節稅率存貸款利率等等工具來調控的結果 不然一不小心 你的老爸就失業咯(開玩笑) 然後是社會主義政治建設職能 這裡面就多了 你能感受到的比如選舉權 人大代表都是人民選舉產生 你如果成年了 也有份投票的 還有各種監督機制 比如信訪舉報制度 讓你有權直接向上級部門投訴 再然後就是保衛國家安全了 也就是軍事職能 這方面涉及到國家相互關系了 我們能感受到的很少 到被人家侵略就感受的到了 當然最好不要發生 最後是社會保障職能 諸如醫保啊 最低工資保障啊 安排就業啊 養老金 調節社會再分配注重公平啊什麼的 成年了自己賺錢闖社會後就會感慨很深啦 啊 就這些啦 我們國家才發展60多年 各方面不很健全 並且前期目標是經濟建設 難免在一些方面造成負面影響 但這都是暫時的 我們作為年輕的一代 要積極投身到社會建設中來 讓祖國更強大 更富足 而不 是一味的抱怨哦
E. 在日常生活中,政府發揮著怎樣的作用
現代政府的首要職責是做好基礎性工作,具體包括:建立法律基礎;保持非扭曲性的政策環境,包括宏觀經濟的穩定;投資於基本的社會服務與基礎設施;保護承受力差的階層;保護環境等。也就是說,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最基本職能是為企業和公民、生產者和消費者提供有效的法制環境、政策環境、社會環境、生態環境、制度保障等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滿足他們的公共需要。
從側重於「行政管理」轉向側重於提供「公共服務」,這是現代政府職能發展的必然趨勢和客觀要求。
一般在日常生活中,政府的作用大體表現在四個方面:
1.保障人民民主專政和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職能
2.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職能
3.組織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職能
4.提供社會公共服務的職能
F. 政府是如何管理人民的
文件落實文件,會議貫徹會議。人民其實是自治的,所謂的政府管理只是一級政府管理另一級政府而已。
G. 政府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
政治職能。一是保護國家的獨立和主權;二是維護社會治安;三是界定和保護產權。從市場經濟的角度看,界定和保護產權是政府的首要職責,也是保障市場機制有效運作的基本前提。經濟職能。一是宏觀經濟調控;二是區域經濟調節;三是國有資產管理;四是微觀管制;五是規劃並組織實施國家的大型經濟建設項目。文化職能。即領導和組織精神文明建設的職能。社會職能。即組織動員全社會力量對社會公共生活領域進行管理的職能。一是制定社會保障的有關法律制度;二是籌集、管理和發放社會保障基金;三是創辦各種社會公益服務事業;四是大力開展對環境污染的治理,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五是控制人口增長,使之保持在適度狀態;六是加強社區建設,提高人民群眾和社會組織的自我服務和自我管理能力。H. 用所學政府職能知識簡要說明,政府怎樣才能讓人民群眾生活得更加幸福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要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新期待,讓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明顯改善。在剛剛閉幕的市十二屆人大七次會議上,市長王凱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把梧州建成人民幸福感最強的城市。筆者認為,要實現這一目標,就要千方百計讓人民群眾的生活過得更好。要讓群眾生活得更加富裕。毋庸諱言,物質的富裕與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群眾生活的幸福指數。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自己的生活要富裕,就要勤勞肯干,用勤勞、肯干、善乾的雙手創出美好生活的一片天。但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崗位、資金的缺乏,是很大一部分人創業路上的攔路虎。因此,政府要解決好就業問題,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重點要抓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復轉軍人、城鎮困難群眾的就業工作,通過招商引資、引導全民創業、大力開展勞務輸出等多種形式,開辟和增加就業渠道。要大力推進安居工程。居若不安,則何談樂業?要積極推進住房保障體系建設,促進商品房和廉租房建設協調發展,切實解決好低收入人群住房問題等,讓老百姓住有所居。當然,還要讓老百姓看得起病、讓群眾老有所養。在切實減輕群眾就醫負擔的同時,確保低保對象的基本生活。此外,在遭遇重大自然災害時,政府要千方百計加大救助力度,進一步完善臨時社會救助,確保因突發性因素造成生活困難的群眾及時得到救助。只有這樣,才能在使老百姓的收入逐步增加的基礎上,讓老百姓的幸福指數更高,也活得更有尊嚴,把梧州建成人民幸福感最強的城市這個目標才能實現。·唐冬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