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誰告訴我幾個知名的建築設計師名字和作品
貝聿銘,世界著名現代主義大師,普利策獎獲得者。代表作品有美國國家美術館東館,蘇州博物館,香港中銀大廈,漢考克大廈,香山飯店,日本美秀博物館等
羅傑斯,現年73歲,07年普利策獎獲得者,世界著名建築大師。代表作品有和皮亞若合作的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其把管道、自動扶梯、服務設施外露的做法,是對石制博物館的一次變革。他的其他代表作品還有倫敦辦公樓和倫敦千年穹頂。
哈迪德、唯一的女性普利策獎的獲得者,世界著名建築大師。代表作品有廣州歌劇院、北京SOHO物流中心、辛辛那提現代藝術中心、羅馬藝術中心、香港之峰俱樂部方案等等。
湯姆·梅恩(英語:Thom Mayne;1944年1月19日-)是一位世界知名的美國建築師,2005年的普利策建築獎得主。建築特色以結構嚴謹的施工過程,和骨架型構造為主。形式上喜用拼貼的長矩狀和片段式的結構。舊金山聯邦大廈(en:San_Francisco_Federal_Building)、多倫多大學的學生宿舍、辛辛那提大學的學生娛樂中心、洛杉磯科技高中(the Science Center School in Los Angeles)、加州波諾馬市的鑽石農場高中(en:Diamond Ranch High School),還有奧勒崗州尤金市的美國法院大樓。
約翰·伍重:2003年普利茲克建築獎獲獎者。代表作品有悉尼歌劇院。
另外輔助介紹一下普利策獎。
普利茲克建築獎(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設立於1979年,它是由美國海厄特基金會(The HyattFoundation)設立的一個國際型的獎項,它在全世界范圍內,每年度都會提名並授予一位正在進行建築行業工作的建築師,用以表彰其在建築設計中所表現出來的設計才華和獻身精神,以及他(她)通過建築藝術的行為為人類及創造人工環境方面所做出的持久努力和傑出的貢獻。普利茲克獎一向被認為是國際建築界最具影響力的獎項,並被世人稱之為「建築界的諾貝爾獎」。普利茲克建築獎的評選程序與獎項均依照諾貝爾獎的做法進行,每名獲獎者將獲得10萬美元的獎金和獲獎證書,而從1987年開始該獎項會頒發一枚銅質獎牌以表示對獲獎者的贊賞。
② 仿生建築有哪些
英國伯明翰塞爾福瑞吉百貨大樓:其外型輪廓猶如女性的身體,外表懸掛了1.5萬個鋁碟,創造出一種極具現代氣息的紋理裝飾效果,有如女人服飾上鱗片式的金屬圓片,閃爍於陽光之下,使建築的商業氛圍表現到極致。
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國際機場:是美國面積最大及全世界面積第二大的機場,丹佛國際機場已經有18年的運營歷史,是美國最為繁忙的機場之一,有二十二家航空公司提供1200個航班。此機場的特別之處在於屋頂用特殊布料覆蓋及採用張力結構的設計,令人聯想到受冰雪覆蓋的落磯山脈。
荷蘭鹿特丹的「城市仙人掌」:是一個坐落在荷蘭的住宅工程,它將在19層樓中提供98個居住單元。多虧了這種錯落有致的曲線陽台的設計,每個單元的室外空間能夠得到足夠的陽光。
美國波特蘭「連跳商業中心」:位於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市的「連跳商業中心」,由馬來西亞建築師肯·肖楊設計。該中心使用了太陽能發電,並且配備有污水及雨水回收系統,建築材料使用了可回收的建築材料。還設計了獨特的園林景觀,使得商業中心成為城市中心的綠色購物花園。
樹紋塔」摩天大樓:由美國著名的環境設計大師、建築師威廉·麥克多諾設計。他設計的「樹紋塔」使建築可以像樹木一樣進行光合作用,在設計中,他充分利用太陽能和自然光,不僅實現視覺上震撼效果,同時使得整個建築物被環境所包圍,成為名副其實的綠色建築。
巴黎「防煙霧」大廈:建築所用的原料都是可回收可降解材料。建築的功能非常完善,有公共場所、會議室、畫廊、餐廳和花園,採用太陽能發電和光合作用凈化空氣,預計將修建在巴黎運河上,將成為教育巴黎市民保護環境普及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基地。
美國辛辛那提的「羅布林大橋坡度」大廈:位於辛辛那提市最著名的羅布林大橋旁,是由紐約世界貿易中心重建總體規劃建築師丹尼爾·李博斯金設計的。最具特色的是頂層的傾斜坡度使用了仿生技術與周邊的自然環境相適應,與著名的城市標志羅布林大橋相配合。
哥斯大黎加「世界方舟。由格雷特·萊恩設計的這個「世界方舟」是基於一種「流體建築」概念為原理,使用可變形的金屬材料和使用先進的「blob-like」流媒體圖像技術。這個建築的基礎是一個球形,建築師充分使建築物與周圍自然環境進行合理搭配。
上海「仿生塔」:這座始建於1997年的宏偉建築有1000米的高度,樓身將被數個人工湖圍繞能夠吸收地震的震動波,減少大樓的晃動。大廈通體鑲嵌玻璃加鋁合金,透過開啟特殊的拉板裝置可以導入新鮮空氣,保證大廈內部良好的通風情況。
倫敦市政廳:建築的設計來自諾曼·福斯特公司,設計師認為我們生活的世界是可以改變的,這座大樓的用意是激勵代表提出更多的議案,促進英國的民主進程。這座建築物全部使用了無污染的可回收的材料。
英國萊斯特國家航天中心:由設計師尼古拉斯·格拉姆設計,是世界上第一個採用仿生結構的建築物,全部使用輕鋼結構,甚至連火箭發射塔也是使用輕鋼。建築物的外表使用的是太空飛行器所使用的特殊泡沫材料,這樣的設計可以保證建築物的堅固。
瑞典的「螺旋中心」大廈:是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最高建築物,高189米,共有9個區層,每區層有5層,有152個單元,每區層都旋轉少許,使整棟大廈共旋轉90度。大廈最底下兩個區層是辦公室,其餘7個區層共有150個豪華住宅單元,總面積1.5萬平方米。該建築已成為瑞典馬爾默的標志。
③ 諾曼的《情緒設計為什麼我們喜歡日用品》有幾個譯本
設計心理學》系列書充分展現了諾曼博士對設計問題的思考,對當代設計問題的關注,以及在一個時間段里,作者思想的延續與轉變。可以說,這三本書各有側重點,但是將幾本書放在一起看更能看到它們之間的關聯性,也能夠激發我們對當下設計問題的反思。
《設計心理學》
設計學權威力作,設計師必讀經典
別再用設計的錯誤懲罰我們自己
諾曼博士告訴你,不是你太笨,而是物品的設計有問題!
當你在生活中磕磕絆絆,頗具現代感的水龍頭卻弄得你手忙腳亂,面對繁復的使用說明書卻不知所措,不會使用最潮的手機而感覺跟不上時代……人前的尷尬,人後的無奈這都是你的錯嗎?
《設計心理學2:如何管理復雜》
本書是唐納德?A?諾曼博士的最新著作。自英文版出版以來,好評不斷!在這本書里,諾曼博士針對我們越來越復雜的世界,並不是一味倡導簡單,而是認為簡單與復雜都是一種狀態。設計師要應對「復雜」這種狀態,設計出一個好用的系統,而消費者要學會如何使用這個系統,以應對復雜。作為蘋果公司的高級副總裁,提出我們如何應對復雜,還是很有意味的!
《設計心理學3:情感設計》
1、你可曾疑惑為何便宜的葡萄酒倒在別致的玻璃酒杯中,品嘗起來就特別美味?或是為什麼洗過的車或打過蠟的車感覺特別好開?新的研究顯示,有吸引力的東西的確會比較好用。
2、在諾曼博士《設計心理學》出版後,他不惜全盤推翻自己的理論。過去他常上電視節目揶揄麥可?葛拉夫和菲利普?斯塔克等人,盡製造一些不好用,甚至不能用的爛設計。在這本書里,諾曼提出我們不只是在用產品而已,我們的情感已經深深地介入這個活動了。這本書首次論證了這個看起來似乎很簡單的概念所帶來的深遠影響。
3、諾曼博士陳述了這些以及更多其他鼓動人心的議題——利用豐富的案例和科學上最新的見解,大膽的探索我們日常生活中會帶來情緒影響的物品。他的暢銷書《設計心理學》顯示了為什麼我們使用的產品不應該讓人困惑、惱怒,還有沮喪,《情感化設計》則解釋了為什麼它們也必須迷人、愉悅,以及充滿樂趣。
滿意回答別忘了好評啊啊~O(∩_∩)O謝謝
④ 諾曼的設計心理學是什麼時候出版的
設計心理學是2010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唐納德·A·諾曼。諾曼用詼諧的語言講述了許多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會遇到的挫折和危險,幫我們找到了這些問題的關鍵,即產品設計忽略了使用者在一定情境中的真實需求,甚至違背了認知學原理。諾曼本書中強調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哲學,提醒消費者在挑選的物品,必須要方便好用,易於理解,希望設計師在注重設計美感的同時,不要忽略設計的一些必要因素,因為對於產品設計來說,安全好用永遠是競爭的關鍵
⑤ 世界上近代最有名的設計師有哪些舉出10個
卡爾·拉格菲爾德、三宅一生、瓦倫蒂諾·加拉瓦尼、川久保玲、華倫天奴、高田賢三、山本耀司、克里斯汀-迪奧、亞歷山大·麥昆、喬治·阿瑪尼。
1、卡爾·拉格菲爾德
卡爾·拉格斐(1933年9月10日-2019年2月19日,Karl Lagerfeld),出生於德國漢堡市,德國著名服裝設計師。
人們稱他為「時裝界的凱撒大帝」或是「老佛爺」。2013年11月因涉嫌歧視胖子的言論被法國女性團體起訴。
說起卡爾·拉格斐,腦海里的第一反映永遠是Chanel的藝術總監招牌式的表情,佩戴著墨鏡,手拿抓扇、腦後拖著辮子,就是這永恆的墨鏡白發長辮的人卻佔領時尚圈制高點。
他永遠像「吃飽人參」一樣精力旺盛,精通德、英、法、意文,妙語連珠,他情迷傳統,又憧憬未來,被傳媒封為「當代文藝復興的代表」。
2019年2月19日,卡爾·拉格斐逝世,享年85歲。
2、三宅一生
三宅一生(1938年4月22日-),1938年4月22日出生,日本著名服裝設計師,他以極富工藝創新的服飾設計與展覽而聞名於世。
其後創建了自己的品牌,它根植於日本的民族觀念、習俗和價值觀,成為知名的世界優秀時裝品牌。
3、瓦倫蒂諾·加拉瓦尼
Valentino(瓦倫蒂諾·加拉瓦尼登),這位以富麗華貴、美艷灼人的設計風格著稱的世界服裝設計大師,用他那與生俱來的藝術靈感,在繽紛的時尚界引導著貴族生活的優雅,演繹著豪華、奢侈的現代生活方式。
他經營的Valentino瓦倫蒂諾品牌以考究的工藝和經典的設計,成為追求十全十美的社會名流們的忠愛。
他出色的成就被世界時裝界公認為雄居於包括法國的聖·洛朗、皮爾·卡丹等人在內的世界八大時裝設計師之首。
具傳奇色彩的時裝大師 Valentino Garavani 與他的商業夥伴 Giancarlo Giammetti 於 1960 年創立了 Valentino。
以 Valentino Garavani 命名的男女配飾系列,包括:手袋,皮鞋,小型皮具,腰帶以及手飾。高級訂造服的設計細節亦可見於凡此精美配飾系列,且多屬手工製造。
Valentino 的經典元素如花卉圖案、蝴蝶結和蕾絲亦予重新詮釋,令極富現代感的 Valentino 配飾更優雅精緻。
4、川久保玲
川久保玲(かわくぼ れい,英文:Rei Kawakubo,1942年10月11日-)是一位日本的服裝設計師,出生於東京,畢業於慶應義塾大學。1973年,她在東京建立了自己的公司,並向世界展示了一種革命性的新型穿衣方式。
1980年代前期,她以不對稱、曲面狀的前衛服飾聞名全球,受到許多時尚界人士的喜愛,從那開始,她就一直在為實驗而奮斗,永遠創造著比時裝界流行超前得多的原型和概念服裝。
此外,日本的知名服裝設計師當中,川久保玲是少數幾個未曾到國外留學,而且未曾主修過服裝設計的特殊設計師。
5、華倫天奴
卓凡尼·華倫天奴(GIOVANNI VALENTINO),著名時裝設計師,出生於義大利那不勒斯市(NAPLES),為世界頂級名牌[華倫天奴]始創家族之第三代繼承人。
6、高田賢三
高田賢三(1939年2月27日-),生於日本兵庫縣姫路市,日本時尚設計師。著名時尚品牌Kenzo(包括香水,化妝品及時裝)的創始人。
高田賢三這位法國籍的日本時裝設計師用自己的名賢三命名的KENZO品牌,已經不僅僅是時裝業的精品,在化妝品、香水領域也是大名鼎鼎。
KENZO的時裝不是那種標新立異的拔高,它有一點點傳統,有許多熱情的顏色,有活生生的圖案,還有幾分狂野。幾乎每一款都能找到實際穿著的場合,但吸引力之強卻使你絕不厭倦。
在雲集中提到:高田賢三還是青年的時候,他遠赴巴黎開始他的國際時裝設計師生涯,他有備而來,已經在日本對服裝有了深入的研究,雖然,他設計的服務對象從東方人轉為西方人,但絲毫沒有礙障,而從此,他開始了不以國界為設計范疇的國際性工作。
7、山本耀司
山本耀司,1943年出生於日本,日文名Yohji Yamamoto,是世界時裝日本浪潮的設計師和新掌門人。他以簡潔而富有韻味,線條流暢,反時尚的設計風格而著稱。
8、克里斯汀-迪奧
克里斯汀·迪奧(Christian Dior),1905年年出生於格蘭維爾,是一名設計師,也是迪奧的創始人,畢業於科學政治學院。1957年不幸卒於心臟病。
9、亞歷山大·麥昆
亞歷山大·麥昆(Alexander McQueen,本名:Lee Alexander McQueen,1969年3月17日-2010年2月11日),出生於倫敦,英國著名服裝設計師,有「壞孩子」之稱,被認為是英國的時尚教父。
1991年,進入聖·馬丁藝術設計學院,獲藝術系碩士學位。1992年,自創品牌。1993年起相繼在英國、日本、義大利等國的服裝公司工作。
在倫敦的一次時裝展中被《Vogue》的著名時裝記者IsabellaBlow采訪報導,使他從此走上國際舞台。1994年,擔任聖·馬丁藝術設計學院的裁縫教師。
1996年,為法國著名的「紀梵希」(Givenchy)設計室設計成衣系列。1997年,取代John Galliano擔任Givenchy這法國頂尖品牌的首席設計師。
1998年,他設計的「紀梵希』99春/秋時裝展」在巴黎時裝周上獲得一致好評。他在1998年裡為影片《泰坦尼克號》的女主角扮演者凱特溫絲萊特設計了她出席奧斯卡頒獎晚會的晚裝。
2010年2月11日,Alexander McQueen在倫敦家中自縊身亡。
10、喬治·阿瑪尼
喬治·阿瑪尼(Giorgio Armani),是一位著名的義大利時裝設計師。出生於義大利皮亞琴察,學習過醫葯及攝影,曾在切瑞蒂任男裝設計師,1975年創立喬治·阿瑪尼公司。
現在已成為時裝界最響亮的品牌之一。曾獲奈門-馬科斯獎、美國國際設計師協會等獎項,曾在14年內包攬了全球30多項服裝大獎。
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實驗室發布《2018世界品牌500強》榜單,喬治·阿瑪尼排名第367。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卡爾·拉格菲爾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三宅一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瓦倫蒂諾·加拉瓦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川久保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卓凡尼·華倫天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高田賢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山本耀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克里斯汀·迪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亞歷山大·麥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喬治·阿瑪尼
⑥ 有哪些設計類書籍推薦
《設計中的設計》、《寫給大家看的設計書》、《設計心理學》、《版式設計原理 • 案例篇》
、《設計的覺醒》、《簡約至上-交互設計四原則》、《配色設計原理》、《設計師的自我修養》、《點石成金》、《平面設計中的網格系統》
⑦ 什麼諾曼門
「諾曼門」是一個設計心理學詞彙,是由於美國心理學家唐納德.A.諾曼將設計不佳,不利於用戶使用的物品,稱為「諾曼」而得。
實驗法有目的在嚴格控制的環境中,.或創設一定的條件的環景中誘發被試產生某種心理現象,從而進行研究的方法。
案例研究法通常以某個行為的抽樣為基礎,分析研究一個人或一個群體在一定時間內的許多特點。
研究方法:
1、觀察法觀察法是心理學的基本方法之一,所謂的觀察法時在自然條件下.有目的』有計劃地直接觀察研究對象的言行表現,從而分析其心理活動和行為規律的方法,觀察法的核心是按觀察地目的,確定觀察的對象,方式和時機。
觀察記錄的內容應該包括觀察的目的,對象,時間,被觀察對象言行.表情,動作等的質量數量等另外還有觀察者對觀察結果的綜和評價.觀察法的優點自然,真實,可行,簡便易行,花費低廉.缺點是被動的等待.並且事件發生時只能觀察到怎樣從事活動並不能得到為什麼會從事這樣的活動。
2、訪談法是通過訪談者與受訪者之間的交談,了解受訪者的動機,態度,個性和價值觀的一種方法,訪談法分為結構式訪談和無結構式訪談。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設計心理學
⑧ 諾曼式建築和哥特式建築的區別
諾曼式建築又稱羅曼式建築,和哥特式建築的區別:
一、風格不同
1、羅曼式建築
哥特式建築(英語:Gothic architecture),或譯作歌德式建築,是一種興盛於中世紀高峰與末期的建築風格。它由羅曼式建築發展而來,為文藝復興建築所繼承。哥德式建築的特色包括尖形拱門、肋狀拱頂與飛拱。
2、哥特式建築
羅曼式建築兼有西羅馬和拜占庭建築的特色,並因其結實的質量、厚重的牆體、半圓形的拱券、堅固的墩柱、拱形的穹頂、巨大的塔樓以及富於裝飾的連拱飾而知名,顯得雄渾而莊重。
每座建築有明確、清晰的形式,並且常常採用規則對稱的平面,所以在與隨後的哥特式建築比較時,總體上會有一種質朴的形象。盡管有地域特徵和材料差異,這一形式仍可以在歐洲各處被識別。
二、發展起源不同
1、羅曼式建築
哥特式建築是以法國為中心發展起來的。在12—15世紀,城市手工業和商業行會相當發達,城市內實行一定程度的民主政體,市民們以極高的熱情建造教堂,以此相互爭勝來表現自己的城市。
另外,當時教堂已不再是純屬宗教性建築物,它已成為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成為市民大會堂、公共禮堂,甚至可用作市場和劇場。在宗教節日時,教堂往往成為熱鬧的賽會場地。
2、哥特式建築
最早在19世紀早期,由法國的諾曼底考古學家查爾斯·德·熱維爾(Charles de Gerville)或他的同事阿爾西斯·德·科蒙(Arcisse de Caumont)用於描述西歐5-13世紀的建築,此時很多符合這一描述的建築仍未明確具體年代。
在此之前,法國對西方中世紀宗教建築大都以「哥特」一詞歸類,最多也是少數學者加以區分墨洛溫風格、卡洛林風格和哥特風格三個階段,或是早期哥特和晚期哥特亦或重哥特和輕哥特兩個階段。
三、特點不同
1、羅曼式建築
1)橫殿和長方形教堂教堂相交構成十字。
2.)連拱廊。
3)羅曼式的教堂大都採用帶廂堂長殿式結構。
4)筒形拱頂、橫筒形拱頂、十字拱頂。
5)羅曼式教堂大門,裝潢非常考究,大門都採用拱門形式,通常用石頭做材料,在石門上鑿出一個拱卷,一個套一個拱卷由表入里,一個比一個小,最里層式木製大門。
2、哥特式建築
哥特式建築的特點是尖塔高聳、尖形拱門、大窗戶及繪有聖經故事的花窗玻璃。在設計中利用尖肋拱頂、飛扶壁、修長的束柱,營造出輕盈修長的飛天感。
新的框架結構以增加支撐頂部的力量,予以整個建築直升線條、雄偉的外觀和教堂內空闊空間,常結合鑲著彩色玻璃的長窗,使教堂內產生一種濃厚的宗教氣氛。
⑨ 諾曼·福斯特的進行中作品
馬斯達爾「沙漠中的綠色烏托邦」
計劃於2008年1月21日正式對外公布,城市總體設計工作由英國著名建築師諾曼·福斯特勛爵承擔。馬斯達爾將建在沙漠中,將成為世界上首個達到零碳、零廢物標準的城市,可謂「沙漠中的綠色烏托邦」。這一計劃已醞釀多年,於2008年1月21日正式對外公布,城市總體設計工作由英國著名建築師諾曼·福斯特勛爵承擔。馬斯達爾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擬在首都阿布扎比郊區建一座環保城,「馬斯達爾」在阿拉伯語中意為「來源」。
蘋果庫比提諾新總部
被命名為Apple Campus 2,計劃在2015年落成,未來總部的佔地面積將達到280萬平方尺4層高、採用全玻璃幕牆設計、可容納最多13000名員工的新蘋果總部。foster事務所是建築產品品質的保證,在這個項目中,喬布斯很可能主宰了項目的概念和造型,而foster提供具體的技術支持,就像蘋果的其他產品一樣,foster只是代工。
⑩ 馮.諾曼結構組成及各部件功能。
馮·諾依曼設計思想可以簡要地概括為以下三點: ①計算機應包括運算器、存儲器、控制器、輸入和輸出設備五大基本部件。 ②計算機內部應採用二進制來表示指令和數據。 每條指令一般具有一個操作碼和一個地址碼。其中操作碼表示運算性質,地址碼指出操作數在存儲器中的地址。 ③將編好的程序送人內存儲器中,然後啟動計算機工作, 計算機勿需操作人員干預,能自動逐條取出指令和執行指令。(2)計算機的工作過程 了解了「程序存儲」, 再去理解計算機工作過程變得十分容易。如果想叫計算機工作,就得先把程序編出來,然後通過輸人設備送到存儲器中保存起雜, 即程序存儲。接來就是執行程序的問題了。 根據馮.諾依曼的設計,計算機應能自動執行程序,而執行程序文歸結為逐條執行指令。 ①取出指令:從存儲器某個地址中取出要執行的指令送到 CPU 內部的指令寄存器暫存; ②分析指令:把保存在指令寄存器中的指令送到指令寄存器,譯出該指令對應的微操作; ③執行指令:根據招令解碼器向各個部件發出相應控制信號,完成指令規定的操作; ④為執行下一條指令做好准備,即形成下一條指令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