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清朝覆滅後,滿族人去了哪裡
滿族人的故鄉在東北一帶,後清軍入關,推翻了明朝的統治,建立了大清朝,開始了對全國的統治。後在乾隆年間,乾隆皇帝為了保衛將土,鞏固統治,又派了些八旗中的子弟前往東北,安排在黑龍江附近。這些人後一直在東北生活下來,世世代代都在那裡,正好也是他們祖先的發源地。那麼清朝覆滅後,那麼多滿族人去了哪裡呢?
還有史料記載說清朝時期有滿族人去了台灣,在那裡繁衍生息,現在又幾千戶人家,人數有20000人左右。
其實經過清朝幾百年的統治,漢族和滿族人之間已經沒有那麼多明顯的界限,清朝覆滅後,更多的還是原地生活了下來,繼續融入在了漢族人之間。
⑵ 滿清滅亡後,滿族人都去了哪裡
滿族,大清王朝的統治家族,曾經是一個神奇又強大的民族,以幾十萬人,滅掉和整合了幾億人的大明朝,統治了中國近300年左右的時間,在歷史上留下了一段燦爛的詩篇。所以在清朝時期的滿族,是當時最龐大的家族,在當時還被稱為八旗子弟。
直到現在,滿族人都過著和漢族一樣的生活。或許這便是生活吧。
以上屬於小編的個人說法,如有錯誤,還請指出,望多多包涵。
⑶ 清朝滅亡後滿族人都去了哪裡
生活在祖國大地,與我們沒有什麼不同。
由於歷史的原因,滿族散居全國各地,以居住在遼寧省的為最多,其他散居在吉林、黑龍江、河北、內蒙古、新疆、甘肅、山東等省區和北京、天津、成都、西安、廣州、銀川等大、中城市。形成大分散之中有小聚居的特點。主要聚居區已建立岫岩、鳳城、新賓、青龍、豐寧等滿族自治縣,還有若干個滿族鄉。
另外,台灣的滿族人,總計約有12000餘人。也有滿族人移居海外,但人口數沒有統計資料。
滿族人出現在各行各業,明星中也有很多滿族人:如那英、關曉彤、佟大為等。
滿族人口總數為1068.2萬人(2000年),在中國55個少數民族中居第二位。滿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東北地區的「白山黑水」是滿族的故鄉,清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入關,逐步統一全國,從此開始了滿族貴族對全國的統治,辛亥革命之後,清廷覆亡。
滿族——網路
⑷ 清王朝覆滅後,滿族人都到哪裡去了
滿族人的家鄉在東北,清軍進入關隘後,推翻了明朝的統治,建立了清朝,開始統治全國。後來,在乾隆年間,為了保護大將,鞏固他的統治,他把八旗的幾個孩子派到東北,安排在黑龍江附近。這些人世世代代生活在中國東北,這也是他們祖先的出生地。清朝滅亡後,那麼多滿族人去了哪裡?
也有歷史記載,清朝時,滿族人到台灣居住。現在有成千上萬的家庭,大約有20000人。
事實上,在清朝統治了幾百年後,漢人和滿人之間並沒有太多明顯的界限。清朝滅亡後,更多的人仍然生活在同一個地方,繼續融入漢族。
⑸ 清朝的滿洲人是什麼族滿洲人現在生活在哪裡
滿族。
滿族人口分布於全國各地,以遼寧、河北、黑龍江、吉林和內蒙古自治區、北京等省、自治區、直轄市為多,其他散居於新疆、甘肅、寧夏、山東、湖北、貴州等省區及西安、成都、廣州、福州等大中城市。
滿族人口,在中國55個少數民族中居第二位。滿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東北地區的「白山黑水」是滿族的故鄉,清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入關,逐步統一全國,從此開始了滿族貴族對全國的統治,辛亥革命之後,清廷覆亡。
(5)明末清初滿洲人生活現在哪裡擴展閱讀:
滿族的起源,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肅慎。
肅慎人是東北地區最早見於記載的居民之一,他們生活在長白山以北以及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的廣大地區,以狩獵游牧為主業,擅騎射,性勇猛。西周初(公元前11世紀初),肅慎部曾向周朝進獻「楛矢石砮」。《左傳》記載:「肅慎、燕、亳」為周代的「北土」。
戰國後,肅慎人改稱挹婁,種五穀並長於養豬,能織麻布,會造小船。南北朝、隋、唐時期,肅慎、挹婁的後裔相繼以勿吉、靺鞨的名稱出現,人口發展多達數十個部落。靺鞨後來發展為粟末、白山、伯咄、安車骨、拂涅、號室、黑水等七部。
唐代,大祚榮(粟末靺鞨首領)以粟末靺鞨為主體,在松花江上游、長白山北麓一帶,建立地方政權「振國」。唐開元元年(713年),大祚榮被唐朝冊封為「渤海郡王」,加授「忽汗州都督」,從此便以渤海為號。渤海國的政治、軍事制度,均按唐制建立,文字採用漢字。
遼亡渤海後,南遷渤海部民,而黑水靺鞨取代渤海興起,稱為「女真」,一直沿用到明代末年。
遼代女真人可分為三部分:居住在遼東的被稱為熟女真或系遼籍女真;居住在松花江以北的被稱為生女真;居住在兩者之間的被稱為回霸(一作回紇)女真。生女真中的完顏部,在首領完顏阿骨打的領導下建立金朝,先與北宋聯合滅遼,不久又南下,與南宋並立。
明代女真人分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東海女真(明稱野人女真),已經出現了奴隸主和奴隸階級。清人福格在《聽雨叢談》中說:「滿洲有稼穡,有城堡世居之民」「數十巨族,則各踞城寨,小族亦自主屯堡,互相雄長,各臣其民,均有城廓。土著習射獵,知稼穡」。
明中葉以後,女真各部互爭雄長,長期征戰。具有卓越政治軍事才能的努爾哈赤(清太祖),用30多年將女真各部統一起來。期間,他對狩獵組織牛錄進行創造性改造,建立了著名的八旗制度。
滿族兵丁參加了有清一代幾乎所有戰事,為戰爭付出巨大的犧牲。八旗制度作為一種社會與政治合一、兵民合一的組織,對清統一全中國起到了重要作用。
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滿族自治縣)建立大金國,自稱「英明汗」,史稱後金。清太宗皇太極繼位改元「天聰」,八旗蒙古和八旗漢軍陸續組建完成。天聰十年(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大清」。
清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入關,逐步統一全國,開始了滿族貴族對全國的統治。八旗兵丁由過去關外時期的旗地制,轉變為入關後的旗餉制。滿、漢統治階級逐步結合,社會經濟也漸次恢復並走向繁榮。
康乾時期,中國版圖東起庫頁島,南及曾母暗沙,西達蔥嶺,西北至巴爾喀什湖,東北連外興安嶺,疆土約1250多萬平方公里。
在軍事政治上,八旗軍隊是清政權存在的基石;從民政方面看,八旗制度是清代旗、民分治的有效手段。八旗制度將八旗人口與漢族分離,一定程度上緩和了清初較為尖銳的民族矛盾。
清中葉以後,又防止了八旗人口消融於漢族汪洋大海中。但一個民族全民皆兵,不準從事農、工、商各業謀生,最終成為束縛發展的枷鎖。
1911年辛亥革命,清廷覆亡,旗營解散,八旗制度徹底垮台,滿族從賴餉而食轉向自謀生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