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簡述如何健康開展網路生活
第一,政府部門要發揮凈化網路空間的主體作用。近年來,公安部、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以及各省市相關政府部門積極配合,開展包括「凈網專項行動」在內的網路空間凈化舉措,旨在查處和遏制網路暴力色情內容的傳播,取得了一定成果。
第二,企業要履行社會責任,幫助凈化網路空間。網路空間之所以充斥著暴力和色情內容,歸根到底是因為一些非法企業只顧眼前利益,走在「動」「鬧」的邊緣。
因此,要想在清理網路空間方面取得根本成效,就必須從「供給側」做起,減少暴力色情內容的供給,比如增加企業的社會責任。目前,大型互聯網公司的社會責任正在加速推進,但一些中小型互聯網公司仍然把利潤作為唯一的標准,忽視了自身應盡的社會責任。這種情況必須扭轉。
第三,社會應對網路暴力和色情內容形成「零容忍」態度。社會風氣對網路凈化的效果有很大影響。如果全社會形成堅決抵制網路不良內容的態度,那麼政府相關部門的整改措施就會事半功倍,企業也會自覺遵守內容製作的相關規范。
因此,全社會應該始終保持抵制網路不良內容的態度,反對企業或個人製作和傳播暴力色情內容,支持和配合政府的網路行動。
第四,公眾應該堅決抵制不良的互聯網內容。在某種程度上,這種需求就是為什麼會有無窮無盡的令人反感的在線內容供應,比如暴力色情。清理網路空間,不僅是政府的強力舉措,也不是企業的主動,而是公眾的積極參與。
要改掉不良習慣,樹立積極思想,以實際行動堅決抵制網路暴力色情的不良影響。沒有需求,供應將毫無意義,清理網路空間的目標也將更加合理。
(1)網路生活內容是什麼擴展閱讀:
一、加強網路立法,遏制網路謠言的滋生。新媒體為信息傳播提供了便利的渠道,同時也為謠言的滋生創造了條件。例如2013年雅安地震、2015年8月12日天津爆炸事故,每當自然災害發生時,關於人員傷亡、救災和影響范圍的謠言都會在瞬間充斥互聯網,讓不知道真相的人不知所措。
針對日益增多的網路謠言,立法和行政部門已採取行動。例如,2015年新修訂的《刑法》對傳播謠言行為進行了處罰;2017年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頒布了《互聯網集團信息服務管理條例》,對各類互聯網集團內傳播謠言行為進行了嚴厲打擊。
二、加強網路立法,形成積極的輿論導向。由於缺乏法律法規的情況下,人們通常不需要付出代價,當他們說在互聯網上,各種各樣的言論,與主流價值觀繼續出現,有些人甚至解構主流價值觀創造一些新的東西和得到關注。
2. 網路生活的基本准則有哪些
有如下:
一、正確使用網路工具。應當正確使用網路,提高對網路內容和信息的鑒別力,積極運用網路傳播正能量,使網路成為開闊學習視野、提高學習能力的重要工具。
二、健康進行網路交往。應通過網路開展健康有益的人際交往,積極參與網路文化的建設與管理,進行有利於個人身心健康和品德培養的網路交往。同時,要樹立自我保護意識,不要輕易相信、約會網友,避免受騙上當,避免給自己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帶來危害。
三、自覺避免沉迷網路。應當從自己的身心健康出發,合理安排上網時間,理性對待網路。
四、養成網路自律精神。應當在網路生活中培養自律精神,做到自律而「不逾矩」,促進網路生活的健康與和諧。
五、面對網路生活,不僅遵守道德規范,也應當自覺學習和遵守有關互聯網的法律規定,堅守法律法規底線、社會主義制度底線、國家利益底線、公民合法權益底線、社會公共秩序底線、道德風尚底線和信息真實性底線,這也是遵守網路道德的要求。
3. 什麼是網路公共生活
顧名思義就是在在網上的虛擬的生活。比如71街的社區,網路的貼吧,九城的虛擬城市等等這些都是網民們
平日上網休閑、娛樂等的好去處,這種在網上度過特定時間的生活就稱為網路生活。
4. 網路生活新空間知識點
政治是各種團體進行集體決策的一個過程,尤指對於某一政治實體的統治,例如統治一個國家,亦指對於一國內外事務之監督與管制。以下為大家提供了「人教版初二政治:網路生活新空間知識點」,請查看
知識梳理
一、網路改變世界
1.網路豐富日常生活的表現有哪些?(利)
(1)網路讓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信息傳遞和交流變得方便迅捷。互聯網不僅給人們提供信息,而且提供便捷的信息檢索 渠道 。
(2)網路打破了傳統 人際交往 的時空限制,促進了人際交往。通過網路,我們可以隨時隨地與地球上任何角落的人交流、互動。
(3)網路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和豐富多彩。藉助互聯網,我們就可以結交朋友、查閱資料、學習新知、購買物品、尋醫問葯、休閑娛樂,從而大大節約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2.網路推動社會進步的表現有哪些?(利)
(1)網路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互聯網大大促進了人才、資金、技術、物資的流動,已經成為社會生產的新工具、經濟貿易的新途徑。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融合,推動了傳統行業轉型升級,創造了新業態,提升了經濟發展水平。
(2)網路促進民主政治的進步。互聯網豐富了民主形式,拓寬了民主渠道,使人們更加便利、有序地參與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對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發揮著重要作用。
(3)網路為 文化 傳播和科技創新搭建新平台。①互聯網打破了地域界限,極大地拓展了文化交流的內容、場合及范圍,提高了文化傳播的速度。②互聯網促進了科技創新所需的物質與信息資源快速流動,加速了各種創新資源的匯聚、融合與共享。基於互聯網的大數據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和我們理解世界的方式,成為眾多新發明和新服務的源泉。
3.網路的消極影響有哪些?(弊)
(1)網路信息良莠不齊。在網路時代,人人能夠參與信息發布,信息變得豐富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虛假的、不良的信息。
(2)沉迷於網路,影響學習、工作和生活。大量冗餘信息干擾人們的選擇,耗費人們的時間;碎片化信息影響人們思考的深度;一些人因沉迷於網路、虛擬交往而疏離了現實的人際關系。
(3)個人隱私容易被侵犯。在開放的網路世界裡,信息泄密、手機竊聽、窺密偷拍等侵犯個人隱私的行為,讓人防不勝防。各種侵犯個人隱私的行為會給被侵權人造成困擾和傷害,給社會帶來恐慌和不安。
4.遇到以下情況,要提高警惕,防止被騙。
(1)自稱公檢法要求匯款的。
(2)讓你匯款到「安全賬戶」的。
(3)通知「中獎」、領取「補貼」卻要你先交錢的。
(4)通知「家屬」出事要先匯款的。
(5)在電話中索要個人和銀行卡信息及簡訊驗證碼的。
(6)讓你開通網上銀行接受檢查的。
(7)陌生網站要求登記銀行卡信息的。
二、合理利用網路
1.媒介素養的含義是什麼?
媒介素養一般是指人們正確地、建設性地使用媒介資源的能力。它包括人們面對各種信息時的選擇、理解、質疑、評估等能力。
2.如何理性參與網路生活?
(1)我們要提高媒介素養,積極利用互聯網獲取新知、促進溝通、完善自我。
(2)我們要注意瀏覽、尋找與學習和工作有關的信息,不應在無關信息面前停留,不應在無聊信息上浪費精力,更不可沉溺於網路,要學會「信息節食」。
(3)我們要學會辨析網路信息,讓謠言止於智者,自覺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4)網路無限,自由有界。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網路生活的基本准則。只有自覺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負責的網路參與者。
3.了解網癮。
(1)網癮又稱為網路過度使用症,主要是指長時間沉迷於網路,對網路之外的事情沒有多少興趣,影響身心健康的一種病症。
(2)網癮患者無法控制上網時間,花費在網上的時間比原定時間要長,想減少或控制上網時間卻做不到。關注網上的情況超過自己的現實生活,例如,頭腦中一直浮現與網路有關的事,在生活中心不在焉,只有上網時才充滿興趣。一旦減少或停止上網,就表現出消極的情緒體驗和不良的生理反應,如沮喪、空虛、易發脾氣、坐立不安、心慌、燥熱出汗、失眠等。
4.如何辨別網路謠言?
(1)注意信息出處。看到「駭人聽聞」的信息後,先上網了解信息出處,看信息出處是否權威。
(2)關注官方信息。及時關注行業或部門發布的信息,行業或部門發現有謠言,會及時澄清。
(3)對信息進行多方驗證。上網搜索信息中的關鍵詞,從不同的信息源對信息進行多方驗證。
(4)辨識信息內容。瘋狂煽情、聳人聽聞的消息往往不可靠。
(5)向他人求助。對於無法辨別真假的信息,可以向家長、老師和專家求教。
5.如何傳播網路正能量?
(1)我們要充分利用網路平台為社會發展建言獻策。我們可以通過網路平台就身邊的一些公共事務向有關部門積極提出意見和建議,表達我們的訴求,為決策科學化、民主化貢獻自己的力量,讓網路成為匯聚民智、促進社會和諧與發展的重要渠道。
(2)我們要在網上傳播正能量。我們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提高網路媒介素養,共同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路文化,讓網路公共空間充滿正能量,高揚主旋律。
知識拓展
1.誤區警示:網路交往不會影響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
這種觀點是錯誤的。網路交往的自由、平等、虛擬等特性符合人們的心理特點,使越來越多的人傾向於使用網路社交工具尋找交流對象,這就造成人們對網路「朋友圈」的依賴。過度的網路交往會導致現實人際交往時間的縮短,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人們和他人面對面交往的時間。所以,我們應該加強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把網路交往作為正常社會關系的一種補充。
2.如何預防青少年上網成癮?
(1)社會:有關部門要增強監管責任,規范網路經營行為,加大執法查處力度,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網路文化環境;網路經營者應增強法律意識和責任意識,依法經營。
(2)家庭:父母或其他監護人要加強 教育 和監督,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提供適宜的家庭環境,要控制孩子使用網路的時間,了解孩子使用網路的行為,可下載安裝和使用「綠色上網」軟體。
(3)學校:要加強對青少年的自律意識教育,引導青少年學生從事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活動,同時不斷完善和豐富校園網的內容。
(4)青少年:要自覺遵守網路的規則,學會「信息節食」,明辨是非,自覺抵制不良信息的誘惑;培養高雅的生活情趣,積極參加豐富的文化活動;樹立遠大理想,確立明確的人生目標。
3.如何正確對待網路謠言?
(1)努力加強自身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修養,文明上網。
(2)增強法律意識,正確行使言論自由的權利,做到不造謠。
(3)樹立正確的是非善惡觀,學會理性分析和選擇,正確對待社會影響,做到不信謠。
(4)自覺運用法律武器同散布網路謠言的違法行為作斗爭等。
4.合理利用網路的宣傳 標語 。
科學上網,做網路的主人;加強自我保護,健康文明上網;遠離非法網吧,學會潔身自好;抵制網路低俗之風,營造良好的網路環境;合理利用網路,傳播網路正能量;傳播網路正能量,做中國好網民;等等。
5. 網路與生活手抄報內容
自90年代後期互聯網開始進入我國,如今已遍布城鄉。作為一種新的傳媒手段,互聯網在經濟建設和人們的各項活動中起著積極而不可忽視的作用,同時也為青少年學習、交流及娛樂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天地。但是,由於某些青少年朋友過度的沉迷於互聯網,沉迷於網吧,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對危險的預防能力,對其學業、健康和思想都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對於未成年人來說,互聯網是一把鋒利的「雙刃劍」。但由於網吧管理的不規范和網吧經營者的利慾熏心,引發了諸多的不安全因素和社會問題。網吧象一個個美麗的陷阱,使許多青少年沉迷網路游戲,曠課、逃學,丟魂失魄、喪失意志、有書不讀、有學不上,荒廢了青春,迷失了人生。為了上網,有些同學經常曠課、逃課,甚至半夜溜出家門和校園上網,把學習置於腦後,有的因此跟不上功課乾脆輟學流落社會。當然,沉迷於網吧,除了荒廢學業外,會嚴重影響青少年的身體健康,據報道,有個少年因五天五夜泡在網吧,血液未能正常流轉,致雙腳麻木浮腫不能行走;有個少年在網吧玩游戲,劇烈的打鬥場面,使他過度激動,心臟病突發,驟然死亡。而由於因上網而引發的違法犯罪更是令人是觸目驚心,有人把網路稱為「電子海洛因」,這是不無道理的。 <br> 沉迷於網路的學生,別說上課學習,就連吃飯睡覺也是能省就省,一天到晚迷迷糊糊,欲罷不能,可換來的是什麼呢?在此,我呼籲那些還迷戀於網路游戲,沉浸在虛幻甜蜜中的同學:當你的替身戰意正酣的時候,你可曾想到焦急的父母正在等待你回家的消息?當你陶醉於刀光劍影的時候,你可曾想到辛勤的老師為你耕耘的身影?當你與新識的網友高談闊論的時候,你可曾想到同學間真摯的話語才是真正的友情?當你沉溺在那略帶灰色的網路文學中的時候,你可曾想到現實世界正在漸漸離你遠去?同學們,快從虛幻的世界中解脫出來吧,一樣最寶貴的東西--時間,正從你點擊滑鼠、輕敲鍵盤的手指間悄悄溜走,無法挽回。同學們,一個人的青春能有幾年?莫待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古往今來,哪位成功的偉人不是惜時如金?對於學生,時間一秒就是一道題,一分就是一頁書。 同時我也高興地看到,有不少學生曾經深受網吧之害,他們在老師、家長的幫助下,靠自己堅強的意志、堅貞不渝的信念在思想上築起一道堅固的長城,他們走出了網吧的漩渦,獲得了新生。他們的成績進步了,重新找回了人生價值。同學們,你們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為了你們的身心健康,為了你們的學業成功,為了你們的明天和前程,讓我們大家一起告別網吧,遠離「網毒」,驅除「網魔」,回到可愛的校園,回到溫馨的家裡,把握眼前的一點一滴,同創一片明凈的藍天吧!望採納!~
6. 談談你對網路生活的認識
上網的利處:
一,開闊視野
網際網路是一個信息極其豐富的網路全書式的世界,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強,實現了全球信息共享,中學生在網上可以隨意獲得自己的需求,在網上瀏覽世界,認識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新聞信息,科技動態,極大地開闊了中學生的視野,給學習、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便利和樂趣。
二、加強對外交流
網路創造了一個虛擬的新世界,在這個新世界裡,每一名成員可以超越時空的制約,十分方便地與相識或不相識的人進行聯系和交流,討論共同感興趣的話題,由於網路交流的「虛擬」性,避免了人們直面交流時的摩擦與傷害,從而為人們情感需求的滿足和信息獲取提供了嶄新的交流場所。中學生上網可以進一步擴展對外交流的時空領域,實現交流、交友的自由化。同時現在的中學生以獨生子女為多,在家中比較孤獨,從心理上說是最渴望能與人交往的。現實生活中的交往可能會給他們特別是內向性格的人帶來壓力,網路給了他們一個新的交往空間和相對寬松、平等的環境。
三、促進中學生個性化發展
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人的發展也應該是豐富多彩的。網際網路就提供了這個無限多樣的發展機會的環境。中學生可以在網上找到自己發展方向,也可以得到發展的資源和動力。利用網際網路就可以學習、研究乃至創新,這樣的學習是最有效率的學習。網上可供學習的知識浩如煙海,這給中學生進行大跨度的聯想和想像提供了十分廣闊的領域,為創造性思維不斷地輸送養料,一些電腦游戲在一定程度上能強化中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四、拓展當今中學生受教育的空間
網際網路上的資源可以幫助中學生找到合適的學習材料,甚至是合適的學校和教師,這一點已經開始成為現實,如一些著名的網校。這里值得提出的是,有許多學習困難的學生,學電腦和做網頁卻一點也不叫苦,可見,他們的落後主要是由於其個性類型和能力傾向不適從某種教學模式。可以說,網際網路為這些「差生」提供了一個發揮聰明才智的廣闊天地。
科技發展史不斷證明,科學技術像一把雙刃劍,既有有益於人類發展的一面,也有危害人類利益的一面。網路作為信息社會的技術新生兒,也毫無例外地具有這種雙面特徵。同時由於中學生身心發展的不成熟性、網路的特殊性和網路發展的不完善性,我們在看到電腦網路對中學生有利一面的同時,更應該看到它的消極影響,並引起重視。 第一,互聯網為青少年提供了求知和學習的廣闊校園。在互聯網上的虛擬學校中上課,目前已成為國外大、中學校的一種新穎的教育模式。我國已有不少大中小學校進行了域名注冊,其中有不少建立了完整的學校站點。青少年不僅可以通過互聯網及時了解學校的情況,而且還可以直接學習課程,和學校的老師進行直接交流,解答疑難、獲取知識。諸多的網上學校的陸續建立,為青少年的求知和學習提供了良好的途徑和廣闊的空間。
第二,互聯網為青少年獲得各種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當前青少年的關注點十分廣泛,傳統媒體已無法及時滿足青少年這么多的興趣點,互聯網信息容量大的特點最大程度地滿足了青少年的需求,為青少年提供了最為豐富的信息資源。現在,互聯網正在成為青少年獲取種種信息的最佳來源。
第三,互聯網有助於青少年不斷提高自身技能。美國的一些專家學者將計算機技能作為未來成功青年所必須掌握的五項基本技能之一,因為在互聯網上,我們幾乎可以找到涉及人類生活的所有方面的各類信息,對能夠熟練使用計算機的青少年來說,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學之不完的知識寶庫。
第四,互聯網有助於拓寬青少年的思路和視野,加強青少年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增強青少年的社會參與度,開發青少年內在的潛能。由於互聯網的包容性,使上網的青少年處於和現實生活完全不同的環境中,在思考的過程中,青少年不僅鍛煉了自己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自己對事物的分析力和判斷力;網路的互動性使青少年可以通過網上聊天室或者是BBS等方式廣交朋友,參與社會問題的討論,發表觀點見解;而網路的無邊無際也會極大的激發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其潛質和潛能能有效地開發出來。 互聯網也是雙刃劍,它對青少年的影響既有其積極的一面,也有其消極的一面。隨著越來越多的青少年逐漸接觸和深入網路空間,負面影響日趨凸現。
上網的弊處:
一、網路信息的豐富性易對中學生造成「信息污染」。
網路是一個信息的寶庫,同時也是一個信息的垃圾場。網上各種信息良莠並存,真假難辨,由於缺乏有效的監管,網上色情、反動等負面的信息屢見不鮮。同時,網路的互動性與平等性,又使得人們可以在一個絕對自由的環境下接收和傳播信息。這些不良信息對於身體、心理都正處於發育期,是非辨別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選擇能力都比較弱的中學生來說,難以抵擋不良信息的負面影響。個別網吧經營者更是抓住中學生這一特點,包庇、縱容、支持他們登陸色情、暴力網站,使他們沉迷於網上不能自拔。一些中學生也因此入不敷出,直至走上偷盜、搶劫、強奸、殺人的犯罪道路。
二、網路信息傳播的任意性容易弱化中學生的道德意識。
豐富多彩的互聯網信息極大地豐富了中學生的精神世界,但是由於信息傳播的任意性,形形色色的思潮、觀念也充斥其間,對於自我監控能力不強、極富好奇心的中學生具有極大的誘惑力,導致喪失道德規范。同時互聯網上信息接受和傳播的隱蔽性,使中學生在網路上極易放縱自己的行為,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來做自己想做的事,忘卻了社會責任。部分中學生並不認為「網上聊天時說謊是不道德的」,認為「在網上做什麼都可以毫無顧忌」等,使得中學生對自我行為的約束力大大減弱,網上不良行為逐漸增多。
三、網路的虛擬性造成中學生社會化的「不足」。
網路可以即時傳送文字、聲音、圖像,為中學生人際交往提供多媒體化、互動性的立體途徑。網上收發電子郵件方便、快捷, QQ新奇、及時,聊天室輕松愉快,BBS的討論自由、廣泛,中學生通過這些途徑可以與許多互不相識的人交談、來往,互相幫助,互相傾訴。但是,這種社會化只是一種虛擬的社會化,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存在機器的阻隔,是一種「人——機——符號——符號——機——人」形式的交往。這種形式的交往去除了互動雙方的諸多社會屬性,帶有「去社會化」的特徵,與真實社會情境中的社會化相去甚遠。而且,網路上的青年交往范圍大多隻限於青年與青年之間的同輩交往,中學生與家長、親戚朋友、老師等之間的社會互動較少,代際間的學習、互動明顯不足。
四、網路的誘惑性造成中學生「網路上癮」、「網路孤獨」等症狀。
網路到處都是新鮮的事物,而且在不斷地增加著。因此對易於接受新鮮事物的中學生有著無限的吸引力,這種吸引往往會導致中學生對網路的極度迷戀。男性中學生是網迷的主要人群,由於他們心理素質不強,自製能力相對較弱,所以成為網路性心理障礙的多發群體。患者因為將網路世界當作現實生活,脫離時代,與他人沒有共同語言,從而表現為孤獨不安、情緒低落、思維遲鈍、自我評價降低等症狀,嚴重的甚至有自殺意念和行為。醫學上把這種症狀叫作「互聯網成癮綜合征」,簡稱IAD。
五,互聯網對青少年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的構成潛在威脅。互聯網是一張無邊無際的"網",內容雖豐富卻龐雜,良莠不齊,青少年在互聯網上頻繁接觸西方國家的宣傳論調、文化思想等,這使得他們頭腦中沉澱的中國傳統文化觀念和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形成沖突,使青少年的價值觀產生傾斜,甚至盲從西方。長此以往,對於我國青少年的人生觀和意識形態必將起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對於國家的政治安定顯然是一種潛在的巨大威脅。
六,互聯網使許多青少年沉溺於網路虛擬世界,脫離現實,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廢學業。與現實的社會生活不同,青少年在網上面對的是一個虛擬的世界,它不僅滿足了青少年盡早盡快佔有各種信息的需要,也給人際交往留下了廣闊的想像空間,而且不必承擔現實生活中的壓力和責任。虛擬世界的這些特點,使得不少青少年寧可整日沉溺於虛幻的環境中而不願面對現實生活。而無限制地泡在網上將對日常學習、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嚴重的甚至會荒廢學業。
七,互聯網中的不良信息和網路犯罪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構成危害和威脅。當前,網路對青少年的危害主要集中到兩點,一是某些人實施諸如詐騙或性侵害之類的犯罪;另一方面就是黃色垃圾對青少年的危害。據有關專家調查,網際網路上非學術性信息中,有47%與色情有關,網路使色情內容更容易傳播。據不完全統計,60%的青少年雖然是在無意中接觸到網上黃色信息的,但自製力較弱的青少年往往出於好奇或沖動而進一步尋找類似信息,從而深陷其中。調查還顯示,在接觸過網路上色情內容的青少年中,有90%以上有性犯罪行為或動機。
7. 網路生活的方式
網路生活的方式有很多種。例如我們平時使用的最廣泛的就有:微信聊天交友、微信支付、支付寶、使用瀏覽器登錄所需要的網站進行各種業務辦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