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做一個講禮儀的人,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好處
1、促進獨立性、自信心、尊重他人:
一個素質高、有教養的人,必定有良好的文明修養,這樣的人,會被人尊重,受人歡迎,從心裡學上講,被眾人接納的程度高,有利於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有利於打開局面,發展事業。而當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形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
他就會被別人接納,受大家歡迎,就會有很多的朋友,而這些朋友又會間接或直接地給他帶來相應的發展機會,從而讓逐漸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與人交往、處事的能力。
2、有利於專注力、秩序感的培養:
安靜、安序的學習環境是學習的基本保障。如果學習禮儀,形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那麼當他想介入別人的工作的時候就會有禮貌的徵求別人意見,孩子就會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正在做的這件事情上,那麼專注了,有秩序了,提高學習質量也是必然的。
(1)學生學禮儀對生活有什麼影響擴展閱讀
心理學家約翰戈特曼的研究也顯示,那些懂得禮節、禮貌的人,其身心會更加健康,而且會關心他人、更富有同情心,朋友更多,學習成績也更好。由此可見,進行禮儀教育也是提高學習成績的一種途徑。
情緒對身體生長發育是有極為重要的影響的,當在生活、學習中,有煩心事時可以和老師或是小朋友傾訴、分享,那麼就會始終保持一種正態的心理狀況,這種正態的心理狀況會促進身心的和諧發展。
Ⅱ 禮儀對個人生活和事業發展的影響
禮儀必須通過學習、培養和訓練,才能成為人們的行為習慣。每一位社會成員都有義務和責任,通過學習禮儀、傳承禮儀,自然而然地成為這個民族和團體的一員。
五禮的內容相當廣泛,從反映人與天、地、鬼神關系的祭祀之禮,到體現人際關系的家族、親友、君臣上下之間的交際之禮。
從表現人生歷程的冠、婚、喪、葬諸禮,到人與人之間在喜慶、災禍、喪葬時表示的慶祝、憑吊、慰問、撫恤之禮,可以說是無所不包,充分反映了華夏的尚禮精神。
禮儀作用:
禮儀是人們生活和社會交往中約定俗成的,人們可以根據各式各樣的禮儀規范,正確把握與外界的人際交往尺度,合理的處理好人與人的關系。如果沒有這些禮儀規范,往往會使人們在交往中感到手足無措,乃至失禮於人,鬧出笑話,所以熟悉和掌握禮儀,就可以做到觸類旁通,待人接物恰到好處。
禮儀是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在社會活動中,交談講究禮儀,可以變得文明;舉止講究禮儀可以變得高雅;穿著講究禮儀,可以變得大方;行為講究禮儀,可以變得美好只要講究禮儀,事情都會做的恰到好處。總之一個人講究禮儀,就可以變得充滿魅力。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禮儀
Ⅲ 禮儀對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有什麼影響
俗話說「禮多人不怪」,懂禮節,尊禮節不僅不會被別人厭煩,相反還會使別人尊敬你,認同你,親近你,無形之中拉近了同他人的心理距離,也為日後合作共事創造的寬松的環境,會使事情向好的方面發展,也會有個好的結果。
相反,若不注重這些細節問題,犯了「規矩」就可能使人反感,甚至會使關系惡化,導致事情朝壞的方向發展。所以,在把握原則問題的前提下還應注重禮節,並盡可能地遵守這些禮節,才能確保事物的正常發展。
(3)學生學禮儀對生活有什麼影響擴展閱讀:
職場工作禮儀
辦公場所里的個人形象,即行為舉止要得體,要講究分寸,要與辦公場所的氣氛、環境以及所從事的工作性質相協調。辦公場所里的個人形象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儀表端莊、大方
要注意個人衛生和整潔,發型要簡潔,給人以干練,清爽的感覺,女士應略施淡妝,不化濃妝。服飾穿戴簡潔、莊重,忌穿牛仔裝或無領無袖的衣服,忌穿拖鞋。
二、舉止要莊重、文雅
注意保持良好的站姿和坐姿,不要斜身倚靠辦公桌,更不能坐在辦公桌上面。不要在辦公室里吃東西,尤其不要吃瓜子等有響聲的食品。
三、說話要文明,有分寸
辦公場所不要使用親昵的稱呼。不要總是抱怨、發牢騷或閑聊。
四、遵守公共道德和行為准則
不要無限制地使用辦公用品。辦公室中的傳真機、公函信封、信紙和其他辦公用品等只是辦公用的。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禮儀
Ⅳ 什麼是禮儀 學禮的意義 對學生人生發展的重要性
禮儀教育是一個人在社會化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需要學習的重要內容,可以說,禮儀是整個人生旅途中的必修課。任何一個生活在某一禮儀習俗和規范環境中的人,都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到該禮儀的約束。目前,在不少高校中存在著這樣的現象:學生學的是高層次的道德規范,實際行為上卻往往達不到基礎道德的水平,這與禮儀教育的缺乏是分不開的[1]。通過禮儀教育,直接教會大學生如何與人相處,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禮儀修養,培養大學生與人溝通的實際能力,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具備基本的文明教養。
一、禮儀教育在大學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禮儀教育可以提高大學生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
禮儀教育(Etiquette Ecation)是一個人在社會化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行為教育,禮儀是大學生整個人生旅途中的必修課。在公共生活中,任何一個人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到某一禮儀習俗和規范的約束。大學生們有一種強烈地走向社會的心理願望,但又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困惑。禮儀讓人懂得如何稱呼、介紹和問候;懂得如何著裝、怎樣待客、得體地對待贊美與批評;還懂得如何同各種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在不斷變化的場所游刃有餘,充滿自信地與人交往。因此,對大學生進行禮儀教育,可以讓他們掌握符合社會要求的各種行為規范,更好地促進大學生社會化;並且還可以培養大學生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提高他們的獨立能力。
(二)禮儀教育可以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
禮儀具有道德功能,禮儀道德可以幫助人們調節行為的發生、發展和修正,從而將人們的行為控制在符合禮儀道德要求的范圍內。禮儀本身體現著一種價值導向,引導著人們選擇正確的價值方向和目標,去做符合禮儀規范的事情;禮儀還能通過對人們行為的評價以及評價信息的反饋,來指導、糾正人們的行為和活動,使之符合禮儀的規范。所以,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禮儀教育,能正確引導他們的思想意識,指導他們在實際生活中如何按照禮儀規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真正做到「誠於中而行於外」、「言行一致」,把內在的道德品質和外在的禮儀形式有機地統一起來,成為真正名副其實的有較高道德素質的現代大學生[2]。
(三)禮儀教育有利於大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當代大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生活環境的逐漸變化,自我意識有了新的發展,他們十分渴望與周圍的人進行更多的情感交流,獲得真正的友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從而使自己能夠盡快地適應新的生活環境。但是部分大學生缺乏一定的禮儀修養和交際技巧,無法有效准確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導致人際交往受挫,進而影響了自己的心理健康。禮儀教育可以幫助大學生掌握基本禮儀規范和禮儀知識,幫助他們掌握人際交往技巧,積累交往經驗,在交往過程中學會遵循相互尊重、誠信真摯、言行適度的原則,使他們能夠保持良好的心態、得體的風度、高雅的氣質,從而有效地克服心理障礙,充滿自信地走向社會,大膽地參與社交活動,與交往對象建立起和諧、良好的人際關系。
二、加強大學生禮儀教育的對策與建議
(一)在實踐中鍛煉
在我國歷史上,許多思想家都非常注重修養的方法。孔子及其弟子曾參就有所謂「內省」、「自訟」、「吾日二省吾身」的方法。儒家提倡「窮理居敬」、「讀書」、「靜坐」等修養方法。明代的陸王學派,認為品質的修養必須要在事上磨練,要同日常生活聯系起來。清初著名思想家顧習齋認為,修養必須「躬行實踐」,重視「實用」。結合社會經濟發展和現代禮儀的要求,在禮儀修養方面必須充分強調實踐的作用,明確與實踐相聯系是禮儀修養的根本方法。一切禮儀修養如果脫離了實踐,就必然成為空洞的禮儀說教。在實踐中鍛煉才能認識到自己的哪些行為符合禮儀規范的要求,哪些行為不符合禮儀規范的要求。同樣,要克服自己的失禮行為與習慣,培養自己的禮儀品質,也必須依賴於交往實踐[3]。
(二)提高認識,多自我解剖
一個人的禮儀行為往往與他對禮儀的認識有關。很多失禮者,往往認為禮儀是「小節」,是「形式」,無關大局,有的不知禮儀為何物,甚至有人認為不受禮儀的「約束」,是追求「自我價值」的體現,因而無禮卻自以為榮,高校中屢禁不止的「課桌文化」就是有力的佐證。所以,要提高禮儀水平和禮儀修養,首先應當提高對禮儀重要性的認識。
禮儀修養的過程,也是自我監督、自我教育的過程。它要求人們對自己的社交行為進行正確的自我評價,弄清在禮儀規范方面自己哪些地方做得比較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夠。既要善於發現、發揚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又要善於正視、改正自己的缺點和不足。「知己者明」,多進行自我解剖才能減少用禮、行禮的失誤,摒棄輕視禮儀的觀念和失禮的言行,培養良好的禮儀品質和禮儀意識[4]。
(三)培養守禮的好習慣
禮儀既是一門學問,更是一種行為規范,它具有極強的實踐性與明顯的可操作性。因此,學校進行禮儀教育不能僅停留在對書本知識的傳授上,而要緊密聯系實際,從具體的行為習慣的養成抓起,從一點一滴的「小事」抓起,並要求大家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一個人在不同場合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在馬路上,他是行人;在公園,他是遊客;在閱覽室,他是讀者;在商場、飯店,他又是顧客。但不論扮演何種角色,他的言行舉止都要符合禮儀的要求和規范。只有長期養成的禮儀意識和守禮的好習慣,養成時時處處用禮規范,才能腳踏實地從「小事」做起,並帶動社會風氣好轉,使我們的社會更加文明,更加美好[5]。
三、結束語
當代人文素質教育一般滲透在歷史文化、哲學、倫理學等學科中,而禮儀教育涵蓋了中華民族的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同時,禮儀具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可以把內在的道德精神與外在的道德形象很好地結合起來。在社會生活和交往中,總是通過禮儀來顯現禮德修養,表現一個人內在的涵養素質。正因為禮儀可以顯現人們的內在品德素質,所以它才能夠幫助人們塑造良好的外部形象,並相應地培養良好的人文精神,進而形成完善的人格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