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活日常 > 一個人在飛船上生活能堅持多久

一個人在飛船上生活能堅持多久

發布時間:2022-04-25 02:44:18

① 宇宙飛船有多大宇宙人在太空中能活多久呢

目前各國發射的宇宙飛船最小的只能乘坐一個人,內部體積只有幾立方米。最大的是現在仍在地球軌道上的國際空間站,目前的內部空間達800多立方米,可同時容納十幾個宇航員工作和生活。
理論上,宇宙飛船大小的上限沒有限制,宇宙飛船可以是無限大的,裡面能容納的宇航員的數量也沒有限制,只要技術能力和資金能力能達到。
因為技術原因,目前的宇宙飛船上的物資供應(燃料、氧氣、水、食物等)完全來自於地面,只要地面能及時提供,理論上宇航員現在就可以在太空生活無限長時間。但一是沒有必要,二是生理、心理等原因,現在宇航員最長也只在飛船中工作和生活一年多的時間。
如果未來的宇宙飛船足夠大、物資足夠多,或遠離地球後物資能夠自我生產和自己保障,那宇航員在太空生活的時間也可以是無限長的。

② 人在太空上長期生活是不是會長壽

人是在地球重力環境中演化來的,自然最適應的還是地球環境,太空環境低重力較高輻射的環境對人類是不利的,在太空生後一段時間回到地球後路都不會走了。

雖然目前到過太空的宇航員已經有500多人了,但搜集的數據還是不夠多,太空對生物的影響還不是非常明朗,但已有的資料恐怕是不能支撐題主的說法。但是科學的發展是永無止境的,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事情暫時還無法用科學來解釋,更何況是茫茫的宇宙呢,但是可以說的一點是,咱們人類一直在進步,科技在不斷發展,相信在未來,我們可以更了解地球之外的宇宙。

③ 人不穿太空服在太空能活多久,會飄到外星出現新生命嗎

隨著航天技術的發展,我們人類開始可以乘坐飛船走出地球,由於地球環境與宇宙空間環境差異非常大,如外太空中沒有重力(或者重力很小)、沒有氧氣、溫度很低等,所以我們人類沒法直接暴露在太空中,需要穿著專業研製的太空服才能進入太空。由於載人航天的技術門檻很高,飛船不僅需要搭載保障宇航員生存的生命系統,還需要將宇航員安全帶回地球,所以目前只有3個國家真正掌握了載人航天技術。

如果飄到一些環境相對較好的星球,確實是有可能會出現生命起源的,如太陽系內的木衛二、泰坦星等天體。這些天體雖然比較寒冷,但是環境相對溫和,當宇航員飄到這些星球時,微生物確實是有可能再次蘇醒的。至於能不能再次進化出高級的文明社會,那就很難說,因為生物的進化方向是隨機的,再加上環境的原因,並不是所有的星球都具備發展文明社會的潛力。

④ 宇航員能在空間站住多久

宇航員在空間站內最多隻能住1年左右,原因是宇航員忍受不了太空中的寂寞和孤獨,一個長期不與他人交往的人,會因孤獨產生焦慮,焦慮過度導致精神失常,因此宇航員在空間站住的時間不能太長

⑤ 宇宙飛船有多大宇航員在天空中能生活多久呢

未來宇宙飛船的大小要看我們能夠控制的能量大小.如果有那麼大的能量可以被我們控制,可以將地球作為一個天然宇宙飛船.就象阿基米德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地球,這個支點就是可以受我們控制的能量.3天或是4天
航天員出艙時間方案分兩組,首選在27日下午,備選在28日下午。按照計劃,航天員在艙外活動的時間約為20分鍾。若選方案1,飛船飛行三天後返回;若選方案2,飛船飛行4天後返回。

⑥ 宇航員不小心掉入太空中能堅持多久,遭遇意外還能搶救過來嗎

宇航員在太空工作遭遇事故的案例到現在為止並沒有發生過,但在好萊塢大片中已經不止一次的出現在銀幕上,比如《地心引力》一開始就給大家上了一個宇航員在太空梭的艙外工作時,突然被兩顆衛星相撞的碎片雨給撞擊了,遭遇瞬間,相對速度每秒數千米的直接將太空梭和艙外工作的宇航員打成了篩子!


到底人體能在太空中堅持多久?這並沒有一個定論,因為沒有人敢於真正嘗試,而我們有的也是一些案例和動物實驗記錄,希望能給各位參考,另外我們也祝願人類在飛向宇宙的道路上少一些事故,多一些成功,希望再也不會聽到令人傷心的事故。

⑦ 人在宇宙中常時間生活、、、會老么還是保持原來的樣子啊、

人類在太空生活中要面臨一些問題,人體要發生很多變化,讓我我們來看一看有些什麼:
人類適應力的限度
人類具有適應環境的本能,如安底斯山脈和我國西藏地區的山脈都在海拔3000米以上,這里的居民已經習慣呼吸含氧量低的稀薄空氣。據研究,當地居民每1立方毫米血液中含紅血球只有50~100萬個(平原地區居民為450~500萬),每100毫升血液中含血紅蛋白5克,這是長期適應低氧環境的結果。但人的適應力是有限度的,超過限度就會死亡,如從平地驟然快速升入6000米的高空,那裡只有0.5個大氣壓,超過這個限度就有意識喪失、休克等生命危險,當達到9000米高度時,停留在1分30 秒,意識就會完全喪失。因此,噴氣式戰斗機駕駛員一定要戴氧氣罩。但僅有氧氣還不夠, 還必須有一定的氣壓。因為氧氣只有通過肺泡膜才能溶解到血液中,送往全身,而通過肺泡膜必須有一定氣壓才能實現,否則身體血液及組織中仍然缺氧。
在7500米以上的高空,氣壓只有280mmHg(毫米水銀柱),會出現各種減壓症,比如腹腔內氣體膨脹,引起腹痛甚至休克,神志不清,接著氣體在組織內發生氣化膨脹,造成關節和神經麻痹;當高度達到12000米以上時,即使吸入100%的純氧,肺泡里的氧分壓也低於60mmHg;到19000米時,氣壓只有47mmHg,雖然吸入純氧,但因為肺泡內已經充滿飽和水蒸氣和二氧化碳 ,因此氧氣不能被吸入肺泡,人必然會死。當氣壓降到47mmHg以下時,處於37℃的飽和水蒸氣壓與體溫37℃的體內飽和水蒸氣壓相等,體液就會沸騰起來。我們知道人體重量的70%是水分,如果這些水分全部沸騰蒸氣,人就會以破裂而告終。
太空的環境比這還要惡劣得多。首先是沒有空氣,人呆幾秒鍾就會死去,加之氣壓為零,人就像上述所說的那樣會變成破氣球;其次是溫度高,白天最高溫度達130℃,夜間最低溫度只有零下146℃;此外,宇宙間到處充滿了致死量的紫外線和宇宙線,一瞬間就可以殺死人的基因和細胞。

太空暈動症
人在太空飛行時處於失重狀態。在失重狀態下出現的第一位問題就是太空暈動症,每兩名宇航員中就有一人患此症,表現為面色蒼白、出冷汗、嘔吐,像暈船一樣。因此首先要對宇航員進行旋暈適應能力的檢查,這種檢查絕不像一般人所想像的那麼簡單,因為在地面上即使經過嚴格訓練,被認為是完全不會旋暈的宇航員,當他在太空「飄」起來時,立刻就會發生暈動病。因此,學者們認為這種太空暈動症與暈車暈船的機制有所不同。
目前乘車船暈的機制還不完全清楚,比較有根據的是感覺紊亂學說。概括來說就是人姿勢要靠大腦綜合位於內耳的前庭器官以及由眼睛、皮膚、肌肉、關節而來的信處來保持,其中前庭器官中的平衡砂最重要,而在失重狀態下,原來能夠達到重力的平衡砂出現異常,因而與位置有關的信息便不能在大腦進行綜合,所以引起紊亂。而暈車暈船則是與前庭器官內三個不同方向的半規管異常有關。
太空暈動症不是什麼重病,五天後身體適應了症狀就會消失,但它對人體會不會引起不可逆的損害,目前還不很清楚。也就是說,關於人類在太空長期停留的醫學和生理學方面的資料幾乎還沒有。

心血管系統也有變化
目前學者們對失重狀態下心臟及血液循環系統機能低下問題比較感興趣。在失重時物體沒有重量,身體內的血液及其它體液就會湧向頭部和胸部,與在地面時相比增加了2升,結果宇航員的頭、頸部明顯腫脹,心臟的搏出量也增加,疲勞過度、很快就會心力衰竭。但也有人認為,由於血液湧向上部,心臟體積將縮小10%,並且到達地面後一年才能復原。
除此以外,宇航員血液中的紅血球將減少15%,這種減少的高峰大概持續40天,之後緩解,3 個月恢復正常,因而這種變化還屬於對宇宙空間的適應性。但另外還有一類不屬於適應性的范疇,其中最危險的就是體內鈣的減少。

鈣不斷地在減少
鈣是人體生命活動必不可少的元素。人進入太空後的第一個月失去6克鈣,相當於體內總鈣量的0.5%,如果這樣持續地丟下去而得不到補充,那麼8~9個月後再用任何方法補鈣都無濟於事。假若持續15個月缺鈣,就會有生命危險。此外肌肉退化也是問題。
缺鈣的原因目前認為是與激素有關。人體在異常情況下有一種保持平衡的反應,稱為「內環境穩定」,而在失重情況下,正如前面談到的體液分布平衡失常,因而「內環境穩定」受到破壞,其結果必然造成激素分泌異常,因而「內環境穩定」受到破壞,其結果必然造成激素分泌異常,以及鈣、鈉等電解質發生紊亂,從而引起全身各部分連鎖反應,發生異常。 目前日本學者已經提出了一種獨特的測定方法。採用這種方法,只要分析呼出的氣體成分變化就可以精確地了解體內呼吸、循環、代謝、體溫等多方面的變化。這種設備輕便,約20公 斤,適合在宇宙空間攜帶。

有可能產生新人類?
上面主要談的是宇宙空間對人體的不良影響,下面談談宇宙對人體的好處。據研究,在宇宙 ,人的神經知覺和能力都有增強。如宇航員曾從空間捕捉到加勒比海上船的航路並且進行了拍照,但底片上卻沒有船的痕跡,當時還以為是一時的幻覺,但後來經過調查,在拍攝當時 ,那個地方確實有船在行駛。據宇航員J·歐文說,他從空間歸來後感到頭腦變明晰了,感知敏銳,精力也更加充沛了。阿波羅14號的宇航員E·米切爾為了證實一點,還在宇宙飛船和地球間進行了精神感應(telepathy)試驗。
今後人類進出空間所遇到的最大問題是:人類在空間時腦和思維將發生什麼變化,或者說人腦怎樣適應空間環境。因為如果設置一個這樣的環境:空間狹窄,空間以外一片漆黑並且只用細繩與地球相連,那麼人在這樣的環境內不可避免就會有孤獨、生疏感和恐怖不安的情緒 。
宇宙空間站是一個空間狹窄、約有數十人的微型社會,因此地面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問題在這里同樣存在,並且關系更加直接和密切,而且這里也沒有什麼消遣解悶的娛樂場所,因此,人的情緒與在地面有所不同。再一個問題就是應付自動化裝置的能力,在宇宙空間站可能到處是自動裝置,而人類還不具備與這些自動儀器直接進行「對話」的能力,而當能夠圓滿地適應宇宙空間各種自動儀器以及無重力的狹窄空間的人也可能已經不是一般意義下的空間人 了。因此,科學家們推測:佔領空間的第一代人在那兒所生育的第二代、第三代,具有與地球上孩子不同的生理特點。首先,直立行走的功能可能會退化,由於形體變了,估計意識也會隨之有較大的變化,這樣就有可能出現新的人種。
阿波羅9號的宇航員R·斯韋卡特曾說過:「環境的多樣性對保持物種健全的生命力是必需的 ,尤其是惡劣和不穩定的環境。而地球上的人類環境是穩定劃一的,那麼處在這種環境下的物種就會退化,甚至總有一天會因某種原因而絕種。」美國陸續出現熱氣流致死人命的事實 ,就是因為人靠自身能力調節體溫的能力下降了。
因此有人預言,人類定居空間這個惡劣的環境後,將有可能以一種新種的形式頑強地發展下去。
自古以來,人們一直幻想著在太空中建造瓊樓玉閣,幻想著在地球外的仙境中生活和居住。在古書中也常有嫦娥奔月等神話傳說。

那麼在地球上生活的人類到底能否在太空中生活?這個問題從載人航天任務一提出,就成為航天科學家們所追求的最終的目標。眾所周知,人類在太空中處於失重狀態,這種狀態是人們在地球上無法體驗到的。它對人體的體位感覺和運動都有很大影響。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由於受地心引力作用可以分得清上下、左右、前後。可是到了太空中這種概念就不存在了。人在空中不會掉下來,要行動就是漂浮狀態。太空中無重力,也無上下之分,航天員在艙內不知道自己是站著還是躺著,他們常常忘記了自己手腳所在的位置,盡管心裡明白,但他們還是覺得手腳不知去向,他們也時常產生跌入無底深淵的感覺。

因此,要想在太空中生活,最關鍵的是要解決人類適應失重環境。在載人飛行前,科學家們推測重力消失後,人的心血管、骨骼、肌肉、消化、內分泌、神經等系統都會發生嚴重的障礙,影響到航天員的健康。為保險起見,人類在載人飛行前就進行了一系列的生物失重飛行實驗。前蘇聯和美國曾將小狗、猴子、大白鼠、黑猩猩送入太空,發現失重並非像一些人預料得那樣可怕,失重似乎不會對生物造成太大的損傷。於是在1961年4月12日將前蘇聯航天員加加林送上天,開辟了載人航天的飛行史。

但要想讓人適應失重的環境需要有段時間適應。科學家們通過對每次飛行的研究,將人進入太空生理系統的變化分為三個適應階段:初期反應期、適應形成期、適應鞏固期。通過三個階段的適應後,人們還必須要進行一定的措施如體育鍛煉來增強人體肌能,提高生理系統的適應性。

在太空中,除失重外,還有其它因素如輻射、大氣壓力變化、多種有害氣體也對人體有影響。此外,人類要想在太空中生活還要面臨成家立業、生兒育女等許多問題,以及心理健康的問題。從前幾次人類在太空的飛行中就產生了思鄉病、恐懼症、人際關系緊張等心理變化,如果長期在太空,人的心理障礙會更加明顯。因此人類最終能否實現在太空中生活這一願望,還有待於科學家今後飛行的研究結果。

⑧ 宇航員在太空怎樣生活

天宮一號在太空中孤獨地等待新「主人」的到來,但它卻早早地為「主人」們准備好了一切家當,航天員太空訓練的器材、各類服裝鞋襪、睡袋、診療箱以及大量航天醫學實驗設備等都已布置妥當,而內部環境也舒適得很。據了解,由於艙內非常嘈雜,除了航天員說話的聲音外,還有機器設備的響聲,這些因素都直接影響航天員的睡眠。為了給航天員營造健康、舒適的睡眠環境,天宮一號設了兩個專用睡眠區,裡面有獨立的照明系統,航天員可自主調節光線。採用冷光源的白光燈由一組燈束組成,發出的光均勻不刺眼。睡眠區內除了長方形睡袋外,在艙壁上還貼有一個非常居家的掛帶,可供航天員存放細軟小物品。睡眠區正中間的黑色可折疊小桌板用來擺放書籍和電腦。此外,這個類似於火車卧鋪的休息區可拉上厚實的軍綠色鏈子,以隔絕大部分噪音。
不過,航天員用餐地點並不是在天宮一號里,而是在神舟九號的軌道艙內。「就像屋子大了,有兩居室了,一定要都利用上。」神舟九號在天上停留的時間比我國之前的航天載人時間都長,所以航天食品也會更加豐富。在神舟七號時,航天員已經可以吃到醋、辣椒之類的調味品了,食品都是體積小、能量高,並保證在發射振動下也不會碎。據了解,在神舟九號「廚房」里可儲藏至少80餘種食品,航天員每天能吃到不同種類的飯菜。
神舟九號航天員也更有口福了。神舟九號此次帶上了食品加熱器,被隱藏於艙體,航天員在吃飯時就能感覺到加熱器的「溫暖」了。
多彩生活
天宮里上網看大片
此次航天員的太空停留時間比以往都要長,在天宮一號要生活約10天,原來在神舟飛船里最多是生活5天。此次加上在飛船里的3天時間,航天員一共要在太空呆上13天。天宮一號的生命保障系統和環境控制系統能提供60天的生活工作環境,也就是說,一個人可以生活60天,三個人可以生活20天。
航天員在天宮一號要做些什麼?各種實驗當然是主要工作。據龐之浩介紹,由於天宮一號和飛船里都有實驗項目,所以航天員的工作量比在飛船上大大增加,天宮一號里的科學實驗主要包括對地觀測、材料研究、空間探測三項。
漫漫寂寞太空,該如何打發業余時間?在天宮一號里,航天員可以在筆記本電腦上看大片,還可以上網發郵件,並且能發8兆的附件,這主要依靠於太空中的中繼衛星來完成。另外,神舟七號之前的航天員與地面視頻連線都是單向的,也就是說航天員看不見地面情況。而此次是雙向視頻,在太空中可以看到自己的家人,相信航天員將更加安心。
另外,包括天宮一號在內的所有載人航天器都沒有洗衣機,衣服只穿一次。日本已研製出採用納米技術的內衣,穿一個月都沒味。天宮一號為航天員准備了保暖內衣、保暖褲、運動襪、運動服和短褲等,這些衣服的設計比較特別,主要考慮太空工作的特殊需求,比如有的衣服裝有電纜口,有的口袋用於放置輻射測量儀等。由於天宮一號要經歷長期無人低壓運行,這樣會造成衣服材料加速老化,所以研究人員在地面做了大量低壓存儲試驗,用專業設備拉扯衣物,以確保拉伸強度和撕裂強度。

⑨ 國際空間站4名宇航員返回地球,他們在太空生活了多久

國際空間站4名宇航員返回地球,他們在太空生活了5個多月。

美國東部時間4月23日早間,搭載另4名宇航員的另一艘「龍」飛船從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開啟為期6個月的國際空間站之旅,並在經過近一天飛行後,於24日飛抵國際空間站並與之順利對接。

在「堅韌」號返回地球之前,兩次任務的機組成員在空間站共度約一周時間。 「龍」飛船是美國首個由私營企業建造並運送宇航員往返空間站的載人飛船,也是自美國太空梭之後首個獲美航天局認證的常規運送宇航員往返空間站的新型載人飛船。

「龍飛船」安全抵達美國:

據美國中文網報道,5月1日,在國際空間站駐留的4名宇航員乘坐SpaceX公司的 「龍飛船」返回地球,計劃於美國東部時間5月2日抵達。

據報道,這四名宇航員分別是來自美國的邁克爾·霍普金斯、維克托·格洛韋爾和香農·沃克,以及日本宇航員野口聰一。他們於2020年11月15日,在美國肯尼迪航天中心乘坐「龍飛船」前往國際空間站。

報道稱,自2020年11月抵達國際空間站以來,「龍飛船」一直固定在空間站的對接埠上。飛船在美國東部時間5月1日晚8時30分左右從國際空間站解鎖後,將跟隨軌道運行數小時。

在到達預定位置後,飛船將啟動其機載引擎,穿透地球的厚重大氣層,最後使用一系列降落傘來減緩其下降速度,然後在美國東部時間5月2日凌晨2點57分左右,在佛羅里達州附近海岸降落。

以上內容參考 中新網-國際空間站4名宇航員返回地球 結束5個多月太空生活

⑩ 宇航員最多可以在太空待多久,誰呆的最久

人類史上在太空呆的最久的宇航員,也是“蘇聯最後一人”克里卡列夫。克里卡列夫出生於1958年,在前蘇聯列寧格勒出生,他自小就對航空有著濃厚的興趣,長大後他順利考上了列寧格勒機械學院,然後進入了航天集團工作。在1985年的時候,他被前蘇聯航空部門選中,成功的成為了一名宇航員,經過幾年的訓練之後,在1988年他做著聯盟TM-7宇宙飛船第1次進入了和平號空間站。

閱讀全文

與一個人在飛船上生活能堅持多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8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91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