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活日常 > 副櫛龍是生活在哪個時期的

副櫛龍是生活在哪個時期的

發布時間:2023-03-15 16:06:17

⑴ 鴨嘴龍和副櫛龍有什麼區別

一、分布區域不同

1、鴨嘴龍:分布於北美、北極、中國。

2、副櫛龍:分布於副櫛龍的化石發現於亞伯達省、新墨西哥州、猶他州。

二、形態特徵不同

1、鴨嘴龍:它們的腿部有三根趾頭,後腿長而有力,前腿則較小且無力。鴨嘴龍許多種類的最大特徵就是頭上密布的冠飾。鴨嘴龍的吻部由於前上頜骨和前齒骨的延伸和橫向擴展,構成了寬闊的鴨狀吻端,故名。

2、副櫛龍:它們的前肢比其它鴨嘴龍科恐龍的前肢短,並擁有短而寬的肩胛骨。而股骨結實,沃克氏副櫛龍模式標本的股骨長達103公分。副爛仿櫛龍上臂與骨盆都很粗壯。

三、生活習性不同

1、鴨嘴龍:雖然它可能四足而行,大部份古生物學家相信所有的鴨嘴龍是以二足行走,使身體保持平行姿態,而尾部向後保持平衡。沒有人再相信鴨嘴龍在水中生存,雖然有可能躲避霸王龍的攻擊,但它偶爾快速的遊行逃脫。鴨嘴龍體岩耐型較愛德蒙脫龍稍小。鴨嘴龍主要以柔軟植物、藻類或軟體動物為食。

2、副櫛龍:副櫛龍的前肢十分健壯,既可以在行走的時候用來支撐身體,又可以用來游泳和涉水。它們以植物為食,在進食的過程中,副櫛龍會利用非常敏銳的感覺保持的警惕性,一旦發現敵害靠近,它們就會迅速地逃離。

副櫛龍灰暗的皮膚也是躲避肉飢棗纖食性恐龍襲擊的有效工具。當它們置身於暗夜或叢林中,就像變色龍一樣,身體顏色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很難被掠食者發現。

⑵ 副櫛龍體福有幾個孫子重孫長有幾噸

副櫛龍又名副龍櫛龍,體長10米左右,體重約2.5噸,相當於8隻老虎的重穗銀舉量,發現地點在美國,加拿大,生活時期在白堊紀晚期。
副櫛龍是恐龍里最特殊的一隻恐龍,他頭上長有鞋靶子一樣的頭冠,猜碧屬於鴨嘴龍科,能奏出世界最洪亮的聲音,副櫛龍是體型巨大的食草性恐龍,他搏卜最奇怪的頭冠就有1米長,但是他的頭冠裡面是空心的,不能用於戰斗,那這東西到底有什麼用呢?首先副櫛龍的頭冠里有很多的管道,而且與鼻腔相連,就像是一個巨大的共鳴腔,當有氣流通過時,可以發出類似長笛的聲音。

⑶ 恐龍生活在什麼時代恐龍分為幾大類分別是那幾大類

恐龍與龍不同,參見龍 (消歧義)
恐龍,是對一些史前爬行動物的統稱。最早出現於大約2億1千萬年以前,生活於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存在了1億5千萬年。在大約六千5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幾乎所有種類的恐龍都滅絕了,但是有一種觀點認為,現代鳥類與某種恐龍有血緣關系。

恐龍(Dinosauria)這名字最早為英國科學家緩臘理查德·歐文(Richard Owen)在1842年提出。它由希臘詞彙deinos(意為「恐怖的」或「極其巨大的」)和sauros(意為「蜥蜴」)組成。恐龍一詞為日本翻譯,後為中國引用。

恐龍的體型差異很大。已知最小的恐龍只有雞那麼大(鼠龍(Mussaurus),其幼體僅有20公分),但大多數都體型巨大。最大的是蜥腳類恐龍(戈弊模壁卡拉麥里龍(Klamelisaurus gobiensis),體長超過30公尺,高10公尺),為曾經存在過的最大的陸生生物,在所有生物中,僅次於鯨。

許多其他種類的爬行生物與恐龍生活在同一時代。某些種類同樣體型巨大,外形奇異,但它們不是恐龍。見蛇頸龍。

恐龍消失於六千5百萬年前的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Cretaceous-Tertiary extinction event)。通常的解釋是一顆巨大的隕石撞擊地球造成了滅絕(最早為Walter Alvarez提出)。但這一理論尚有爭議。

[編輯]
恐龍分類
恐龍分為兩大類:蜥臀目和鳥臀目,以骨盆結構區分。

蜥臀目
獸腳亞目
角鼻龍科(腔骨龍、原美頜龍、雙脊龍、阿貝力龍)
棘龍科(棘龍)
異特龍科(異特龍)
虛骨龍類
暴龍科(霸王龍、阿爾伯脫龍)
似鳥龍科(似鳥龍、似鴕龍)
偷蛋龍科(偷蛋龍)
鐮刀龍科(鐮刀龍、慢龍)
傷齒龍科(傷齒龍)
馳龍科(恐爪龍、迅猛龍)
蜥腳形亞目
板龍科(板龍)
蜥腳類
梁龍科(迷惑龍、梁龍、馬門溪龍)
腕龍科(腕龍)
巨龍科(巨龍、薩爾塔龍)
鳥臀目
覆盾甲龍類
劍龍亞目(劍龍)
甲龍亞目(甲龍、頭骨龍、結節龍)
角足龍類
鳥腳亞目(鴨嘴龍、副櫛龍、擾卜滑棱齒龍、禽龍)
腫頭龍亞目(腫頭龍)
角龍亞目(鸚鵡嘴龍、原角龍、三角龍)

⑷ 恐龍生活在什麼時代

恐龍屬於爬皮銷行類動物! 早燃棗游期爬行動物出現在石炭紀,岩肆發展到二疊紀,三疊紀,最為昌盛的時期(出現恐龍)是侏羅紀, 後來到白堊紀劇烈減少!!!所以恐是侏羅紀是特徵之一!!!
採納哦

⑸ 恐龍時代有什麼恐龍

分類其在在生物學上被列為一個總目。 恐龍與其它爬行動物的最大區別在於它們的站立姿態和行進方式,恐龍具有全然直立的姿態,其四肢構建在其軀體的正下方位置。這樣的架構要比其他各類的爬行動物(如鱷類,其四肢向外伸展)在走路和奔跑上更為有利。根據恐龍腰帶的構造特徵不同,可以劃分為兩大類: 蜥臀目(Saurischia)、 鳥臀目(Ornithischia)。 二者間的區別主要在於其腰帶結構: 蜥臀目的腰帶從側面看是三射型,恥骨在腸骨下方向前延伸,坐骨則向後延伸,這樣的結構與蜥蜴相似;十分難看。 鳥臀目的腰帶,腸骨前後都大大擴張,恥骨前側有一個大的前恥骨突,伸在腸骨的下方,後側更是大大延伸與坐骨平行伸向腸骨前下方。因此,骨盆從側面看是四射型。(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區別。) 蜥臀目分為蜥腳類(Sauropoda)和獸腳類(Theropoda)。 蜥腳類又分為原蜥腳類和蜥腳形類。 原蜥腳類主要生活在晚三疊紀到早侏羅紀,是一類雜食--素食性的中等體型的恐龍,例如生活在地球上的第一種巨型恐龍--------板龍,生活在侏羅紀早期的安琪龍。 蜥腳形類主要生活在侏羅紀和白堊紀。它們絕大多數都是巨型的素食恐龍。頭小,脖子長,尾巴長,牙齒成小匙狀。蜥腳亞目的著名代表有產於我國四川、甘肅晚侏羅紀由19節頸椎組成的脖子長度約等於體長的一半的馬門溪龍,世界上已知體形最大的動物-----地震龍或易碎雙腔龍等。 獸腳類生活在晚三疊紀至白堊紀。它們都是肉食龍,兩足行走,趾端長有銳利的爪子,頭部很發達,嘴裡長著匕首或小刀一樣的利齒。霸王龍是著名代表,其餘如異特龍,南方巨獸龍等也頗具名氣。 鳥臀目分為5大類:鳥腳類(Ornthopoda)、劍龍類(Stegosauria)、甲龍類(Ankylosauria),角龍類(Ceratopsia)和腫頭龍類(Pachycephalosauria)。 鳥腳類是鳥臀類中乃至整個恐龍大類中化石最多的一個類群。它們兩足或四足行走,下頜骨有單獨的前齒骨,牙齒僅生長在頰部,上頜牙齒齒冠向內彎曲,下頜牙齒齒冠向外彎曲。它們生活在晚三疊紀至白堊紀,全都是素食恐龍。如:鴨嘴龍、禽龍等。 劍龍類,四足行走背部具有直立的骨板,尾部有骨質刺棒兩對或多對,劍龍類主要生活在侏羅紀到早白堊紀,是恐龍類最先滅亡的一個大類。其代表有被認為居住在平原上的劍龍,被發現於坦尚尼亞的肯龍。 甲龍類的恐龍體形低矮粗壯,全身披有骨質甲板,以植物為食,主要出現於白堊紀早期。例如生活在歐洲大陸的海拉爾龍,生活在英國的多刺甲龍。 角龍類,是四足行走的素食恐龍。頭骨後部擴大成頸盾,多數生活在白堊紀晚期,我國北方發現的鸚鵡嘴龍即屬角龍類的祖先類型。其中有與霸王龍齊名的三角龍,溫順的食草動物原角龍等等。 腫頭龍類主要特點是頭骨腫厚,顬孔封閉,骨盤中恥骨被坐骨排擠,不參與組成腰帶,主要生活在白堊紀。 不論是蜥臀目還是鳥臀目,它們的腰帶在腸骨、坐骨、恥骨之間留下了一個小孔,這個孔在其它各目的爬行動物中是沒有的。正是這個孔表明,與所有其它各目的爬行動物相比,被稱為恐龍的這兩個目的動物之間有著最近的親緣關系。

⑹ 我要各種恐龍的名字

1,腕龍

腕龍是蜥腳下目的一屬恐龍,生活於晚侏羅紀,它的名字是由古希臘漏告答文的「βραχιων」(前臂)及「σαυρος」(蜥蜴)結合而來友昌,因它的前肢比起後肢大很多。腕龍是曾經生活在陸地上的最大的動物之一,亦是所有最有名的恐龍之一。

2,異特龍

異特龍,又名躍龍或異龍,是蜥臀目獸腳亞目肉食龍下目恐龍的一屬。異特龍是種中型的二足、肉食性恐龍,身長8.5米,最大9.7米,體重1.5~3噸最重3.6噸。它們生存於晚侏羅紀,約1億5500萬年前到1億3500萬年前。

3,鯊齒龍

鯊齒龍又名望齒龍,名字含義是「像噬人鯊的蜥蜴,屬於獸腳亞目鯊齒龍科,生活於10000萬到9300萬年前的白堊紀中期到白堊紀晚期。

4,巨齒龍

巨齒龍是最早被命名的恐龍,但生活的時期卻是在侏羅紀。早在1677年,就有一位英國牧師對它的零星骨骼進行了描述,可惜那位牧師並不知道何返慧種動物會有如此之大的骨骼,便把它說成是「巨人」的遺骨。

直到1823年又發現了同一動物的頜骨及牙齒,才由英國地質古生物學家威廉姆·巴克蘭對它作了科學的記述,命名為「巨齒龍」。

5,霸王龍

霸王龍即雷克斯龍(Tyrannosaurus Rex),生存於白堊紀末期的馬斯特里赫特階(MAA)距今約6850萬年到6500萬年的白堊紀最末期,是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前最後的非鳥類的恐龍種類之一。化石分布於北美洲的美國與加拿大,是最晚滅絕的恐龍之一。

⑺ 白堊紀早期,哪些恐龍生活在美國猶他州

圓頂龍,雷龍,角鼻龍,腕龍,劍龍,異特龍,以上肯定是生活在侏羅紀晚期到白堊紀早期美國猶他州的恐龍;
第一次回答問題的時候我只是列舉一些除三疊紀以外生活在美國的恐龍;
更正幾點:1.超級龍又名超龍,學名Supersaurus,生活在侏羅紀晚期美國科羅拉多州;
2.小鳥龍,學名Orhitholestes,生活在侏羅紀晚期美國懷俄明州;
3.似棘龍又名副櫛龍又名副龍櫛龍,學名Parasaurolophus,生活在白堊紀晚期新墨西哥州、猶他州;
4.阿普吐龍的確又叫雷龍,是我筆誤,我想說的是阿拉莫龍;
5.迅猛龍又名伶盜龍,生活在蒙古and北美洲(不只是在亞洲);
6.霸王龍狹義上是指霸王龍Rex,但是廣義指的是霸王龍科,這一科恐龍活躍於白堊紀中晚期的北美大陸;
7.重爪龍的化石發現於英國,不是北美;
8.恐爪龍的化石發現於美國蒙大拿州,懷俄明州和俄克拉荷馬州,猶他州暫未發現。
我也是個恐龍迷,希望回答對你有幫助,有機會一起探討探討恐龍的話題,書,電影或者相關網站,互相分享一下,回答不為得分,只是想交些志趣相同的朋友。

⑻ 世界上有幾種恐龍

至2003年)

早白堊世---Early Cretaceous-

始盜龍(Eoraptor)

美麗龍(Klamelisaurus)

異特龍(Allosaurus)

西風龍(Zephyrosaurus)

棱齒龍(Hypsilophodon)

禽龍(Iguanodon)

穆塔布拉龍(Muttaburrasaurus)

無畏龍(Ouranosaurus)

馬鬃龍(Equijubus)

高吻龍(Altirhinus)

南陽龍(Nanyangosaurus)

沉龍(Lursaurus)

康納龍(Kangnasaurus)

荒漠龍(Valdosaurus)

福井龍(Fukuisaurus)

錦州龍(Jinzhousaurus)

腱龍(Tenontosaurus)

原巴克龍(Probactrosaurus)

雷利諾龍(Leaellynasaura)

阿特拉斯科普柯龍(Atlascopcosaurus)

絲路龍(Siluosaurus)

快達龍(Qantassaurus)

閃電獸龍(Fulgurotherium)

熱河龍(Jeholosaurus)

孔椎龍(Thecospondylus)

宣化龍(Xuanhuasaurus)

狹盤龍(Stenopelix)

祖尼角龍(Zuniceratops)

古角龍(Archaeoceratops)

朝陽龍(Chaoyangsaurus)

遼寧角龍(Liaoceratops)

紅山龍(Hongshanosaurus)

烏爾禾龍(Wuerhosaurus)

勝山龍(Katsuyamakensaurus)

查干諾爾龍(Nurosaurus)

約巴龍(Jobaria)

極龍(Ultrasaurus)

亞洲龍(Asiatosaurus)

奧古斯丁龍(Agustinia)

蒙古龍(Mongolosaurus)

尼日龍(Nigersaurus)

伊斯的利亞龍(Histriasaurus)

雷尤守龍(Rayososaurus)

雷巴齊斯龍(Rebbachisaurus)

利邁河龍(Limaysaurus)

阿馬加龍(Amargasaurus)

亞馬遜龍(Amazonsaurus)

釜慶龍(Pukyongosaurus)

江山龍(Jiangshanosaurus)

軟骨龍(Chondrosteosaurus)

阿拉果龍(Aragosaurus)

畸形龍(Pelorosaurus)

澳洲南方龍(Austrosaurus)

鳥面龍(Ornithopsis)

毒癮龍(Venenosaurus)

星牙龍(Astrodon)

優腔龍(Eucamerotus)

側空龍(Pleurocoelus)

索諾拉龍(Sonorasaurus)

波塞東龍(Sauroposeidon)

雪松龍(Cedarosaurus)

高龍(Aepisaurus)

阿爾哥龍(Algoasaurus)

齊碎龍(Clasmodosaurus)

朱特龍(Iuticosaurus)

丘布特龍(Chubutisaurus)

大尾龍(Macrurosaurus)劍龍

華陽龍(Huayangsaurs)

沱江龍(Tuojiangosaurus)

甲龍類恐龍(The Ankylosaurus class dinosaur)

棱背龍(Scelidosaurus)

林龍(Hylaeosaurus)

棘甲龍(Acanthopholis)

加斯頓龍(Gastonia)

頂盾龍(Stegopelta)

輪狀龍(Tyreophorus)

雕齒甲龍(Glyptodontopelta)

裝甲龍(Hoplitosaurus)

多刺甲龍(Polacanthus)

重裝甲龍(Sauroplites)

戈壁龍(Gobisaurus)

沙漠龍(Shamosaurus)

敏迷龍(Minmi)

天池龍(Tianchisaurus)

雪松甲龍(Cedarpelta)

甲龍(Ankylosaurus)

黑山龍(Heishansaurus)

北山龍(Peishansaurus)

孔牙龍(Priconodon)

纖龍(Rhadinosaurus)

劍節龍(Stegosaurides)

古伊犁龍(Palaeoscincus)

爪爪龍(Pawpawsaurus)

竊肉龍(Sarcolestes)

棄械龍(Anoplosaurus)

結節龍類群(Odosaurids)

結節龍(Nodosaurus)

海拉爾龍( Hylaeosaurus)

厚甲龍(Struthiosaurus)

尼奧布拉拉龍(Niobrarasaurus)

德克薩斯龍(Texasetes)

活堡龍(Animantarx)

埃德蒙頓甲龍(Edmontonia)

林木龍(Silvisaurus)

胄甲龍(Panoplosaurus)

楯甲龍(Sauropelta)

白山龍(Tsagantegia)

馬里龍(Maleevus)

山西龍(Shanxia)

藍尾龍(Talarurus)

徐龍(Syrmosaurus)

安吐龍(Amtosaurus)

結節頭龍(Nodocephalosaurus)

釘背龍(Polacanthus)

多智龍(Tarchia)

美甲龍(Saichania)

包頭龍(Euoplocephalus)

繪龍(Pinacosaurus)

克氏龍(Crichtonsaurus)

角龍類恐龍(Ceratopsian Dinosaurs)

糙牙龍(Trachodon)

圖蘭角龍(Turanoceratops)

纖角龍(Leptoceratops)

傾角龍(Prenoceratops)

小角龍(Microceratops)

雅角龍(Graciliceratops)

安德薩角龍(Udanoceratops)

貝恩角龍(Bainoceratops)

湖角龍(Kulceratops)

角龍(Ceratops)

開角龍(Chasmosaurus)

大師龍(Polyonax)

陋龍(Ugrosaurus)

五角龍(Pentaceratops)

准角龍(Anchiceratops)

無鼻角龍(Arrhinoceratops)

暴龍(Rex)

牛角龍(Torosaurus)

雙角龍(Diceratops)

三角龍(Triceratops)

厚鼻龍(Pachyrhinosaurus)

河神龍(Achelousaurus)

獨角龍(Monoclonius)

短角龍(Brachyceratops)

野牛龍(Einiosaurus)

戟龍(Styracosaurus)

愛氏角龍(Avaceratops)

奇跡龍(Agathaumas)

劣牙龍(Dysganus)

無鼻角龍(Arrhinoceratops)

弱角龍(Bagaceratops)

喇嘛角龍(Lamaceratops)

扁角龍(Platyceratops)

矮腳角龍(Breviceratops)

原角龍(Protoceratops)

巨嘴龍(Magnirostris)

越前龍(Echizensaurus)

蒙大拿角龍(Montanoceratops)

反正就是超多

望採納,謝謝!

⑼ 副櫛龍是什麼意思

副櫛龍讀音:fù zhì lóng。

副櫛龍(屬名:Parasaurolophus),又名副龍櫛龍、似櫛龍、擬櫛龍、似棘龍、擬棘龍,意為「幾乎有冠飾的蜥蜴」,是鴨嘴龍科的一屬,生存於晚白堊紀的北美洲,約7,600萬年到7,300萬年前。

已有三個被承認種:模式種沃克氏副櫛龍(P. walkeri)、P. tubicen、以及短冠飾的P. cyrtocristatus。副櫛龍的化石發現於亞伯達省、新墨西哥州、猶他州。副櫛龍是態激種草食性恐龍,可以二足或四足方式行走。

副櫛龍是一種鳥腳類恐龍。它們生活在白堊紀的晚期,是鴨嘴龍類恐龍的典型代表。副櫛龍最為顯著的特徵是其頭上延伸出來的頭冠,這個頭冠呈棒狀,比其他有頭冠的恐龍的要長。

對於副櫛龍頭冠的作用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認識,但是大多數人認為這個頭冠應該是它的發聲器,可以用來報警或求救。不過這個發聲器會因為年齡、性別的不同而不同。



副櫛龍的前肢十分健壯,既可以在行則喚走的時候用來支撐身體,又可以用來游泳和涉水。它們以植物為食,在進食的過程中,副櫛龍會利用非常敏銳的感覺保持的警惕性,一旦發現敵害孫閉凱靠近,它們就會迅速地逃離。副櫛龍灰暗的皮膚也是躲避肉食性恐龍襲擊的有效工具。

當它們置身於暗夜或叢林中,就像變色龍一樣,身體顏色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很難被掠食者發現。

⑽ 盔龍和副櫛龍那個歷害

盔龍更厲害慎困
盔龍(學名Corythosaurus),又名冠龍、雞冠龍、盔頭龍或盔首龍,意為「頭盔蜥蜴」,是鴨嘴龍科賴氏龍亞科下的一屬,生活於上白堊紀的北美洲,約7500萬年前。
在距今約7700萬年到757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在北美洲生活著一類大型恐龍——盔龍。盔龍長著像鴨子一樣的臉,在頭頂上有一個高高的盔狀突起,並因此得名。盔龍性情溫和,且沒棘剌、利爪等防禦裝備,這使它們只能靠敏銳發達的寬拿念視覺和聽覺器官去預防捕食者的襲擊。青年盔龍或雌性盔控的頭冠相較於威年雄性的頭冠小,因為只有威年雄性盔敏虧芯的頭冠才完全長成。

閱讀全文

與副櫛龍是生活在哪個時期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0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8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2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