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活日常 > 老太太生活難自理怎麼辦

老太太生活難自理怎麼辦

發布時間:2023-03-17 15:44:02

⑴ 六十多的老太太一無所知該如何生活下去

對於六十多的老太太來說,生活可能會面臨一些挑戰,但仍然有很多方法和資源可以幫助她過上幸福、健康和有意義的生活。以下是一些建議:

⑵ 輕度中風的60多歲的老太太,日常起居如何調理應該注意什麼

偏癱病人最好睡帶有護欄的病床,可以防止跌落,也有利於以後的康復鍛煉。可以在木板床上鋪厚軟的褥子,有條件的可以用氣墊床。大小便失禁時可以在被單下墊一塊橡膠墊,被單上墊一張紙尿布,以便及時更換,保持乾燥。 偏癱病人穿的衣服應肥大柔軟,穿脫方便,最好是用拉鏈或尼龍搭扣的,以便於更換。更換衣服時,健側上肢先換,一側脫下後馬上穿上替換的衣服,以免著涼;更換患側時,要保護好肩關節,防止脫臼;氣溫低時要提高室溫,蓋輕而保暖的被子,不要放置熱水袋,以免病人因感覺障礙而燙傷;夏季氣溫高時,上身不穿睡衣更方便,蓋上厚的毛巾被即可,但要注意肩部著涼。 癱瘓護理 防尿路感染 正確處理好排尿障礙,因尿瀦留放尿管引流的,適當採用夜間持續、白天間斷放尿法,有利於膀胱功能恢復。保持尿管通暢,定期換管,沖洗膀胱,及時清理尿道外口分泌物。對尿失禁者,男性用陰莖套接集尿袋;女性用保護性尿墊、尿布。鼓勵多喝水,起沖刷作用。多吃水果,增加水分又補充維生素C、鉀等。酸化尿液,預防膀胱結石形成。抬高床頭,利於排尿,減少尿逆流感染。 防褥瘡 癱瘓病人8至9小時不翻身時,受壓皮膚、皮下組織、肌肉缺血壞死,形成潰瘍,醫學上稱這種壓力性壞死病變為褥瘡。多發生在體表骨突出及承重部位,如骶尾部、肩岬部、足跟等;癒合時間長;伴局部感染為其特點。 定時協助翻身、變化體位是預防褥瘡的有效措施。白天2-3小時,夜間4-5小時翻一次身,左、右側翻交替進行,側身不能少於半小時。翻身後立即按揉受壓突出部位、或熱敷或理療,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承重部位加厚棉墊或汽墊,起緩沖保護作用。定時協助運動或按摩患肢,防足跟褥瘡及恢復患肢功能都有好處。 防便秘 癱瘓病人便秘事小非小,不僅增加排便困難和痛苦,還給護理帶來麻煩。 根據個人生活習慣,合理調配膳食,食品多樣化桐坦廳,多吃含纖維素多的蔬局隱菜、水果。晨醒刷牙後喝300毫升涼白開水或溫蜂蜜水,有潤腸、促蠕動之功效。另外加強腹壁肌、提肛肌功能鍛煉,在床頭另端,牢系結實的布帶或皮帶,雙手用力緊握布帶,藉助外力拉起上身,爾後放下,連續運動,量力而行。堅持下去,有利排便、防褥瘡、增加肺活量,一舉多得。 怎樣幫助偏癱病人樹立自信? 神志清醒、思維無障礙的偏癱病人,常因活動能力的喪失或減退而悲觀失望、喪失信心、情緒低落、憂心忡忡。這種消極心理不利於病人的治療、睡眠和食慾。要幫助病人擺脫悲觀情緒,醫務人員、病人親屬、社會服務機構都要做大量的工作。 (1)積極治療原發病,盡早進行康復醫療。要將康復醫療貫徹於疾病治療的全過程,努力減輕殘疾的程度,避免並發症。大量資料證明適時採用運動療法、作業療法、心理指導等,對於改善肢體功能、提高生活能力、糾正消極心理等具有明顯作用。 (2)進行周密的生活護理,創造溫暖的感情氛圍。在眾多人關心的環境中,患者容易擺脫孤獨和寂寞,得到精神的安危和生活的幫助,彌補因殘疾帶來的不便,建立生活的自信。特別是中風進展階段的患者,往往灰心喪氣,此時更需要較多的生活幫助。未婚的偏癱病人,面對婚姻和就來信空,不可避免地產生沮喪和自暴自棄的情緒,為此需要醫護人員的同情和周密的照顧,需要親屬不厭其煩的安慰。只有這樣,才能使其既正視現實,又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 (3)隨著病情的穩定或情緒的好轉,要逐漸使病人理智地對待殘疾,鼓勵其實現自我,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早期投入康復醫療訓練,克服廢用性肌萎縮及關節攣縮和僵硬,最大限度地減低殘疾的程度。組織文娛活動,提高生活樂趣,使癱瘓病人在一起相互啟發,增加參與集體活動和回歸社會的意識,消除自卑心理。 對於褥瘡,預防最為重要,應做到以下幾點: (1)定時為病人翻身、按摩,至少2小時1次。 (2)在褥瘡的好發部位加用軟墊、氣圈、海綿墊等。 (3)保持皮膚的清潔乾燥。有大小便失禁和嘔吐物時,及時擦洗干凈。不可讓病人直接睡在橡膠墊上。 (4)保持床鋪清潔乾燥,被褥濕了要隨時更換。對於大小便失禁的病人,不可貪圖方便將便盆一直放在病人身下。有感覺障礙的病人盡量不要使用熱水袋,防止燙傷。 (5)飲食中加強營養,保證蛋白質的供應,增加病人皮膚的抵抗力。 (6)對於已發生的褥瘡,要保持創面乾燥,塗用消炎生肌的葯膏,並採用物理療法等。 總之,做好褥瘡的預防工作,就是要做到勤翻身,翻身時注意檢查皮膚、衣服、被單是否平整乾燥;受壓皮膚發紅時,要用手掌揉擦,促進皮膚的血液循環,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 (1)重視病前調護,預防或減緩痴呆的發生。 老年痴呆是緩慢發生的疾病,多數病人說不出明顯的發病日期,而且目前尚無特效葯物治療。因此應積極防治導致痴呆的各種危險因素,如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情緒抑鬱、環境污染等。老人在離退休後,應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廣交朋友,培養興趣,從事力所能及的腦力和體力活動,與子女生活在一起,不脫離家庭,不脫離社會。 (2)幫助料理病人的日常生活。 痴呆老人在衛生、飲食、大小便、起居等日常生活方面自理能力差,需要家屬督促或協助。安排病人合理而有規律的生活,要求他們按時起床和就寢,進餐,使之生活接近正常規律,保證足夠的休息和睡眠時間。 維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可減少感染的機會。個人衛生包括皮膚、頭發、指甲、口腔等的衛生,要求早晚刷牙、洗臉,勤剪指甲,定期洗頭、洗澡,勤換內衣、被褥。給予衛生指導,採取措施制止不衛生行為,如隨地大小便、撿地上東西吃等。根據天氣變化及時添減衣被,居室常開窗換氣,被褥常曬太陽。長期卧床者要定期翻身、拍背,預防褥瘡等護理。對病情較重的病人,要協助料理生活,照顧營養飲食、衣著冷暖和個人衛生。 白天盡量進行一些有益於身心健康活動,如養花、養魚、畫畫、散步、太極拳、編織等,另外,也可讀報、聽廣播、選擇性看一些文娛性電視(忌看恐怖、驚險及傷感的節目),使病人充分感受生活的樂趣,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 病人往往有睡眠障礙,要為病人創造入睡條件,周圍環境要安靜,入睡前用溫水洗腳,不要進行刺激性談話或觀看刺激性電視等。不要給老人飲酒、吸煙、喝濃茶、咖啡,以免影響睡眠質量。對嚴重失眠者可給予葯物輔助入睡,夜間不要病人單獨居住,以免發生意外。 (3)加強病人的功能訓練。培養和訓練痴呆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 必須強調,幫助病人料理個人生活,並不是什麼都去幫病人做,也不是看著病人自己去做就不管了,其含義是進行督促、檢查和指導,其目的是為了保障病人生活上的需求,訓練生活自理能力,延緩智能衰退。人的大腦、軀體、四肢的功能都是用則進、不用則退。對輕度痴呆的老人,要督促患者自己料理生活,如買菜做飯、收拾房間、清理個人衛生,鼓勵患者參加社會活動,安排一定時間看報、看電視,使患者與周圍環境有一定接觸,以分散病態思維,培養對生活的興趣,活躍情緒,減緩精神衰退。對中、重度痴呆老人,家屬要花一定時間幫助和訓練患者的自理生活能力,如梳洗、進食、疊衣被、人廁,並要求其按時起床;家人或照顧者陪伴患者外出,認路、認家門;帶領患者幹些家務活,如擦桌子、掃地;晚飯後可讓患者看一會兒電視。堅持一段時間後,有些患者生活可以基本自理。注意,切不可圖省事,一切包辦,那樣反而會加速痴呆的發展。 家屬應多與病人交流,鼓勵病人廣交朋友和參加社會活動。加強思維、記憶、計算能力等訓練。有言語障礙者進行口語鍛練和訓練。通過交談,病人的言語、思維等能力得到訓練。癱瘓的病人要加強肢體功能康復訓練,防止關節攣縮、肌肉強直。 鼓勵活動,保障睡眠。可根據病人平時愛好,鼓勵其多活動,但活動量不宜過大,外出活動時要有人伴隨,以防撞車、撞人、跌倒或與人爭執。每天應保證有6至8小時的睡眠,夏天盡量午睡。 (4)飲食護理。 一日三餐應定量、定時,盡量保持病人平時的飲食習慣,老年痴呆患者多數因缺乏食慾而少食甚至拒食,直接影響營養的攝入,對這些病人,要選擇營養豐富、清淡宜口的食品,葷素搭配,食物溫度適中,無刺、無骨,易於消化。保證其吃飽吃好,對吞咽有困難者應給以緩慢進食,不可催促,以防噎食及嗆咳。對少數食慾亢進、暴飲暴食者,要適當限制食量,以防止其因消化吸收不良而出現嘔吐、腹瀉。 (5)注意安全護理。 對中、重度痴呆患者要處處事事留意其安全。不要讓患者單獨外出,以免迷路、走失,衣袋中最好放一張寫有病人姓名、地址、聯系電話的卡片或布條,如萬一走失,便於尋找。行走時應有人扶持或關照,以防跌倒摔傷、骨折,對居住在高層樓房的痴呆老人,更應防止其不慎墜樓。洗澡時注意不要燙傷。進食時必須有人照看,以免嗆入氣管而窒息死亡,吃魚注意被魚刺卡住。,病人所服葯品要代為妥善保管,送服到口,看服下肚。睡床低,必要時可加柵。不要讓患者單獨承擔家務,以免發生煤氣中毒、火災等意外。老人的日常生活用品,放在其看得見、找得到的地方。家裡的葯品、化學日用品、熱水瓶、電源、刀剪等危險品應放在安全、不容易碰撞的地方,防止病人自殺或者意外事故發生。最好時時處處不離人,隨時有人陪護。 (6)改善家庭環境。 家庭設施應便於病人生活、活動和富有生活情趣。家庭和睦溫暖,使病人體會到家人對他的關心和支持,鼓勵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避免一切不良刺激。 (7)注意預防和治療軀體疾病。 痴呆老人反應遲鈍,不知冷暖及危險,很容易發生軀體疾病,患病後又不能主訴身體不適。所以對老年痴呆患者要密切觀察,注意其飲食、起居、二便變化,如發現有異常,應及時送往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如未及時發現而致病情加重,患者可能因合並軀體疾病而死亡

⑶ 我家老太太,不能自理,戶口就他一個人,能申請低保嗎

如果老太太無兒老女,生活又不能自理,可以申請低保如有兒女就由兒女照顧,無須申請底保。

⑷ 衡陽88歲老太生活難自理,5個子女拒絕贍養,養兒真的能防老嗎

養兒不一定能夠防老,因為每個人養出來的孩子品性都不同,能否孝順父母也不好說。再加上現在生活壓力越來越大了,有些孩子連自己都過不好,哪裡還有心思顧及父母?所以大家不要再被養兒防廳者老這4個字蒙騙了。就像這名88歲老太太,養了5個子女,最後還不是無家可歸,扮友薯被逼到吃農葯自殺。

告碰

對於這件事我有何看法?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這5個子女並不是沒有錢,而是他們嫌棄老太太。可能害怕哪一天老人就死在自己家中,但老太太並不是別人,而是你的父母,別人恨不得親人不要離開自己。這幾個畜生看著母親在生死邊緣掙扎,竟然能做到如此冷眼旁觀,實在讓我大開眼界。所以每個人生孩子之前都不要過於沖動,希望這名老人在九泉之下沒有痛苦。

⑸ 90歲老太長期卧床不能自理,這種情況能活多久

看兒孫如何對待,不然就是照顧不周不用多久滾衫就死了,不然就是等到老指豎太太自然唯備大的老死。個人建議買個輪椅沒事推出來走走,對老太太身心都有好處。

⑹ 如何照顧好一個老太太

真的很難
我們結婚的時候婆婆已經六十齣頭了,孩子爸是家中最小的一個,上面有兩個哥一個姐,到今年婆婆已經八十了,因為去年從三輪車上摔下來,腰部受傷比較嚴重,後來貼一段膏葯,又動了手術,畢竟年紀大了,效果也不太好,現在走路是扶著拐杖能慢慢挪,只是小便控制不了,後來只能用成人尿片,在老家有公公伺候,因為公公是待不住的人,整天愛閑逛,做飯也不行,於是春節就把老太太接我們這來過,大概在這住了二十多天,讓我深刻體會了伺候老人的不容易,都說老來難,一點也不假! 
      其實我婆婆還好,她畢竟扶著拐能慢慢走,能自己吃飯,只是右胳膊受過傷抬不動,自己不會換尿片。我做的事情就是每天早起給她換尿片,洗一下假牙,做好飯端到她面前,天氣好的時候吃完飯扶著她出去轉轉,睡覺的時候幫她脫上衣等等,都是些瑣碎的小事情。等到果果快開學時侯把她送回去了,她也著急回家,說實話送走婆婆我真長出了一口氣,以前總覺得自己算是挺孝順的一人,伺候老人也會很有耐心,可是如果換作婆婆是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吃喝拉撒都要人照顧呢?我能照顧她多久?講真我也不知道,以前總聽說「床前百日無孝子」,就覺得怎麼會呢,人老了子女去照顧多正常啊!現在看來差豎虧真沒有這么簡單。      從照顧我婆婆來看有以下幾方面是大問題。
—、心裡疏導,照顧老人不光是照顧飲食起居,讓她們心情愉快個大難題,像我婆婆屬於心態不太好的類型,它會整天念叨「咋不死了啊,這樣活受罪,還連累孩子」!其實她只是特別需要人陪伴,有人陪她看電視,有人陪她說話聊天,家裡有好多人坐在一起說說笑笑時她心情也很好,可是這虛神種陪伴畢竟太少了,也不可能做到,不能都不上班天天在家陪著她啊!所以老年人能有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心態很重要,當然做子女能適當引導,多陪伴他們更好!     
二、要多運動,讓她做點力所能及又感興趣的事,我婆婆小時候念過書,所以我想著找點書讓她看看,給她找了本聖經,還有果果的課外書,她說字全忘了,不認識了。後來就讓她看戲曲頻道,她原來特別愛看戲,遇上偶爾有她喜歡能聽懂的還好,不喜歡聽的一會兒的就坐沙發上睡著了!家裡有個室內乒乓球玩具,想著讓她平時拍拍鍛下胳膊她也不愛玩,讓他沒事自己揉揉指頭,拍拍胳膊活動活動也不行,她纖磨特別不愛動,要麼一坐大半天看戲,要麼睡覺。所以一直也沒找到什麼事情是她喜歡又能鍛煉身體!   
所以伺候老人真的不容易,想讓他們身心都能得到很好的照顧更難!希望所有的老人都能被溫柔相待吧!

⑺ 八十多歲的老人不去子女家也不請保姆非要自己住,該怎麼辦呢

我在上海做保姆,遇到過一位90多歲的老人,子女都很有錢,也遇到過你這樣的情況。

不願意去子女家,也不願意請保姆,這證明她有自理能力。

那天我陪同她70多歲的女兒去看她,她正在自己洗衣服,自己做飯,我掀開鍋蓋看到了她的早餐,一個大的蒸鍋里有6個很精緻的盅,老人家很開心的向我炫耀:」我來拿,你看我吃的都是什麼,半截海參,兩顆紅棗,五顆銀杏仁兒,一個蒸蛋,一小碗兒雜糧粥」拿出來擺了滿搜尺鍵滿一小桌!旁邊還洗好了一個蘋果,兩個核桃仁兒和配的三兩粒堅果,老人在熟練的有順序的,一樣一樣的品嘗,很享受!

吃完老人家還拉著我的手,讓我去看她的書案,我看到上面一摞摞毛筆字,我暗自慚愧,老人家說我今天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幾點要鍛煉,幾點要寫字,幾點讀書,幾點午餐,幾點晚餐,這些她都不讓她的女兒插手。

老人家頭腦很清醒,我說:「你跟我們一起去你女兒家吧,這樣你就不用什麼都親手做了。」

老人家說:」啥是孝順?你覺得給我請一保姆,前後都跟著我,上個廁所也要跟著我,像看狗一樣,你們覺得那是對我好,我覺得那是受罪,沒有一點兒我自己的空間。」

「啥是幸福?雖然她們都很有錢,如果我真的是有病在身,再有錢也買不走身上的病痛,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樣我活著覺得自己還有一點價值,人活著就是活個精神頭!」

」去誰家不如自己家,這個家我住了幾十年了,閉著眼我都能摸著我的東西在哪裡放。去別人家都是一家人家了,凈給別人添亂,那我就更不舒心了。」

老人家如果有這樣的想法,真的慶幸她有一個好的身體。為什麼說一個老人能養活幾個子女,幾個子女養活不了一個老人。老人家有自己的獨立思維,如果她覺得她的這種生活方式是最能讓她幸福的,那就任由她去,做子女的每天給她通兩次電話,經常去看望看望她,也未嘗不可,老人家過得開心,過得自由,自己覺得還有價值,我覺得這樣才是有孝心!

我先把我們單位80歲以上老人的養老情況說一下:現在,80歲以上的老人 ,還真不少 ,光是我們這個院,就有四、五十個。主要有這樣一些養老狀態。1,是請保姆的。有一個徐師傅,85歲了。他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都在國外。他說:孩子們回來一趟不容易,會牽涉到許多問題,自己又不願意去國外生活,認為到國外習慣不同,語言不通,沒有熟悉的生活環境。就找了一個全職60多歲的女保姆,陪著溜彎、逛公園,買菜,做飯、洗衣服等家務事;晚上在一個屋睡,照顧徐師傅的起居,看病、吃葯,打掃衛生整理家務,等。也有一個楊師傅,兒子在外地工作,女兒在外企工作。都忙的不可開交,沒有精力照顧父親,也給老人請了全天候保姆,其工作狀態和前邊相似;還有一個馬老太太,89歲了,身體還健朗,六個子女,一個男孩,大的已經七十餘世巧歲,最小的女兒也五十多歲了。按說,子女全部退休了,既可以輪流看護母親,或者其中一個看護母親吧!但是,母親不願意跟子女在一起住,她給好友說:有的子女自己年齡也快七十了,身體不怎麼樣,根本不能照顧我,有的,丈夫腦梗,也需要照顧,有的婆婆家有病人,也抽不出身來,兒子的小孩在國外工作 ,結婚生子,需要照顧,兩人退休後,去國外看護孫女去了,一個女兒也看第三代了。只有一個有精力和時間,母親不願意跟她在一起。怕將來有些事,容易有麻煩。最終選擇了和保姆一塊生活。

2,和子女一起生活。這樣的也不少。有兩個是把自己的房子給了孫子結婚,自己和兒子、媳婦一塊生活,大體是,早飯後出來遛彎,然後和一些老頭,老太太一塊聊天,11點回家吃中午飯。飯後午休,下午出來轉轉,聊一會子天,五點回家,晚飯後看一會兒電視,8點左右睡覺。有幾家是房子欠缺,擠在一起住的。還有一些是為子女接送孩子上學的,這樣的也不少,比較多的是老太太,接送孩子上下學外 ,還買菜做飯,她們基本上身體挺好。

3,住養老院的。也不多。一個是兒女雙全,兒子從結婚就在岳父母家,現在岳父母年齡大了,身體不好了,只能看護岳父母。女兒家條件挺好,兩口子打拚自己的事業,太忙,去他們那裡住,也基本上是一個人在家。住自己的大房子,又感覺寂寞 。於是,選擇了去養老院困哪生活。一個是母親去世,父親痴呆,在家上班後又怕父親走失,將父親送到了養老院。

4,相對比較多的是居家養老。可以佔到一半多。其中,老頭有三分之一,老太太有三分之二。他們大多不出遠門,主要在大院里活動,聊天,走步。極少數還有愛好畫畫,寫字的。

各具情況,不同做法,沒有對錯!
我自己覺得:在子女家住,有諸多不便。一是兩代人生活習慣差距比較大。 老年人大多睡覺少,睡的早、起的早,而年輕人喜歡晚睡、晚起,懶床,玩手機。老年人喜歡吃的素一點 ,軟一些。而年輕人喜歡有滋味,有嚼頭,葷素搭配。老年人多喜歡按點吃飯,年輕人則由於第一條而吃飯不正點 。時間長了,容易產生矛盾。二是,老年人關心的東西和年輕人不同,許多事關心點不一樣,共同語言相對比較少。三是如果不止一個孩子,時間長了,你管多了,他管少了。容易相互產生意見,造成子女不和。還有一樣,在一起有點受管制的感覺,活動的自由度會差一些。基於此,我認為:老年人只要有自己活動的能力,身體沒有大毛病,還是自己獨立過比較好。有點距離,孩子們有空,來看看,團聚一下,熱熱鬧鬧,氣氛融洽;有事能夠幫助解決;打招呼,可以及時幫忙。這樣的距離美感,比在一起要好的多!請保姆,不是適宜的辦法。當我們身體好的時候,請個保姆,自己基本脫離了勞動環境,而年紀大了,不勞動,就缺乏活動機會,運動量減少;我們看看那些農村裡的長壽者,基本都是一生勞動不止,在勞動中增強體質,減少雜念,思想單純,心情愉快,則身體 健康 。缺乏勞動,閑下來,容易思前想後,多雜念則不利於身體 健康 !這是一。再者,和保姆在一起,也容易和子女加大距離,親情受損。有網上文章說,一個老頭謝世以後,把房產和財物都給了保姆,而只給子女一元錢。雖然這無可厚非,尤其是子女孝心欠缺時,老人一時氣憤,做的考慮不周,在所難免。但是,其留給後人的將是痛苦與不安!盡管從老人的角度看,獨立居住,有一定好處。如果從子女角度說,可能有點想不開。怕別人議論,怕父母不爽。我自己想 :子女應該順其自然,孝順,孝順,又要孝,重點在順。老人想怎麼做,支持就好。當然,支持之後,還是不要放手不管,多關心,多問候 ,多聯系 ,多回家看看,抓緊時間多陪陪父母,盡孝需要抓緊時間,莫要等待,落一個行孝順老人心,關心盡兒女力。給子女榜樣,自己心安!這是我的管,孔之見,請朋友們指教!

我支持老人的行為。因為它說明老人身體 健康 ,沒有老年痴呆或其它的疾病。老人願意自己單獨住,不願和子女及保姆住在一起有下列原因。一是,老人吃的比較少,而且吃飯定時定點,吃的飯比較軟,喜歡稀湯爛飯。而兒女們喜歡吃炒菜,燉肉等之類的食品,在飲食上老人和兒女們吃不到一塊。二是子孫三代或四代住在一起,老人不習慣,特別是小孩因為作品或者其它的事情,遭到小孩父母的打罵,老人看到後很難受,隔輩疼誰都清楚,在這種情況下,老人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當時的處境會非常尷尬。三是老人自己比較獨,喜歡清靜,有人在跟前居住認為特不方便,有些不適應。所以,我認為,如果老人身體正常,沒有任何毛病,生活能夠自理,順者為孝,那就聽從老人的意見,讓老人自己住。兒女們可以利用早晚或者休息的時間買些老人喜歡吃的食品去看望一下老人,看看老人有什麼要求需要解決的。老人身體好,對兒女來說也是個福份,這是一舉兩得的好事,它能減少很多家庭矛盾的發生。

八十多歲的老人不去子女家也不請保姆非要自己住,該怎麼辦?

80多歲老人獨居生活,做為兒女的確實擔心掛念,我認為最好有個子女能住在老人身邊,如果不方便,哪怕經常住住也行,別的子女經常輪流去,給老人買些菜和生活日常東西,陪老人嘮嘮嗑,讓老人別覺得寂寞,人老了不容易。我們家裡就是這么辦的。

這是位明白道理的老人。其實人到老年只要身體允許,一般來說都是喜歡自己安靜的感覺。特別不願意離開他生活幾十年的老屋,那裡的一切都是他美好的回憶和思念,每個角落物件都有不同的故事。

老人將兒女養大成人,如今都走向了 社會 追尋自己的夢想,每天工作繁忙但他們忘不了年邁的父母。有心將他們接到身邊也是一片孝心。但是明事理的老人更知道年輕人的不容易,去了只能增加麻煩,好的兒女可能會想盡辦法安排好老人的日常生活,不好的可能為此發生家庭矛盾。所以,不如自己在能生活自理的時候一個人生活更安心,更自由自再地過著快樂的生活。如果有個保姆在跟前會不習慣,而且過慣了節省過日子的人,請一保姆幾千元的費用也是感覺不值。

如果老人身體 健康 ,自己生活也沒有什麼大的疾病,做為兒女完全可以通過手機或者視頻監控系統進行管理。有時間回去看望一下,幫助他們解決一切日常生活中的困難,將米面油等日常用品備好。多與他勾通了解一下身體情況,備好需要的葯品也是非常必要的。有些大城市也為高齡老人家中安裝有緊急呼叫器,更增加了保險系數。我的朋友家中的老人有的回到農村老家,種植一些蔬菜等農作物發回照片都非常開心快樂。

總之,老年人每天開心快樂最重要。祝福你家老人建康幸福!

每個人生命都是有尊嚴的。學會尊重老人的心願,其實比單純的孝更難。

1,現在中國生活水平提高,中國人生命延長,長壽老人越來越多。80歲如果身體 健康 ,生活完全能夠自理,尤其老伴也在,當然願意自己生活。如果老伴已去,一個人願意也可以,子女應該尊重老人心願。只是如果可能每天定時來看看老人,看老人有什麼需求可以幫忙一下。

2、從老人的角度思考,一個人生活雖然有些寂寞,但自由度更大。尤其年紀大了,一些生活作息習慣,飲食習慣都已經有自己的規律和愛好。到子女家一要適應子女而也沒有那麼自由。至於一個人的日子,稍微思想活躍點的老人也可以過的有滋有味,現在網路發達,信息充足。只要願意接觸 社會 ,老人的生活一樣可以豐富多彩。

3、作為子女,要常與老人溝通,知道老人想什麼,如果老人願意獨處,給她/他自由,如果老人願意每周見子女一二次,或者每天子女去看看就行,那就滿足老人心願。順遂老人心願就是最好的孝。

4、至於請保姆與老人同住,只有老人生活不能自理,萬不得已的情況下請保姆,否則對老人不是最佳選擇。說起保姆,我們國家真要在保姆家政服務行業做專業訓練和培訓,把它作為一個真正的職業教育。現在的保姆坦率的說就是為了掙錢,也不能說他們不善良,做的好的也很多,但說真的,他們就是一份工作,缺少同理心和發自內心的愛。所以保姆對待老人的態度和行為就可想而知了。

5、再說一點老人的問題。科學研究表明,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小腦開始有些萎縮,所以思考問題,行為方式都會受此影響,比如老人開始考慮問題簡單話,固執,不容易接受別人的意見,我行我素,不考慮子女感受。所以子女與老人常常發生不愉快。子女覺得老人變了…老人覺得子女不對。這些都是由於大腦細胞的功能不足導致,所以對老人子女一定要多些理解和包容。

每個人都會老去,我們今天對老人多些理解和包容,明天我們的子女就會對我們更好的了解和寬容。

現在很多八十多歲的老人,不去子女家,也不請保姆,非要自己待在家裡,作為子女肯定會很擔心,但是老人也有自己的想法,我就說說我自己的想法。

我雖然老了,但是我身體 健康 ,能自理,腿腳也靈便,平時自己想做飯就做飯,不想做飯就到樓下的餐館吃,洗衣服有洗衣機,家裡也沒有太多的活可做,孩子們有空也常來,把米和油都幫我買好,幫我收拾一下房間,我認為沒有必要請保姆。

孩子們也勸過我去和他們一起住,我不願意,我就是願意待在自己的家裡,心裡踏實,想躺著就躺著,想卧著就卧著,想下樓溜達一圈就下樓,隨便,和他們一起住有些習慣也不一樣,我耳朵有點背,看電視喜歡大音量,否則聽不清,他們嫌震耳朵,有些東西還能用,他們就給扔掉了,我說他們,他們也不聽,還嫌我嘮叨,他們天天睡得太晚,我卻早早就睡了。

所以我覺得還是待在自己家裡好,等我實在動不了了,再考慮是請保姆,還是去子女家吧。

到了八十多歲,兒女就會有孫子了,有的有曾孫,一般的是四世同堂,還有五世同堂的。本來每隔一代世界觀認知時代習慣有較大的區別,八十多歲的人是從舊 社會 受若過來的,看不慣年輕人倒飯倒菜浪費,有些東西嘮叨與不嘮叨都不好,況且說了也沒人聽。其次,老人在農村生活了一輩子,自由慣了,城裡的關門閉戶,垃圾入桶不習慣,甚至有的咳嗽吐痰都不自由,與兒女一起住舒服么?

筆者的想法是,在身體允許能動的情況下,自己照顧自己自己做飯自己吃,自己單住,這是上策。並不是說兒女不好,因為兒女有工作有孩子有壓力,少添兒女的麻煩是人之常情。多理解和體諒兒女的難處。

當然,到了不能動時再去靠兒女或請保姆。

呵呵,馬上對號入座:如果我能活到80多歲而且還能自理,那我也肯定不去子女或親屬家去,但如果經濟條件允許,我會雇保姆陪伴。

到了風燭殘年,還有啥能比 健康 、安全、舒適、省心、省力更重要呢?!

所以奉勸那些高齡老人家,雇保姆是最好的選擇。

當今中國正步入老齡化時代,生活水平提高、醫療條件完善讓人均壽命越來越長,高壽且身體 健康 的老人也不在少數。

城市裡的老人大多有退休金和住房,自己自由自在慣了,能自理情形下,不願跟子女過是明智的。

但畢竟年紀太大了,隨時可能發生意外或生病等,另外做飯菜也有些厭煩或力不從心了,身邊沒人照看,兒女們肯定不放心,常在老人身邊又都自己的家、工作和孩子,兩頭跑吃不消、況且有的子女距離遠,心有餘力不濟。兒女們要求老人去跟自己生活,也是迫不得已。

而老人往往捨不得自己的窩,也怕跟子女過不到一塊,產生矛盾,或者因為生活、飲食習慣等的不同而覺得不方便,所以不願去。

老人的想法很現實也是對的。只要自己還能自理,我也贊成老人自己過。

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是需要兒女們輪流定期看望父母或每天電話詢問情況,跟蹤關注。

我就見有的兒女給父母和自己家安裝遠程監控,隨時能看到老人的一舉一動,這個方法很不錯,值得推廣。

二是,做老人的思想工作,找保姆伺候。老人們在有積蓄或者退休金夠用的情形下,應該改變觀念,別把錢看的比老命還重要。

花錢買舒心、 健康 ,讓兒女們少擔心,自己少遭罪不好嗎?

老人不同意找人伺候,無非是心疼錢,哪怕她自己退休金足夠保姆工錢和生活費。

如果兒女們把保姆工資給報銷了,老人的工資只付生活費,或者乾脆生活費也不用老人出,相信老人肯定能爽快地答應請保姆。

或者乾脆直接請保姆來,也許一開始老人抗拒,但只要兒女們意志堅定,慢慢老人也就接受現實了.

這樣的例子我也見過幾個,當然老人的工資卡都在某個兒女手裡。老人開始鬧騰,後來也就接受並習慣了保姆的照顧,畢竟自己也很孤單,有了保姆還可以說說話、解悶呢。

三是請周圍鄰居和住得近的親友們幫忙照看,或者請社區或物業幫忙。

至少一天或隔一兩天到老人那裡看看,並留下子女們的聯系方式、以便有事及時通知。

總之,對於獨居的80多歲的老人來說,意外和疾病隨時都可能發生,切不可掉以輕心。

看老人的身體狀況如何,如果暫時還健朗,那就讓他(她)自己過,如果 健康 狀況不佳,即使勉強能自理,也不能由著他(她)的心意來,該請保姆還是得請保姆。這樣兒女們也可放心些,老人自己也更安全。

⑻ 有個老人家八十多歲了,住的房子也快要倒了,生活不能自理了,兒子不管,我想給他發網上,怎麼發

有人說,人生是一個舞台。我們每個人都在舞台上扮演過自己的角色,都從中體驗過人生的甜酸苦辣、喜怒哀樂。老年也許是我們一生中最漫長的一段生命。也是我們最無奈的生命。
我國已邁入了老齡化社會。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到2000年,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到1.32億,占人口總量的10.32%,佔世界老年人口的1/5,亞洲的1/2。而根據專家預測,今後幾十年內,我國老年人口數量將以年均3%以上的速度遞增,而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則每年以5%的速度增長。到2050年,全國老年人口總量將達到4億多,占總人口的1/4多。
陳教授躺在地板上三天
陳教授在一所著名大學里教書,可謂桃李滿天下了。播撒下遍地芳菲之後,老教授卻漸漸從人們的視線中隱去了。自從老伴離開他以後,寬綽的三居室里只剩下他一個人與孤燈相伴。忙碌的人們幾乎沒有人會注意到這個老人:他每天佝僂著腰,拿著飯盒哆哆嗦嗦地去食堂買飯吃——因為他已經無法為自己做飯了。
1995年春節,他的一個學生從廣州過來看望恩師,卻怎麼也敲不開門,於是他只好打電話到老師的隔壁人家。隔壁人家也說我們這幾天忙著過節,沒注意老人,但好像也沒見老先生出來。大家都知道老先生經常把鑰匙放在過去任教的數學系,就趕緊找數學系辦公室的人取鑰匙來開散銷門。打開門時發現老人躺在地上,人們上前推了推他,發現他竟然還活著,好一會兒才有氣無力地說:「我已經3天沒吃飯,起不來了。」說完就昏了過去,人們七手八腳地把他送到醫院,然而則鍵已經錯過了搶救的最佳時期,老人溘然長逝。
我無法想像一個人在冰涼的地板上躺了3天是什麼滋味,當你想喝一口水都喝不上的時候,會是一種什麼感覺?
他拿鑰匙開門得半小時
據調查,目前在我國的老年人中,「空巢」率已經達到26.4%,這就意味著有1/4的老人身邊無子女照料。他們一旦到了高齡,喪失自理能力,生活就會非常困難。
可能我們的生活太豐富了,所以我們無暇顧及主流社會之外的那個老年群體,也無法想像下面這些情景:那一道門,甚至幾級台階就會把一個活生生的人隔絕在人的世界之外,甚至剝奪這些老人的生命!我們想像不到對於我們來說,舉手之勞的事,會讓這些高齡老人束手無策。
80多歲的李老漢終日驚恐的一件事就是拿鑰匙開門。他總是不敢出門,為了減少出門的次數,他只好減少飯量,這樣就可少買東西……他所以把自己關起來,不是因為喜歡孤獨,而是因為他患有帕金森氏病,只要出了門就有可能回不了家。有一次,他外出回來,就是這么一個把鑰匙插到鑰匙孔里的簡單動作,他的手哆嗦半天卻怎麼也無法准確地把鑰匙插到那個小眼裡去。半個多小時過去了,他仍然進不了門,急得他直用頭撞牆……
90多歲的於老漢自己行動已十分不便,卻還要照顧同樣是90多歲卧病在床的老伴兒。老太太已經無法自己走到衛生間上廁所了,只能在床邊的便盆解手,老太太在於老漢的幫助下顫巍巍地坐下去,沒想到一下子卻把便盆坐翻了,於老漢怎麼拉也拉不起來,萬般無奈,想來想去只好打電話找居委會,老太太就在地上坐著,解不了手,直到居委會找了他們樓下一個剛退休的婦女去幫著才把老太太扶了起來。怎麼辦呢?連解手這樣的小事,老兩口都完成不了,於老漢對來幫忙的婦女說:「我們給你錢,你能不能每天來兩次?」她說:「我剛退下來,好多事要做,也不能每天上你們這兒呀!」於老漢很無奈地說:「我們給你錢怎麼還不行呢?」
人到老年,自理能力就非常差了,一個獨居的70多歲的老頭兒,老犯糊塗,經常把鍋放在煤氣爐上就忘了,出去買東西,不僅燒幹了鍋,弄得滿樓道都是煙,最後把消防隊也找來了。
還有一個老太太,那天買了一隻雞,回來用彈簧秤一稱,差了100克,又回去找,就把鍋忘了,裡面的水把煤氣澆滅了,滿樓道是煤氣味兒,差點兒引起大火,聞訊趕來的人們只好把門給踹開,關掉了煤氣。當她驚異於人們為何打開她的家門時,耳聾的她,卻聽不清人們在說什麼。
想下樓比登天還難
這是一對90歲高齡的老兩口,為了下樓這件事已經商量了好幾個月了。5層的樓梯,對他們就構成了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於是他們就被禁錮在家中的小沖盯游天地里,日復一日,他們只能互相面對,與外界惟一的聯系就是那台電視,他們僅有的一個兒子在國外。他們太想去曬曬太陽,聽聽孩子們嬉戲的聲音了——這一切對別人來說太平常了,而對他們來說卻是一種奢侈——惟有這樣他們才會感到他們是活著,活在一個人的世界中。因為住在5層樓上,他們平時很少下樓,靠著兒媳的姐姐每周為他們買一次菜和生活用品維持生活。
在一個天氣晴好的冬天,他們終於決定實施「蓄謀已久」的下樓計劃。對兩位高齡的老人來說,下這5層樓,無異於一次探險,也許一腳站不穩,就會從樓梯上摔下來,後果不堪設想——他們之間只要有一個人出了意外,生活就維持不下去了。可他們總得去曬曬太陽啊,要不,骨質會更加疏鬆,會連路也走不了了。於是兩人攙扶著,如履薄冰般一點兒一點兒走下來,沒想到當他們剛走到陽光下時,兩人同時感到天旋地轉……
當居委會主任從院內花壇經過時,看到這兩個老人緊緊地擠靠著坐在花壇邊上,凍得渾身哆嗦。一問方知,他們因無力上樓而回不了家,又凍又餓地坐在這里已經整整一天了!主任連忙叫了幾個年輕人把老人背上了5樓。
下樓的遠征終告結束,從此他們再也沒到過外面那個世界。
電子時代無信可讀
人們不會想像到,老人們為走出隔絕——就是為了走出那個單元門,進行了多麼艱苦卓絕的努力。隨著改革開放,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紛紛搬進樓房,告別了昔日的大雜院。然而,雖然人們居住的密度更大了,但彼此間的距離卻更遠了。一個個單元給人們帶來私密空間的同時,也把人們隔絕在一個個防盜門後。
然而,人,畢竟是一種社會性的動物。無論是哪個年齡段的人,也都忍受不了與世隔絕的痛苦。在陳老先生的生命中,惟一的樂趣就是讀兒子的來信。繁忙的工作、體貼的老伴都已經成為過去,當生命中一個又一個希望被實現並且失去意義之後,出國留學的兒子,以及有關兒子的一切消息,就成了支撐他活下去的全部動力。
幸虧他有個遠在天邊的兒子,於是他每天也就有了個念想,吃過早飯,他就到收發室去等信。如果看到兒子的信,他就把信從頭到尾念一遍。於是這一天他就像過節一樣,興高采烈的,然後就去找往日的老夥伴,講給人家聽。等到把信講得熟得都背下來了,第二封信也來了。
可前些年,事情開始發生變化了,兒子開始不願意寫信,改打長途電話了。因為能直接聽到兒子的聲音,老爺子開始還挺高興,但兒子末了一句話讓他心裡不痛快:「爸,這周我就不寫信了,太忙,反正我這兒的情況電話里也說了。」以後,兒子打電話回來老人就覺得不滿足了:好容易把電話等來了,拿起來還不敢多說,國際長途,怕兒子多花錢。越是這樣,到兒子來電話時,真想說的事又記不起來了。
前年,兒子把孫子也帶回來了,可把老爺子樂壞了。孫子還在兒子的指使下給他買了電腦,讓他學會收EMAIL。這高科技的東西真是好,真是「天涯若比鄰」了,他與親人的聯系越來越方便了。可孩子們一走,他就開始恨上了這高科技:沒有它時,他心中還有個念想,可以到收發室去等信,現在聯系方便了,兒子倒不寫信了,有事都在電話里說了,或者發封EMAIL了事。他發現,到收發室等信的那點兒樂趣,對他來說,竟是那麼重要!
就是想和人說說話
中央戲曲學院的一位老師退休後在生活熱線當主持人,有一次接到一位老人的電話,打了很長時間,說的都是家裡那點兒雞毛蒜皮的事兒,直到最後也沒說出想解決什麼問題。當這位老師問他究竟想咨詢什麼問題時,老人嘆口氣說:「我沒別的,就是想說說話兒,說說家裡這點兒事兒。」
說說話兒,這對任何人都是太簡單的事兒了,然而對很多老人來說,別說有人聽你說說話兒,就是想聽人說說話兒,也十分地不容易。王大爺就是為了說說話兒,想出了一個絕招兒——把家裡的馬桶弄壞了!
房管所的水暖工小方怎麼也不明白,王大爺家的馬桶老壞,按他的經驗這樣修好之後起碼能用一年,可兩天之後又壞了。於是,再一次給王大爺修好馬桶的兩天之後,他又敲門來到王大爺家,笑呵呵地問:「大爺,您的馬桶沒壞吧?」王大爺一愣,隨後一把抱住了小方:「孩子!真是難為你了!」老人隨後抽抽噎噎地哭了起來,把實話告訴了這個水暖工:「如果不是你來修馬桶,我就連說話兒的人都沒有!」
王大爺平時太寂寞了,就希望家裡來個人,如果知道今天該收水電費了,他就早早在門口等著,只要聽到動靜立刻就把門打開。據說這樣的老人不在少數。
80多歲的劉老太太生活不能自理,女兒上班時,就把她鎖在家裡。那天聽說居委會要到家裡走訪,老太太為此興奮得好幾天都沒睡著覺,天天在門後站著等居委會的同志--家裡終於要有人來了,可有人說個話兒了!居委會的同志無論如何也想不到,他們的到來,會讓劉老太如此興奮。那天居委會的同志終於去了,他們剛敲了一下門,門立刻就開了,把毫無准備的一大幫人都嚇了一跳。
幼兒園正准備搬家。忙亂中卻突然鑽出一個老頭兒,他執意勸說園長不要搬走。本來搬家就夠亂乎的了,還要跟這個較真的老頭廢話,弄得大家十分氣惱:這老頭兒怎麼回事,簡直是無理取鬧!幼兒園搬家關他什麼事兒!
誰也不知道,這些歡蹦亂跳的孩子們對老人多麼重要,就是孩子們吵吵鬧鬧的聲音,支撐著老人生活的信心。我到老人家采訪時,發現他的家中全是灰塵,不知多少天沒打掃了,對這個行動遲緩的老人來說,打掃衛生已經是很困難的事了。在落滿灰塵的地上,有一條清晰的腳印通向窗口,可以想像,這是老人每天都要經過的地方。是什麼東西吸引著老人每天都要到窗邊去呢?我走到窗邊,發現窗下面就是那個幼兒園!每天,老人看著忙碌的父母們把孩子們送到這里,看著孩子們在下面玩游戲,看著他們打鬧……在老人那靜得讓人恐懼的世界裡,孩子們的喧鬧聲是他惟一的樂趣。
曾有人寫過一篇懷念父親的文章。說父親晚年寂寞,很想和兒女們說說話,可是兒女們始終很忙。後來父親去世前對著聚集在床邊的兒女們很興奮地說了許多,兒女們怕他累著,勸他不要說了,好好休息。他最後倦意地說了一句:「好吧,不說了,你們都很忙。」然後他就真的永遠休息了。
老年人的絕望陰影
對於我們這個一貫講究養生之道的民族來說,對衰老與死亡的恐懼在我們心理上造成的沖擊可能比其他民族更為深刻一些。目前我國的人均壽命已經超過了71歲,但從整體上來說,其中10-15年的生命質量是比較低的,有的生活不能自理,有的一直躺在床上,有的乾脆就是植物人。絕大多數人在這10-15年裡疾病纏身,痛苦不堪。
隨著科學的發展,特別是人類破解基因後,據說人的壽命還會大大延長。於是我們就面臨這樣一個問題:在我們的一生中,最漫長的一段生命將是老年,如果我們真的有幸能活到150歲,但我們一生的工作時間可能只有30多年,我們的積蓄只能保證我們活到80多歲,剩下的日子我們該怎麼辦?長命百歲固然可喜,但高齡卻常常是疾病纏身,我們那點兒收入,能讓我們維持健康嗎
卓老太也是一個被禁錮在床上的人,她因為腦溢血後遺症導致的偏癱,已經在床上躺了6年了。因為生活不能自理,為了方便,人們給她剃成光頭。床,成了她的棲身之所,也成了她的監獄,因為她無法走出一步,每天她惟一能做的事情就是長時間望著窗外,看著太陽一點點地升起來,再一點點地落下去。躺在床上的卓老太現在惟一的念想就是盼望國家能早日出台一部法——關於安樂死的法律。
她要忍受病痛,忍受保姆的白眼兒,要忍受與世隔絕的孤寂……6年的折磨已經把她所有生存的慾望都磨沒了。兒女們不能說不孝順,為她請了保姆來照料她。然而這種照料,同照料一隻貓、一隻狗又有多大區別呢?所有的親情只剩「保姆照料」這一點內容了。她活著,不僅自己痛苦,也是別人的負擔。解脫這種處境的惟一辦法就是死,可她自殺兩次都沒成功,卻在肚子上留下道道傷疤……
在我周圍生活的老年人中,我發現,他們最恐懼的就是疾病,特別是疾病導致的意外死亡,很多老人明顯缺乏安全感。一位居委會主任告訴我,她的轄區內有一對年齡均已90多歲的老兩口,他們時常囑咐她說:「主任,你平時經常來看看我們,你如果敲門時,我們5分鍾之內來給你開門了,就沒事,如果沒開門,你就得想辦法來救我們了。」
最大的悲劇是喪偶
如果說,在一生中,我們可以幸運地躲過戰爭、車禍、火災等種種意外事故造成的悲劇的話,卻無論如何也躲不開另一種悲劇——喪偶(只要你不是死亡的那一方),區別只是或遲或早罷了。而喪偶的悲劇最多、也最普遍的,恰恰是發生在人生最脆弱的老年期!
郝先生是一所大學的系主任,1971年夫人病逝,在家裡從來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他,一下子就陷入困境。為了照顧他,女兒每天一大早就要從自己家中趕來,先服侍他吃完早飯,又為他做好午飯,再急匆匆去上班。可老人家每天中午熱飯時,不是把飯燒焦就是把爐子弄滅,總是十分狼狽。有時女兒太忙,中午來不了,怕老父親餓著,便買了一些掛面讓他自己下著吃,卻怎麼也想不到這些年母親把父親慣得竟然連掛面都不會下!
在老伴兒去世的那段時間里,郝先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公園里度過,一天又一天徘徊在鋪滿落葉的林間小路上。一方面,他不願成為兒女們的負擔;另一方面,他與兒女也無法像與老妻那樣溝通。一輩子瑣瑣碎碎、磕磕絆絆就這么過來了,而這瑣瑣碎碎構成的一切想起來就讓他覺得無比溫馨,這一切一瞬間就隨著老妻的去世而坍塌了。形隻影單,瑟瑟秋風更在他心上添了一分凄涼。他長時間地坐在公園的長椅上消磨時光,渴了上茶座喝杯茶,餓了上小飯館充飢,沒有多久,他便也隨夫人去了另一個世界。
目前,北京已經出現老人自動組織起來的、非婚姻的家庭,這些老人共同購買了一個院子,共同出資雇請3個保姆照料生活。還有幾個有親緣關系或者是朋友的喪偶老人生活在一個單元房裡,互相照顧、互相幫助。也有一些老人採取不婚而同居的生活。專家們認為:家庭、社會都應對老人的選擇持更寬容的態度。與此同時,盡可能幫助喪偶老人走出心理危機狀態,應該是整個社會的責任。
反思轟動的文化現象
近年來,有兩個文化現象引起我的注意:一個是1998年春節晚會上,一首歌詞平實得像聊天一樣的歌兒引起轟動,這首歌兒的歌名就是「常回家看看」。這首歌讓人們於不經意間想起我們這個民族傳統的孝道;另一個文化現象就是在2002年頗為叫座的電視連續劇《激情燃燒的歲月》,這一部近一半內容都是表現離休老人石光榮退休回家無所事事,郁悶中四處發泄怨憤的電視劇,何以會引起那麼多人的共鳴?
據歌手陳紅說,她唱了這首歌後,有的老年人拉著她的手連聲說這首歌唱出了他們的心裡話。然而,被這首歌所震撼的不僅是老年人,還有很多中年人、青年人……
而2002年在全國各大電視台熱播的電視連續劇《激情燃燒的歲月》,則讓大多數坐在沙發里品味這部戲的人,都回想起自己所經歷的那個激情年代。在今天這樣一個商業氣味十分濃重的時代氛圍中,那個年代的那種樸素的激情也許顯得彌足珍貴。
老嫗狀告兒女的理由
前不久,一位老嫗上書法院,狀告兒女不孝。經調查,兒女們專門為她購置了公寓房,並為她雇了保姆,衣食豐足,出行方便,並無任何虐待的行為。問其告狀的理由,她直言,無人和她說話,太孤獨了,希望兒女們和她生活在一起。做兒女的,實在也不明白老太太到底還想要什麼?衣食不愁,還怎樣?那「說話」就那麼重要?
其實,在今天這個物質已經很豐富的年代,對於消費相對較低的老年人群來說,缺得更多的是心理需求,而不是物質需求。
有報道說,北京市2000年6000件民事糾紛中涉及老年人生活的有600件,其中,最多的是精神贍養糾紛。
調查表明,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老年人對贍養有了更高的要求,已經從過去的「只求溫飽」躍升到「精神層面」。
一方面,今天的年輕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面臨巨大的生存壓力和挑戰,需要時間去「充電」,需要花費比老一代人更多的精力參與競爭,身心疲憊,精力透支,對老人「奉陪不起」;另一方面,很多老年人不願意放棄自己的生活習慣和方式,與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差異越來越大。一個閑,一個忙,一個要人陪,一個沒時間陪,於是矛盾就產生了。人到老年,他的社會性或者說他們與社會連接的紐帶,很大一部分依賴於子女了。而子女們呢,又常常是有心無力,他們理解不了老人們對「說話」的渴望,就如同忙碌的人理解不了孤獨的含義一樣,他們理解不了一個人的社會性對於人的內心來說,是多麼重要的需求。於是老人們發出「日子越過越好,心情卻越來越糟」的感嘆。
在這種情況下,心理狀況本來就十分脆弱的老年人,很容易發生變化,如情感脆弱、容易灰心等,而如果得不到及時的心理排解和撫慰,便會導致老年痴呆症等各種心理及生理疾患。有的老人對我說:「我把兒女帶大了,又把孫子帶大了。現在他們不需要我了,都不理我了,我還不能說他們不孝順,趕明兒他們知道了,就更不孝順了!」
人民大學的穆光宗先生對孝道有一個很現實的評價:「在現代社會,要做孝子非常不容易——成本非常高。老人病了,子女們想24小時守在身邊幾乎不可能。因為競爭很激烈,時間是非常稀缺的資源。」
晚年幸福的三個因素
我們怎麼解釋老人晚年幸福的這3個因素呢?
首先是經濟條件。在喪失勞動能力之後,今天的大多數老人僅靠退休金,恐怕是很難過上富裕生活的,不說別的,有點兒病就全完了,疾病可是個無底洞!沒有一定的經濟條件,連病都看不起。第二個是老人的社會化程度。現在很多老人屬於空巢家庭,基本處於與世隔絕的狀態,每天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孤獨寂寞就不用說了,一旦有了困難,也常常得不到別人的幫助,以至於出現意外。今天生活在單元樓里的空巢老人就如同現代魯濱遜,基本上處於與世隔絕的狀態。老人的生活中能有一個社會群體,並能得到相應的幫助,也是老人幸福的重要因素。至於說到第三點,健康,在老年能一直保持健康,不僅很難,而且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今天,享受退休金的老人更願意獨立生活,這樣也有更多的自主權。國內外的一項研究也顯示,老人文化程度越低,對子女的依賴程度愈高,心理健康愈差,且愈不快樂。如果老人經濟能獨立,生活能自理,多數會選擇獨居。
但下一個問題是:我們靠什麼養老呢?對此,老年學界頗有爭論。有人認為:根據中國的具體情況,還是應該以家庭養老為主,這是因為第一中國的社會保障體系尚不完善;二是中國人傳統觀念也是承襲家庭養老方式的。也有人認為:社會化養老應該是個方向,現在幾代同堂的現象已經越來越少了,空巢老人越來越多,只有社會化養老方式能夠解決他們高齡後的生活照料問題。
老齡的兩個階段
在目睹了眾多的老年人生之後,我對老年這一段人生有了一個清晰的了解。老年人生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低齡老年和高齡老年。
可能有人對此頗不以為然,認為這種劃分沒有多大意義。其實明白這個劃分原則,對老年人統籌自己的晚年十分重要。一般來說從退休到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為低齡老年。
這時,你的生活不僅能完全自理,而且還能幫子女帶帶孩子,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因而你同子女的關系會比較融洽,你也有更多的自主權。同時,由於人生經驗豐富,你能很精明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在度過退休後最初的一段不適應期後,你會生活得很輕松,沒有了工作和孩子的拖累,如果身體再比較健康的話,這一段可以算是你人生的黃金時期。
據我所知,這個年齡的老人,有參加老年時裝隊的,有組成俱樂部自己駕車旅遊的,有報團去全國各地甚至歐洲旅遊的,有在老年大學刻苦攻讀的。當然也有不少繼續「發揮余熱」的,特別是一些曾經多少有點權力的老人……省吃儉用了一輩子的老人們,那不多的退休金,大體能游刃有餘地度過10-20年。
然後呢?然後就是體質越來越差,行動越來越困難,做事越來越力不從心,身體上的各種毛病越來越多,對疾病和意外事故的恐懼越來越深,故交知己越來越少……更重要的,你對別人,對社會的依賴越來越深,於是你的自主度也越來越少。我想,要想晚年生活得好一些,上面說的那3個因素非常重要。首先是經濟上要比較富裕。要想富裕,就要學會理財,可大多數老人的退休金都不多,我們該如何理這點兒小財呢?(我們大多數人的「小財」,說到底只是退休金和一套公房而已。)
據說北京一家電台的王女士和丈夫商量好退休後花5萬到10萬元買一間農家小院,過神仙眷侶般的生活,同時將西城區的房產長期出租,租金加上退休金也算是小康了。我的好幾位面臨退休的朋友,都有這種「歸隱田園」的想法,想在退休後買一間農家小院,一方面可把鬧市區的那套公房出租了,另一方面可在小院里種點兒什麼,既可活動筋骨,又可補貼家用。
第二個問題就是老人退休後的繼續社會化的問題了。這是「各庄有各庄的高招兒」了,前面已經說過,在此不多說了,比如旅遊、上老年大學等等。據說在上海,有四分之一的證券投資者是老年的「小股東」,他們每天在這里和老朋友談談新聞,論論股經,「賺上點小菜錢」只是副業,找到同齡人交流才是「正事」。
據說美國老年人獨立性很強,退休後一般不依靠兒女,大都生活在老人服務院所,其中老年公寓是最常見的一種。老年公寓由政府或社區出資為退休老人提供的低收費的老人住所,一般收住65歲以上的老人,大都身體健康、生活自理,無需他人過多照顧,大多數美國人退休後將自己的房子賣掉,住進老年公寓。用賣房的錢支付公寓所需。美國設有專門款項用於老人小型住宅的設計與興建,或者整修老人現有的住宅。此外,政府規定公寓不得對老人提高房租,在土地稅等方面,對老人有減免的優待。
據了解,最近一段時間,天津幾家檔次較高的老年公寓也相繼收住了一些老年夫妻。他們都是將自己的住房賣掉,住進條件較好、收費相對較高的老年公寓中。其費用除去養老保險金以外,所差數額由賣房錢補齊。
據說現在還有人在考慮建立寄宿制的老年大學。這個創意不僅是教育上的一個突破(如今不是提倡終身教育了嗎?),也是老年贍養問題上的一個突破。這種大學為老人提供了一個新的社會環境,為老人轉移喪偶的注意力、走出悲劇的陰影提供了思路。而寄宿制的老年大學巧妙地保護了老人們的自尊心,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借口,讓老人們堂而皇之走進去而不必擔著被遺棄、或者等死的名聲,又可根據各自的情況來去自由。只是我琢磨著,教這些老學生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
第三個問題就是健康,這幾乎已經是所有老人的共識了,但如何保持健康,卻是很多老人並不知情的。我發現很多老人在這個問題上陷入一種誤區,以為葯物能夠給他們帶來健康,每天都要吃上一大把葯。其實,人到老年之後,身體的解毒能力也隨之下降,過多地吃葯反而對身體有害。我認為,要想獲得健康,首先要有相應的知識,不僅是生活知識,還要有一定的醫學知識和養生知識。
我想,一個人,你或許可以不煞費心機地為青年時期籌劃,或許可以不煞費心機地為中年時期籌劃。因為你不用擔心收入問題,而且也還有太多的偶然因素影響你的命運,比如婚姻、生育、工作調動、甚至各種突發事件等等,讓你計劃趕不上變化。
但是,你一定要為你的老年籌劃,因為老年不僅漫長,而且一直是喪失期,因此,籌劃得越早越好!
一定能走出悲劇
由傳統道德理念派生出來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理論,曾讓中國歷朝歷代的老年人承襲同一種養老模式,也使無數老年人把他們晚年的幸福寄託在「子女是否孝順」這個偶然因素上。而今天,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養老模式越來越顯露出它的弊端。許許多多的老年人,正用他們自身的悲劇否定了這種養老模式。
我們晚年的幸福,除了我們自身的努力之外,還有賴於整個社會的關愛。其實,社會化養老是一種更為先進、更為人道、也更為自主的養老模式。老一代人,用他們的青春為今天的社會奠定了發展的基礎,後一代人動用社會資源,建立一整套科學而有效的老年保障體系,是一個社會快速發展與和諧運行的重要體現。為了讓老年人安全幸福地度過他們的晚年,社會應該為老年人提供專門的醫療體系、娛樂體系、教育體系、住宿體系、生活用品供應體系、心理咨詢體系……使老年人這個弱勢群體能夠得到有效地保障。
我相信,我們這一代人一定能走出悲劇的宿命。

⑼ 生活不能自理的殘疾80多歲老太是煅練好還是休息好

生活不能自理的八十多歲的老太太也要偶爾進行稍微鍛煉一下,適當的休息,適當的鍛煉都是需要的。

⑽ 生活不能自理的殘疾80多歲老太是煅練好還是休息好

我覺得還是要休息比較好吧,適當的可以做一些功能鍛煉,這都是可以的。

閱讀全文

與老太太生活難自理怎麼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6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