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扶貧攻堅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生活環境產生了什麼影響
扶貧攻堅對我乎頃們的日常生活和生活環境產生的影響:
1、扶貧攻堅留給我們的不僅是數億農村貧困人口的收入水平超越貧困線,也不單純是一個個扶貧產業的快速發展和一棟棟搬遷樓房的拔地而起,它留給我們更多的是難以計數的物質財富、精神財富和組織財富。
2、扶貧攻堅留下了一套高效管用的貧困治理體系。推動農村工作體系和政策措施與鄉村振興實現有機銜接奠定了堅實基礎。脫貧攻堅探索形成的黨對扶貧工作的全面領導體制,行業協調、區域協作、社會力量協力參與、貧困群眾協商共建的工作格局等,均可以直接融入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進程中。
3、扶貧攻堅留下了一種永不消逝的脫貧攻堅精神。脫貧攻堅這一偉大精神是在黨的領導下,發揮制度優勢,全社會聚力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踐陵頃握中凝聚成的寶貴財富。
(1)扶貧之夜如何融入群眾生活擴展閱讀:
中國精準扶貧強調「智」「志」雙扶,激發出貧困戶脫貧攻堅的內生力量,有利於最大限度地減少可能發生的返貧現象。
對退出的貧困縣、貧困村、貧困人口,保持現有幫扶政策總體穩定,扶上馬送一程,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也是中國脫貧攻堅事業能夠取得長期穩定成效尺慶的重要原因。
Ⅱ 請回答旅遊促進扶貧主要有五種方式
旅遊促進扶貧主要有以下5種方式:
1、旅遊規劃向扶貧傾斜。
在實際旅遊扶貧中,很多地區在編制鄉村旅遊規劃時,都有著重向脫貧攻堅、易地扶貧搬遷等方向傾斜。並且針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和貧困人口的幫扶途徑、支持措施和收益安排做出詳細計劃。
2、不斷完善鄉村旅遊基本設施。
鄉村旅遊扶貧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上是花了大力氣去執行的。比如鄉村道路、水電網、農田灌溉設施、農產品物流設施、農村人居環境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
3、鄉村旅遊與地方文化產業的融合。
鄉村文化是鄉村旅遊產品的有效載體,是鄉村旅遊必不可少的內容之一,舉足輕重,已成為繼交通、住宿、餐飲之後的拉動旅遊業的重要作用。
4、鄉村旅遊與農村城鎮化的融合。
鄉村旅遊可以和農村新型城鎮化建設相結合,幫助農民向職業農民和服務業轉換。新型城鎮化過程中也要用現代的理念傳承和保護鄉土風情,通過挖掘地域文化內涵,將民族村寨、古村古鎮的有效保護與科學利用統一起來,發展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的旅遊村鎮。
5、鄉村旅遊與傳統農業的融合。
將傳統農業中的農業生產活動融入到鄉村旅遊中,比如灌溉、收割、採摘等農事活動,讓遊客體驗農業勞作,充分融入到鄉村生活中。
景區帶動型扶貧:
主要是利用周邊優勢景區帶動貧困地區發展。貧困地區藉助周邊已經發展成熟、具有品牌影響力的景區,與其聯合開發,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實現地區脫貧。
重點利用重點景區輻射效應,通過吸納剩餘勞動力、參與基礎設施建設、服務旅遊接待等方式,促進景區周邊貧困村脫貧致富。堅持以民宿發展為引領,組織開展「民宿走進」活動,搭建增收脫貧新平台。
依託優美山水資源,注重推動旅遊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拉動遊客增長,力促群眾增收。
Ⅲ 扶貧幫困工作總結
扶貧幫困工作總結3篇
導讀:扶貧是保護貧困戶的合法權益,取消貧困負擔。政府幫助貧困地區加大人才開發、完善農民工市場。臨時工基本待遇,建立發展工農業企業、促進生產擺脫貧困的一種社會工作,旨在扶助貧困戶或貧困地區發展生產,改變窮困面貌。下面是我整理的扶貧幫困工作總結3篇,歡迎閱讀!
**公司工會成立以來,在上級工會組織和公司黨委的領導下,大力開展困難職工幫扶工作,有效地激發和調動了職工的主人翁積極性,維護了隊伍穩定,促進了企業和諧健康發展。現就困難職工幫扶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領導重視,責任落實
**公司自20XX年8月份在**號召下率先成立二級單位工會組織後,即把困難職工幫扶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作為弘揚企業「三色」文化,堅持「以人為本」原則,落實「發展為了職工、發展依靠職工、發展成果惠及職工」理念的重要手段和職工維權的重要工作內容。在公司黨委的大力支持下,公司工會充分履行基本職能,切實當好特困職工的第一知情人、第一報告人、第一幫助人,滿腔熱忱地為困難職工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始終把解決好睏難職工生產生活問題作為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來抓。
制定了**公司工會《工會工作規則》把「做好睏難職工幫扶救助工作,為職工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列入十項工會組織的基本任務之一。制定了《職工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工作制度》,成立了「生活福利委員會」,負責幫扶工作的組織開展。成立了公司工會、管理各單位工會、基層企
業分會的三級幫扶體系,把集中性的走訪慰問送溫暖活動和日常解憂難、辦實事有機結合起來,將扶貧幫困工作經常化、制度化、規范化,為黨組織和企業分憂,為職工群眾解難。
二、精心籌備,及時幫扶
**在**的各企業多年來發展較為平穩,職工群眾的生活水平在當地並不屬於低收入,但仍有個別職工家庭因突發事件、患上重病等導致生活困難,多個企業出現了困難職工。為了及時發現和解決他們的難處,我們建立了困難職工動態管理機制,及時掌握幫扶對象的動態變化情況,把符合條件的職工及時納入幫扶救助范圍,做到出現一個發現一個,發現一個幫扶一個。
一是公司工會和管理各單位工會每年對困難職工家庭情況進行深入細致的摸底調查,建立和完善了困難職工檔案,做到「六知一定」,即「知家庭住址、知生活狀況、知致困原因、知患病情況、知低保情況、知子女就學情況」,及時「定救助措施」。各級工會組織針對掌握的困難職工相關數據進行分析,使幫扶工作更有針對性和時效性。
二是提供資金保障,從各級工會經費、行政經費、職工互助基金、職工捐款等多種渠道籌集幫扶資金,及時向困難職工發放,以緩解他們的燃眉之急。20XX年,公司及管理各單位共籌集萬元,用於對困難職工的幫扶,開展了送溫暖活動慰問人次,進行困難職工崗位培訓人次,法律援助人次。
通過社保系統專門籌集萬元,對名患有重病的職工進行了救助。
三是擴展幫扶形式,除對困難職工進行經濟上的幫助以外,我們還採取了各級領導關心慰問、重大節日重點走訪、工會上門服務、部門及時進行談心交流了解掌握情況、職工互幫互助等多種形式,讓他們感受到企業、工會和同事之間的溫暖。
三、扎實開展,成效顯著
通過開展困難職工幫扶工作,為職工辦好事、辦實事、解難事,切實使廣大職工感受到企業的溫暖,解決了職工的實際困難,為企業營造了一個安全和諧穩定的生產生活環境,增強了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活動的開展也激發了職工的愛心,在玉樹地震之後,公司系統為災區捐款萬元,在**省慈善總會開展的「慈心一日捐」活動中,公司職工捐款萬元,受到各級政府的表揚。
四、完善機制,深入推進
雖然在幫扶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但距上級要求和先進單位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在幫扶力度不夠,沒有穩定的資金來源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幫扶工作的深入開展。今後要重點加強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提高認識,把幫扶工作納入企業的整體工作之中,繼續爭取政府、企業、工會組織等各方支持,合理利用
社會保險等有效形式,集成各方面的力量,推動幫扶工作深入開展。
二是建立幫扶工作長效機制,健全有關制度,落實工作責任制,實行規范化管理,提高工作水平和幫扶效率。如採取幫扶工作回訪機制,及時了解情況,進行深度幫扶;採取受助人簽名方式,確保幫扶資金足額到位;對困難職工檔案採取動態管理,及時調整名單,把有限的資金用在關鍵之處。
三是建立幫扶資金籌措機制。在現有的企業撥款、會費投入、職工捐助的基礎上,積極爭取政府、上級工會和社會各方面力量的支持。比如**省「慈心一日捐」活動新規定捐款企業可以申請返還一定比例資金用於本單位的幫扶工作,我們要早日申請,為困難職工落實幫扶資金。
總之,我們將繼續健全困難職工幫扶工作機制,把集中性的走訪慰問送溫暖活動和日常解憂難、辦實事有機結合起來,將扶貧幫困工作經常化、制度化、規范化,為黨組織和企業分憂,為職工群眾解難,推動企業和諧發展。
學校按照師市教委、總場扶貧幫困工作部署,堅持構建和諧校園的'科學發展觀,開展多種幫困活動,深入探索扶貧工作的新路子,做到不讓一名學生因為家庭貧困而影響學習,現總結如下。
一、學校領導重視,全體教職員工大力支持。為了抓好扶貧工作,學校成立了扶貧幫困工作領導小組,下設了辦公室。學校領導親自掛帥,教務處、財務處、各班主任具體落實,廣大老師積極響應學校「每名教師進兩家,溫暖 送進每一戶」號召,各年級先後開展貧困生摸底工作多次,摸清貧困生家庭狀況,做好貧困生建檔工作,明確助學思路,然後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
二、工作落實到人,溫暖送進家庭。學校對貧困學生的幫扶工作落實到各班、各部門、各責任人,做到每個貧困生都有人關愛,每個貧困家庭都能感受學校的溫暖。通過第一階段摸底工作我校確定馬曉宇10名學生扶貧幫困教育金發放對象,在為貧困學生送校服,為貧困學生送學慣用具,為民族學生送學慣用具,看望貧困教師,為總場季節工送衣物等親自送到貧困學生手中。每到一處,他們都要同家長促膝交談,詢問他們對學校還有什麼特別的要求。學校還組織全體師生在班級開展扶貧幫困工作,切實斑竹貧困學生。
三、爭取各方力量,拓展扶貧助學途徑。眾人拾柴火焰高,經過各方努力,是是郊區大隊交警幫助貧困學生,以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學業;班級也各自負擔相應人數的貧困生,為他們勤奮學習解
除後顧之憂。另外學校還千方百計聯系社會人士為貧困同學獻愛心,解決貧困學生的後顧之憂。
扶貧幫困關繫到千家萬戶,關繫到寒門學子的未來,關繫到和諧社會的創建,任重而道遠,我校力求在各級部門的領導下,在社會熱心人士的幫助下,將這項工作做得更完善,讓每一位同學都能感受集體的溫暖 。
學校黨支部、校長室按照調武陟縣教育局的扶貧幫困工作部署,堅持構建和諧校園的科學發展觀,開展多種幫困活動,深入探索扶貧工作的新路子,做到不讓一名學生因為家庭貧困而影響學習,現總結如下。
一、學校領導重視,全體教師積極響應
為了切實抓好扶貧幫困工作,學校成立了扶貧幫困工作領導小組,下設了辦公室。由荊所榮校長任組長,王習庚副校長任副組長,教務處、政教處、團委、總務處、工會、各班主任、廣大教師積極響應。各年級先後開展貧困生摸底工作多次,摸清貧困生家庭狀況,做好貧困生建檔工作,明確助學思路,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
二、制定幫困措施,扎實推進幫困工作
我校根據調武陟縣教育局扶貧幫困工作安排,認真學習了文件並根據文件精神制定了《學習有困難學生幫困措施》和《學習有困難學生幫困計劃》。根據措施和計劃做好宣傳和布置工作,在教師例會、班主任工作會等各種會議上做好動員,發動廣大教師參與到這一活動中來,爭當扶貧幫困的積極分子,共同搞好扶貧幫困工作,構建和諧校園。
三、工作落實到人,溫暖送進家庭
學校對貧困學生的幫扶工作落實到各班、各部門、各責任人,做到每個貧困生都有人關愛,每個貧困家庭都能感受學校的溫暖。通過第一階段摸底工作我校確定本部千劉發等9名同學為20XX年度扶貧幫困結對對象,由校長、副校長、各處室負責人等一一結對。平時經常與這些學生談心,幫助他們克服生活、學習上的困難,努力學習,爭取有更出色的成績立足於競爭激烈的社會之中。
四、延伸幫困意義,形成幫困「人文化」
組織了多次扶貧幫困活動後,學校發現全體師生的熱情很高,出手大方,這為我校的「人文幫困文化」——學校另一種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契機。我校提出了「人文幫困」的理念,要進一步發揮幫困的育人作用,除了物質幫困,還更需要人文幫困,以及整個幫困活動的人文化。這是幫助貧困學生在物質幫助之外的另一層次需求,包括如何克服貧困家境帶來的自卑心理、如何更快融入集體生活環境、如何正確規劃自己的未來發展,對貧困學生這些需求的滿足,有時比提供物質幫困更重要,因為物質幫困只能解決生存的問題,而人文幫困,則關繫到貧困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為此,在20XX年學校成立了「心靈驛站」,定期或不定期地為這些學生作心靈溝通,幫助他們端正思想、樹立信心、確立自己的崇高理想。
扶貧幫困關繫到千家萬戶,關繫到寒門學子的未來,關繫到和諧社會的創建,任重而道遠,我校力求在各級部門的領導下,在社會熱心人士的幫助下,將這項工作做得更完善,讓每一位同學都能感受集體的溫暖,社會的關愛。
;Ⅳ 如何激發群眾參與脫貧攻堅的積極性
如何改變脫貧攻堅的"幹部幫著干,農戶一邊看"
雖然2020年此仔全部脫貧目標已定,扶貧也不能成了「幹部干、群眾看」的獨角戲,可以通過「早干多支持,晚干少支持」等競爭性政策設計,讓那些習慣於「等錢要物,躺倒不幹」的貧困戶站起來、干起來。
最近和一個貧困村第一書記聊天,他感嘆基層扶貧工作不好做,其中最讓人撓頭的是,現在一些貧困戶等靠要還比較嚴重,甚至有貧困戶向結對幫扶幹部吐「真言」:好好幫我干,我不脫貧你脫不了鉤,還拖你進步的後腿。那種「被綁架」的感覺讓幫扶幹部很郁悶……
這個第一書記說的「幹部干、群眾看」的「扶貧獨角戲」現象確實存在。究其原因,既有貧困戶思想問題,也有幫扶方法的問題。不可否認,現在的貧困戶中確實有些好吃懶做、「等著扶、躺著要」的,這也是他們至今仍貧困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也毋庸諱言,出於目標責任制、績效考核、不稱職就召回等壓力,為了盡快讓結對貧困戶脫貧,一些幫扶幹部過多「代勞」,貧困群眾反倒一邊站著看。
如何改變當前脫貧攻堅中存在的「幹部幫著干,農戶一邊看」現象?
對症下葯,首先當然是要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
扶貧先扶精氣神。長期的貧困,很容易消磨人的鬥志,讓人逐步失去過上美好生活的信心。一些地方長期的輸血式扶貧也讓一些貧困群眾患上了等靠要的路徑依賴,但大多數貧困群眾還是願意藉助幫扶,通過辛勤努力過上好日子的。脫貧攻堅,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要幫助貧困群眾驅除心中的「攔路虎」。實際工作中,除了宣傳教育,還可以組織貧困群眾現場參觀成功脫貧的典岩鬧型,特別是身邊的成功案例。通過眼見為實的參觀學習,增強脫貧信心。
完善政策設計,激勵貧困群眾不等不靠,積極主動地干起來。相關制度設計上,不能讓辛勤勞動的過得不如好吃懶做的,同時要向貧困群眾傳遞明確的政策信號:政策支持勤勞致富,兜底保障只保基本生活。完善相關扶貧政策,不能掉入「蹲著牆根曬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的福利陷阱。除了普惠性的,不少政策支持可以適當引入競爭性機制,通過「早干多支持,晚干少支持」的政策安排,更有力地調動貧困群眾的脫貧積極性和主動性,讓那些習慣於「等錢要物,躺倒不幹」的貧困戶站起來、干起來。
其次,幫扶工作具體方法要改進,讓幫扶雙方成為脫貧共同體。以產業扶貧為例。在選擇扶貧產業時,盡量別選擇太「高精尖」的、多數貧困群粗扒罩眾經過培訓都很難掌握的項目,這樣容易導致他們「知難而退」或「站在一邊看」。要盡量引導貧困群眾選擇本地有一定基礎和優勢的特色產業,通過提供扶貧貸款、技術指導,推行農業保險等政策措施,降低產業門檻,增強抵禦風險能力,從而提高貧困群眾的參與度和脫貧成功率。產業扶貧不要發錢發物,盡量讓貧困戶分擔點成本,數額可以不大,但掏了錢,貧困戶才會更上心。幫扶幹部要時刻提醒自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貧困戶才是脫貧的「主角」。
最後,當前的脫貧攻堅工作要強化提高貧困群眾發展能力的導向。完善當前的扶貧考核機制,改變收入指標「一家獨大」的狀況,把提高貧困群眾發展能力作為一項重要指標。這樣才能更好引導幫扶幹部不是急功近利、越俎代庖,而是更注重通過培訓和指導提高技術、帶著跑銷路提高市場拓展能力等方式,逐步提升貧困群眾的「造血」能力,從而實現更穩定、更有質量的脫貧。
Ⅳ 扶貧攻堅戰怎麼打結合實際走准脫貧路徑
扶貧開發的成敗在於精準,精準脫貧關繫到2016年能不能全面「摘帽」,關繫到全面小康社會的建成。洱源縣把脫貧攻堅擺在經濟社發展的全局的重要位置來抓,圍繞「准」字下功夫,在思想上、政策上、行動上更加精細、更加務實,把脫貧攻堅作為「十三五」期間的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切實提高脫貧工作的精準、全面、實在、超常桐虧規。
實施七個「精準」:1、扶貧對象精準。始終堅持「找出最窮人」「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認真組織了三輪「回頭看」工作,由駐村扶貧工作隊進村入戶、到地到戶仔細核實農戶住房、收入、教育、健康等基本情況,嚴格按照「五查五看」「三評四定」和「兩公示一公告」的程序抓實「回頭看」工作,做到建檔立卡戶精準識別、精準認定、精準退出,群眾認可,並一戶一檔建立檔案。通過三輪「回頭看」,全縣建檔立卡戶4290戶15002人,低保戶與建檔立卡戶「兩戶合一」的有1877戶5782人,占建檔立卡總戶數4290戶的43.75%,圓旅占建檔立卡總人口15002人的38.54%。切實做到「把最貧困的群眾找出來,用最好的政策扶持他」,實現「扶真貧、真扶貧、真脫貧」的目標。
2、產業發展精準。按照實事求是、因戶施策、宜養則養、宜種則種的原則,給予每戶建檔立卡戶不低於3000元的產業扶持補助,通過勞務合作、資金入股、土地流轉、訂單農業等形式與貧困戶建立產業發展多種利益聯結機制,幫助貧困戶發展產業,實現建檔立卡戶全覆蓋。產業發展始終緊緊扭住建檔立卡戶參與這個關鍵,以「公司+基地+貧困戶+黨支部+科技+金融扶持」的模式來拉動貧困戶發展種植業,以「打耳標、拍照片」等形式確認,再兌現扶持資金的方式發展養殖業。同時,採用「涉農企業帶、龍頭企業帶、農業合作社帶、農業庄園帶」的方式進一步抓實產業扶貧,充分發揮好蝶泉乳業、洱寶實業、錦洋生物、品宏農特產品、佳潓公司、雲生中草葯材種植、志傑蔬菜種植和海源生豬養殖等企業技術和市場優勢,引進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逐步實現傳統農業到現代農業的跨越。目前,發放產業扶持補助7515戶(其中建檔立卡戶5759戶)4116.52萬元,種植山嵛菜、附子、燈盞花、大白芸豆等經濟作物4.28萬畝,養殖肉牛、山羊、生豬等牲畜2.07萬頭,家禽1.08萬羽,並與8家企業確定長期合作關系,在50個行政村投入1610萬元建立互助社。
3、住房幫扶精準。按照「人均建築面積不超25平方米、廚衛入戶、人畜分離」的標准和「三為主、兩服務、一把關」(搬遷地點選址以群眾意見為主、搬遷土地調配以群眾間調劑為主、房屋建造以群眾自建為主;金融貸款和矛盾調處服務到戶、基礎設施建設服務到村;把關扶貧政策落實)的工作方法,重點實施4個集中示範點(惠及175戶749人),41個插花安置點(惠及1384戶5666人)易地搬遷,集中示範點按每戶20萬元標准予以配套區域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插花安置點按每戶10萬元標准配套區域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嚴格兌現國家易地搬遷補助相關政策,補助到戶局腔神。目前項目到位資金2.4106億元,45個易地搬遷點全部開工,完成投資2.1566億元。完工1247戶,入住260戶,已發放建房補助783戶1566萬元。各安置點村內水電路、人畜飲水、網路通信、活動場所等基礎設施建設正有序推進;正在實施貧困戶農村危房改造2741戶;總投資24012.25萬元的第二批1302戶(特困戶住新房418戶,易地搬遷884戶)易地搬遷項目全面啟動。
4、教育脫貧精準。全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圍繞年內計劃教育均衡發展目標,投入資金3.68億元,新征學校用地383.3畝,新建校舍面積8.32萬平方米,新建體育運動場地9.92萬平方米,投入750萬元進行校園綠化,購置多媒體設備621套、計算機3320台等,全力推進縣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全面落實建檔立卡戶子女中等職業教育免費政策和助學金政策,對建檔立卡戶在校就讀的高中、大中專院校的874名學生給予扶貧政策資助;投資1108.62萬元全面提升改造17個貧困村中心完小,已完成提升改造7所,附屬項目全面推進;投資158.27萬元,為157所寄宿制學校啟動「熱水行動」,確保寄宿制在校生能喝上熱水、用上熱水;大力實施「雨露計劃」,組織開展創業就業培訓,半年多來,開展勞動力轉移培訓93場次,培訓13075人次,向廣東、深圳、昆明等地輸出勞動力8088人,其中建檔立卡2532人,有效增加了貧困戶收入。
5、生態補償精準。兌現草原生態保護補助和牧草良種補貼173.492萬畝437.72萬元;兌付退耕還林補助金21.38萬畝630萬元;發放國家和省級公益林補償金940萬元;全縣通過土地流轉、租賃土地等方式建成生態濕地3.1萬畝,每年增加群眾收入2000多萬元,同時,從建檔立卡戶中吸納的天保員、護林員、環保員、河道協管員、垃圾收集員、保潔員等705人,增加工資性收入,讓貧困人口從生態保護中受益。
6、基礎設施精準。自加壓力,將建檔立卡戶數超過50戶的23個行政村作為重點村與17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同步實施行政村整村推進,圍繞年底全縣所有自然村實現100%通路,村內道路硬化率達85%以上的目標,完成村內道路硬化54萬平方米,建成大橋8座和人畜飲水工程16件,完成脫水窖850口。
7、金融扶持精準。縣扶貧開發工作指揮部將嚴格按照《洱源縣易地扶貧搬遷貸款資金管理辦法》,督促協調解決好貸款問題。同時協調金融機構加大對貧困地區、貧困人口的貸款投入力度,增加辦理貸款的窗口和人員力量,優化服務措施,簡化貸款手續和流程,真正發揮好金融扶持對脫貧的助力作用。
洱源縣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把握當地的綜合態勢,找到當地發展致富的「命脈」遵循客觀規律將扶貧資金,資源用在該「使力的點上,用在真正能為民帯來增收的產業、實際上,走出了一條符合當地文化,環境背景的特色致富路。
四個「全面」:1、整合項目資源全面。緊盯建檔立卡戶、瞄準貧困區域,動員各級部門主動融入和服務脫貧攻堅,樹立「扶貧不只是政府的事」的思想,廣泛募集愛心捐款,全面統籌整合住建、交通、農業、水利等部門項目,全力推進脫貧攻堅工作。
2、貧困群眾文明素質全面提升。扶貧的核心是扶技。確立「扶貧既要扶產業、扶資金也要扶智力、扶志氣」的思想,抓住人這個關鍵,以「授人以漁」為方式,在脫貧攻堅中著力實施群眾文明素質提升五大工程(思想道德素質提升工程、生態環保素質提升工程、政策法紀素質提升工程、教育和引導群眾移風易俗,告別陋習,養成文明生產生活方式,在脫貧攻堅中充分發揮主體作用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
3、社會力量參與全面。引導和支持蝶泉乳業、駿馬集團、洱寶實業等民營企業聯系貧困戶,通過招工用人、訂單農業等模式幫扶貧困戶,通過招工用人、訂單農業等模式幫扶貧困戶。廣泛動員引導社會各界人士通過愛心捐贈、志願服務等多種形式參與扶貧。2015年「扶貧日」共募集到捐款1073.3846萬元。開展先天性心臟病篩查1 萬多人次,組織篩查的57 名學生赴昆明延安醫院免費治療。
4、社會兜底全面。制定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辦法,實現農村扶貧標准線和農村低保標准線「兩線合一」。目前,全縣建檔立卡人口4290戶15002人新農合已實現全覆蓋,住院報銷起付線全免,大病保險起付線由6000元降為5000元,報銷比例提高5個百分點。享受大病保險政策273人次,補償金117萬元;新農合報銷3719人,補償金740.31萬元;對749戶787名無力脫貧的五保戶、特困戶實行社會保障兜底。
實現超常規 用心用情用力 真扶貧
三個「實在」:1、組織力量實在。成立以縣委書記、縣長為組長的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建指揮部,下設三個工作站,形成「一部三站」工作格局,由副縣級領導擔任縣扶貧開發工作指揮長、副指揮長和工作站長。建立包保責任制度。按照「掛包幫」長效機制要求,形成「百個部門包村,百名隊員駐村,千名幹部聯戶」的工作格局。由9名縣級領導掛鉤幫扶9個鎮鄉,39名處級領導每人掛鉤1 至2個貧困村,由106個省州縣三級部門具體負責包村,實行結對幫扶「532」制度,全縣2488名幹部職工結對掛包7322戶貧困戶,實現「掛包幫」全覆蓋。
2、資金投入實在。2016年計劃投資137572.92萬元,實施發展生產,搬遷安置等「七大工程」。截至目前,實際到位扶貧資金106035.13萬元,其中扶貧資金到位47530.45萬元,整合項目資金到位58504.68萬元。共完成投資67556.32萬元。已按照「快審、快批、快撥」方式,全面下撥到各鎮鄉。
3、督促檢查實在。洱源縣縣委、政府成立了脫貧攻堅工作專項督查組,制定出台了《洱源縣脫貧攻堅工作督查辦法》《洱源縣駐村工作隊員「一召回三問責」實施細則》,按照「專班、專車、專業」的工作要求,深入鎮鄉、村一線開展督查。目前,發出督查通報4 期,通報工作不力的幹部12人次,約談幹部8人,誡勉談話5人。
四個「超常規」:1、選派駐村幹部超常規。採取「抽強人、強抽人」的方式選派40支扶貧駐村工作隊,做到每村一支工作隊,每隻工作隊5名以上工作隊員,隊長由實職副科以上領導擔任。2、一線選撥幹部超常規;明確在脫貧攻堅一線鍛煉幹部、培養幹部、選撥幹部,把項目推進較快,扶貧成效明顯,群眾反映好作為幹部評優、選撥任用的重要依據。在今年4月鎮鄉黨委換屆中有8名工作隊長、第一書記和隊員被提撥為正科級幹部,13名第一書記和隊員被提拔副科級幹部,佔新提拔幹部數的48.9%。3、掛圖作戰超常規。為快速推進脫貧攻堅工作,採用掛圖作戰,形成了「縣一圖四表、鎮鄉一圖三表、村一圖四表」的作戰體系,把脫貧攻堅目標到村到戶工作分層分級繪成「作戰圖」,形成圖表展板做到時間倒逼、按圖指揮、按圖推進、按圖督查、按圖考核、按圖問責。4、項目推進超常規。為迅速推進道路、人畜飲水等項目,縣委、縣政府超常規操作, 制定出台《洱源縣脫貧攻堅項目工程招標管理辦法》,下放權力,簡化項目的審批、招標、前置審計等工作。
創新扶貧方式 變「輸血式」
扶貧為「造血式」扶貧
扶貧新路徑之一:綠色產業+ 生態保護扶貧。
洱源縣縣委縣委副書記、縣扶貧開發工作組總指揮長楊文澤坦言「方向不對,難免南轅北轍;產業不準,扶貧適得其反。產業扶貧,是貧困戶實現脫貧的關鍵。產業扶貧工作需要精準化,防止『產業扶貧若干年,賣難返貧一夜間』的現象出現。制定出了貧困村、貧困鄉村特色產業規劃,統籌使用涉農資金,重點支持貧困村、貧困戶因地制宜發展種養業、產品加工和傳統手工業等,在扶貧開發中,我縣各鄉鎮從實際出發,落實『一村一品』扶貧計劃。本著『宜養則養、宜種則種、宜游則游』的原則,積極培育發展養殖業、種植業、加工業、鄉村旅遊等特色產業」。茈碧湖鎮哨橫村今年發生了一件新鮮事:往年用來種瑪卡、米玉的荒山地,今年變成了一片嬌美動人的牡丹園。牡丹園的主人楊長寶介紹:「政府幫助我們聯系了雲南滇黃集團,按合同價收購牡丹籽,我們才下了決心,種植了這片油牡丹,今年先種200畝。」「這里雖然是山區,但有了市場,我的牡丹籽就不愁賣。以後,我還要把這里綠化好,讓這里成為山清水秀、空氣清新的一座大花園,在這里經營農家樂。」好生態讓山裡人富了口袋,讓地方發展走上了探索出了農村生態資源與綠色環保產業相互促進、農村生態保護與扶貧產業開發相宜相長的精準扶貧的新路子。
創新路徑之二:能人(企業)+合作社+貧困戶。
6月初,縣委領導把縣內的蝶泉乳業、洱寶梅業等十多家農業龍頭企業負責人請到一起,和他們交心談心,請他們和縣委政府一起,關注民生、支持全縣脫貧攻堅工作。縣委領導和縣內企業達成共識:全縣建立「農商聯盟」,以「農商聯合」「農企聯合」模式,把龍頭企業和貧困山區的各個合作社對接,讓山區產業培植搭上龍頭企業這條船,合作社在企業的指導下,按照企業的生產要求生產優質原料,企業幫忙收購合作社的產品、幫助協調對接營銷渠道、對合作社進行知識技能培訓和人才培養。「請能人進山」這事,省委宣傳部派駐洱源縣牛街鄉福田村的幹部字振華最上心,腿也邁得更遠。5月下旬,字振華為洱源請來蘋果種植專家指導群眾種植蘋果,這讓牛街的山區群眾心裡樂開了花。「有了國內頂尖專家的金手指來指點我們,我們一定要種出金蘋果來。」牛街鄉福和村村民楊吉昆說。6月初,字振華又在百忙之中擠出時間,尋找和聯絡國內的項級大蒜營銷商。洱源的大蒜品質優良,是大蒜市場里的「貴族」,但一直處於營銷鏈條末梢。字振華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縮短洱源大蒜走向外地市場的鏈條,增加當地蒜農收入。
創新路徑之三:技術培訓+ 就業脫貧。
讓剩餘勞動力最終轉化為貧困山鄉發展的內生動力,是洱源縣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努力方向。2015年下半年到目前,洱源縣共開展勞動力轉移培訓93場次,培訓13075人次,培訓力度之大、培訓人數之多,前所未有。經過培訓送出去的貧困山區務工人員8072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532人。「我在這里很開心!」44歲殘疾人賀從容2015年11 月參加了洱源縣鳳羽硯台工藝品廠舉辦的殘疾人雕刻培訓後,就一直留在廠里工作。洱源縣轉移就業分三類實施:一是通過「一帶一、一幫一」的方式自行外出打工;二是通過技能培訓和引導性培訓,使參訓人員至少掌握一門實用技術,全面提升貧困戶勞動力自身素質,由縣就業局與各地效益好、信譽高的用工企業對接,集體組織外出務工;三是在整鄉整村推進、異地扶貧搬遷項目中組織當地群眾就近就地務工。通過以上三種方式,做到有勞動力的貧困戶至少有一人在外務工。
洱源縣各級黨委、政府站在全局和實現中國夢的高度,堅定信心,積極作為,進一步加大區域發展和扶貧攻堅力度,時刻把貧困群眾冷暖安危掛在心頭,以精準扶貧為總攬,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連片特困地區為主戰場,以脫貧奔小康為首要任務,統籌抓好發展生產、公共服務、全民教育三件大事,加快貧困地區、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步伐。在推進扶貧工作中,做到了精準識別、精準扶持、精準管理和精準考核,逐村逐戶完善幫扶措施,切實做到扶真貧、真扶貧。精準識別,做到摸清底數、建檔立卡,解決好扶誰的問題。精準管理,做到動態跟蹤,及時更新,解決好怎麼扶的問題。精準考核,做到量化指標,獎優罰劣,解決好激勵和導向的問題。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營造重實干、創實績、求實效的濃厚氛圍。
Ⅵ 如何運用群眾的路線引領扶貧開發
要在扶貧開發中始終踐行 「堅持群眾觀點、站穩群眾立場、發揮群眾力量、保障群眾利益」的群眾路線,因地制宜、因戶施策,才能使得扶貧開發不斷以新的成效取信於群眾、造福於群眾,使我們的扶貧開發工作真正成為連接民心和黨心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1 切實堅持群眾觀點,注重謀劃全局戰略
被幫扶的貧困村大都資源匱乏、集體經濟薄弱、自我發展能力羸弱,「貧困老區」的帽子往往已戴多年。這就要求幫扶方必須始終堅持群眾觀點,緊扣「村集體增收致富、貧困戶增收脫貧」的主題來謀劃扶貧工作的全局戰略,有效地促進扶貧工作上台階、上檔次、出特色。
1.1 注重明確扶貧開發的整體思路 概括地說,就是「堅持為了群眾、發動群眾的根本原則,把貧困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訴求作為制定幫扶規劃、開展扶貧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把基礎扶貧、產業扶貧、智力扶貧和勞動力轉移作為治本措施來抓,有效地促進集體增收、農戶脫貧」。
1.2 注重更新扶貧工作隊的工作理念 概括地說,就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理念。毋庸置疑,扶貧工作隊是做好扶貧開發的生力軍,面對紛繁復雜的農村基層,工作隊必須及時更新工作理念,盡快融入群眾,用「群眾觀念」武裝頭腦、用「群眾方法」強化本領,在日常工作中切實做到「用真心去解決貧困群眾的困難、用真情去溫暖貧困群眾的心靈、用真誠去贏得貧困群眾的信任、用真干去激發貧困群眾的熱情」。
1.3 注重指引扶貧工作隊的工作方法 概括地說,就是「了解民情、匯聚民智、尊重民意、激活民力、凝聚民心、排解民憂,因地制宜、因戶施策,缺乎不斷提升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脫貧致富的能力。」具體地說來,就是在扶貧工作開展中緊緊圍繞「村集體增收致富」和「貧困戶穩定脫貧」兩個目標,以整村推進為抓手,堅持可持續發展和「造血」扶貧觀念,一以貫之地落實「項目決策順應群眾期盼、項目規劃尊重群眾意願、項目啟動激發群眾熱情、項目實施發揮群眾孫凳智慧、項目進程依靠群眾監督、項目落實保障群眾利益」,循序漸進、分步實施,著力改善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縮小貧富差距,不斷提升貧困群眾的幸福指數。
2 切實站穩群眾立場,注重推進幫扶共建
在明確扶貧開發的目標方向、整體思路和工作方法後,幫扶方就得以規劃為依據、以項目為載體,注重與被幫扶村的幹部群眾一齊共同推進扶貧開發工作的有序展開,可以從以下八個方面的著手:
2.1 扶貧宣傳,凝聚民心 「宣傳先行」的目的就是為了有效地激活民力、凝聚民心。一是激發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脫貧致富的熱情。通過入戶走訪、村民座談、群眾大會、扶貧信息宣傳欄、橫幅標語、電視廣播等多種形式向群眾講清道理、宣傳政策,把貧困群眾的思想從貧窮落後的禁錮中解放出來,幫助他們克服「惰性思維」和「等、靠、要」的依賴思想,激發他們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勤勞實干、依靠科學技術致富脫貧的信心和主動性。二是激發社會大眾關心、支持、參與扶貧開發的熱情。通過媒體全方位、多形式地對扶貧開發的社會意義、貧困群眾的生活現狀和扶貧工作的進展情況大力宣傳報道、積極揚頌各種扶貧濟困的行為和現象,營造出全社會攜手扶貧、共建和諧的良好氛圍。
2.2 黨建扶貧,夯實民基 「火車跑的快,還靠車頭帶」,幫扶方要在扶貧開發中始終把黨建扶貧擺在重要位置優先審視、科學謀劃、積極推進,充分發揮掛扶村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一是強化村兩委領導班子建設,(1)幫助強化村級組織建設和制度建設,提高村兩委的凝聚力;(2)幫助強化黨員伏凱悉幹部隊伍建設,提升村兩委的戰鬥力;(3)助推村兩委換屆選舉,積極引導「願為群眾辦事、能為群眾辦事、靠得住、有本事、有威望」的優秀人才進入村兩委班子。二是加強村黨支部活動陣地建設,大力改善貧困村村兩委的辦公條件,確保實現「五有」(即有牌子、有活動場地、有電化教育設備、有宣傳欄、有工作制度)。三是積極在黨員農戶中培育致富帶頭人,提高村兩委團結、帶領貧困戶脫貧致富的信心和能力。
2.3 基礎扶貧,惠及民利 「從解決貧困群眾最想、最盼、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入手,充分發揮幫扶資金的撬動效應,積極發動當地幹部群眾投資投勞、共同建設」是開展貧困村基礎設施完善工作必須堅持的基本思路。通過幫助貧困村建設「致富路」、「民生橋」和完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等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大型民生項目,努力讓極其有限的幫扶資金真正用在刀刃上,大力改善貧困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強有力地助推貧困村的經濟發展和貧困戶的脫貧致富。同時也通過這批立竿見影、急民所急的民生工程贏取廣大貧困群眾對幫扶方扶貧工作的信任和支持。
2.4 集體增收,匯聚民智 面對貧困村集體經濟薄弱,自我發展能力羸弱的突出問題,幫扶方可通過組織召開不同層次座談會的形式,廣泛徵求村組黨員幹部和群眾在產業發展方面的意見和建議,與當地黨員幹部群眾一起現場勘查、調查研究、綜合論證集體增收項目,鼓勵當地群眾投資投勞,充分結合當地的資源優勢和自然稟賦,可以通過不斷推廣「六種幫扶模式」來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即「基地+企業+農戶」幫扶模式、「入股當地致富帶頭人」幫扶模式、「大戶帶小戶」幫扶模式、「興建集貿市場」幫扶模式、「整合貧困村資源連片開發」幫扶模式、「異地造血」幫扶模式。這樣一來,既能充分溝通與當地黨員幹部群眾的感情和聯系,又能極大地激發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形成共同扶貧的強大合力。
2.5 產業扶貧,力促民富 「一戶一法、因戶施策」是幫扶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根本之道,也是扶貧開發的重中之重。幫扶方可以從宏觀和微觀兩方面著手。
宏觀上,在充分利用掛扶村資源優勢的基礎上,注重調整產業結構。通過科技培訓、科技示範、科技推廣來引導和扶持貧困戶發展有特色、有市場、成規模的種養業項目或來料加工項目,逐步形成支柱產業。
微觀上,在前期充分入戶調研的基礎上,注重「靶向式造血」。一方面,加強與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