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活日常 > 心理學如何解釋不適應生活

心理學如何解釋不適應生活

發布時間:2023-04-09 00:37:08

⑴ 不適應大學的生活方式心理測評

一、生活環境不適應。二、角色轉換不適應。
一、生雀陪活環境不適應。
進入大學後,新生面臨的第一個巨大變化就是生活環境的轉變。學生們來自天南地北,由於地域上的差異,氣候、飲食習慣甚至語言都不相同,再加上進入大學後,由原來依賴父母的家庭環境過渡到相對自立的集體生活,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的巨大轉變。
會使他們遇到很多困難或感到不適應。心理上容易產生孤獨感,因而出現想家、思念橡此親人、懷念老同學等現象,並由此可能產生各種煩惱,出現焦慮、抑鬱、敵對、低落的情緒,嚴重者會影響心理健康。另外,一些學生表現出不良的生活習慣。
諸如睡懶覺、逛街、打牌、熬夜、沉迷於網路等,大部分時間都浪費梁歲迅在消遣活動中,對學習逐漸失去了興趣。時間長了,很多學生幾乎淡忘了在大學里還能幹點其他更有意義的事情。
二、角色轉換不適應。
從一名中學生到一名大學生,是每個新生都面臨著的角色轉換以及自我重新定位。在這種角色轉換的過程中,如果自身的行為不能隨著角色的變化而變化,不能隨著時間、環境的改變而進行相應的調整,就可能會出現角色的沖突,從而出現適應不良。

⑵ 談大學新生不適應大學生活產生情緒困擾的成因

談大學新生不適應大學生活產生情緒困擾的成因

[論文關鍵詞] 大學新生適應情緒

[論文摘 要] 大學新生入學後,絕大多數會出現對大學、人文環境、學習方式和宿舍集體生活的不適應。對環境和生活的不適應,使大學新生焦慮、壓抑、自卑、迷茫,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大學生正處於青少年向成年的轉變期,這一階段特點是:自豪感與自卑感、交往的需要與孤獨感的矛盾沖突共同存在;情緒忽高忽低,容易急劇動盪的階段,因此當遭遇某種變化或刺激時,就容易出現心理沖突。從中學進入大學,每位新生都面臨著環境的適應問題。如果新生自身與環境變化相脫節,就會出現大學生活適應上的問題,在自我認知、情緒體驗、人際行為等方面出現的一種迷茫、困惑、痛苦的狀態,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學習,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一、不適應學校物理環境而產生的情緒困擾
無論誰面對環境的改變都會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大學新生入校以後首先面臨對校園環境、生活環境、學習環境、學校的環境、環境等諸多物理環境的適應,在適應的過程中會帶來各種情緒反應。
1.生活環境的變化,內心易產生焦慮、煩 躁 的情緒。目前入校的大學生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第一次離開家,以前除學習外,凡事不用操心,衣食住行都由父母包辦,形成了較強的依賴心理。進入大學後,大多數同學都是第一次過集體生活,以前在家裡都有自己獨立的空間,現在幾個人共用一個房間;在生活習慣上、人際關繫上很難相容,一旦遇到摩擦,就會感到惶惶不安;而且每個同學帶著不同的飲食習慣、生活方式來到大學,有部分是南方的同學來到北方,生活和飲食方面的顯著差異,常會造成部分學生的環境應激;還有一些同學理財能力欠缺,開支無計劃,不考慮承受能力,購買超出經濟能力的物品,頻繁聚會等,因此時常陷入“經濟危機”,產生危機心理。
2.學習環境的變化,容易出現失落和恐慌等情緒。進入大學以後,大學的學習環境與中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第一,在中學上課,每個班都是固定的教室固定的人,學的課程是固定的科目。而大學則是每一時段的課都要換教室;有小班課有大班課;有單班課有混班課;有基礎課,專業課;有必修課、必選課 還有選修課;每學期開設的課程不同,每門課考試的方式不同,每門課的學分也不同,這些變化會使剛入學的新生摸不著頭腦,產生焦慮的情緒。第二,中學上課,在學校的時間每一節課安排得滿滿的,甚至回家後的時間都被老師的作業擠備掘滿。大學則有大量的“自由時間”。絕大多數新生,不知如何利用這些時間;不知、機房、聽力室、自習室如何使用,往往一個學期就荒廢了,快到期末時內心卻充滿了空虛、失落。第三,在中學從早到晚,從學習到生活,從紀律到心理,大大小小的事班主任一個人全部負責到底。而來到大學以後,班主任很少能看到,宿舍有宿舍管理機構,學生的學態乎籍及思想由學生處及各學院負責學生工作的老師管理,學生的課程和成績由教務處及各學院的教學管理。分散而復雜的管理體系,使很多新生遇到問題以後不知所措,限於慌亂中,使其焦慮難耐。第四,一進入大學,新生立即被各種學生社團包圍。因高考的禁錮,許多學生壓抑多年的興趣愛好噴涌而出,一下就報了兩三個社團,最多有報五六個社團的。這些學生每天晚上忙於個社團的各種活動,沒時間學習。表面上過的忙忙碌碌,內心卻無比的.空虛和失落。快到期末時,才發現自己欠下了那麼多學習帳帆滾悉,馬上面臨期末考試,陷於恐慌之中。
二、不適應學校人文環境而引起的情緒困擾
大學新生帶著各自的心理烙印進入大學,入校以後馬上面臨著許多人生的新問題。新的環境中位居何處?我將往哪裡去?這一系列的新問題,使一部分同學在新的競爭中立即面臨挫折情境,如處理不當,會引發各方面的心理沖突。
1.高考的失利、專業選擇的失誤,使部分學生情緒低落,感到前途渺茫。我國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現象是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都很高,小升初要上重點中學,中考要上示範高中,高考要上重點大學。使那些在高考中沒有發揮好,與理想的大學或者專業失之交臂學生,形成“名校情結”。還有些學生因為高考志願是父母報的,專業是父母選擇的,自己並不喜歡。這些學生入校以後對學習提不起精神,對任何活動沒有興趣,內心總是耿耿於懷,自責自怨,精神頹廢,情緒低落,感到前途渺茫。
2.教育體制的重壓,使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和動力。目前我國現行教育體制,中小學教育只圍繞著高考的指揮棒轉,學生學習只為了應試。高考這一人生階段性的目標,成為了許多學生的人生的終極目標。進入大學這個目標已經實現了,絕大多生不知該往哪裡走,不知自己該去做什麼。失去了奮斗目標,就沒有了學習的動力,容易出現了徘徊和迷茫心理。更有些學生經過高考的激烈競爭,感到筋疲力盡,在飽嘗了成功喜悅的同時,認為進入大學可以好好放鬆一下,以補償十幾年的寒窗苦讀,因此在大學里消極、懶惰、混日子。
3.評價體系的變化,在尋找自己的位置中喪失了優越感而沮喪。考上大學的絕大多數學生是中學時的尖子,但到了大學,大家都在一個起跑線上,面對新的環境和新的挑戰,原有的優勢和平衡被打破,不少人變成了平庸之輩。喪失優勢地位的同學,自尊心受到嚴重挫傷,導致自我評價失調,由強烈的自尊心轉變為自卑。
4.不適應大學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的變化,使一些學生很苦悶。剛剛入學的新生仍然習慣於中學“滿堂灌”式的學習方法,習慣於自己的所有的學習都由老師來安排。而來到大學以後,課堂容量大,教師講授提綱挈領,比較抽象概括,需要學生在課下閱讀大量的參考書和參考資料,意在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加之大學課余時間比較多,自由度大,表面學習氣氛很輕松,老師不留作業,沒有考試,沒人監督你學習,考試不排名次,但這里絕不是沒有競爭。有些學生剛入大學時,課余的時間不知看什麼,上課時間不知聽什麼,這讓不少學生感到很吃力、無助、無所適從。
三、不適應集體生活時產生的情緒困擾
在大學新生進入大學以後,不可迴避的是對班級和宿舍的集體生活的適應。因為我們任何人都需要感到自己是一個集體中的一員,需要在這個集體中有自己被承認的、確鑿無疑的、不可替代的位置,這就是人的歸屬的需要。而宿舍和班級是大學生的主要生活和學習場所,他們要在這個集體中度過四年。處於青春期的大學新生,如果沒有被同宿舍同班級的同學接納,就會感到不安全,引發各種不良的情緒反應。但是由於班級和宿舍里的同學分別來自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家庭,他們在思想觀念、價值標准、生活方式、生活習慣等方面都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在遇到實際問題的時候往往容易發生沖突。具體表現為:
1.地域不同,生活習慣的差異,導致人際關系的不協調。中學時的集體生活很單一,同學關系簡單。大學生的組成比高中要復雜,不同地區、不同信仰和的學生走到一起,難以很快建立起兄弟姐妹般的深厚情誼。另外,班級和宿舍里的同學分別來自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家庭,他們在思想觀念、價值標准、生活方式、生活習慣等方面存在著明顯差異,在遇到實際問題的時候往往容易發生沖突。還有些同學在知識、才藝、人際關系、家庭背景乃至身體容貌等方面認為不如別人,特別是來自、山區和貧困家庭的學生,有強烈的自卑感,常常沉默寡言、內向孤僻,遠離集體。
2.青春期的心理特點。新生初來乍到,彼此陌生,青春期又有“閉鎖性”的心理特點,自我保護意識較強,同學之間交往較謹慎,在班裡不願意暴露太多,不願意主動接近別人。所以許多學生感覺來到大學以後人際關系冷漠,不像中學同學那麼開放好接觸,更感嘆知己難求。
3.獨生子女成長中的缺陷,很難適應集體生活。新生中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一個人在家裡生活習慣了,在集體中不能容忍其他同學的一些小毛病,自己不能吃一點虧。許多同學不夠寬容,不能理解他人,什麼事只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思考問題,不能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常常引發紛爭,使自己很難融進集體。例如有些同學追求完美,對自己、對別人都比較苛刻,眼裡揉不得沙子。有的同學嫉妒心很強,一旦看到別人比自己強,就會用言論或行動去攻擊別人,使自己和別人都陷於痛苦中。有的同學比較靦腆、害羞,不能有效表達自己的意願,不敢和周圍同學說話,會很退縮、不合群。有的同學性格內向,融不到集體中去,集體的活動都不願參與。有些同學比較逆反,總愛和別人抬杠,以表明自己標新立異,使其他同學很反感。有的同學比較功利,只和能給自己帶來好處的人交往,並常常過河拆橋。也會受到周圍人的冷落。
總之,大多數新生面對新的校園、新的教學風格和學習方式、新的人際氛圍和生活,都會出現“心理不適”,這是正常的情緒反應,是每位新生都會遇到的問題,只是每個人遇到的問題不同,適應的時間長短不同,適應的程度不同。一般的情況下,三個月後就會度過適應期。如果一個學期過後, 適應的某類問題還困擾著你,就要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盡快適應大學的環境,擺脫復興情緒的困擾。

參考文獻:
[1]郭淑華:大學新生適應的實踐與探索.中國輕工教育,2006年03期
[2]汪國琴:大學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徑的探索.思想理論教育,2005年11期
[3]馬 燕:大一新生常見心理問題及應對策略.科技信息(學術版),2008年20期
[4]尤世紅:大學新生適應期心理問題及應對措施.和田師范專科學校校報,2007年第6期

相關論文查閱: 大學生論文 、 工商財務論文 、 經濟論文 、 教育論文 熱門畢業論文

;

⑶ 從心理學角度看大學新生的適應問題論文

從心理學角度看大學新生的適應問題論文

心理是指生物對客觀物質世界的主觀反應,心理現象包括心理過程和人格,人的心理活動都有一個發生,發展,消失的過程。下面是我為你帶來的從心理學角度看大學新生的適應問題論文,歡迎閱讀。

從心理學角度看大學新生的適應問題

摘要

高中學生經過嚴格的高考考進夢寐以求的大學,卻會在較長一段時間內不能很好地適應學校新的環境,這部分學習相對較好的學生會因此引起的心理上的焦慮感、罪惡感、疲倦感、煩亂感、無聊感、無用感和行為上的不良症狀,這種現象被稱為「新生適應不良綜合症」。本文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彎耐了大學新生的種種不適應,並且提出了使學生快速適應大學生活的幾點建議,望能對高校師生有所幫助。

關鍵詞

心理學、大學新生、適應

心理學家沃爾曼對適應作了如下的定義:「一種與環境融洽和諧的關系,包括滿足一個人的絕大多數需要,並且擁有符合要求所必需的行為變化,以便一個人能與環境建立起一種融洽和諧的關系。」大學生的適應性,是指提高大學生隨外界環境條件的改變而改變自身的特性和生活方式的能力,是個體在現實生活環境中維持一種良好的有效的生存狀態的過程。

1大學新生面臨的狀況

(1)經歷高考的考驗,有一個心理的休息期、恢復期。

(2)混亂:原有的規則、秩序被打破,原先,「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現在,同時要應付突然冒出來的各種事情,一下子變得千頭萬緒。

(3)時間自由、空間自由、生活自主。

2造成新生不適應大學生活的幾點心理原因

2.1對父母的依賴,難以適應新環境

現在的高中生都是獨生子女,在家備受寵愛,沒出過遠門,沒住過集體宿舍,形成了對「家」和父母的強烈依賴。而大學使他們必須改變這個生活環境,進入到集體住宿的新環境中,一些自理能力差的學生一時很不習慣,或者根本無法適應,生活無規律,許多問題不知道如何去解決。例如,有些大學新生剛剛入學就開始想家,遇到什麼事情不會自己思考怎樣處理,而是第一時間打電話給父母哭訴。還有些學生不適應新的集體環境,依然感覺自己像在家裡一樣唯我獨尊,無法與同學們搞好關系,受了委屈就找輔導員,更有甚者會選擇輕生。這都是源於心理層面的不適應,是許多大學生的普遍表現。

2.2習慣了受約束,無以應對自由

很多學生嚮往大學,就是嚮往大學的自由。在這里,你可以自由地學習,自由地分配時間,自由地選擇課程,自由地使用金錢……這些方面的自由對大學新生來說:一方面是機遇,一方面是挑戰。機遇是指他們在中學時受到了來自學校和家長的多方干預、約束,自由對他們來說就是一種機遇,挑戰是指學生因為缺乏經驗,突然沒有了具體的約束和指導,以至於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利用這些自由。

2.3角色轉變太大,自信心不足

在中學裡面,學習成績的好壞,一直是學生自我評價的重要標准。這些考入大學的學生里大部分人在高中階段都是學習較好的學生,他們或是聰明,或是勤奮,總之會有贏得人們關注的點,深得老師家長的厚愛,所以趾高氣揚。然而,在"高手如雲"的大學新班集體中,可能由於學習方法或孝則是心理壓力的問題,使大學新生原來的優勢不復存在,原市級甚至省級高考狀元可能學習成績會落後於一個高考成績一般的同學。他們進入大學後發現自己不是最棒的,有很多人比自己優秀,看到這些優秀的同學,這些孩子就會感覺到自己由以前的中心地位向普通角色轉變,自我評價和自信心大大受挫。用原來的信念推論出"學習成績不好個人價值就低"的結論,這一結論沉重地打擊著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許多人因此導致了失眠、神經衰弱和抑鬱症。

3如何引導學生盡快從心理上適應大學生活

3.1確立新的價值目標,自立自強

進入大學,馬克思主義會告訴我們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價值觀是人生路上的指明燈。如果沒有指明燈,我們就會在茫然中埋慎春失去正確的.方向指引,以至於偏離正確的軌道,造成不可知的後果。有了這盞燈,我們就會有正確的人生價值和人生目標,活著就會有動力,內心就會充滿信念,就會自立自強,自然會很快適應大學生活。

3.2遵守規則,利用自由

大學也不是絕對自由的,也會有它自身的一些規則,因此我們應告訴新生來到這個新的環境,就要遵守這個新環境的規則,遵守課堂紀律,不遲到不曠課,尊敬師長,刻苦學習,只有在這個大前提下,他們才會有自由。而這種「自由」也不能拿來揮霍,而應充分利用自由來做一些有意義的事。

3.3適應新的參照環境,重新定位自己

大學新生都是高考中的優勝者也都是中學里的出類拔萃者。進入大學後參照環境發生變化,已經不再是高中時候的那部分同學,他面對的是跟自己水平相當甚至比自己水平高的同學,而且這部分同學數量要遠遠高於高中時期,有幾千人、上萬人,在這樣的范圍里,自身位置必定會發生變化。另外「比較范圍」也拓展了。不僅僅局限於學習還包括研究能力、社交能力、藝術修養、個人魅力等。這就帶來了自我認知與評價問題即如何在新的集體中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正確定位。

每個大學新生,在升學喜悅之外,要接受這樣的現實:一切都只能說明過去,我必須接受眼前的一切,開始新的生活。

大學生活是一段全新的生活,每個人站在起點上都要自己來決定未來。誰都可能成功,誰都可能遇到坎坷,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只有自己才能使一切美好的願望得以實現。重要的是,現在,你該對你自己負責了。

面對難題,可以向老師請教,也可以與同學探討,但更重要的是自己獨立思考,自己確定而不是單純地依賴別人告訴你做什麼和怎麼做。

面對挫折,可以伸出求援的手,可以自己咬緊牙關獨立解決,可以把一切愁苦留給自己,把歡笑留給別人也可以向朋友傾訴,尋求理解。

大學生剛剛從高中步入大學,也是剛剛從孩子蛻變成成人,雖然已是成年人,但是他們的心理還不是十分成熟,價值觀也尚未定型,缺乏成年人成熟的判斷力和對事物的認識能力,而且在行為上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換句話說,缺乏自控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作為老師,我們應該認清他們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和和行為特點,一點一滴引導他們走向全面發展的健康成長之路。

參考文獻

[1]姚彩琴.大學新生心理適應性教育探析.2009年全國高校學生工作年會論文集,2009.

拓展:大學新生適應期的心理問題

一、獨立能力較弱

從中學進人大學,伴隨著生理成熟而反映在心理上的成人感,使得新生的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大大增強,他們從理智上要求擺脫家長和老師的束縛,爭取獨立性。但是,由於過去依賴父母和老師較多,社會經驗缺乏,使得大學新生在具有強烈獨立意識的同時,還存在一些難以擺脫的依賴性,還不能真正依靠自己的力量來獨立地解決一些生活問題、學習問題和處理好各種社會交往中的關系。新生入學後,許多事情需要自己處理,心理准備不足,許多幼稚、處事能力差的新生常常為自己在某些問題面前束手無策,猶豫不決而感到苦惱和憂慮,因而心理失衡,產生緊張和自我地位變化帶來的不適應。

二、學生期望值於現實反差大,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沖突

大學一年級是一個特殊的階段,他們大多數是從家庭到大學,都是第一次真正離開家鄉、父母、親友,走出家門,來到大學求學。由於高校的辦學條件還相對較差,新生入學後,無論是學習、生活還是文化娛樂方面條件都與期望值相差甚遠,給新生帶來失望,使他們感到現實生活的困難。環境、角色的變化引起心理上的不適應。調查中有6.7%的學生認為目前最需得到幫助的是「生活適應」。有的同學,報到手續剛剛辦妥就給家裡打長途,說學校不是自己理想的學校,宿舍條件差,生活條件難以適應等等。由於理想與現實的強烈反差,他們不敢正視現實,也不敢改變自己時,一遇到挫折,就會產生苦悶、厭倦、消沉的情緒,直接影響到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

三、學習方法的不適應導致心理焦慮

大學里的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與中學發生了質的變化。在中學,教師的授課方式是以學生能理解為目的,內容少,練習多,一切學習生活都有教師安排,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然而,大學則不同,教師上課來,下課走,課程多,教材有取有舍,要求學生能獨立思考、學習及自我管理。這種學習方法的轉變,要求學生盡快調整自己所處的位置,達到「角色轉變」,然而,許多學生往往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備,仍然抱著那種等待心理。在經歷一個階段的學習之後,便感到有些茫然失措,頓時情緒由興奮轉為自卑、消沉,部分學生處於難以適應的境地。個別學生的學習適應期長達半年到一年。

四、人際關系適應不良

人的社會性決定了交往的必然性。現在的大學生絕大多數在上大學前沒有離開過家,他們過慣了家庭重點保護的生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離開了父母、老師和朋友,來到大學,面對陌生的環境和面孔,學生普遍有一種孤獨感,渴望結識新的朋友以求幫助和理解。調查統計,有34%的學生認為目前最需幫助的是「情感交流」,而有41%的學生認為「社交能力」的培養更需得到幫助,還有17%學生「感到孤獨」,絕大部分新生都非常想家。但是,在老師、同學的交往中,許多學生表現出戒備、觀望、自我保護的心理,常常使交往受挫。他們渴望與別人交往,卻又不知道如何交往,於是,有的同學就把自己封閉起來,使自己與周圍產生隔閡,盡管生活在集體之中,仍然感到孤獨和不安。加之沒有可親近的人在身邊予以安慰,不能及時解脫孤獨感,時間長了酒會有精神抑鬱和無助感的時刻。若陷入這種誤區長期不能自拔,就會發展為嚴重的心理症狀。進人大學後如何處理好人際關系,是學生們最熱門的話題。

相應的新生教育對策

根據適應階段大學生在學習和生活環境上存在的問題,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新生進行教育。

1、幫助新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現代教育方法要求教師不僅傳授知識,更為重要的是指導學生,使他們學會學習,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具備觸類旁通的自學能力。開設學習方法講座,介紹大學的學習過程,如學習興趣的培養,學習計劃的制定,怎樣讀書,怎樣利用圖書館,怎樣使用工具書與查找文獻資料,怎樣科學用腦等。重點介紹上好一堂課要注意的幾個環節。

2、加強班集體建設,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

大學新生來自五湖四海,由於風俗習慣、飲食習慣、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及性格上的差異,加上語言上障礙,相互了解甚少,同學間不輕易吐露真情,交流思想。以往所熟悉,所信任,所依賴的老師、同學、家長都不在身邊。在這個陌生的環境里,如果缺少溫暖和真情,自然會產生一種孤獨感。他們也迫切希望有良師益友,得到他人的理解和親近。班集體建設就顯得十分重要。班主任及學生管理工作者應當多下教室和寢室,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生活和思想,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

一方面,要在管理工作中激勵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學會用客觀的思想方法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客觀地分析社會和周圍環境。既要看到自己的優點,又敢於正視自己的短處,能夠辯證地看待成功和挫折、順境和逆境,正確處理個人與他人、集體和社會的關系。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利用餘暇時間,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培養廣泛的興趣。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業余文化生活中,增加人際交流,提高同學間的親和力,增進同學間的相互關系,推動群體中互助互愛的精神。如果把同學間的這些情感適時地給予激發與引導,使之與集體榮譽等結合起來,就能形成一種強大的凝聚力,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就會形成。新生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充滿樂趣,孤獨感也自然而然地淡化以至消失。

3、賦予新生入學教育以新的內容

新生入學的接待和教育工作,學校一直非常重視。一般要安排3至5天的時間,由院系對新生進行適應性教育,亦稱始業教育。主要是介紹校系的概況,組織學生學習高校學生行為准則、校園秩序管理若干規定、學生德智體能綜合考評辦法及學生有關管理規定,並進行測試,以了解學生掌握的程度。這樣做很有必要。同時,始業教育還應當增加對學生心理能力、獨立生活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教育內容。並根據教育內容的需要來選擇一些德高望重,既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又有豐富閱歷的教師來作專題報告。還可以讓高年級的學生來現身說法。在形式上既可採取專題報告、座談會、個別談心等方式,也可通過寓教於樂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教育。使新生入校後,在心態上及時地作出調整,適應大學的學習和生活。

總之,因不適應而導致的種種心理問題是一個人走向成熟所必然要經歷的,是正常的現象,在剛入大學的新生中是普遍存在的,這一時期的大學新生非常渴望得到幫助與理解。新生在適應階段存在的問題,應當引起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的重視。同時要根據新生的特點,採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幫助新生順利渡過困惑時期,從理性上把握自我,提高心理調試能力和心理免疫力。

;
閱讀全文

與心理學如何解釋不適應生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3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18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7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0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