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有效開展戶外體育活動
如何有效地開展中班戶外體育游戲活動
眾所周知:「幼兒期就是游戲期」。孩子們的天性就是玩,就像魚兒離不開水一樣。幼兒園每隱叢天必須的活動環節之一,就是組織孩子們進行戶外體育游戲活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游戲和體育活動,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增強體質,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和「保證幼兒每天有適當的自主選擇和自由活動時間」。《指南》中也說:「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積極地開展戶外活動,不僅有助於提高幼兒的各種能力,還能促進動作協調發展,而且還能給幼兒帶來愉快的情緒,為幼兒心理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中班的幼兒有了一定的活動經驗,對各類活動器械有了不同程度地了解,能輕車熟路的在戶外進行活動,在老師適時的鼓勵下還能自主創新各種不同的玩法。但自我控制能力不高,注意力時間不長。如果沒有老師的正確引導,他們就會缺乏活動的積極性。對於中班的孩子,我們應該如何更有效地開展戶外體育游戲活動呢?
一、 體育游戲活動內容的安排應具有趣味性。
俗話說:「興趣是孩子學習的最好老師。」有了興趣孩子才會有參與活動的動力和源泉。如在一次戶外體育活動《好玩的袋子》時,我以「蠶寶寶」為線索貫穿整個活動,讓孩子們不僅利銷好用空的米袋子創造了多種玩法,也體驗一物多玩的樂趣(1.具有魔力的袋子,把它放在頭頂上,不要掉下來喲!2.用脖子夾住它。3.用肚子頂著它,想一想,怎樣不讓它掉下來?4。把袋子穿在身上,是不是看不見,沒關系,可用耳朵聽—順著音樂聲走過來,鍛煉孩子們的聽力。5.想吃桑葉的蠶寶寶爬過來。6.蠶寶寶鑽進袋子里,等待化繭為蛾!)。還利用袋子做道具,讓孩子們練習各種跳躍動作以及打滾的動作,孩子們玩得樂此不疲!
二、 以愉快的情緒帶動幼兒。
每次進行戶外活動時,我們都要進行幾分鍾的准備活動。我常常用喊口令「一二一,一二一、、、、、、」來達到隊伍的整齊,時間一長孩子們也厭倦了這種形式,有的孩子在隊伍里不是說話就是打鬧。面對孩子們厭煩的情緒,我嘗試加了一些音樂元素來感染活動的氣氛(運動員進行曲、郊遊、動一動、健康歌等等)讓孩子們一邊聽著歌曲,一邊踏著步子,很自然地在陽光下,愉快的運動起來。
三、關注全體幼兒,注重個體差異,做孩子們游戲的夥伴。
蘇霍姆林斯基說:「我想給孩子們虧攜鉛帶來快樂,而孩子們的快樂,對於我就是最大的幸福。」只有這樣,把孩子放在自己的心靈深處憐惜、愛護,走進他們的情感世界,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和他們一起歡笑,一起憂傷,才能贏得孩子的心。同時,無論年青還是年老,教師都要擁有童心。以孩子的眼光來看待事物,時時提醒自己,我們的教育對象是孩子,你就能夠更寬容,更豁達,也能夠讓孩子更喜歡你。作為幼兒教師盡量以孩子的角度去把握孩子的心靈,理解孩子的感受,同時在整個游戲活動中,教師扮演的角色不僅是引導者而且還應扮演富有童趣的游戲夥伴。對於膽小、不愛動的孩子或動作笨拙的孩子,應該鼓勵或帶動他們一起游戲、對於需要幫助的孩子,可以進行適當的指導。如:「我班有一位剛轉入的劉佳怡小女孩,每次戶外活動時,她要麼傻傻的站著不動,要麼就是小聲哭泣。我蹲下身和她交談原來是她膽小害怕,不願意參加游戲。我尋找到原因後,就拉著她的小手,一步一步、一個動作一個動作、慢慢的向終點邁進。一次、兩次、、、、、、和她一起做游戲、她笑了我也笑了。」現在她在每次戶外活動時,還踴躍的給其他幼兒示範動作。
總之,教師要做孩子們的良師益友,充分發揮戶外體育游戲活動,讓孩子們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使他們的童年生活更精彩更有意義。
『貳』 如何讓學生走進體育課堂
聲明:本文由胡侃教育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無論小學,初中,高中還是大學,都開設有體育這一門課程。從小到大,體育課幾乎貫穿了我們整個學習生涯,是促進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一門課。
1957年11月29日,清華大學時任校長蔣南翔提出了「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的目標與口號,62年過去了,該標語仍然褲大隱屹立於清華大學運動場,對全國的高校、中小學以至社會都產生了積極影響。
2007年5月,國務院頒發了《關於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意見明確要求學生應確保每胡廳天鍛煉一個小時,並提出了「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的口號,可見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已被社會廣泛認可。
如今「健康第一」的重要教育思想已基本確立。這就要求老師要優化課堂教學,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要培養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主動性,快樂教學。
然而從中國開展應試教育以來,體育課就具有很大的爭議性。一部分人認為體育教育是浪費時間,要不要都可以,另外一部分人則認為體育課程是現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些爭議都各有各的道理,誰都不服誰。
一、體育課是否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認為體育課不重要的人群是覺得,中國應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應付最後的考試,這才是重中之重,所以可以取締體育課,將體育課上用來鍛煉的時間放在學習上,以取得更好的成績。
當然,有這一看法的不止家長,很多主課程老師也有這一看法,佔用體育課時間補課的行為並不少見,更有甚者常「用你的數學是體育老師教的嗎,你的英語是體育老師教的嗎」這些言語來進行諷刺。
這些觀念和做法在大多數人看來是錯誤的,體育課的開設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強健學生的體魄,並帶有較強的競爭性,能大大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人們常說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體育占據了五大教育需求之一。
小編認為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成為國家棟梁之材,而無強健體魄又何以成為棟梁?所以無論應試教育與否,體育從來不是浪費時間。
二、如何正確開展體育教育,讓學生主動融入體育課堂
體育課有時候對於學生們來說是比較放鬆的課程,可以從繁多的作業中抽身出來進行體育鍛煉,清醒一下頭腦,但對有些學生來說也是噩夢,不想進行強度較高的體育活動。
怎樣讓每個學生都想上體育課、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呢?這就關乎到體育教師的教學手段。傳統的體育教育為課前進行一成不變的跑步,俯卧撐等較高強度訓練,然後自由活動,要仿段想調動學生積極性,就要改變教學方式,更新觀念,進行趣味化體育教學。
例如開展一些體育小游戲,體育活動,如兔子跳,障礙接力等等,以此來提高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將教學內容趣味化、形象化、具體化、生活化、游戲化,不單單鍛煉學生的身體,更要鍛煉其競爭力,開拓創造力等等。
因材施教也是很重要的一點,體育項目有很多種,根據人的體型,體力等各種因素影響,不可能每個運動項目都適合每個人。體育老師可根據學生個人的特點和興趣愛好進行不同體育項目的練習,這樣能讓學生很快就主動融入體育課堂。
你覺得體育課是浪費時間嗎?歡迎發表你的觀點。
我是胡侃教育,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點贊、關注、分享,謝謝。
『叄』 怎樣讓體育教學更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
體育源與生活。體育新課程教學強調:「加強書本知識與生活世界的相互聯系」,體育教學內容越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越接近學生的經驗,越能受到學生的愛。體育教師應要善於把日常生活中的事情與體育課結合起來,挑選學生平時熟悉和喜歡的,貼近生活的教學內容,設計學生能夠參與、樂於參與的體育活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自我鍛煉的能力,並能掌握一些生活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使身體和心理方面都能得到發展。那麼,怎樣才能讓體育教學更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下面結合一些教學實例,跟大家一起探討。 一、要重視「生活化」的新課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入階段正處在一堂課的起始階段,處理的是否得當,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的情緒以及思維的活躍程度,結合學生身邊的生活導入新課,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求知的內驅力。因此,在新課教學時,教師要充分將所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地聯系起來,把生活中的題材引入到體育課堂教學之中,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求知成為一種內動力。例如,在上後滾翻時,教師首先做一個示範:向後退時,不小心絆了放在腳下的墊子,順勢做了一個後滾翻,穩穩地站起來。接著,教師就剛才的示範再結合幾個案例講解後滾翻在生活、運動中的歷稿作用,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後,教師問:「看了剛才的示範,聽了老師的講解。你們現在想干什麼?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後滾翻」。這種導入新課的方式,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很自然地導入了新課,為下面的學習打下伏筆。 二、體育教學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多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景 新課程標准極力倡導體育教學內容要符合學生的特點,內容貼近生活,所教內容盡量是學生平時熟悉的、喜歡的。在教學內容的安排和設計上,可針對性地創設一些「生活情景」使學生置於生活的氛圍中,以使學生能夠產生強烈的求知慾,讓課堂教學真正活起來、讓學生學習樂起來、玩起來、讓所有的學生在課外動起來,為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下面是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創設生活情景進行耐久跑教脊滑學的案例:在操場上畫一籃球場大小的長方形或圓形,分成人數相等的兩隊,一隊為魚,一隊為捕魚人,魚兒不能跑出界外。如要比賽,以規定時間捕到魚兒多少或捕完所有的魚兒所用的時間判定,學生的興趣很高。建構主義教學原則明確指出:「復雜的學習領域應針對學習者先前的經驗和學習者的興趣。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學習才可能是主動的。」在案例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把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再現到耐久教學中,使枯燥的教學內容生活化。這樣的巧妙安排,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貼近了學生的生活,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輕松愉快地完成了耐久跑的任務。 三、體育教學要注重採取「生活化」的學習方式 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學習活動中,學生往往習慣先行後知,他們對知識技能更習慣通過自己的活動去獲得,去體驗,去感受,而不僅僅是靠教師的傳授而獲得。新課程下的學生不再是被動接受,而是採取積極、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主動地進行學習。 案例:《運球》教學片斷 1、將學生分成若干組進行半場3-3比賽,禁止接球後立即傳球,一定要運櫻爛臘球若干次後方能傳球給同伴,以便學生發現和尋找自己的運球問題。 2、教學比賽數分鍾後停止比賽,組織學生暢談比賽不能順利進行的原因,明確運球技術在比賽中的作用。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3、教師出示提示板即菜單。講解與示範多種運球的技術方法:高運球,低運球,原地體前變向運球.曲線運球,後轉身運球等。 4、兩人一組選擇自己喜愛的運球方法進行練習。要求:相互指導、模仿,交換練習。教師巡迴指導。 5、展示評價。 在運球教學中,首先組織學生進行特殊規則的籃球比賽,使學生明白運球技術的重要性,產生學習的動機。然後,通過兩人自由組合、自主選擇練習,使學生在練習中互幫互糾,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運動興趣,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樣徹底杜絕了體育課就是教師不斷做示範動作。學生重復模仿、機械枯燥練習等嚴重製約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現象。這種自主、合作性的學習方式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生活習慣,因而取得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四、體育教學要注重創設「生活化」的練習設計 新課程強調技術的運用。在教學中更多地考慮學習運動技術對健康的促進作用,更多考慮如何使這種運動技術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系。例如,在蹲踞式跳遠的教學中,可以把傳統的教學步驟——助跑、起跳、騰空、落地的競技教學方式,改變為從生活實際中越過一定高度或遠度的障礙來開始自己的教學;採用「越過小河、小溪」、「越過矮牆」、「穿過窗框」等教學手段,把難點放在「團身」這個動作上面。這種教學手段對於培養學生的生存能力是非常有益的,也是符合新課程標准有關「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材選取要求的。又如,「變向跑」教學不應拘泥於原有固有的技術,而是通過改變方向去獲得擺脫、避開對手的機會,組織學生把學到的變向跑技術運用到籃球、足球的變向運動,擺脫對手獲得傳、接球的時機。這樣的運動技術教學,使學生的學習更貼近他們的生活實際.使他們對學習產生親切感,更樂意參與學習。 總之,體育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的生活走進體育課堂,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綜合實踐能力和個性品格,才能為學生的終身體育奠定良好的基礎。
『肆』 體育生活方式
體育生活方式,指的是一種生活態度,而並非具體的活動內容。比如說譽跡,平時要勞逸結改虛核合,閑暇時候不要總趴在被窩里睡覺,或者趴在沙發上看電視之類,時常呼吸新鮮空氣,限於空間或者時間,或許不能抽出很多時間專門性的練習。事實上,那也是沒有必要的。點滴時間都可以用來鍛煉身體。心裡養成這樣核掘的生活態度,勞逸結合,早睡早起,或者打打拳,或者玩一玩籃球,哪怕是飯後適當得散散步之類,都可算是正確的體育生活方式。
『伍』 大眾如何適應體育發展環境
(一)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影響健康的主要因素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21 世紀威脅人類健康的
第 1 頁
體育與科學_投稿平台_錄用付費
體育與科學加急投稿通道,可簽協議,評稱可用,雙刊號雜志,可驗真偽!專業編輯在線審稿,12年發表經驗,專業團隊貼心服務,價格低,出刊快!
點擊立即咨詢,了解更多詳情
咨詢
湖南速刊文化有限公司 廣告
頭號殺手是生活方式疾病。北京大學醫學部社區2000-2005年居民生活方式疾病及相關危險因素分析發現,影響居民健康的生活方式疾病依次是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腦卒中和腫瘤。「生活方式」已成為影響健康狀況的主要因素。在這種狀況下,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中,都需要體育運動對「生活方式」進行干預。
(二)體育場地設施不足
大眾體育活動離不開必要的體育場所,而大眾體育發展中面對的現實問題是人口眾多,場地奇缺。據國家體委的調查表明,1995年底全國共有體育場館615693個,場館總面積10億七千萬平方米,人均場地面積平方米
第 2 頁
[1]。中國的體育場地還有一個特點,即大多數不屬於社會,不屬於社區,而多屬與部門和系統。中國城市中很少能找到社區體育場館,農村更談不上體育場館。
(三)體育城鄉差異顯著
從地域環境看,由於受到經濟基礎、環境特點、氣候特點、文化習俗等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大眾體育的開展情況如同經濟發展水平一樣,也存在著明顯的落差。一是由東向西所呈現出的經濟相對發達地區、經濟復甦地區和老少邊貧困地區之間的落差;二是城市之間和農村之間的落差;三是城市之間、農村之間的落差。城鄉之間大眾體育的差異是全方位的顯著性差異。我國城鄉之間大眾
第 3 頁
體育的差異是多年形成的,是多方面的和整體性的。除了鍛煉人口比例、選用練習方法內容和鍛煉時間安排等體育表象差異之外,還包括許多潛在的深層差異,如鍛煉價值觀差異、鍛煉目的性差異、休閑傳統差異和性別地位差異等等。這種差異雖不明顯外現,但卻是根深蒂固的,改變起來,甚至比表象差異更為復雜和困難[2]。
二、對我國大眾體育發展趨勢的思考
(一)體育人口增加明顯化
近年我國體育人口數量不斷增加的事實正向我們傳達著這樣一個信息,即我國人民群眾中具有體育需求的人口數量將明顯增加。據統計,2000年我國16歲以上體育人口達到%,
第 4 頁
比1996年的%增長了個百分點。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人民群眾中體育需求意識不足和體育需求能力不足的人口將向體育人口轉變,准體育人口、潛在的體育人口將向現實的體育人口轉變,間接體育人口將向直接體育人口轉變。我國體育代表團在第28屆奧運會上所取得的優異的運動成績,不但極大地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愛國熱情,而且還培養和造就了數以億計的觀賞型體育人口,這是我們不能忽視的群眾體凱襪育的寶貴資源。
(二)大眾體育的價值需求趨向多元化
由於工作節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
第 5 頁
們對體育的需求已不僅僅滿足於健康、健身和健美等基本需要,體育的價值和功能在不斷延伸。首先,社交的需求。體育娛樂可以為人們提供社會交往的場所和機會,能夠滿足人們的社交需要,使他們在體滑彎育活動中結識新的夥伴或保持、信孫悶延續已存在的社會關系。其次,感官刺激的需求。新奇、獨特、危險的體育活動能夠引起參與者心理上的異常興奮和緊張,在活動中能夠體驗到強烈的心理刺激、產生特殊的快感。其三,宣洩的需求。從事體育活動可以釋放出由心理原因而積壓起來的生理能量,它能夠轉移人的注意力,在腦內產生積極的生物化學變化,解除緊張的肌肉反應,獲得自控感和滿足感。第四,不同的體育項目有不同的美的表現,
第 6 頁
持有不同的體育審美標準的個體會從多種多樣的體育活動中獲得不同的行為美的體驗。第五,磨練意志的需求。在體育活動過程中,人們的意志品質會得到極大的鍛煉。
(三)大眾體育生活化
體育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內容。體育作為一種積極的生活方式在發達國家已被廣為接受,體育已成為一種可激發人們昂揚的精神狀態和積極上進的休閑方式,並能營造出生氣勃勃的社會文化氛圍。在現代社會中,體育越來越呈現出它的多種功能和屬性,體育逐漸成為人們生活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生活質量越高的家庭和社會,對體育的需求就越強烈。因此,在我國進入小康生活後,積
第 7 頁
極參加體育活動,將伴隨著人們走入家庭,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大眾體育健身趨向科學化
科學化是提高大眾體育活動質量的關鍵。為群眾體育提供科學化服務,完善科學健身體系將成為政府相關職能部門一項重要工作。全民健身計劃實施以來,國家體育總局對科學健身高度重視,在全國各地組織開展培養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到2004 年,全國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已有34萬餘人,他們是指導群眾進行科學鍛煉的有力保證。此外,在推行分年齡段體質測定標準的基礎上,又在全國19個省(區、市)建立了體質監測中心和150個監測片, 436個監測站,對18歲至60
第 8 頁
歲的成年人進行體質測試與評定,逐漸完善我國國民體質測定系統,加強了國民體質監測和科學健身指導。
(五)大眾體育活動復合化
當前,體育正與文化、教育、旅遊、娛樂、衛生、國防、外交等社會活動發生著廣泛而深刻的互動。由於體育與有些社會活動緊密關聯,人們已經很難將體育與這些活動截然區分開來。同時,由於人們物質文化需求的多樣性和滿足人們物質文化需求產品的多功能性的客觀現實,使得人們將不再僅僅滿足於單一的體育產品和服務。而是將體育需求融人更多的其他需求之中,構成一種復合需求,並要求社會提供能夠滿足這種復合需求
第 9 頁
的多重功能的產品和服務。如社會上開始出現的將體育、休閑、娛樂以及旅遊等幾類活動組合在一起的新活動項目就是適應這種趨勢的產物。可以預見,這種復合型的文體活動將會越來越多的出現,並將成為一種穩定的發展趨勢。
(六)群眾體育的管理趨向法制化
法制化是保證群眾體育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有序運行的根本保證。根據市場經濟發展與體育改革的需要,我國已頒布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並以此為依據制定了相關行業和地方體育法規,發揮了巨大作用。我國的群眾體育法律法規將隨著群眾體育的發展,不斷地更新、調整以適應經濟和社會
第 10 頁
發展需要,使群眾體育工作有法可依,為群眾體育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據統計自1995年以來,國務院和國家體育總局出台相關法規26項,省(區、市)人大頒布的地方性法規34項,在政府頒布的地方規章和規章性文件127項,頒布的數量分別為1995 年前的55倍,把發展和管理群眾體育、推動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納入了法制化軌道[3]。
(七)大眾體育產業趨向市場化
群眾體育產業市場化主要表現在大眾體育消費觀念的轉變。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用於食品等日常生活的費用在家庭開支中所佔比重逐步下降,而用於教育、旅遊和健身娛樂方面的開支則逐年增長。
第 11 頁
據統計,體育娛樂和健身消費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遞增,超過傳統產業增值速度,是經濟增長最快的領域之一。面向21世紀我國群眾體育產業要加快市場化進程,一方面要廣泛培養大眾的體育市場意識,加強消費的指導;另一方面要積極開展市場調研,按照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建立科學合理的體育產業結構,規劃產業發展次序、發展規模,拓寬營銷渠道,促進群眾體育產業持續、健康、快速的發展,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八)大眾體育的組織趨向網路化
長期以來,我國大眾體育的組織結構是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型的行政管理系統,政府在體
第 12 頁
育管理中處於主導地位,體育社團數量少,而且沒有發揮大眾體育組織的效果。隨著國家政治經濟體制的變革,我國體育改革也邁出了較大步伐,群眾體育的管理模式由政府單一管理型向政府與社團共同管理型轉變。行業體協有較大發展,成為開展群眾體育活動的主力軍,行業體協、老年體協、農民體協、殘疾體協、少數民族體群眾等對不同人群體育活動起了重要作用。未來我國群眾體育組織將形成了一個以政府宏觀指導、體育社會團體為主線,以基層體育指導站、活動點為基礎單元的點線結合、覆蓋面廣的社會化的群眾體育組織網路。
(九)大眾體育群體趨向老齡化
第 13 頁
我國已進入老齡化國家行列,據2001 年中國群眾體育現狀調查結果顯示,老年人口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很高,其中60~65歲參與體育活動占該年齡段人口的%,66-75歲為 %,76歲以上為%,達到了較高的參與水平,超過了26-55歲各年齡段,在未來中國老年人口將以世界最快的速度發展,老年人體育已經和社會保障、家庭贍養、福利、保健、醫療、文化娛樂、繼續教育等一起構成了中國老年社會的組成部分,並且發揮越來越重要的社會作用。因此,要根據老年人群體的特點,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老年體育管理和科研的專業人才,著手研究開發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的適合老年人生理、心理健康需要的項目,以增加老年體育人口的數量,
第 14 頁
同時還要加強老年人運動場所的建設,完善老年人服務體系,把老年人體育工作落到實處。
(十)城鄉大眾體育服務體系化
城市大眾體育活動的重點在社區。因此,要在社區構建包括體育場地、體育活動組織、體育指導和體質監督等環節在內的群眾體育服務體系[4]。建立各種體育社團,加強地域內的單位、居民、政府間的聯系;政府部門負責公民體質與健康狀況的信息發布,並提供健身智力支持。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受國情的影響,不可能進展太快,因此,還要進一步考慮農村體育的服務體系網路。農村的發展和農民問題,在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
第 15 頁
進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可以說,沒有農民的小康,就沒有完整意義上的小康。同樣,沒有農村體育充分發展,大眾體育服務體系是殘缺和不完善的。因此,要使農民正確認識體育運動和體力活動的區別和聯系,就要加快建立和完善農村體育組織網路,切實改善農村體育活動狀況[5]。
三、結束語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概括出我國大眾體育發展的方向是:在繼續改革計劃管理體制的基礎上,逐步確立依託社會、多方參與、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大眾體育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將逐步走向法制化軌道;小城鎮大眾體育將率先發展,並將牽動農村群眾
第 16 頁
體育觀念的轉變,城鄉體育差距將逐步縮小。大眾體育健身的科學化和大眾體育生活方式呈流行趨勢。大眾體育人口鍛煉在數量持續增長的同時鍛煉質量也將明顯提高。大眾體育作為國家體育工作的重點,將逐步受到社會各界特別是體育界的普遍重視,面向21世紀的我國大眾體育必將躍上一個新台階,出現一個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第 17 頁
網路文庫
搜索
大眾如何適應體育發展環境
『陸』 生活中是如何利用休閑體育的
體育休閑與豐富多彩的體育運動有著天然的聯系,如多種多樣的球類運動、徒步旅行、登山、釣魚等,陽光、空氣與水這些生命構成的基本要素都與體育休閑密切相關。
經常從事體育休閑活動既能緩解和釋放人們在工作中產生的緊張與壓力,是應對當代人類社會普遍難題的有效手段,又能達到放鬆身心、豐富文化生活,促進人體新陳代謝,改善身體機能,預防疾病,增進孝孫健康,陶冶情操和建設精神文明的目的。
(6)如何走進體育生活擴展閱讀
體育具有休閑娛樂功能的主要原因在於:體育活動始終關注人的「自身自然」的發展;體育活動存在大量的人與人的交往。體育休閑娛樂功能鏈慎運的實現主要有兩種基本途徑:親身參與體育活動,欣賞體育比賽。
體育休閑活動引導人們用高尚和積極健康的各類體育娛樂活動充實廣大人民群棚梁眾的業餘生活,在體育活動過程中相互幫助,良性競爭,有助於提升人們團結協作的精神,增強社會凝聚力。同時還可以起到移風易俗,豐富社會文化生活,抵制消極、落後的消遣習俗,對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和佔領社會主義文化陣地具有很強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