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蟑螂有哪些習性
蟑螂是害蟲,夜間常常出沒於家庭廚房,甚至飯店和輪船里,把一些食品弄臟。燈光一亮,它就很快溜走。
蟑螂反應靈敏,它的觸角屬於最敏感的部位,腿關節上的神經末梢,對細微的聲響,輕輕的腳步聲,很快就覺察到。科學家在顯微鏡下發現,蟑螂的神經系統啟前有14對巨型中間神經原的神經細胞,每根尾須約有220根須毛,能察知地面和空氣的微弱震顫,並立即作出反應。人走動時,地面和空氣發生微弱的震顫,會使須毛變形,根部的感測神經就向神經原發出信號,傳遞到腿部,收縮肌肉,就以驚人的速度逃之夭夭。
科學家曾經對蟑螂進行了多次實驗,把蟑螂關在密室里,自動儀表控制著內部的溫度、濕度和氣壓,隔絕了外界的一切音響,並用紅外線追蹤它的行動。一星期後,知道了蟑螂的行為規律,周期是23時53分。這跟地球自轉的周期多少近似啊!奇怪,它在暗黑的密室里,怎樣知道外界的夜交替的呢?
科學家又作了另一實驗,用人工製造出一個新環境,把大自然的晝夜節律顛倒了,讓蟑螂在裡面生活,並用電子眼追蹤它的活動。這樣,白天成黑夜,黑夜變成了白天。過了一星期,蟑螂調整了原來的生活節律,改為在人造黑夜裡活動啦。
科學家認為,蟑螂身上有一隻奇妙的「鍾」,指示著蟑螂的活動和休息。這只「生物鍾」藏在哪兒呢?在蟑螂的咽下有一種神經節,它的側面和腹面有一群神經分泌細胞,分泌和調節著激素,發出睜裂行動的「指令」。
人們曾經將一隻蟑螂身上的這個組織摘下,移植到另一隻蟑螂身上去,這只奇特的時鍾,它照樣有規律地在擺動,當這一組織被冷卻到0℃時,它的工作就停止了,濕度增高,時鍾又開始擺動。
可是,把蟑螂的這一神經組織摘去,「停擺」了一段時間後,它的活動又變得有規律了。這是什麼原因呢?科學家發現,蟑螂除了這個「時鍾」外,還有更重要的「母鍾」在擺動計時。這「母鍾」就是神經纖維軸突末端和其他神經聯接處的神經突觸,它分泌的激素控制著一般「生物鍾」(子鍾)。
科學家認為,「子鍾」指示著蟑螂的日常活動,而「母鍾悄早清」則是在「子鍾」發生偏差時,或者在「子鍾」停擺時,才出來發揮作用。
㈡ 蟑螂的生活習性是什麼
蟑螂晝伏夜出,表現出明顯的晝夜活動節律。據觀察,德國小蠊從19點開始活動,21—22點為活動高峰,在次晨2點出現小高峰,5點消失。黑胸大蠊自19點開始活動,20點即現高峰,到23點和次晨2點又會出現2個小峰,晨4點活動終止。
據觀察,在12小時晝夜交替環境中美洲大蠊的活動情況,可以分為6個時期。
第1期:在黑暗開始前,活動水平開始上升。
第2期:黑暗開始後,活動明顯增加。
第3期:活動高峰期,歷時2—3小時。
第4期:活動水平突然下降。
第5期:在黑暗的後半期,活動保持低叢兆水平。
第6期:在天亮後5小時,或仍有低水平活動,或完全處於休息狀態。
此外,德國小蠊雖然主要也是夜間活動的昆蟲,但晚上開燈,有時也不會使它們立即逃跑,甚而在明亮燈光下或白晝,也可以看到它們在桌面、牆上等處爬行。
蟑螂的活動和繁殖,和其他昆蟲一樣,受溫度的影響。在正常情況下,蟑螂的季節消長就是因氣溫變化而表現的種群或群落的數量變化。
(2)蟑螂的生活習性是什麼樣的擴展閱讀:
滅蟑螂小技巧
1、鮮黃瓜驅蟑螂。把鮮黃瓜放在食品櫥里,蟑螂就不會接近食品櫥。鮮黃瓜放兩三天後,把它切開,使之繼續散發黃滲埋租瓜味,驅除蟑螂。
2、鮮桃葉驅蟑螂。將新摘下的桃葉,放在蟑螂經常出沒的地方,蟑螂聞到桃葉散發的氣味便避而遠之。
3、洋蔥驅蟑螂。如果在室內放一盤切好的洋蔥片,蟑螂聞味便立即逃走,同時還可延緩室內其它食物變液陵質。
㈢ 蟑螂喜歡在什麼環境生存
蟑螂喜歡在溫暖、潮濕的環境生存。
蟑螂喜歡選擇溫暖、潮濕、食物豐富和多縫隙的場所棲居,這就是它們孳生所需要的4個基本條件。凡是有人生活和居住的建築物內,一般都具有這些條件,所以蟑螂就成了侵害千家萬戶的衛生害蟲。喜暖愛潮是蟑螂的重要習性。
同時喜暗怕光,晝伏夜出,這也是蟑螂的重要習性。白天它們都隱藏在陰暗避光的場所,如室內的傢具、牆壁的縫隙、洞穴中和角落、雜物堆中。
消滅蟑螂的方法有:
1、用一隻小口徑長頸玻璃瓶,瓶內放些香甜食物,瓶口塗上芝麻油,蟑螂進入瓶內,因為瓶壁很滑,爬出來就困難了。
2、利用蟑螂愛鑽縫隙的習性,用一個紙盒,蓋上開有一些縫隙,盒內塗上粘膠,撒些新鮮麵包屑,讓蟑螂鑽進去偷吃而被粘住。
3、利用蟑螂喜歡在硬物上颳去背部污垢的習性,在房間角落撒些硬而帶銳棱的硅藻土,蟑螂到那裡去擦制身體的時候,表面的那層蠟油會擦掉過多,結果,蟑螂體內的水分大量散失,脫水而死。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蟑螂危害多 5個有效滅蟑螂的方法、網路—蟑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