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孩子14歲,生活能力差,拒絕與任何人交流,家長應該怎麼引導
初中生的叛逆期一般持續多久?
首先,很多人會把逆反期和青春期混笑慶為一談,其實是不一樣的階段,青春期指的是12-18歲這個時間階段,身體的生理發生了成熟的變化,而逆反期更趨向於心理層面,表現為自我獨立、反駁成人意見、容易被激怒、態度過於偏激等表現。叛逆期是指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感到外界對自己的獨立存在的忽視,從而產生叛逆心理。叛逆期具體時間是因人而異的,一般會受到家庭教育、個人性格等影響。
其次,青春叛逆期的孩子通常需要兩到三年可以度過,一般不超過5年。大多數青少年都有強烈的反叛階段,這個階段通常集中在14歲到16歲之間。父母應對青少年兒童給予足夠的重視。孩子的反叛並不一定是孩子的原因,家長應該改變衫升昌教育方式,給孩子適當的自由。如果孩子青春期反叛比較嚴重,可以咨詢心理醫生獲得幫助。
6、減少批評,多點鼓勵,善於找孩子的亮點,每一個人都有每一個人的優點。以前班級有個調皮很兇的學生。班主任沒有批評他,讓他做了個紀律委員,沒想到他管紀律管的很好,受到了大家一致好評。從此走上了好學生的路線。
㈡ 誰知道青少年懶惰怎麼辦家長應該如何去引導
說起孩子,父母總是有聊不完的話題,不聊不知道,原來幾乎每個孩子都有懶惰的習慣。他們總是會尋找各種理由去逃避父母對自己的要求,如果逃不了,那麼能拖延一會兒也是好的。父母嘗試了各種方法,可是孩子的這種壞習慣卻毫無改善。
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充分利用自己的時間,知道什麼時候該學習,什麼時候該休息。只有孩子的生活變得規腔哪律起來,他們才能夠每天都保持最佳狀態,在精力充沛的情況下,孩子自然不會因為累而變懶。他們會非常積極的面對生活,渾身充滿著力量,成為自己生命真正的主宰者。
㈢ 我的孩子已經出現了好逸惡勞的行為,如何糾正青少年好逸惡勞的行為與習慣
青少年的好逸惡勞行為與習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青少年的父母促成的,因此,矯治這種不良行為的習慣,需要青少年的父母做出極大的努力,同時,也需要學校的配合和社會的支持。
3.開展生活技能競賽,激勵青少年的勞動積極性
應當組織青少年開展各種形式的日常生活技能比賽,例如,整理床鋪、做飯、炒菜,小手工、小製作,種植樹木、花卉、農作物,護理病人,為別人服務,修理簡單的日用品,編織、縫紉,採集標本,爬山、前睜走路、在野外生存和辨認方向,等等。
㈣ 大學生作息不規律,該如何培養自律習慣
在高中的時候,學生的學習有戚蘆老師管著。在家裡的生活,有父母管著。但是進入大學就不一樣了,學生需要自己安排自己的學習以及生活。大學里的老師一般上完課就走了,不會強壓著學生寫作業。在宿舍里,學生都是跟室友鄭悶在一起的,學生需要料理自己的生活。所以進入大學之後,很多學生就開始放飛自我,通宵熬夜。在大學里,學生作息不規律,該怎麼培養自律的習慣呢?
然後在學校里感到生活太枯燥的話,也可以多出去走一走。經常在大學校園里也會感到很難受,這時候不妨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在旅行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多拍一些照片,還可以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㈤ 怎樣引導學生遠離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孩子從小學進入初中,是他們學習生活的又一個轉折。這是孩子成長的一個關健階段。然而,目前尚有相當數量的家長,不了解孩子從小學升入中學的種種生理、心理變化,忽視孩子小學畢業後到初中入學前的指導,不了解中小學在管理、教學等方面的不同之處,忽視孩子進入初中後生活、學習和思想的教育引導。有不少家長也想教育孩子盡快適應初中生活,卻不知做些什麼,從何做起。
許多經驗證明,家長及時地了解和分析孩子身心發展的特點,主動和學校教師協調一致地做好中小學銜接的教育工作,幫助孩子盡快適應初中生活,順利實現從小學到中學的「飛躍」,可以為整個中學階段奠定全面發展的基礎,對孩子的成長具有重要作用。
一、做好孩子升入初中前的准備
「預則立,不預則廢。」經驗告訴我們,為了讓孩子盡快適應初中生活,要提前幫助孩子做好升入中學的心理准備和物質准備。具體說來,家長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家長要了解初中生身心發展的特點
從小學到初中,是人生黃金時期的開端,將由金色童年邁進風華正茂青春期。一般地說,他們在生理上具有三大特點:一是身體長得快;二是能量代謝快;三是萌動性大,易受外界刺激.在心理上變化很大,如知覺的目的性、精確性日益提高;注意的發展也更具有有意性、穩定性;記憶的目的性加強,意義識記能力提高,興趣廣泛而有選擇性;抽象邏輯思維逐漸占據主要地位;情感表現日益豐富強烈,好沖動而不拘小節。個性方面也有很大變化。小學生在情感上較多依戀教師,到了初中則開始樹立自尊心、自信心,評價別人的能力大大發展,獨立自主性加強,有擺脫家長和教師的傾向,產生「成人感」。
孩子在接到中學入學通知時,一般都會產生喜悅感、自豪感和渴求上進的意願,對中學充滿好奇與嚮往,心裡有著強烈的一切從頭開始的良好願望,即使是那些小學時較後進的孩子,也有 「到一所新的學校,有更好的新老師教我,我要好好學習」的念頭。孩子的這種心理無疑是家長教育的良好契機。
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心理特點,保護孩子要求上進的意願,可以結合講講自己的經歷和感受,也可以講一些古今中外勤奮好學、立志成才的故事,有意識地激勵孩子從現在開始,以中學生來要求自己。與此同時,家長更加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意識,與孩子平等對話,幫助孩子總結小學時的優點和不足,提出切合實際的適當期望,引導孩子提前進人中學生的角色。這時候,家長一定要改變以往對待小學生那樣的支配型的教育方法,要用民主教育的方法來引導孩子.另外,家長還應該注意不要有意無意地「潑冷水」,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撲滅他們內心業已燃起的希望之火。
2、家長要全面安排好孩子的暑假生活
孩子小學畢業後到進入初中前,往往是中小學暑假生活指導的「空白」階段,因此,有些孩子認為可以趁機痛痛快快地玩一回,放鬆一下。家長應教育孩子不看不健康的錄相和書報,不交不良的朋友,不無所節制地貪玩,要注意休息,防止傷害事故。同時,家長可以帶孩子到中學熟悉環境,了解中學的情況,結交中學生夥伴,介紹中學生的行為現范和學習情況。如有可能,家長還可以帶孩子外出旅遊,轉移孩子的興奮中心,讓孩子增長知識,開闊眼界。在旅遊過程中注意加強親子交往,交流思想和感情,適時地對孩子進入中學提出希望和要求。有些孩子在小學的學習上存在著薄弱的方面和不定之處,家長應該利用暑假進行適當的輔導。總之,家長要妥善安排好孩子的暑假生活,比孩子度過一個有利於盡快適應初中生活的暑假。
3、做好開學前的准備工作
孩子進中學是件大事,家長要予以關心和重視。例如,要為孩子增購必需的書包和學習文具用品,創設孩子讀書寫字做作業的環境條件,訓練和培養孩子安全上學的能力(如中學比小學路途更遠了,不會騎自行車的可利用暑假教會孩子騎自行車、安全行駛)等。
二、幫助孩子盡快適應中學的生活
在生活上,中學與小學的要求有很多差異。家長應該根據孩子的實際,加強適應能力的培養,幫助孩子過好生活關。一般地說,中小學的生活要求有這佯一些不同。
1、管理方法不同
在小學里,教師把學生當作小孩子,許多事情都是手把手教, 「扶」著「走」。在中學里,教師偏重於讓孩子自己管理自己。家長要配合學校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是培養孩子自主、自理、自立的能力;二是要教育孩子為集體承擔義務和責任。
2、學校環境不同
中學里,一個班級的同學是從各個地方來的,大多數是陌生的新同學。因此,家長要幫助孩子克服「怯生」的心理,提高交往的能力盡快和新同學打成一片,不論男女同學都要友愛相處。不能總是和小學時的同學在一起。家長要有意識地問問孩子,班級里有多少新同學,你認識了幾個,他們有什麼特點,班級在搞些什麼活動,發生了什麼情況等,教育孩子盡快熟悉新環境、新同學、新老師,熱愛學校,熱愛班級集體,做班級的主人,配合學校盡快形成良好的班級集體。
3、學生支配時問的自由度不同
小學生就近入學,初中劃塊入學,這樣,中學生上學的路程比上小學時遠些,上學、放學在路上的時間增加了,因而在校外接觸社會的機會更多,面更廣,這對孩子成長既有利又不利。因此,家長除了要指導孩子支配好時間外,還應教育孩子在上學、放學路上不能貪玩,要按時到校,按時回家。
4、作息制度不同
中學的學科門類增多,課時數增加,每節課的上課時間增加 5分鍾,這些,都會引起孩子的不適應,開始時易疲勞,注意力不能集中。因此,家長要十分關心孩子由於作息制度改變而可能產生的上課分心等情況。要教育孩子注意勞逸結合,注意課間休息。另外,初中生課外作業比小學生難度增加,時間延長,家長要教會孩子科學安排和利用時間,提高作業速度,保證睡眠時間。指導孩子制定合理的作息表,有利於孩子適應中學的生活,促進孩子健康成長。製作作息表一定要啟發孩子的自覺性,使孩子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堅持下去。只有這樣才有意義。一般說來,應注意這樣幾點:一是根據用腦規律,科學安排時間。背誦外語和語文最好在起床後半小時或臨睡前半小時,早晨安排適當的體育鍛煉,防止睡懶覺;作業時間要嚴格固定,科學合理。二是安排一定的自由活動時間,讓孩子做喜歡做的事。看電視應適可而止。三是安排自我服務時間,培養自理能力和一定的家務勞動能力。四是保證9至9.5小時的睡眠時間。五是注意讀書寫字的姿勢,注意用眼衛生,防止近視等。
5、行為規范要求不同
中學在行為規范訓練上比小學要求更高,內容更廣,規章制度較多。家長應教育孩子自覺遵守學校的紀律和各項規章制度,重點抓好基本文明行為的訓練,如衛生習慣、學習習慣、勞動習慣和禮貌用語等。
6、班主任工作方式不同
小學的班主任對學生管得嚴,指導得細,採用教師評價方式指導學生;中學則比較注重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評價、自我控制和自我完善。這樣一部分學生往往會產生錯覺,認為中學管得松。家長要教育孩子增強自覺性和自我約束能力,以適應中學的教育方式、方法。
三、指導孩子盡快適應中學的學習
孩子升入中學後,學習上變化很大。初中一年級學科門類增多了,除設置政治、語文、數學、英語、生物、衛生常識、歷史、地理、體育、音樂、美術外,還有形勢教育、社會實踐、勞動技術、班隊會、體育鍛煉、課外閱讀等。每門學科的內容趨向專門化和系統化,如數學,小學是學算術,初一年級開始學習代數,這門學科新舊知識聯系密切,概念性強,增強了空間想像力,抽象邏輯思維的要求也提高了。除了教學內容的深化和擴展外,中學在教學的方式方法方面,也有不同於小學的一些特點,這就需要家長幫助孩子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過好學習關。一般說來,中小學的教學有這樣一些不同:
1、教學手段和形式不同
小學各科教學比較重視使用教具、掛圖、標本等直觀教學手段,教學過程的設計,注重變換形式,創設情景,這是與小學生的思維特點相適應的。初中要逐步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各門學科隨著年級的上升,規律性知識越來越多。教師注重講清概念,課堂上分析演示較多,剛入初中的孩子對中學教師的教法感到不適應。家長要把這種變化告訴孩子,讓孩子在思想上和心理上有所准備;還可以由自己或請學習成績優異的中學生談怎樣適應初一學習的經驗體會,也可以請有經驗的教師對孩子進行改進學習方法的指導。
2、學習方法和習慣不同
小學教學中「扶」得較多,而中學教學中注重於學生的獨立思考,「放」得較多。為此,家長要幫助孩子主動安排時間和支配時間,特別要指導孩子學會在課堂上按教學要求組織自己的智力活動,改變學習方式,由「被動」轉為「主動」,逐步做到三會: (1)會聽講,能全神貫注,積極思維和記住重點;(2)會預習,能劃出重點,提出疑問;(3)會小結,課後能注意小結,整理筆記,自覺完成作業。
一般說來,根據初中生的學習特點,家長應該指導孩子做到「三個事先事後」、「四個到」、「六個字」,抓住「八個環節」。 「三個事先事後」就是先預習後聽課,先復習後作業,先獨立思考後請教別人。
「四個到」就是心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即動腦多想;口到,即讀課文要動口,老師提問積極爭取回答,眼到,即多看、細看、認真看;手到,即勤於動筆,多寫多練。
「六個字」即看、聽、記、寫、問、練。
「八個環節」即制訂計劃,課前自學,專心上課,及時復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小結,課外學習。
3、課堂教學密度不同
中學每堂課的時間比小學雖然只多五分鍾,但講課的內容要超過許多。此外,中學教師講課的速度,一般比小學教師要快,如果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造成知識上的漏缺。因此,家長要督促孩子認真做好課前的預習,以減小銜接上的坡度,要提醒孩子上課時一定要專心聽講,以防知識漏缺。
4、課時安排上的不同
中學課堂教學中用於復習鞏固的時間相應地比小學要少,課內作業練習也略少,鞏固知識的方法與小學也不盡相同,中學生要學會自己整理知識,學會知識的歸類、分析和綜合。因此,家長應充分利用學校安排的新生入學兩周內補缺補漏知識的時間指導孩子做好知識上的銜接工作。同時,要培養孩子學習上的獨立性、自覺性和主動性,教會孩子適應中學學習生活的學習方法幫助孩子提高自學能力。
四、疏導孩子盡快穩定入學後的情緒
孩子從原來小學的「小環境」到中學的「大環境」,在情緒上有一個變化過程,一般要經過興奮期→厭倦期→適應期這樣的一個過程。家長要根據孩子情緒變化的特點,加強心理疏導,使孩子盡快進入適應期。
1、延長「興奮期」
孩子剛進初中,一切都感到新鮮、好奇,懷著自豪感。這時,他們處於興奮期,往往表現為精力充沛,好動,好表現自己,早到校,能遵守學校規章制度,回家後愛談論新教師、新同學、新班級,他們一般都努力想表現得好一點。家長對處於興奮期的孩子要適當穩定他們的情緒,指導和督促孩子有規律地生活和學習。在這個時期內,家長要多花時間和精力,加強對孩子的教育:一是要保護孩子進中學後要求進步的願望,熱情地加以肯定和鼓勵;二是要不斷地對孩子提出新的要求,使孩子每走一步都有明確的目標,特別要在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上下功夫;三是要抓住這個時機培養孩子文明禮貌的習慣,督促孩子遵守中學生行為規范;四是當孩子在爭取進步的過程中犯有過錯和遇到挫折時,家長要及時給予幫助和指點,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家長如果能夠有效地延長孩子的興奮期,避免「厭倦期」提前到來,那麼,孩子便會有一個相對穩定的良好開端,這對他以後的學習是十分有益的。
2、縮短「厭倦期」
孩子入學一個月左右,對新學校的情況已基本熟悉,於是新鮮感逐漸消失,開始感到初中學習的辛苦和體力上的倦怠。這預示厭倦期的到來,表現為上課開始無精打采,注意力容易分散,情緒不安,作業潦草,紀律鬆散等。這時家長首先應保持冷靜,理解孩子的心理,不要苛求,千萬別無休止地埋怨,更不要數落他們的不是,應該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並在學習方法上給予指導,使他們保持上進的願望以及遵守學校紀律和制度的自覺性。在這個時期,家長特別要想方設法創造條件,幫助孩子在學習上、思想品德上獲得進步,給以鼓勵,以此激起孩子新的興奮情緒。對於孩子的第一次學習成績和第一次獎勵或過失尤其要正確對待。其次,要關心孩子與教師、與夥伴的關系,如有誤解或障礙,應及時與教師聯系,妥善解決。第三,要幫助孩子總結經驗,安排、調整好生活,在思想上和身體上給予更多的關心。總之,對孩子要多理解、關心和鼓勵,幫助他們縮短厭倦期。
3、穩定適應期
一般說來,孩子在順利度過厭倦期後就進入了適應期。這時強子的情緒基本穩定,能遵守紀律,但大多數還缺乏自覺性,有的只不過被迫服從新的生活規律。家長要注意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注意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不要再去包辦孩子的「份內事」,如陪做作業、准備學習工具、整理書包等,而應該把精力放在指導、督促、檢查上。
那麼,怎樣了解孩子是否已經適應初中的學習生活了呢?你在孩子升人初中的最初階段,可以通過「三看八問」的方法來體察,「三看」是:一看孩子上學去是否心情愉快,二看孩子放學回家做作業是否順利,三看孩子談起中學生活中的人和事時的態度神情。「八問」是:一問「今天教了哪些新課?」二問「老師講課的內容你懂不懂?」三問「學校和班級中發生了哪些事?」四問: 「老師和同學對你怎樣?」五問;「你為學校和班級做了什麼好事?」 六問:「老師要你回家做什麼事?」七問:「你最近學習成績怎樣?」 八問:「最近,你最快樂的是什麼?」在交談中,你一定會了解強子是否適應初中學習生活,從中也可以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和幫助。
㈥ 厭學的孩子黑白顛倒,完全不按正常人的規律生活,家長如何引導這樣的孩子
這里有兩個問題家長必須要解決,一是孩子的厭學問題,二是生活不規律問題,但後者因為前者導致的。因為厭橘姿學導致孩子的興趣點從與讀書相關的事情轉移到其它的娛樂方式上,比如玩游戲,看小說等等。所以只要家長幫助孩子解決厭學問題,他願意重新用功讀書,那生活自然會逐漸變得規律起來。問題得到簡化以後,父母就可以集中朝這個方向想辦法。不過要想糾正厭學情緒,家長必須要先了解其成因,這里包含三方面因素:壓力過大,興趣喪失,以及缺乏動力,現在父母就應該知道該怎麼做了。
厭學的本質就是缺乏動力,那父母就需要給他創造動力。平時多誇誇孩子,當子女有進步時要給予獎勵,讓他切身感受“學習”對於社會競爭的重要性,這樣慢慢地他就會願意去努力讀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