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茶道課程內容
學習茶藝包括哪些內容
專業的茶藝課程都是先教我們了解茶,陪如改先了解才有喜歡,才會珍惜茶,才能讓我們泡好茶,讓茶發揮至最佳境界,好的茶藝師培訓課程教學內容如下:
1、茶怎麼來的?
2、綠茶、白茶、黃茶、烏龍茶、紅茶、黑茶是如何演變過來的?怎樣加工出來的?有什麼流程和原理?
3、加工出來的茶葉如何鑒別其品質、等級、特性?
4、根據不同茶類、選擇不同茶具、水的溫度、浸泡的時間,讓茶發揮至最高境界?泡出一壺好茶來。
5、茶葉如何賣?茶葉如何營銷?如何開店?茶葉店、茶藝館的經營管理。
6、茶葉店、茶樓、茶藝館禮儀(包括坐、站、行走、微笑等)。
7、修心養性的三套泡茶流程展示,既許多人眼裡的茶藝表演(A、綠茶茶藝表演;B、安溪鐵觀音茶藝表演;C、台灣十八道聞香杯茶藝表演;),另增加了當前較為流行的——干泡法,也稱為行茶法。
中國飲食文化概論課 茶藝茶道分別指什麼 對茶道的理解
茶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也被認為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這與提倡「清靜、恬澹」的東方哲學思橡脊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內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靈魂。
通過品茶活動來表現一定的禮節、人品、意境、美學觀點和精神思想的一種飲茶藝術。它是茶藝與精神的結合,並通過茶藝表現精神。興於中國唐代,盛於宋、明代,衰於清代。中國茶道的主要內容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同時配以情緒等條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稱為美學宗教,以和、敬、清、寂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則是承唐宋遺風。
【茶道法則】
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則。唐代為克服九難,即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宋代為三點與三不點品茶,「三點」為新茶、甘泉、潔器為一,天氣好為一,風流儒雅、氣味相投的佳客為一;反之,是為「三不點」。明代為十三宜與七禁忌。「十三宜」為一無事、二佳客、三獨坐、四詠詩、五揮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會心、十二鑒賞、十三文僮;「七禁忌」為一不如法、二惡具、三主客不韻、四冠裳苛禮、五葷餚雜味、六忙冗、七壁間案頭多惡趣。
【表現形式】
中國茶道的具體表現形式有兩種。 ①煎茶。 把茶末投入壺中和水一塊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藝術品嘗形式。②鬥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攜帶茶與水,通過比茶麵湯花和品嘗鑒賞茶湯以定優劣的一種品茶藝術。鬥茶又稱為茗戰,興於唐代末,盛於宋代。最先流行於福建建州一帶。鬥茶是古代品茶藝術的最高表現形式。其最終目的是品嘗,特別是要吸掉茶麵上的湯花,最後鬥茶者還要品茶湯,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才算鬥茶的最後勝利。③工夫茶。清代至今某些地區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流風余韻。清代工夫茶流行於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廣東的潮州。工夫茶講究品飲工夫。飲工夫茶,有自煎自品和待客兩種,特別是待客,更為講究。
【茶道歷史】
盡管「茶道」這個詞從唐代至今已使用了一千多年,但至今在《新華辭典》、《辭海》、《詞源》等工具書中均無此詞條。
茶道屬於東方文化。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不同,在於東方文化往往沒有一個科學的、准確的定義,而要靠個人憑借自己的悟性去貼近它、理解它。早在我國唐代就有了「茶道」這個詞,例如,《封氏聞見記》中:「又因鴻漸之論,廣潤色之,於是茶道大行。」唐代劉貞亮在《飲茶十德蘆判》中也明確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茶道最早起源於中國。中國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將茶飲作為一種修身養性之道,唐朝《封氏聞見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這是現存文獻中對茶道的最早記載。在唐朝寺院僧眾念經坐禪,皆以茶為飲,清心養神。當時社會上茶宴已很流行,賓主在以茶代酒、文明高雅的社交活動中,品茗賞景,各抒胸襟。唐呂溫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對茶宴的優雅氣氛和品茶的美妙韻味,作了非常生動的描繪。在唐宋年間人們對飲茶的環境、禮節、操作方式等飲茶儀程都已很講究,有了一些約定俗稱的規矩和儀式,茶宴已有宮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對茶飲在修身養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當深刻的認識,宋徽宗趙佶是一個茶飲的愛好者,他認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閑和寧靜、趣味無窮:「至若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鍾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閑潔,韻高致靜...」
南宋紹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榮西首次將茶種從中國帶回日本,從此日本才開始遍
茶藝師培訓有什麼課程
茶的分類,各大茶類的基本知識與茶葉辨識,各大茶類的沖泡知識與技巧,茶藝表演等
初級茶藝師必備課程有哪些
初級茶藝師、中級茶藝師、高級茶藝師資格證書的考試分為理論和實際操作兩部分,理論成績100分制,80分的單項選擇題+20分的判斷題,太簡單了。技能操作,也是非常簡單,抽到什麼茶藝表演就表演一下,綜合評分,合格就可以了。
茶藝師培訓如果分為初、中、高級的茶藝師培訓班,其實,都不是真正意義上讓大家學到系統化、專業化茶學知識與技能的茶藝師培訓班,而是茶藝師資格證書考前輔導班,一切都是為了一本證書。
我國95%以上的茶藝師並非擁有專業化和系統化的茶學知識與技能,不是參加專業培訓和實踐中來的,而是——「考」出來的。
一篇關於茶道課的文章
為推動日本茶藝的發展,代表人物里千家先生在其晚年和我的母校合作辦
學,於我就讀的旅遊專業創立了茶道課程。
在校園入門處,蓋了一座全木結構的茶道館,與緊鄰的教學樓相得益彰,鋼
筋水泥的高大建築平添了些許的柔和與原木的點綴。房子正門對著一塊專門開辟
的綠地,到春天,綠地上唯一的一株桃樹會開花,粉嘟嘟的,有點象十八女郎輕
挑惹人。
難忘的是第一次上課,年輕的日本女老師,一身莊重,金黃色的底大紅牡丹
的和服,黃得耀眼,紅得燦爛,淡淡的眉目,紅紅的唇,緊盤的頭,月芽指尖在
流動。象一幅畫,你就欣賞吧。
更難忘的是她給我們講的關於「一期一會」。她是南開的留學生,第一次帶
中國學生學茶道。在來中國之前,她興奮了好幾天,不知要帶什麼過來。
最後,她在來前一天,還是決定去買一套茶具。她說,她整個下午都在商店
里,看過了所有的茶具商品,左比右比,好容易在天黑前選中了一套。她讓店主
多包了好多層鋪墊,說是要帶去中國的。
第二天,她隨燕京號一路勞頓在天津港下船,而後又是一路小心地護衛回到
學校。進至房間第一件事就把箱子打開檢查,結果,滿眼的碎片,她怔了好久。
老師始終沒有跟我們描述那套茶具的樣子,她只淡淡地笑說:這就是「一期
一會」呀,只有我知道它曾是何樣,只有我知道在那個下午曾花了怎樣的心機去
找尋它。而今,一堆的碎片讓我知道它不復存在,但它的確是有過生命的。
十年過去了,茶道的程序我早已遺忘,但時光中,「一期一會」的感受卻
越來越深,老師的樣子也仍歷歷在目。
北京茶道培訓課程哪個好
北京的話,也有好幾家培訓學校,但是比較不是在茶產區,所教的東西也是有限的,畢竟去茶產區學習的話,能親身體驗茶葉的製作與採摘,但是,也是要看個人了,如果你純粹的興趣的話,那在北京就可以學習,那如果你是真心喜歡這個茶道, 想要系統的學習的話,我知道有一家在茶產區的學校真的不錯,那就是在福建的安溪,鐵觀音的發源地,這家學校是十日制的教學。個人認為還是不錯的
茶藝師培訓課程都教些什麼
專業的茶藝師培訓課程都是先教我們了解茶,先了解才有喜歡,才會珍惜茶,才能讓我們泡好茶,讓茶發揮至最佳境界,好的茶藝師培訓課程教學內容如下:
1、茶怎麼來的?
2、綠茶、白茶、黃茶、烏龍茶、紅茶、黑茶是如何演變過來的?怎樣加工出來的?有什麼流程和原理?
3、加工出來的茶葉如何鑒別其品質、等級、特性?
4、根據不同茶類、選擇不同茶具、水的溫度、浸泡的時間,讓茶發揮至最高境界?泡出一壺好茶來。
5、茶葉如何賣?茶葉如何營銷?如何開店?茶葉店、茶藝館的經營管理。
6、茶葉店、茶樓、茶藝館禮儀(包括坐、站、行走、微笑等)。
7、修心養性的三套泡茶流程展示,既許多人眼裡的茶藝表演(A、綠茶茶藝表演;B、安溪鐵觀音茶藝表演;C、台灣十八道聞香杯茶藝表演;),另增加了當前較為流行的——干泡法,也稱為行茶法。
茶藝課程
三、教學特色:不按書上培訓。
1、參觀知名品牌的旗艦店,了解葉店裝修、櫥窗擺設、貨架整理、工作流程、沖泡技巧、喝茶心態等;
2、上茶山、上安溪縣茶葉大觀園參觀各品種茶樹,了解各類茶樹的特徵;
3、參與安溪鐵觀音茶葉加工,親臨體驗鐵觀音茶葉的加工流程與工藝原理;
4、上鐵觀音茶史博物館和三和茶博館參觀安溪鐵觀音茶葉的發展經歷和現代風格的茶歷藝術展示;
5、參觀安溪最大的紫砂壺展廳,全面了解紫砂壺的鑒別、定價、養護等;
6、帶領學員來到安溪最大的茶具配套中心,看茶具、茶桌、茶書、茶盤、茶寵等,為創業提供信息保障。
四、全面系統:零起點、全系統。
1、茶怎麼來的?
2、綠茶、白茶、黃茶、烏龍茶、紅茶、黑茶是如何演變過來的?怎樣加工出來的?有什麼流程和原理?
3、加工出來的茶葉如何鑒別其品質、等級、特性?
4、根據不同茶類、選擇不同茶具、水的溫度、浸泡的時間,讓茶發揮至最高境界?泡出一壺好茶來。
5、茶葉如何賣?茶葉如何營銷?如何開店?茶葉店、茶藝館的經營管理。
6、茶葉店、茶樓、茶藝館禮儀(包括坐、站、行走、微笑等)。
7、修心養性的三套泡茶流程展示,既許多人眼裡的茶藝表演(A、綠茶茶藝表演;B、安溪鐵觀音茶藝表演;C、台灣十八道聞香杯茶藝表演;),另增加了當前較為流行的——干泡法,也稱為行茶法。
給新生講茶道課,我都應該講些什麼啊
我知道碧螺春是一對戀人的故事,茉莉花茶是官宦的故事,大紅袍也有來歷,專不好意思,懶得轉貼,你屬可以查查印象會更深些的,另外我給你提供一種新的教學方式不知可行否,你可以拿幾種茶代過去讓學生自己品嘗,畢竟有興趣才會認真學嘛
Ⅱ 茶文化之茶藝禮儀
茶文化之茶藝禮儀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美譽,自古以來就有著客來敬茶、以茶待客、以茶為敬的傳統禮俗。茶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思想結晶,充分吸收了傳統文化中以「禮之用,和為貴」為核心的禮儀文明與行為規范,而這種禮儀規范又集中體現在茶藝活動中。
【鞠躬禮】
鞠躬禮是茶藝中最常見的禮儀,即彎曲身體向尊貴者或者來賓表示敬意,代表了行禮者(茶藝師)的謙卑與恭敬之意。鞠躬禮又分為站式、坐式和跪式三種,其中以站式和坐式最為常用。
站式鞠躬禮,以站姿為預備,兩手平貼大腿徐徐下滑,上半身平直彎曲,彎腰時吐氣,直立時呼氣。彎腰到位後要略作停頓,表示對賓客的敬意,再慢慢直起上身,同時手沿腿上提,恢復原來的站姿;坐式鞠躬禮,以坐姿為准備,彎腰後恢復坐姿,其他要求與站式鞠躬禮一致。
【 伸掌禮】
伸掌禮常表示「請」、「謝謝」的意思,是茶藝活動中用得最多的示意禮節。行伸掌禮時應將手斜伸在所敬奉的物品旁,四指自然並攏,虎口稍分開,手掌略向內凹,手心要有含著小氣團的感覺。另外,行伸掌禮的同時應欠身點頭微笑,講究一氣呵成。
【叩指禮】
叩指禮,顧名思義,是從古代的叩頭禮簡化而來的。叩頭有稱頓首,行禮時屈膝跪地,兩手著地,頭緩緩扶伏至於手前面的地上,頭觸地即抬頭。後來,相傳是在乾隆皇帝微服私訪下江南時,為了體察民情,低調行事,便讓大臣用「手」代替「頭」,三指彎曲表示跪地,指頭輕叩幾下表示「叩首」,「叩首禮」由此而來。目前,叩指禮仍廣泛運用於茶事活動中。
【奉茶禮】
奉茶禮就是將泡好的茶恭敬的端給品飲者,端茶時最好用托盤,注意不要用手指接觸杯沿。端至客人面前時應略彎腰,說「請用茶」,也可伸手示意說「請」。奉茶時注意不要單手奉茶,要將茶杯的正面對著賓客的'一方,有杯柄的茶杯在奉茶時要將杯柄放置在客人的右手邊。
若客人較多時,應注意敬茶的順序:先為客人上茶,後為主人上茶;先為主賓上茶,再為次賓上茶;先為女士上茶,後為男士上茶;先為長輩上茶,後為晚輩上茶。
【寓意禮】
寓意禮指的是一些帶有美好寓意、祝福的禮儀動作,泡茶時無需多言,賓主自然心領神會。
1.鳳凰三點頭,用手提水壺高沖低斟反復三次,表示對來賓三鞠躬以示歡迎;
2.迴旋注水,在泡茶、斟茶時,要用迴旋法注水。若用右手則按逆時針方向,若用左手則按順時針方向,寓意著「來、來、來」,表示歡迎。
3.茶壺放置時不能把壺嘴對著客人,否則,表示請人快速離開。
4.「七分茶三分情」,即斟茶只斟七分滿,留下三分表示對客人的情誼。
5.續茶,即當賓客喝過幾口後,應及時續上,絕不能讓其茶杯見底。寓意著「茶水不盡、慢慢來飲,慢慢敘」。
6.鼓掌,表示對表演者的贊賞、鼓勵、祝願、祝賀的禮節。
7.起立,是小輩對長輩或主人對賓客的敬意之舉,通常在迎候或送別時使用。
8.饋贈小禮物。俗話說「禮輕情意重」。當茶事活動結束時,客人之間、主賓之間相互贈送小禮品,可以增進相互之間感情。
敬茶禮儀
標準的上茶步驟是:雙手端著茶盤進入客廳,首先將茶盤放在臨近客人的茶幾上或備用桌上,然後右手拿著茶杯的杯托,左手附在杯託附近,從客人的左後側雙手將茶杯遞上去,置於客人左前方。茶杯放置到位之後,杯耳應朝向右側。若使用無杯托的茶杯上茶時,亦應雙手捧上茶杯。
為客人敬茶時,一定要注意盡量雙手奉茶,切勿將手指搭在茶杯杯口上,或是將其浸入茶水,污染茶水。
在放置茶杯時,不要把茶杯放在客人的文件上,或是其行動時容易撞翻的地方。將茶杯放在客人面前與右手附近,是最適當的做法。
續茶禮儀
為客人端上第一杯茶時,通常不宜斟得過滿。得體的做法是應當斟到杯深的2/3處,不然就有厭客或逐客之嫌。
一般來講,客人喝過幾口茶後,即應為之續上,絕不可以讓其杯中茶葉見底。
品茶禮儀
當主人上茶之前,向自己徵求意見,詢問大家「想喝什麼」的時候,如果沒有什麼特別的禁忌,可以在對方所提供的幾種選擇之中任選一種,或告之「隨便」。在一般情況下,若向主人提出過高的要求,是很不禮貌的。
主人為自己上茶時,在可能的情況下,應當即起身站立,雙手捧接,並道以:「多謝。」不要視而不見,不理不睬。當其為自己續水時,亦應以禮相還。其他人員為自己上茶、續水時,也應及時以適當的方式向其答謝。
如果對方為自己上茶、續水時,自己難以起身站立、雙手捧接或答以「多謝」時,至少應向其面帶微笑,點頭致意,或者欠身施禮。不喝的涼茶、剩茶,千萬不要隨便潑灑在地上。品茶時,應一小口、一小口地細心品嘗。
在端起茶杯時,應以右手持杯耳。端無杯耳的茶杯,則應以右手握茶杯的中部。不要雙手捧杯,以手端起杯底,或是用手握住茶杯杯口。那樣做,或是煞有介事,或是動作粗魯,或是不夠衛生。
使用帶杯托的茶杯時可以只用右手端起茶杯,而不動杯托。也可以用左手,將杯托連茶杯,托至左胸高度,然後以右手端起茶杯飲之。
飲茶的時候,忌連茶湯帶茶葉一並吞入口中,更不能下手自茶中取出茶葉,甚至放入口中食之。萬一·有茶葉進入口中,切勿將其吐出,而應嚼而食之。
飲蓋碗茶時,可用杯蓋輕輕將飄浮干茶水之上的茶葉拂去,不要用口去吹。茶太燙的話,也不要去吹,或是用另一隻茶杯去來回倒涼茶水,最好待其自然冷卻。
結語
禮儀是一個人學識修養、內涵氣質、交際能力的外在體現,是我們為人處世、做人做事的基本儀禮規范。茶事活動中的禮儀涉及方方面面,程序略顯繁瑣,好在禮數雖繁,卻無不顯示著中華民族傳統禮儀文明的精要內涵,同時也更能體現出事茶者的個人修為與功力。
;Ⅲ 向長輩敬茶時應該注意哪些禮儀
一、給客人敬茶需要注意的地方是什麼?有朋自遠方來,一般招待朋友都會泡茶給朋友喝,當然我們敬茶時也要講究方法禮儀:上茶時,要用雙手捧上茶杯,從客清者人的左後側雙手將茶杯遞到客人面前,盡量避免從客人的正前方上茶,這樣不禮貌,更不要單手上茶,切忌勿將手指搭在茶杯杯口上,或是將其浸入茶水,這些動作都是不禮貌的。上茶的同時一定要輕聲附上一句:「請您用茶。」如果自己在上茶的時候客人正在聊天或者有所打擾的情況下,應先道一句「對不起」,再送上一句「請您用茶」。當客人有所回應時,根據客人的反應,要麼將茶送到客人手中,要麼放到客人的右手邊茶桌上。
俗話說:酒滿茶半。倒茶時要注意茶水不能倒得太滿,八分為宜。水溫要適中,太燙會燙傷客人,太冷又不適合客人飲用。
敬茶大體步驟有嗅茶、濕壺、裝茶、泡茶、請茶、續茶。可以依據情況做適當的改變。
嗅茶:主人客人坐定後,主人取出茶葉向客人介紹該茶的品種特點,客人依次傳遞嗅賞。
濕壺:將開水沖入空壺,讓壺體變得溫熱,激發紫砂壺的氣孔張開,然後把茶水倒入茶盤中,清潔茶杯。
裝茶:用茶匙把茶葉裝入空壺內,一定不要用手去抓茶葉,會影響茶葉品質,引起客人不適。
泡茶:泡茶的時候有「鳳凰三點頭」一說,要注意這一點,寓意三鞠躬表示對客人的歡迎。茶壺的放置位置要注意,一定不能壺嘴正對客人,這是「請客人離開」的表現。斟水、斟茶、燙壺時,右手逆時針回轉,左手順時針回轉,表示招手「來來來」,反之則表示「去去去」。
請茶:請茶時要注意茶杯一定要放置在客人的右手前方,請客人喝茶要用托盤端出茶杯,雙手奉上。主人和客人飲茶相談時,要及時為客人添加熱水。
續茶:續茶時舉止要文雅,側身把茶水倒進客人的杯子里。
主人敬茶有禮儀,喝茶人也有以禮還禮,雙手接過茶杯,點頭致謝。品茶時不能牛飲,要小口品飲。
二、給客人敬茶這些禮儀不可忽視
為客人奉上第一杯茶,不宜斟得過滿,一般應為杯深的2/3處。過滿有厭客之嫌。上茶後,主人要為客人勤續水,不可讓其杯中茶葉見底。這樣做的寓意是「茶水不盡,慢慢飲、慢慢續」。續水時,最好不要在客人面前操作,如非得如此不可,應一手拿起茶杯,遠離客人的身體和座位,用另一隻手倒水入杯。續水同樣不能過滿,也不能將手指搭在杯口。
客人答旁薯較多時,敬茶的順序應是:先客人,最後是主人;先主賓然後是次賓;先為女士敬茶,後為男士敬茶;先長輩後晚輩;如果客人很多且其彼此之間差別不大,可按照這四種順序敬茶:以敬茶者為起點,由近而遠依次敬以進入飲茶房間的門為起點,按順_針方向依次敬茶;以客人的先來後到為順序等。
古代眾多的茶道專著,盡管年代不同,流派不同,在泡飲技藝上卻有一個共同點,即一切外部表現形式都是為反映茶的大自然美,反映茶的「鮮香甘醇」,絕非為表演而表演。因此中國茶道要求:(一)茶具必須清洗潔凈;(二)主張用輕清之水煎茶,有條件時用泉水、江水,甚至用松上雪,梅花蕊上雪化水煎茶;(三)講求水沸適度。(四)要求使用名貴優質茶具,並規定首先要將茶碗燙熱或烤熱,以便於茶湯香氣充分升揚。
來客敬茶有「四要四忌」:以免讓客人覺得不適
1. 要將茶具洗滌消毒,切忌用沾滿茶垢的杯子放茶,茶葉不要用手抓取;
2.要檢查茶葉的品質是否正常,切忌沖泡有異味的或帶雜物的茶葉;
3.要用剛沸的開水沖泡,切忌用隔夜開水泡茶;四要雙手恭敬地端茶杯,還應說聲「請用茶「,切忌一隻手送茶或手握杯口端茶。
品茶時要小口啜飲,每飲一口茶湯,應該在口中稍作停留,再慢慢咽下去,這樣才能品出茶香。大口吞咽,或發出咕咚、咕咚的響聲,不但吃相不雅,而且品不出茶的美妙。飲蓋杯茶時,如遇飄浮在上面的茶葉,可用杯蓋拂去,或用嘴輕輕吹開。切不可用手將茶葉從杯中撈出來。萬一有茶葉入口,不要將其吐出,可以稍嚼而食之。若主人相告所飲之茶乃是名茶,飲用前應仔細觀賞一下茶湯,飲用後加以贊賞,不要聽後不予理睬,更不要隨便加以貶低,讓主人感到不快。以上就是三聯小編介紹的關於敬茶的知識。
三、婚禮如何敬茶 ?一對新人在結婚時,也需要給父母敬茶,那麼婚禮敬茶的流程是怎樣的?舊時新啟並人成親,接過新娘一同踏進男家大門後,便開始拜堂成親——拜天地拜高堂然後互相敬拜。現今多省略了拜堂儀式,接了新娘後便會直接向父母敬茶。
一對新人敬茶前,先跪下,男左女右。父親坐新郎面前,母親坐新娘面前,也就是男女互相面對著。
新郎先敬茶,給家翁然後家姑;然後新娘敬茶,也是先父親後母親。長輩喝過茶後,會給新人送上祝褔,並送上利是或金器首飾,作為對新人的祝賀。切記敬茶和收賀禮時也要用上雙手。
敬茶給新娘父母後,依長輩輩份次序敬茶給祖父母,伯父伯娘叔父叔母,哥哥姐姐,堂兄堂姐表哥表姐。
Ⅳ 茶藝基礎知識
茶藝,萌芽於唐,發揚於宋,改革於明,極盛於清,可謂有相當的歷史淵源,自成一系統。以下是由我整理關於茶藝基礎知識的內容,提供給大家參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歡!
茶藝基礎知識——泡茶用水的選擇
一、古代人對泡茶用水的看法
最早提出水標準的是宋徽宗趙佶,他在《大觀茶論》中寫道:“水以清、輕、甘、冽為美。輕甘乃水之自然,獨為難得。”後人在他提出的“清、輕、甘、冽”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個“活”字。
古人大多選用天然的活水,最好是泉水、山溪水;無污染的 雨水 、雪水其次;接著是清潔的江、河、湖、深井中的活水及凈化的自來水,切不可使用池塘死水世納。唐代陸羽在《茶經》中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揀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是說用不同的水,沖泡茶葉的結果是不一樣的,只有佳茗配美泉,才能體現出茶的真味。
二、現代茶人對泡茶用水的看法
認為“清、輕、甘、冽、活”五項指標俱全的水,才稱得上宜茶美水。
其一,水質要清。水清則無雜、無色、透明、無沉澱物,最能顯出茶的本色。
其二,水體要輕,北京玉泉山的玉泉水比重最輕,故被御封為“天下第一泉”。現代科學也證明了這一理論是正確的。水的比重越大,說明溶解的礦物質越多功能。有實驗結果表明,當水中的低價鐵超過0.1ppm時,茶湯發暗,滋味變淡;鋁含量超過0.2ppm時,茶湯便有明顯的苦澀味;鈣離子達到2ppm時,茶湯帶澀,而達到4ppm時,茶湯變苦;鉛離子達到1ppm時,茶湯味澀而苦,且有毒性,所以水以輕為美。
其三,水味要甘。“凡水泉不甘,能損茶味。”所謂水甘,即一入口,舌尖頃刻便會有甜滋滋的美妙感覺。咽下去後,喉中也有甜爽的回味,用這樣的水泡茶自然會增茶之美味。
其四,水溫要冽。冽即冷寒之意,明代茶人認為:“泉不難於清,而難於寒”,“冽則茶味獨全”。因為寒冽之水多出於地層深處的泉脈之中,所受污染少,泡出的茶湯滋味純正。
其五,水源要活。“流水不腐”現代科學證明了在流動的活水中細菌不易繁殖,同時活水有自然凈化作用,在活水中氧氣和二氧化碳等氣體的含量較高,泡出的茶湯特別鮮爽可口。
三、我國飲用水的水質標准
1.感官指標
色度不超過15度,渾濁度不超過5度,不得有異味、臭味,不得含有肉眼可見物。
2.化學指標
pH值6.5~8.5,總硬度不高於25度,鐵不超過0.3毫克/升,錳不超過0.1毫克/升,銅不超過1.0毫克/升,鋅不超過1.0毫克/升,揮發酚類不超過0.002毫克/升,陰離子合成洗滌劑不超過0.3毫克/升。
3.毒理指標
氟化物不超過1.0毫克/升,適宜濃度0.5~1.0 毫克/升,氰化物不超過0.05毫克/升,砷不超過0.05毫克/升,鎘不超過0.01毫克/升,鉻(六價)不超過0.05毫克/升,鉛不超過0.05毫克/升。
4.細菌指標
細菌總數不超過100個/毫升,大腸菌群不超過3個/升。
以上四個指標,主要是從飲用水最基本的安全和衛生方面考慮,作為泡茶用第三節、泡茶用水
宜茶用水可分為天水、地水、再加搜彎沒工水三大類。再加工水即城市銷售的“太空水”、“純凈水”、“蒸餾水”等。
茶藝基礎知識——泡茶要素
一、沖泡水溫
據測定,用60℃的開水沖泡茶葉,與等量100℃的水沖泡茶葉相比,在時間和用茶量相同的情況下,茶湯中的茶汁浸出物含量,前者只有後者的45%~65%。這就是說,沖泡茶的水鬧扒溫高,茶汁就容易浸出;沖泡茶的水溫低,茶汁浸出速度慢。“冷水泡茶慢慢濃”,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泡茶的茶水一般 以落開的沸水為好,這時的水溫約85℃ 。滾開的沸水會破壞維生素C等成份,而咖啡鹼、茶多酚很快浸出,使茶味會變苦澀;水溫過低則茶葉浮而不沉,內含的有效成分浸泡不出來,茶湯滋味寡淡,不香、不醇、淡而無味。
泡茶水溫的高低,還與茶的老嫩、松緊、大小有關。大致說來,茶葉原料粗老、緊實、整葉的,要比茶葉原料細嫩、鬆散、碎葉的,茶汁浸出要慢得多,所以,沖泡水溫要高。水溫的高低,還與沖泡的品種花色有關。
具體說來,高級細嫩名茶,特別是高檔的名綠茶,開香時水溫為95℃,沖泡時水溫為80℃~85℃。只有這樣泡出來的茶湯色清澈不渾,香氣純正而不鈍,滋味鮮爽而不熟,葉底明亮而不暗,使人飲之可口,視之動情。如果水溫過高,湯色就會變黃;茶芽因“泡熟”而不能直立,失去欣賞性;維生素遭到大量破壞,降低營養價值;咖啡鹼、茶多酚很快浸出,又使茶湯產生苦澀味,這就是茶人常說的把茶“燙熟”了。反之,如果水溫過低,則滲透性較低,往往使茶葉浮在表面,茶中的有效成分難以學浸出,結果,茶味淡薄,同樣會降低 飲茶 的功效。大宗紅、綠茶和花茶,由於茶葉原料老嫩適中,故可用90℃左右的開水沖泡。
沖泡烏龍茶、普洱茶和沱茶等特種茶,由於原料並不細嫩,加之用茶量較大,所以,須用剛沸騰的100℃開水沖泡。特別是烏龍茶為了保持和提高水溫,要在沖泡前用滾開水燙熱茶具;沖泡後用滾開水淋壺加溫,目的是增加溫度,使茶香充分發揮出來。
至於邊疆兄弟民族喝的緊壓茶,要先將茶搗碎成小塊,再放入壺或鍋內煎煮後,才供人們飲用。
判斷水的溫度可先用溫度計和計時器不測量,等掌握之後就可憑 經驗 來斷定了。當然所有的泡茶用水都得煮開,以自然降溫的方式來達到控溫的效果。
二、茶水比例
1.茶的品質:
茶葉中各種物質在沸水中浸出的快慢與茶葉的老嫩和加工 方法 有關。氨基酸具有鮮爽的性質,因此茶葉中氨基酸含量多少直接影響著茶湯的鮮爽度。名優綠茶滋味之所以鮮爽、甘醇,主要是因為氨基酸的含量高和茶多酚的含量低。夏茶氨基酸的含量低而茶多酚的含量高,所以茶味苦澀。故有“春茶鮮、夏茶苦”的 諺語 。
2.茶水比例:
茶葉用量應根據不同的茶具、不同的茶葉等級而有所區別,一般而言,水多茶少,滋味淡薄;茶多水少,茶湯苦澀不爽。因此,細嫩的茶葉用量要多;較粗的茶葉,用量可少些,即所謂“細茶粗吃”“精茶細吃”。
普通的紅、綠茶類(包括花茶),可大致掌握在1克茶沖泡50~60毫升水。如果是200毫升的杯(壺),那麼,放上3克左右的茶,沖水至七八成滿,就成了一杯濃淡適宜的茶湯。若飲用雲南普洱茶,則需放茶葉5~8克。
烏龍茶因習慣濃飲,注重品味和聞香,故要湯少味濃,用茶量以茶葉與茶壺比例來確定,投茶量大致是茶壺容積的1/3至1/2。廣東潮、汕地區,投茶量達到茶壺容積的1/2至2/3 。
茶、水的用量還與飲茶者的年齡、性別有關,大致說,中老年人比年輕人飲茶要濃,男性比女性飲茶要濃。如果飲茶者是老茶客或是體力勞動者,一般可以適量加大茶量;如果飲茶者是新茶客或是腦力勞動者,可以適量少放一些茶葉。
一般來說,茶不可泡得太濃,因為濃茶有損胃氣,對脾胃虛寒者更甚,茶葉中含有鞣酸,太濃太多,可收縮消化黏膜,妨礙胃吸收,引起便秘和牙黃,同時,太濃的茶湯和太淡的茶湯不易體會出茶香嫩的味道。古人謂飲茶“寧淡勿濃”是有一定道理的。
三、沖泡時間
茶葉沖泡時間差異很大,與茶葉種類、泡茶水溫、用茶數量和飲茶習慣等都有關。
如用茶杯泡飲普通紅、綠茶,每杯放干茶3克左右,用沸水約150~200毫升,沖泡時宜加杯蓋,避免茶香散失,時間以3~5分鍾為宜。時間太短,茶湯色淺淡;茶泡久了,增加茶湯澀味,香味還易喪失。不過,新採制的綠茶可沖水不加杯蓋,這樣湯色更艷。另用茶量多的,沖泡時間宜短,反之則宜長。質量好的茶,沖泡時間宜短,反之宜長些。
茶的滋味是隨著時間延長而逐漸增濃的。據測定,用沸水泡茶,首先浸提出來的是咖啡鹼、維生素、氨基酸等,大約到3分鍾時,含量較高。這時飲起來,茶湯有鮮爽醇和之感,但缺少飲茶者需要的刺激味。以後,隨著時間的延續,茶多酚浸出物含量逐漸增加。因此,為了獲取一杯鮮爽甘醇的茶湯,對大宗紅、綠茶而言,頭泡茶以沖泡後3分鍾左右飲用為好,若想再飲,到杯中剩有三分之一茶湯時,再續開水,以此類推。
對於注重香氣的烏龍茶、花茶,泡茶時,為了不使茶香散失,不但需要加蓋,而且沖泡時間不宜長,通常2~3分鍾即可。由於泡烏龍茶時用茶量較大,因此,第一泡1分鍾就可將茶湯傾入杯中,自第二泡開始,每次應比前一泡增加15秒左右,這樣要使茶湯濃度不致相差太大。
白茶沖泡時,要求沸水的溫度在70℃左右,一般在4~5分鍾後,浮在水面的茶葉才開始徐徐下沉,這時,品茶者應以欣賞為主,觀茶形,察沉浮,從不同的茶姿、顏色中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愉悅,一般到10分鍾,方可品飲茶湯。否則,不但失去了品茶藝術的享受,而且飲起來淡而無味,這是因為白茶加工未經揉捻,細胞未曾破碎,所以茶汁很難浸出,以至浸泡時間須相對延長,同時只能重泡一次。
另外,沖泡時間還與茶葉老嫩和茶的形態有關。一般說來,凡原料較細嫩,茶葉鬆散的,沖泡時間可相對縮短;相反,原料較粗老,茶葉緊實的,沖泡時間可相對延長。總之,沖泡時間的長短,最終還是以適合飲茶者的口味來確定為好。
四、沖泡次數
據測定,茶葉中各種有效成分的浸出率是不一樣的,最容易浸出的是氨基酸和維生素C;其次是咖啡鹼、茶多酚、可溶性糖等。一般茶沖泡第一次時,茶中的可溶性物質能浸出50~55%;沖泡第二次時,能浸出30% 左右;沖泡第三次時,能浸出約10%;沖泡第四次時,只能浸出2~3%,幾乎是白開水了。所以,通常以沖泡三次為宜。
如飲用顆粒細小、揉捻充分的紅碎茶和綠碎茶,由於這類茶的內含成分很容易被沸水浸出,一般都是沖泡一次就將茶渣濾去,不再重泡。速溶茶,也是採用一次沖泡法,工夫紅茶則可沖泡2~3次。而條形綠茶如眉茶、花茶通常只能沖泡2~3次。白茶和黃茶,一般也只能沖泡1次,最多2次。
Ⅳ 給老人敬茶的正確禮儀
1、給老人敬茶時,要雙手恭敬地端茶杯,不能一隻手送茶或手握杯口端茶。
2、雙手端茶也要很注意,對有杯耳的茶杯,通常是用一隻手抓住杯耳,另一隻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給客人。
3、不可用五指捏住杯口邊緣就往客人面前送搜咐模。這種端茶方法雖然可以防止燙傷事故發生,簡枝但很不雅觀,也不夠衛生。
4、可以的話,多備幾種茶葉,讓領導長輩有幾種可以選擇。在上茶之前,應先詢問一下客人喜歡用哪一種茶,並為其提供幾種可能的選擇。
5、若只有一種茶葉,則務必實事求是地說清楚。投茶量也不世緩要過多,或者太少。茶葉過多,茶味過濃;茶葉太少,沖出的茶沒啥味道。如果領導長輩主動介紹自己喜歡喝濃茶或淡茶時,就可以根據他們的喜好沖泡茶葉。
喝茶時的叩指禮
長輩給小輩倒茶喝,小輩接受茶後,小輩應將右手握拳,拳背朝上,用五指輕敲桌面。一般敲三下即可,意思是五體投地,為倒茶之人行叩拜之禮!
平輩給平輩倒茶:只需要食指和中指並攏,輕敲桌面三下即可,表示給予對方應有的尊重。
小輩給長輩斟茶喝,長輩接受了茶後:長輩可以用一隻手指在茶杯邊緣輕敲一下,表示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