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讓孩子順利適應幼兒園生活
第二、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我們在上期課上談論過這個問題,相信大家也對自己孩子的自理能力進行了考察。我們平時一定要注意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自理是自立、自信的基礎,一個人如果連生活自理能力都沒有,又何談自立和自信。
孩子在1歲之前,六七個月的時候就能拿勺子吃飯;1歲到1歲半,就能完成穿襪子、提褲子、穿褲子和洗手等動作;3歲時就具備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除非 家長平時過於溺愛孩子,嬌生慣養,孩子都會具備這些能力。
第三、培養孩子的社會性能力
社會性能力包括人際關系和社會適應能力,這是孩子受益一生的能力,家長應該從孩子一出生就重視培養,而不是等到快要上幼兒園了才培養。
培養社會適應能力的具體方案:
1.延遲滿足孩子的生理需求(渴、餓)。當孩子餓了、渴了,可以晚幾分鍾回應孩子的要求,很多家長在孩子還沒餓、渴的時候就准備好吃的喝的,反而導致孩子不愛吃飯、喝水,養成挑食等不良習慣;尿褲子了可以晚幾分鍾再換,讓孩子體驗需求不被滿足的感受,可以培養孩子的生理、心理適應能力。
2. 媽媽可以時不時地離開孩子的視線一會兒,讓孩子體驗媽媽不在身邊自己依然很安全的感覺,幫助孩子建立更好的安全感,有助於適應幼兒園環境。
3.家裡來客人時讓孩子跟著大人一起接待,或者讓孩子自己接待客人,讓孩子不排斥不熟悉或陌生的人。
4. 1歲以後可以帶孩子外出(親戚朋友家、旅遊等)小住幾天。讓孩子從小就感受到面對新環境是一件正常且有趣的事,不抵觸接觸新環境。如果孩子出生以後從來沒離開過家、親人,這樣的孩子適應能力往往是最差的。
第四、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上期課我們講到過3歲孩子的與人交往能力,今天我們來說說方法。人際交往能力是指妥善處理組織內外關系的能力。包括與周圍環境建立廣泛聯系和對外界信息的吸收、轉化能力,以及正確處理上下左右關系的能力。這也是影響孩子一生的能力,家長應高度重視。
首先培養孩子願意與人交往的意願。家長自己應該是一個願意與他人交往的人,每天主動陪孩子玩至少半小時。現在網上各種各樣的親子游戲很多,學一學,帶著孩子一起玩,讓孩子體驗與人交往的樂趣,激發他主動與人交往的意願。
其次是創造孩子與人交往的機會。讓孩子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習得交往經驗。具體做法:
1.帶孩子去陌生場所,如公園、商場。給孩子創造接觸陌生人的機會,讓孩子自己與陌生人打交道,積累人際交往的經驗,比口頭教育要好很多。
2.超市結賬時讓孩子去結賬。你把錢給孩子,孩子把錢給收銀員,讓孩子不懼怕、排斥陌生人。
3. 兩三歲的孩子還不太願意與他人分享,家長不應強迫孩子。建議家長要麼徵得孩子的同意,要麼用其他東西替代,或者引導孩子與小朋友輪流玩。孩子在幼兒園遇到這樣的問題時,就有解決方法了。
4.小朋友之間發生沖突後,家長往往認為孩子不會解決,但其實家長靜觀其變即可,一般來說孩子都可以自己解決。觀察幾次,家長就會發現他們處理得非常好,讓你意想不到。你可以想想自己小時候,應該也遇到過沖突矛盾的情況,自己又是怎麼解決的,相信孩子。
5.建議家長教會孩子一些與人交往的方法,讓孩子有需求時用語言表達。比如不喜歡某個孩子就直說:「我不想跟你玩。」不要推搡;想玩別人的玩具,可以跟別人商量說:「我想玩你的玩具可以嗎?」或者「咱們交換玩具可以嗎?」這樣孩子會有好人緣,少吃虧,提升信心。
第五、家庭教養方式對孩子成長非常重要
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土壤、陽光、水和空氣,適宜的教養方式就好比為孩子提供的土壤、陽光、水和空氣是健康的、無污染的,孩子才能茁壯成長。
1.家長應為孩子營造一個和諧、平等、穩定的家庭環境。
2.家長應正確對待分離焦慮,相信孩子能夠很快適應新環境。
3.注重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社會適應能力、人際交往能力。
4.制定一個合理的作息時間表,全家人共同遵守,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5.用積極正面的態度和行動鼓勵孩子,使孩子意識到上幼兒園是一件愉快的事,如利用故事、兒歌、圖書,或讓幼兒園的小朋友講述幼兒園里開心的故事等。
6.入園前,家長最好帶孩子參觀幼兒園,向老師詳細介紹孩子的性格特點、愛好、生活習慣等情況,積極配合幼兒園的要求,幫助孩子建立對老師的信任感。每天到幼兒園把孩子交給老師後要轉身就走,不能依依不捨,否則會讓孩子更難適應,簡單的說一句再見就可以了。要讓孩子相信上幼兒園是必須的,不能講條件。讓孩子知道不論他適不適應都要在那裡待3年。家園合力,幫助孩子度過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