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母雞生活習性
雞的主要生活習性成年雞的體溫是41~42℃,每分鍾呼吸36次,心跳282次。雛雞體溫調節機能差,體溫稍低,約39.6℃;7~10天後體溫調節機能逐漸完善,體溫達到成年雞標准。雞沒有汗腺,主要靠呼吸散熱,所以,雞的耐熱能力較差。雞的主要生活習性有:(1)喜歡溫暖乾燥的環境,不喜歡炎熱潮濕的環境。(2)喜歡登高棲息,習慣在棲架上休息。光線能直接影響雞的活動力。當光線由弱到強,雞的活動能力逐漸增強;相反,光線漸弱時活動能力減弱,完全黑暗則停止活動,登高棲息。(3)雞喜歡集群,一般不單獨活動。剛剛孵化出來的雛雞也會找尋群體,脫離群體就尖叫不止。(4)膽小怕驚。陌生的聲音、動作等突然出現,都會引起雞的應激反應,驚叫、逃跑、炸群,甚至亂竄亂撞。(5)高密集飼養的雞常出現啄肛、啄羽、啄趾等不良行為,容易給生產帶來損失。(6)肉種雞有不同程度的抱窩性。抱窩性影響產蛋量,應注意採取醒抱措施。四.雞的經濟生物學特性雞被人類馴養作為經濟動物的歷史至少在3000年以上,20世紀的100年,由於人類不斷為其改善飼養的環境條件,使其生產能力大為提高。雞作為鳥類有其固有的生物學特性,有些特性雖然在現代化養雞生產中已不存在了,但有些特性還存在,是集約化養雞必須認真考慮和對待的。 1.體溫高代謝旺盛雞的標准體溫是41.5℃。心跳很快,每分鍾脈搏200~350次。雞的基礎代謝高於其它動物,見下表:動物 體重(kg) 基礎代謝量(kcal/日) kg體重基礎代謝量(kcal/日)馬 675 9743 14.43 肉牛 401 7420 18.50 奶牛 463 7212 15.57 日本牛 405 4672 11.54 綿羊 46 1168 25.39 雞 2 112 56.00 可以看出,雞的基礎代謝為馬、牛的3倍以上。雞安靜時的耗氧量和排出的二氧化碳也很高,見表:ml/小時牛 馬 豬 雞耗氧(指數) 328(44.4) 353(47.7) 392(53.0) 739(100)排二氧化碳(指數) 320(45.0) 241(33.9) 336(47.3) 711(100) 可以看出,雞安靜時的耗氧量和排出的二氧化碳也高出其它動物1倍以上。這就是說,雞的生命之鍾轉動的快,壽命相對就短。根據這一特性,我們可以盡量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利用其代謝旺盛的特點,以生產更多的雞產品。肉仔雞出殼時體重只有40g,7周後的體重可達到2000g以上,為初生重的50倍,料肉比2:1以下;現代蛋雞一隻年產蛋17~19kg,是其體重的10倍。這些都是人類對雞代謝旺盛這一生物學特性的挖掘和利用。另一方面,也要求我們必須為雞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以適應其代謝旺盛的特點。 2.繁殖能力強雞是卵生動物,由於排卵後不形成黃體,所以在人工條件下,其可以連續排卵,以很快的速度進行生殖生產。母雞的右側卵巢和輸卵管雖已退化消失,但左側發達,機能正常。雞的卵巢上有多達10000個以上的卵泡(當然不可能全部發育成熟),現代高產蛋雞年產300枚、大群280枚以上已經實現。每一個蛋就是一個巨大的卵細胞,這些卵細胞經過孵化若有70%成為小雞,那麼一隻母雞一年就可以繁殖出200個以上的小雞。雞的繁殖潛力不僅表現在母雞方面,公雞也很突出。據觀察,一隻性慾旺盛的公雞一天可以交配40次以上,每天交配10次左右是很平常的。一隻公雞配8~15隻母雞可以獲得高受精率。雞的精子不像哺乳動物的精子容易衰老死亡,在母雞的輸卵管中可存活5~10天,個別的可存活30天以上。(母雞有貯精腺)。此外,蛋的形成過程是:卵子排出後在輸卵管中下行,由輸卵管又分泌多種營養物質,最後在子宮內包上蛋殼。所以,產出體外的蛋可以短期貯存,適宜溫度時貯存2周左右仍可孵出小雞,這為人工孵化實現雞的快速繁殖提供了有利條件。 3.對飼料營養要求高一隻高產母雞年產蛋17~19kg,其中,蛋白質佔11.8%,脂肪佔11.0%,礦物質佔11.7%,還包含多種維生素。雞蛋蛋白質含有人體營養所必需的氨基酸,其組成比例非常平衡,生物學價值居各種食品蛋白質之首。一個蛋包含著一個新生生命所需的一切物質。雞生產含這么多營養物質的蛋,加之雞生命活動所消耗的營養物質,就必須採食營養豐富的飼料,而且遠遠超過蛋中所包含的營養。在集約經營情況下,雞的飼料更是應營養豐富、全價。雞的體小,消化道短,除盲腸可消化部分粗纖維外,其它部位不能消化粗纖維,所以雞不能利用粗飼料。 4.對環境變化敏感雞的聽覺不如哺乳動物,但突如其來的噪音也會使之驚恐不安,亂飛亂叫。雞的視覺很靈敏,雞舍進入陌生人能引起炸群;環境因素中溫度、濕度、通風換氣等都對雞的產蛋和健康有影響;光照時間的長短對產蛋影響更大,產蛋期光照的突然變化或由長變短,都對產蛋不利,甚至引起換羽休產。 5.抗病能力差無論多大規模的養雞,疾病仍然是養雞的最大隱患。從雞的解剖生理不難看出雞抗病力差的原因:(1)雞的肺臟很小,並連接著氣曩,這些氣曩充斥於體內各個部位,甚至進入骨腔。如此,經空氣傳播的病原體可以沿呼吸道進入肺和氣曩,從而也進入了體腔、肌肉、骨骼之中;(2)雞的生殖孔和排泄孔都開口於泄殖腔,蛋在產出過程中容易受到污染,故有些雞病經蛋垂直傳播給雛雞;(3)雞沒有橫隔膜,腹腔的感染很易傳至胸腔各器官,胸腔的感染也易傳至腹腔;(4)雞沒有淋巴結,等於缺少阻止病原體在體內通行的關卡。因此,在同樣條件下,雞比鵝、鴨的抗病力差,工廠集約化飼養更有傳播速度快、發病嚴重、死亡率高的問題,即使不死也嚴重影響產蛋,極易給生產造成直接經濟損失。 6.適應工廠化飼養在畜牧生產中,養雞的工廠化程度最高,其它家畜不能與之相比。每隻雞占籠底面積400平方厘米,即每平方米籠底面積養25隻雞。發達國家已有八層籠養,每棟雞舍數萬只雞早已實現。雞之所以能適應這樣的群居生活,與雞的祖先是樹棲息動物有關。雞的糞便較乾燥,飲水少而利索,不像鵝、鴨飲水時到處亂甩,這給高密度飼養管理工作帶來了有利條件。
Ⅱ 雞一般生活在哪裡
雞養殖在山地、田地、果園、平原等適宜放牧的地方,需要求所選的地點有豐富的草料與食料,而雞舍旁也需有小溪。不宜選在有大污染源的地方,例如:工廠、化學原料廠。
可將雞舍設立在乾燥、干凈、寬敞的地方,在引入雛雞之前,應在雞舍內鋪上一層干稻草或麥稈。而且堆放草料的地方要跟雞舍隔開10米左右,這是為了避免發生火災後,給養殖戶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同時養殖場也應選在水電設備齊全、交通方便、光照好和濕度低的地方。
養雞注意事項
雞在養殖的時候,也是要分季節的,夏天的天氣會比較炎熱,所以雞是不用擔心受凍的,可以早點將它放出來養殖。冬天的天氣比較冷,所以要選擇中午氣溫高的時候再放出來,如果是下雨或者下雪,就不能放出來養。
如果是放養的雞,那麼小雞在生下來之後,最好是不要給母雞帶著養,因為母雞很容易將小雞弄丟,可以將它圈養,等到長大一些,適應了環境再放養。如果是大型養殖場的肉雞,那麼就是加強雞群的疫病防控,嚴格把握養殖中的各個環節就行。
Ⅲ 小雞的居住環境、生活習性和食物
小雞的居住環境、生活習性和食物:
1、 抗寒力差。初出殼的雛雞,體溫比成年雞低3℃,要10天後才能達到正常體溫,加上雛雞絨毛短而稀,不能禦寒,所以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不強,必須依靠人工保溫,雛雞才能正常生長發育。1-30天的雛雞都要保溫,並放在清潔衛生的環境中飼養。30天以上的小雞,羽毛基本上長滿長齊,可以不用保溫。
2、 體溫高,發育快。一般雞的體溫在40.8-41.5℃之間,所以必須在冬暖夏涼、通風良好的環境中飼養,另外雞的消化道短,新陳代謝旺盛,生長發育快,因此要喂給營養充足,易消化的飼料才能滿足需要。
3、 抵抗力弱。特別是雛雞,很容易受到有害微生物的侵襲。因此,除做好環境的清潔衛生外,還要做好預防工作。如雞舍嚴禁外人進出,環境和籠具要消毒,各種雞都要定期注射各種預防針。
4、 易驚群。雞膽小,特別是雛雞很容易驚群,輕者擁擠,生長發育受阻,重者相互踐踏引起傷殘和死亡。因此,要在安靜的地方養雞。粗暴的管理,突來的噪音,狗貓闖入,撲捉等都能導致雞群騷亂、影響生長。
5、 怕潮濕。雞宜在乾爽通風的環境中生長,如果環境潮濕,一些病原菌和黴菌易於生長繁殖。如果雞舍內潮濕,雞糞會發酵產生有毒氣體,使雞容易得病。
Ⅳ 雞適宜什麼樣的生活環境
科學養雞,我們必須有雞舍。雞舍的一般要求是:通風良好,冬暖夏涼。目前,雞舍主要有三種類型:開放式雞舍、完全打開式雞舍和封閉式雞舍。
(4)照明
合理的光照時間和光照強度有利於雞的生長。特別是在冬季,它不僅可以提高雞舍的溫度,而且可以減少雞舍中的病原體。所以我們必須首先選擇雞舍的位置。
Ⅳ 雞的生活環境
雞生活在山地、田地、果園、平原等適宜放牧的地方,養殖時可以將雞舍建設在乾燥、清潔、寬敞的位置,旁邊最好有小溪流經過,注意不要建在靠近馬路、污染嚴重的工廠附近,養雞時,可以用油氈、帆布及茅草等藉助地形搭成坐北朝南的簡易雞舍。
雞生活在山地、田地、果園、平原等適宜放牧的地方,養殖時可以將雞舍建設在乾燥、清潔、寬敞的位置,旁邊最好有小溪流經過,為其提供充足的水源,注意不要建在靠近馬路、污染嚴重的工廠附近。
搭建雞舍時,尋找一處背風向陽的平地,用油氈、帆布及茅草等藉助地形搭成坐北朝南的簡易雞舍,四周可以砌牆,以免雞四處逃竄,雞舍兩邊的滴水檐高1 米,內部修築好食槽、飲水槽、排便池等設施。
在引起雛雞之前,需要在雞舍中的地面上鋪一層干稻草或麥稈,以免過於潮濕而引發病害,堆放草料的位置要與雞舍隔開10米左右,避免火災的發生,雛雞生長初期的溫度控制在32-33度,成年雞生長適溫為18-20度。
雞的抗寒性較差,適應環境的性能不強,雛雞在生長前期需要進行人工保溫,而且雞的消化道較短,新陳代謝的速度快,飼喂時選擇營養充足、容易消化的食物,當雞受到驚嚇後,生長發育會減緩,母雞則會假產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