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世界上最早有人類生活的地方是哪裡
「人類的起源」有兩層含義。一是人類的起源,二是現代人的起源。
一、人類的起源
1960年,英國的人類學家阿利斯特·哈代提出:化石空白期人類的祖先不是生活在陸地上,而是生活在海洋中。也就是說,人類進化史中,存在著幾百萬年的水生海猿階段。哈代提出:地質史表明,800——400萬年前,在非洲的東部和北部曾有大片地區被海水淹沒,迫使部分古猿下海生活,進化為海猿。幾百萬年後,海水退卻,已適應水中生活的海猿重返陸地。它們是人類的祖先。這就是震世駭俗的「海猿說」。
「海猿說」指出:人的許多生理特證在別的陸生靈長類動物身上都沒有,而在海豹、海豚等水生哺乳動物身上卻存在。
其證據是:
(1)所有的靈長類動物身體體表都長有濃密的皮毛,唯有人和水獸一樣,皮膚裸露光滑,沒有體毛。
(2)靈長類動物都沒有皮下脂肪,而人類卻有皮下脂肪,這一點,明顯不同與別的靈長類動物,而與水獸相似。
(3)人類淚腺分泌淚液以及排出鹽分的生理現象,也是水獸所具有的特證。這在靈長類動物中是絕無僅有的。
(4)人類所具有的性行為以及出汗等生理現象,也是靈長類所沒有而與水中生物相似。
(5)人類在控制體內鹽分平衡的生理機制上同陸生哺乳動物大相徑庭,而與海獸極其相似。
(6)人在潛水時,體內會產生一種稱為「潛水反應」的現象:肌肉收縮,全身動脈血管血流量減少,呼吸暫停,心跳也變得緩慢。此時,飽含氧氣的血液不再輸入到皮膚組織、骨肌和其他器官,而全部集中到維持生命最重要的機體中心大腦和心臟,使它們的細胞得以在幾十分鍾的時間內不致死亡。這種現象與海豹等水生動物的潛水反應十分相似。
(7)婦女在水中分娩沒有痛苦,而嬰兒喜歡水,並有游泳的本能,這都說明人類與水的關系非同尋常。
海猿說」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但也有一些科學家提出不同的看法:
(1)古猿在下海的400萬年裡,獲得了一些適於水中生活的海洋生物特證,重返陸地後,為了適應陸地生活,也應該丟掉這些應於海水生活而不適合於陸地生活的特證,如人類不能對體內所需食鹽進行精確控制等,為什麼在返回大陸的幾百萬年的進化過程中沒有丟失。
(2)400萬年的化石缺環,「海猿說」仍沒有很好的解釋。在海洋生活就沒有化石可找了嗎?我們現在不也發現大量的海中生物化石嗎?
(3)根據分子人類學研究所得的結論,人和猿開始分化的時間是距今500——400萬年前,這一點也不支持「海猿說」。
於是,另外一些科學家又提出了人類起源的「海陸雙祖先復合說」。即人類有兩個祖先,一個是古猿,一個是海洋生物。他們認為:這段400萬年化石空白較倒合理的解釋是古猿與海洋生物發生了基因重組。於400萬年前產生了南方古猿,組合產生新種所需的時間很短,短到相對於地質時間可以忽略不計,甚至可以在十幾代到幾代的時間便可形成新種,從而可以說過渡階段的化石是沒有的。這樣既可以說明化石空白,也可以說明人類為什麼具有一些海洋生物的特性。至於是哪一種海洋生物,不定期沒有充分的生氣說明。
最近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科學家馬萊斯提出了新見解,認為人類的始祖是外星人。
馬萊斯認為:大約65萬年前,一些外星人來到地球,他們具有高度的智慧和科技知識,發現了地球環境很適應他們居住,但卻不堪忍受地心引力,於是這些外星人不得不放棄地球生活,並決定在地球上創造出一種新的適宜於地球生活的人種,同時又使他們能在地球上延續。他們選擇了地球上精力旺盛、智力較高的雌性猿人作為對象,沒法使他們受孕。這便產生了我們人類的祖先。
馬萊斯的見解確能驚世駭俗,他舉出的證據是他對不久前在聖地亞哥發現的一具5萬年前的頭蓋骨的研究。他認為,那具頭蓋骨所代表的人種智力已遠超過今天人類的幾千倍。從而推測「他」就古時來地球的外星人之一。他還指出另一個可能是外星人與地球猿人結合的證據,那就是安第斯山頂絕壁上人所共知的巨型圖案。馬萊斯說,那極有可能就是外星人與地球猿結合的真實描繪。
如果地球人真的起源於外星人,那麼發現於30萬年前、40萬年前乃至100——200萬年前的古人類化石又當如何解釋?
無論是「海猿說」、「海陸雙祖先復合說」,還是「外星人說」,都在有力地向傳統的「從猿到人」的進化學說得出挑戰。但要形成公認的科學結論,還證據不足。科學在發展,研究在深入,人類心將用自己的智慧,來解開自身的謎團.
二、現代人的起源。
關於現代人的起源,有兩種理論:一種是「單一地區起源說」,這種理論認為現代人是某一地區的早期智人「侵入」世界各地而形成的,這個地區過去被認為是亞洲西部,近年來則變為非洲南部;另一種是「多地區起源說」,這種理論認為亞、非、歐各洲的現代人,都是當地的早期智人以至猿人演化而來的。
1967年,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的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授艾倫·威爾遜和薩里奇共同提出了分子鍾的假設,其結果是人屬與黑猩猩屬分離的時間在距今500 萬年前(當時根據化石證據得出的年代中距今1400萬年以上)。這個研究組選擇了其祖先來自非洲、歐洲、中東和亞洲的婦女,以及新幾內亞的澳大利亞的土著婦女共147人,根據她們生產嬰兒時的胎盤,發現不同類型的線粒體DNA,有些互相接近,有些則差別很大。
據此,他們做了一個表示其相互親緣關系的「系統樹」。結果是這株「樹」來自單一的共同祖先,而後很快分成兩支,一支的線粒體DNA都是從非洲祖先而來的個體;另一支則來自非洲、亞洲、澳洲、高加索和巴布亞紐幾內亞的祖先。對於這種情況的最簡單的解釋是,其共同祖先來自非洲。根據已知的線粒體DNA突變的速度,計算其年代為距今14萬-29萬年,平均為20萬年。
1987年初,卡恩·斯通金和威爾遜等人提出,將所有嬰兒的線粒體DNA向前追蹤,最後會追到大約20萬年(14萬-29萬年)前生活在非洲的一個婦女,即現今全世界人的祖先。大約在13萬年(9萬-18萬年)前,她的一群後裔離開了其生活的非洲家鄉,分散到了世界各地,代替了當地的土著居民,最後在全球定居下來,演化成了現代的不同人種。於是有人把這種理論叫做「夏娃理論」。
人類的歷史究竟有多久?隨著新的猿類化石和人類化石的發現,人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也在不斷發展和變化。
19世紀上半葉以前,歐洲流行的仍然是「上帝造人」的說法,很少有人想到人類的歷史會超過幾千年之久。
研究人類起源和進化的實物是人類化石。最初發現現代人(晚期智人)化石的年代已難於查考,直到19世紀下半葉(1868年)在法國發現了克羅馬農人的完整頭骨化石以後,才逐漸為學術界所承認。這樣,在19世紀後期,便把人類的歷史從幾千年一下子推前了幾萬年之久。
1856年,在德國的迪塞爾多夫城附近的尼安德特河谷最早發現了早期智人尼安德特人的頭骨化石,引起了近半個世紀的爭論,直到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才肯定了「尼人」在人類進化系統中的地位,把人類的歷史又向前推一二十萬年之久。
1890年在印度尼西亞爪哇(當時是荷屬東印度群島的一部分)發現了一小塊下頜骨,1891年發現了一個頭蓋骨,1892年發現了一根大腿骨。經研究,將其定名為「直立猿人」,認為它是現代人的祖先,即把人類的歷史向前推了幾十萬以至一二百萬年。
1924年在南非湯恩首次發現了南方古猿的一個頭骨化石,是一個大約6歲小孩的頭骨,犬齒小,枕骨大孔在顱底較前的部位,表明它已能兩足直立行走。於是,人類的歷史又得以向前推至二三百萬年前。
根據現有的化石和分子人類學等各方面的資料,人類起源的時間估計在距今大約700萬年前,而南方古猿最早的年代為距今440萬年,其間還存在著巨大的空白,有待於未來的發現。
達爾文早在1871年就指出,人類的誕生地是非洲。他的理由是:人類最近的動物親屬——大猩猩和黑猩猩這兩種猿類,如今都生存在非洲。達爾文的這一觀點被人們所蔑視,認為如此高貴的人類,只能起源於歐洲或亞洲。
第一個提出人類起源於亞洲的人,是德國的胚胎學家和進化論者海克爾,他在19世紀後期寫道:亞洲的猿類(長臂猿和猩猩)與人類相似的程度大於非洲的猿類,由此他推測東南亞是人類的誕生地。他的「人類亞洲起源說」在以後的半個多世紀中曾被人們最廣泛地接受。
紐約的美國自然博物館館長奧斯本認為亞洲位於其他大洲的中央,是各大類哺乳動物起源的地方,有著詳細的氣候變化的記錄,特別是中亞高原,南面喜馬拉雅山的升高,會造成中亞乾燥的時期。這種環境變化迫使高等靈長類適應新的環境,結果促成人類的起源。
從1927年開始,在我國北京附近的周口店進行了系統的發掘,發現了一顆牙齒化石,經過加拿大人布萊克(中文名布達生)研究,定名為「中國猿人」;1929年底,由裴文中負責發掘工作,發現了一個完整的頭蓋骨,由此被作為人類起源於中亞的證據。
但是,從1924年起,先是在南非湯恩發現了南方古猿的化石,以後在南非的其他幾個地方和東非的不少地點,發現了多種南方古猿類的化石。它們的形態遠比猿人(直立人)為原始,年代遠比猿人為早,因而確立了人類起源於非洲的論點。
總之,人類的起源是一個涉及世界各地的事件,也是一個較長的歷史過程。為了避免誤導讀者,我們不應混淆整體與局部的概念,更不能僅根據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某一項發掘結果,就對其做出結論性的判斷。
『貳』 如果足夠有錢,在世界上哪裡生活最理想為什麼
如果我有足夠的錢,我就要去雲南麗江,因為那裡是非常的漂亮,非常的美好,人家都說那裡是美好的相遇,可以在那裡找到你的真命天子。
『叄』 生活在於哪裡
生活在於我們每個人相處的點點滴滴,瞬間與家人朋友同事同學的一些交往。
在於我們每天不斷的努力完善自己,去創造更多有意義的事情。
『肆』 世界上哪裡好生活
芬蘭(最好的小國,最高收入國家,最好教育國家)
最好中型國家:澳大利亞
雖然澳大利亞2009年的失業率相對偏高,達到5.6%,但卻是全球大蕭條中經濟最健康的國家。澳大利亞展示給世人的除了海灘和休·傑克曼還有很多。在總體排名中,澳大利亞位居第四。澳大利亞政治環境總體排名第一,健康醫療方面與西班牙並列第一。優質的生活、良好的治安、明媚的陽光和愛好戶外運動的國民,澳大利亞在中型國家的生活質量排名同樣位居第一。
最好的大型國家:日本(最佳醫療)
這個最有創新精神的國家把壽司、任天堂和京都議定書帶到全世界。日本國民享有世界上最好的醫療待遇。日本人均壽命為82歲,日本女性平均壽命86歲(日本女性是世界上最長壽的女性)。如何解釋日本人的長壽呢?恐怕沒有確定的答案,葯物、飲食、健康教育、老人的高質量生活和全覆蓋的醫療保健都與此相關。在大型國家排行中,日本的教育排名第一,生活質量排名位居第四。
最佳低收入國家:阿爾巴尼亞(最佳教育)
阿爾巴尼亞很少出現在新聞大標題中,它看起來不太可能成為其他國家的榜樣,但是這個新成立的民主國家表現好過其他低收入國家。在低收入國家排名中,阿爾巴尼亞在教育、醫療、生活質量方面獨占鰲頭。差不多99%的阿爾巴尼亞人受過教育。雖然是歐洲最窮的國家,阿爾巴尼亞的人均壽命為78歲,女性人均壽命為81歲,跟富裕的德國相比,這個數字喜人,德國人均壽命為79歲。
最好的中上等收入國家:波蘭
在中上等收入國家中,波蘭是最富有的,政治環境也最好,經濟活力、教育、醫療和生活質量方面沖進前十。2010年8月,波蘭舉行總統大選,這使得其大城市克拉科夫和華沙變得更加著名。
最佳教育:烏克蘭(低收入國家組)、哈薩克(中等收入國家組)、韓國(中型國家組)、日本(大型國家組)
在低收入國家中,談到數學和科學,哈薩克學生的分數總最高;在2007年國際數學和科學研究中,他們在數學方面的表現優於美國學生和其他很多國家的學生。韓國學生在科學領域表現不錯,在富裕國家學生中,他們的閱讀表現是最好的。看起來韓國在教育方面的成功已經延伸至成人階段,這使得韓國最可能成為發達國家中大學生比例最高的國家。雖然只把GDP中的3.5%投入教育,但日本仍是世界上教育水平最好的國家。但是,最好名次也許不保。在被批評為學術環境過於嚴格後,日本放鬆了課業,在過去幾年中,日本學生的表現有所下滑。
最佳醫療:突尼西亞(低收入國家組)、智利(中等收入國家組)、瑞士(小型國家組)、西班牙(中等國家組)
雖然突尼西亞的教育情況不那麼好,但醫療表現極佳。瑞士醫療在小型國家中排名第一,打敗了瑞典和荷蘭。西班牙和澳大利亞擁有一樣美麗的海灘和溫暖的陽光,醫療表現也一樣好。
最高生活質量:挪威
壯麗的自然景觀和懶散的生活方式並沒有妨礙挪威成為生活質量最高的國家。根據聯合國人類發展報告,挪威連續五年生活質量排名最高。挪威也是經濟和社交方面最平等的國家。
最高生活質量:烏克蘭(低收入國家組)、古巴(中等收入國家組)、澳大利亞(中型國家組)、德國(大型國家)
德國是大型國家中生活質量最高的國家,在高收入國家組中,其生活質量的排名也位列前十。慕尼黑和柏林通常被評為最適宜人類生存的城市。澳大利亞人在中等國家組中的生活質量是最高的,烏克蘭是低收入國家組中的最高,古巴則是中上等收入國家中的最高。
最具經濟活力:新加坡
別因新加坡的領土面積而小看它。雖然新加坡的人口總數不到紐約市的一半,但是它的人均GDP水平很高;在經濟蕭條中,它也是最快復甦的。這要歸功於新加坡的寬松准則和低稅收,政府甚至引入外籍專才。開放的經濟環境、較少的腐敗現象和高經營效率,最具經濟活力的這個稱號新加坡當之無愧。
最具經濟活力:中國(低收入國家組)、馬來西亞(中等收入國家組)、韓國(中型國家組)、美國(大型國家組)
最具經濟活力:中國(低收入國家組)、馬來西亞(中等收入國家組)、韓國(中型國家組)、美國(大型國家組)
雖然在大型國家組,美國打敗了中國,成為最具經濟活力的國家,但中國在低收入國家組別贏得了這一稱號。馬來西亞的出口型經濟近期發展遲緩,但依舊是中等收入國家中最有經濟活力的。在中型國家組中,韓國的經濟最具活力。
最佳政治環境:瑞典
在最中立國家的競爭中,瑞典與瑞士可能要爭個高下:瑞典在近兩個世紀中都沒贏過一回。瑞典和瑞士都在1995年加入歐盟,也都沒有選擇歐元。國際透明組織把瑞典評為世界三大腐敗程度最低的國家之一。所有當地宗教朝拜場所都得到瑞典政府的資助。
最佳政治環境:迦納(低收入國家組)、波蘭(中等收入國家組)、澳大利亞(中型國家組)
雖然迦納沒有顯著的經濟成就,但是它的政治環境在低收入國家中是最好的,波蘭是中等收入國家中最好的,澳大利亞是中型國家中政治環境最好的,德國則是大型國家中最好的
『伍』 世界有哪些珍稀動物,它們分別生活在哪裡
珍稀動物有,大熊貓,卷羽鵜鶘,紅腳鰹鳥,孔雀雉,黑頸鶴。
1,大熊貓
大熊貓棲於中國長江上游的高山深谷,為東南季風的迎風面,氣候溫涼潮濕,其濕度常在80%以上,它們是一種喜濕性動物。
2,卷羽鵜鶘
卷羽鵜鶘棲息於內陸湖泊、江河與沼澤,以及沿海地帶等。在中國,卷羽鵜鶘季節性分布於閩江河口濕地一帶。
3,紅腳鰹鳥
紅腳鰹鳥主要棲息於熱帶海洋中的島嶼、海岸和海面上。飛翔能力極強,也善於游泳和潛水,在陸地上行走也很有力。棲息時大多在島嶼的灌叢間或喬木枝上,將頭部縮在兩肩之間。產於西沙群島。
4,孔雀雉
孔雀雉棲息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熱帶雨林、季雨林及竹林中,大多單獨活動於闊葉林下灌叢草地上。
5,黑頸鶴
黑頸鶴主要棲息於海拔2500-5000米的高原、草甸、沼澤和蘆葦沼澤,以及湖濱草甸沼澤和河谷沼澤地帶。是在高原淡水濕地生活的鶴類,是世界上唯一生長、繁殖在高原的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