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生態系統有哪些組成成分
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分解者、消費者。其中生產者為主要成分。
1、無機環境是生態系統的非生物組成部分,包含陽光以及其它所有構成生態系統的基礎物質,如水、無機鹽、空氣、有機質、岩石等。陽光是絕大多數生態系統直接的能量來源,水、空氣、無機鹽與有機質都是生物不可或缺的物質基礎。
2、生產者是是綠色植物,它們能進行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變為化學能,將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不僅供自身生長發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類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還有一些能利用化學能將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的, 自養微生物也是生產者。
3、分解者是異養生物。指生態系統中細菌、真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也包括某些原生動物和小型無脊椎動物、異養生物。它們能把動、植物殘體中復雜的有機物,分解成簡單的有機物,釋放在環境中,供生產者再一次利用,其作用與生產者相反。
4、消費者是以動植物為食的異養生物,消費者的范圍非常廣,包括幾乎所有動物和部分微生物。它們通過捕食和寄生關系在生態系統中傳遞能量。以生產者為食的消費者被稱為初級消費者,以初級消費者為食的被稱為次級消費者,其後還有三級消費者與四級消費者。
(1)穩態與環境生物主要生活在湖泊的什麼層擴展閱讀:
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按循環途徑分類為
1、氣體型循環,元素以氣態的形式在大氣中循環。氣態循環把大氣和海洋緊密連接起來,具有全球性。(吳人堅141頁)碳-氧循環和氮循環以氣態循環為主。
2、水循環,大自然的水通過蒸發,植物蒸騰,水汽輸送,降水,地表徑流,下滲,地下徑流等環節,在水圈,大氣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進行連續運動的過程。水循環是生態系統的重要過程,是所有物質進行循環的必要條件。
3、沉積型循環發生在岩石圈,元素以沉積物的形式通過岩石的風化作用和沉積物本身的分解作用轉變成生態系統可用的物質,沉積循環是緩慢的、非全球性的、不顯著的循環。沉積循環以硫、磷、碘為代表,還包括硅以及鹼金屬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