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修身,我們如何修身
修身,是指修養身心,修身的具體行為表現日常生活中就是擇善而從,博學於文,並約之以禮。
修身就是使自己的心靈得到凈化、純潔,通過自我反省體察,使身心達到更加完美的境界。個人修身不僅飽含了為人、修身、處世的智慧,還包含著始終要有一顆平常心去應對生活中的煩惱和不幸。
修身的方法:
一、戒生氣
古人雲:「氣大傷身。」生氣是人類負面情緒中的一種,一個人如果經常生氣,就會使身心受到損害。
二、戒自卑
自卑可以輕而易舉地摧毀一個人,也能使人因自強而崛起。
三、戒嫉妒
與其將有限的精力消耗在嫉妒他人的成功上,不如抓住時機做一些實事。
四、戒小人
小人不但對我們的人生之路毫無幫助,反而會成為一塊在關鍵時刻讓你跌倒的絆腳石。
五、戒誘惑
我們要力戒權力、金錢、美色等各種誘惑,不斷完善自身素質,加強個人修養,提高道德品質,同時保持 一 份健康平和的心態。戒暴怒:暴怒容易使人失去理智,所以,一定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1)生活中如何做到嚴以修身擴展閱讀:
修身之要義一:
自處超然,處人藹然;
有事斬然,無事修然;
得之淡然,失之泰然;
思之坦然,為之善然。
修身之要義二:
一身浩然氣,二袖清白風,
三分傲霜骨,四時讀寫勤,
五穀吃得香,六神常安定,
七情有節制,八方廣結緣,
九有凌雲志,十足和善心。
② 如何在生活中做到正心修身,求真務實
人活幾十載,都想過身正不怕影子斜影子斜的生活,活得坦坦盪盪,瀟瀟灑灑,但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經得起各種深度誘惑和打擊呢?
估計唯有偉大的信仰才能抗住這樣槍林彈雨和誘惑吧,就如最初建立共產黨組織的革命勇士一樣,心懷天下,甘於奉獻,追求人間正道,這是信仰的力量。
想做到正心修身,求真務實
1、首先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2、活在當下,勤奮努力好學。
3、充滿自信,相信明天會更好。
4、妥善處理各型各色的人際關系。
5、不攀比,不抱怨,不拋棄,保持樂觀
當你有能力遮擋一切風雨雷電,你就可以活成你想要的樣子。當然,內心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
③ 大學生如何文明修身
1.1 文明修身的傳統內涵
中國傳統文化中歷來注重個人品行德性的修養,《大學》里說:「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這一由個人到國家、天下的遞進層級,是傳統知識分子實現人生理想所無不遵循的宗旨,作為個人發展的「修身」,無疑是「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一遞進層級的起點。何謂「修身」?《禮記》的「中庸」篇引用孔子慧輪的話直截了當的講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矣。」翻譯成白話文,就是「修身」包括三個方面的內涵:一要學習,儲備知識;二要實踐,身體力行;三要知羞恥,有榮辱觀念。知識儲備,古人稱為「格物致知」,但最忌諱的是「知」而不行,所以強調「力行」,對於「知恥」,中國歷代思想家、教育家都把其置於人格修養的重要位置,孔子的名言「行己有恥」,見諸日常,孟子把「羞恥之心」視為人之為人的「四端」之一端,不知羞恥,則「非人」。
大學是人一生中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當今社會的價值觀多元化以及價值紊亂,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目前,高校學生大多為「95」後,他們思想活躍,接受新觀念、新事前賣信物較快,可塑性較強,基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理念在今天仍然可以適用,取其精華,結合實際,無疑為當代社會的價值重構提供一種思路。
2 當前形勢下的文明修身
新時代背景下,要求人才須具備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扎實的實踐能力[1]。但當代以大學生為主的青年知識分子,容易受到社會不良風氣和多元文化思潮的沖擊,雖有較高的文化知識、專業素質,但社會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較弱,個人利益觀念較重,人際關系淡漠,部分大學生價值觀不夠健全,誠信缺失,極大損害了大學生群體的形象。
新時代、配廳新形勢下,胡錦濤提出的關於「八榮八恥」的重要論述,精闢闡述了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基本內容,符合中國傳統文化「知恥」的內涵,是中華傳統美德與新時代精神的有機結合,體現了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范的本質要求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鮮明導向,對高校的思想道德建設、特別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指明了方向。教育家葉聖陶說:「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須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作為大學生,要想成才,首先要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要實踐,要「力行」,這是成才的基礎。只有加強文化知識學習;文明習慣、行為禮儀養成;謙虛禮貌,舉止文明,有榮辱觀念,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質,才能展示當代大學生風采,符合新時代人才的標准。
2 大學生文明修身背景及現狀研究
④ 怎樣修身養性(如何修身養性改變自己)
如何修身養性改變自己?
修身:修的是身體,讓其健康。
養性:養的是心性,讓其不受損害。
修身養性:即是通過自我的認知,自我的反省,自我的調節,使身心達到一個完美的境界狀態。
在如今這個浮躁的現實社會環境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養身,注重個人的修行。這其實跟所處環境,跟個人所經歷所接觸過的人和事有一定的關系。
那麼如何修身養性來改變自己呢?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去理解:
心善:善良是修身養性的一大營養素,一個樂善好施的人,心理穩定、平衡,遠離抑鬱、神經衰弱等困擾,人就會健康,內心安定。
心寬:人心寬,不僅意味著對外在世界的承擔和容納,而且意味著內在世界的開放,寬厚多恕的對人對事,是健康品質和高尚素質的體現,更是防治心理疾病的最佳療方。
心正: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只要堂堂正正,清清白白做人,你就能吃得香、睡得穩。相反,貪心太大,私慾無邊,整天讓它牽著鼻子走,使你迷惘、狂妄、喪失理智,就不可能生活得自由自在,只能是煩惱、憂慮不休,夜不能寐,久而久之,就可能患上一些心理疾病。
心靜:內心的平靜,是心靈深處的恬然、安謐、舒適和自在。心靜並非什麼都不想,而是「不思聲色、不思勝負、不思得失、不思榮辱、心無煩惱、形無勞倦」的一種精神境界。大千世界,色彩繽紛,光怪陸離,充滿了金錢、名利和美色等使人心動神馳的誘惑。在繁忙浮躁和充滿誘惑的塵世紛擾下,真正做到「恬然不動其心」就能保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
在現實生活中具體如何修身養性改變自己做呢?可以從下面幾點入手:
【提高自己的氣質修養】
氣質修養不是靠做表面功夫能體現出來的。如果一個人胸無點墨,粗俗不堪,那麼不管穿上多麼華麗的衣服,有多漂亮的裝飾,也是沒有氣質修養可言的,反而讓別人覺得膚淺。要想提升自己的氣質,最重要的就是用知識豐富自己,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多讀書,多感悟,低調行事,不要自我感覺過好,優越感過度就會顯得非常得沒有見識,明白你不是明星沒有那麼閃耀奪目,實實在在。
【多行走多旅行】
多去一些地方走走,在見識中感悟人生意義,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足以說明旅行並在這個過程中去提高自我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提高交際說話的技巧】
在人際交往中要保持低調謙遜的態度,不要顯露鋒芒,不要覺得旁邊人都是笨蛋,只有自己才夠聰明,懂得察言觀色,明白哪些時候說哪些話,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該說,除了說話外,還要能夠聽懂話,明白炫外音,話中話。對於很多自己也不明白的,盡量不說,更不能信口雌黃,自己真正弄明白搞清楚後再說,如果是聽聞的,就親力親為後再去發表自己的看法,沒有切身感受,就不要過於贅述自己的體驗。
【多結交】
多結交一些品行,能力比自己強很多的人,在他們的為人處世中學習,主動向他們請教,不恥下問,但這里不是讓你不結交比自己差的,什麼朋友都要有,生活是多源的。
【培養自信心】
自信的人是最有魅力的,最優秀的。不要嘴裡唱著高調,做人必須要謙虛,聰明的人喜歡一直誇別人,而不是炫耀自己。千萬不要在外宣傳自己怎麼怎麼樣了,告訴別人自己去過什麼地方,讀過什麼書,結交過什麼人,穿的什麼衣服……這只能說明你的自卑。否則別人看見你,失望就大。要學會放在心裡,從心裡自然而然地向外散發。
修身養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最難的就是堅持!很多人堅持不了多久又回到了原來的狀態。
一個人想要保持一個好的狀態不外乎注重:
植根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那如何才能做到修身養性呢,一般修身養性分為四個階段,如下四條:
一,從身體行為上規范自己。哪些事該做,哪些事不該做,都要知道並做到。要行得正,走得端。 不道德的事堅決不做。 不利於他人利益的事 堅決不做。不利於身心健康的行為堅決不做。
二,從自己的言行口才上規范自己。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該說,都要知道並做到。要多說正能量的話。多說對人們有利益的話。 不說損人利己的話。 良言一句三寒暖,惡言一句三伏寒。 所以要從言語上多說溫暖人心的話,鼓舞人心的話有利於他人的話。
三。從自己思想意識上修正自己,改正自己。 一覺察到自己產生不好的念頭,負面的念頭就要立即停止這種不好的想法。堅決杜絕負面的,消極的思想念頭的產生。從自己的起心動念上下功夫,要多發好念,發正念。這是修行的最高境界。思想正,行為就正。思想好,行為就好。所以一定要檢查自己的起心動念是為了誰,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利益眾生!
四,要從 知道做到,說到做到,想到做到。 最後做到身心合一,知行合一。
本文轉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