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雙脊龍的生活形態是怎樣的
雙脊龍生存於侏羅紀早期北美洲的美國,以及我國等,是一種肉食性恐龍。與其他恐龍不同的是,它的後肢比較發達,後肢掌部長有銳利的爪子,能夠快速追逐獵物。當它追至獵物以後,就用前腳趾上的利爪牢牢抓住,並用它的利牙撕咬,直至將大塊肉撕下來整個吞下。
雙脊龍
㈡ 頭上有一個冠子的恐龍是什麼龍
雙脊龍
雙脊龍又名雙冠龍,是生存在早期侏羅紀時期的一種恐龍類的動物,雙脊龍的化石是在1943年被發現的,是一種小型的恐龍化石,目前 世界上最大的恐龍化石 長達40米。
拓展鏈接
地質年代表中的「宙、代、紀、世」是什麼關系
早在 200 多年前的 18 世紀,科學家就發現古生物化石的面貌能夠最好地反映地層系統的新老順序。地層層位越高,所保存的化石與現代生物的面貌越接近;地層層位越低,所保存的化石與現代生物的面貌相差越大,低等生物的成分卻越多。根據這種現象,並結合地層學的「層序律」,即較低的地層層位形成的時間較早,較高的地層層位形成的時間較晚,科學家得出了相對地質年代的概念。到了 19 世紀,地質學家已經基本上完成了地層系統的建立,並提出了與地層系統相對應的「地質年代表」,將地球 46 億年的地質年代分成了四個「宙」,「宙」下面分為「代」,每個「代」下面再分為幾個「紀」,每個「紀」下面又分為幾個「世」。
(1)宙。地質時代從古至今共劃分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和顯生宙。
(2)代。元古宙又劃分為古元古代、中元古代和新元古代。顯生宙劃分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其中新元古代的晚期,劃分出一個「震旦紀」,目前只適用於中國。
(3)紀。古生代劃分為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和二疊紀。中生代劃分為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新生代劃分為第三紀和第四紀。
(4)世。紀以下還可以再劃分為世。寒武紀分為早寒武世、中寒武世、晚寒武世;奧陶紀分為早奧陶世、中奧陶世、晚奧陶世;石炭紀分為早、中、晚石炭世;第三紀:古新世、始新世、漸新世、中新世、上新世;第四紀:(早、中、晚)更新世、全新世。
㈢ 雙脊龍什麼時候滅亡的
雙脊龍生活於侏羅紀早期,也就是說約2億年前滅絕。
雙脊龍長約6米,體重達半噸,身高約2·4米。它的化石是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圖巴市西面的納瓦荷印第安保留區中被發現。在發現骨頭化石的幾十呎之下,發現有大型肉食性恐龍的足印,可能是屬於雙脊龍的。從這些化石推斷,雙脊龍是生活於早侏羅紀的。
侏羅紀:侏羅紀(Jurassic)是一個地質年代,界於三疊紀和白堊紀之間,約1億9960萬年前(誤差值為60萬年)到1億4550萬年前(誤差值為400萬年)。
㈣ 侏羅紀公園1裡面那個胖子在公園里碰到的那隻恐龍是什麼
名雙嵴龍或雙冠龍。
雙脊龍曾多次出現 在大眾文化之中,最著名的是在電影《侏羅紀公園》中被描述為會噴毒液的恐龍。此外還有眾多的電玩游戲。但這些作品中的雙脊龍有很大的錯誤。
雙脊龍長約6米,體重達半噸,身高約2·4米。是一種兇猛的食肉恐龍。它的化石是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圖巴市西面的納瓦荷印第安保留區中被發現。
在發現骨頭化石的幾十呎之下,發現有大型肉食性恐龍的足印,可能是屬於雙脊龍的。從這些化石推斷,雙脊龍是生活於早侏羅紀的。科學家認為:雙脊龍是侏羅紀早期最殘暴,最兇猛的食肉動物。
(4)雙脊龍生活在哪個世紀擴展閱讀
雙脊龍出現於1993年的電影《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與同名原著小說《侏羅紀公園》之中。在電影版本中,雙脊龍的頸部擁有可收縮的皺折,類似褶傘蜥,而且能射出致盲毒液,使獵物失明且癱瘓,類似噴毒眼鏡蛇。
但沒有證據可以顯示雙脊龍有這種行為。電影版的導演史蒂芬·史匹柏將雙脊龍的體型縮減,成為身長1.5米,高度0.9米的小型恐龍。在電影的引述中則將這小型的雙脊龍解釋為幼年個體。
在《侏羅紀公園》的小說版本中,雙脊龍的高度為3米,沒有皺折,但擁有毒性唾液,在咬傷獵物時派上用場。而公園的研究人員發現後,打算將它們的毒腺移除,但必須殺死這只雙脊龍,而遭到公園的擁有者約翰·哈蒙德所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