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活日常 > 馬生活習慣有哪些

馬生活習慣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7-17 04:22:18

① 馬有哪些生活習性

馬的生活習性

1、生活習性

馬在野外生活,是屬於群居動物,彼此互相照應,讓馬覺得更有安全感。豢養的馬匹,有的雖然一匹馬住一個馬廄,但是馬也非常需要同伴。通常在馬場內養一些其它的動物,如狗、山羊甚至於驢子等,也可以作為馬的同伴。

一群生活在一起的馬之間,是非常有階級意識的。通常一群野馬之中,會有一匹公馬為首領。豢養的馬匹之中,也會有一匹騸馬或母馬為首領。兩匹馬為了爭首領的地位,或是新來的馬要挑戰首領,通常會打一架來解決。當然,兩匹公馬要爭一匹母馬,也是要打一架的。

年輕的馬在一起,常常會互相追逐、踢、咬,這並不是真正的打架,而是在玩樂。從玩樂中學習溝通與相處的技巧,這對小馬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

相對於其它動物,馬是一種很溫和的動物。馬通常不會主動攻擊人類或其它動物,遇到危險的時候,就是三十六計走為上策,趕快逃跑。在野馬群中,有一些小馬或懷孕的母馬無法逃跑,馬群也會將它們圍在中間,大家屁股朝外,用它唯一的武器--後腳,後踢攻擊掠食者。

2、心理特質

馬的膽子很小,隨時保持警戒狀態。馬很容易被突然的聲音(像鞭炮)嚇到,很怕飄忽不定的東西,如汽球、旗幟等,也很怕細長的東西,如竹竿、雨傘等。

馬具有很好的記憶力,也很好奇,但是理解力很差。在訓練調教馬匹時,要充分了解並運用馬的這些心理特質,可事半功倍。

3、行為

馬平時站著休息時,往往會輪流將一隻後腳休息,休息的腳微微彎曲輕輕放在地上,承載較少的體重,兩只前腳與另一之後腳承載大部分的體重,很像人的三七步。只有在非常安全舒適的情況之下,馬才會躺下來睡覺。一天之內可能只有短短幾個小時是躺下來睡的,大部分的時間都是站著睡覺。


有時白天站在掉馬樁旁也會打瞌睡,只看它頭頂著籠頭越來越低,眼皮越來越重,就知道一副快睡著的樣子。

馬兒在戶外當很快樂時會躺下來打滾,這有一點像人的伸懶腰。通常它會選定一個地方,先用前腳跪下來,然後整個身體躺下來,四腳朝天左右翻滾。站起來的時候是先站前腳,再站後腳。站起來之後全身抖一抖,抖掉砂土。

4、壞習慣與怪癖

由於馬廄舍設施、環境、管理等因素,有時會造成馬養成不良的惡習,這些壞習慣或怪癖,不只是不好而已,甚至會妨礙馬的健康。一般常見的有:啃東西、咽氣、踢廄、擦尾巴、抵抗受意、恐懼、咬人、咬馬、點頭、搖晃、頓足等。每一種壞習慣都有其造成的原因,如果你有一匹馬也有某些壞習慣,趕快請教精於養馬的人,如何改正(或及早避免)這些壞習慣,以免影響馬的健康。

② 馬的習性是什麼

馬的習性很多,下面逐條進行解說。

膽小性:馬的個頭很大,但是膽子缺非常小,往往一點突然的小響動都會讓馬匹受驚。而且馬很怕飄忽不定的東西,如起球等。

記憶性:馬匹的記憶能力非常好,陌生的道路,馬走過一次後就基本上可以記住,尤其是老馬,也有個老馬識途的成語。

好奇性:馬是一種非常好奇的動物,對任何新鮮事物都感興趣,都想去琢磨一下,弄一弄,所以也經常搞壞一些東西。

③ 馬的生活習性

馬的嗅覺是很發達的,是信息感知能力非常強的器官,這使它能在聽覺或其他感知器官沒有察覺的情況下很容易接收外來的各樣信息,並能迅速地做出反應。發達的嗅覺與靈敏的聽覺以及快速而敏捷的動作完美結合,是千萬年來馬進化成功之處,也是馬為人類貢獻的主要生理特徵。
1. 馬識別外界事物主要靠的是嗅覺
馬認識或辨別事物信息,特別是近距離的陌生物品或動物,首先表現為使用嗅覺的行為。有時會主動接近物品,鼻翼扇動,作短淺呼吸,力圖吸入更多的新鮮氣味信息,加強對新鮮事物的辨別或進行探究。然後進行相應的休憩或躲避等行為。馬能根據嗅覺信息識別主人、性別、母仔、發情、同伴、路途、廄舍和飼料種類。例如,已經證實發情母馬的氣味可以遠距離吸引公馬,當然,公馬靠嗅覺可以確定一定距離內的發情母馬。公馬在遇到母馬發情時常有翻唇嗅天行為(性嗅反射)。


2. 馬依靠嗅覺適應環境
群牧馬或野生馬依靠嗅覺,辨別大氣中微量的水汽,藉以尋覓幾里以外的水源和草地。所以野生的馬群能夠在乾旱的沙漠中生存。馬根據糞便的氣味,可以找尋同伴,避開猛獸和天敵。
馬對不同的嗅覺信息會有不同的條件反應。馬在嗅到生疏或危險的信息時,還會發出短促的噴鼻聲(打響鼻),以示警備,並把這一信息通知同伴。馬對同伴排泄的氣味有著極強的反應,據觀察,公馬願意在發情母馬曾經排過尿的地點排尿。馬駒要是聞到新鮮的排泄物,將被激起高度的排泄反應,引起排糞和排尿。因此,馬能根據嗅覺信息,改變馬在群體中的生活和定向活動。
3. 馬能靠嗅覺鑒別污水或有害的飼草飼料
馬鼻腔很大,鼻腔下篩板和軟齶連接,形成隔板作用。因此,採食時仍可以通過鼻腔吸入嗅覺信息,既可選擇食物,又可警惕敵害,兩者互不幹擾。馬能利用嗅覺去攝食體內短缺的營養物質,並能在草原上辨別有毒植物或牧草,馬很少誤食毒草。馬能靠嗅覺鑒別受污染的水和飼料並拒絕飲用。在馬匹日常管理中應注意水源、料池、水槽、飼槽的衛生,這對馬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4. 馬對嗅覺熟悉的事物容易接收
因此,接近馬或調教馬時,讓它學習新事物,最好先以嗅覺信息向它打招呼。例如,配戴挽具、鞍具,先讓馬嗅聞,操作上會更順利。有時需要對孤駒尋找另外的母馬寄養時,用該母馬的乳汁對幼駒進行塗抹,則會增加母馬對孤駒的接收程度。飼料的改變,馬舍環境的改變,馬是最容易感覺到的,這需要漸漸適應。管理上應注意飼槽、水源等方面的衛生,這可以減少環境對馬匹的不良刺激。
5. 利用馬的嗅覺也能建立後效行為
馬的嗅覺是非常敏銳的,利用馬的嗅覺也能建立馬的後效行為。舍飼馬匹稍加調教可以建立在固定位置排糞尿的習慣。調教方法是,首先將廄內清掃得非常干凈,只在指定位置堆上糞便,並在埋罐內放入少量尿液。將馬放入廄內任其自由嗅聞,在氨的刺激下會引起馬排糞、排尿的行為。如位置稍不適宜,可以用小桿驅趕,經幾天調教,即可固定,以後馬匹在排泄時會尋找有糞尿的原位置。對於賽馬要調教它在賽前15分鍾排糞、尿,這對保證賽馬發揮較好的水平也是至關重要的。
總之,馬的嗅覺非常敏銳,馬憑借嗅覺來鑒定自己的環境和所接觸的事物,並能根據判斷做出相應的行為。認真觀查馬的嗅覺行為,如對飼草飼料、水源、周邊環境的反應,就能發現那些對於馬匹來說不適宜的條件和因素,及時改進以保證馬匹的建康。利用馬匹嗅覺建立相應的行為,也是一個優秀的飼養管理人員優先考慮的手段。 馬的行為是其固有的生理反映,而我們人類正是根據馬的行為特徵來接近、控制、訓練、調整馬匹,讓它為人類作出貢獻。只有了解馬的行為表現和心理狀態,才能做到正確地喂、管、調、使,發展馬的有益行為,調教出性能優異的好馬,充分發揮馬的運動效能。
馬的視覺是信息感知能力很差的器官,因此,在接近和運用馬匹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突然接近馬時,不要認為它已經看清楚你是誰
馬眼位於頭部兩側,全景視面可達330~360度,只有尻部後方才超出它的視野。因此,馬能夠感覺有什麼東西接近它。但馬眼球呈扁橢圓形,由於眼軸的長度不良,物象很難在視網膜上形成焦點,看物體只能形成模糊的圖像。馬是認識主人的,但突然接近馬時,它分辨不清你是誰。因此,需要以聲音向馬打招呼,不要以為它已經看清楚了。
2.馬容易受到驚嚇,就是因為它的視覺很差
馬對靜態物的視覺感受不如動態物,馬對周邊靜態的動物如蛇、兔等常常發現不了,當這些小動物突然出現時,經常引起馬的驚嚇感,特別是公馬,有時出現突然應激行為,如小躲、驚群,有時會造成人員傷害。馬因視覺不良,有時形成較強的恐怖感,致使群牧馬炸群、役馬驚車和乘馬失控。當馬在異地、地況復雜和夜間行動時,要不斷地用聲音予以安定。
3. 視覺很差也使馬的距離感比較弱
馬眼位於頭部兩側,視野在中央的重疊部分很窄,只有30度左右,不及食肉動物的三分之一。因此,馬所見到的主要是平面影像,缺乏立體感,對距離的判斷能力較弱。在跳躍壕溝或跨越障礙常發生懼怕障礙物,出現懼跳的現象。因此,跨越障礙調教需要時間長,而且要經常重復強化。跨越障礙調教時最好騎手給予適當的其他輔助,幫助它判斷距離。優秀的障礙用馬,除了自身的素質之外,騎手及時、准確的指示也是非常重要的。馬後退時,對距離毫無判斷能力,所以使役和控制馬時,對後肢應當特別警惕。
4. 馬雖然視覺差,但夜間視覺可比人類強
馬眼底的視網膜外層有一層照膜(人沒有照膜),可將透過視網膜多餘的光線再返回視網膜感受器,因而視神經的感受量可大於原光的兩倍以上。在弱光情況下,由於照膜的反射,使物體清晰度明顯提高。因此,馬在夜間能清楚地辨別夜路和夜出的動物。夜間騎乘馬時馬常常打「響鼻」,表示它先發現了夜遊的動物或異物,用「響鼻」預以警示。
5. 光的色調和強度,馬是能夠感受的
強光對馬是一種逆境刺激,經常引起馬的不安。因此,運輸過程不要有強光。馬對紅色光的刺激反應強烈,調教、使役中應注意紅色物體,防止馬驚恐;馬對毛色有一定的好惡感,相近毛色者往往聚集一起。馬對常見的顏色還會產生條件反射,如對身穿白衣的獸醫或采精員出現時會發生相應的反映。
總之,馬視覺感受不很發達,遠不如嗅覺和聽覺。在接近和調教馬的過程中,要注意用聲音通知馬,不能貿然接近後軀,以防發生危險,特別是蹲下工作,馬往往辨認不出人的形象而發生踢人、咬人事故。 馬一天中有很長的時間進行採集食物,飼料經過嗅覺初步斷定外,主要就由味覺來決定食入的速度和多少。因此,味覺是馬匹很重要的感知器官。有關馬的味覺方面研究的材料不多,但馬的味覺很有特色,也很好掌握利用。
1.馬的味覺感知能力一般,因此採食麵很寬
馬依靠味覺進行咬嚼性探究括動,馬口腔和舌分布有味覺感受器,亦叫味蕾。這些味蕾多集中於輪廓狀乳突、蕈狀乳突和葉狀乳突之中。
馬的味覺感受並不靈敏,因此,馬採集食物的范圍很廣,馬也是最容易飼養的動物之一。很多的飼料馬都能適應,有的甚至是比較粗糙、適口性很差的飼料。在我國北方牧區,冬天馬匹主要採食草地枯草,有時甚至是樹枝和落葉,補飼是有限的。農區的有些秸稈馬也都食用,切鍘和適當粉碎更好。飼料范圍寬,也是馬適應能力的一個主要特徵。當然,即使馬的食物很寬,始終給予馬匹優質、可口的飼草飼料是必須的。
2.馬的味覺有很強的偏好
馬雖然採集的范圍很寬,但對食物中的味道還是有所偏好。馬對苦味不敏感,對甜味和酸味的感受較為強烈。馬喜甜味而拒酸味。帶有甜味的飼料,如胡蘿卜、青玉米、苜蓿草、糖漿這些都是馬最愛食用的,這些飼料都可以作為食物誘餌或調教中的酬賞,以強化某些後效行為。帶酸味的飼料需要經過適應過程才會逐漸適應。
3.味覺差還容易引起消化障礙 馬的聽覺是非常發達的,是信息感知能力很強的器官,這是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的。聽覺發達是對馬視覺欠佳的一種生理補償,這對在原始狀態上馬的生存是非常必要的。因為馬在自然界中生存的關鍵問題就是躲避獵食動物的襲擊,而馬躲避獵食動物襲擊的本領有就是逃跑和有限的反擊。
1. 馬耳組織結構發達、敏銳
馬耳位於頭的最高點,耳翼大,耳肌發達,動作靈敏,旋轉變動角度大,表明聽覺是發達的。馬無需改變體位和轉運頭部,僅靠耳廓的運動就能判斷聲源方向。馬用靈活的外耳道捕捉音響的來源、方向,起到音響的定位作用。中耳的機能是放大音響。內耳則主要功能是分辨聲音的頻率、音色和音響的強弱。馬耳尖小直立如「削竹」,轉運靈活是良馬的主要特徵。
2. 馬分辨聲音頻率、音色的能力比人強
馬聽覺發達的主要特徵就是馬耳對聲音有著非常敏銳的反應程度。馬對音響及音調的感受能力超過人。馬能辨別1,000次和1,025次振動波,亦即1/8音符左右。群牧馬能根據叫聲尋找自己的群體和傳達信息。夜間放牧時,馬能聽到而人不能聽到的遠處聲音,並能對聲音做出判斷。因此,夜間尋找失去的馬群最好是讓你的坐騎領路,人應當服從它的帶領。馬還能根據聽到同伴不同的聲音判別其所處狀況,如尋求、憂慮、高興、恐懼等狀態。對於周圍其他動物的聲音也能做出准確的判斷,並能採取和准備採取相應的應急行為。
3. 應用口令或哨音容易建立馬的反射行為
馬的發達的聽覺對於人類利用馬匹是有益的。人們正是利用了馬的聽力來進行調教、訓練和使役。例如,馬能夠分辨主人呼叫它的名字,當然,不是它懂得名字的意義,而是說明它已經建立了名字的聲音反射。因此,調教使役或騎乘中,可用口令或哨音建立反射行為,或學會做其它動作。對於剛剛進行調教的小馬來說,常用聲音建立反射行為是非常重要的。這種性能,對軍馬也是極為必要的,如卧倒、站立、靜立、注意、前進、後退、攻擊等都可以用語言口令下達。
4. 馬懼怕過高的音響
過高的音響或音頻對馬是一種逆境刺激,使馬有痛苦的感受。在馬匹調教過程中,不需要對它「大喊大叫」,只要有輕微的口令馬就會服從。這點不少人不清楚。我們少數民族的調教口令都很輕,或只給予口哨命令。過高的音響或音頻會導致馬驚恐,如火車氣笛聲、槍炮聲、鑼鼓聲,因此,對軍馬要經過較長時間的訓練調教,而且要經常復習強化。對過於敏感的軍馬或賽馬,為了減少音響刺激,亦可以給它配戴耳罩。 馬睡覺不一定非在晚上,更不是一覺睡到大天亮。要是沒人打攪它,它可以隨時隨地睡覺,站著、卧著、躺著都能睡覺。大馬一天能睡八、九次,加起來差不多有六個小時。天亮以前的兩個小時,馬睡得最香。馬站著睡覺繼承了野馬的生活習性。野馬生活在一望無際的沙漠草原地區,在原古時期既是人類的狩獵對象,又是豺、狼等肉食動物的美味佳餚。它不像牛羊可以用角與敵害作斗爭,唯一的辦法,只能靠奔跑來逃避敵害。而豺、狼等食肉動物都是夜行的,它白天在隱蔽的灌木草叢或土岩洞穴中體息,夜間出來捕食。野馬為了迅速而及時地逃避敵害,在夜間不敢高枕無憂地卧地而睡。即使在白天,它也只好站著打盹,保持高度警惕,以防不測。家馬雖然不像野馬那樣會遇到天敵和人為的傷害,但它們是由野馬馴化而來的,因此野馬站著睡覺的習性,至今仍被保留了下來。 除馬外,驢也有站著睡覺的習性,因為它們祖先的生活環境與野馬極為相似。
那麼,有沒有可能讓馬躺下睡覺呢?研究馬的專家們堅信,在一個馬群或者一個馬廄中可能會有一部分馬躺下睡覺,但絕對不會發生所有的馬同時躺下睡覺的事情,總有一匹馬會站在那裡「放哨」。 一、騎馬注意事項
如果您是第一次騎馬建議你找馬倌牽馬,馬倌可以保護你的安全。
接近馬時不要做劇烈的動作,劇烈的動作會使馬受驚。
上馬前一定要檢查肚帶是否已經勒緊,檢查韁繩、肚帶、腳蹬的牢靠程度,調整好腳蹬的長度。
上馬時要從馬的左前方上馬,不要從馬的後方接近馬,也不要站在馬的後面,防止被馬踢傷,無論有沒有人牽馬,自己一定要抓緊韁繩,才能及時控制住馬。
撫摸馬時,如見馬耳朵向後背貼著頸部,表示馬可能有攻擊動作,這時要及時與馬保持距離,另外,不要隨便給馬餵食,防止馬咬傷人。
二、騎馬的安全問題
在馬上不要做劇烈運動,不要在馬上脫換衣服,尤其是顏色鮮艷的衣服,這樣做會使馬受驚。
騎馬下山時不要奔跑,容易馬失前蹄,馬失前蹄時,應及時提住韁繩,重心後仰。
騎馬經過一段時間後,肚帶會松,需要重新檢查。
騎馬時如遇到溝、樹、鐵絲網及不明物品時,馬可能受驚,這時要提前做好准備,減慢速度,改變方向。

④ 馬有什麼習性特點

中文名稱: 馬
外文名稱: horse
二名法: Equus caballus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
亞門: 脊椎動物
綱: 哺乳
亞綱: 獸
目: 奇蹄
科: 馬
屬: 馬
馬的嗅覺
馬的嗅覺是很發達的,是信息感知能力非常強的器官,這使它能在聽覺或其他感知器官沒有察覺的情況下很容易接收外來的各樣信息,並能迅速地做出反應。發達的嗅覺與靈敏的聽覺以及快速而敏捷的動作完美結合,是千萬年來馬進化成功之處,也是馬為人類貢獻的主要生理特徵。 1. 馬識別外界事物主要靠的是嗅覺 馬認識或辨別事物信息,特別是近距離的陌生物品或動物,首先表現為使用嗅覺的行為。有時會主動接近物品,鼻翼扇動,作短淺呼吸,力圖吸入更多的新鮮氣味信息,加強對新鮮事物的辨別或進行探究。然後進行相應的休憩或躲避等行為。馬能根據嗅覺信息識別主人、性別、母仔、發情、同伴、路途、廄舍和飼料種類。例如,已經證實發情母馬的氣味可以遠距離吸引公馬,當然,公馬靠嗅覺可以確定一定距離內的發情母馬。公馬在遇到母馬發情時常有翻唇嗅天行為(性嗅反射)。 2. 馬依靠嗅覺適應環境 群牧馬或野生馬依靠嗅覺,辨別大氣中微量的水汽,藉以尋覓幾里以外的水源和草地。所以野生的馬群能夠在乾旱的沙漠中生存。馬根據糞便的氣味,可以找尋同伴,避開猛獸和天敵。馬對不同的嗅覺信息會有不同的條件反應。馬在嗅到生疏或危險的信息時,還會發出短促的噴鼻聲(打響鼻),以示警備,並把這一信息通知同伴。馬對同伴排泄的氣味有著極強的反應,據觀察,公馬願意在發情母馬曾經排過尿的地點排尿。馬駒要是聞到新鮮的排泄物,將被激起高度的排泄反應,引起排糞和排尿。因此,馬能根據嗅覺信息,改變馬在群體中的生活和定向活動。 3. 馬能靠嗅覺鑒別污水或有害的飼草飼料 馬鼻腔很大,鼻腔下篩板和軟齶連接,形成隔板作用。因此,採食時仍可以通過鼻腔吸入嗅覺信息,既可選擇食物,又可警惕敵害,兩者互不幹擾。馬能利用嗅覺去攝食體內短缺的營養物質,並能在草原上辨別有毒植物或牧草,馬很少誤食毒草。馬能靠嗅覺鑒別受污染的水和飼料並拒絕飲用。在馬匹日常管理中應注意水源、料池、水槽、飼槽的衛生,這對馬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4. 馬對嗅覺熟悉的事物容易接收 因此,接近馬或調教馬時,讓它學習新事物,最好先以嗅覺信息向它打招呼。例如,配戴挽具、鞍具,先讓馬嗅聞,操作上會更順利。有時需要對孤駒尋找另外的母馬寄養時,用該母馬的乳汁對幼駒進行塗抹,則會增加母馬對孤駒的接收程度。飼料的改變,馬舍環境的改變,馬是最容易感覺到的,這需要漸漸適應。管理上應注意飼槽、水源等方面的衛生,這可以減少環境對馬匹的不良刺激。 5. 利用馬的嗅覺也能建立後效行為 馬的嗅覺是非常敏銳的,利用馬的嗅覺也能建立馬的後效行為。舍飼馬匹稍加調教可以建立在固定位置排糞尿的習慣。調教方法是,首先將廄內清掃得非常干凈,只在指定位置堆上糞便,並在埋罐內放入少量尿液。將馬放入廄內任其自由嗅聞,在氨的刺激下會引起馬排糞、排尿的行為。如位置稍不適宜,可以用小桿驅趕,經幾天調教,即可固定,以後馬匹在排泄時會尋找有糞尿的原位置。對於賽馬要調教它在賽前15分鍾排糞、尿,這對保證賽馬發揮較好的水平也是至關重要的。 總之,馬的嗅覺非常敏銳,馬憑借嗅覺來鑒定自己的環境和所接觸的事物,並能根據判斷做出相應的行為。認真觀查馬的嗅覺行為,如對飼草飼料、水源、周邊環境的反應,就能發現那些對於馬匹來說不適宜的條件和因素,及時改進以保證馬匹的建康。利用馬匹嗅覺建立相應的行為,也是一個優秀的飼養管理人員優先考慮的手段。
馬的味覺
馬一天中有很長的時間進行採集食物,飼料經過嗅覺初步斷定外,主要就由味覺來決定食入的速度和多少。因此,味覺是馬匹很重要的感知器官。有關馬的味覺方面研究的材料不多,但馬的味覺很有特色,也很好掌握利用。 1.馬的味覺感知能力一般,因此採食麵很寬 馬依靠味覺進行咬嚼性探究括動,馬口腔和舌分布有味覺感受器,亦叫味蕾。這些味蕾多集中於輪廓狀乳突、蕈狀乳突和葉狀乳突之中。 馬的味覺感受並不靈敏,因此,馬採集食物的范圍很廣,馬也是最容易飼養的動物之一。很多的飼料馬都能適應,有的甚至是比較粗糙、適口性很差的飼料。在我國北方牧區,冬天馬匹主要採食草地枯草,有時甚至是樹枝和落葉,補飼是有限的。農區的有些秸稈馬也都食用,切鍘和適當粉碎更好。飼料范圍寬,也是馬適應能力的一個主要特徵。當然,即使馬的食物很寬,始終給予馬匹優質、可口的飼草飼料是必須的。 2.馬的味覺有很強的偏好 馬雖然採集的范圍很寬,但對食物中的味道還是有所偏好。馬對苦味不敏感,對甜味和酸味的感受較為強烈。馬喜甜味而拒酸味。帶有甜味的飼料,如胡蘿卜、青玉米、苜蓿草,糖漿這些都是馬最愛食用的,這些飼料都可以作為食物誘餌,或調教中的酬賞,以強化某些後效行為。帶酸味的飼料需要經過適應過程才會逐漸適應。 3.味覺差還容易引起消化障礙
馬的聽覺
馬的聽覺是非常發達的,是信息感知能力很強的器官,這是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的。聽覺發達是對馬視覺欠佳的一種生理補償,這對在原始狀態上馬的生存是非常必要的。因為馬在自然界中生存的關鍵問題就是躲避獵食動物的襲擊,而馬躲避獵食動物襲擊的本領有就是逃跑和有限的反擊。 1. 馬耳組織結構發達、敏銳 馬耳位於頭的最高點,耳翼大,耳肌發達,動作靈敏,旋轉變動角度大,表明聽覺是發達的。馬無需改變體位和轉運頭部,僅靠耳廓的運動就能判斷聲源方向。馬用靈活的外耳道捕捉音響的來源、方向,起到音響的定位作用。中耳的機能是放大音響。內耳則主要功能是分辨聲音的頻率、音色和音響的強弱。馬耳尖小直立如「削竹」,轉運靈活是良馬的主要特徵。 2. 馬分辨聲音頻率、音色的能力比人強 馬聽覺發達的主要特徵就是馬耳對聲音有著非常敏銳的反應程度。馬對音響及音調的感受能力超過人。馬能辨別1,000次和1,025次振動波,亦即1/8音符左右。群牧馬能根據叫聲尋找自己的群體和傳達信息。夜間放牧時,馬能聽到而人不能聽到的遠處聲音,並能對聲音做出判斷。因此,夜間尋找失去的馬群最好是讓你的坐騎領路,人應當服從它的帶領。馬還能根據聽到同伴不同的聲音判別其所處狀況,如尋求、憂慮、高興、恐懼等狀態。對於周圍其他動物的聲音也能做出准確的判斷,並能採取和准備採取相應的應急行為。 3. 應用口令或哨音容易建立馬的反射行為 馬的發達的聽覺對於人類利用馬匹是有益的。人們正是利用了馬的聽力來進行調教、訓練和使役。例如,馬能夠分辨主人呼叫它的名字,當然,不是它懂得名字的意義,而是說明它已經建立了名字的聲音反射。因此,調教使役或騎乘中,可用口令或哨音建立反射行為,或學會做其它動作。對於剛剛進行調教的小馬來說,常用聲音建立反射行為是非常重要的。這種性能,對軍馬也是極為必要的,如卧倒、站立、靜立、注意、前進、後退、攻擊等都可以用語言口令下達。 4. 馬懼怕過高的音響 過高的音響或音頻對馬是一種逆境刺激,使馬有痛苦的感受。在馬匹調教過程中,不需要對它「大喊大叫」,只要有輕微的口令馬就會服從。這點不少人不清楚。我們少數民族的調教口令都很清,或只給予口哨命令。過高的音響或音頻會導致馬驚恐,如火車氣笛聲、槍炮聲、鑼鼓聲,因此,對軍馬要經過較長時間的訓練調教,而且要經常復習強化。對過於敏感的軍馬或賽馬,為了減少音響刺激,亦可以給它配戴耳罩。
睡覺的方式
馬睡覺不一定非在晚上,更不是一覺睡到大天亮。要是沒人打攪它,它可以隨時隨地睡覺,站著、卧著、躺著都能睡覺。大馬一天能睡八、九次,加起來差不多有六個小時。天亮以前那兩個鍾頭,馬睡得最香。馬站著睡覺繼承了野馬的生活習性。野馬生活在一望無際的沙漠草原地區,在原古時期既是人類的狩獵對象,又是豺、狼等肉食動物的美味家餚。它不像牛羊可久以用角與敵害作斗爭,唯一的辦法,只能靠奔跑來逃避敵害。而豺、狼等食肉動物都是夜行的,它白天在隱蔽的灌木草叢或土岩洞穴中體息,夜間出來捕食。野馬為了迅速而及時地逃避敵害,在夜間不敢高枕無憂地卧地而睡。即使在白天,它也只好站著打盹,保持高度警惕,以防不測。家馬雖然不像野馬那樣會遇到天敵和人為的傷害,但它們是由野馬馴化而來的,因此野馬站著睡覺的習性,至今仍被保留了下來。 除馬外,驢也有站著睡覺的習性,因為它們祖先的生活環境與野馬極為相似。

⑤ 馬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

馬體格勻稱,四肢長,第三趾發達,具蹄,第二、四趾退化,僅余退化的掌骨和跖骨。四肢高度特化,肱骨和股骨很短,橈骨和脛骨很長,尺骨和腓骨均退縮。第三趾發育,掌骨非常長,而趾(指)骨則比較短,單蹄。頰齒高冠;上臼齒釉質層褶曲精細。

野馬喜歡群居,一般由一匹公馬、幾匹母馬和它們的後代組成。每個種群都有明確的活動范圍,並以每天5-10公里的速度遷移。野馬以荒漠上的芨芨草、梭梭、蘆葦、紅柳等為食,冬天能刨開積雪覓食枯草。

群體中的個體之間在進食之後常互相清理皮膚,輕輕地啃舐對方的耆甲、肩部、背側、臀部等。有時也進行自身護理,比如打滾、自我刷拭和驅散蚊蠅等。野馬藉助聲音、氣味和抿耳、刨地、啃拭等行為進行交流。

(5)馬生活習慣有哪些擴展閱讀;

雖然馬的繁育記錄可追溯到數千年前,但解密現代馬的基因來源依然十分困難。不過在2017年的一項研究顯示,幾乎所有現代馬的品種都能被追溯到兩個不同的古老中東品種,然後在約700年前被帶到了歐洲。

約6000年前,人類開始在歐亞大草原上馴養馬匹,即靠近現在的烏克蘭和哈薩克西部地區。在之後的數千年裡,人類讓這些動物為自己「工作」,並有選擇地進行馴養和繁殖,以便它們在速度、耐力、力量、智力和可訓練性等方面有令人滿意的特性。

現在人們幾乎已經將馬的世系研究推進到開始馴養時期,但直到18世紀,馬匹才有了「身份證」——歐洲開始頒發詳盡的「血統證書」,以便追溯馬駒的父系以及其可能繼承到的特性。

閱讀全文

與馬生活習慣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1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2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8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9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