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活日常 > 關節置換以後多久恢復正常生活

關節置換以後多久恢復正常生活

發布時間:2023-07-19 11:47:32

1. 做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後多長時間下床合適

良好的手術效果,短暫的住院時間,可以使患者在手術後很快恢復正常生活。還沒有決定手術的患者經常會因為擔心手術後長期卧床,不能自理,需要他人陪護而顧慮重重。那麼做人工膝 關節置換手術 後多長時間可以下床呢?回答是 3-5天沒有問題。 一。以下因素有助於手術後早下床 1、手術質量高,人工關節假體穩定性沒有問題; 2、手術後全身狀況穩定,能夠正常吃飯,體力良好; 3、引流管在手術後48小時內順利拔掉; 4、能夠忍受切口不適(會有輕微疼痛,局部發脹),或使用自控鎮痛泵,或口服非甾體類鎮痛葯物後基本無疼痛; 5、會使用助步器或拐杖(短期); 6、良好的心態和密切配合康復治療的信心。 二。早下床活動的好處 1、早下床一天,早一天獲得康復的自信心; 2、早下床一天,早一天熟悉並使用新的關節; 3、早下床一天,早一天避免卧床並發症,增加體力,改善食慾和睡眠。 三。下床活動後的注意事項 1、術後第一次下床活動一定要有醫護人員陪護,他(她)們會教給你一些方法和注意事項。更重要的是可以判斷下床的時間是否合適,活動量多大更好。 2、鍛煉過程中肯定會有輕度的不適,如沒有力氣,關節部位發脹和疼痛等,尤其夜間下肢木亂感覺,不必擔心。不適感會隨著時間延長而逐漸減輕直至消失; 3、注意刀口部位是否有滲血,小腿和腳部有無異常水腫; 4、除了一般走路,更要重視關節活動度鍛煉和關節周圍肌肉康復訓練; 5、密切配合醫生康復計劃,出院前(術後10天)主動屈曲膝關節要超過90度,要能夠主動完全伸直小腿。出院後一定要沿襲住院期間鍛煉習慣。 6、手術後3個月是康復的平台期,正常情況下,患者會完全恢復,獲得一個無痛、穩定、活動度滿意的新關節。

2. 髖關節置換術後大概多長時間可以恢復正常走路

術後第二天即可下地。

實際上,最好等術後一周左右,既不影響術後恢復,也不會增加傷口出血,影響傷口癒合。

由於每個人的情況不同所以恢復的時間也是有差異的。一般來說,膝關節置換手術在術後要住院一周到兩周左右,術後建議一個星期後,可以藉助拐杖獨立行走,完全康復要在兩個月左右,術後注意運動和休息要合理分配,避免關節受力。

(2)關節置換以後多久恢復正常生活擴展閱讀:

術後康復治療程序:

1、術後體位:平卧,患髖外展20°-30°,踝關節中立位,防止髖關節脫位,被動活動膝、踝關節,並開始進行下肢肌肉收縮練習。

2、術後1天:主動活動健側關節並進行患側踝關節和足趾的主動背伸和跖屈練習,以及股四頭肌的等長、等張收縮鍛煉,按摩髕骨周圍、膝關節及小腿後部,同時進行深呼吸、引體向上運動,防止肺部並發症。

3、術後2天: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髖關節輕度屈伸練習,髖關節屈曲應<60°,以防活動過度致假體脫出,時間限定在30分鍾之內。

4、術後第3~7天:加強股四頭肌等長收縮,並保持10~15秒,重復10~20次,膝下墊枕以膝部為支點,小腿抬離床面做伸膝動作,保持10秒,重復10~20次,患側髖、膝關節被動活動,關節持續被動運動,從0-30°開始,逐日增加5°-10°,直至90°,1小時/次,2次/天。在他人幫助下進行床上移動訓練,訓練均在患肢外展、中立位下進行。

3. 髖關節置換術多久恢復正常

理論上講,術後第二天即可下地
實際上,最好等術後一周左右,既不影響術後恢復,也不會增加傷口出血,影響傷口癒合
至於恢復正常走路的時間,跟病人情況、術前的情況還是有很大相關性的。比如,年齡較輕的病人,肯定要比年齡大的病人恢復時間短;術前能正常走路的肯定比術前不能正常走路的恢復時間短。這個不能一概而論的。而且,跟手術做得好壞也有很大關系,這是顯而易見的

髖關節為多軸性關節,能作屈伸、收展、旋轉及環轉運動。但由於股骨頭深嵌在髖臼中,髖臼又有關節盂緣加深,包繞股骨頭近2/3,所以關節頭與關節窩二者的面積差甚小,故運動范圍較小。

髖關節置換術後不單純是身體的恢復,更需要預防並發症。大手術給病人體力帶來很大消耗,病人很需要卧床恢復體力,但卧床太久會產生褥瘡、肺炎、誘發心臟病。一旦出現這些並發症則嚴重影響整體的康復。另外,缺乏運動時肢體血流會減慢,血流緩慢的時候血管內的血液容易發生凝固,造成血管栓塞,堵塞血管的栓子如果脫落,順著血液流到心臟進一步流到肺臟則會堵住肺臟的大血管,危及患者生命。所以手術後要早起下地運動,預防並發症的發生。

手術後什麼時候開始進行康復運動合適呢?應該說手術結束後越早恢復運動越好,但由於傷口一般放有將傷口內的瘀血引流出來的管子,在引流管拔出之前不方便下地行走,所以手術當天一般只能在床上做被動的運動,如按摩下肢,這樣可以促進下肢血流加快,預防血管的栓塞。手術後第一天就可以把引流管拔除,拔除引流管後就應該下地練習下地行走了。年齡太大的病人,比如90歲以上的老人做了手術是不是可以酌情考慮晚幾天下地呢?恰恰相反,年齡越大越容易出現手術後卧床並發症,就越應該早下地行走。

全髖人工關節置換術後恢復選擇何種運動比較好呢?這個沒有統一的意見,應該因地制宜,但有統一的原則,那就是運動量由小到大,逐漸增加。比方手術當天可以幫患者按摩下肢的肌肉和關節,術後第一天上午可以增加床上運動,讓患者自己練習在床上屈伸下肢關節,主動抬高下肢,下午就可以練習下床站立,如果病人體力允許,除了站立之外還要增加逐漸練習行走。術後第二天開始逐漸增加練習行走的次數和行走距離。術後5-7天就要開始練習上下樓梯、登自行車等運動,增加運動的協調性。術後兩周,如果病人體力較好,在能站穩不摔倒的情況下可以逐漸放棄助行器練習行走。

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的原發病、手術中使用的人工關節假體類型、有沒有使用骨水泥固定等等對手術後的運動恢復有沒有影響呢?一般是沒有影響的,只要患者沒有感覺到手術部位的疼痛,就可以完全負重,也就是說將身體的重量完全放在手術的肢體上。除非手術中因為患者骨頭結構缺損比較大進行了重建,一般都能在術後一到倆天內恢復下地行走。手術中如果重建了骨頭,也應該早期下地,但醫生可能會告訴病人手術側的肢體不能負重或者不能完全負重,需要拄拐來代替患側肢體的負重。

患者術後選擇何種運動要根據患者本身的情況及醫院的條件來定,注意循序漸進,運動量由小到大,注意不要摔倒,上下床時預防關節脫位。為了預防並發症和增加康復速度,髖關節關節置換術後的病人應該能走的時候不要站,能站的時候不要坐,能坐的時候不要躺。如果運動後感覺傷口疼痛加重或者夜間疲勞感很重,說明運動量過大,需要適當減少運動量。

閱讀全文

與關節置換以後多久恢復正常生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1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2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8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9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