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活日常 > 廣西全州方言反映哪些生活習俗

廣西全州方言反映哪些生活習俗

發布時間:2023-08-10 07:27:23

『壹』 全州的節日風俗作文

[導游詞]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文物苑導游詞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是一家省(自治區)級綜合性地誌博物館,坐落在南寧市民族廣場東側。主體建築陳列大樓,是一座具有壯族干欄式建築特點的長方體大型建築,集陳列展覽和業務辦公於一體,一至三樓用於陳列展覽,四樓用於辦公。陳列大樓後面,是一塊24000平方米的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民族文物苑。整個博物館用地總面積為32757.8平方米。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的前身是1934年在南寧創立的廣西省立博物館。當時已初具規模,有固定的館舍,文物藏品達2萬多件,還有大量的石刻拓片和各種新舊圖書資料,並舉辦過各種展覽。抗日戰爭爆發以後,廣西省立博物館幾度搬遷,處於風雨飄搖、舉步維艱之中,文物損失嚴重,館名也多次更改。直到新中國成立,廣西的文博事業才得到復甦。經過多年籌備,1956年5月1日,廣西省博物館大樓竣工,宣告重建工作完成。1958年3月,隨著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廣西省博物館遂改為現名。
目前,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館藏文物達50000多件,其中,一級文物152件,二級文物1791件。廣西是古代銅鼓的主要分布地區之一,銅鼓遺存豐富,種類齊全,因此,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得以成為世界上收藏銅鼓最多的博物館,銅鼓藏品達360多面。其中,一面北流型銅鼓面徑達165厘米,重299公斤,被譽為「銅鼓之王」。此外還有80萬年前的手斧,新石器時代神秘的大石鏟,商代的獸面紋銅卣,漢代寫有370多字的《從器志》木牘,繪有神話故事的漆繪銅盆和漆繪銅筒,高115.5厘米的大銅馬,形神兼備的銅牛,能消煙塵的銅鳳燈以及富有特色的羊角鈕銅鍾、越式銅鼎、干欄式銅倉等大量出土文物藏品;館藏民族文物更是豐富多彩,爭奇斗艷;革.命文物、古舊字畫以及各種傳世文物等,也不乏珍品。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還收藏有大量的圖書資料,其中線裝古籍達3萬多冊,彌足珍貴。 
新的陳列大樓建成以來,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先後舉辦了《廣西歷史文物陳列》、《廣西革.命文物陳列》、《廣西民族民俗展覽》、《太平天國革.命在廣西歷史陳列》、《古代銅鼓陳列》、《汶萊蘇丹龍輦陳列》等基本陳列。此外,還經常舉辦臨時性的專題展覽。民族文物苑作為民族民俗展覽向室外的延伸和擴展,建有銅鼓群雕,有壯、瑤、苗、侗等民族的民居和代表性建築,輔以生產、生活用品原狀陳列和民族風味小吃,節假日還組織傳統工藝和民族民間文藝表演。除了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舉辦陳列展覽外,還多次赴國外以及國內的一些城市舉辦專題展覽,或引進外地的展覽到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展出,以此促進文化交流。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在科學研究方面,有豐碩的成果。已出版的學術專著有:《銅鼓史話》、《銅鼓藝術研究》、《廣西銅鼓圖錄》、《古代銅鼓通論》、《廣西出土文物》(圖錄)、《廣西貴縣羅泊灣漢墓》、《廣西左江岩畫》、《百色舊石器》、《廣西銅鏡》、《廣西博物館古陶瓷精粹》等。此外,發表的學術論文、考古調查報告等也很豐富,內容涉及考古學、歷史學、民族學、民俗學等等。中國古代銅鼓研究會秘書處設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因此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在銅鼓研究方面尤其作出了積極的貢獻,曾多次組織中國南方及東南亞地區古代銅鼓和青銅文化國際學術會議,促進了該學術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在國際上具有一定的影響。
在當前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元一體化快速發展的新形勢下,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以新的姿態迎接新的機遇和挑戰,正在積極籌劃對陳列大樓進行改造和裝修,增加設施,更新陳列展覽,強化服務功能,力爭在不久的將來使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變成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現代化的博物館。
銅鼓陳列館
請大家先隨我往右手邊走,我們來到了東面的展廳,這里了陳列的是廣西各地的出土文物及仿製品。它反映了桂林悠久的歷史與源遠流長的文化。(往左邊是銅鼓展廳,其實你自己隨便走就行了,裡面都是環形的陳列室,不會讓客人走回頭路的)
據考古發現,早在距今70萬年以前,就有原始人類在此勞作生息。距今10萬―2萬年前,在桂西、桂南、桂北山區活動著的古人類"柳江人"已進入以血緣為紐帶的母系氏族社會初期。距今2萬―1萬年前,生活在廣西的人類以"麒麟山人"為代表,已學會製造和使用鑽孔礫石和磨尖石器刃口。距今1萬―6000年前,古人甑皮岩人走出石灰岩洞與大山河谷,向平原和濱海地區發展,開始定居生活,出現了原始的農業、畜牧業和制陶業。距今約6000―3000年前,廣西跨入以男子為中心的父系氏族時期。距今3000年左右,廣西開始進入文明社會。大家看到的這些就是廣西先民活動室;留下的遺物。請大家往裡面走,陳列物品的順序基本上是按照歷史順序排列的。
一千多年前的駱越與西甌是構成今天壯族的主要兩個支系,它們創造了燦爛的稻作文明。今天壯族傳承的古代文化,在很多方面是西甌、駱越人創造的。駱越方國創造的稻作文化、大石鏟文化、龍母文化、青銅文化、青銅文化中的銅鼓文化、花山文化,等等,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駱越人和蒼梧人、西甌人一起,在我國最先發明了水稻人工栽培法,為中華民族也為全人類做出了巨大貢獻。這幾個是一萬年前原始石磨盤、石杵、石磨棒等稻穀的脫殼工具。這種帶肩石斧和有段石錛,是典型的越人產品。駱越人所鑄造的銅鉞類包括靴形鉞、扇面鉞、風字形鉞、鏟形鉞、圓頭形鉞等,形狀多變、精巧實用,表現了駱越人的聰明才智。其所製造的大石鏟為國內一絕,長舌形,束腰,邊沿加工精細圓潤,束把處有邊牙,以便綁牢。最大的長60多厘米,寬20多厘米。既是生產工具,也是一種藝術品,祭祀稻作神靈時又是神器。其設計獨具匠心。其他如西林的戰國銅棺,合浦鴨首流銅魁、鳳凰形銅燈、人足形銅盤等,都閃耀者駱越人智慧的光芒。(就講解幾個有代表性的好了,如果有對這個感興趣的朋友,請PM樓主或者直接去南寧看一下,記得帶上學生證,旅專的學生證在那裡也可以用,我07年去的時候,學生票三元,博物館文物苑通票,現在不知道有沒有漲價)
現在我們來到了西面的展廳,這里最主要的就是銅鼓陳列館了。
銅鼓是中國南方古代少數民族且有代表寢性的歷史文化文化遺產。銅鼓在古代常用於戰爭中指揮軍隊進退,也常用於宴會、樂舞中。銅鼓文化,奇特而絢麗多彩,它集冶煉、鑄造、繪畫、音樂、舞蹈於一身.融政治、經濟、文化於一體.延緩兩千餘年而不絕·至今我們仍可在許多瑤村苗寨領略到它的風采.堪稱一部無字的民族網路全書,墨人類文明史上瑰麗非凡的文化奇觀。而廣西又是古代銅鼓的大本營.不僅有關銅鼓的歷史記載極為豐童,而且至今所發現的銅鼓以種類齊全、數量逾千而冠居全球。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是世界上收集銅鼓最多的博物館,銅鼓藏品達360多面。《古代銅鼓陳列》共展出銅鼓60面,涵蓋各個年代、各種類型的銅鼓。還有銅鼓伴出器物、模型、復原場景和大量的照片、拓片、臨摹圖等.從銅鼓的鑄造、起源、年代、分布、類型、族屬、紋飾和用途等解讀了它的內涵,內容豐童.形象生動。深受群眾喜愛。
大家請看這里,這是廣西北流出土的一面銅鼓,它高67.5、面徑166厘米,重300公斤。是現今世界最大的銅鼓,堪稱銅鼓之王。目前呢,全國各地收藏的銅鼓已達1400面,分散在中南、西南各地民間還有200餘面。
銅鼓製作工藝考究,用以銅為主要成分的銅、錫、鋁合金等鑄造。面、胸、腰、足、耳五部分渾然一體。鼓身上段為胸,中段是腰,下段是足,腰間有兩對鼓耳。銅鼓大小、輕重不一,鼓面多鑄有太陽紋、翎眼紋、雲紋、乳釘紋、櫛紋、游旗紋等紋飾。按照名史家黃現璠所撰《銅鼓及其花紋的新探索》一文中所言,銅鼓的花紋,反映如下幾個意思:
(一)反映對自然現象的崇拜。壯族人民從事農業生產中,對於陰陽雨雪的變化,知道與太陽有密切關系,但不了解這種自然現象的發生原因,產生了「萬物有靈」的觀念。對太陽極為崇拜,壯族民間傳說中還有「太陽與月亮的傳說」。解放前有的壯鄉還掛著「日月牌」。故鼓面正中必畫以太陽,反映了農業生產必需陽光。
(二)反映對雨水的渴望。銅鼓上的連續迴旋形構造.方形的叫雷紋,圓形的叫雲紋,這是壯族先民在農業耕種中對求雨的反映。它早巳出現在新石器時代出土的陶器上,甲骨文中可看出它的演變,商周時代把它加以發展.裝飾在銅器上,銅鼓用它作花紋圖案,反映了壯族先民一向從事農業生產,其中雷紋影響最大,為求雨多建雷廟,解放前南寧亭子立有雷廟,古時壯人還有定六月二十四日為雷公誕的。
(三)作為圖騰崇拜的反映,鼓面飾有四至八隻蛙,有的大蛙負小蛙,有的大蛙中還有數只小蛙。這是古人對蛙的崇拜。因「蛙鳴即銅鼓(鼓)精」、「鼓聲宏者為上」,龜蛙能知天時,故視為神物。銅鼓為壯族先民的重器,鼓面飾蛙就是圖騰崇拜的象徵。東蘭縣解放前每年還舉行「埋蛙婆的盛典之俗。至於翔鷺紋、十二生肖、錢紋等,都與農業人生產有密切關系的自然現象和生物有關。
(四)反映了壯族人民的歷史傳說。如竹節紋,《華陽國志》卷四《南中志》說:「有竹王者,興於遁水,有一女子浣於水濱,有三節大竹流入女子足間,推之不肯去,聞有兒聲,取持歸破之,得一男兒,長養有才武,遂雄夷狄(《水經注》作「遂雄夷濮」),氏以竹為姓。」銅鼓面上刻有竹節紋,是很自然的事。在古代僚人和近代仫佬族中,還保存竹王的傳說和崇拜。
(五)反映壯族先民的生活和環境。《舊唐書·地理志》說:邕州……宣化,州所治……灌水在縣北,本胖柯河,俗呼郁狀江,即駱越水也。亦名溫水,古駱越地也。」按溫水即南盤江。南盤江與紅水河相接,因此,溫水就是胖柯河,唐代叫駱越水。劃船紋跟濮族住於濮水有關。其他如水波紋,亦跟濮水有聯系。
此外.鼓面中的立體騎馬紋,古代壯族人也有騎馬之習慣。明稱廣西為陸梁之地,宜於騎馬,產馬也多。作為銅鼓花紋以反叫反映壯族人民戰斗的驍勇。
廣西民族民俗展覽
廣西是多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廣西民族民俗展覽薈莘了廣西壯、瑤、苗、侗、水、仫佬、毛南、京、回、仡佬、彝等11個少數民族的民族風情,重點突出富有民族特色的服飾、織綿、蠟染、刺綉、挑花、建築和些一些重大節日的實物、照片、模型場景等。在這里,你可以看到絢麗多姿的壯錦,其中有壯錦被面、壯錦挎包、壯錦壁掛,還有壯族人使用的織錦機,壯族以歌傳情、以歌會友的「三月三」歌圩場景,你還可以看到能工巧匠的侗人建造的「風雨橋」、「鼓樓」、侗族的「蘆笙踩堂舞」、「多耶」、「百鳥衣」以及「好五色衣裳」的瑤族五彩繽紛的服飾文化等。這個展覽對外開放後,吸引了國內外眾多遊客。掀起了一股民族文化熱潮,曾先後到深圳、廣州、北京、美國等地做巡迴展出,讓國內外觀眾通過這個窗口了解廣西,認識廣西各族悠久的歷史文化淵源。
汶萊蘇丹龍輦陳列館
(不記得在一樓還是二樓了,印象中是在二樓,可是我看到的資料上說是一樓,反正是在東邊展廳了。有知道的朋友請回帖告訴我啊)
汶萊蘇丹龍輦陳列館是在2006年1月26日建成對外開放的展示汶萊蘇丹龍輦模擬品的專題陳列館,2005年10月,汶萊蘇丹陛下應允並授權文中友好協會,將龍輦以1:1模擬復制後帶到第二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上展示,並作為一份珍貴的禮物贈與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體現汶萊蘇丹陛下對博覽會的尊重與支持。博覽會結束後,自治區人民政府決定,建立專題陳列館保存此龍輦,以此傳承兩國人民的深厚友誼。大家可以近距離地看一看,它象徵著汶萊國家的權利,雍容而華貴。
出了博物館我們就到了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苑了。
橋無風雨漾晴波,秀發榕絲賽裊娜。
盛世麗人閑日月,雲棋黔酒桂山河。
敢冒逆光留玉照,偏行竹徑聽瑤歌。
借得明眸裁錦綉,何須千里剪青羅!
這首詩是廣西著名作家王雲高所作,可以說它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苑的最好寫照了。
廣西民族文物苑建於1988年底,佔地2.4萬平方米,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民族民俗文物展覽、陳列的延伸和擴展。文物苑薈萃了廣西壯、瑤、苗、侗等主要少數民族文化之精華,是了解這些民族風土人情和民族文化的窗口。
請隨我一起走進富有獨特民族風格的大寨門,在我們面前是一座極為壯觀的由幾面典型的古代銅鼓組成的大型雕塑群。冷水沖型、北流型、靈山型古代銅鼓是中國南方少數民族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珍貴歷史文物之一,故廣西素有「銅鼓之鄉」 的美稱。銅鼓有著幾千年歷史,它渾身獨特的圖案,凝聚著各歷史時期的文化內涵和各種神奇傳說,吸引人們去探索去尋味。設計者可謂匠 心獨運,把這座建築的外形設計成銅鼓形,使其成為名副其實的 「銅鼓樓」 。

請大家往這邊看,草坪上有一對躍躍欲跳的雙蛙雕塑,那叫「累蹲蛙」。它來源於廣西古代銅鼓上的立 體裝飾。據史載,青蛙是壯族先民崇拜的圖騰,它被當做預報風雨的神靈和吉祥物,這個習俗一直流傳至今。在廣西的東蘭、巴馬、鳳山一帶壯族地區,每年農歷三月初一至十五,都舉辦熱鬧非凡的「螞拐節」。螞拐,是壯語對青蛙的稱呼。大年初一壯族人都上山找螞拐,人們唱著螞拐歌祈禱豐年,然後立幡送蛙上天。壯族人民對青蛙的保護,有很樸素的環保意識,值得發揚!
這里我們看到的是一尊呈三面體的石雕,它由三隻張嘴朝上、形態奇異的怪獸組成。這就是「怪獸銅鎮」,也叫「漢銅鎮」,是根據在廣西合浦縣漢代墓葬中發掘出來的「銅鎮」放大製造的。民間普遍認為「銅鎮」有鎮邪、避邪的作用,除此之外,它也是古代文人墨客常用的書畫之寶。
踏上青石小路,掩映在竹林深處的建築就是壯族民居點。我們都知道,壯族是廣西的主體民族,壯族先民以他們的聰明才智建造了一系列以干欄吊樓為主導的建築體系。「干欄」是壯語對房屋的稱呼。這座干欄是從龍勝壯族地區壯族民居原樣搬來的,連房屋周圍的菜園、禾坪、果樹、池塘、後山等都基本上是按原貌設置的。它使用南方民居中普通的穿木構架,高三層,小青瓦屋面。壯族村寨多依山傍水,近耕地而不佔農田,靠山不受水淹。嶺南地區炎熱多雨、地面潮濕、瘴氣彌漫和猛獸橫行,為適應這樣的自然環境而建成的這種堅固的干欄,樸素實用,美觀大方。房屋寬敞舒適,給人明快開朗的感覺。
房屋的底層,存放著雞籠、犁耙等。底層並不高,踞著腳就可以觸及上層木板,主要用來圈養牲畜,堆放雜物和農具,一架木梯與樓上相通。
第二層為居住層,有卧室、火塘、作坊和曬台,內部的擺設完全是按照壯家人的生活習慣而布置。居住層平面布置很講究,區域布局嚴格,從前廳進人堂屋,面對祖宗神位,上設神龕,神位後面安排居室,長輩住正中居室,灶塘在中堂右側,火塘邊伸出曬台。主人的卧室中,兩把太師椅靠窗而放,旁邊放著竹編的嬰兒車;左邊是一具古香古色的雕花大木床,床上的被蓋整齊地疊放在一起;床前擺著幾個裝衣服的竹箱子,卧室右邊是存放食的廂房。對面房間放置著一把椅子,一張矮木床,那是兒子居室或作客房用。神龕的左邊是織錦房,裡面擺著一架古老的豬籠式織錦機和紡紗機,這肯定是俏麗聰明的媳婦紡紗織布的地方。房子的板壁上掛著各種色彩艷麗、圖案優美的壯錦,那是她們的作品。
第三層是閣樓層,不住人,用來貯存穀物和存放不常用的生活、生產用具。壯樓的後門最有特色的是壯族的水動著米坊。「臼」是一個用石頭鑿成的石溝,「杵」用石頭或木頭做成。平時,壯家人在出工前把當大要吃的穀子放在「臼」里,用竹片從山上引來山泉,泉水帶動作上下運動著米脫粒,巧妙地利用了水力,可謂省時省力。
在壯族民居右側,有一尊大青銅馬塑像。這是根據1980年廣西考古工作者在貴港市風流嶺西漢墓中發掘出來的大銅馬的仿製品。整匹馬造型別致,體態勻稱,比例恰當,逼真傳神,充分體現了古代工匠們的高超技藝,具有較高的欣賞價值。馬的肌肉豐滿,四肢剛健,昂著頭,豎著耳,張嘴掀鼻,右前腿提起,作賓士嘶鳴狀。原件是用青銅空心澆鑄的,全身由頭、耳、身軀、四肢、尾等九段裝配而成,各段之間用鉚釘固定。據史載,西漢時期,廣西的文化就較為發達,從全區各地先後發掘的多座漢代墓葬中出土的大量珍貴文物,證實了這一點。
銅馬左側陳列著一座大鐵炮,簡稱「要塞大炮"。大炮由鐵環軌、鐵輪、炮筒和炮座組成,高3.37米,是1891年由德國製造的。清末光緒年間,為加強邊境的防護,清政府從德國購買了一批大炮,架設在各要塞炮台上。這門大炮是1958年從憑祥鎮 南關(今友誼關)的鎮北炮台搬遷回來的,1989年3月從博物館 搬遷到文物苑內。
沿著羊腸小道迂迴曲折來到苗寨。苗族,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苗寨口有蘆笙坪,坪上的柱子叫「圖騰柱」,柱上皤龍纏。繞,金雞立頂,腰伸牛角,每村豎一柱,它是苗族的吉祥物和象徵。苗寨的主體建築物是吊腳樓。這是根據融水苗族自治縣安泰料修建,底層敞開並設有圍邊,平時可作通道和堆放雜物用。吊腳樓的每個樁頭都雕刻有花果圖案,門窗上裝飾物圖案十分精美,槽頭上懸掛牛角,側廂凸出敞廳,跨在火塘上,柱腳有兩個牛頭頂著,非常獨特。苗族吊腳樓的修建風俗奇特而有趣,建房用的大梁由娘家大舅送,小梁由娘家小舅或女婿送。立排架時,先立中間兩排,再立左右排架,先放大梁後安小梁,秩序不能顛倒。屆時親戚朋友自會來幫忙,大、小梁安放完畢就宴請賓客,隆重慶賀。
吊腳樓的居住層呈曲尺形,採取中國民居的傳統布局,前伸部分為敞廳、前堂、後房,兩側室都有前廊,側室一邊是卧室,一邊是火塘。敞廳就在火塘間前部,是整個苗族吊腳樓最具特色的部分,與別的民族的吊腳樓區分開來。整座苗樓布局合理舒適,外形朴實通透,精巧美觀。
苗樓上有民族風味餐廳,在這里可以品嘗到壯族的五色糯米飯、侗族的打油茶、苗族的辣椒骨等。
走出風味廳,就來到了「毛南民居」。由於毛南族居民大多居住在小河邊,人們就地取材,用河邊的鵝卵石砌牆裙,上半牆用土製成,房子周圍的路面全是用大小不一的卵石鋪成,使建築色彩與自然環境協調一致。卵石鋪成的庭院,卵石製成的石凳石桌,自然和諧,往庭院里一站,便會有返璞歸真的感覺。
在毛南民居前面不遠,是瑤族竹樓。廣西瑤族佔全國瑤族人口的60%,主要居住在金秀、巴馬、都安等幾個瑤族自治縣。瑤族人多住在深山密林中,建築多為土木結構,也有竹木結構的。這座竹樓是仿金秀瑤族自治縣18家瑤族民居建成的。瑤族民居光線充足,通風良好。牆面上的竹編牆及樓面上的拼花圖案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竹樓分兩層:第一層飼養牲畜,堆放雜物;第二層為住居,室內分三間,前面是廳堂兼客房,後面是卧室,兩邊有陽台,還附有衛生間。
竹樓在坡頂,有居高臨下之勢。坡下,可以看到一個干欄式的圓形建築物,那就是瑤族的一個支系——白褲瑤的高腳谷倉。它與我們平時所見的谷倉有所不同。首先,它是建在火塘邊,小而不連,住所和谷倉之間有一定距離,可防止火災;其次,它離地面兩米左右,可以防潮;再次,四根柱子用陶罐罩住,陶罐光滑,老鼠爬不上去,可防鼠害。谷倉建在由四根木柱支撐的一塊方木塊上,屋頂用茅草覆蓋著,這與在廣西梧州漢墓出土的谷倉模型一模一樣。
走出瑤寨,穿過石林小徑,前面就到了侗族風雨橋。
侗族人熱心公益事業,他們在居住的村寨江溪上,修建了許多長短不一、樣式不同的橋梁。這些橋頂上蓋瓦,橋邊有長凳,集交通、休息等功能於一體,能避風擋雨,故稱風雨橋,又叫花橋和廊橋。它是侗族地區最具特色的建築物之一。在這里,您會想到杜甫的名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土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杜甫的詩情,在侗族山區中得到實現。眼前這座風雨橋的引橋和橋身分別參照三江巴團風雨橋和程陽風雨橋的精華部分建造而成。全橋均用杉木製成,分為墩台、橋梁和橋蓋三部分。墩台用料石鋪成,橋梁部分為伸臂式木製橋梁,橋蓋為三亭四廊,穿斗式木構架,屋頂有歇山重檐、攢尖重檐、懸山頂等三種形式。在橋上,可看到長廊的所有瓦檐、樁頭、欄桿都精心雕飾著許多色彩絢麗的圖案,整座橋不用一釘一鉚,都是用榫相連,堅固耐用,安全放心。屋頂懸掛著侗族樑上羽翎花,這是新橋落成時,侗家妹仔獻掛的吉祥物品,四周張貼著各種風情圖片。整座橋長40多米,寬4米,是苑內的主體建築之一,巨柱挺立,梁機正插斜交,錯綜復雜,顯示了侗族工匠的高超技藝。風雨橋本身自成一景,又與田園風光、自然山水互為襯托,使美麗的侗寨更添姿色。
穿過風雨橋,走一段石板曲徑就來到了侗族寨門。按侗家習俗,有重要客人進寨,主人必須到寨門前迎候。相會時,常以唱歌迎賓,這叫「攔路歌」,歌詞一問一答,客人贏了便可以順利進寨;如果客人輸了必須受罰,喝了「牛角酒」後,方能進寨。「陽春歌罷邀同伴,吹徹蘆里坐鼓樓」,鼓樓是侗寨的公共建築,一般一寨一鼓樓。這就是鼓樓坪和鼓樓,設在寨子中央,是侗族人民政治文化和進行聚集活動的中心,踏進鼓樓門就意味著進了侗鄉。平時「月也」(村與村集體互訪)「多耶舞」、「琵琶歌」等民間節目及娛樂活動都在這里舉行。這座鼓樓是仿照三江馬胖鼓樓建成的,高12米,九層重檐,為塔型穿斗式結構,平面呈方形,中間的四根柱子組成井字構架,是鼓樓的主體,所有的木構件都用神鉚互相連接,聯成堅固的整體。鼓樓內部最上層懸有一個長筒形牛皮鼓,是用整段大樹挖空中心,兩頭蒙上鼓皮製成的。每逢寨內有事,看守鼓樓的「傳事」就登樓擊鼓,各家代表聞聲而至,由寨老主持議事。
走出侗寨,便來到了民間作坊區。作坊區陳列著從龍勝、三江交界處山上搬來的一套大型榨油工具。該工具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用水做動力,人們可以親眼看到這古老的榨油機,在水車的驅動下,吃力地推動石磙碾茶籽。作坊還展示了古老的石頭榨糖機和全套土法造紙工具。人們在這里將領略到現代社會難得一見的古老生產方式。
廣西石刻藝術源遠流長,每個民族都有獨具特色的優秀作品。眼前的放生池是全州縣湘山寺內的一組動物石仿製品。據史載,「放牛池」雕於清朝光緒五年( 1879年),工匠們利用池中天然岩石雕刻動物10尊,是廣西最早、最大、最集中的雕刻群。放生池裡有麒麟、龍、仙鶴、龜、卧佛等雕像,活靈活現,栩栩如牛,給人安謐、慈善、吉祥之感。這些生動造型都是吉祥的象徵,本意是告誡人們不要殺生,放生修德,積善生財。如今,這一景觀被原樣復制,搬入了民族文物苑,使人們有機會目睹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
跨過石拱橋,便可看到一座壯族戲台。這是仿照靖西縣的壯族戲台建成的。它由前後台兩部分組成,整座戲台使人感到小巧玲攏,富有藝術感染力。戲台是廣西壯、瑤、苗、侗等民族山村中常見的公共建築,是表演民間歌舞、戲劇的地方。每逢喜慶節日,各村寨就組織劇團走村串寨,給節日添色增輝。眼前的這座干欄式戲台,不但是建築藝術的陳列,還是文物苑表演文藝節目的好地方。每年的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苑內歌聲飄盪,群情涌動,把大地飛歌唱徹神州大地。

『貳』 廣西的民族特色

廣西的民族特色:

1、廣西是以壯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自治區,也是全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區)。

廣西是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區,世居民族有壯族、漢族、瑤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彝族、水族、仡佬族等12個,另有滿族、蒙古族、朝鮮族、白族、藏族、黎族、土家族等40多個其他民族成分。壯族是廣西人數最多的少數民族。

2、民族民俗節日豐富

賓陽炮龍節,有百龍舞賓州炮龍之夜文藝晚會和煙花燃放、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及書畫、攝影展等活動。

「三月三」歌圩,原名「三月三」歌節,推出山歌擂台賽、千人竹杠陣等富有壯鄉特色的活動項目。

布洛陀民俗文化旅遊節,有開幕式、布洛陀之夜晚會、布洛陀民間祭祀大典、壯民族山歌歌王大賽、國際雄獅大賽等活動。

環江毛南族分龍節,主要有敬祭儀式、民族體育競技表演、山歌對唱、民族特產、千人儺面狂歡篝晚會等。

龍勝紅瑤曬衣節,紅瑤(瑤族的一個支系)文化講古、勞動場景展示、紅瑤習俗展示、民族歌舞表演等活動。

瑤族盤王節,有瑤族歌舞專題晚會、開幕式及大型文藝表演、三省十三縣節目展演、瑤族服飾大賽等。

3、民族語言豐富,種類多

廣西的11個少數民族,除回族使用居住地的漢語方言外,均有自己的語言,分別是壯語、京語、瑤語、苗語、侗語、仫佬語、毛南語、京語、彝語、水語、仡佬語。而漢語方言也有粵語、西南官話(桂柳官話)、客家語、平話、湘語、閩語等六種。

4、桂劇是廣西主要的地方劇種

主要是桂劇、桂南採茶戲。少數民族戲劇和地方戲種:壯劇、壯歡、彩調劇、邕劇、苗劇、毛南劇、壯族提線木偶戲、壯族師公戲。

(2)廣西全州方言反映哪些生活習俗擴展閱讀:

廣西民族特色濃厚的原因

1、歷史上,廣西是真正的「自古以來」。自秦始皇吞並百越,設置桂林郡,象郡,廣西一帶就已經納入中國統治之下,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雖然後來出現如南越(開國國王趙佗還是秦將)等割據政權,但總體上還是屬於漢文化主導政治的地區,漢地十八省。

2、地理原因。廣西整個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山嶺連綿、山體龐大、嶺谷相間,四周多被山地、高原環繞,呈盆地狀,大小盆地相雜,族群部落間融合不便,形成多個部落,而一個部落再演化成一個民族,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

『叄』 廣西方言的其他方言篇

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湘語主要分布在桂北全州、灌陽、資源、興安4個縣,在賀州等地還零星分布著人數不多的湘語方言島。在內部差異不大,彼此可通話。使用人口150萬左右。俗稱「湖南話」、「湘語」。歷史上,這幾個縣曾先後隸屬長沙郡、零陵郡、湖廣地區,直到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和二十八年(1395年)才改隸為廣西桂林府。嚴格說來,4個縣原本隸屬湖南,後來才劃歸廣西的,廣西的湘方言是因為這幾個縣行政區劃的改變而歸入廣西。廣西的湘方言屬老派湘方言,語音上突出的特點是古全濁音聲母保留濁音讀法,保留中古全濁聲母約80%。保留《廣韻》聲母分清濁的格局,也顯示出中古濁聲母的分化情況。以全州湘語為代表。聲母24個,其中全濁聲母7個,分別是[b]、[d]、[g]、[ʣ]、[z]、[ʥ]、[ʑ],韻母34個,聲調4個。如全州話「爬」、「度」、「曹」分別讀[ba]、[]、[dzau]。詞彙上也有一些方言詞,如「日頭火」(太陽)、「邋遢水」(臟水)、「紅毛泥」(水泥)、「麥根豆」(豌豆)、「冰棒大人」(媒人)等。
全州年輕人與老年人所說的湘語稍不相同。年輕人所說的湘語與桂林話、普通話相似之處頗多,老年人所說的湘語與桂林話、普通話相似之處比較少。廣西境內湘語對桂北平話也有影響。 民族多元文化的載體
廣西壯族自治區語言的復雜局面是歷史形成的,是幾千年來各族人民不斷交流、融合的結果。早在先秦遠古時代,壯族先民就形成了自己的語言。如今,廣西壯族自治區范圍內以壯族為主的壯語人口約1550萬,分為南、北兩個方言區。回溯春秋時代,楚國的勢力達到南海,漢語言進入廣西,中原民族與廣西的百越民族開始了歷史開創性的文化對接。第一次高峰是秦漢時期實現首次中華大一統,設立桂林、象、南海三郡,征發百萬軍民戍守南疆,形成廣西最早的獨立的漢語方言———平話。到了唐宋時期,平話成為廣西各民族比較統一使用的公共通用語。廣西農村的粵語就是在平話的基礎上形成的。
此後歷朝戍邊政策的需要,或者改朝換代的社會大動亂時期,大批漢、瑤、苗等民族遷徙、定居廣西,各種方言得到極大的豐富、交融。元明之際,特別是貴州布政司的設立,西南官話即古柳州話取代平話成為廣西的公共通用語,局部流通於桂中和桂北,清代形成桂林話。大量移民遷入是明清時期,人口來源主要是廣東和福建,帶來了粵語、閩語、客家語。而在桂北的全州、資源、灌陽等地,保持了較多的湘語特色。
「中國的吉普賽人」——瑤族從隋唐時期逐漸進入廣西,瑤語是中國最復雜的民族語言之一,有勉語、布努語、拉珈語三個語支。宋元時期苗族遷入廣西,苗族支系之多,為中國少數民族之最,有黔東、湘西、川黔滇三個語支。苗瑤不同支系的語言不同,即使在同一支系內部,語言也有很大的差異。元朝,回族遷入;明清時期,仫佬、毛南族形成,水、京、仡佬族遷入,達到民族語言與漢語方言第二次接觸、融合的高峰。在幾千年的發展演變中,漢語方言深深地影響著各少數民族的語言,少數民族的語言也影響著漢語方言。
方言,是各民族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每一種方言都承載了所屬民族的文化淵源、變遷和思想價值體系。語言學、社會學、歷史學、民族學、人類學等社會科學學科以方言作為研究的重要切入點,方言是破解古文字、地名、民間文學、民歌、地方戲劇等文化事象的密碼,往往能令許多疑難問題迎刃而解。客家人對自己母語的保存意識較強,以客家語為榮,小孩子在家中必須用客家語交流,因此廣西客家語內部具有較強的一致性,各地客家語可以相互通話,這是研究客家人獨特文化傳承機制的突破口。
方言與普通話的「對話」
各色方言畢竟是幾千年封閉自然經濟的產物。社會在變遷,改革開放在持續深化,信息時代把人與人的距離拉近,人們的交際范圍不斷拓展,政治、經濟、文化的聯系加強,社會的客觀發展要求推廣普通話,實現順暢交流,構建和諧社會。
20世紀80年代以來,廣西普通話普及的速度和質量前所未有。自治區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因地制宜,確立了「分階段、分區域、分層次」的「推普」工作思路,採取先中心城市後向縣城及偏遠地區鋪開;先抓窗口行業,然後全面輻射;先抓教師和師范畢業生及公務員的「推普」測試,然後再擴展到各行各業的做法。每年9月的「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如今已是第八屆;以普通話為工作語言的人員需接受普通話水平測試。通過這些基本措施,我區「推普」工作規范化、標准化、制度化建設取得突破性的實質進展。
正確認識和處理推廣普通話和民族語言的關系,國家法律法規給予了明確的指引。《憲法》規定:「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通用語言文字法》、《民族區域自治法》、《義務教育法》等均對語言文字、民族語言文字的規范使用有具體規定。
方言在「推普」潮流中保持著自己應有的語言和文化地位。語言沒有優劣、尊卑的分別,推廣普通話是使人們具備雙語的能力,在會說方言的基礎上,還要會說普通話。推廣普通話不是簡單地「統一」語言,更不是要消滅方言,而是實現語言的主體性與多樣性的和諧統一。
適度的方言發展空間
廣西作為一個民族自治區,大約80%的人是雙語者。依據國家的法律和民族政策,廣西實施雙語制,既使用少數民族語言,也同時使用全國通用的漢語和漢語方言。雙語現象和雙語制體現著民族平等、團結和互助的國家民族政策,有利於民族的發展。
方言是方言區的人們繼承母文化、感情溝通的工具,少數民族語言是少數民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可或缺的憑借。曾幾何時,雪村一首《東北人都是活雷鋒》帶著「俺們那嘎」的東北味傳唱大江南北,它的流行,得益於方言的揉入。一些網民自發成立方言網站、錄制方言歌曲,「壯族在線」網站就是典型代表,民間宣傳和保護方言的合法合理行為,值得尊重。不少旅遊景區,能夠用少數民族語言哼上幾首山歌、民歌是導游的必修課,這能拉近遊客與少數民族風俗的距離……方言與文化傳播的關系,不是為了推廣方言,擴大方言的流通范圍,而是發揮方言具有生動、鮮明、靈活的語言表現力,更好地挖掘地方文化、鄉土文化的魅力,使之更容易被大眾文化所理解、所接受。方言需要適度的發展空間,過分炒作方言、抬高方言的地位,或者貶損方言,使之低級趣味化的行為,都必須反對和制止。 方言是指一個地方的語言,不一定是沒有文字的語言,廣西有十幾個少數民族方言的種類實是甚多,在廣西的每一個小區域都分布著好幾種不同的方言,方言在廣西已成了一種不可多得的文化,但這種方言文化正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沒落。
一提到壯族,大多數人都會認為壯族人就一定會說壯話,非也!據老一代前輩們說,連他們都不會說壯語,甚至連壯族的服裝都沒有穿過,更不用說會唱劉三姐的山歌了。方言。可想而知,一個偌大的廣西該會有多少種的方言的存在啊!
至於粵語,一般廣西與廣東大多數漢族人都會說粵語,不過廣西人與廣東人說的粵語是有所差異的,廣西稱粵語為白話,把粵語更簡單化,更通俗了。
方言是一個民族是代表,它是民族文化的一個縮影,但往往也會給後代帶來一種無形的後遺症。學校的老師都是用當地的方言來教書的,苦得我說的普通話,依然帶有很濃的廣西方言,例來廣西人說的普通話在外人看來一向是二流的,但願未來的人不會重走這樣的老路。
方言在某一個時期確實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的一種文化,但隨著時代的進步,方言有一天會將被退出歷史的舞台,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化遺產。 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漢語方言,基本上是西南官話桂柳話和粵語白話兩分天下的格局。憑借著在官場及文教方面的優勢,西南官話桂柳話成為桂北、桂中和桂西的強勢方言,因使用人數居廣西漢族第一。它不僅是官話人之間的交際用語,而且是官話人與其他漢族支系之間的交際用語,還是少數民族與漢族之間及少數民族之間的族際語。而粵語,憑借著在商業上的優勢地位,成為桂東的強勢方言。在西南官話與粵語交匯的地區,如右江流域、柳江流域,甚至出現西南官話、粵語和少數民族語言職能分工的現象。如西南官話用於政府機關,粵語用於集市,而壯語則用於壯族人之間的交流。
相對於西南官話和粵語,平話的使用已顯出衰微的態勢。根據張均如、梁敏兩先生的研究,西南官話和粵語進入廣西之前,平話方言曾是廣西的權威方言,是廣西南北各地漢族人以及漢族人與土著民族之間的主要交際用語,當然也是當時官場和文教商業上的用語。而這兩種方言進入廣西之後,平話方言的分布區域被它們侵蝕,桂南平話和桂北平話之間失去了聯系而各自發展,造成今天的桂南片和桂北片之間內部一致性差,使用范圍逐步萎縮的局面。
客家人對語言傳承十分重視,自古有「寧賣祖宗田,不賣祖宗言」之說。在客家人聚居區,客家方言成為支系內部的交際用語自不必說。散居在桂北和桂西的客家人,遷入二三百年仍使用客家方言是尋常的事,以至於在桂北和桂西一帶形成星羅棋布的客家「方言島」。值得一提的是,歷史上客家方言曾是太平天國的「國語」。太平軍及隨軍男女以廣西籍客家人為主體,客家方言居「國語」的地位,太平天國的文書多用客家方言。如「丁冬」(喧鬧)、「乃埋」(提攜幫助)、「大伯公」(土地神)、「手指甲」(喻小事)、「安名」(起名字)、「打生打死」(死去活來)、「自把自為」(自作主張)等詞語都見於太平天國的文書。
湘方言和閩南方言,由於分布范圍狹小,其交際功能多限於本支系漢族人之間。而且由於受到強勢方言的影響,使用的范圍也呈萎縮之勢。 廣西的語言富礦得天獨厚。開采這座語言富礦,至少有四個方面的意義:一,為廣西推普工作服務。通過研究廣西漢語方言,找出方言與普通話之間的對應關系,可以指導方言區人民事半功倍地學好普通話。二,通過研究廣西漢語方言,可以為漢語史研究提供鮮活的材料。三,廣西是語言接觸十分頻繁的自治區,深入研究廣西的語言關系,可以促進語言接觸理論的研究。四,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廣西漢語方言承載了廣西各支系漢族豐富多彩的文化,加強對廣西漢語方言所承載的非物質文化的挖掘和整理,可以為文化廣西的建設做出貢獻。

閱讀全文

與廣西全州方言反映哪些生活習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1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2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8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9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