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班幼兒應學會哪些生活自理能力
小班幼兒應學會順利地進行盥洗、入廁、進餐、午睡。
小班幼兒的基本動作已發展得比較自如,他們已能夠掌握各種運用大肌肉的動作和某些運用小肌肉的精細動作,這為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奠定了基礎,而且他們自身也產生了獨立地進餐、盥洗、睡覺、穿脫衣服的願望。這時,成人既不能撒手不管,也不能包辦一切,而要針對他們的發展水平,提供必要的條件和機會,幫助他們實現生活自理能力的願望。
1、孩子的自理能力差,往往起始於父母對子女的嬌慣。家長過度愛護,許多應該孩子自己去做的事,家長習慣包辦代替,親歷親為。但是處處包辦代替,孩子的獨立願望會漸漸消失,養成依賴心理,從而導致發展遲緩。抑制了他們活動的動力,削弱了探索外界事物的主動性。因此大人需要加強意識,讓小孩子自己學會做一些事情。
2、教孩子洗手:將洗手方法分解成相互聯系的幾個步驟:卷衣袖,把手打濕,擦肥皂,搓洗手指、手心、手背,沖洗干凈,甩掉手上的水,用毛巾擦乾。讓孩子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地學,還可以將這些動作編成朗朗上口的兒歌,讓孩子邊念兒歌邊洗手。孩子們在游戲化的情景中興致勃勃地反復練習,很快就掌握了洗手的方法。
『貳』 小班幼兒應學會哪些生活自理能力
小班幼兒應學會順利地進行盥洗、入廁、進餐、午睡。
要學會自己獨立地上廁所,不要家人的陪伴。
2.進餐的時候要會自己吃飯,而不是家長地餵食。
3.明白飯前便後要洗手,時刻數理健康的意識。
4.明白勞累要休息的道理,學會每天中午午睡,有益於孩童成長。
拓展資料:
培養小班幼兒自理能力的有效方法:
1.增強小班幼兒的生活自理意識
首先,通過正面教育樹立幼兒正確的自理意識。小班幼兒的自理意識並不是很強,在這個階段他們還不明白自己的事情要自己的做,其主動性較為薄弱。對此,教師應及早給小班幼兒進行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教育,讓他們知道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激發幼兒自理能力的興趣。由於幼兒的主動性不強,所以幼兒對主動做事的意願也就比較薄弱。此時,教師可以舉行一些類似自理能力大賽的活動來激發幼兒的興趣。游戲、比賽是幼兒較喜歡的方式,在游戲中學習也是教育的重要方式,然而運用這種比賽的形式更容易讓幼兒積極的參與其中,在比賽中鍛煉其自理能力。
2.教給小班幼兒生活自理的技巧
第一,教師與家長可採用正面示範的方法。其次小班時期,幼兒的模仿力很強,教師一定要給予幼兒正確、積極的示範,在老師給出示範之後,他們會跟著老師去做,在模仿中學習。
第二,採用寓教於樂的方法。可以將小班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寓於游戲之中或者兒歌之中。對於小班幼兒來說簡短通俗的兒歌是很容易激發他們的興趣的。例如:在每次洗手時都讓幼兒邊洗手邊念兒歌,通過兒歌的學習,孩子們在洗手時都能養成良好的洗手習慣。
第三,在區域活動中練習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為便於幼兒更好的掌握生活自理的技能,教師可以在區角中為幼兒准備相關的材料,提供給幼兒練習。在練習的同時還可以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耐心等等。
3.為小班幼兒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
家長在家要為幼兒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可以通過各種形式來調動幼兒做事的興趣。要擁有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還包括家庭每位成員之間教育的一致性。
『叄』 小班自理能力有哪些內容
①孩子入園前首先要有能力喂飽自己,即自己吃飯的能力。
②自己上廁所」的能力。
③自己穿脫衣服的能力。
④與人簡單溝通的能力。
小班能力培養:
1、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從生活中最基本的一些方面做起,讓家長認識到,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也是重要的教育目標之一。
2、讓孩子的作息規律逐漸向幼兒園靠攏。
很多孩子在家的作息很不規律,剛上幼兒園時很不適應,中午睡不著,下午困得難受,小孩子就會鬧情緒,活動時注意力也不集中。
3、宣傳幼兒園的辦學理念。
讓家長對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有初步的了解,取得今後工作中的配合和支持。
4、提升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
在家創造機會,讓孩子多與其他孩子交往,並對孩子交往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不過多干涉,不偏袒,讓孩子們自己在與同伴的相處中學會與人交往,發展孩子的社會性。
5、不要用上幼兒園來嚇唬孩子。
『肆』 如何培養小班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培養兒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習慣
三歲兒童身體和手的基本動作已經比較自如了,能夠掌握各種大的動作和一些精細的動作,所以生活自理能力的練習要在此時抓緊培養。培養兒童生活自理的意義還不限於能力的形成,而在於自幼培養獨立和不依賴成人的性格。小班的生活能力是獨立用勺吃飯、用杯喝水、會漱口會洗手、會用水吞葯片、會扣大扣子、會自己睡覺蓋被、會大小便、會用衛生紙擦鼻涕在日常生活中,在成人幫助下幼兒獨立的做就可以漸漸學會,貴在放手讓幼兒練習,開始不要怕孩子做不好,不要怕浪費時間,要有耐心,要讓幼兒在獨立做的過程中學會。家長們的包辦代替只能養成幼兒的笨手笨腳,還要利用兒童好模仿的特點,鼓勵兒童模仿大人的生活。除在日常生活中練習外也可以利用游戲加以輔助練習,如扣扣子練習就可以讓幼兒脫下自己的衣服或媽媽的衣服練習解扣、系扣,給娃娃穿衣服,用勺給娃娃喂飯等。在培養生活能力時注意良好習慣的養成,進餐時就要養成飯粒不撒得滿桌滿地,吃飯時不玩玩具、不看書、不講故事的好習慣,又如睡覺前要小便,脫了衣服放在固定地方,不蒙頭睡覺、手裡不拿東西睡覺等好習慣。
二、怎樣訓練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從小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獨立能力呢?
1.根據孩子的生理發展特點,逐步提高要求,從易到難,從簡到繁。三歲幼兒可訓練自我服務的各項本領:吃飯、洗手、刷牙等。
2.為孩子生活自理創造必要的合理條件:洗臉盆要小而輕便,洗臉巾要短且薄,有自己的小床、小被子,衣服要放在低矮的櫃內
3.教會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方法和技能:如教幼兒洗臉的順序:用毛巾擦眼睛、臉部、鼻子、前額然後擦耳朵、耳背,最後擦頸部等。
4.要持之以恆,反復訓練,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在實際中不斷鞏固,從而養成自覺愛勞
動的習慣,成人對孩子做的好的要及時給予表揚,同時父母要以身作則,做好表率作用。
三、教育孩子懂得勞動要創造財富
讓孩子知道家裡的一切東西都是勞動創造出來的,如電視機是用錢買的,錢是爸爸媽媽天天辛苦用勞動得來的;小朋友的新衣服、玩具、圖書等都是勞動得來的;農民伯伯通過勞動種出糧食、蔬菜為了加深印象,讓孩子更好的理解勞動創造財富這個道理,動員家長和孩子一起勞動,利用廢舊材料做一件有趣的玩具使孩子懂得每樣物品都是勞動創造的,激發幼兒熱愛勞動的情感。
四、通過示範練習向幼兒傳授自理能力的方法
小班幼兒自立能力較差但模仿能力強,通過正面示範讓幼兒看清自立的正確方法,應簡明的提示,讓幼兒了解完成基本動作的要領,然後讓幼兒去模仿練習。如學習洗手,如果讓小班幼兒獨立去完成洗手這一基本動作,往往會看到孩子不僅沒把手洗干凈,反而把衣服給洗濕了,有的幼兒藉此玩水,甚至連褲子鞋子也弄濕,有時也把同伴的衣服鞋子打濕,所以我們在教幼兒洗手的正確方法的時候,自己先示範整個洗手的過程:首先卷衣袖-開水龍頭-淋濕手-擦肥皂-洗手心、手背、手指,用力搓一搓-開小水把肥皂泡沖干凈-關水-擦手-掛毛巾。示範後再讓幼兒分批練習,對能力差的幼兒進行個別輔導,並把洗手的過程自編了洗手兒歌「打開水龍頭,捲起小袖口;浸濕小小手,擦上香香皂;搓搓手心,搓搓手背;十指交叉搓一搓,沖洗小小手;毛巾擦一擦,掛好小毛巾,親親小香手。」幼兒在念兒歌的過程中情緒愉快的完成了洗手動作,避免的幼兒因玩水弄濕衣褲的現象。每天的反復練習,飯前便後洗手,幼兒便能掌握洗手的基本方法了。刷牙:將牙刷浸濕-擠上牙膏-用口杯接水-漱一下口-先刷門牙,後刷兩邊,上牙從上往下刷,下牙從下往上刷,里里外外都要刷到-接水漱口-把牙刷沖干凈,刷頭朝上放入口杯中。還可配合刷牙兒歌來提高小朋友的興趣:「小朋友們講衛生,早晚都來把牙刷,先刷門牙後兩邊,從上往下一二三,里里外外刷干凈,接水漱口沖干凈,刷頭朝上放杯中,張開小嘴口氣新。」在朗朗上口的兒歌中,小朋友們輕松愉快的把牙刷完了,並按一定的順序,每天早晚刷,習慣就成自然了。
五、通過教學活動,以語言指導行動,激發幼兒自理能力的興趣
在學扣扣子時,幼兒兩手不協調,不是扣不進洞眼就是上下對不齊。為此,我園小班開展了一系列生活活動來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扣扣子比賽、疊衣比賽。首先老師定出活動目標,掌握扣扣子、疊衣的正確方法,然後老師做好活動准備,編一個故事或兒歌,每人准備一件帶扣子的衣服,最後老師有表情完整的講述故事或兒歌,一邊講一遍示範,並且穿插提問題,比一比誰的衣服扣得整齊且動作又快
『伍』 小班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內容是什麼
1、根據孩子生理發展特點,逐步提出要求,從易到難,從簡到繁。2-3歲的孩子可訓練自我服務的各項本領,如吃飯、洗手、刷牙、包括自己上廁所。
2、為孩子生活自理創設必要的、合理的條件。如:最好有自己的小床、小被子;衣服要放置在低矮的櫥里,便於孩子取放;洗臉盆要小而輕便,洗臉巾要短且薄等。
3、教會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方法和技能。
如:教孩子擦臉順序是:用毛巾擦眼睛、臉部、鼻子萬嬰育兒跟蹤、前額,然後擦耳朵、耳背,最後擦頸部等。
4、品嘗成功,進一步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獲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動幼兒生活自理的動力。當幼兒取得點滴進步時,口吻「你真棒」、「你真能幹」都會使幼兒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成為激勵幼兒自覺掌握自理能力的強大推動力。
5、要持之以恆,反復訓練。
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在實踐中不斷鞏固,從而養成自覺愛勞動的習慣。成人對孩子做得好的,要及時給予表揚,同時父母要以身作則,做好表率作用。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於培養幼兒的責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對幼兒今後的生活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陸』 小朋友生活自理能力包括哪些
小朋友生活自理能力包括哪些
小朋友生活自理能力包括哪些,生活自理能力是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所必須掌握的,因為每個人都不能永遠活在父母的庇護之下,小朋友也是如此,我和大家一起看小朋友生活自理能力包括哪些
進食
從自扶奶瓶起,經過手拿餅干、手拿奶瓶、小勺餵食、小勺吃飯、自己喝湯、學用筷子、自己夾菜、用碗吃飯、不灑飯粒,直至吃完飯能擺好碗筷等。
睡眠
從大人抱著睡,經過拍著睡、自己睡覺,直到建立起准時睡按時起,不要拍、不要搖、不講故事、不唱催眠曲、自然入睡、睡時安靜等好習慣。
大小便
從無控制的大小便,到開始把小便、把大便、准時大便、白天能控制小便、能完全控制大小便,直到夜間不尿床等。
穿、脫衣、褲、鞋、襪、帽
從1歲以內開始能配合穿衣、穿褲起,到自己能脫帽、戴帽、脫鞋、脫襪、穿鞋、穿襪,至穿衣、穿褲、脫衣、脫褲,直至睡覺前能將脫下的鞋整齊地放在床下,將脫去的衣、褲、襪折好並整齊地放在固定的地方。
洗臉、刷牙、洗腳
從能配合大人進行洗手、洗臉、洗腳、洗澡到自己能用肥皂洗手、用牙刷刷牙、自己洗臉、洗腳,以及在大人的幫助下能自己洗澡等。
收拾和存放玩具
每次玩完玩具後,養成能把玩具收拾起來,並分類和整齊地放在玩具櫃內的好習慣。看完圖書也要及時整理放進書櫃。
清理和擺放衣物
自己的衣物、茶杯、用具等都能清理後整齊地放在固定地方。
配合大人做簡單家務
4~6歲兒童在大人的指導下,能夠學會拿筷子、擦桌子、擺碗等,也能聽從大人的要求,幫助拿些物品。
總之,與生活相關的一些簡單的事,孩子都能獨立地進行自理。
是指人們在生活中自己照料自己的行為能力。一般包括以下方面:
1、在生活上能自已處理日常生活瑣事,比如說做飯吃飯,衛生,購物,學習等等。
2、在人際關繫上能處理好人事關系,獨立處理一些事務。
3、在心態上能獨自承受各種壓力。
怎麼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1、把握習慣養成的時間段,據有關專業機構的信息顯示,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行為習慣一般都在學齡前,也就是說孩子在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就已經養成了能否生活自理的能力。父母只要適當把握了和時間和機會,孩子就完全可以做到擁有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就像三歲的孩子可以自己倒水喝,四歲的孩子可以自端碗吃飯,五歲的孩子可以自己穿脫衣服一樣,給孩子動手的機會,孩子就能做好。
2、給與孩子鼓勵和幫助,每個人都有童年,但每個人對童年的記憶都不一樣,有些孩子會一生都記得父親幫助他把一個大箱子抬進自己的房間,從些他有了屬於自己的書櫃。孩子學著收拾房間,並且整理衣服和書籍這是一個很好的表現,父母所要做的就是盡可能地幫助他鼓勵他,而不是嘲笑他保是阻止他這么做。最聰明的父母永遠都用欣賞的目光看孩子,最愚蠢的父母總是用懷疑的目光看孩子。因此,當你的孩子出現了很糟糕的處理能力時,請問問自己有沒有責任。
3、為孩子創造自理機會,聰明的父母總是為孩子創造屬於自己的機會,因此,聰明的父母也就給了孩子更好的學習和成長的經驗。比如,父母告訴孩子他們要出差,可能有幾天不在家,這幾天需要孩子自己來處理生活上的一些事情,然後告訴孩子冰箱里有食物,常用物品都放在哪兒,給孩子一個獨自在家自理生活的發機會。而不是把孩子送到朋友家或是乾脆請一個臨時保姆來照顧孩子。更多的時候,父母只要給孩子提供機會就行了,而不需要你來怎麼教會他做。
從上面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出,在合適的時間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也給大家介紹了生活自理能力都包括哪些,大家看完之後也肯定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想讓孩子早日擁有自理的能力,做家長的就要學會怎麼培養,希望大家都能成功哦。
心理建設
過去的孩子不一定有上幼兒園,多是年滿6歲直接進入小學就讀,如今因為孩子生得少,加上多為雙薪家庭,不少父母讓孩子從小班開始接受學齡前教育。
對於小孩而言,即將離開熟悉的環境,進入陌生的幼兒園並接觸新的人事物,將是一大挑戰!父母或主要照顧者有必要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除了口頭上不時跟孩子說「你長大了,要去學校上課」,還要做到以下事項:
找機會接觸新環境
及早帶孩子先去即將就讀的幼兒園認識環境、老師,讓孩子知道這是你以後要就讀的學校,而且不只去一次,才能讓孩子漸漸產生熟悉感,去的'時候,可在幼兒園戶外的游樂設施玩一玩,減少對陌生環境的生疏感。
作息改變
若是提前上小班的孩子,已養成固定的作息時間,較不用擔心上學後要改變原有作息的問題;如果是自己帶或由保姆照顧的孩子,較無早晚的概念,面對日後上學的規律作息,不免要調整以往的作息。
如果能事先幫孩子調整作息很不錯,如:每晚9點能先陪孩子上床睡覺,剛開始上學最重要的事是:陪孩子熟悉幼兒園,至於作息可以慢慢調整。
自理能力
想想,幼兒園的老師要同時照顧多少學生?與其擔心孩子是否能受到老師的妥善照顧,不如先幫孩子培養生活自理能力,戒尿布、戒奶嘴與養成生活自理能力等事,在過去其實屬於家庭教育的一環,需要家長在平日協助孩子完成,而不是等進入幼兒園後讓老師來教。
吃飯:獨立用湯匙把碗內的食物舀起來並送進嘴巴
能自己吃飯,才能與同學一起用餐,而不是被老師帶到一邊喂,甚至要等老師先喂其他的孩子,然後才輪到自己。如果真的還無法自己吃飯,至少要懂得表達自身需求,如肚子餓時,可明確表達想吃多少或我還要吃的意願,讓老師能夠滿足其需求。
如廁:在安全范圍內自行如廁
即使還無法自行如廁,至少也要做到白天不用包尿布、有如廁需求時能提早主動向老師表明意願,方便老師來得及帶去廁所。通常3歲上小班的孩子須具備此能力,若真有送滿3歲的孩子進幼兒園的打算,請盡早開始陪著孩子練習在白天不包尿布,並進行如廁訓練。
穿脫衣物:有穿脫衣服的動作
孩子覺得熱時,能自行脫掉衣服,而不是已經熱到出汗,依舊穿著厚重的衣物。當孩子養成自行穿脫衣物的能力,即能依自身的感覺決定多穿一點或把厚重衣服脫掉。父母可為孩子准備開襟式衣物,方便孩子穿脫衣物。為避免孩子拿錯他人衣物,也要讓孩子有辨識自身衣物的能力。
穿脫鞋襪:會自己將鞋襪套上腳
進行戶外活動時,孩子必然滿心雀躍,此時,如果自己不會穿鞋,就只能眼巴巴看著別的同學穿好鞋子沖出教室,失望的心情不免影響原本期待玩耍的喜悅。買直接把腳套進去就好的鞋子,方便讓孩子學會自行穿脫鞋子的能力,最好也能練習自行穿脫襪子,讓孩子更有能力應付需要穿脫鞋襪的狀況。當然,無論如何,孩子要能認識自身物品,避免錯用。
喝水:打開水壺喝水
孩子要能認識並拿取自己的水壺,然後打開喝水,再放回原位。讓孩子具有完成某一件事的能力,不僅讓他覺得有成就感,也能因為跟其他同學有一樣的行事步調,而不會覺得自己跟其他人不同,而難以融入團體生活。
聽懂指令與語言表達
畢竟在幼兒園不比在家,不能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若孩子聽得懂指令,照老師說的話行動,一步一步學習也無不可。至於自身的需求,如:我要尿尿或便便,我還要吃等,孩子應有清楚表達的能力,讓老師清楚理解並適時給予協助,若講的話只有媽媽聽得懂,難免讓老師不知從何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