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你覺得上海夫妻的生活方式應該被提倡嗎
不值得被提倡,會誤導很多普通人。邢永恆夫婦可是花了1300萬,才完成了從上海別墅,到農村別墅的生活。邢永恆30歲的時候,和老婆一起創業開設計公司,就賺了不少錢,後來人家覺得工作太累了,就想回歸鄉村生活,注意,這會兒他們已經是很有錢的一對夫妻了。
03、真正的大自然也不是他們設計的那個樣子的大自然很美,但是大自然也是有自己殘酷的一面的。在農場,一場大雨,就會毀壞很多東西,一次台風,就會整個村子的人顆粒無收。你不能只是享受大自然的好的地方,而不是認識來自大自然的災難。
❷ 上海的生活方式怎樣才比較自然,舒適
舒適要看自己的習慣了,有的喜歡在中心,有的喜歡郊區。一些空氣污染、擁擠什麼是很難在這個大城市完全消失的,所以比較健康的話就是有機會的時候去遠郊或者江浙這些地方旅遊,調整下心情和環境,會對每個禮拜更好的工作、生活心態有幫助的。還有運動、多看看展覽、演出,也都是比較好的放鬆悠閑方式。
❸ 上海生活方式
上海和其他地方的生活方式區別主要就是生活節奏快很多也就是緊張啦,一般早上是8點半或者9點開始上班,坐車去的時間平均下來要起碼30分鍾這樣吧,中午自己帶便當,一般中午吃不到什麼好的,主要靠晚上回去吃夜飯。還有就是上班時間交通擁堵,所以寧願不開車,做地鐵公交快點,開車過那延安路隧道。。。像烏龜爬的一樣。這樣基本上就是上班族的生活方式,到了周末有辰光要麼去健身要麼待在家睡懶覺。不過學生嘛,還是很輕松的,和其他地方差別不大。
❹ 江蘇南京和上海哪個好
就看個人的能力和適應力,如果是有著一顆安穩的心態,求穩妥的生活方式,那是南京比較好,而如果敢於挑戰,對自己要求更高的,適應力強的人,上海則是比較好的選擇
❺ 上海,廣東,生活方式有什麼區別
首先說上海人,雖然我沒去過上海但現實中接觸過上海人,上海人普遍都有一種優越感並且普遍比較排斥比自己層次低的人。再說說廣東人,我在深圳待了將近十年接觸到的廣東人倒是沒見有明顯排斥外地人的,也沒見過像上海人那樣明顯的優越感彷彿上海人高人一等似的。
在上海的上海本地人不知道多不多,但是至少在深圳如果你不認識多半你也分不出誰是本地人。我認識的上海人中倒是個個都生怕別人不知道他是上海人似的,當然我不知道他們在上海的時候是不是也這樣的表現。。。。
❻ 請大家說下上海、北京、天津人的生活方式 有什麼習慣等等的。謝
呵呵,我找來的,僅供參考哈!
北京人:
首善之區,見多識廣,既受官文化熏染,又承八旗子弟余風沐浴,十分懶惰,很多人寧可在家領低保也不願意出去工作,相當多的人依靠祖上遺留下的大四合院拆遷補償和房屋升值;還有的是官商,靠政策吃飯,過著悠閑的生活,是全國最養尊處優的地區,胖人最多。北京的臟活、累活基本都由外地人做,外地人一旦離開北京,北京將立即癱瘓。北京人的下一代紈絝子弟非常多,講究享受。女孩子十分開放但很有個性。北京人只要想上大學都能上,清華、北大也特殊照顧北京,畢業後政府、公司也是優先錄取。北京到處是官,騎三輪的老爺子也可以牛氣沖天,誰家朝中沒幾個人?"不到北京不知道自己官小"。北京戶口十分珍貴,北京人也排外,總覺得自己是"中央的人"(很多都是外地人成為北京人之後又排外),警察對外地人當然是格外"照顧"。不過包容性還是不錯的(當然不能和深圳比),06年有17萬對北京男孩女孩外娶外嫁,找個北京人結婚相對容易(和上海、廣州比),家長一般比較開明,北京男孩特孝順就是滿口"京罵"很不雅。開公司盡量別招北京人,北京人什麼都明白,就是能說不能幹,業務員比老闆還牛(財務人員適合招北京人,人品可靠,跑不掉)。北京人油嘴滑舌,善打哈哈,侃爺 輩出,號稱"京油子"。王朔的小說、馮小剛的電影是典型的"京痞文化"。不過北京人總的來說很善良,大氣,有同情心,講義氣,熱心腸,喜歡管閑事,尤其是關心國家大事,愛侃政治(小道消息不少),在中國來講算是高素質的了。在北京發財的主要是外地人,在北京當官的主要也是外地移民,北京人庸懶難成大器,但北京人嘴巴貧,出藝人。隨著政策的寬松,戶口制度越來越淡漠,外地人也來北京搶飯碗,造成很多北京人失業,失落感很大。北京的文化是兼融的,官方體制文化、知識分子文化和民俗文化處於共生狀態,現代文化和傳統文化和平共處,各拿各的調,各吹各的號。
天津人:
很難想像與北京咫尺之隔,方言十分獨特(據說受李鴻章的淮軍影響很大),工資收入竟然與沈陽這樣的下崗城市差不多,是個容易被人遺忘的直轄市。天津男人性格豪爽豁達,有安於現狀不思進取之嫌。做人義氣,辦事果斷,很容易交朋友,女人性格也男性化,做老婆不如做朋友,罵人都是順口溜,絕對不溫柔!俗話說:"京油子,衛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衛就是天津衛,抗戰時保定漢奸多)"。有幾個天津的朋友應該不錯。天津人本性幽默,所以就有了幽默的"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和"十八街麻花",另外還有馬三立的"逗你玩"。天津其實並不發達,北京把周邊地區都吸幹了,北京從來不停電,要停就停天津、河北。天津人對北京人向來不服氣,足球隊遇到一起肯定是死磕!天津的北洋建築和小吃獨具特色,傳統文化氣氛比較濃,民間藝人多。天津這地方不適合定居,沙塵暴不比北京少,報紙懶得報!
上海人:
中國最發達的城市,包容性較差,方言盛行,外地人很難融入,復旦大學也快成阿拉大學了。幸虧不是首都,否則連北京人都看不起,上海人喜歡稱自己為"滬上",外地人一律都是"鄉下的",不過上海歷史無非才一百多年,有三分之一是寧波一帶的移民(據說最早的上海人居然是從河南來的,上海人常為此憤憤不平)。上海女人舉止得體,裝束淡雅,言談柔和,很有女人味,但卻沒有那種為了愛不顧一切的"烈女"。上海女人不會嫁給外地人的,女孩子哈日哈韓,嫁給日本人是很多人的理想。上海男人小氣自私,斤斤計較,街頭吵架經常半個鍾頭,膽子小怕老婆,甚至幫老婆洗內褲,常被醜化為"小男人"(近幾年終於出了兩個偉大的男人:姚明、劉翔,畢竟有錢就能培養出精英的)。其實,從另個角度來說也體現出上海男人很懂得尊重女士,體貼妻子。上海人私交比較理智,你可以找到精神上的知音,卻別指望兩肋插刀的哥們。所以出了不少銀行家、商人和學者,卻難出詩人、武將和俠客。上海商人都是精明的行家裡手,既識貨又明理,善於據理力爭。上海人的錢不好掙。上海人很有品位,小資盛行,對生活很講究,也很守信用,遵紀守法,做事精緻,上海的產品質量全國第一。上海人不佔別人的便宜,這倒很適合做朋友,不過首先得讓他瞧的起你。中國人都能做到這一點也算不錯了。
~~~~~~~~~~~~~~~~~~~~~~~~~~~~~~~~~~~~~~~~~~~~~``
要說上學,北京、上海都挺排外的,基本分本地幫和外地幫,天津在這方面相對好一些,但說實話,內個城市·····哎!真不咋地!不多說了~~~~
❼ 上海到底哪裡好
首先上海是一個現在發展很快速的城市,由於是沿海城市,對於上海的發展有許多的促進作用,作為一個一線城市,對於人才的需要很大也是很嚴格的,上海有著更多的機會,對於剛進入社會想要找一個好的發展的人來說誘惑很大,她越發達,證明著水平越高,機會越多,就更有可能接近成功,而且相比較北京,上海更具有新鮮的生命力和生產力,上海顯得更加的干凈和純粹,而且上海作為南方城市,有著相比較北方更適合人類居住的氣候,更養人,這也是北方妹子們爭先恐後去南方的一個重要原因。
上海也是一個很文明的城市,由於上海聚集著全國各地,乃至全世界各地的人,所以人們都很注意自己的言行,因為很有可能自己的一個小動作,代表的是自己的國家,所以上海的社會風氣是很好的,很助於提高幸福感。
當然,每個城市有它的缺點也有它的優點,我們要正視每個城市存在的價值,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城市。
❽ 北京人和上海人生活方式背後有哪些歷史文化原因
為了避免兩個城市的矛盾,沒有將兩個城市放在一個問題里比較,請談喜愛北京的地方,不要攻擊上海,謝謝!
喜歡上海勝過北京的人,請移步: 喜歡上海勝過北京的人,你的理由和感受是怎樣的?
這個問題希望回答者是這樣的:
在兩個城市都生活過,或者常來往於兩地,有真實感受。一手感受,聽說的和看其他資料的不算。
請說明自己的身份,如學生,白領,旅行者,務工人員等。
沒有很明顯的喜歡其中一個,但是對兩個城市的生活特點都有體會的也歡迎。
131213添加:以家鄉為理由作答者請遠慮。
24 條評論
分享
默認排序按時間排序
189 個回答
578贊同反對,不會顯示你的姓名
知乎用戶 一檐停風聚天下閑士 半閣藏卷竊古今名家
578 人贊同
北京和上海大約是我呆過的時間最長的兩個城市了,北京呆的時間約12年,上海呆的時間加起來約9年。至今為止,我依然一年中約有一半的時間在上海,約1/3弱的時間在北京。
我喜歡北京的原因,在於 人和文。人是北京人,文是文化。
誠然,相比其他城市而言,北京有許多缺點,在另外一個「為什麼喜歡上海超過北京」的問題中被多次提及,例如交通問題(論堵車國內大約也只有杭州可以相比了),例如生活便利問題,空氣質量問題等等。
這些都是現實。
但是有一個被多次提及的缺點,我卻有不同看法,那就是所謂的北京(北方人)動不動稱兄道弟的裹挾。事實上,這是我第一個想提的優點。
很多人厭惡在這樣裹挾下,和周圍的人進入一種虛偽的熟絡中,這一點我非常理解。但是我想說的是,你是有拒絕這種裹挾的權力的。以北京人的傲氣,不會二皮臉到非要裹挾你的地步,在恰當得,堅決得表示了距離感以後,你應該就可以輕松得從這種裹挾中脫身出來,如果一直陷入這種裹挾,厭惡而無法擺脫,那麼我覺得可能和自身的反應也是有很大幹系的。事實上,我一直努力維持比較小的社交圈,排斥過類似的「裹挾」很多很多次了,一直都很順利,一則沒有人非得拉著我怎麼怎麼著,二則也未見有人對我記恨在心。相反,正是這種「自來熟」,有助於迅速拉近相對陌生的人們之間的距離,如果你真正想到找氣味相投,交心的朋友,在北京要比在上海容易得多,這也是我為什麼喜歡北京的這種人文特點,而不喜歡上海的這種永遠保持距離感的人文特點。在上海,要交一個鐵哥們太難了!
雖然我並不喜歡有太多朋友,但是我希望這些朋友都是真的都是意氣相投,相互敞開內心的朋友,這一點,在北京做到要比上海做到容易得多。
進一步說,在北京,真正能找到不少沒有完全距離感的朋友,這不是說要天天兩人混在一起,膩在一起,而是說,真正兩個的內心是可以理解包容,不存芥蒂的,可以毫無顧忌,話說當面的,而不需要拐彎抹角,我覺得這樣的朋友相處,要輕松很多。
在北京,會有哥們離婚了直接打個電話通知我,說上三兩句就直接搬我家來住的
在北京,去哥們家聊晚了,會有人家媳婦直接來一句:你走不走啊,不走你們倆直接滾廳里睡去,毯子已經給你們扔沙發上了!
在上海,類似的事情,一般都能先鋪墊,客氣,抱歉N多個小時,累。。。
北京人的自來熟裹挾似乎讓很多人不適應不喜歡,但是你是有權拒人千里的。但是一旦真的相處深了,讓人自在,舒服,省心。
這是我喜歡北京的第一點
第二點,也是有關於人的。個人好酒,雖然現在由於年紀和身體原因已經盡量少喝了,但是回憶起來,北京真能找到很多好酒友,在回憶中留下了很多關於喝酒的或有趣,或溫馨的記憶。在上海,難。。。唯一找到過一個敞開無忌一起喝酒的上海人,是一個在日本長大的上海人。對於一個曾經的酒徒來說,這個優點不得不提
第三點:北京的包容能力要比上海強很多,特立獨行的人和事,看似怪異的文化與習慣,尤其是對待形形色色的夢想,五花八門的價值觀,北京的包容性心要強很多,在全國來看北京在這方面也是最出色的。
第四點:北京有豐富的文化多元和多樣性,下里巴人,陽春白雪都不乏其人。上海則一切向「商」,生活則趨向於統一的「品味」和「情調」。北京有萬聖書園,別的城市可誕生不了這樣的書店。
對我個人來說,重要的是,我擁有過很多難忘和美好的記憶,例如當年午後在白頤路晃盪的日子,又例如拉著地鐵里賣唱的小伙去小飯館里喝酒聊天到天明的日子,又例如北大東門雕刻時光的午後陽光,又例如當年西直門外小酒吧通宵吼唱羅大佑的歌聲。。。好多好多這樣的事,這樣的人,在上海是不可想像,不可遇求的。上海留給我的記憶,觸動到精神,靈魂以及情感深處的片段太少。
最最重要的是,北京記載了我的愛情,我的婚姻,我兒子的誕生,還有不少讓我念及就倍感親切和溫馨的朋友,我沒有理由不最喜歡北京。
哦對,要表明一下身份,我是一個半退休的IT人。
編輯於 2012-07-24 68 條評論 感謝
分享
收藏 • 沒有幫助 • 舉報 • 作者保留權利
332贊同反對,不會顯示你的姓名
吳博石 找工作中
332 人贊同
謝邀!
學生,北京人,在上海上大學。所以兩個城市都生活過,一年往返6、7趟。嗯,前提陳述完畢,大概算是有資格回答這題了吧?
其實我反而覺得自己不太有資格回答這道題。因為要是避免地域歧視、地域攻擊,最好的方法就是客觀。但是我又怎麼可能客觀呢?我可以欣賞出彼此的優點,指出彼此的不足。但對於北京-上海這樣的關系,實在是不忍過細觀察。這種雙城記般的構造,越剖析,家就越遠。
-------------------客觀說一說-----------------
2013年一年內跑遍了北上廣深,的確乍看起來沒什麼區別。樓、車、人、地鐵。
更追求什麼,你便更喜歡什麼。有人喜歡北京,有人喜歡上海,這叫各取所需。
對我來說,北京不過是因為」呆慣了「,所以我選擇更喜歡北京而已。
北京有7-11,上海有全家,沒區別;北京有味多美,上海有85°C,都一樣;北京有萬事達中心,上海有梅賽德斯中心,演出也都差不多……基本需求都能被滿足,沒什麼不一樣。
房價、堵車、現在還有霧霾……連仇恨都拉得這么一致。好吧,就算不一致,基本上也能找出個對應來,北京有沙塵暴,上海還有梅雨呢。
北京有小腸陳,上海有小楊生煎。北京有南鑼鼓巷,上海有田子坊。有人愛工體北,有人愛新天地,這蘿卜青菜的事兒,各有所愛,就沒必要深究了。
要是北京拿香山和上海的佘山比高度,上海就可以拿出環球金融中心碾壓北京國貿三期。不服?再拿在建的上海中心的高度碾壓北京在建的中國尊。上海樂了,北京怒了,然後北京掏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說咱比比歷史古跡吧?咱們不比經濟,說政治吧?……我說停,啪啪啪,各打五十大板。為什麼?因為這不是比較,這叫耍流氓。然而在涉及北京和上海比較的討論中,出現最多的就是這樣的耍流氓。
所以與其簡單陳述感受,我倒更願意說更多的感悟。我以地鐵為例,講講所謂的看不慣與看得慣吧。
為什麼要以地鐵為例?因為北京上海的地鐵建設咬得很緊,按地鐵總里程來說基本上是把廣州深圳甩在很後面。總得來說,就是四通八達、全國領先,又旗鼓相當,還深入人民生活,好比較啊。
我搜地鐵總里程的資料的時候,看到了這么個評論:」還沒有建的就不要吹了,以建好為准!說不定明年北京大地震,人都死絕了!不用建地鐵了!」這絕對不是個例,也絕對不限於上海,我相信北京也有素質渣的人說這種話。這叫低層次的看不慣。
去年剛到上海的時候,我跟我新同學吐槽說上海換乘站怎麼那麼長啊,我拖著箱子走很遠很遠,累死我了。他一聽不高興了,說他去北京旅遊的時候,北京地鐵又舊又臟,還很擠,換乘最不科學了,要走很遠很遠,哪像上海地鐵,換乘幾步路就到了。我驚呆了,想著他說的是我剛坐的那個上海地鐵和我原來天天坐的北京地鐵嗎?!後來我才知道,我剛剛體驗的是宜山路、虹橋路、徐家匯那種最可怕的換乘站,但他經常去的站點都可以實現同台換乘或者上下層換乘的換乘站,自然會想得不一樣。他去北京的時候,北京只有1號線、2號線,八通線和13號線,而我來上海之前天天坐的是還挺新的京港地鐵運營的4號線。而且我還猜他是人品差到極點,體驗了一把早高峰的西二旗,又從西直門換了2號線。這樣的路線,別說擠流產了,擠懷孕不是沒可能。這樣說來,誰說的似乎就都是對的了。沒深入了解,卻有個大概印象,這叫盲目的看不慣。
還有一種叫做骨子裡的看不慣。換個說法就叫眼中帶刺兒,骨頭里都能挑出雞蛋來。這樣的例子更多,而且往往我們都是出於禮貌將這種看不慣掩飾了起來不說而已,但不說不代表不存在。最怕的在於這是很自然而然產生的,下意識的。它是一種成見,一種先入為主,甚至是動物維護自己群體的本能。在這種本能的控制下,看不慣簡直成了最理所應當的事兒。誰讓人生如此艱難,而只有吐槽兩字最輕而易舉,槽點又唾手可得呢?
能對付看不慣的,唯有了解與包容。呆的久了,我發現真的沒有那麼遭。剛來時並不喜歡上海,想家時滿心想著北京是最好的,可是回去了,有了對比,卻突然看到了北京的不少負面,頓時有些不能接受。北京的十號線亂不亂?小廣告滿地扔。原來我也不覺得有什麼,無動於衷,可現在再遇到帶紅袖章的老頭老太太來撿,我會走上去幫忙了。不為別的,這是我家。原來我都習以為常了,可我現在明白了這幫發小廣告的會讓我深愛的城市被外人如何評價,我怎麼可能不在乎。同樣的,我也就能理解為什麼上海地鐵中發生的那麼多事件,掌摑乘客、撒尿幼童讓上海人如此憤慨。總有些東西,走到哪裡都一樣,比如公德。地鐵就是這樣一個大運量的公共交通工具,海淀黃庄下車時人手一台iPhone,西客站上的時候兩個人拿五個蛇皮袋……你不能說前者代表了北京,也不能說後者代表了北京。放到上海,徐家匯和上海火車站不也是一個道理嗎?要是說兩地的文化,那真是深了去了。不作比較,也不過是因為他們各有各的淵源。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一直覺得這是討論地域問題和風土人情時的至高真理,在這真理面前,多說無益,只需要閉嘴。
一線城市之所以叫做一線城市,絕非它的高樓萬丈,而是因為它的包羅萬象。大都市的本質不是紙醉金迷,而是形形色色。看遍了這形形色色,再來談偏好。唯有這時候,才能談所謂的看得慣與看不慣。
--------------主觀說一說----------------
北京坑爹的高考志願就不說了,總之落榜到上海的確出乎我意料。雖然不是我選的,但既來之則安之。再說細一點兒,家裡也不算老北京。爸爸就出生在上海,奶奶是離開上海下鄉的知青。所以我也算基本聽得懂上海話,基本吃得慣上海菜,多少能夠理解一些海派文化。
烤麩、生煎,現在竟也成了我的至愛。
但拋開美食之外,愛終究只能給一座城。不過對於另一座,我們畢竟還可以選擇發自內心地去欣賞。
這么多年來,我已經全身全心、從頭到腳、從舌到胃愛上了那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有親有友的北京。但我也在爭取學會欣賞洋氣的、現代的、精明的、國際化的大上海。
我相信會欣賞的人,總是快樂的。
編輯於 2013-12-13 49 條評論 感謝
分享
收藏 • 沒有幫助 • 舉報 • 作者保留權利
40贊同反對,不會顯示你的姓名
知乎用戶 俄語翻譯,醫生
40 人贊同
畢業後我先去了上海工作和生活,城市挺好的,繁華干凈,上海菜也挺好吃,可是總覺得心安定不下來,休息的時候沒有特別想去的地方,外灘很浪漫卻總覺得少了點什麼。這種狀態持續了1年左右,我選擇了來北京。
現在在北京已經工作了2年多,喜歡北京。雖然人人都在說著關於北漂的種種,可我卻在北京找到了自由和安定的美妙結合。休息的時候,我喜歡沿著護城河騎車,獨自逛逛北京的胡同,天壇,北海,孔廟,國子監。。。都是我百去不厭的地方。累了,隨便找個北京小吃店或者路邊的咖啡館,寫會兒日記,讀會兒文字。
房價很高,壓力很大,交通擁堵,可是如果一個城市能帶給你不驕不躁的心態,思考的空間,歷史沉澱後的寬容,都是一個值得駐足和喜歡的城市。
發布於 2013-04-15 8 條評論 感謝
分享
收藏 • 沒有幫助 • 舉報 • 作者保留權利
26贊同反對,不會顯示你的姓名
知乎用戶 上海長大,武漢上學,北京工作,人在台灣
26 人贊同
我是長在上海的北方人,更深一步定性,就是拿著上海戶口本並且從小受上海文化熏陶但可惜身份證不是310開頭的人。
大三下學期,在受郭德綱和國安的吸引下,義無反顧的放棄了上海的實習機會,來到好久不見的北京。
我以為北京都處都是國貿,但我錯了。
我剛到798的時候都被震驚了,北京整個基礎建設城市水平像上海的10年前。
但慢慢的,我喜歡和北京人聊天,因為我們有相同的腔調,有相同的幽默感,有相同的文化北京。
我喜歡這種直爽,喜歡北京女生,喜歡這城市的人文。
上海10年都沒給我的歸屬感。
北京只花了3個月。
人文的歸屬感,我覺得這就是我喜歡北京的地方。
❾ 我想了解上海人的生活習俗,生活方式.
相比外地人的聰明,上海人叫精明。精明不代表小氣,而是以更合理的代價取得利益最大化。上海人分為上海本地人和早年移民到此的人。上海本地人(原川沙、南匯、奉賢、金山、松江、嘉定、寶山等地)是真正的上海原住民,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民風淳樸、性格爽氣、待人寬厚。市區(浦東新區靠近黃浦江地帶、黃浦、靜安、虹口、楊浦、閘北、普陀、長寧等地)70%以上的人,大多是江浙一帶移民過來的,現在已經是第四、五代了,在長年的與生存環境的競爭中,造就了精明的特點,性格拘謹、思維細膩、有算計。
黃浦區:以前是英租界,冒險家的樂園,娛樂業、博彩業、金融、貿易、商業最發達地區。
靜安區:以前部分是法租界,是社會名流、政治家、資本家、領事館、高端文化產業聚集地,代表著上海最高的生活層次。
南市區:以前是上海老城廂,是正宗上海人居住的地方,能體現最正宗的上海平民文化。
閘北區:以前是上海的工業集中地,交通運輸中心,人口多為外來謀生人士。
楊浦區:以前是上海最大的外來移民聚集地(多蘇北人),也是工業、手工業集中地,號稱「大楊浦」。
徐匯區:以前靠近盧灣、靜安的是屬市區,其他是城鄉結合部或農村。
長寧和普陀:以前大多地方也數農村和城鄉結合部。
上海本幫菜口味偏甜,因為菜系中很多紅燒的原因,糖可以緩解醬油的酸、咸和焦味。現在的上海人已不局限口味了,吃辣絕對行。酒量也不比北方人差。上海人是有1斤的量喝半斤,北方人是有8兩的量喝1斤,這就是性格差異。